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9764B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09764B CN114609764B CN202210234298.7A CN202210234298A CN114609764B CN 114609764 B CN114609764 B CN 114609764B CN 202210234298 A CN202210234298 A CN 202210234298A CN 114609764 B CN114609764 B CN 1146097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facing
- optical imaging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镜片;其中,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镜片至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5.0mm。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存在大像面和大广角难以同时实现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手机的摄像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市场对手机上搭载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高端旗舰机型的主摄上,手机上的光学成像系统愈来愈有一种往大像面、大广角、大孔径、超薄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这对于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难度挑战。现在的设计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大像面、大广角的前提下,同时能够较好地满足下一代高端智能手机上主摄像头的应用需求。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存在大像面和大广角难以同时实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存在大像面和大广角难以同时实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镜片;其中,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镜片至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5.0mm。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150.0°。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3。
进一步地,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镜片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2.5<f5/f3<-0.5。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0<f6/f<2.5。
进一步地,第七镜片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7/f<-1.0。
进一步地,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5.5<(R7+R5)/(R7-R5)<12.5。
进一步地,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9/R8<2.0。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R11/f<-1.0。
进一步地,第一镜片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七镜片的边缘厚度ET7之间满足:1.5<ET1/ET7<5.0。
进一步地,第一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1.0<CT2/CT1<2.0。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七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1.5<CT6/CT7<2.0。
进一步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与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1.0<SAG51/SAG52<2.5。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2.0<SAG62/SAG61<4.0。
进一步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0<SAG72/SAG71<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镜片;其中,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镜片至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3。
进一步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5.0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150.0°。
进一步地,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镜片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2.5<f5/f3<-0.5。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0<f6/f<2.5。
进一步地,第七镜片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7/f<-1.0。
进一步地,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5.5<(R7+R5)/(R7-R5)<12.5。
进一步地,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9/R8<2.0。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R11/f<-1.0。
进一步地,第一镜片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七镜片的边缘厚度ET7之间满足:1.5<ET1/ET7<5.0。
进一步地,第一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1.0<CT2/CT1<2.0。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七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1.5<CT6/CT7<2.0。
进一步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与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1.0<SAG51/SAG52<2.5。
进一步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2.0<SAG62/SAG61<4.0。
进一步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0<SAG72/SAG71<1.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和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镜片;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镜片至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5.0mm。
通过设置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且第一镜片采用玻璃材质,可以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头部硬度,并且提升光学成像系统性能。通过合理搭配第五镜片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保证第五镜片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并且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通过设置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是为了在提升系统FOV的同时,使得光线可以得到更好的汇聚,改善系统像质。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大于5mm,实现系统大像面高分辨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图5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1和图12分别示出了图9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5和图16分别示出了图13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图19和图20分别示出了图17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3和图24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和倍率色差曲线。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STO、光阑;E1、第一镜片;S1、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2、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2、第二镜片;S3、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4、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3、第三镜片;S5、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6、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4、第四镜片;S7、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8、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5、第五镜片;S9、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0、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6、第六镜片;S11、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2、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7、第七镜片;S13、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4、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E8、滤光片;S15、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6、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7、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镜片也可被称作第二镜片或第三镜片。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镜片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镜片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镜片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镜片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镜片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镜片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每个镜片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镜片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朝向物侧的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朝向像侧的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存在大像面和大广角难以同时实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4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和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镜片;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其中,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镜片至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5.0mm。
通过设置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且第一镜片采用玻璃材质,可以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头部硬度,并且提升光学成像系统性能。通过合理搭配第五镜片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保证第五镜片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并且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通过设置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是为了在提升系统FOV的同时,使得光线可以得到更好的汇聚,改善系统像质。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大于5mm,实现系统大像面高分辨率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150.0°。通过合理优化,使得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大于150°,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视场范围,提高光学成像系统对物方信息的收集能力,实现系统超广角的特点。优选地,FOV≥152.0°。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3。通过约束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大像面的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较小,可以保证系统具有大孔径,保证在较暗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镜片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2.5<f5/f3<-0.5。满足此条件式,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镜片间的正负球差能够相互抵消。优选地,-2.3<f5/f3<-0.8。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0<f6/f<2.5。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合理控制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可以减小光线的偏转角,从而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性。优选地,1.0<f6/f<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镜片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7/f<-1.0。满足此条件式,使得第七镜片贡献的球差在一合理可控的范围,保证后面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合理的矫正其贡献的球差,使得系统轴上视场的像质有较好的保证。优选地,-2.2<f7/f<-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5.5<(R7+R5)/(R7-R5)<12.5。满足此条件式,可以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色差,同时能够实现像差的平衡。优选地,5.8<(R7+R5)/(R7-R5)<12.4。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9/R8<2.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镜片曲率半径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消除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以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优选地,1.7<R9/R8<1.9。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R11/f<-1.0。满足此条件式,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的象散量,进而可以改善轴外视场的成像质量。优选地,-3.5<R11/f<-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七镜片的边缘厚度ET7之间满足:1.5<ET1/ET7<5.0。满足此条件式,使镜片易于注塑成型,可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可加工性,同时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1.9<ET1/ET7<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1.0<CT2/CT1<2.0。满足此条件式,来控制系统各视场的畸变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优选地,1.2<CT2/CT1<1.6。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七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1.5<CT6/CT7<2.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合理分配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的中心厚度,可以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厚度敏感性,矫正场曲。优选地,1.6<CT6/CT7<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与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1.0<SAG51/SAG52<2.5。满足此条件式,避免第五镜片过于弯曲,减少加工难度,同时使光学成像系统组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优选地,1.4<SAG51/SAG52<2.5。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2.0<SAG62/SAG61<4.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降低第六镜片的敏感度,方便镜片的加工成型。优选地,2.1<SAG62/SAG61<3.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0<SAG72/SAG71<1.5。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更好平衡实现模组小型化与轴外视场的相对照度的关系。优选地,0<SAG72/SAG71<1.2。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24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镜片;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镜片;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镜片;其中,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第二镜片至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3。
通过设置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且第一镜片采用玻璃材质,可以增加光学成像系统的头部硬度,并且提升光学成像系统性能。通过合理搭配第五镜片的光焦度和面型,可以保证第五镜片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并且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通过设置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是为了在提升系统FOV的同时,使得光线可以得到更好的汇聚,改善系统像质。通过约束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大像面的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较小,可以保证系统具有大孔径,保证在较暗环境下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5.0mm。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大于5mm,实现系统大像面高分辨率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150.0°。通过合理优化,使得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大于150°,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视场范围,提高光学成像系统对物方信息的收集能力,实现系统超广角的特点。优选地,FOV≥15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第五镜片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2.5<f5/f3<-0.5。满足此条件式,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镜片间的正负球差能够相互抵消。优选地,-2.3<f5/f3<-0.8。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0<f6/f<2.5。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合理控制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可以减小光线的偏转角,从而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敏感性。优选地,1.0<f6/f<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镜片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7/f<-1.0。满足此条件式,使得第七镜片贡献的球差在一合理可控的范围,保证后面的光学成像系统能合理的矫正其贡献的球差,使得系统轴上视场的像质有较好的保证。优选地,-2.2<f7/f<-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5.5<(R7+R5)/(R7-R5)<12.5。满足此条件式,可以矫正光学成像系统的色差,同时能够实现像差的平衡。优选地,5.8<(R7+R5)/(R7-R5)<12.4。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9/R8<2.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镜片曲率半径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消除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以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优选地,1.7<R9/R8<1.9。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R11/f<-1.0。满足此条件式,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的象散量,进而可以改善轴外视场的成像质量。优选地,-3.5<R11/f<-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七镜片的边缘厚度ET7之间满足:1.5<ET1/ET7<5.0。满足此条件式,使镜片易于注塑成型,可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可加工性,同时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1.9<ET1/ET7<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1.0<CT2/CT1<2.0。满足此条件式,来控制系统各视场的畸变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优选地,1.2<CT2/CT1<1.6。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七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1.5<CT6/CT7<2.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合理分配第六镜片和第七镜片的中心厚度,可以降低光学成像系统的厚度敏感性,矫正场曲。优选地,1.6<CT6/CT7<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与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1.0<SAG51/SAG52<2.5。满足此条件式,避免第五镜片过于弯曲,减少加工难度,同时使光学成像系统组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优选地,1.4<SAG51/SAG52<2.5。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2.0<SAG62/SAG61<4.0。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降低第六镜片的敏感度,方便镜片的加工成型。优选地,2.1<SAG62/SAG61<3.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0<SAG72/SAG71<1.5。满足此条件式,有利于更好平衡实现模组小型化与轴外视场的相对照度的关系。优选地,0<SAG72/SAG71<1.2。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在本申请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述的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光焦度、面形、各镜片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镜片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光学成像系统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系统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具有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在本申请中,各镜片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镜片的特点是:从镜片中心到镜片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镜片中心到镜片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镜片不同,非球面镜片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镜片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镜片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片镜片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成像系统不限于包括七片镜片。如需要,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镜片。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六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实施例。
例子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一的光学成像系统。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片E1、第二镜片E2、第三镜片E3、光阑STO、第四镜片E4、第五镜片E5、第六镜片E6、第七镜片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镜片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为平面,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镜片E2具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镜片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镜片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镜片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镜片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镜片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凸面,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5和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为3.43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77.2°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TTL为8.00mm以及像高ImgH为5.22mm。
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在例子一中,第二镜片E2至第七镜片E7中的任意一个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朝向像侧的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镜片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表2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2至图4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二
如图5至图8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二的摄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片E1、第二镜片E2、第三镜片E3、光阑STO、第四镜片E4、第五镜片E5、第六镜片E6、第七镜片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镜片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为平面,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镜片E2具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镜片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镜片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镜片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镜片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镜片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凸面,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5和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为3.15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76.9°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TTL为8.27mm以及像高ImgH为5.22mm。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4
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6至图8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三
如图9至图12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三的摄像镜头。图9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片E1、第二镜片E2、第三镜片E3、光阑STO、第四镜片E4、第五镜片E5、第六镜片E6、第七镜片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镜片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为平面,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镜片E2具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凸面。第三镜片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镜片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镜片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镜片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镜片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凸面,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5和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为2.96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76.3°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TTL为8.30mm以及像高ImgH为5.14mm。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5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6
图10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10至图12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四
如图13至图16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四的摄像镜头。图13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片E1、第二镜片E2、第三镜片E3、光阑STO、第四镜片E4、第五镜片E5、第六镜片E6、第七镜片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镜片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为平面,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镜片E2具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凹面,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凸面。第三镜片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镜片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镜片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镜片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镜片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凸面,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5和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为2.94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76.6°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TTL为8.11mm以及像高ImgH为5.09mm。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8
图14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5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14至图16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五
如图17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五的摄像镜头。图17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片E1、第二镜片E2、第三镜片E3、光阑STO、第四镜片E4、第五镜片E5、第六镜片E6、第七镜片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镜片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为平面,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镜片E2具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镜片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凸面。第四镜片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镜片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凹面。第六镜片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镜片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凸面,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5和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为3.09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76.2°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TTL为8.42mm以及像高ImgH为5.27mm。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图18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18至图20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例子六
如图21至图24所示,描述了本申请例子六的摄像镜头。图21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镜片E1、第二镜片E2、第三镜片E3、光阑STO、第四镜片E4、第五镜片E5、第六镜片E6、第七镜片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镜片E1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为平面,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2为凹面。第二镜片E2具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3为凸面,第二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4为凹面。第三镜片E3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5为凸面,第三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6为凹面。第四镜片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7为凸面,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8为凸面。第五镜片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9为凹面,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0为凸面。第六镜片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1为凹面,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2为凸面。第七镜片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3为凸面,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滤光片的朝向物侧的面S15和滤光片的朝向像侧的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在本例子中,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为3.11mm,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为76.9°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TTL为8.40mm以及像高ImgH为5.22mm。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1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2
图22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
根据图22至图24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六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例子 | 1 | 2 | 3 | 4 | 5 | 6 |
ImgH | 5.22 | 5.22 | 5.14 | 5.09 | 5.27 | 5.22 |
FOV | 154.4 | 153.8 | 152.6 | 153.1 | 152.5 | 153.7 |
f/EPD | 2.23 | 2.23 | 2.23 | 2.23 | 2.23 | 2.23 |
f5/f3 | -0.91 | -0.90 | -0.82 | -0.79 | -0.99 | -2.29 |
f6/f | 1.08 | 1.33 | 1.40 | 1.40 | 1.39 | 2.02 |
f7/f | -1.33 | -1.83 | -2.06 | -2.07 | -2.11 | -1.87 |
(R7+R5)/(R7-R5) | 5.82 | 6.71 | 11.82 | 10.80 | 12.33 | 6.96 |
R9/R8 | 1.85 | 1.86 | 1.88 | 1.89 | 1.86 | 1.72 |
R11/f | -2.89 | -2.47 | -3.12 | -3.42 | -2.72 | -1.17 |
ET1/ET7 | 4.97 | 2.29 | 1.86 | 1.94 | 2.26 | 2.19 |
CT2/CT1 | 1.26 | 1.29 | 1.43 | 1.57 | 1.47 | 1.26 |
CT6/CT7 | 1.92 | 1.99 | 1.89 | 1.86 | 1.79 | 1.72 |
SAG51/SAG52 | 1.54 | 1.93 | 2.37 | 2.48 | 2.03 | 1.49 |
SAG62/SAG61 | 2.56 | 3.04 | 3.48 | 3.68 | 3.36 | 2.18 |
SGA72/SAG71 | 1.19 | 0.66 | 0.10 | 0.16 | 0.56 | 0.40 |
表13表14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镜片的有效焦距f1至f7。
表1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镜头。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镜片;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镜片;
所述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为凹面;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由所述第一镜片至所述第七镜片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所述第二镜片至所述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5.27mm≥ImgH>5.0mm;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150.0°;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94mm≤f≤3.4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2.5<f5/f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0<f6/f<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镜片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7/f<-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5.5<(R7+R5)/(R7-R5)<1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9/R8<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R11/f<-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边缘厚度ET1与所述第七镜片的边缘厚度ET7之间满足:1.5<ET1/ET7<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1.0<CT2/CT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所述第七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1.5<CT6/CT7<2.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1.0<SAG51/SAG52<2.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2.0<SAG62/SAG61<4.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0<SAG72/SAG71<1.5。
14.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平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镜片;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镜片,其朝向物侧的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镜片;
所述第一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为凸面;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为凸面,朝向像侧的面为凹面;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由所述第一镜片至所述第七镜片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的材料为玻璃;所述第二镜片至所述第七镜片采用非球面设计;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3;
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5.27mm≥ImgH>5.0mm;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150.0°;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2.94mm≤f≤3.43m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2.5<f5/f3<-0.5。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0<f6/f<2.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镜片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5<f7/f<-1.0。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四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5.5<(R7+R5)/(R7-R5)<12.5。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9之间满足:1.5<R9/R8<2.0。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R11/f<-1.0。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边缘厚度ET1与所述第七镜片的边缘厚度ET7之间满足:1.5<ET1/ET7<5.0。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1.0<CT2/CT1<2.0。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所述第七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之间满足:1.5<CT6/CT7<2.0。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与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之间满足:1.0<SAG51/SAG52<2.5。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1与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2.0<SAG62/SAG61<4.0。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物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镜片的朝向像侧的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0<SAG72/SAG71<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34298.7A CN114609764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光学成像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34298.7A CN114609764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光学成像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09764A CN114609764A (zh) | 2022-06-10 |
CN114609764B true CN114609764B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186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34298.7A Active CN114609764B (zh) | 2022-03-09 | 2022-03-09 | 光学成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09764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701005A (zh) * | 2015-06-25 | 2017-01-01 |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 |
CN107132640A (zh) * | 2016-02-26 | 2017-09-05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206573767U (zh) * | 2017-01-16 | 2017-10-20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大光圈高清定焦镜头 |
TW202144835A (zh) * | 2020-05-22 | 2021-12-0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
2022
- 2022-03-09 CN CN202210234298.7A patent/CN1146097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701005A (zh) * | 2015-06-25 | 2017-01-01 |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 |
CN107132640A (zh) * | 2016-02-26 | 2017-09-05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206573767U (zh) * | 2017-01-16 | 2017-10-20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大光圈高清定焦镜头 |
TW202144835A (zh) * | 2020-05-22 | 2021-12-0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09764A (zh) | 2022-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54484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221402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613683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262014B (zh)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
CN110687665B (zh) | 摄像镜头组 | |
CN112731625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051518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3552696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839745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859513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3189748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994871B (zh) | 摄影镜头 | |
CN217213296U (zh) | 摄像镜片组 | |
CN114637095B (zh) | 成像系统 | |
CN114114629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114637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13093371B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13514932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609764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7213310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594578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594570B (zh) | 成像镜头 | |
CN215494317U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594571B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594569B (zh) | 摄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