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1806A - 上肢穿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肢穿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1806A
CN114631806A CN202111172188.4A CN202111172188A CN114631806A CN 114631806 A CN114631806 A CN 114631806A CN 202111172188 A CN202111172188 A CN 202111172188A CN 114631806 A CN114631806 A CN 114631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upper limb
lower arm
adhesive block
differenti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21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偲妤
沈乾龙
殷傑
曾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ublication of CN114631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1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21Determining geometric values, e.g. centre of rotation or angular range of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24Determining motor ski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3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 A61B5/27Conductive fabrics or texti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96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myography [EM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89Electromyography [EM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6Bio-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5/00Evaluating, monitoring or diagnosing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medical care
    • A61B2505/09Rehabilitation or train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ometr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一种上肢穿戴装置,包含肘部配件、自肘部配件的一端延伸的上臂配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上臂配件的上臂束带、自肘部配件的另一端延伸的下臂配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下臂配件的下臂束带、自下臂配件的一端延伸的腕部束带,以及位置可调整的上臂肌电感测模块和下臂肌电感测模块。上肢穿戴装置穿戴于使用者的上肢后,上臂肌电感测模块的第一差动电极组件及第二差动电极组件分别位于成对的上臂撷抗肌上,下臂肌电感测模块的第三差动电极组件及第四差动电极组件分别位于成对的下臂撷抗肌上。上肢穿戴装置使得使用者得以自行调整肌电感测器的位置,使得肌电感测器得以配置在正确的位置,有助于提升动作分析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上肢穿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穿戴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上肢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的疾病患者或是术后患者都有运动复健治疗的需求,而这些运动复健治疗往往需要在关键复健期内进行有效的复健才能具有良好的成效。例如中风病患的关键复健期为六个月,倘若错过这段时间,则患者恢复效果有限。然而,这些患者常面临到在居家时不知如何复健,或是无法自行确认复健动作是否符合规范的问题,导致在关键复健期的恢复情况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肢穿戴装置,包含肘部配件、自肘部配件的一端延伸的上臂配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上臂配件的上臂束带、自肘部配件的另一端延伸的下臂配件、可活动地连接于下臂配件的下臂束带、自下臂配件的一端延伸的腕部束带、以及上臂肌电感测模块和下臂肌电感测模块。上臂肌电感测模块包含设置于上臂束带的第一差动电极组件、第二差动电极组件以及第一参考电极组件,其中第二差动电极组件以及第一参考电极组件的位置相对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调整。下臂肌电感测模块包含设置于下臂束带的第三差动电极组件与第四差动电极组件,以及设置于腕部束带的第二参考电极,其中第四差动电极组件的位置相对于第三差动电极组件调整。上肢穿戴装置穿戴于使用者的上肢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及第二差动电极组件分别位于成对的上臂撷抗肌上,第三差动电极组件及第四差动电极组件分别位于成对的下臂撷抗肌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臂配件包含第一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第一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标记,第一差动电极组件包含第二粘接区块,第一差动电极组件根据第一定位标记决定第二粘接区块相对于第一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臂束带包含第三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第三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定位标记,第二差动电极组件包含第四粘接区块,第二差动电极组件根据第二定位标记决定第四粘接区块相对于第三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臂束带包含第三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第三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定位标记,第一参考电极组件包含第五粘接区块,第一参考电极组件根据第二定位标记决定第五粘接区块相对于第三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肢穿戴装置还包含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包含上臂惯性感测器,且设置于第一参考电极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肢穿戴装置还包含导电织物排线,设置以电性连接上臂肌电感测模块至第一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肢穿戴装置还包含第二控制模块设置于腕部束带上,且第二控制模块包含下臂惯性感测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肢穿戴装置还包含导电织物排线,设置以电性连接下臂肌电感测模块至第二控制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织物排线包含导电经纱、结构经纱以及交织于导电经纱以及结构经纱的纬纱,导电经纱是由导电纤维加捻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经纱的捻度为75rpm至300rpm。
在一些实施例中,纬纱是S形交织于导电经纱以及结构经纱。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臂配件包含第六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第六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三定位标记,下臂束带包含第七粘接区块,下臂束带根据第三定位标记决定第七粘接区块相对于第六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臂束带包含第八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第八粘接区块上且沿第四方向排列的第四定位标记,第四差动电极组件包含第九粘接区块,第四差动电极组件根据第四定位标记决定第九粘接区块相对于第八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肘部配件具有肘部容置孔,且肘部容置孔的两侧设置可伸缩调节带,借以调节肘部容置孔的长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肢穿戴装置使得使用者得以自行调整肌电感测器的位置,使得肌电感测器得以配置在正确的位置,有助于提升动作分析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穿戴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绘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与反面视图;
图4与图5分别绘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的一实施例于不同设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6A与图6B分别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中的肘部配件的一实施例于不同调整状态的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中的导电织物排线的一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正确穿戴于使用者上肢后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上肢
12:上臂
14:肘部
16:下臂
18:腕部
100:上臂穿戴装置
110:肘部配件
112:肘部容置孔
114:可伸缩调节带
116:粘扣带
118:粘扣部
120:上臂配件
130:上臂束带
140:下臂配件
150:下臂束带
160:腕部束带
200:上臂肌电感测模块
210:第一差动电极组件
212:环形载体
214,216:差动电极
220:第二差动电极组件
222:环形载体
224,226:差动电极
230:第一参考电极组件
232:环形载体
234:参考电极
250:下臂肌电感测模块
260:第三差动电极组件
262:环形载体
264,266:差动电极
270:第四差动电极组件
272:环形载体
274,276:差动电极
280:第二参考电极
301:第一粘接区块
302:第二粘接区块
303:第三粘接区块
304:第四粘接区块
305:第五粘接区块
306:第六粘接区块
307:第七粘接区块
308:第八粘接区块
309:第九粘接区块
310:第十粘接区块
311:第十一粘接区块
410:第一控制模块
420:第二控制模块
500,500a,500b,500c,500d,500e:导电织物排线
510:导电经纱
520:结构经纱
530:纬纱
CH:导电通道
M1:第一定位标记
M2:第二定位标记
M3:第三定位标记
M4:第四定位标记
M1a,M1b,M1c,M1d,M1e,M1f,M1g,M1h,M2a,M2b,M2c,M2d,M2e,M2f:定位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穿戴示意图。上肢穿戴装置100为一种具有生理信号量测功能的穿戴型织物,其可在穿戴使用者身上后,透过设置在上肢穿戴装置100上的感测器量测使用者的动作姿态。接着,量测到的动作姿态可进一步被比对分析来判断使用者的动作姿态是否符合标准动作,让使用者能以正确动作进行复健运动,且取得的信息可供医师或是物理治疗师追踪复健状态。
上肢穿戴装置100包含有肘部配件110、从肘部配件110的一端延伸的上臂配件120、可活动地连接于上臂配件120的上臂束带130、从肘部配件110的另一端延伸的下臂配件140、可活动地连接于下臂配件140的下臂束带150以及从下臂配件140的一端延伸的腕部束带160。
当使用者穿戴上肢穿戴装置100后,肘部配件110会套在使用者上肢10的肘部14。上臂配件120会顺着使用者的上臂12延伸并贴合于使用者的上臂12的侧面,而上臂束带130会环绕使用者的上臂12配置。下臂配件140会顺着使用者的下臂16延伸贴合于使用者的下臂16的侧面,而下臂束带150会环绕使用者的下臂16配置。腕部束带160则是会环绕使用者的腕部18。
当使用者正确穿戴上肢穿戴装置100之后,设置在上肢穿戴装置100上的感测器应该要能定位在预定的位置,如特定的肌肉群或是关节处,以确保上肢穿戴装置100的可靠度。因此,以下将配合实施例与附图说明如何让此上肢穿戴装置100可以适用于体型不同的各个使用者,以提升量测的准确性。
参照图2与图3,其分别绘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与反面视图,其中图2的正面视图是穿戴时朝向外面的一侧,图3的反面视图是穿戴时接触使用者的一侧。上肢穿戴装置100包含有肘部配件110、上臂配件120、上臂束带130、下臂配件140、下臂束带150以及腕部束带160。上臂配件120以及下臂配件140分别从肘部配件110的两端延伸,腕部束带160则是从下臂配件140横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肘部配件110、上臂配件120、下臂配件140以及腕部束带160包含连续的织物结构,而上臂束带130与下臂束带150则是可活动地连接于上臂配件120以及下臂配件140。上臂束带130、下臂束带150与腕部束带160可透过扣环与魔鬼毡等设计调整而服贴地环绕使用者的上肢。
上肢穿戴装置100还包含有上臂肌电感测模块200以及下臂肌电感测模块250,借以量测上臂跟下臂的肌肉收缩/伸长量,即肌肉用力的程度。上肢穿戴装置100还包含第一控制模块41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420,第一控制模块410以及第二控制模块420分别包含上臂惯性感测器以及下臂惯性感测器,借以量测上臂跟下臂的角度动作,即关节运动角度。透过整合上臂肌电感测模块200、下臂肌电感测模块250、上臂惯性感测器以及下臂惯性感测器所量测得到的信息,便可以分析使用者的动作姿态是否符合正确的复健姿势。
上臂肌电感测模块200包含设置于上臂束带130的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以及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其中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以及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的位置相对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调整。下臂肌电感测模块250包含设置于下臂束带150的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与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以及设置于腕部束带160的第二参考电极280,其中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的位置相对于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调整。
通过调整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以及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的相对位置,当上肢穿戴装置100穿戴于使用者的上肢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及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便可分别位于成对的上臂撷抗肌,如二头肌跟三头肌上,而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及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可分别位于成对的下臂撷抗肌,如腕屈肌跟腕伸肌上。
举例而言,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包含环形载体212以及设置在环形载体212上的两差动电极214、216,其中环形载体212为固定在上臂束带130上并且环形载体212进一步穿过上臂配件120。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包含环形载体222以及设置在环形载体222上的两差动电极224、226,其中环形载体222穿过上臂束带130,使得两差动电极224、226的位置得以相对于上臂束带130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差动电极214、216、224、226的形状为长条形,且差动电极214、216为平行设置,差动电极224、226为平行设置。差动电极214、216、224、226的轴向大致上会垂直于上臂配件120的轴向,让差动电极214、216、224、226的走向亦大致垂直于上臂的肌肉走向,以利于感测肌电信号。
同样地,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包含有环形载体262以及设置在环形载体262上的两差动电极264、266,其中环形载体262为固定在下臂束带150上并且环形载体262进一步穿过下臂配件140。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包含环形载体272以及设置在环形载体272上的两差动电极274、276,其中环形载体272穿过下臂束带150,使得两差动电极274、276的位置得以相对于下臂束带150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差动电极264、266、274、276的形状为长条形,且差动电极264、266为平行设置,差动电极274、276为平行设置。差动电极264、266、274、276的轴向大致上会垂直于下臂配件140的轴向,让差动电极264、266、274、276的走向亦大致垂直于下臂的肌肉走向,以利于感测肌电信号。
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包含环形载体232以及设置在环形载体232上的第一参考电极234,其中环形载体232穿过上臂束带130,使得第一参考电极234的位置得以相对于上臂束带130调整,例如设置在对应于上臂肌肉活动量较少的位置,如上臂的侧面。
又因为下臂肌电感测模块250的第二参考电极280是设置在腕部束带160上,人体的腕部的尺寸差异量相较于其他的躯干部位是比较可以忽略不计的,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参考电极280的位置为固定在腕部束带160上,使其可以贴合于使用者手腕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包含上臂惯性感测器的第一控制模块410是设置在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上,第一控制模块410设置在环形载体232上并且与第一参考电极234重叠。包含下臂惯性感测器的第二控制模块420则是设置在腕部束带160上,且可以与第二参考电极280横向相隔一距离,使得第二参考电极280与第二控制模块420分别配置在对应于手腕的内表面及外表面的位置上。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420亦可被配置与第二参考电极280重叠。
然而,即便上肢穿戴装置100的上臂肌电感测模块200、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以及下臂肌电感测模块250的位置被设计成是可以调整的,对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人士而言,如何找到正确的肌群或是正确的放置位置仍然是一大难关。因此,本实施例的上肢穿戴装置100进一步配置有定位的辅助机制,用以辅助使用者正确地穿戴此上肢穿戴装置100。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2,上臂配件120包含第一粘接区块301以及设置于第一粘接区块301上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标记M1。固定于上臂束带130的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包含第二粘接区块302。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根据第一定位标记M1决定第二粘接区块302相对于第一粘接区块301的粘接位置,从而调整上臂束带130与肘部配件110之间的距离。
上臂束带130包含第三粘接区块303以及设置于第三粘接区块303上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定位标记M2。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包含第四粘接区块304。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根据第二定位标记M2决定第四粘接区块304相对于第三粘接区块303的粘接位置,从而决定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之间的距离。
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包含第五粘接区块305。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根据第二定位标记M2决定第五粘接区块305相对于第三粘接区块303的粘接位置,从而决定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之间的距离。
下臂配件140包含第六粘接区块306以及设置于第六粘接区块306上且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三定位标记M3。固定在下臂束带150上的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包含第七粘接区块307。下臂束带150根据第三定位标记M3决定第七粘接区块307相对于第六粘接区块306的粘接位置,从而决定下臂束带150与肘部配件110之间的距离。
下臂束带150包含第八粘接区块308以及设置于第八粘接区块308上且沿第四方向排列的第四定位标记M4,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包含第九粘接区块309,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根据第四定位标记M4决定第九粘接区块309相对于第八粘接区块308的粘接位置,从而决定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与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4与图5,其分别绘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的一实施例于不同设定状态的示意图。第一定位标记M1包含有沿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定位标记,如定位标记M1a、M1b、M1c、M1d、M1e、M1f、M1g、M1h,这些定位标记M1a、M1b、M1c、M1d、M1e、M1f、M1g、M1h可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的颜色或是透过在旁边加上刻度编号等方式做出区隔,以利于使用者决定第二粘接区块302相对于第一粘接区块301的粘接位置。
第二定位标记M2包含有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定位标记,如定位标记M2a、M2b、M2c、M2d、M2e、M2f,这些定位标记M2a、M2b、M2c、M2d、M2e、M2f可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的颜色或是透过在旁边加上刻度编号等方式做出区隔,以利于使用者决定第四粘接区块304和第五粘接区块305相对于第三粘接区块303的粘接位置。
举例而言,图4的设定状态可对应于成年男性,其上肢肌肉较为发达,因此,第二粘接区块302在第一粘接区块301上的粘接位置是大致对准定位标记M1h,第四粘接区块304在第三粘接区块303上的粘接位置是大致对准定位标记M2f,第五粘接区块305在第三粘接区块303上的粘接位置是大致对准定位标记M2b,以配合成年男性较长且较粗的上肢。
相对地,图5的设定状态可对应于幼童,其上肢肌肉较为薄弱,因此,第二粘接区块302在第一粘接区块301上的粘接位置是大致对准定位标记M1a,第四粘接区块304在第三粘接区块303上的粘接位置是大致对准定位标记M2d,第五粘接区块305在第三粘接区块303上的粘接位置是大致对准定位标记M2a,以配合幼童较短且较细的上肢。
图2中的下臂束带150与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的定位方式近似于图4跟图5中所讨论的,故不再重复。
综上所述,当使用者第一次穿戴此上肢穿戴装置100时,可在专业人士,如物理治疗师的帮助下,调整各个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以将上臂肌电感测模块、第一参考电极组件以及下臂肌电感测模块配置在适合使用者的正确位置上。使用者可以记录此状态下第一至第四定位标记对应的定位标记,之后便可以根据所记录的定位标记自行穿戴,有利于居家复健的目标达成。
参照图6A与图6B,其分别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中的肘部配件的一实施例于不同调整状态的示意图。肘部配件110包含有肘部容置孔112,如前所述,因为不同使用者的体型差异,肘部容置孔112两侧也可进一步设置可伸缩调节带114,借以调节肘部容置孔112的长度。于一实施例中,可伸缩调节带114可包含粘扣带116以及粘扣部118,其中粘扣带116例如可以是魔鬼毡的毛面,粘扣部118例如可以是魔鬼毡的钩面,并且粘扣带116的长度大于粘扣部118的长度。通过改变粘扣部118与粘扣带116之间的粘扣位置,以调节肘部容置孔112的长度。
参照图7,其绘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另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本实施例与图2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可进一步设置有第十粘接区块310,以通过上臂束带130上的第二定位标记M2决定第十粘接区块310在第三粘接区块303上的粘接位置,使得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与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的相对位置可以被更灵活地调整。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可进一步设置有第十一粘接区块311,以通过下臂束带150上的第四定位标记M4决定第十一粘接区块311在第八粘接区块308上的粘接位置,使得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与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的相对位置可以被更灵活地调整。
接着请回到图3,上臂穿戴装置100还包含导电织物排线500,例如导电织物排线500a-500e,用以电性连接上臂肌电感测模块200至第一控制模块410(参见图2),以及用以电性连接下臂肌电感测模块250至第二控制模块420。
举例而言,导电织物排线500a连接第一差动电极组件210与第一控制模块410,导电织物排线500b连接第二差动电极组件220与第一控制模块410,导电织物排线500c连接第三差动电极组件260与第二控制模块420,导电织物排线500d连接第四差动电极组件270与第二控制模块420,导电织物排线500e连接第二参考电极280与第二控制模块420。第一参考电极234则透过第一参考电极组件230中的结构设置而可以直接与第一控制模块410连接。
参照图8,其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中的导电织物排线的一实施例的放大图。导电织物排线500包含有导电经纱510、结构经纱520以及纬纱530,其中导电经纱510与结构经纱520为平行排列,而纬纱530则是交织于导电经纱510与结构经纱520以共同构成导电织物排线500。
导电经纱510可以由多条导电纤维,如银纤维加捻而成,其中这些导电纤维可用75rpm至300rpm的捻度互相捻合,使得导电经纱510具有所需的结构强度。于一实施例中,两条导电经纱510可以并排且相互接触而构成一个导电通道CH。透过让两条导电经纱510相互接触,可以进一步降低导电通道CH的阻抗,从而提升感测的灵敏度。导电织物排线500中的导电通道CH的数量可以是一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是以两条导电经纱510构成一个导电通道CH,而导电织物排线500具有两导电通道CH(双通道)设计,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中,纬纱530可以是S形交织于导电经纱510与结构经纱520,并且在同一条导电织物排线500中,S形的纬纱是从导电织物排线500的一侧连续地横向编织到另一侧。即在同一条导电织物排线500中,这些导电经纱510与结构经纱520是由同一条纬纱530S形穿梭而定位。
由于纬纱530是以S形的方式交织于导电经纱510与结构经纱520,因此,在导电经纱510的延伸方向上(或是导电织物排线500的长轴方向上),此S形结构的纬纱530具有可延展性,而导电织物排线500也因此具有可延展性。导电织物排线500由于具有良好的服贴性、可延展性及可挠性,因此可以配合上臂肌电感测模块与下臂肌电感测模块的位置调整而仍维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参照图9,其为本发明的上肢穿戴装置正确穿戴于使用者上肢后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此图中仅绘制差动电极214、216、224、226、264、266、274、276、第一控制模块410、第二控制模块420、以及导电织物排线中的导电通道CH。
差动电极214、216以及差动电极224、226分别设置于成对的上臂撷抗肌上,如差动电极214、216配置在三头肌,差动电极224、226配置在二头肌。而具有上臂惯性感测器的第一控制模块410则是配置在受肌肉收缩影响较小的地方,如在三角肌下缘以下并且位于二头肌与三头肌之间的位置。第一参考电极(图中未绘示)可配置与第一控制模块410重叠。差动电极214、216、224、226透过导电通道CH连接至第一控制模块410。
差动电极264、266以及差动电极274、276分别设置于成对的下臂撷抗肌上,如差动电极264、266配置在尺侧伸腕肌,差动电极274、276配置在桡侧伸腕长肌。而具有下臂惯性感测器的第二控制模块420则是配置在受肌肉收缩影响较小的地方,如在手腕外表面。第二参考电极(图中未绘示)可配置与第二控制模块420横向隔开一距离或是重叠。差动电极264、266、274、276透过导电通道CH连接至第二控制模块420。
第一控制模块410与第二控制模块420除了包含有上臂惯性感测器与下臂惯性感测器之外,更具有如处理单元或是无线传输单元等,以将感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并记录或是输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肢穿戴装置使得使用者可自行调整肌电感测器的位置,使得肌电感测器得以配置在正确的位置,有助于提升动作分析的准确度。此外,通过上肢穿戴装置上所设置的定位标记,可以确保使用者在不需要专业人士的辅助的情况下,仍可正确地将肌电感测器配置在正确的位置,有利于居家复健。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肘部配件;
上臂配件,自所述肘部配件的一端延伸;
上臂束带,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臂配件;
上臂肌电感测模块,包含设置于所述上臂束带的第一差动电极组件、第二差动电极组件以及第一参考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差动电极组件以及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组件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差动电极组件调整;
下臂配件,自所述肘部配件的另一端延伸;
下臂束带,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臂配件;
腕部束带,自所述下臂配件的一端延伸;以及
下臂肌电感测模块,包含设置于所述下臂束带的第三差动电极组件与第四差动电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腕部束带的第二参考电极,其中所述第四差动电极组件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三差动电极组件调整,所述上肢穿戴装置穿戴于使用者的上肢后,所述第一差动电极组件及所述第二差动电极组件分别位于成对的上臂撷抗肌上,所述第三差动电极组件及所述第四差动电极组件分别位于成对的下臂撷抗肌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配件包含第一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定位标记,所述第一差动电极组件包含第二粘接区块,所述第一差动电极组件根据所述第一定位标记决定所述第二粘接区块相对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束带包含第三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定位标记,所述第二差动电极组件包含第四粘接区块,所述第二差动电极组件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标记决定所述第四粘接区块相对于所述第三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束带包含第三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定位标记,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组件包含第五粘接区块,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组件根据所述第二定位标记决定所述第五粘接区块相对于所述第三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含上臂惯性感测器,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参考电极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导电织物排线,设置以电性连接所述上臂肌电感测模块至所述第一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腕部束带上,且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含下臂惯性感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导电织物排线,设置以电性连接所述下臂肌电感测模块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织物排线包含导电经纱、结构经纱以及交织于所述导电经纱以及所述结构经纱的纬纱,所述导电经纱是由导电纤维加捻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经纱的捻度为75rpm至300rp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是S形交织于所述导电经纱以及所述结构经纱。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配件包含第六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六粘接区块上且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三定位标记,所述下臂束带包含第七粘接区块,所述下臂束带根据所述第三定位标记决定所述第七粘接区块相对于所述第六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束带包含第八粘接区块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八粘接区块上且沿第四方向排列的第四定位标记,所述第四差动电极组件包含第九粘接区块,所述第四差动电极组件根据所述第四定位标记决定所述第九粘接区块相对于所述第八粘接区块的粘接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部配件具有肘部容置孔,且所述肘部容置孔的两侧设置可伸缩调节带,借以调节所述肘部容置孔的长度。
CN202111172188.4A 2020-12-16 2021-10-08 上肢穿戴装置 Pending CN1146318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4407A TWI755201B (zh) 2020-12-16 2020-12-16 上肢穿戴裝置
TW109144407 2020-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1806A true CN114631806A (zh) 2022-06-17

Family

ID=8132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2188.4A Pending CN114631806A (zh) 2020-12-16 2021-10-08 上肢穿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1806A (zh)
TW (1) TWI7552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66491A1 (en) * 2008-09-10 2011-07-07 University Of Tsukuba Biological signal measuring wearing device and wearable motion assisting apparatus
KR101317817B1 (ko) * 2011-09-29 2013-10-15 연세대학교 원주산학협력단 근전도 피드백 기반의 능동형 상지 재활 훈련 시스템
US8870798B2 (en) * 2013-03-14 2014-10-28 CyMed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human joints
CN105498091B (zh) * 2016-01-12 2018-05-01 上海交通大学 佩戴式多功能触觉电刺激腕带
CN109998542A (zh) * 2019-04-29 2019-07-12 东北大学 基于织物电极的多通道手部肌电采集腕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661A (zh) 2022-07-01
TWI755201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50973B1 (en) Biosensing garment
US10321873B2 (en) Smart clothing for ambulatory human motion capture
KR100895300B1 (ko) 생체신호 측정의복과 생체신호 처리시스템
US9582072B2 (en) Motion recognition clothing [TM] with flexible electromagnetic, light, or sonic energy pathways
KR100759948B1 (ko) 생체신호의 측정을 위한 스마트 의복
KR100927471B1 (ko) 가슴 부착 분리형 무선 심박 측정 장치
US20080139969A1 (en) Fabric Sensor and a Garmet Incorporating the Sensor
JP5432513B2 (ja) 生体信号測定装置
CN112203585A (zh) 套形式的纺织品计算平台
US11071498B2 (en) Smart clothing with inertial, strain, and electromyographic sensors for human motion capture
KR20190070051A (ko) 착용형 근력 측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11892286B2 (en) Motion recognition clothing [TM] with an electroconductive mesh
Saggio et al. Sensory systems for human body gesture recognition and motion capture
CN114631806A (zh) 上肢穿戴装置
CN210931377U (zh) 可穿戴式多生理数据采集装置
KR102202015B1 (ko) 생체 신호 측정 장치
US11304628B2 (en) Smart clothing with dual inertial sensors and dual stretch sensors for human motion capture
EP3530183B1 (en) Wearable electrode
Gibbs et al. Wearable conductive fiber sensor arrays for measuring multi-axis joint motion
KR101464458B1 (ko) 생체신호 측정용 튜브형 직물센서
US20230284955A1 (en) Flat-bed knit-based electrode (hrv chest strap)
CN215227716U (zh) 一种肌力检测约束手套
JP7429376B1 (ja) スマート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JP7405961B2 (ja) 着用物品およびその使用
Redhouse Joint Angle Estimation Method for Wearable Human Motion Cap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