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0410B -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0410B CN114640410B CN202011484919.4A CN202011484919A CN114640410B CN 114640410 B CN114640410 B CN 114640410B CN 202011484919 A CN202011484919 A CN 202011484919A CN 114640410 B CN114640410 B CN 1146404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subcarrier
- signal
- phase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G01S5/0218—Multipath in signal re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7—Path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本申请中,可以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载波路损中的至少一项,对信道类型进行识别,即确定信道类型为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定位解算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传播条件分成视距(Line of Sight,LOS)传输和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传输两种环境。视距条件下,无线信号无遮挡地在发信端与接收端之间“直线”传播,这要求在第一菲涅尔区(First Fresnel zone)内没有对无线电波造成遮挡的物体,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强度就会明显下降。非视距条件下,通信的两点视线受阻,彼此看不到对方,菲涅尔区大于50%的范围被阻挡。
在无线通信的用户终端定位系统中,非视距传输是直接影响定位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识别信号传输环境是视距传输环境还是非视距传输环境。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用以识别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或者,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相位、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相位、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所述比值中的至少一项。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和/或包括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和/或,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采用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或者,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第二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第三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发送单元,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发送单元,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和/或,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
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和/或,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采用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或者,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第二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第三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
所述收发机,在处理器的控制下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载波路损中的至少一项,对信道类型进行识别,即确定信道类型为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定位解算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时偏差示意图;
图2、图3、图4、图5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图7、图8、图9、图10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路损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图14、图15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图17、图18分别为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0、图21分别为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多径信道模型以及信道频率响应进行说明。
一、多径信道模型
假设在时刻t,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多径信道的脉冲响应通过如下公式建模:
其中,hl(t)为第l路径的相对衰减,φl(t)为第l路径的相位偏移,τl为第l路径的传播延迟。多径分量的数量为L,δ(·)表示单位冲激(Dirac delta)函数。相位偏移φl(t)包括由于自由空间传播引起的分量2πfcτl加上由于在信道中经历的其它相位噪声引起的分量可能是由于初始相位噪声导致的。φl(t)可以由下式表示:
其中,fc表示载波中心频率。
假设信道是准静态信道,即在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传输期间内信道保持不变,则准静态信道可以用时间离散信道脉冲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h=[h0,h1,...,hL-1]T来描述:
其中,hl为第l路径的衰减,φl为第l路径的相移,τl为第l路径的衰减的传输延迟分量。延迟分量τl的单位是秒。用采样间隔采样时,延迟分量以采样数为单位,取值为其中,Ts=1/(NΔfSCS)表示采样时间间隔,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N表示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点数。
针对载波相位技术方案,期望获取的关键度量值是相位偏移φl(t)包括的自由空间传播引起的LOS分量,即2πfcτ0。
二、多径信道的信道频率响应
下面首先给出定时偏差Δt、频率偏差Δf和相位噪声的定义。
如图1所示,定义使用表达式来表示接收端实际定时与理想定时之间的定时偏差,使用表达式来表示发送端实际定时与理想定时之间的定时偏差,使用表达式来表示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定时偏差,则在接收端时刻tRx收到的接收信号对应于发送端时刻tTx=tRx-Δt。
假设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进行初始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之后的载波频率偏差(CFO)是Δf,并且采用δf=Δf/ΔfSCS表示归一化的频率偏差,其中,ΔfSCS是子载波间隔。
假设φTX(t)是发射机的振荡器的相位噪声,φRX(t)是接收机的振荡器的相位噪声。φTX(t)对发射信号xm(t)的上变频转换的影响可以表示为φRX(t)对接收信号ym(t)的下变频转换的影响可以表示为在OFDM系统模型中,每个子载波对应的频域信道带宽内通常可认为是频率平坦衰落信道。在频率平坦衰落信道条件下,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相位噪声对OFDM系统模型有相同的影响。于是,在OFDM系统模型中,可使用接收机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来代表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相位噪声对OFDM系统模型的共同影响。
基于上述定义,通过数学推导可以得到OFDM系统在同时存在定时偏差Δt、频率偏差Δf和相位噪声的影响下,第m个OFDM符号的第k个子载波上的频域接收符号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Hk表示第k个子载波上的等效频域信道响应类型1(只考虑传输时延的理想值),Xk表示第k个子载波上发送的调制符号,表示第m个OFDM符号的第k个子载波上的子载波间干扰,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复高斯分布。
其中,l表示第l个路径。
根据公式(4)可知,针对单径LOS信道,在不考虑定时偏差以及由于相位噪声和频率偏差引入的ICI条件下,第k个子载波上的等效频域信道响应类型1(只考虑传输时延的理想值)Hk是:
其中,表示在单径LOS信道中经历的其它相位噪声引起的分量,1i表示虚数单位(即1i=sqrt(-1))。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
(2)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3)“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网络设备,是一种为所述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g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本申请中的基站还可以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通信系统中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基站”为例描述。
(5)终端,是一种可以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识别LOS信道和NLOS信道。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可以基于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判断当前的无线信道是LOS信道还是NLOS信道(即判断当前的无线信道的类型是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
方式一: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判断;
方式二: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进行判断;
方式三:基于载波路损进行判断。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使用下行信号进行LOS信道和NLOS信道识别,适用于终端辅助的下行定位方案,此种情况下,终端作为接收设备,利用设定信号进行LOS信道和NLOS信道识别。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使用上行信号进行LOS信道和NLOS信道识别,适用于上行定位方案,此种情况下,基站作为接收设备,利用设定信号进行LOS信道和NLOS信道识别。
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可以是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或其他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式一、方式二和方式三,以及其结合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由接收设备执行,具体地,可以由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执行。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2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检测不同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
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可以是PRS。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PRS为例,接收设备可以基于PRS检测同一载波中的不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具体地,接收设备可以基于PRS,分别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PRS为例,接收设备可以基于PRS在不同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具体地,接收设备可以基于PRS,分别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PRS为例,接收设备可以基于PRS,在不同接收天线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具体地,接收设备可以基于PRS,分别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第一载波由第一天线接收,第二载波由第二天线接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大小没有要求。当然,接收设备也可以在更多数量的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
S202:接收设备根据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具体地,若在S201中,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则在S202中,接收设备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若在S201中,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不同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则在S202中,接收设备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不同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举例来说,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可以包括其中,表示在第一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第二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第三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第四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表示变量P的共轭。
该步骤中,接收设备根据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计算得到进而计算得到该相关值的相位接收设备根据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计算得到并进而计算得到该相关值的相位其中,phase()为用于计算相位的函数。
当然,接收设备也可以基于设定信号在更多数量的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比如,根据基于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根据基于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S203:接收设备根据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或根据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LOS和NLOS传输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如果上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具有一致性,则表明无线信道类型为LOS传输,否则表明无线信道类型为NLOS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可使用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相应子载波的间隔的一阶导数或者二阶导数来衡量相位斜率的一致性。下面分别对基于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进行相位斜率一致性判断进行说明。
一、基于一阶导数进行相位斜率一致性判断
对于LOS信道,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不同子载波的间隔的一阶导数为固定值。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特点,根据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不同子载波的间隔的一阶导数是否相同或基本相同,来判断无线信道是否LOS信道。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接收设备根据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确定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一一阶导数。所述第一一阶导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Derivative_first_order_1表示第一一阶导数,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k1表示第一子载波的索引,k2表示第二子载波的索引,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由于子载波索引通常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因此,-2π(k2-k1)·Δfscs可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
接收设备根据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二一阶导数。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Derivative_first_order_2表示第二一阶导数,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k3表示第三子载波的索引,k4表示第四子载波的索引。由于子载波索引通常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因此,-2π(k4-k3)·Δfscs可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上式基于假设(k2-k1)·Δfscs·τ0<1,且(k4-k3)·Δfscs·τ0<1。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取得完整的传输延迟τ0,否则无法得到完整的传输延迟τ0。
接收设备可以使用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的相对差值来表征相位斜率一致性特征,并根据相位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具体地,接收设备根据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计算相对差值,计算公式可如下所示:
M_rel=abs(Derivative_first_order_2-Derivative_first_order_1)/(Derivative_first_order_1)…………(11)
其中,M_rel表示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的相对差值,abs()表示取绝对值运算。当然,上述公式(11)中的分母也可以替换为Derivative_first_order_2。
如果相对差值M_rel小于设定阈值ηth,则认为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具有一致性,或在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具有一致性,因此判断无线信道类型为LOS传输;否则,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不具有一致性,或在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不具有一致性,因此判断无线信道类型为NLOS传输。其中,阈值ηth是大于等于0的实数。
其中,判断条件可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判断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是否具有一致性,比如,可以判断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的取值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表明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具有一致性,否则,表明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不具有一致性。
二、基于二阶导数进行相位斜率一致性判断
对于LOS信道,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不同子载波的间隔的二阶导数为0或二阶导数的绝对值小于一个固定值。本申请实施例基于该特点,根据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不同子载波的间隔的二阶导数,来判断无线信道是否LOS信道。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接收设备在计算出上述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后,进一步根据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计算二阶导数,计算公式可如下所示:
其中,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表示所述二阶导数,其他参数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上述二阶导数的取值,可表征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斜率是否具有一致性,或表征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是否具有一致性。由于针对等效两径LOS信道(1径LOS+1径NLOS信道),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一般不为0,基于该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上述二阶导数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的小于设定阈值ηth_second,则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具有一致性,或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具有一致性,因此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LOS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NLOS传输。其中,阈值ηth_second是大于等于0的实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03之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4:接收设备(如终端)将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通知给发送设备(如基站)。
该步骤中,接收设备可以将无线信道类型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设备,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无线信道类型是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2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并基于PRS进行无线信道类型的识别。
采用以上流程,可以实现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对LOS信道和/或NLOS信道进行识别,进而可以有效改善定位解算精度。进一步地,由于上述流程中,基于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因此可以保证LOS信道和NLOS信道的识别成功率。
下面分别针对单径信道、等效两径信道以及多径信道,根据不同情况下的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说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实现原理。
(1)对于单径信道
针对理性单径LOS信道:
第一子载波(CC1)上的子载波k1、k2、k3和k4上的频域信道响应如下式所示(k1、k2、k3和k4分别表示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索引):
其中,h0表示第0个路径的衰减。
采用一阶导数进行信道类型识别时,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子载波索引的一阶导数计算如下式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式中假设(k2-k1)·Δfscs·τ0<1、(k4-k3)·Δfscs·τ0<1。此时,可以取得完整的时延τ0,否则无法得到完整的时延τ0。
针对理想单径LOS信道,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相同。基于该特征,若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相同,则当前信道为LOS信道;否则当前信道为NLOS信道。其中,当相对差值M_rel小于设定阈值ηth时,可认为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相同。
M_rel=abs(Derivative_first_order_2
-Derivative_first_order_1)/(Derivative_first_order_1)
采用二阶导数进行信道类型识别时,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子载波索引的二阶导数计算如下式所示:
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
=abs(Derivative_first_order_2-Derivative_first_order_1)/((k4
-k3)-(k2-k1))
针对理想单径LOS信道,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0。基于该原理,若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0,则可判定当前信道为LOS信道;否则当前信道为NLOS信道。
(2)对于等效两径信道(1径LOS+1径NLOS信道)
CC1上的子载波k1、k2、k3和k4上的频域信道响应如下式所示:
其中,表示第1个路径的衰减和第0个路径的衰减的比值,
其中,表示第1个路径的衰减和第0个路径的衰减的比值,
其中,表示第1个路径的衰减和第0个路径的衰减的比值,
其中,表示第1个路径的衰减和第0个路径的衰减的比值,
其中,
采用一阶导数进行信道类型识别时,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子载波索引的一阶导数计算如下式所示:
同理可得:
需要说明的是,上式中的取值取决于莱斯因子(例如:)、NLOS径和LOS径的时延差值(例如:(τ1-τ0))、载频和子载波索引(例如:(fc1+k1·Δfscs)、(fc1+k2·Δfscs)、(fc1+k3·Δfscs)和(fc1+k4·Δfscs))。
针对等效两径信道(1径LOS+1径NLOS信道),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Derivative_first_order_2不相同。因此基于该原理,若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相同,则可当前信道为LOS信道,否则当前信道为NLOS信道。其中,若相对差值M_rel小于设定阈值ηth,则认为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相同。M_rel=abs(Derivative_first_order_2
-Derivative_first_order_1)/(Derivative_first_order_1)
采用二阶导数识别信道类型时,不同子载波的相位针对子载波索引的二阶导数计算如下式所示:
针对等效两径LOS信道(1径LOS+1径NLOS信道),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一般不为0,并且大于设定阈值ηth_second。因此基于该原理,若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ηth_second,则可判断当前信道类型为LOS信道类型,否则当前信道为NLOS信道类型。
(3)对于N径信道
由于信道响应计算公式中无法获取理想的τ0,此时计算得到的度量值(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没有对应的LOS径的物理意义。因此,一阶导数不会是固定值,二阶导数不会为0。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3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检测不同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1。
S302: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3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以下信息: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一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索引。
进一步地,若接收设备对不同载波(如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载波的索引和第二载波的索引。若接收设备对不同接收天线(如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天线的索引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303: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2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3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3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4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检测不同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1。
S402:接收设备根据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2。
S403: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403确定出的相位。具体地,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第一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S4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S402确定出的相位以及S4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
进一步地,若接收设备对不同载波(如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载波的索引和第二载波的索引。若接收设备对不同接收天线(如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天线的索引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404: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2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4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4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5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检测不同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1。
S502:接收设备根据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2。
S503:接收设备确定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或确定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可包括: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可包括: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1和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的相对差值M_rel;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信息可包括:二阶导数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S203。
S504: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503确定出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502确定出的相位。具体地,具体地,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第一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S5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
进一步地,若接收设备对不同载波(如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载波的索引和第二载波的索引。若接收设备对不同接收天线(如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天线的索引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505: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2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5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5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由接收设备执行,具体地,可以由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执行。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6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比如,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子载波上第一时刻(比如时刻0)和第二时刻(比如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检测第二子载波上第一时刻(比如时刻0)和第二时刻(比如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天线接收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比如,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上第一时刻(比如时刻0)和第二时刻(比如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检测第二载波上第一时刻(比如时刻0)和第二时刻(比如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载波,以及第二天线接收的第二载波。比如,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载波上第一时刻(比如时刻0)和第二时刻(比如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检测第二天线接收的第二载波上第一时刻(比如时刻0)和第二时刻(比如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
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可以是PRS。
S602:接收设备根据S601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如果在S601中,接收设备检测到第一子载波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子载波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则在S602中分别根据第一子载波在第一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根据第一子载波在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根据第二子载波在第一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根据第二子载波在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
如果在S601中,接收设备检测到第一载波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载波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则在S602中分别根据第一载波在第一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根据第一载波在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根据第二载波在第一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根据第二载波在第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对应的相位。
S603:接收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其中,第一相位差为:phase(H1k(t))-phase(H1k(0));
第二相位差为:phase(H2k(t))-phase(H2k(0));
其中,H1k(t)表示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波上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在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二信号载波上时刻t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S604:接收设备根据第一相位差和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该步骤中,接收设备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第一相位差和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若上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设定信号对应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LOS传输,否则确定设定信号对应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NLOS传输。
所述设定范围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根据不同时刻的相位差,在不同载波上的比值可得:
即,理想门限值Thperfect为:
其中,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
考虑噪声等影响,可以在该理想门限值上下浮动X%(X大于0且小于100),作为LOS信道的有效门限值,即:设定范围为[Thperfect*(1-X%),Thperfect*(1+X%)],例如:X%=10%,25%,或者30%。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603之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604:接收设备(如终端)将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通知给发送设备(如基站)。
该步骤中,接收设备可以将无线信道类型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设备,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无线信道类型是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6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6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并基于PRS进行无线信道类型的识别。
采用以上流程,可以实现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对LOS信道和/或NLOS信道进行识别,进而可以有效改善定位解算精度。进一步地,由于上述流程中,基于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因此可以保证LOS信道和NLOS信道的识别成功率。
下面分别针对单径信道、等效两径信道以及多径信道,根据不同情况下的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说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实现原理。
载波相位测量方程:在t=0时刻锁相环对载波相位信号进行初始锁定,初始相位可以被表示为:
其中:
代表接收机l从发射机i发射的测量信号中测出的载波相位测量值,单位为周。
λ:是相应载波中心频率f所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米。
θl(0):是接收机l的初始相位,单位为周。
θi(0):是发射机i的初始相位,单位为周。
是载波相位测量值所对应的响应的未知整周模糊度,单位为周。
是载波相位测量值所对应的多径误差,单位为米。
是载波相位测量值的测量误差,单位为米。
l=(a,b).l=a代表未知位置的用户;l=b代表参考UE.i=(1,…,M),M是发射机的总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较高的场景,下面分析中忽略的影响。
目标UE a通过基站i(i=1,…,m)发送的参考信号获取的载波相位测量值如下式所示:
(1)对于单径LOS信道
针对理想的单径LOS信道:
考虑相位在[0,2*pi)之间,即当前时刻的相位表达式为:
首先进行时间差分处理(即t时刻和t=0时刻之间的相位测量值的差值),然后对比不同CC上面的相位测量量的时间差分值的比值:
考虑存在Timing offset(时钟偏差)条件下的处理方案:
其中:
假设并且即从0到t时刻,UE a和基站i的Timing offset保持不变,并且初始相位值保持不变,则可得:
(δti(t)-δti(0))-(δtl(t)-δtl(0))=0
不同时刻的相位之差,在不同CC上的比值可得:
即理想门限值如下:
考虑噪声等影响,可以在该理想门限值上下浮动X%,作为LOS信道的有效门限值,即:[Thperfect*(1-X%),Thperfect*(1+X%)],例如:X%=10%,25%,或者30%。即,当上述计算得到的相位差比值在该范围内,则可确定当前信道为单径LOS信道。
(2)对于等效两径LOS信道(1径LOS+1径NLOS信道)
针对等效两径LOS信道(1径LOS+1径NLOS信道),可知:
考虑相位在[0,2*pi)之间,即当前时刻的相位表达式为:
考虑时间上差分处理:即分析t时刻和t=0时刻的相位测量值之差:
考虑存在Timing offset(时钟偏差)条件下的处理方案:
其中:
假设并且即从0到t时刻,UE a和基站i的Timing offset保持不变,并且初始相位值保持不变,则可得:
(δti(t)-δti(0))-(δtl(t)-δtl(0))=0
不同时刻的相位之差,在不同CC上的比值可得:
无法得到固定取值。
定义理想门限值如下:
考虑噪声等影响,可以在该理想门限值上下浮动X%,作为LOS信道的有效门限值,即:[Thperfect*(1-X%),Thperfect*(1+X%)],例如:X%=10%,25%,或者30%。
当进行多个时间差分处理之后,NLOS信道的度量值一般不会落入[Thperfect*(1-X%),Thperfect*(1+X%)]区间。
因此根据上述原理,可以根据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进行LOS信道和NLOS信道的识别。
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7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1。
S702: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6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7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以下信息: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一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索引。
进一步地,若接收设备对不同载波(如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上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载波的索引和第二载波的索引。若接收设备对不同接收天线(如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的频域信道响应进行测量,则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天线的索引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703: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的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6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7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7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8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1。
S802:接收设备根据S801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分别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2。
S803: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802确定出的相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S8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804: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6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8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8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9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1。
S902:接收设备根据S901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分别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2。
S903:接收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3。
比如,接收设备可计算如下相位差:
第一载波上时刻t与时刻0的相位差:phase(H1k(t))-phase(H1k(0));
第二载波上时刻t与时刻0的相位差:phase(H2k(t))-phase(H2k(0))。
S904: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903确定出的相位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902确定出的相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S9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905: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6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该设定信号对应的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9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9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10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1。
S1002:接收设备根据S601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分别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2。
S1003:接收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3。
比如,接收设备可计算如下相位差:
第一载波上时刻t与时刻0的相位差:phase(H1k(t))-phase(H1k(0));
第二载波上时刻t与时刻0的相位差:phase(H2k(t))-phase(H2k(0))。
S1004:接收设备根据S1003确定出的相位差,确定第一相位差和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6所示流程中的S604。
S1005: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1004确定出的比值,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1003确定出的相位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1002确定出的相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可包括S1001中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1006: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6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0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载波路损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可以是PRS。
根据TR38.901协议,LOS信道和NLOS信道的路径损耗(PL)取值和频点相关。表1给出了室内信道(Indoor Office)场景下的PL公式。
表1:室内信道的PL公式(TR38.901协议的Table 7.4.1-1)
其中,d3D表示UE和基站之间的三维(3D)距离。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确定路径损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1102:接收设备根据第一路径损耗和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LOS传输和NLOS传输中的一种。
该步骤中,若第一载波的路径损耗(即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路径损耗(即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LOS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NLOS传输。
其中,所述设定阈值可表示为TH_LOS_NLOS+delta_PL,其中,TH_LOS_NLOS=PL1-PL2=20*log10(fc1/fc2)表示理想LOS信道下的路损差值,delta_PL表示允许的路损差值的误差。其中,fc1和fc2分别为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率。
在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可将检测到的设定信号在第一载波上的路径损耗,以及在第二载波上的路径损耗,作为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由发送设备根据该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发送设备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类型的具体实现方法与图11中接收设备的相应处理步骤相同。进一步的,上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和/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本申请另外的实施例中,接收设备可将确定出的设定信号在第一载波上的路径损耗与在第二载波上的路径损耗的差值,作为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由发送设备根据该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发送设备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类型的具体实现方法与图11中接收设备的相应处理步骤相同。进一步的,上述检测结果中还可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和/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102之后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1103:接收设备(如终端)将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通知给发送设备(如基站)。
该步骤中,接收设备可以将无线信道类型的指示信息发送给发送设备,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无线信道类型是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1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11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采用以上流程,可以实现基于载波路径损耗,对LOS信道和/或NLOS信道进行识别,进而可以有效改善定位解算精度。
参见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载波路损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下行定位,以通过检测PRS来确定无线信道类型为例,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基站,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终端;若将该流程应用于上行定位,则发送设备可以是发送PRS的终端,接收设备可以是接收PRS的基站。该流程中的接收设备,可以替换为接收设备中的接收机。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S1201:接收设备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图11所示流程中的S1101。
S1202:接收设备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该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S1201确定出的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设定信号在第一路径损耗与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索引,或者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索引。
S1203: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发送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与图11所示流程中,接收设备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以应用于下行定位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在S1201之前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1200:接收设备(如终端)接收LMF实体发送的所述设定信号(如PRS)的配置信息,以使得接收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PRS。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述几种信道类型识别的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识别准确性。
具体的,可采用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若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或者,若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第一检测方法即为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如图2所示;第二检测方法即为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如图6所示;第三检测方法即为基于载波路损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如图11所示。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差的比值、载波路损中的至少一项,对信道类型进行识别,即确定信道类型为LOS传输还是NLOS传输,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定位解算精度。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2中的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如图13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检测单元1301、处理单元1302,其中:
检测单元1301,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处理单元1302,用于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3至图5任一流程中的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如图14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检测单元1401、发送单元1402,其中:
检测单元1401,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发送单元1402,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3至图5任一流程中的接收设备,比如基站。
如图15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接收单元1501、处理单元1502,其中:
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处理单元150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6中的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如图16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检测单元1601、处理单元1602,其中:
检测单元1601,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1602,用于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7至图10中的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如图17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检测单元1701、发送单元1702,其中:
检测单元1701,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发送单元1702,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7至图10中的接收设备,比如基站。
如图18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接收单元1801、处理单元1802,其中: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180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11中的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如图19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检测单元1901、处理单元1902,其中:
检测单元1901,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处理单元1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12中的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如图20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检测单元2001、发送单元2002,其中:
检测单元2001,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发送单元2002,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和/或,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图12中的接收设备,比如基站。
如图21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接收单元2101、处理单元2102,其中:
接收单元2101,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和/或,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
处理单元210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发送设备,比如终端。
该通信设备可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采用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或者,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第一检测方法即为基于载波相位斜率一致性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如图2所示;第二检测方法即为基于载波相位在不同时刻的相位测量的时间差分值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如图6所示;第三检测方法即为基于载波路损进行无线信道类型检测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如图11所示。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侧的功能。
参见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设备可包括:处理器2201、存储器2202、收发机2203以及总线接口2204。
处理器2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02可以存储处理器2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2203用于在处理器22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2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2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02可以存储处理器2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201中,或者由处理器22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2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2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202,处理器2201读取存储器22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2201,用于读取存储器2202中的计算机指令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实现的功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通信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发送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2)
1.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
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并基于所述斜率一致性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或者,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相关值的相位、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在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所述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包括: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一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二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的相对差值,确定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根据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一阶导数满足以下公式:
所述第二一阶导数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Derivative_first_order_1表示所述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表示所述第二一阶导数,表示在所述第一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所述第三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k1表示所述第一子载波的索引,k2表示所述第二子载波的索引,k3表示所述第三子载波的索引,k4表示所述第四子载波的索引,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phase()为用于计算相位的函数,P*表示变量P的共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第一一阶导数与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的相对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的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包括:
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或者,
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的相对差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一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二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相对于相应子载波的间隔的二阶导数;
根据所述二阶导数,确定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根据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一阶导数满足以下公式:
所述第二一阶导数满足以下公式:
所述二阶导数满足以下公式:
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
=(Derivative_first_order_2-Derivative_first_order_1)/((k4-k3)-(k2-k1))
其中,Derivative_first_order_1表示所述第一一阶导数,Derivative_first_order_2表示所述第二一阶导数,Derivative_second_order_1表示所述二阶导数,表示在所述第一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所述第三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表示在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k1表示所述第一子载波的索引,k2表示所述第二子载波的索引,k3表示所述第三子载波的索引,k4表示所述第四子载波的索引,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phase()为用于计算相位的函数,P*表示变量P的共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二阶导数等于零或所述二阶导数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的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包括: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所述检测结果中还包括: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索引;或者
所述检测结果包括的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包括:所述二阶导数。
10.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基于所述斜率一致性,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其中,所述检测结果中包括的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在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的获得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所述检测结果中包括的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获得过程包括: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时,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确定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根据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时,则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确定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根据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一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二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的相对差值,确定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第一一阶导数与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的相对差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一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第二一阶导数;
根据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一阶导数和所述第二一阶导数相对于相应子载波的间隔的二阶导数;
根据所述二阶导数,确定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二阶导数等于零或所述二阶导数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17.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并基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其中,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相关值的相位、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所述比值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为同一天线接收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检测结果还包括:所述第一载波的索引和所述第二载波的索引;或者,
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为所述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为所述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检测结果还包括所述第一天线的索引和所述第二天线的索引。
19.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用于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并基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其中,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频域信道响应时,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确定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相位时,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确定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果包括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时,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确定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23.一种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或者,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
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其中,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在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所述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包括: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所述第二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所述第三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所述设定阈值包括:TH_LOS_NLOS+delta_PL,其中,TH_LOS_NLOS=20*log10(fc1/fc2),delta_PL表示允许的路损差值的误差;fc1和fc2分别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
2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以及
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其中,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2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
发送单元,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并基于所述斜率一致性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中包括的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在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的获得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所述检测结果中包括的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获得过程包括: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2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所述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并基于所述斜率一致性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中包括的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在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的获得过程包括: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所述检测结果中包括的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的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获得过程包括: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2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其中,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2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设定信号的发送设备,用于所述发送设备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第一相位差和第二相位差的比值,并基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其中,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其中,所述检测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
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结果,所述检测结果包括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到的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获得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并基于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其中,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3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采用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所述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中的一种;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或者,若所述第一检测方法、第二检测方法、第三检测方法中的至少两种方法确定出的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设定信号包括定位参考信号PRS;
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或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的斜率一致性特征,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其中,基于设定信号检测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或者在不同载波的频域信道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第一子载波、第二子载波、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检测频域信道响应;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所述第二子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同一载波,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位于第一载波、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位于第二载波,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所述确定所述频域信道响应在所述同一载波的不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或在所述不同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包括: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一子载波和所述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根据基于所述设定信号至少在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检测的频域信道响应,确定至少所述第三子载波和所述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其中,所述斜率一致性特征,是指相对于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与相对于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的间隔的斜率是否一致;表示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表示第三子载波和第四子载波上的相关值的相位;
所述第二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以及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频域信道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载体和所述第二信号载体包括:同一载波中的第一子载波和第二子载波,或者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其中,所述第一载波和所述第二载波为同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或者所述第一载波为第一天线接收的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第二天线接收的载波;
根据所述频域信道响应,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一相位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确定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不同时刻的相位的第二相位差;
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位差和所述第二相位差的比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比值在设定范围内,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所述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H1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1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一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t)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t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H2k(0)表示基于所述设定信号检测到的所述第二信号载体上时刻0检测到的频域信道响应;phase(H1k(t))表示H1k(t)对应的相位,phase(H1k(0))表示H1k(0)对应的相位,phase(H2k(t))表示H2k(t)对应的相位,phase(H2k(0))表示H2k(0)对应的相位;t表示OFDM符号索引对应时刻,取值范围是大于0的实数;
所述设定范围包括:[Thperfect*(1-X%),Thperfect*(1+X%)];
其中,
τ0(t)表示第t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τ0(0)表示第0时刻OFDM符号测量获得的传输延迟,fc1表示第一载波的中心频率,fc2表示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Δfscs表示子载波间隔,X为任意自然数;
所述第三检测方法,包括:
基于设定信号检测第一载波的第一路径损耗以及第二载波的第二路径损耗;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包括:
若所述第一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二路径损耗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设定阈值,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视距传输,否则确定无线信道的类型为非视距传输;
其中,所述设定阈值包括:TH_LOS_NLOS+delta_PL,其中,TH_LOS_NLOS=20*log10(fc1/fc2),delta_PL表示允许的路损差值的误差;fc1和fc2分别为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中心频率。
3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
所述收发机,在处理器的控制下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84919.4A CN114640410B (zh) | 2020-12-16 | 2020-12-16 |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EP21905138.0A EP4266601A4 (en) | 2020-12-16 | 2021-09-06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WIRELESS CHANNEL TYPE |
US18/267,611 US20240063930A1 (en) | 2020-12-16 | 2021-09-06 | Method for detecting type of wireless channe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PCT/CN2021/116793 WO2022127205A1 (zh) | 2020-12-16 | 2021-09-06 |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84919.4A CN114640410B (zh) | 2020-12-16 | 2020-12-16 |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0410A CN114640410A (zh) | 2022-06-17 |
CN114640410B true CN114640410B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194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84919.4A Active CN114640410B (zh) | 2020-12-16 | 2020-12-16 |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63930A1 (zh) |
EP (1) | EP4266601A4 (zh) |
CN (1) | CN114640410B (zh) |
WO (1) | WO2022127205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8392A (zh) * | 2001-03-30 | 2002-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码多分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可视路径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
WO2014037687A1 (en) * | 2012-09-05 | 2014-03-13 |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identification |
CN104467990A (zh) * | 2014-11-26 | 2015-03-25 | 清华大学 | 一种识别无线信号的视距传播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547119A (zh) * | 2017-09-04 | 2018-01-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信道间相关性的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
CN109934031A (zh) * | 2019-03-20 | 2019-06-25 | 中南大学 | 基于rfid系统的区分los/nlos的方法及系统 |
CN111770528A (zh) * | 2020-06-24 | 2020-10-13 | 长安大学 | 基于信道参数萃取方法的视距与非视距识别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49127A1 (en) * | 2004-05-10 | 2005-11-1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
CN102223168B (zh) * | 2011-06-02 | 2013-12-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阵列天线和mimo联合传输波束成形方法 |
CN104869585B (zh) * | 2014-02-21 | 2018-05-29 | 株式会社理光 | 在无线环境中估计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US20160249316A1 (en) * | 2015-02-25 | 2016-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on-line-of-sight (nlos) and line-of-sight (los)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indoor ranging |
EP4141468A1 (en) * | 2018-09-28 | 2023-03-01 | Apple Inc.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new radio (nr)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
US11265744B2 (en) * | 2019-01-16 | 2022-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layer non-line-of-sight path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polarization |
US20220190894A1 (en) * | 2019-04-25 | 2022-06-16 | Nec Corporation | Modulation apparatus and demodulation apparatus |
-
2020
- 2020-12-16 CN CN202011484919.4A patent/CN114640410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06 US US18/267,611 patent/US2024006393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9-06 EP EP21905138.0A patent/EP426660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9-06 WO PCT/CN2021/116793 patent/WO202212720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8392A (zh) * | 2001-03-30 | 2002-1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码多分址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非可视路径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
WO2014037687A1 (en) * | 2012-09-05 | 2014-03-13 |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identification |
CN104467990A (zh) * | 2014-11-26 | 2015-03-25 | 清华大学 | 一种识别无线信号的视距传播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547119A (zh) * | 2017-09-04 | 2018-01-05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信道间相关性的传输模式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
CN109934031A (zh) * | 2019-03-20 | 2019-06-25 | 中南大学 | 基于rfid系统的区分los/nlos的方法及系统 |
CN111770528A (zh) * | 2020-06-24 | 2020-10-13 | 长安大学 | 基于信道参数萃取方法的视距与非视距识别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hannel Correlation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LOS and NLOS in 3D Massive MIMO Systems;Junyao Li等;《2019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20191031;第1-6页 * |
NWI:基于CSI的非视距信号识别方法;田春元等;《计算机科学》;20200722;第47卷(第11期);第327-332页 * |
Wi-Vision: An Accurate and Robust LOS/NLOS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Hopkins Statistic;Ze Li等;《GLOBECOM 2017 - 2017 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20180115;第1-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27205A1 (zh) | 2022-06-23 |
EP4266601A4 (en) | 2024-06-12 |
EP4266601A1 (en) | 2023-10-25 |
US20240063930A1 (en) | 2024-02-22 |
CN114640410A (zh) | 2022-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34990B2 (en) | Defining adaptive detection thresholds | |
US8626214B2 (en) | Method of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i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 |
CN101541078B (zh) | 一种tdoa的估计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5636192B (zh) | 一种终端的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 |
KR20120036018A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주파수 오프셋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 |
US11968597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rrier phase-based localization | |
CN112235215B (zh) | 一种无线信道探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 |
CN114640410B (zh) | 无线信道类型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7367723B (zh) | 一种测量距离的方法及设备 | |
Liu et al. | Enhanced RSTD for scalable bandwidth of OTDOA positioning in 3GPP LTE | |
Berg et al. | OTDOA-based positioning in NB-IoT | |
Haghparast et al. | OFDM ranging in multipath channels using time reversal method | |
KR101255636B1 (ko) | Ofdm 기반 시스템에서 정수배 주파수 옵셋 추정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 |
Kusunoki et al. | Verification of symbol timing synchronization for wi-fi system | |
Berg | OTDOA-based positioning in narrowband IoT | |
Olofsson | Enhancements in LTE OTDOA positioning for multipath environments | |
Khalek | A simulation study of us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for ranging | |
KR101474231B1 (ko) | Utdoa를 평가하기 위한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들에서 간섭을 상쇄하는 방법 | |
Juárez Leria | Timing-based location stimation for OFDM signals with applications in LTE, WLAN and WIMAX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