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7267B -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7267B
CN114637267B CN202210259606.1A CN202210259606A CN114637267B CN 114637267 B CN114637267 B CN 114637267B CN 202210259606 A CN202210259606 A CN 202210259606A CN 114637267 B CN114637267 B CN 114637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fferent
steel
modul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596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7267A (zh
Inventor
刁望才
梁志刚
麻晓光
张昭
张怀军
韩春鹏
张胤
王文义
王立军
李东明
王宏盛
赵鸣
付海东
陈晓刚
徐涛
田野
张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596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7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7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7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modeling, simul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28Manufacture of steel in the conver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56Manufacture of steel by other methods
    • C21C5/562Manufacture of steel by other methods starting from scra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5/00Manufacture of carbon-steel, e.g. plain mild steel, medium carbon steel or cast steel or stainless steel
    • C21C5/56Manufacture of steel by other methods
    • C21C5/562Manufacture of steel by other methods starting from scrap
    • C21C5/565Preheating of scra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7/00Treating molten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not covered by groups C21C1/00 - C21C5/00
    • C21C7/005Treating molten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not covered by groups C21C1/00 - C21C5/00 using exothermic reaction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2300/00Process aspects
    • C21C2300/06Modeling of the process, e.g. for control purposes; CII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339Object oriented modeling, design,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simulation langu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模块;基于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修正基础数据模块以及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利用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训练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得到物热平衡模型。生产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获取不平衡状态下不同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各炼钢钢厂均开展低铁耗、高废钢比的转炉冶炼工艺控制攻关。随着铁耗的不断降低,转炉热平衡不断发生变化,达到热平衡临界点后,热量不足,转炉过程因温度低喷溅严重,废钢不熔化,终点温度低,后吹比率上升,转炉倒渣次数增多,非作业时间增加,冶炼周期增加,严重影响转炉效率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提升转炉效率,保障了转炉炼钢的顺利生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模块;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根据不同钢厂的实际炼钢条件,修正所述基础数据模块以及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利用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训练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数据至少包括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和氧化放热量、以及各元素氧化量、耗氧量和氧化产物量;所述基础数据模块至少包括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模块和氧化放热量模块、以及各元素氧化量模块、耗氧量模块和氧化产物量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包括多个物料输入项以及对应的多个物料输出项;所述物料输入项至少包括铁水、废钢、石灰、矿石、萤石、白云石、炉衬及氧气;所述物料输出项至少包括钢水、炉渣、炉气、烟尘、铁珠及喷溅。
进一步的,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包括多个热输入项以及对应的多个热输出项,所述热输入项至少包括铁水物理热、元素氧化放热和成渣热、以及烟尘氧化热;所述热输出项至少包括钢水物理热、炉渣物理热、矿石分解热、烟尘物理热、炉气物理热及铁珠物理热。
进一步的,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包括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和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模块;其中,所述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包括不同温度下的常规废钢量、预热废钢量及综合废钢量;所述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模块包括不同钢铁比的转炉装入量。
进一步的,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的建立方法为:建立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所述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包括不同种类提温剂下各元素含量及风热量;基于所述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建立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生产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获取不平衡状态下不同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进一步的,所述物热平衡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模块;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根据不同钢厂的实际炼钢条件,修正所述基础数据模块以及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利用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训练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包括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以及常温25℃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比输入量;将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以及常温25℃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比输入量均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
进一步的,所述不平衡状态下不同废钢比输入量为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不同铁水比;将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和不同铁水比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对应的提温剂加入量。
上述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所构建的物热平衡模型可以进行单独常温废钢和不同预热温度废钢或不同搭配组合废钢、不同铁水比、不同吨位转炉的任何搭配组合进行计算,输出模块可直接得出对应的提温剂加入量结果;上述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所构建的物热平衡模型方便快捷,适用广泛,可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修正计算,为现场实际生产进行可靠指导;该物热平衡模型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可实现更高质量的指导实际生产,为不同热量高废钢比的稳定生产、技术指标提升和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为炼钢协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该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建立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修正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建立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利用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对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
请参阅图1,该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数据包括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见表1)和氧化放热量(见表2)、以及各元素氧化量、耗氧量和氧化产物量(见表3)等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模块包括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模块和氧化放热量模块、以及各元素氧化量模块、耗氧量模块和氧化产物量模块等。
表1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Kg
表2铁水中各元素氧化放热
表3各元素氧化量、耗氧量及氧化产物量
如表1、表2和表3所示,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和氧化放热量、以及各元素氧化量、耗氧量和氧化产物量等基础数据,建立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模块和氧化放热量模块、以及各元素氧化量模块、耗氧量模块和氧化产物量模块等,能够用于实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的自动修正。
S200,基于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
具体地,步骤S200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201,基于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如表4所示,该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包括多个物料输入项和多个物料输出项,物料输入项包括铁水、废钢、石灰、矿石、萤石、白云石、炉衬、氧气等;物料输出项包括钢水、炉渣、炉气、烟尘、铁珠、喷溅等;将物料输入项输入至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即可自动计算物料输出项。
表4物料平衡表
S202,基于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热平衡基础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热平衡基础模型如表5所示,该热平衡基础模型包括多个热输入项和多个热输出项,热输入项包括铁水物理热、元素氧化放热和成渣热、烟尘氧化热等;热输出项包括钢水物理热、炉渣物理热、矿石分解热、烟尘物理热、炉气物理热、铁珠物理热等;将热输入项输入至热平衡基础模型,即可自动计算热输出项。
表5热平衡表
S300,根据不同钢厂的实际炼钢条件,修正基础数据模块以及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钢厂的实际炼钢条件对基础数据模块以及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进行修改,使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符合目标钢厂的实际炼钢过程,实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变化的准确。
S400,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包括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和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模块。其中,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包括不同温度下的常规废钢量、预热废钢量及综合废钢量。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模块包括不同钢铁比的转炉装入量。
S500,建立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500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S501,建立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见表6,该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包括不同种类提温剂下各元素含量及风热量。其中,提温剂包括FeSi、碳化硅、块煤、焦炭、硅碳球等。
表6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
S502,建立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如表7所示。基于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建立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表7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均可根据实际生产应用情况添加其它提温剂种类进行计算和提温剂加入量数据自动生成。
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可进行提温剂的无限搭配组合,进行现场容易实现的任何方案设定,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现场实际生产。
S600,利用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训练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
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后,利用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来训练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从而得到训练好的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将训练好的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作为物热平衡模型。
上述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建立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修正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建立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利用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对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将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至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即可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上述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所构建的物热平衡模型可以进行单独常温废钢和不同预热温度废钢或不同搭配组合废钢、不同铁水比、不同吨位转炉的任何搭配组合进行计算,输出模块可直接得出对应的提温剂加入量结果;上述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所构建的物热平衡模型方便快捷,适用广泛,可根据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修正计算,为现场实际生产进行可靠指导;该物热平衡模型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可实现更高质量的指导实际生产,为不同热量高废钢比的稳定生产、技术指标提升和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为炼钢协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生产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生产控制方法可以利用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和提温剂加入量,为现场实际生产进行可靠指导。
请参阅图2,该生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00,获取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包括不同温度下,不同种类废钢加入量和铁水比。物热平衡模型包括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将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0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1)获取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铁钢比和转炉装入量。
表8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表
表9不同铁钢比和转炉装入量表
当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为常温25℃废钢14.779kg,铁水比为932kg/t时,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处于平衡状态。
(2)获取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铁钢比和转炉装入量。
表10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表
种类 重量/kg 温度/℃
常规废钢 0.00 25
预热废钢 24.286 700
综合废钢 24.286 700
表11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表
当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为预热700℃废钢24.286kg,铁水比为837kg/t时,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处于平衡状态。
(3)获取常温25℃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铁钢比和转炉装入量。
表12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表
种类 重量/kg 温度/℃
常规废钢 9.188 25
预热废钢 9.188 700
综合废钢 18.376 362.5
表13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表
当常温25℃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比输入量为常温25℃废钢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相同加入量,铁水比为896kg/t时,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处于平衡状态。
(4)采用三种不同温度下的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
以上三种情况为全部加入常温25℃废钢147.79kg、全部加入预热700℃废钢242.86kg、以及常温25℃和预热700℃相同废钢加入量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均处于平衡状态。表明废钢温度由25℃提高至700℃时,废钢量可增加95.07kg/t;采用常温25℃废钢与预热700℃废钢相同加入量时,废钢量可增加35.97kg/t。由此物热平衡模型可以计算出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情况,具体见下表。
表14不同温度废钢装入量差值表
如上表所示,得到260吨转炉-100吨转炉,废钢温度由25℃提高至700℃时,废钢量可增加25-9吨;废钢温度由25℃提高至25℃与700℃之间的一温度值(即362.5℃)时,废钢量可增加10-3吨;不同吨位转炉废钢增加量不同,但废钢吨钢增加量相同。预热废钢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如果预热废钢预热温度变为其它温度,如500℃,那么废钢增加量也会随之而改变,可通过模型进行快速计算。
S800,获取不平衡状态下不同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900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1)采用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铁水比为900kg/t时,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采用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见表15),铁水比为900kg/t时(见表16),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处于非平衡状态,需要加入提温剂进行平衡,由输出模块可直接得出提温剂加入量(见表17)
表15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表
种类 重量/kg 温度/℃
常规废钢 9.000 25
预热废钢 9.000 500
综合废钢 18 262.5
表16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表
表17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2)采用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铁水比为850kg/t时,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采用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见表18),铁水比为850kg/t时(见表19),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处于非平衡状态,需要加入提温剂进行平衡,由输出模块可直接得出提温剂加入量(见表20)。
表18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表
种类 重量/kg 温度/℃
常规废钢 11.500 25
预热废钢 11.500 500
综合废钢 23 262.5
表19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表
表20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
以上举例两种计算,采用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不同铁水比为900kg/t和850kg/t时,物热平衡模型可以直接计算出26吨钢水量的提温剂加入量结果。
上述的生产控制方法,可以进行单独常温废钢和不同预热温度废钢或不同搭配组合废钢、不同铁水比、不同吨位转炉的任何搭配组合进行计算,可直接得出对应的提温剂加入量,可实现更高质量的指导实际生产,为不同热量高废钢比的稳定生产、技术指标提升和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为炼钢协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模块;
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
根据不同钢厂的实际炼钢条件,修正所述基础数据模块以及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
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利用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训练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
所述基础数据至少包括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和氧化放热量、以及各元素氧化量、耗氧量和氧化产物量;所述基础数据模块至少包括铁水中各元素的氧化量模块和氧化放热量模块、以及各元素氧化量模块、耗氧量模块和氧化产物量模块;
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包括多个物料输入项以及对应的多个物料输出项;所述物料输入项至少包括铁水、废钢、石灰、矿石、萤石、白云石、炉衬及氧气;所述物料输出项至少包括钢水、炉渣、炉气、烟尘、铁珠及喷溅;
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包括多个热输入项以及对应的多个热输出项,所述热输入项至少包括铁水物理热、元素氧化放热和成渣热、以及烟尘氧化热;所述热输出项至少包括钢水物理热、炉渣物理热、矿石分解热、烟尘物理热、炉气物理热及铁珠物理热;
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包括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和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模块;其中,所述废钢加入量加权模块包括不同温度下的常规废钢量、预热废钢量及综合废钢量;所述不同铁钢比转炉装入量模块包括不同钢铁比的转炉装入量;
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的建立方法为:建立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所述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包括不同种类提温剂下各元素含量及风热量;基于所述提温剂单位提温模块,建立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
2.一种生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
获取不平衡状态下不同废钢比输入量,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提温剂加入量;
所述物热平衡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获取钢厂的铁水中各元素的基础数据,建立基础数据模块;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模块,建立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热平衡基础模型;根据不同钢厂的实际炼钢条件,修正所述基础数据模块以及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建立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以及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利用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模块和所述提温剂加入量输出模块,训练所述物料平衡基础模型和所述热平衡基础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物热平衡模型;
所述不同热量废钢比输入量包括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以及常温25℃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比输入量;将常温25℃废钢比输入量、预热700℃废钢比输入量以及常温25℃与预热700℃之间任意温度的废钢比输入量均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吨位转炉的不同温度废钢转入量差值;
所述不平衡状态下不同废钢比输入量为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不同铁水比;将常温25℃废钢与预热500℃废钢相同加入量和不同铁水比输入至物热平衡模型,计算得到对应的提温剂加入量。
CN202210259606.1A 2022-03-16 2022-03-16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637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9606.1A CN114637267B (zh) 2022-03-16 2022-03-16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9606.1A CN114637267B (zh) 2022-03-16 2022-03-16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267A CN114637267A (zh) 2022-06-17
CN114637267B true CN114637267B (zh) 2024-01-30

Family

ID=8194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59606.1A Active CN114637267B (zh) 2022-03-16 2022-03-16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726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8810A (ja) * 1985-12-28 1987-07-14 Kobe Steel Ltd 転炉操業における主原料装入量の決定方法
CN101575658A (zh) * 2009-06-18 2009-11-11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方法
CN102367500A (zh) * 2011-09-05 2012-03-07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联工艺脱碳转炉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02373310A (zh) * 2011-10-19 2012-03-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指导转炉补吹过程操作的方法
CN111363887A (zh) * 2020-04-21 2020-07-0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炼钢的过程控制方法
CN113961865A (zh) * 2021-09-08 2022-01-21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转炉精确控制tsc阶段调温剂加入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8810A (ja) * 1985-12-28 1987-07-14 Kobe Steel Ltd 転炉操業における主原料装入量の決定方法
CN101575658A (zh) * 2009-06-18 2009-11-11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方法
CN102367500A (zh) * 2011-09-05 2012-03-07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联工艺脱碳转炉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02373310A (zh) * 2011-10-19 2012-03-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指导转炉补吹过程操作的方法
CN111363887A (zh) * 2020-04-21 2020-07-0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炼钢的过程控制方法
CN113961865A (zh) * 2021-09-08 2022-01-21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型转炉精确控制tsc阶段调温剂加入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D转炉冶炼的静态数学模型及实现;陈忠伟, 袁守谦;炼钢(05);第33-36页 *
优化炼钢模型控制超低碳钢转炉冶炼终点;张胤等;《包钢科技》;第41卷(第1期);第34-37、84页 *
基于炉气分析的转炉冶炼过程仿真系统及应用;陈红生;郑忠;陈开;刘春阳;;冶金自动化(03);第43-5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267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rsson et al. Reduction of the specific energy use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the effect of an optimisation model
CN103361461B (zh) 一种转炉冶炼低碳钢磷含量在线预测控制方法
CN108913837A (zh) 一种转炉高废钢比冶炼工艺
CN106834593A (zh) 一种以参考炉次法确定rh精炼炉脱碳工艺数据的方法
CN103627839B (zh) 半钢炼钢碳含量控制方法及半钢炼钢方法
CN112695153A (zh) 一种优化炼钢合金加料量降低成本的方法
CN102534093A (zh) 转炉冶炼过程中两阶段副原料模型的控制方法
CN103627851B (zh) 半钢炼钢温度控制方法及半钢炼钢方法
CN114637267B (zh) 用于生产控制的物热平衡模型构建方法及生产控制方法
CN103642966B (zh) 提高冶炼高碳高锰钢转炉终点碳含量的方法及炼钢方法
CN110904299A (zh) 一种转炉使用碳系升温剂补充热量的方法
CN113961865A (zh) 一种大型转炉精确控制tsc阶段调温剂加入量的方法
CN106319153B (zh) 一种不锈钢的aod冶炼工艺
CN104928435A (zh) 一种电炉全铁水冶炼工艺生产优特钢的方法
JP4807895B2 (ja) 転炉の主原料配合方法
CN104846150A (zh) 低铝模铸钢冶炼方法
CN113362903A (zh) 一种大型转炉tsc阶段智能添加石灰的方法
CN101255486A (zh) 一种预熔电炉前期熔渣方法
Rick Refining of charge chrome: a study of some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Zhang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energy flow network of new generation recyclable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ing process
Xie et 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metabolic flux in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 system
CN115074479B (zh) 一种钢水罐加废钢的温度重量计算方法
Bradarić et al. Recent experiences with improving steel-to-hot-metal ratio in BOF steelmaking
Takhautdinov et al. Oxygen converter steelmaking at the MMK.
CN115418431A (zh) 一种高硫废钢炉外预处理的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