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5686A -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5686A
CN114625686A CN202011450756.8A CN202011450756A CN114625686A CN 114625686 A CN114625686 A CN 114625686A CN 202011450756 A CN202011450756 A CN 202011450756A CN 114625686 A CN114625686 A CN 114625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mitting device
data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07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5686B (zh
Inventor
施嘉南
吴镇吉
江进富
吴壮为
曾荣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07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5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5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5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5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5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5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e.g. bus-connected or in-lin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方法包含:提供通讯装置及传送装置;及当传送装置与通讯装置连接后,若传送装置有讯号待传输至通讯装置,或与传送装置连接的接收装置有讯号待透过传送装置传输至通讯装置,控制传送装置以决定是否将由传送装置至通讯装置的资料连接关闭。若资料连接关闭,通讯装置无法接收由传送装置传来的任何讯号。讯号包含回控讯号或非控制讯号的资料。通过本发明,可提升资讯安全等级。

Description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揭露一种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尤指一种具有高传输安全性的非侵入式的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投影机系统以及会议报告系统已经被快速地发展,并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会议报告系统可以结合投影机系统而使报告者在呈现资料时的便利性增加。目前的会议报告系统大多以无线通讯的资料传输方式为主流。无线通讯的资料传输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模式。在第一种模式下,参与会议的成员所用的电脑必须要安装好特定软体,电脑可将硬碟、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或是唯读记忆光碟(CD-ROM)等装置进行识别。接着,将上述实体或是虚拟的存储装置内的资料,透过无线网路传输至荧幕或是显示器上。在第二种模式下,参与会议的成员所用的电脑可与传送装置连接,当传送装置透过接收装置与荧幕或是显示器建立连接后,电脑内的资料即可投放于荧幕或是显示器上。近年来,藉由利用无线通讯的资料传输方式进行会议报告,可增加操作效率以及增加便利性。
目前,通用序列汇流排(USB)除了供电的功能(可提供5V/0.5A或是5V/0.9A)外,仍是资料传输所用的主流传输埠。然而,USB传输埠的管理是重视资料安全所注意的项目。一般而言,在通用型的USB装置以热插拔的方式与电脑建立连接后,USB装置会产生回控讯号,以使USB装置可以被电脑识别(例如在电脑的装置管理员中出现其硬体资讯)。然而,由于USB传输埠的存取功能连接也常常被不肖人士或是骇客攻击,因此常会被质疑电脑识别所用的回控讯号(例如人体介面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s,HID讯号)的安全性。因此,发展一种高安全性的资料传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以提高资料传输的安全性,提升资讯安全等级。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资料控制方法。资料控制方法包含提供通讯装置及传送装置;以及当传送装置与通讯装置连接后,若传送装置有讯号待传输至通讯装置,或与传送装置连接的接收装置有讯号待透过传送装置传输至通讯装置,控制传送装置以决定是否将由传送装置至通讯装置的资料连接关闭。若资料连接关闭,通讯装置无法接收由传送装置传来的任何讯号,讯号包含回控讯号或非控制讯号的资料。
优选的,该传送装置具有提示单元,该提示单元用以显示该接收装置具有该讯号送至该传送装置的讯息,且该传送装置将该资料连接所用的至少一个接脚失能,以关闭该资料连接。
优选的,该传送装置具有应用程式,该应用程式用以控制该传送装置是否要由该通讯装置中载入驱动程式,且当该应用程式禁止该驱动程式被载入后,由该传送装置至该通讯装置的该资料连接被关闭。
优选的,该接收装置具有通用装置清单,若与该接收装置连接的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中,该接收装置传送请求讯号将该资料连接开启,以载入该硬体元件的驱动程式,使该硬体元件被辨识,及若该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外,该接收装置传送控制讯号至该传送装置,以使该资料连接关闭,使该硬体元件无法被辨识。
优选的,当该接收装置与该硬体元件建立连接前,该资料连接的初始状态是关闭状态。
优选的,当接收装置有该讯号传送至该传送装置时,该传送装置将该讯号阻隔,以避免该讯号由该传送装置输入至该通讯装置。
优选的,方法还包含:该通讯装置产生影像资料讯号;该通讯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通过资料连接埠传送至该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至该接收装置;及该接收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给至少一个显示装置。
优选的,在该传送装置与该通讯装置连接时,该通讯装置依据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传送装置视为虚拟显示装置,以提供该影像资料讯号至该传送装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资料控制系统。资料控制系统包含通讯装置、传送装置、接收装置及显示装置。通讯装置用以产生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装置连接于通讯装置。接收装置连接于传送装置,用以透过传送装置接收影像资料讯号。显示装置用以显示影像资料讯号。当传送装置与通讯装置连接后,若传送装置有讯号待传输至通讯装置,或与传送装置连接的接收装置有讯号待透过传送装置传输至通讯装置,控制传送装置以决定是否将由传送装置至通讯装置的资料连接关闭。若资料连接关闭,通讯装置无法接收由传送装置传来的任何讯号,且讯号包含回控讯号或非控制讯号的资料。
优选的,该传送装置具有提示单元,该提示单元用以显示该接收装置具有该讯号送至该传送装置的讯息,且该传送装置将该资料连接所用的至少一个接脚失能,以关闭该资料连接。
优选的,该传送装置具有应用程式,该应用程式用以控制该传送装置是否要由该通讯装置中载入驱动程式,且当该应用程式禁止该驱动程式被载入后,由该传送装置至该通讯装置的该资料连接被关闭。
优选的,该接收装置具有通用装置清单,若与该接收装置连接的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中,该接收装置传送请求讯号将该资料连接开启,以载入该硬体元件的驱动程式,使该硬体元件被辨识,及若该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外,该接收装置传送控制讯号至该传送装置,以使该资料连接关闭,使该硬体元件无法被辨识。
优选的,当该接收装置与该硬体元件建立连接前,该资料连接的初始状态是关闭状态。
优选的,当接收装置有该讯号传送至该传送装置时,该传送装置将该讯号阻隔,以避免该讯号由该传送装置输入至该通讯装置。
优选的,该通讯装置产生该影像资料讯号后,该通讯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透过资料连接埠传送至该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至该接收装置,及该接收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给该至少一个显示装置。
优选的,在该传送装置与该通讯装置连接时,该通讯装置依据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传送装置视为虚拟显示装置,以提供该影像资料讯号至该传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及资料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控制传送装置以决定是否将由传送装置至通讯装置的资料连接关闭。当资料控制系统允许通讯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可进行双向传输时,传送装置可向通讯装置传送讯号(如回控讯号或是非控制讯号),且通讯装置可向传送装置传送影像资料讯号。当资料控制系统限制通讯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仅能进行单向传输时,传送装置欲向通讯装置传送的讯号将会被阻隔,导致通讯装置无法接收到任何讯号。通讯装置仅能单方向地向传送装置传送影像资料讯号。由于通讯装置无法接收来自外部的讯号,除了可以隐匿所连接的硬体的型号外(如在装置管理员上无法显示),通讯装置不会被不法人士或是骇客入侵。因此,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可以提升资讯安全等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的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中,通讯装置与传送装置的硬体细节的方块图。
图3为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中,接收装置与显示装置的硬体细节的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执行资料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100的实施例的方块图。资料控制系统100可应用于任何的资料传输网路,其应用范畴不被图1所局限。资料控制系统100包含通讯装置NB、传送装置TX、接收装置RX及显示装置10。通讯装置NB用以产生影像资料讯号。通讯装置NB可为任何具备产生资料能力的电子装置,例如桌上型电脑、手机、影音资料源、笔记型电脑等等。影像资料讯号可包含图像资料流及声音资料流。传送装置TX连接于通讯装置NB。举例而言,传送装置TX可透过连接L1或连接L2与通讯装置NB进行资料交换。连接L1可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协定的连接,具有供电(如5V/0.5A或5V/0.9A)与资料交换功能。连接L2可为高画质多媒体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连接埠、C类型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SB type-C)连接埠或显示连接埠(Display Port,DP)的连接。连接L2可以传输包含图像资料及/或声音资料的影像资料讯号。然而,本发明的连接L1与连接L2之规格并不被前文所局限。接收装置RX连接于传送装置TX,用以通过传送装置TX接收影像资料讯号。接收装置RX具有无线连网功能,可以通过无线连接L3与传送装置TX进行资料交换。传送装置TX可传送影像资料讯号至接收装置RX。显示装置10,用以显示影像资料讯号。显示装置10可用有线或是无线的方式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举例而言,显示装置10可用无线保真(Wi-Fi)的通讯协定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
在资料控制系统100中,提高资料传输安全性的方式为让通讯装置10(如电脑)可以选择性地接收外部的「侵入式」讯号。换句话说,由于传送装置TX与通讯装置10连接,当通讯装置10无法接收由传送装置TX传送过来的讯号时,通讯装置10将无法辨识传送装置TX的硬体规格(例如无法在电脑的装置管理员上显示传送装置TX的硬体规格),故能达到保密且高传输安全性的通讯功能。在资料控制系统100中,在传送装置TX与通讯装置NB连接后,若传送装置TX有讯号待传输至通讯装置NB,或与传送装置TX连接的接收装置TX有讯号待透过传送装置TX传输至通讯装置NB,可以透过控制传送装置TX以决定是否将由传送装置TX至通讯装置NB的资料连接关闭(例如将USB连接,连接L1关闭)。并且,若连接L1无法传递资料(资料连接关闭),通讯装置NB即无法接收由传送装置TX传来的任何讯号。并且,欲传入至通讯装置NB的讯号并不限定其资料格式。举例而言,欲传入至通讯装置NB的讯号可包含人体介面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s,HID讯号)的指令资料、任何的回控讯号资料或是非控制讯号资料。资料控制系统100中的通讯装置NB与传送装置TX,以及接收装置RX与显示装置10的细节将于后文详述。
图2为资料控制系统100中,通讯装置NB与传送装置TX的硬体细节的方块图。如前述提及,通讯装置NB可为桌上型电脑、手机、影音资料源、笔记型电脑等等。通讯装置NB可产生影像资料讯号。影像资料讯号可通过连接L2由通讯装置NB传入至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也可以提供电源。电源的能量可通过连接L1传入至传送装置TX。传送装置TX包含处理器TX10、提示单元TX11以及记忆体TX12。处理器TX10可为晶片型处理器。提示单元TX11可包含显示触控荧幕及/或实体按键。提示单元TX11及记忆体TX12耦接于处理器TX10。传送装置TX还包含资料连接埠P1至资料连接埠P3。资料连接埠P1可为USB连接埠。资料连接埠P2可为HDMI/USB TYPE-C/DP连接埠。资料连接埠P3可为无线保真(Wi-Fi)连接埠。在通讯装置NB以热插拔(Hot-Plug)的模式连接于传送装置TX后,传送装置TX即可由通讯装置NB中取得硬体驱动程式,并回报一个HID讯号至通讯装置NB。通讯装置NB即可依此辨识传送装置TX的硬体规格。然而,为了降低HID讯号由传送装置TX以「侵入」的方式传输到通讯装置NB所导致的资安风险,资料控制系统100可以选择性地屏蔽任何由通讯装置NB外部传输到通讯装置NB的讯号,其方法细节如后文所述。
在资料控制系统100中,传送装置TX可用硬体或是软体控制的方式将传输到通讯装置NB的讯号屏蔽,说明如下。如前述提及,传送装置TX具有提示单元TX11。提示单元TX11可包含显示触控荧幕及/或实体按键。提示单元用以显示接收装置RX具有讯号送至传送装置TX的讯息。使用者浏览提示单元TX11后,即可控制传送装置TX是否要将连接L1关闭。举例而言,当提示单元TX11的显示触控荧幕及/或实体按键被触发后,传送装置TX可将连接L1的资料连接埠P1所用的至少一个接脚失能,以关闭资料连接。在实施例中,传送装置TX可将连接L1的USB连接埠的D+/D-接脚失能,以使USB连接埠仅剩下电源传输功能,而不具备资料传输功能。由于连接L1仅剩下电源传输功能,在无法进行资料传输的情况下,通讯装置NB将无法接收到由外部所传来的任何讯号,故可提高资讯安全。并且,传送装置TX可安装应用程式。应用程式可用以控制传送装置TX是否要由通讯装置NB中载入驱动程式。如前述提及,传送装置TX可由通讯装置NB中取得驱动程式,通讯装置NB即可依此辨识传送装置TX的硬体规格。然而,为了提高资讯安全,当传送装置TX内的应用程式禁止驱动程式被载入后,通讯装置NB将无法辨识传送装置TX的硬体规格。在传送装置TX的硬体规格无法辨识下,资料连接埠P1的连接L1仅剩下电源传输功能,而不具备资料传输功能。类似地,由于连接L1仅剩下电源传输功能,在无法进行资料传输的情况下,通讯装置NB将无法接收到由外部所传来的任何讯号,故可提高资讯安全。传送装置TX的记忆体TX12也可以设定将某些特定来源的讯号阻隔的清单,或是储存屏蔽部分或是全部HID讯号的指令(Command)的设定,任何合理的记忆体TX12使用方法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甚至,当接收装置RX有讯号传送至传送装置TX时,传送装置TX可以利用软体将讯号直接阻隔,以避免讯号由传送装置TX输入至通讯装置NB。
并且,在图2中,资料连接埠P2可为HDMI/USB TYPE-C/DP连接埠,但不限于此。在资料连接埠P2为HDMI连接埠时,连接L2可视为影音通道,用于传输影像讯号,而连接L1可视为资料通道(如USB通道),用于传输回控讯号或是任何的非控制讯号。因此,在资料控制系统100中,当资料连接埠P2为HDMI连接埠时,可以关闭连接L1的资料通道,以避免通讯装置NB接收讯号。在资料连接埠P2为USB TYPE-C或是DP连接埠时,连接L1内建影音通道以及资料通道,连接L2可以省略(不存在)。因此,在资料控制系统100中,当资料连接埠P2为USBTYPE-C或是DP连接埠时,可以关闭连接L1的资料通道,仅保留多媒体资料传输所用的影音通道,以避免通讯装置NB接收讯号。并且,资料连接埠P2并不被HDMI/USB TYPE-C/DP连接埠所限制,任何将由外部输入至通讯装置NB讯号阻隔的技术,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
在资料控制系统100中,传送装置TX可视为虚拟显示装置。如此,通讯装置NB将影像资料讯号通过连接L2传送至传送装置TX时,会具有更高的相容性。举例而言,在传送装置TX与通讯装置NB连接时,通讯装置可依据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Extended DisplayIdentification Data,EDID),将传送装置视为为虚拟显示装置,以提供影像资料讯号至传送装置TX。换句话说,通讯装置NB产生影像资料讯号后,通讯装置TX可将影像资料讯号通过资料连接埠P2以及连接L2传送至传送装置TX。传送装置TX将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RX。接收装置RX将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至至少一个显示装置10。
图3为资料控制系统100中,接收装置RX与显示装置10的硬体细节之方块图。接收装置RX可包含处理器RX10、显示单元RX11(可选)以及记忆体RX12。处理器RX10可为晶片型处理器。记忆体RX12可于储存资料,例如通用装置清单。显示单元RX11可显示操作介面、提示介面或是状态介面。处理器RX10耦接于显示单元RX11以及记忆体RX12。如前述提及,接收装置RX可用连接L3(无线)与传送装置TX进行资料交换。接收装置RX还可包含资料连接埠P4以及资料连接埠P5。资料连接埠P4可为无线保真协定下的传输埠,但不限定于此。资料连接埠P5可为有线或是无线的传输埠,用于与显示装置10建立连接。在图2中,在传送装置TX与通讯装置NB连接后,传送装置TX可向通讯装置NB产生进行注册所用的人体学介面装置(HID)指令讯号。传送路径预设为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在图3中,当接收装置RX与当显示装置10建立连接后,当接收装置RX与显示装置10在资料交换时,也会产生人体学介面装置(HID)指令讯号。传送路径预设为显示装置10→接收装置RX→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并且,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10」仅是实施例的装置,任何可被接收装置RX支持的通用型装置也可被应用于资料控制系统100。并且,由接收装置RX→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的传输路径的讯号也可以是会议连接资料、令牌资料等等。并且,如前述提及,接收装置RX内的记忆体RX12具有通用装置清单。若与接收装置RX连接的硬体元件在通用装置清单之中,接收装置RX可传送请求讯号至传送装置TX,以将连接L1开启。在连接L1开启后,硬体元件可由通讯装置NB载入辨识硬体元件所用的驱动程式。如此,硬体元件可被辨识。反之,若硬体元件在通用装置清单之外,接收装置RX可传送控制讯号至传送装置TX,以关闭连接L1,使硬体元件无法被辨识。
如图3及图4,通讯装置NB所接收到的「侵入式」讯号的路径包含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以及接收装置RX→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两种可能。为了让通讯装置NB无法接收外部讯号,资料控制系统100可以控制连接L1(传送装置TX→通讯装置NB)是否禁用资料交换功能。在连接L1的资料交换功能被禁用后,通讯装置NB则无法接收外部讯号。连接L1仅用于电源传输的功能。并且,当接收装置RX与硬体元件建立连接前,连接L1的初始状态可为关闭状态。因此,由于连接L1的资料切换功能可被初始化地关闭,故通讯装置NB则无法接收外部讯号。
图4为资料控制系统100执行资料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资料控制系统100执行资料控制方法的流程包含步骤S401以及步骤S402。任何合理的技术变更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进一步参照图1及图3的资料控制系统,对步骤S401以及步骤S402的说明如下:
步骤S401:提供通讯装置NB及传送装置TX;
步骤S402:在传送装置TX与通讯装置NB连接后,若传送装置TX有讯号待传输至通讯装置NB,或与传送装置TX连接的接收装置RX有讯号待透过传送装置TX传输至通讯装置NB,控制传送装置TX以决定是否将由传送装置TX至通讯装置NB的资料连接关闭。
步骤S401以及步骤S402的细节已于前文中详述,故于此将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在图1至图3的资料控制系统100中,为了降低通讯装置NB(如电脑)被外部讯号入侵的风险,与通讯装置NB连接的传送装置TX仅支援单向的资料传输,亦即资料控制系统100仅支援由通讯装置NB传送至传送装置TX路径的资料传输(可利用HDMI/USB type-C/DP等规格的传输埠,对应连接L2)。连接L1仅用于电源传输的功能。由于通讯装置NB无法接收来自外部的讯号,故通讯装置NB不会被不法人士或是骇客入侵,资讯安全等级将可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描述一种资料控制系统。资料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软体或是使用者手动使用介面来控制通讯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当资料控制系统允许通讯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可进行双向传输时,传送装置可向通讯装置传送讯号(如回控讯号或是非控制讯号),且通讯装置可向传送装置传送影像资料讯号。当资料控制系统限制通讯装置与传送装置之间的连接仅能进行单向传输时,传送装置欲向通讯装置传送的讯号将会被阻隔,导致通讯装置无法接收到任何讯号。通讯装置仅能单方向地向传送装置传送影像资料讯号。由于通讯装置无法接收来自外部的讯号,除了可以隐匿所连接的硬体的型号外(如在装置管理员上无法显示),通讯装置不会被不法人士或是骇客入侵。因此,本发明的资料控制系统可以提升资讯安全等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资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提供通讯装置及传送装置;及
在该传送装置与该通讯装置连接后,若该传送装置有讯号待传输至该通讯装置,或与该传送装置连接的接收装置有讯号待透过该传送装置传输至该通讯装置,控制该传送装置以决定是否将由该传送装置至该通讯装置的资料连接关闭;
其中若该资料连接关闭,该通讯装置无法接收由该传送装置传来的任何讯号,且该讯号包含回控讯号或非控制讯号的资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具有提示单元,该提示单元用以显示该接收装置具有该讯号送至该传送装置的讯息,且该传送装置将该资料连接所用的至少一个接脚失能,以关闭该资料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具有应用程式,该应用程式用以控制该传送装置是否要由该通讯装置中载入驱动程式,且当该应用程式禁止该驱动程式被载入后,由该传送装置至该通讯装置的该资料连接被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装置具有通用装置清单,若与该接收装置连接的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中,该接收装置传送请求讯号将该资料连接开启,以载入该硬体元件的驱动程式,使该硬体元件被辨识,及若该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外,该接收装置传送控制讯号至该传送装置,以使该资料连接关闭,使该硬体元件无法被辨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接收装置与该硬体元件建立连接前,该资料连接的初始状态是关闭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装置有该讯号传送至该传送装置时,该传送装置将该讯号阻隔,以避免该讯号由该传送装置输入至该通讯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该通讯装置产生影像资料讯号;
该通讯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通过资料连接埠传送至该传送装置;
该传送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至该接收装置;及
该接收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给至少一个显示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传送装置与该通讯装置连接时,该通讯装置依据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传送装置视为虚拟显示装置,以提供该影像资料讯号至该传送装置。
9.一种资料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通讯装置,用以产生影像资料讯号;
传送装置,连接于该通讯装置;
接收装置,连接于该传送装置,用以通过该传送装置接收该影像资料讯号;及
至少一显示装置,用以显示该影像资料讯号;
其中在该传送装置与该通讯装置连接后,若该传送装置有讯号待传输至该通讯装置,或与该传送装置连接的该接收装置有讯号待透过该传送装置传输至该通讯装置,控制该传送装置以决定是否将由该传送装置至该通讯装置的资料连接关闭,若该资料连接关闭,该通讯装置无法接收由该传送装置传来的任何讯号,且该讯号包含回控讯号或非控制讯号的资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具有提示单元,该提示单元用以显示该接收装置具有该讯号送至该传送装置的讯息,且该传送装置将该资料连接所用的至少一个接脚失能,以关闭该资料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送装置具有应用程式,该应用程式用以控制该传送装置是否要由该通讯装置中载入驱动程式,且当该应用程式禁止该驱动程式被载入后,由该传送装置至该通讯装置的该资料连接被关闭。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装置具有通用装置清单,若与该接收装置连接的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中,该接收装置传送请求讯号将该资料连接开启,以载入该硬体元件的驱动程式,使该硬体元件被辨识,及若该硬体元件在该通用装置清单之外,该接收装置传送控制讯号至该传送装置,以使该资料连接关闭,使该硬体元件无法被辨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接收装置与该硬体元件建立连接前,该资料连接的初始状态是关闭状态。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接收装置有该讯号传送至该传送装置时,该传送装置将该讯号阻隔,以避免该讯号由该传送装置输入至该通讯装置。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讯装置产生该影像资料讯号后,该通讯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透过资料连接埠传送至该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至该接收装置,及该接收装置将该影像资料讯号传送给该至少一个显示装置。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传送装置与该通讯装置连接时,该通讯装置依据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传送装置视为虚拟显示装置,以提供该影像资料讯号至该传送装置。
CN202011450756.8A 2020-12-10 2020-12-10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Active CN114625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0756.8A CN114625686B (zh) 2020-12-10 2020-12-10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0756.8A CN114625686B (zh) 2020-12-10 2020-12-10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5686A true CN114625686A (zh) 2022-06-14
CN114625686B CN114625686B (zh) 2023-11-14

Family

ID=8189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0756.8A Active CN114625686B (zh) 2020-12-10 2020-12-10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568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2838A (en) * 2009-12-31 2011-07-01 June On Co Ltd USB interface apparatus with secur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unction
US20110267420A1 (en) * 2009-01-15 2011-1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ference Control Device, Conference Terminal Device, and Teleconference System
CN103312804A (zh) * 2013-06-17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分享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5824775A (zh) * 2016-03-11 2016-08-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6055357A (zh) * 2016-05-26 2016-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0623093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方法、远程控制装置和终端
US20170272477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Ricoh Company, Ltd. Conference system, conn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CN206674097U (zh) * 2017-05-09 2017-11-24 李轶骥 一种交互式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CN109819201A (zh) * 2019-03-08 2019-05-28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用辅流数据传输方法、显示方法、会议系统及外围设备
CN111586342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扬州市青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在线视频会议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67420A1 (en) * 2009-01-15 2011-11-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ference Control Device, Conference Terminal Device, and Teleconference System
TW201122838A (en) * 2009-12-31 2011-07-01 June On Co Ltd USB interface apparatus with secur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unction
CN103312804A (zh) * 2013-06-17 2013-09-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分享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5824775A (zh) * 2016-03-11 2016-08-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US20170272477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Ricoh Company, Ltd. Conference system, conn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CN106055357A (zh) * 2016-05-26 2016-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06230937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方法、远程控制装置和终端
CN206674097U (zh) * 2017-05-09 2017-11-24 李轶骥 一种交互式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CN109819201A (zh) * 2019-03-08 2019-05-28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用辅流数据传输方法、显示方法、会议系统及外围设备
CN111586342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扬州市青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在线视频会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5686B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1098B2 (en) Providing access to and enabling functionality of first device based on communication with second device
US741556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wing a media player to determine if it supports the capabilities of an accessory
US8949494B2 (en) User equipment connectable to an external device
KR102125856B1 (ko)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멀티미디어 장치들간 출력 장치 공유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203755A1 (en) Audio processing device and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EP3905587A1 (en) Conference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conference data sharing system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remote conference members
WO2018090720A1 (zh) 实现即插即用传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185785A1 (en) Automatic mapping and updating computer switching device
WO2018090722A1 (zh) 实现有线传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74700B (zh) 电子设备
KR20130073678A (ko) 어플리케이션 실행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4116571B (zh) 行动装置桥接平台
TWI767438B (zh) 資料控制方法及資料控制系統
CN114625686A (zh)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EP4221198A1 (en) Screen proj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216122668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远程展示系统
CN113050914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输出设备
WO2019183787A1 (zh) 终端设备、调试卡及调试方法
US1095898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secure mediator for advanced displays
US1163062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ir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iring system
US11422602B2 (en) Computing device remote control system
US20240111849A1 (en) Media docking device and media transfer method
US20050278450A1 (en) Wireless proximity 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platform
TWI786431B (zh) 無線投影之控制方法及無線投影之控制系統
TWI748429B (zh) 無線通訊的配對方法與無線通訊的配對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