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2855A -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2855A
CN114592855A CN202011414456.4A CN202011414456A CN114592855A CN 114592855 A CN114592855 A CN 114592855A CN 202011414456 A CN202011414456 A CN 202011414456A CN 114592855 A CN114592855 A CN 114592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easure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asuring
lo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4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硕
黄华
徐菲
李晓蕾
王振华
谭肖
张亚伟
郭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Zhongyuan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4144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2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2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2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属于油气田工程测井技术领域。测井方法包括:确定标定井段,对标定井段进行测量,计算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对目的井段进行测量,计算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若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结束测量;若测井相关系数未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重新检测,直至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本发明基于测量电极与套管进行良好接触时,不同测量电极接收的测井检测信号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的特点,根据标定井段得到相关系数阈值;进而将目的井段的计算出的测井相关系数与相关系数阈值比较,即可判断出测量电极与套管的接触质量,使得测量结果的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属于油气田工程测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油气开发进入高含水期,为了评估油井内剩余油气储藏当量、非目的层段开发潜力,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测井手段,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通常采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进行测井,仪器主要分为两部分,上位机与井下仪器,上位机作为人机交互设备,主要实现指令输入、数据接收、成果显示,井下仪器则根据来自上位机的指令完成测量臂控制、低频电流发射以及测量数据测量采集。一般情况下,井下仪器上有6个电极,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发射电极与测量电极,发射电极分别在仪器上下两侧,通过A,B进行标识,测量电极排布在仪器中间位置,通过U,M1,N,M2进行标识,所有电极安置在可伸缩的测量臂上。在测井实施过程中,当测井仪器下探到目的层时,上位机会要求井下仪器将测量臂撑开,通过计时、测压等操作,在确认测量臂上的电极与井壁实现接触后,发射电极会分时向套管发射低频电流信号,并与此同时,测量电极会接收来自套管的电压信号,其中测量电极U测量值视为测点处与地表的电位差,测量电极M1,N,M2的测量的电位值则用来计算井下仪器发射电流流入地层的漏电流部分,最终根据电极测量结果并结合视电阻率求取公式,就能够对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进行计算。
传统的测井过程是人为控制的,然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作为一种点测仪器,每点的测量都需要仪器测量支撑臂进行伸缩操作,这导致整体仪器测量时长较长,为保证人为控制的稳定性,无法进行长时间连续测量,测量时长也因个人工作状态的起伏进行必要的延长,不仅提高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测量成本,而且测量结果受个人工作状态以及环境影响较大,并不准确。
为了避免环境影响测井结果的准确性,有人提出对环境因素进行校正的方法,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84234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该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极测量影响自动校正型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和装置,其方法是通过在电极网络中增加电流计,来实现对测量区域内环境电阻的评估,进而通过求解电阻网络参数,实现因环境差异而引起的电极测量差异的校正。
然而,上述测量方法的基础是建立在测量电极与套管实现完好接触的基础上,在过套管电阻率仪器的测量过程中,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发射电极、接收电极与套管的紧密接触,但在实际测井过程中,由于套管难以避免的存在腐蚀结垢现象,测井实施时很难保证测量电极与套管的有效接触,导致测量电极接收的信号出现畸变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上述方法不仅很难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还无法避免个人工作状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需要现场工程师在测量过程中,实时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仪器,对坏点处实施重测操作,增加了测量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测井方法有效性低、成本高、以及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标定井段,对标定井段进行测量,得到各测量电极的参考检测信号;所述标定井段为标准泥岩段或者未动用的纯水层;
2)计算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得到衡量测量结果是否达标的相关系数阈值;
3)对目的井段进行测量,得到各测量电极的测井检测信号;
4)计算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将测井相关系数与相关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5)若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测量结果达标,结束测量;若测井相关系数未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测量结果未达标,更换测量位置重新检测、或者挑选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异常的测量电极重新检测,直至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
本发明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测量电极与套管进行良好接触时,不同测量电极接收的测井检测信号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的特点,首先对标定井段进行测量,标定井段为质量良好的井段,因此其计算出的参考相关系数为达标的相关系数,为此根据标定井段的参考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接着对目的井段进行测量,根据目的井段测量、计算出的测井相关系数与相关系数阈值比较,即可判断出测量电极与套管的接触质量,进而判断出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在测量结果无效的情况下通过自动更换测量位置重新测量或者自动控制异常的测量电极重新测量,避免人工长时间工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减少测量成本的基础上使得测量结果的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相关系数阈值的准确性,在标定井段中,确定若干个测量位置,对每个测量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后计算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进而得到每个测量位置下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根据不同测量位置下的平均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
进一步的,根据不同测量位置下的平均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的过程为:
P′xy=(1-α)min(Pdj(x,y));
其中,P′xy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阈值;Pdj(x,y)为第j个测量位置下,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α为阈值系数;min()为求最小值函数。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测井相关系数计算的准确性,测井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Figure BDA0002817335100000031
其中,P为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N为各测量电极的数据采样点数;xi为第i个采样点时,测量电极x的测井检测信号;yi为第i个采样点时,测量电极y的测井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测量电极与套管的接触质量判断的准确性,所述相关系数阈值包括依据测量电极的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若干个相关系数子阈值。
进一步的,为了既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又减少计算量,测量电极为4个,分别为测量电极U、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所述步骤4)中计算出的测井相关系数包括: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U,N);所述步骤2)中对应的相关系数子阈值为5个,分别为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N、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N
进一步的,若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则测量结果达标,测量结束。
进一步的,若P(U,M1)未超出P′UM1,而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1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
若P(U,M1)超出P′UM1,P(U,N)超出P′UN,而P(U,M2)未超出P′UM2,则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2)超出P′UM2
若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而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N)超出P′UN
若P(U,M1)超出P′UM1,而P(U,M2)未超出P′UM2,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2)超出P′UM2且P(U,N)超出P′UN
若P(U,M2)超出P′UM2,而P(U,M1)未超出P′UM1,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且P(U,N)超出P′UN
若P(U,N)超出P′UN,而P(U,M1)未超出P′UM1,P(U,M2)未超出P′UM2,则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且P(U,M2)超出P′UM2
进一步的,若P(U,M1)未超出P′UM1、P(U,M2)未超出P′UM2、P(U,N)未超出P′UN,则继续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M1,N):
若P(M1,M2)超出P′M1M2、P(M1,N)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
若P(M1,M2)超出P′M1M2、P(M1,N)未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P(M1,N)超出P′M1N
若P(M1,M2)未超出P′M1M2、P(M1,N)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P(M1,M2)超出P′M1M2
若P(M1,M2)未超出P′M1M2、P(M1,N)未超出P′M1N;则更换测量位置,重新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对标定井段中某个测点的测量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某井的测井曲线;
图4是本发明测量电极M1异常时的信号图;
图5是本发明测量电极M1正常时的信号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实施例: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的主要构思在于,对于现有技术中由于套管腐蚀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当测量电极与套管进行良好接触时,不同测量电极接收的测井检测信号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的特点,首先,进行标定井段的测量,建立达标的相关系数阈值数组;其次对目的井段进行测量,通过不同测量电极所测量数据的测井相关系数是否超出对应的子阈值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测井相关系数未超出对应的子阈值,表明测量结果不准,需要重新测量;测井相关超出对应的阈值,表明数据准确、可靠,可以进行电阻率的计算,提高了电阻率测井的准确性。
具体的,本发明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标定井段,对标定井段进行测量,得到各测量电极的参考检测信号,计算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
标定井段的确定过程:依据仪器测量出的某井测井资料,选取测量结果合格的井段作为标定井段,测量结果合格是指标准泥岩段或未动用的纯水层。
标定井段确定后,首先,根据实际地质资料,现场工程师需要选出一组测量质量达标的测点(每个测点对应一个测量深度,即测量位置),测点的数量应当为10个以上(测点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整体目的是达到一定数据量,能够在测得数据中表现出测量数据本身的统计特性);其次,利用仪器上位机系统的操作界面,对测点间距、输出电压、采样间隔等测量参数进行输入;最后,操作人员利用井场绞车将仪器下探到标定层测量深度,开始测量。
测量过程中,对每个测点进行多次测量(一般测量次数大于10次),每次测量得到不同的测量电极的电压数据,将得到每次测量的电压数据进行不同测量电极之间参考相关系数的计算,将多次测量取平均后得到每个测点下不同测量电极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进而根据不同测点下的平均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
某个测点某次测量下,参考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Figure BDA0002817335100000061
其中,P为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N为各测量电极的数据采样点数;xi为第i个采样点时,测量电极x的参考检测信号;yi为第i个采样点时,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
平均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Figure BDA0002817335100000062
其中,Pd(x,y)为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n为总测量次数;Pm(x,y)为第m次测量时,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
根据不同测点的平均相关系数建立相关系数阈值:
P′xy=(1-α)min(Pdj(x,y));
其中,P′xy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阈值;Pdj(x,y)为第j个测量位置下,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α为阈值系数;min()为求最小值函数。
本实施例中,测量电极为4个,分别为测量电极U、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相关系数阈值由若干个子阈值构成,不同的测量电极对应不同的子阈值,对应的相关系数子阈值为5个(这里只需要这5个相关系数阈值即可判断出测量电极与套管接触是否良好,无需过多设置),分别为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N、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N
对于第j个测点,如图2所示,统计所有相关系数,形成相关系数矩阵,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分别得到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平均相关系数Pdj(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平均相关系数Pdj(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平均相关系数Pdj(U,N)、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平均相关系数Pdj(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平均相关系数Pdj(M1,N),形成该测点的相关系数数组。
利用阈值的计算公式求得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N、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N,建立达标的相关系数阈值数组为[P′UM1、P′UM2、P′UN、P′M1M2、P′M1N]。
2)进行目的层的测量,每次测量结束后,计算测量电极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若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结束测量;若测井相关系数未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更换测量位置重新检测、或者挑选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异常的测量电极重新检测,直至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
目的层的测量选择自动控制测量模式,操作人员将具体操作参数输入到上位机系统,并配合绞车将仪器下探到相应探测深度处,由于目的层井段存在未刮洗的油垢层,因此会出现测量电极未与套管臂接触良好的现象,测量电极所测量得到的电压数据出现明显的畸变,因此,通过计算测量电极的电压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数据是否准确。
具体的,测井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与参考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完全相同,为了减少过多的字符解释,这里参考相关系数和测井相关系数采用同样的字符表示,并且为了减少计算过程,测井相关系数判断后的处理过程如下:
测量电极有4个,因此首先计算测量电极U和其他三个测量电极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记为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记为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记为P(U,N),这三个相关系数分别与对应的子阈值比较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说明所有测量电极的相关性较强,数据符合要求,无需进行后续的计算和判断,井下控制模块发送测量完成信号给井下通信模块,控制测量电极收缩,完成该深度测点的测量。
b.部分的相关系数未超出对应的子阈值,那么找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异常的测量电极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再次进行测量,具体为:
若P(U,M1)未超出P′UM1,而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1为异常的测量电极,因此控制测量电极M1为短距离收缩,收缩时长为完全收缩时长的1/5,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如果多次测量(一般为5次)后仍未超出对应的阈值,那么控制收缩全部测量电极,改变测量位置重新测量(所改变的测量位置一般在原测量位置的1m范围内,避免其他电极再次测量原位置);
若P(U,M1)超出P′UM1,P(U,N)超出P′UN,而P(U,M2)未超出P′UM2,则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2)超出P′UM2
若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而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N)超出P′UN
若P(U,M1)超出P′UM1,而P(U,M2)未超出P′UM2,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2)超出P′UM2且P(U,N)超出P′UN
若P(U,M2)超出P′UM2,而P(U,M1)未超出P′UM1,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且P(U,N)超出P′UN
若P(U,N)超出P′UN,而P(U,M1)未超出P′UM1,P(U,M2)未超出P′UM2,则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且P(U,M2)超出P′UM2
c.若P(U,M1)未超出P′UM1、P(U,M2)未超出P′UM2、P(U,N)未超出P′UN,则继续计算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M1,N):
若P(M1,M2)超出P′M1M2、P(M1,N)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
若P(M1,M2)超出P′M1M2、P(M1,N)未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P(M1,N)超出P′M1N
若P(M1,M2)未超出P′M1M2、P(M1,N)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P(M1,M2)超出P′M1M2
若P(M1,M2)未超出P′M1M2、P(M1,N)未超出P′M1N
那么直接记录测量位置,检测自身空采信号,在空采正常的前提下,给上位机及绞车上传指令,改变探测深度,在下个0.5m范围内计算新的测点位置;如果有电极空采不正常,表明仪器出现故障,则停止测量。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测量电极和套管之间接触质量判断的可靠性,对不同的测量电极之间设置了相应的相关系数子阈值,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设定一个相关系数阈值完成判断,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以下以某井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验证。
如图3所示在实测某井内,在目的层井段2500-2510m周边选择标定井段为2491-2499m段,根据完井曲线可知该井段为标准泥岩井段,地质结构简单且井况良好。
对标定井段进行测量后,得到如表一所示的相关性阈值数组:
表一各测量电极之间的相关系数子阈值
测量电极标识 P′<sub>UM1</sub> P′<sub>UM2</sub> P′<sub>UN</sub> P′<sub>M1N</sub> P′<sub>M1M2</sub>
相关系数子阈值 0.9812 0.9801 0.9810 0.9901 0.9891
得到相关系数子阈值后,进行目的层井段的测量,在某次测量过程中,计算P(U,M1)、P(U,M2)及P(U,N),得到P(U,M1)为0.4795,小于PUM1=0.9812,其余两组测井相关系数均大于设置的子阈值,表明测量电极M1为异常的测量电极(为了验证异常电极判断的准确性,查看测量结果,观察测量结果如图4所示,测量电极M1的信号出现明显畸变,表明测量电极M1未与套管臂进行良性接触)。
按照上述方法,控制测量电极M1收缩,收缩时间为2分钟,收缩完成后重新命令测量电极M1伸出,伸出时间为2分30秒,并在之后再次测量,计算P(U,M1)为0.9948,大于PUM1=0.9812,进行下一测点测量(为了验证异常电极判断的准确性,查看测量结果,观察测量结果如图5所示,测量电极M1的信号正常)。
最终利用本发明的测井方法,自动控制过套管电阻率仪器完成该目的层井段的测量,得到测井曲线如图3所示,整个过程不再需要工程师实时对数据质量进行判断,所有数据相关系数在0.9915以上,满足实际数据处理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整个测量过程中,现场工程师只参与标定井段数据优选的工作,其他测量控制工作由仪器控制模块进行,降低了操作复杂度、节约了测量成本。
2.测量过程中,所有测量电极和套管的接触质量控制具有统一标准,提高了整体数据质量的可控性,极大的避免了因人为的疲惫、大意而导致的坏点信息引入。
3.过套管电阻率仪器中的标定井段数据,不仅为自动化的测量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能够在后期整合为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及仪器本身的电极相关性的数据库,为后期结合井况信息的数据校正、解释提供重要依据。

Claims (9)

1.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标定井段,对标定井段进行测量,得到各测量电极的参考检测信号;所述标定井段为标准泥岩段或者未动用的纯水层;
2)计算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得到衡量测量结果是否达标的相关系数阈值;
3)对目的井段进行测量,得到各测量电极的测井检测信号;
4)计算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将测井相关系数与相关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5)若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测量结果达标,结束测量;若测井相关系数未超出相关系数阈值,则测量结果未达标,更换测量位置重新检测、或者挑选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异常的测量电极重新检测,直至测井相关系数超出相关系数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标定井段中,确定若干个测量位置,对每个测量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后计算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参考相关系数,进而得到每个测量位置下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根据不同测量位置下的平均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测量位置下的平均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阈值的过程为:
P′xy=(1-α)min(Pdj(x,y));
其中,P′xy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阈值;Pdj(x,y)为第j个测量位置下,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参考检测信号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α为阈值系数;min()为求最小值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测井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Figure FDA0002817335090000011
其中,P为测量电极x和测量电极y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N为各测量电极的数据采样点数;xi为第i个采样点时,测量电极x的测井检测信号;yi为第i个采样点时,测量电极y的测井检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系数阈值包括依据测量电极的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的若干个相关系数子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电极为4个,分别为测量电极U、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所述步骤4)中计算出的测井相关系数包括: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U,N);所述步骤2)中对应的相关系数子阈值为5个,分别为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1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1、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M2、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UN、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相关系数子阈值P′M1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则测量结果达标,测量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P(U,M1)未超出P′UM1,而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1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
若P(U,M1)超出P′UM1,P(U,N)超出P′UN,而P(U,M2)未超出P′UM2,则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2)超出P′UM2
若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而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N)超出P′UN
若P(U,M1)超出P′UM1,而P(U,M2)未超出P′UM2,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2、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2)超出P′UM2且P(U,N)超出P′UN
若P(U,M2)超出P′UM2,而P(U,M1)未超出P′UM1,P(U,N)未超出P′UN,则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且P(U,N)超出P′UN
若P(U,N)超出P′UN,而P(U,M1)未超出P′UM1,P(U,M2)未超出P′UM2,则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M1、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且P(U,M2)超出P′UM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P(U,M1)未超出P′UM1、P(U,M2)未超出P′UM2、P(U,N)未超出P′UN,则继续计算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M2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M1,M2)、测量电极M1和测量电极N的测井检测信号之间的测井相关系数P(M1,N):
若P(M1,M2)超出P′M1M2、P(M1,N)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
若P(M1,M2)超出P′M1M2、P(M1,N)未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N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P(M1,N)超出P′M1N
若P(M1,M2)未超出P′M1M2、P(M1,N)超出P′M1N;则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为异常的测量电极,控制测量电极U和测量电极M2的收缩距离和收缩时长,重新检测,直至计算出P(U,M1)超出P′UM1、P(U,M2)超出P′UM2、P(U,N)超出P′UN、P(M1,M2)超出P′M1M2
若P(M1,M2)未超出P′M1M2、P(M1,N)未超出P′M1N;则更换测量位置,重新检测。
CN202011414456.4A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592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4456.4A CN114592855A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4456.4A CN114592855A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2855A true CN114592855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4456.4A Pending CN114592855A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28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4669B (zh) 一种大口径电子水表在线检定方法
CN106355320B (zh) 一种灰色系统海底油气管道坠物腐蚀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5046075A (zh) 水坝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614525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块土壤环境快速监测系统
CN103606240B (zh) 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进行火灾报警的方法
CN108119759A (zh) 一种地下燃气管道泄漏点精确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6952826B (zh) 一种pcb板抗腐蚀性检测系统
CN114592855A (zh) 一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测量控制方法
CN212955361U (zh) 核电厂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监测系统
CN108562616A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外检测方法
CN113216131B (zh) 一种原位测试试验设备的现场标定方法
CN113550741A (zh) 一种套管最小内径检测方法
CN111575716A (zh) 核电厂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有效性监测系统
CN116609395A (zh) 一种确定竖向阻隔墙深度及厚度的方法
CN1955636B (zh) 检查涡轮机组部件的圆柱部和梢部之间的连接区域的方法
CN112946024B (zh) 一种余氯传感器测量特性的检验方法
CN111722293B (zh) 一种基于伽马管状态参数的伽马融合计算方法
CN114186459A (zh)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钢管混凝土密实度评定标准方法
CN111428396B (zh) 一种在线装载机铰链销轴磨损程度评估方法
CN110263374B (zh) 矿区优先流影响下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系统
CN110048402B (zh) 一种两阶段电网参数估计方法
CN109668791A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地层岩石力学参数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9884131A (zh) 一种试坑浸水试验中土层浸湿无损连续探测方法
CN115078239B (zh) 钢筋锈蚀数据采集器、监测子系统、区域系统及监测系统
CN112196519B (zh) 一种油井非稳态连续动液面的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