CN114640521A -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0521A
CN114640521A CN202210271543.1A CN202210271543A CN114640521A CN 114640521 A CN114640521 A CN 114640521A CN 202210271543 A CN202210271543 A CN 202210271543A CN 114640521 A CN114640521 A CN 114640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phone number
face
target mobile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15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钊
张垚
张帅
伊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15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05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0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05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G06Q20/40145Biometric identity che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基于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在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本公开实施例可实现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刷脸支付已应用于各种无人便利店、超市自主收银等场景中,刷脸支付通常需要提权进行人脸注册,相关技术中的人脸注册过程中通常仅提取并保存用户的人脸信息,这样人脸注册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注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册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所述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在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所述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通过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用户恶意使用多个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恶意刷验证码等情况,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不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添加黑名单中,其中,所述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被拒绝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用户恶意使用不同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注册流程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所述注册确认短信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是否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M为预设的正整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通过该方式,可以提醒实际持有目标手机号码的用户,其目标手机号码在进行人脸注册,有利于减少目标用户利用他人手机号码恶意刷验证码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或,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不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并为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设置冷却时长,所述冷却时长用于拒绝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在所述冷却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目标用户非法利用他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包括: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验证码短信,所述验证码短信中包括验证码;响应于获取到待校验的验证码,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注册确定短信。通过该方式,能够利用验证码短信与注册确定短信,提高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校验的强度,有利于减少目标用户非法利用他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为所述人脸信息设置等待时长,所述等待时长用于拒绝所述人脸信息在所述等待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目标用户在注册过程中频繁刷验证码的情况,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根据所述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在所述检测结果指示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目标用户为活体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图像和/或所述人脸特征,确定为所述人脸信息。通过该方式,能够减少非法利用他人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册装置,包括:人脸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手机号码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校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所述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注册模块,用于在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所述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校验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黑名单模块,用于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不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添加黑名单中,其中,所述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被拒绝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所述注册确认短信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是否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M为预设的正整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或,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不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并为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设置冷却时长,所述冷却时长用于拒绝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在所述冷却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包括: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验证码短信,所述验证码短信中包括验证码;响应于获取到待校验的验证码,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注册确定短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后,所述装置还包括:等待模块,用于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为所述人脸信息设置等待时长,所述等待时长用于拒绝所述人脸信息在所述等待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人脸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图像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活体检测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结果指示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目标用户为活体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图像和/或所述人脸特征,确定为所述人脸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并根据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能够减少非法利用其它用户的手机号码和/或人脸信息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且在目标手机号安全性校验成功后,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装置的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注册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等电子设备执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刷脸支付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或者,通过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注册方法包括:
在步骤S11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脸信息可以包括人脸图像和/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其中,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特征提取技术,提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基于人脸特征可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为已注册用户,若目标用户为已注册用户,则可以执行登录应用或进行刷脸支付等操作,若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可以进入注册流程。
其中,图像采集设备可包括普通相机(如单目相机、双目相机等)、红外相机等各类相机,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作为部件设置于上述电子设备中,也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如USB连接)或无线连接(如WiFi连接)与电子设备连接,以将采集的人脸图像传输至电子设备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人脸图像采集阶段,可以通过注册方法对应的图形交互界面,提示目标用户进行人脸图像的采集,例如提示目标用户与电子设备保持一定距离或位于指定区域内等,这样可以有利于采集到清楚完整的人脸图像。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本公开中注册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图形交互界面,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考虑到,可能存在其他用户利用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来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为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可以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根据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在检测结果指示人脸图像中的目标用户为活体的情况下,将人脸图像和/或人脸特征,确定为人脸信息。通过该方式,能够减少非法利用他人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人脸图像可以是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包括普通相机(如单目相机、双目相机等)、红外相机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脸图像可以包括普通相机采集的普通人脸图像以及红外相机采集的红外人脸图像。上述提取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可以包括:提取人脸图像中的红外人脸特征,以及提取普通人脸图像中的普通人脸特征;上述根据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根据普通人脸特征与红外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其中,检测结果可以指示目标用户是否为活体,或者说,目标用户是否为真人。
其中,若检测结果指示人脸图像中的目标用户不为活体,则可以返回上述采集人脸图像时的图形交互界面,并提醒用户活体检测失败,以减少其他用户使用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活体检测技术,例如活体检测网络,实现根据普通人脸特征与红外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应理解的是,对于活体检测网络的网络结构、网络类型以及训练方式等,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步骤S12中,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人脸信息中的人脸特征与注册用户信息库中的各个注册人脸特征进行匹配,来确定目标用户是否为未注册用户。其中,注册用户信息库中存有各个已注册用户的注册人脸特征、注册人脸图像、支付账号、联系方式(如手机号、邮箱等)、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等信息。其中,注册人脸图像为已注册用户在注册过程中采集的人脸图像;注册人脸特征为从注册人脸图像中提取的人脸特征;支付账号为已注册用户持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第三支付平台是提供支付功能的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宝、银联等平台,支付账号例如可以包括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人脸信息中人脸特征与注册用户信息库中的各个注册人脸特征进行匹配,可以包括:计算人脸特征与注册用户信息库中的各个注册人脸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若注册用户信息库中存在某个注册人脸特征与人脸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超过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用户为已注册用户,该超过预设阈值的注册人脸特征也即为该目标用户的注册人脸特征;若注册用户信息库中的各个注册人脸特征与第一人脸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均未超过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
其中,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可以理解为,获取目标用户输入的目标手机号码。如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并实现本公开中注册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图形交互界面。可理解的是,图形交互界面中可以提供用于获取目标手机号的相关控件,例如输入框,目标用户例如可以通过输入框输入目标手机号码,以获取到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对于目标手机号码的获取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步骤S13中,基于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
其中,安全性校验可以包括短信验证码校验、实名认证等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可以包括:基于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在目标手机号码实名认证成功后,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短信验证码校验;若短信验证码校验成功,确定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若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确定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当然,也可以仅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短信验证码校验,或仅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实名认证方式,实现对目标手机号码的实名认证,例如,可以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发送至第三方实名认证平台,利用第三方实名认证平台获取人脸信息对应的身份证号以及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身份账号,并判断人脸信息对应的身份证号与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身份证号是否相同,若两个身份证号相同则实名认证成功,若两个身份证号不同则实名认证失败。
其中,短信验证码校验可以包括:向目标手机号码的终端设备发送验证码短信;获取目标用户提供的待校验的验证码;基于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目标用户提供的验证码是否正确;若目标用户提供的验证码正确,则代表短信验证码校验成功,若目标用户提供的验证码错误,则代表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应理解的是,目标用户可以通过上述图形交互界面提供待校验的验证码,对于待校验的验证码的获取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步骤S14中,在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
其中,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可以包括:将互相绑定的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存储在上述注册用户信息库中,以完成人脸注册。如上所述,注册方法可以应用于刷脸支付场景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还可以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支付账号,将支付账号与人脸信息进行关联绑定并存储至上述注册用户信息库中。通过该方式,目标用户可以在注册完成后进行刷脸登录或刷脸支付等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并根据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能够减少非法利用其它用户的手机号码和/或人脸信息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且在目标手机号安全系校验成功后,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考虑到,实际场景中可能存在用户不断使用多个不同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或者说恶意使用多个不同手机号码刷验证码的情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
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判断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在历史手机号码中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其中,历史手机号码可以理解为已进行过短信验证码校验且校验失败的手机号码,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安全性校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日志或表格等方式,记录与人脸信息关联的历史手机号码,也即记录目标用户提供的历史手机号码,这样可以基于人脸信息检索上述日志或表格,来判断人脸信息是否已关联的历史手机号码,也即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已使用过手机号码进行过短信验证码校验。应理解的是,对于历史手机号码的记录方式,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基于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可以理解为,目标用户已使用多个不同的历史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或者说,目标用户已使用多个不同的历史手机号码进行过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可以理解为用户输入错误的验证码或用户未输入验证码等。应理解的是,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预设数量阈值的具体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5次,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判断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可以理解为,判断目标用户当前输入的目标手机号码是不是已尝试注册过的手机号码;若历史手机号码中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意味着目标用户当前未切换手机号码进行注册,或者说,目标用户仍使用同一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在该情况下,可以继续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
其中,若历史手机号码中不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意味着目标用户使用了不同的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也就是说,目标用户使用了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的不同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此时可以认为目标用户在恶意注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历史手机号码中不存在与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将人脸信息添加黑名单中,其中,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被拒绝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用户恶意使用不同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注册流程的安全性。
其中,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被拒绝进行人脸注册,可以理解为,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对应的目标用户将不允许进行人脸注册。若目标用户期望恢复注册能力,可以向后台管理员申请将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从黑名单中删除,以允许该目标用户进行注册。
为便于后台管理员及时处理用户恶意使用多个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还可以向后台管理员对应的后台服务器发送告警信息,告警信息中可以包括人脸信息,这样可以将人脸信息添加到后台服务器的黑名单中,以便于后台管理员基于实际情况选择保留或删除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以拒绝或恢复目标用户的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没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或者,基于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未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其中,基于人脸信息确定没有历史手机号码意味着目标用户可能是首次使用目标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基于人脸信息确定有历史手机号码但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未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意味着目标用户虽然使用了不同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但认为没有达到恶意注册的程度,那么该些情况下,可以直接执行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的流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存在历史手机号码,且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目标手机号码是否是已使用的历史手机号码,这样相当于先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恶意注册的风控校验,能够有效减少用户恶意使用多个手机号码尝试进行注册、恶意刷验证码等情况,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安全性校验可以包括短信验证码校验,考虑到实际情况中,还可能存在用户使用其它用户的同一个手机号码频繁刷验证码的情况,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12中,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
在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注册确认短信用于请求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指定信息用于表征目标手机号码是否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M为预设的正整数;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通过该方式,可以提醒实际持有目标手机号码的用户,其目标手机号码在进行人脸注册,有利于减少目标用户利用他人手机号码恶意刷验证码的情况。
其中,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意味着,已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M次验证码短信,而目标用户没有输入验证码或输入错误的验证码,此时可以认为目标用户在恶意频繁刷验证码,这有可能因为目标手机号码不是目标用户的手机号码,或者说,目标用户可能未持有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M的具体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4次,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该情况下,可以向目标手机号码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注册确认短信中可以包括询问目标用户是否允许目标手机号码进行人脸注册的内容,这样可以指示目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例如,注册确认短信中包括“提示用户此手机号码正在XX地区进行注册,是否确认,确认请回复Y,拒绝请回复N”的内容,那么指定信息可以包括“Y”代表目标手机号码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或“N”,代表目标手机号码不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其中,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可以理解为,目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注册确认短信的发送端回复指定信息。应理解的是,对于注册确认短信与指定信息的具体内容,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目标手机号码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或,在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目标手机号码不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并为目标手机号码设置冷却时长,冷却时长用于拒绝目标手机号码在冷却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目标用户非法利用他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
如上所述,若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意味着实际持有目标手机号码的用户允许目标手机号码在进行人脸注册,则可以执行步骤S14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注册。
其中,若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意味着实际持有目标手机号码的用户拒绝目标手机号码进行人脸注册,可能是目标用户非法利用他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则可以为目标手机号码设置冷却时长,以拒绝目标用户利用目标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冷却时长的具体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7天,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如上所述,安全性校验可以包括短信验证码校验,在安全性校验过程中可以结合短信验证码校验与注册确定短信校验,以提高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校验的强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包括:
在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验证码短信,验证码短信中包括验证码;响应于获取到待校验的验证码,根据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在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定短信。通过该方式,能够利用验证码短信与注册确定短信,提高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校验的强度,有利于减少目标用户非法利用他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的情况。
如上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意味着,已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M次验证码短信,而目标用户没有输入验证码或输入错误的验证码,在该情况下,可以再次向目标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短信,以再次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短信验证码校验,若短信验证码校验成功,也即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则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定短信。
其中,待校验的验证码可以是目标用户输入的验证码,应理解的是,目标用户可以通过上述注册方法对应的图形交互界面,输入待校验的验证码;其中,根据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可以理解为,判断目标用户输入的验证码与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是否相同,若相同,则代表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若不同,则代表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为人脸信息设置等待时长,等待时长用于拒绝人脸信息在等待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目标用户在注册过程中频繁刷验证码的情况,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上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意味着,在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目标手机号码又一次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此时可以认为目标用户在恶意频繁刷验证码,那么可以直接为人脸信息设置等待时长,以拒绝目标用户在等待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或者说目标用户需要在超过等待时长后才允许进行人脸注册。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等待时长的具体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1小时,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作限制。
如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方法可以应用于刷脸支付场景中,刷脸支付场景中包括刷脸支付设备。可理解的是,超市、便利店、售货机等各种自主收银场景中均可以设有刷脸支付设备,在该些场景下,目标用户可以在刷脸支付设备中进行人脸注册,人脸注册过程中至少可以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手机号码并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以及在目标手机号码安全性校验成功后,将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与支付账号以及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等,这样可以在通过刷脸支付设备上实现刷脸支付。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2所示,刷脸支付设备112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以及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刷脸支付设备112可以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刷脸支付设备112可以在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的过程中指示云端服务器113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111发送校验短信,校验短信可以包括验证码短信和/或注册确认短信,终端设备111可以接收云端服务器113发送的校验短信和/或向云端服务器113发送指定信息,刷脸支付设备112可以在目标手机号码安全性校验成功后,将获取的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
其中,刷脸支付设备112在指示云端服务器113向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111发送校验短信时,可以将目标手机号码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13,云端服务器113可以将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发送至刷脸支付设备112,以便于刷脸支付设备112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短信验证码校验,云端服务器113可以将终端设备111发送的指定信息发送至刷脸支付设备112,以便于刷脸支付设备112基于指定信息确定安全性校验结果。
应理解的是,可以参照上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注册方法的实现方式,在刷脸支付设备112中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在此不做赘述。其中,在目标手机号码安全性校验成功后,刷脸支付设备113还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支付账号等信息,并将支付账号与人脸信息进行绑定存储,这样目标用户可以在刷脸支付设备上实现刷脸支付,例如,可以将待购买的商品进行扫码识别生成待支付账单,目标用户可以在刷脸支付设备上选择刷脸支付方式,从而调用与人脸信息绑定的支付账号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能够在刷脸支付场景中实现人脸注册,有利于提高刷脸支付场景中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本公开提及的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在不违背原理逻辑的情况下,均可以彼此相互结合形成结合后的实施例,限于篇幅,本公开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注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上述均可用来实现本公开提供的任一种注册方法,相应技术方案和描述和参见方法部分的相应记载,不再赘述。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注册装置的框图,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人脸信息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
手机号码获取模块102,用于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
校验模块103,用于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所述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
注册模块104,用于在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103,包括:判断子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所述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校验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黑名单模块,用于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不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添加黑名单中,其中,所述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被拒绝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所述注册确认短信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是否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M为预设的正整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或,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不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并为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设置冷却时长,所述冷却时长用于拒绝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在所述冷却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包括: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验证码短信,所述验证码短信中包括验证码;响应于获取到待校验的验证码,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注册确定短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后,所述装置还包括:等待模块,用于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为所述人脸信息设置等待时长,所述等待时长用于拒绝所述人脸信息在所述等待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人脸信息获取模块101,包括:图像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活体检测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结果指示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目标用户为活体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图像和/或所述人脸特征,确定为所述人脸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基于人脸信息确定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并根据人脸信息对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能够减少非法利用其它用户的手机号码和/或人脸信息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且在目标手机号安全性校验成功后,将人脸信息与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有利于提高人脸注册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电子设备可以被提供为终端、服务器或其它形态的设备。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或终端设备。参照图4,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电子设备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微软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TM),苹果公司推出的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Mac OSXTM),多用户多进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UnixTM),自由和开放原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TM),开放原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若本申请技术方案涉及个人信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已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取得个人自主同意。若本申请技术方案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已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并且同时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例如,在摄像头等个人信息采集装置处,设置明确显著的标识告知已进入个人信息采集范围,将会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若个人自愿进入采集范围即视为同意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采集;或者在个人信息处理的装置上,利用明显的标识/信息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弹窗信息或请个人自行上传其个人信息等方式获得个人授权;其中,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可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等信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注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
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
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所述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
在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
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有短信验证码校验失败的历史手机号码,且所述历史手机号码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
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历史手机号码中不存在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相同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添加黑名单中,其中,所述黑名单中的人脸信息被拒绝进行人脸注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
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所述注册确认短信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是否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M为预设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或,
在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指定信息表征所述目标手机号码不被允许进行人脸注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失败,并为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设置冷却时长,所述冷却时长用于拒绝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在所述冷却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注册确认短信,包括:
在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已进行M次短信验证码校验且均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验证码短信,所述验证码短信中包括验证码;
响应于获取到待校验的验证码,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
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正确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手机号码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注册确定短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校验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校验的验证码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为所述人脸信息设置等待时长,所述等待时长用于拒绝所述人脸信息在所述等待时长内进行人脸注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并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
根据所述人脸特征,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在所述检测结果指示所述人脸图像中的目标用户为活体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图像和/或所述人脸特征,确定为所述人脸信息。
9.一种注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脸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人脸信息;
手机号码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人脸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为未注册用户的情况下,获取待校验的目标手机号码;
校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安全性校验,得到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校验结果,所述安全性校验用于校验所述目标手机号码的安全性;
注册模块,用于在所述校验结果为安全性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目标手机号码进行绑定,并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人脸注册。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271543.1A 2022-03-18 2022-03-18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405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1543.1A CN114640521A (zh) 2022-03-18 2022-03-18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1543.1A CN114640521A (zh) 2022-03-18 2022-03-18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0521A true CN114640521A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1543.1A Pending CN114640521A (zh) 2022-03-18 2022-03-18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052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5436A1 (en) * 2013-06-18 2016-04-1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Secur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WO2017167037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和hce的支付认证方法及认证系统
CN108600241A (zh) * 2018-05-02 2018-09-28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模式的安全验证的快速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10223077A (zh) * 2019-06-13 2019-09-10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支付账户的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07316A (zh) * 2021-02-08 2021-03-16 北京远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验证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5436A1 (en) * 2013-06-18 2016-04-1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Security verif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WO2017167037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和hce的支付认证方法及认证系统
CN108600241A (zh) * 2018-05-02 2018-09-28 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模式的安全验证的快速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10223077A (zh) * 2019-06-13 2019-09-10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人脸支付账户的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07316A (zh) * 2021-02-08 2021-03-16 北京远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的验证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9861B (zh) 资源转移方法、资金支付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077689B (zh) 一种信息验证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20210166241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storage mediums and terminal devices for authentication
CN106600269B (zh) 基于二维码的支付方法和平台
CN105100108B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登录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A3125054A1 (en)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a fixed-point authorization, and devices and servers therefor
CN107729727B (zh) 一种帐号的实名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8449321B (zh) 登陆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5577664A (zh) 密码重置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9711847B (zh) 近场信息认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225002B (zh) 业务办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460732B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投保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90257A (zh) 银行远程开户的安全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426A1 (zh)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30739A (zh) 应用程序登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00525B (zh) 验证码请求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10929237A (zh) 身份验证系统、方法及装置、信息验证系统
CN114553838A (zh) 远程业务办理的实现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9446778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获取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97386B (zh)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CN113194420A (zh) 基于5g消息和人脸识别的卡密码修改方法、系统及各端
CN114640521A (zh) 注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217593A1 (en)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security of transactions between a user and a transaction point or system
CN111242706B (zh) 业务办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305159A (zh) 一种办税系统及一种办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