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093B -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7093B
CN114597093B CN202011412810.XA CN202011412810A CN114597093B CN 114597093 B CN114597093 B CN 114597093B CN 202011412810 A CN202011412810 A CN 202011412810A CN 114597093 B CN114597093 B CN 114597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movable
contact
drain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28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7093A (zh
Inventor
古王荣
南振乐
刘世奇
屈文刚
孙晓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28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7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7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8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the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being produced or increased by movement of pistons or other pressure-producing parts

Landscapes

  • Circuit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的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包括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引流喷管。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弧触头,动触头组件包括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在可动部件中,活塞套设于动弧触头与拉杆的连接端处,活塞、动主触头和喷口首尾依次密封连接形成膨胀室。在固定部件中,压气缸置于支持件顶端外缘,拉杆穿过支持件通孔,动主触头与压气缸贴合,活塞、动主触头和支持件之间形成压气室。引流喷管连通压气室至静弧触头。分闸时,压气室空间减小,压缩气体经引流喷管纵向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内经电弧加热的气体经喷口横向燃弧区域喷射。采用横吹加纵吹相结合的熄弧方式,更利于电弧熄灭,增加熄弧能力。本案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断路器。

Description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电气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压气式断路器和自能式断路器的主要区别是,在压气式断路器中,利用由操动机构提供的机械能来压缩六氟化硫气体;而自能式断路器是利用电弧所释放出的热能来加热气体并使其压力升高,这就是其称作“自能式”断路器的原因。
目前最常用的自能式断路器中的灭弧室是采用带有合适的过压阀的自能式双气室灭弧室。在开断不超过几千安的相对较小的电流时,这种灭弧室的工作方式与传统压气式灭弧室完全相同。当开断更大的短路电流时,弧柱中释放的热能累积在热膨胀室中,由于温度上升以及压气缸与静止活塞之间气体压缩导致压力升高。热膨胀室内的气压持续上升直到其驱动单向阀到达闭合位置。至此,开断所需要的全部六氟化硫气体都进入到容积不变的热膨胀室中。大约在相同时刻,压气室内的气压达到了足够高的水平而打开过压阀。由于压气室内的气体从过压阀排出,就不在需要较高的额外操作功来解决六氟化硫气体压缩的问题,同时可以保持耐受恢复电压所必需的触头运动速度。在合闸时,回气阀打开使六氟化硫气体进入热膨胀室和压气室。
在压气式断路器中,操动机构的大部分能量用来产生气吹压力。只有少量电弧热量用来增加气体压力。如果电弧能以某种方式提供产生气吹压力所需的全部能量,那就是最理想状态。这样,操纵机构仅提供触头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基于这一原理的灭弧室是非常简单的,触头分离后,电弧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燃烧一段时间,电弧释放的热能在此处积累,因而使灭弧室内部压力大幅度升高。当动触头离开喷口时,强烈的气流在电流零点熄灭电弧。
然而,实验已经表明,至少在目前这种理性的状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开断小电流时就会出现问题,因为电弧能量不足以产生足够高的气体压力来进行有效的气吹,这就是在过去的20年中一直采用自能式和压气式灭弧原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断路器的原因。
目前的熄弧基本上采用六氟化硫气体横吹进行,但不利于带走电弧热量和拉长电弧。当开断较大的短路电流时,压气室容积变小,气压升高达到预设值时,过压阀开启,将气体排出,这部分气体未对电弧熄灭起作用,造成了能量浪费。
因此,如何增加灭弧室的熄弧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采用横吹加纵吹相结合的熄弧方式,增加灭弧室的熄弧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引流喷管;
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弧触头,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
其中,所述可动部件包括喷口、动弧触头、动主触头、活塞和拉杆,所述动弧触头与所述拉杆沿轴向连通,所述喷口和所述动主触头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动弧触头与所述拉杆的连接端处,所述活塞、所述动主触头和所述喷口首尾依次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吹气口的膨胀室,所述静弧触头、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动弧触头沿轴线依次设置;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和压气缸,所述支持件为顶端具有通孔的筒体,作为固定底座,所述压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持件顶端外缘,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支持件的通孔,以使所述固定部件沿轴向活动连接,所述动主触头外壁与所述压气缸内壁贴合,所述活塞、所述动主触头和所述支持件之间形成第一压气室;
所述引流喷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气室连通且另一端沿垂直所述轴线方向朝向所述静弧触头。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所述喷口包括大喷口和小喷口,所述小喷口包裹于所述动弧触头上,所述大喷口罩设于所述小喷口外侧且二者之间形成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连通所述膨胀室至所述吹气口。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所述大喷口的外壁与所述动主触头之间通过压环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所述引流喷管设置于所述大喷口内部。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所述引流喷管与所述第一压气室连接的一端设置过压阀。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所述引流喷管设置于所述压气缸外侧。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所述支持件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进气阀,和/或,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引流喷管与所述压气缸连接处的过压阀。
优选地,在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中,还包括固定挡板和移动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支持件连接且与所述拉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挡板与所述拉杆连接,与所述支持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挡板、所述移动挡板和所述支持件之间形成第二压气室,所述拉杆在所述固定挡板和所述移动挡板之间位置上开设通气孔。
本方案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上文所述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
本案提供的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包括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引流喷管。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弧触头,动触头组件包括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其中,可动部件包括喷口、动弧触头、动主触头、活塞和拉杆,活塞套设于动弧触头与拉杆的连接端处,活塞、动主触头和喷口首尾依次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吹气口的膨胀室,静弧触头、吹气口与动弧触头沿轴线依次设置。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和压气缸,压气缸设置于支持件顶端外缘,拉杆穿过支持件的通孔,以使固定部件沿轴向活动连接,动主触头外壁与压气缸内壁贴合,活塞、动主触头和支持件之间形成第一压气室。引流喷管的一端与第一压气室连通且另一端沿垂直轴线方向朝向静弧触头。分闸时,拉杆带动可动部件向远离静弧触头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空间减小,被压缩气体形成第一股气流通过引流喷管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内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形成第二股气流经过喷口向动弧触头和静弧触头之间的燃弧区域喷射,两股气流共同作用于燃弧区域。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气吹电弧,带走电弧热量和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弧过零时刻熄灭电弧。合闸时,拉杆带动可动部件向靠近静弧触头方向运动,引流喷管为第一压气室补气,用以增加补气效率。本方案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断路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
1-引流喷管;2-大喷口;3-小喷口;4-膨胀室;5-第一压气室;6-第一单向进气阀;7-第二单向进气阀;8-动弧触头;9-压气缸;10-拉杆;11-静弧触头;12-电弧;13-活塞;14-动主触头;15-支持件;16-压环;17-过压阀;18-移动挡板;19-通气孔;20-第二压气室;21-固定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采用横吹加纵吹相结合的熄弧方式,增加灭弧室的熄弧能力。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引流喷管1。灭弧室为一密封腔体,内充绝缘介质。
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弧触头11,动触头组件包括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
其中,可动部件包括喷口、动弧触头8、动主触头14、活塞13和拉杆10,动弧触头8与拉杆10沿轴向连通,喷口和动主触头14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拉杆10为薄壁金属管,具体可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加工,其长度远超于支持件的长度。活塞套设于动弧触头8与拉杆10的连接端处,活塞、动主触头14和喷口首尾依次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吹气口的膨胀室4,静弧触头11、吹气口与动弧触头8沿轴线依次设置。
具体地,膨胀室4罩设于动弧触头8上。可动部件之间,如动主触头14和活塞13,通过螺钉、螺纹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拉杆10通过操纵机构等动能提供装置连接并带动可动部件运动。
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15和压气缸9,支持件15为顶端具有通孔的筒体,作为固定底座。压气缸为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筒,压气缸9设置于支持件15顶端外缘,拉杆10穿过支持件15的通孔,以使固定部件沿轴向活动连接,动主触头14外壁与压气缸9内壁贴合,活塞13、动主触头14和支持件15之间形成第一压气室5。
引流喷管1的一端与第一压气室5连通且另一端沿垂直轴线方向朝向静弧触头11。具体地,引流喷管1可安装在压气缸9外侧,或者安装在压气缸9内侧,但是引流喷管1的一端与压气室5连通,另一端连通燃弧区域。
当灭弧室分闸时,拉杆10带动可动部件向远离静弧触头11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空间减小,被压缩气体形成第一股气流通过引流喷管1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4内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形成第二股气流经过喷口向动弧触头8和静弧触头11之间的燃弧区域喷射,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共同作用于燃弧区域。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气吹电弧12,带走电弧热量和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弧过零时刻熄灭电弧12。
当灭弧室合闸时,拉杆10带动可动部件向靠近静弧触头11方向运动,引流喷管1为第一压气室5补气,用以增加补气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自能式灭弧室是主要利用电弧本身能量灭弧的灭弧室,利用电弧所释放的热量来加热气体,使气体压力升高,当动触头离开喷口时,强烈的气流在电流零点熄灭电弧。
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在自能式双气室灭弧室结构中,通过绝缘材料构建的气体通路,将第一压气室向远离电弧方向释放的气体,重新喷向电弧,增加对电弧的纵吹,可以提高电弧的散热,并且可以吹散和拉长电弧,提高弧压,采用横吹加纵吹相结合的熄弧方式,更有利于电弧熄灭,增加灭弧室熄弧能力,降低压气室的压力,降低动力装置需要提供的操作功。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喷口包括大喷口2和小喷口3,小喷口3包裹于动弧触头8上,大喷口2罩设于小喷口3外侧且二者之间形成间隙通道,间隙通道连通膨胀室4至吹气口。
进一步地,大喷口2的外壁与动主触头14之间通过压环16连接。大喷口2与压环16采用螺栓连接在动主触头14上,间接固定在动主触头14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引流喷管1设置于大喷口2内部。具体地,引流喷管1通过预埋等方式穿过大喷口,引流喷管1的一端直抵燃弧区域,引流喷管的另一端与过压阀17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后置于压气室5内,将压气室5通过引流喷管1与整个灭弧室腔体连接。大喷口的前端呈尖口端,罩设于静弧触头11上,可以保证纵吹气体全部吹向静弧触头。
此外,引流喷管1与第一压气室5连接的一端还可设置过压阀17,过压阀17用于在第一压气室5压力过高时开启的安全阀门装置,起泄压效果。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引流喷管1设置于压气缸9外侧。支持件15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进气阀6,和/或,活塞13上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7。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单向进气阀6进气方向为由支持件15内腔向第一压气室5补气。第二单向进气阀7进气方向为由第一压气室5向膨胀室4补气。在合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靠近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第一单向进气阀6打开,和引流喷管1共同为第一压气室补气,增加补气效率。
本方案还包括设置于引流喷管1与压气缸9连接处的过压阀17。过压阀17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热熔等方式固定在引流喷管1和压气缸9的连接处。断路器分闸时,当压气室5内气体压力高于膨胀室4内气体压力时,压气室5向膨胀室4补气,当压气室5内气体的压力小于膨胀室4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过压阀17设定的压力时,被压缩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引流喷管1吹向熄弧区域。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方案还包括固定挡板21和移动挡板18,固定挡板21与支持件15连接且与拉杆10滑动连接,移动挡板18与拉杆10连接,与支持件15滑动连接,固定挡板21、移动挡板18和支持件15之间形成第二压气室20,拉杆10在固定挡板21和移动挡板18之间位置上开设通气孔19。
分闸时,压气室20空间增大,腔体内压强变小,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通过通气孔19注入压气室20,可以加速冷却电弧区域的温度,有助于电弧的熄灭。
以下为本案四种具体设计方案: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灭弧室的动端,即动触头组件,由可以运动的可动部件和不可以运动的固定部件组成,整体沿轴向布置,密封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
可动部件包括拉杆10、活塞13、动主触头14、压环16、动弧触头8、小喷口3、大喷口2,拉杆10与动弧触头14、小喷口3、活塞13通过螺纹连接,动主触头14通过螺栓与活塞13相连,大喷口2通过将压环16用螺栓连接在动主触头14上,间接的固定在动主触头14上。
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15、压气缸9和引流喷管1,支持件15通过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一端,压气缸9与支持件15通过螺纹连接,引流喷管1通过螺纹连接、热熔等方式,固定在压气缸上的孔洞上,形成密封连接,将第一压气室5通过引流喷管1与整个灭弧室腔体连接。
断路器分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远离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空间减小,第一压气室5内的气压升高,因第一压气室5只配备了给第一压气室5补气用的第一单向进气阀6,当第一压气室5内的压力小于膨胀室4内的压力时,被压缩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引流喷管1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4内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经过小喷口3和大喷口2之间构建的气路向动弧触头8和静弧触头11之间的燃弧区域喷射,两股气流共同作用于燃弧区域,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气吹电弧12,带走电弧热量和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弧过零时刻熄灭电弧12。
在合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靠近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第一单向进气阀6打开,和引流喷管1共同为压气室补气,增加补气效率。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灭弧室的动端,即动触头组件,由可以运动的可动部件和不可以运动的固定部件组成,整体沿轴向布置,密封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
可动部件包括拉杆10、活塞13、动主触头14、压环16、动弧触头8、小喷口3、大喷口2,拉杆10与动弧触头14、小喷口3、活塞13通过螺纹连接,动主触头14通过螺栓与活塞13相连,大喷口2通过将压环16用螺栓连接在动主触头14上,间接的固定在动主触头14上。
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15、压气缸9和引流喷管1,支持件15通过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一端,压气缸9与支持件15通过螺纹连接,引流喷管1通过螺纹连接、热熔等方式,固定在压气缸9上的孔洞上,形成密封连接,将第一压气室5通过引流喷管1与整个灭弧室腔体连接,过压阀17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热熔等方式固定在引流喷管1和压气缸9的连接处。
断路器分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远离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空间减小,第一压气室5内的气压升高,当第一压气室5内气体压力高于膨胀室4内气体压力时,第一压气室5向膨胀室4补气,当第一压气室5内气体的压力小于膨胀室4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过压阀17设定的压力时,被压缩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引流喷管1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4内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经过小喷口3和大喷口2之间构建的气路向动弧触头3和静弧触头11之间的燃弧区域喷射,两股气流共同作用于燃弧区域,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气吹电弧12,带走电弧热量和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弧过零时刻熄灭电弧12。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灭弧室的动端,即动触头组件,由可以运动的可动部件和不可以运动的固定部件组成,整体沿轴向布置,密封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
可动部件包括拉杆10、活塞13、动主触头14、压环16、动弧触头8、小喷口3、大喷口2,拉杆10与动弧触头14、小喷口3、活塞13通过螺纹连接,动主触头14通过螺栓与活塞13相连,大喷口2通过将压环16用螺栓连接在动主触头14上,间接的固定在动主触头14上。引流喷管1通过预埋等方式穿过大喷口,引流喷管1的一端直抵燃弧区域,引流喷管的另一端与过压阀17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后置于第一压气室5内,将第一压气室5通过引流喷管1与整个灭弧室腔体连接。
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15、压气缸9和引流喷管1,支持件15通过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一端,压气缸9与支持件15通过螺纹连接。
断路器分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远离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空间减小,第一压气室5内的气压升高,当第一压气室5内气体压力高于膨胀室4内气体压力时,第一压气室5向膨胀室4补气。引流喷管1从第一压气室5开始布置,穿过膨胀室4、穿过大喷口2,终端布置在大喷口2的内壁,当第一压气室5内气体的压力小于膨胀室4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过压阀17设定的压力时,被压缩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引流喷管1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4内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经过小喷口3和大喷口2之间构建的气路向动弧触头3和静弧触头11之间的燃弧区域喷射,两股气流共同作用于燃弧区域,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气吹电弧12,带走电弧热量和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弧过零时刻熄灭电弧12。
具体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灭弧室的动端,即动触头组件,由可以运动的可动部件和不可以运动的固定部件组成,整体沿轴向布置,密封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
可动部件包括拉杆10、活塞13、动主触头14、压环16、动弧触头8、小喷口3、大喷口2,拉杆10与动弧触头14、小喷口3、活塞13通过螺纹连接,动主触头14通过螺栓与活塞13相连,大喷口2通过将压环16用螺栓连接在动主触头14上,间接的固定在动主触头14上,移动挡板18与拉杆10固定密封连接,与支持件15滑动密封连接。
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15、压气缸9和引流喷管1,支持件15通过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内充绝缘介质的腔体内一端,压气缸9与支持件15通过螺纹连接,引流喷管1通过螺纹连接、热熔等方式,固定在压气缸上的孔洞上,形成密封连接,将第一压气室5通过引流喷管1与整个灭弧室腔体连接,固定挡板17与支持件15固定密封连接,与拉杆10滑动连接。
断路器分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远离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空间减小,第一压气室5内的气压升高,因第一压气室5只配备了给第一压气室5补气用的第一单向进气阀6,当第一压气室5内的压力小于膨胀室4内的压力时,被压缩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引流喷管1吹向熄弧区域,膨胀室4内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经过小喷口3和大喷口2之间构建的气路向动弧触头8和静弧触头11之间的燃弧区域喷射,两股气流共同作用于燃弧区域,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气吹电弧12,带走电弧热量和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弧过零时刻熄灭电弧12,同时压气室20空间增大,腔体内压强变小,经过电弧加热过的气体通过通气孔19注入压气室20,可以加速冷却电弧区域的温度,有助于电弧的熄灭。
在合闸时,拉杆10带动灭弧室动触头系统向靠近静弧触头11的方向运动,第一压气室5的第一单向进气阀6打开,和引流喷管1共同为压气室补气,增加补气效率。
本案引流喷管的加入,使得本应在开断过程中压气室向远离电弧方向,为了降低压气室内的压力进而减小分闸操作功而排掉的不对熄弧有直接作用的六氟化硫气体,通过引流喷管的引流,重复利用上述气体,直接作用于熄弧区域。
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因此,具有该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的断路器也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壳体内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引流喷管(1);
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弧触头(11),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
其中,所述可动部件包括喷口、动弧触头(8)、动主触头(14)、活塞(13)、拉杆(10)、固定挡板(21)和移动挡板(18),所述动弧触头(8)与所述拉杆(10)沿轴向连通,所述喷口和所述动主触头(14)均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动弧触头(8)与所述拉杆(10)的连接端处,所述活塞、所述动主触头(14)和所述喷口首尾依次密封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吹气口的膨胀室(4),所述静弧触头(11)、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动弧触头(8)沿轴线依次设置,所述喷口包括大喷口(2)和小喷口(3),所述小喷口(3)包裹于所述动弧触头(8)上,所述大喷口(2)罩设于所述小喷口(3)外侧且二者之间形成间隙通道,所述间隙通道连通所述膨胀室(4)至所述吹气口;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支持件(15)和压气缸(9),所述支持件(15)为顶端具有通孔的筒体,作为固定底座,所述压气缸(9)设置于所述支持件(15)顶端外缘,所述拉杆(10)穿过所述支持件(15)的通孔,以使所述固定部件沿轴向活动连接,所述动主触头(14)外壁与所述压气缸(9)内壁贴合,所述活塞(13)、所述动主触头(14)和所述支持件(15)之间形成第一压气室(5),所述支持件(15)的顶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单向进气阀(6),所述活塞(13)上设置有第二单向进气阀(7);
所述固定挡板(21)与所述支持件(15)连接且与所述拉杆(1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挡板(18)与所述拉杆(10)连接,与所述支持件(15)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挡板(21)、所述移动挡板(18)和所述支持件(15)之间形成第二压气室(20),所述拉杆(10)在所述固定挡板(21)和所述移动挡板(18)之间位置上开设通气孔(19);
所述引流喷管(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气室(5)连通且另一端沿垂直所述轴线方向朝向所述静弧触头(11),所述引流喷管(1)与所述第一压气室(5)连接的一端设置过压阀(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喷口(2)的外壁与所述动主触头(14)之间通过压环(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喷管(1)设置于所述大喷口(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喷管(1)设置于所述压气缸(9)外侧。
5.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
CN202011412810.X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Active CN114597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2810.XA CN114597093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2810.XA CN114597093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093A CN114597093A (zh) 2022-06-07
CN114597093B true CN114597093B (zh) 2024-01-26

Family

ID=8181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2810.XA Active CN114597093B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70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8579B (zh) * 2024-01-11 2024-03-22 宁波天安智能电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控弧开关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9912A (ja) * 1997-03-24 1998-10-09 Toshiba Corp ガス遮断器
CN1232279A (zh) * 1998-04-14 1999-10-20 Abb研究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2546996Y (zh) * 2002-05-15 2003-04-23 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膨胀自能型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
CN201773724U (zh) * 2010-08-20 2011-03-23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能式灭弧室的结构
CN102449717A (zh) * 2009-03-30 2012-05-09 Abb研究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103000444A (zh) * 2012-11-22 2013-03-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能式sf6断路器双喷口式灭弧室及其灭弧方法
KR20130051208A (ko) * 2011-11-09 2013-05-2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퍼퍼형 가스차단기의 압축형 열팽창실 차단부
CN107086152A (zh) * 2017-05-10 2017-08-22 国家电网公司 导电座及灭弧室及高压断路器
CN109346370A (zh) * 2018-11-01 2019-02-1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活塞助气双能式高压sf6断路器灭弧室
CN110838421A (zh) * 2018-08-15 2020-02-25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断路器及其灭弧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9912A (ja) * 1997-03-24 1998-10-09 Toshiba Corp ガス遮断器
CN1232279A (zh) * 1998-04-14 1999-10-20 Abb研究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2546996Y (zh) * 2002-05-15 2003-04-23 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热膨胀自能型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
CN102449717A (zh) * 2009-03-30 2012-05-09 Abb研究有限公司 断路器
CN201773724U (zh) * 2010-08-20 2011-03-23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能式灭弧室的结构
KR20130051208A (ko) * 2011-11-09 2013-05-2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퍼퍼형 가스차단기의 압축형 열팽창실 차단부
CN103000444A (zh) * 2012-11-22 2013-03-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能式sf6断路器双喷口式灭弧室及其灭弧方法
CN107086152A (zh) * 2017-05-10 2017-08-22 国家电网公司 导电座及灭弧室及高压断路器
CN110838421A (zh) * 2018-08-15 2020-02-25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断路器及其灭弧室
CN109346370A (zh) * 2018-11-01 2019-02-1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活塞助气双能式高压sf6断路器灭弧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093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29143B2 (ja) 改良されたアークブローアウトを伴う高圧回路遮断器用遮断チャンバ
JPS6182631A (ja) 圧縮ガス遮断器
CN101300654A (zh) 具有两个压缩腔室的中断腔室
CN114597093B (zh) 一种引流式辅助熄弧装置及断路器
JP2009094067A (ja) 2つの圧縮容積を有している電力回路遮断器の電流遮断チャンバー
CN110071012B (zh) 一种自能式双动灭弧室
CN113593967A (zh) 一种高速开断断路器灭弧室
CN209691678U (zh) 一种自能式双动灭弧室
CN115312360A (zh) 开断装置
CN112259409A (zh) 真空灭弧室、真空断路器及真空断路器分合闸控制方法
CN101599391A (zh) 新型单断口单气缸自能式高压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
JP2002075148A (ja) パッファ形ガス遮断器
CN113808891A (zh) 自激气吹灭弧器
CN112289628B (zh) 一种双压力膨胀室灭弧室
CN215731473U (zh) 一种高速开断断路器灭弧室
CN111403231B (zh) 混合式灭弧室
CN217983246U (zh) 开断装置
JP2563856B2 (ja) 中電圧回路遮断器
KR101386134B1 (ko) 열팽창실 압력 조절형 복합 소호 가스차단기
JPH09219135A (ja) ガス遮断装置
CN216311705U (zh) 自激气吹灭弧器
RU2094886C1 (ru) Дугогас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соковольтного газонаполненного авто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я
CN201549440U (zh) 新型单断口单气缸自能式高压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
CN215988565U (zh) 一种新型高压sf6自能助吹式断路器灭弧室
CN2708485Y (zh) 户外高压自能式六氟化硫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