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88A - 矩阵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矩阵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88A
CN1145688A CN95192513A CN95192513A CN1145688A CN 1145688 A CN1145688 A CN 1145688A CN 95192513 A CN95192513 A CN 95192513A CN 95192513 A CN95192513 A CN 95192513A CN 1145688 A CN1145688 A CN 1145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rifle
matrix
display
displa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2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4Flat display tubes using electron beam scanning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了使用电子束进行扫描的方法。其步骤为:经过一个其通断状态受电子束控制的开关单元,把直流矩阵显示板的每一条阳极连接到显示电源的正极;用一电子束照射某矩阵阳极,以改变连接该阳极的开关单元的通断状态,用另一电子束照射显示板的某矩阵阴极,将该阴极连接到显示电源的负极,从而唯一地选择该阳极和该阴极空间正交处的显示单元发光;有规律地偏转两电子束,以“空间转接”的方式完成两维选址;同时调节扫描阴极的电子束电流,实现显示图象的灰度控制。

Description

矩阵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矩阵平板显示的扫描方法和装置。进一步说是一种涉及矩阵平板显示的电子束-矩阵扫描方法及其装置。
矩阵显示板是当今电子显示领域中重要的显示器件,它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数据控制,信息处理,通信,宇航,影视娱乐等各方面。目前在开发矩阵平板显示技术中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就是其显示和扫描电路结构过于复杂,需要大量元器件和电路连接,导致装配困难,成本高昂,尤其在大尺寸高清晰度彩色显示中,其困难和复杂程度更为突出。因此,现阶段平板显示系统的实际应用还是相当有限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扫描方法及其显示装置。即用电子束部件代替电子线路部件扫描矩阵电极,从根本上简化扫描电路系统结构,显著减少元器件及电气连接的数量,以低廉的制造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平面显示,从而满足巨大的市场需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电子束的矩阵扫描方法。其步骤为:每一个矩阵显示板的阳极通过一个其通断状态受电子束控制的开关单元,与显示电源的正极连接;一个类似于普通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部件(被称为X枪)发射电子束至对应某一阳极的开关单元的控制极上,使该开关单元闭合并将该阳极连接到显示电源的正极;另一个类似于普通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部件(被称为Y枪)发射电子束至显示矩阵的某一阴极,使该阴极连接到显示电源的负极。所说阳极和阴极空间正交处的显示单元被唯一地选通在显示单元的驱动回路中受激发光。其路径为:显示电源正极-开关单元-阳极-显示单元-阴极-Y枪-显示电源负极。
以常规的电磁方式有规律地偏转X枪和Y枪的电子束,实现对矩阵显示板阳极和阴极的两维扫描。在此,矩阵显示板被选的阳极或阴极从一条转接到另一条,仅仅取决于电子束被偏转到达的空间位置的变化,即为空间转接方式,而无需大量与阳极和阴极对应的扫描开关元器件及其驱动元器件的转接,即非为器件转接方式。在上述过程中,同时按图象信号的变化控制Y枪的电子束电流,调制灰度以实现图象显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电子束矩阵扫描方法的直流等离子平板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直流等离子显示板部件,主要有前板,后板,前后板间的支撑,封接,X方向阳极阵列,Y方向阴极阵列,Y方向汇流电极,在阳极和阴极空间正交处的显示单元,在阳极和汇流电极空间正交处的开关单元,显示板内适量充封的等离子气体等;一个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的X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X枪),其靶屏嵌有电极阵列,阵列电极分别与矩阵显示板的阳极一一对应连接;一个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的Y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Y枪),其靶屏嵌有电极阵列,阵列电极分别通过一个电阻与显示板阴极一一对应连接;显示单元的延时电路部件,其每个单元由上述一个电阻和一个跨接Y枪靶电极和汇流电极的一个电容组成;选控汇流电极与显示电源正极通断的转接开关;供给显示板部件工作的直流电源,其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显示单元的击穿电压与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之和;以及其他辅助电路部件和电源。
该装置工作时,显示电源正极经转接开关接到某一汇流电极上,显示电源负极接地。X枪和Y枪均被接通各自的电源和控制电路。当两枪都关闭时,显示板的阳极和阴极“浮置”,没有显示放电单元被选通发光。令X枪通过其靶电极照射到某一阳极,该阳极电位因充电而下降,直至该阳极与汇流电极间的开关单元被击穿导通,使该阳极与显示电源正极接通。此时,令Y枪通过一个电阻照射某一阴极,该阴极电位也因充电而下降,直至与被选通的汇流电极串联的显示单元放电导通而受激发光。其间,延时电路中相应单元的电容同时被Y枪束电流充电。发光强度取决于Y枪束电流的大小。由于正在放电的开关单元两端电压的限度,被扫描的阴极与显示电源正极间的最大电压总是被箝制为开关放电单元的维持电压与显示放电单元的击穿电压之和。因此,该阴极上与关断着的其它开关单元相连的显示单元不会导通,从而保证被扫描选通的显示单元的唯一性。
一旦Y枪偏向下一个阴极,被充电的延时单元电容立刻通过相应电阻放电,维持刚被选过的显示单元继续放电工作,直至电容上的有效电荷耗尽。基于延时电路的象素工作周期的长短,取决于阻容电路单元的时间常数以及Y枪扫描期间内电容被充的电荷量。
由于任何显示单元的选通都依靠它的开关单元的导通,因此当某一显示单元的工作延时超过X枪扫描到其它阳极的时候,可能有多个开关单元同时导通,引起扫描过程的混乱。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阳极按一定顺序被分为若干组,以m表示组数,各组电极依次相间排列,每组阳极对应一条汇流电极,汇流电极经转接开关选通,同一时间内只有一条汇流电极被接通到显示单元的正极。转接开关与X枪同步工作,以保证X枪扫描到某阳极时,相应的汇流电极被选通至显示电源正极。
令延时电路单元的延长时间少于Y枪扫描周期的m-1倍,每条阴极经过一个电阻连接有m个延时电路单元,每个延时单元的电容与汇流电极对应相连,Y枪在扫描时仅以当时一端与显示电源正极连接的电容为充电对象。以上结构使得下述两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一是同组的2个开关单元同时导通;二是不同组的2个开关单元同时与显示电源正极连接而被接入扫描回路中。因此,保证了矩阵显示正常的逐点扫描。
用常规的电磁偏转方式,例如采用施加了偏转电压的偏转电极,或施加了偏转电流的偏转线圈,有规律地偏转X枪和Y枪的电子束,以实现矩阵显示板阳极和阴极的两维扫描。显示板阳极和阴极的选通转接,仅取决于电子束被偏转到达的空间位置的变化,即为空间转接方式,而无需依靠大量的分别与阳极和阴极配合的扫描开关部件及其驱动部件间转接,即非为器件转接方式。
设定显示电源输出电压和延时电路时间常数的不变,则象素的发光亮度取决于显示单元的工作电流,也就是Y枪的束电流。故该显示装置采用电流控制方式,通过调控Y枪的栅极来实现图象灰度调节。由于Y枪的束电流有一定限度,且适合于受轰击发光的荧光粉在较高的工作电压下具有较高的光输出效率,故显示电源应有较高的输出电压以增加显示单元的功率。采用发不同彩色光的荧光粉并适当排列其各单元在点阵中的位置,即可方便地实现彩色平板显示。
下面以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较佳实施例的概要图。该图省略了平板显示装置的外部和大部分内部机械结构,以便更清除地显示其工作原理。
图2为较佳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2说明该实施例。
所有透明阳极相互平行地附于前板(图1中省略)内,按排列的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组阳极(101),偶数组阳极(102)。阳极内表面涂敷离子激发的荧光粉单元(103)。奇数阳极(101)向右延伸一段长度,偶数阳极(102)向左延伸一段长度。延长部分内表面未涂敷荧光粉层。
在基板上(图1中省略)相对奇数阳极(101)伸长部分,有一奇数汇流电极(111)与阳极(101)空间正交,该空间正交处形成奇数开关放电单元(117)。汇流电极(111)连接到转接开关(118)的一个接点。
在基板上(图1中省略)相对偶数阳极(102)伸长部分,有一偶数汇流电极(112)与阳极(102)空间正交,该空间正交处形成偶数开关放电单元(120)。汇流电极(112)连接到转接开关(118)的一个接点。
阴极(104)是相互平行的垂直电极,附于底板上,与阳极(101、102)空间正交。其正交处形成显示放电单元(107),与荧光粉单元(103)对应。每条阴极(104)通过电阻(108)接奇数延时电容(109)和偶数延时电容(110)。所有的奇数电容(109)的另一端,与奇数汇流电极(111)连接。所有的偶数电容(110)的另一端与偶数汇流电极(112)连接。
X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装有电子枪(105)和电极阵列靶屏。它的靶电极(113)与阳极(101,102)一一对应连接。X枪(105)的阴极接地。
Y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装有电子枪(106)和电极阵列靶屏。它的靶电极(114)一一对应地连接到电阻(108)及电容(109,110)的共同端。Y枪(106)的阴极接地,控制栅极(115)与图象信号源(116)相接。
供给显示板部件工作的直流电源(119),其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显示单元的击穿电压与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之和。它的正极与转接开关(118)相连,它的负极接地。
转接开关(118)按X枪(105)扫描奇数阳极(101)和偶数阳极(102)的规律,同步地转接相应奇偶数的汇流电极与显示电源(119)连通。
电阻(108)与电容(109)或(110)的时间常数,选定为使象素工作延期略少于Y枪的一个扫描周期。
参照图2更详细地说明较佳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转接开关(218)接通显示电源(219)正极与偶数汇流电极(212),同时X枪(205)照射某一偶数阳极(202),驱使开关单元(220)导通,在阳极(202)和显示电源(219)正极之间,保持一个较低的维持电压。当Y枪(206)通过电阻(208)照射某阴极(204)时,连接电阻(208)的偶数电容(210)即被充电。其间该阴极上所有的显示单元以及与它们串联的偶数开关单元,全部处于显示电源(219)输出电压的影响之下。由于开关单元(220)已经放电导通,一旦所说的阴极(204)因被充电而与显示电源(219)正极间的电压高于显示单元的击穿电压与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之和时,与开关单元(220)串联的显示单元(207)即被击穿导通,进一步使阴极(204)与显示电源(219)正极间的电压降低为显示单元与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之和,且不能再升高使其它的显示单元放电导通,从而保证了此时显示单元(207)被唯一地选通。
显示单元(207)导通后,Y枪(206)的束电流一部分继续给电容(210)充电,另一部分通过电阻(208)流经显示单元(207)维持其放电。放电产生的负电荷轰击荧光粉(203),以激励其发光。显示单元(207)处的象素发光强度和电容(210)被充的电荷量,取决于Y枪(206)的扫描束电流强度。其电回路在图2中以实线箭头(→)表示,即显示电源(219)正极→转接开关(218)→偶数汇流电极(212)→开关单元(220)→偶数阳极(202)→显示单元(207)→阴极(204)→延时电阻(208)→Y枪(206)→公共地→显示电源(219)的负极。其间,在与显示单元(207)同一条阳极(202)上前一个刚被扫描过的显示单元(226),由于偶数电容(222)的放电而继续发光。其电流回路在图2中用曲线箭头( )表示,即偶数电容(222)正电荷端
Figure A9519251300102
偶数汇流电极 开关单元
Figure A9519251300104
偶数阳极
Figure A9519251300105
显示单元
Figure A9519251300106
阴极
Figure A9519251300107
延时电阻 偶数电容(222)负电荷端。在前一条被X枪扫描过的奇数阳极(201)右端上的显示单元(227)由于奇数电容(223)的放电而发光,其电流回路在图2中以虚线箭头表示(-→),即正电荷端-→奇数汇流电极(211)-→开关单元(217)-→奇数阳极(201)-→显示单元(227)-→矩阵阴极(228)-→电阻(225)-→奇数电容(223)的负电荷端。
尽管开关放电单元(217)导通,但由于奇数汇流电极(211)已经被转接开关(218)从显示电源(219)的正极断开,因此奇数显示单元(227)和其开关单元(217)不能与显示电源(219)构成回路,而由奇数汇流电极(211)给显示单元(227)在“浮置”状态下提供自持回路,所以不会影响正常的扫描选址过程。另外由于受延时电路控制的象素工作时间短于Y枪的一个扫描周期,同组2条阳极之间至少隔有一条其它组的阳极,故同组2条阳极上的2个开关单元也不可能同时导通相互干扰。
一旦Y枪(206)开始依序扫描下一条阴极的延时电路单元时,下一个显示单元即开始与前述显示单元(207)相同的工作过程。Y枪连续扫描所有的阴极后返回第一条阴极。返回期间Y枪(206)的电子束截止,显示电源(219)的正极被转接开关(218)转接到奇数汇流电极(211),同时X枪(205)迅速偏转扫描到下一条奇数阳极并闭合其上的开关单元,Y枪再一次扫描到第一条阴极,开始下一条阳极上显示单元的扫描过程。当该过程结束时,显示电源(219)的正极又被转接开关(218)转接至偶数汇流电极(212),X枪扫描到下一条偶数阳极并闭合其上的开关单元,从而开始扫描该阳极上新的一行显示单元。如此扫描完整幅显示面,返回到起始点象素,再开始扫描下一幅。
用常规的电磁偏转方式,例如采用施加了偏转电压的偏转电极,或施加了偏转电流的偏转线圈,有规律地偏转X枪(205)和Y枪(206)的电子束,以实现矩阵显示板阳极(201,202)和阴极(204,224)的二维扫描。显示板阳极和阴极依序扫描转接的过程,仅仅取决于电子束被偏转到达的空间位置的变化,即为空间转接方式,而无需依靠大量的分别与矩阵显示板的阳极和阴极配合的扫描开关部件及其驱动部件间转接,即非为器件转接方式。
在整个扫描过程中,图象信号源(216)被连接到Y枪(206)的栅极(215)上,控制电子束电流以实现图象灰度调制。
阳极上的荧光粉单元(203)可以被设计为发不同彩色的光,适当排列不同彩色的荧光粉单元即可形成彩色显示阵列。最后,Y枪可以被设计成同步运作的多电子束部件,每束对应一种彩色荧光粉单元并同时扫描激励,从而简化彩色显示板的电路结构。
上述荧光粉单元可以单独地,也可同时与阳极一起地附在阴极上,相应地阴极需用透明材料制作。后一种情况能够实现双面显示。
当象素工作延时大于Y枪(206)的扫描周期,小于Y枪(206)扫描周期的m-1倍(m为正整数)时,阳极被分为m组,各组电极按一定顺序依次相间排列,并有m条汇流电极相对应。每个阴极连接m个延时电路单元,其中包括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每条靶屏(214)上的靶电极与阴极上延时电路的电阻电容共同端一一连接。Y枪只照射于连接在通过汇流电极与显示电源正极接通的电容的靶电极上。
需要指出的是连接在显示单元回路中的开关单元并不显示而只起开关作用,故为降低开关功耗,在保证开关单元可行通断的前提下,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应比显示单元的维持电压尽量低。另外,每个开关单元最大要流过一条阳极上的所有显示单元的工作电流,所以开关单元应有较大的电流容量,以及足够低的动态电阻以避免因各显示单元的电流共路引起的图象信号相互串扰。
依上所述,本发明仅用二个电子束部件和一定数量结构简单的等离子开关单元,即可取代常规矩阵扫描显示系统中所需的大量驱动和扫描电路的电子元器件,方便而灵活地实现两维扫描。而且其中一个电子束部件与一定数量的阻容电路元器件,配合一只转接开关,即可取代常规矩阵扫描显示系统中为提高图象亮度所需的大量信号延迟,转换,取样,贮存,传输,驱动和擦除等电路元器件,有效而优质地完成显示图象灰度的调制。
总之,本发明的装置有如下的优势:
1.与普通矩阵平板显示系统比较:
a.极大地简化了扫描和显示电路结构的复杂性,因之大量减少了电路元器件和电气连接的数量;
b.在很大范围内,提高分辨率不增加扫描和显示电路结构的复杂性,有利于以较低成本实现高清晰度显示;
c.扫描和图象灰度控制的方法易于匹配现有电视广播的工作制式;
d.结构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2.与现有阴极射线管系统比较:
a.无需数千伏以上的高压,幅射少,易于实施;
b.电子束扫描的靶电极数量远少于普通阴极射线管显示屏上象素的数量,显著节省扫描功率;
c.图象失真小,线性度高;
d.图象聚焦良好均匀,无需调控;
e.显示面积大,厚度薄,重量轻。

Claims (15)

1.一个用于直流矩阵平板显示的电子束扫描方法,其步骤为:
每一个直流矩阵显示板的阳极,通过一个其通断状态受工作在普通阴极射线管方式下的电子束控制的阳极开关单元,与显示电源的正极连接;
用一个电子束(称为X束)照射所说开关单元的连接所说的矩阵阳极的控制端,使所说矩阵阳极与一个显示电源的正极连接;
用另一个电子束(称为Y束)照射某一矩阵阴极,使所说的阴极连接到所说的显示电源的负极;
由此,所说的矩阵阳极和所说的矩阵阴极空间正交处形成的显示单元被唯一地选通在驱动回路中受激发光;所说的回路为:显示电源正极-开关单元-阳极-显示单元-阴极-Y枪-显示电源负极;
以常规的电场磁方式有规律地偏转所说的X束和Y束,以空间转接方式实现对所说的显示板的两维矩阵扫描,即,所说的矩阵显示板被选的阳极或阴极从一条转接到另一条,仅仅取决于所说的电子束被偏转到达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非器件转接方式,即,无需大量与所说显示板的阳极和阴极相匹配的扫描开关元器件及其驱动元器件的转接;
在上述过程中,同时按图象信号的变化控制所说的Y枪电子束电流,调制图象灰度以实现图象显示。
2.一种采用电子束扫描方法的等离子矩阵显示板装置,该装置包括:
直流等离子显示板部件,主要包括在矩阵阳极和矩阵阴极空间正交处的显示放电单元,在所说矩阵阳极和平行于所说矩阵阴极且垂直于所说矩阵阳极的汇流电极空间正交形成的开关单元,每个所说的开关单元可以是具有开关特性且均匀连续的等离子材料的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的X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称为X枪),其靶屏嵌有电极阵列,所说阵列电极分别与所说的矩阵阳极一一对应连接;
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的Y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称为Y枪),其靶屏嵌有电极阵列,所说阵列电极分别与所说的矩阵阴极一一对应连接;
直流显示电源,其输出电压等于或大于所说的显示放电单元的击穿电压与所说的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之和,所说显示电源的正极与所说显示板部件的所说的汇流电极连接;
由此,令所说的X枪发射电子束至其某一所说靶电极,使连接该所说X枪靶电极的所说的矩阵阳极的电位因充电而下降,直至连接该矩阵阳极的所说的开关单元放电导通,使该阳极与所说的显示电源正极接通;
又令所说的Y枪发射电子束至其某一所说靶电极,使连接该所说Y枪靶电极的所说的矩阵阴极电位也因充电而下降,直至该所说的阴极与已被选通到所说的显示电源正极的所说阳极空间正交处的显示放电单元被击穿而受激发光;
用常规的电磁偏转方式,例如采用施加了偏转电压的偏转电极,或施加了偏转电流的偏转线圈,有规律地偏转所说的X枪和Y枪的电子束,以空间转接方式实现所说的显示板两维矩阵扫描,即所说的显示板阳极和阴极的转接过程,取决于电子束被偏转到达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非以器件转接方式,即无需大量的分别与所说显示板的矩阵阳极和阴极配合的扫描天关元器件及其驱动元器件相互间的转接;
在上述过程中,同时按图象信号的变化控制所说Y枪的电子束电流,调制灰度以实现图象显示,无需与所说的显示单元分别匹配的处理,传输,驱动等部件。
3.一种带有延时电路和采用电子束扫描方法的等离子矩阵显示板装置,该装置包括:
直流等离子显示板部件,主要有分为二组的透明阳极,该二组阳极相间排列对应各自的汇流电极,形成在所说的阳极和阴极空间正交处的显示单元,荧光粉单元附在所说的阳极上,形成在所说阳极和所说汇流电极空间正交处的开关单元;
延时电路部件,由连接所说阴极的电阻-电容延时单元组成,所说的阴极经一个所说的电阻并列连接二个分别与二条所说的汇流电极连接的个电容,每个所说的阻容延时单元的时间常数设定于使象素延时少于下述Y枪的一个扫描周期;
一个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的X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称为X枪),包括电极阵列靶屏幕和电子枪,所说的靶电极分别与所说的显示板阳极一一对应连接;
一个配有普通电磁偏转系统的Y方向电子束扫描部件(称为Y枪),包括电极阵列靶屏幕和较强束电流的电子枪,所说的靶电极分别与所说显示板阴极上的延时单元中所说的电阻与电容的共同端一一连接;
直流显示电源,它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说的显示单元的击穿电压与所说的开关单元的维持电压之和,所说的显示电源的正极被连接到所说显示板的汇流电极;
转接开关,它总是把对应于正在被所说的X枪扫描到的所说的阳极的汇流电极,与所说的显示电源正极接通;
由此,经所说的转接开关连接所说显示电源正极至对应某一阳极的所说的汇流电极上,所说的X枪通过其所说的靶电极照射到所说的阳极,该阳极电位因充电而下降,直至连接所说阳极的开关单元被击穿导通,使该阳极与所说显示电源正极接通;令所说的Y枪通过其靶电极照射所说的某象素延时的阻容共同端,则连接正与所说显示电源正极接通的所说汇流电极的电容被充电,使相连的所说阴极的电位因充电而下降,直至该阴极与被选通至所说显示电源正极的所说阳极空间正交处的所说的显示放电单元被击穿导通;其间,所说的Y枪的一部分束电流继续对所说电容充电,另一部分束电流则通过所说的电阻和所说的显示单元,驱动该显示单元放电;产生的负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飞向所说的阳极,轰击所说阳极上所说的荧光粉,激励其发光;
当所说Y枪偏向其它所说阴极后,刚被充电的所说电容通过所说电阻放电,维持刚被选过的所说的显示单元内的放电;由于象素工作延时少于所说Y枪的扫描周期,所以扫描中同组内不同阳极上的所说显示放电单元和开关放电单元不可能同时导通,而用所说的转接开关选择所说汇流电极的方法,又确保不同组的阳极上的所说显示放电单元和开关放电单元绝不会同时处于扫描回路中,从而保证了所说的延时部件不对正常的逐点扫描过程产生有害影响;
用常规的电磁偏转方式,例如采用施加了偏转电压的偏转电极,或施加了偏转电流的偏转线圈,有规律地偏转所说的X枪和Y枪的电子束,以空间转接方式实现所说的显示板两维矩阵扫描,即所说的矩阵显示板阳极和阴极的转接过程,取决于所说电子束被偏转到达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非器件转接方式,即无需大量的分别与所说显示板的矩阵阳极和阴极配合的扫描开关元器件及其驱动元器件相互间的转接;
在上述过程中,同时按图象信号的变化控制所说Y枪的电子束电流,调节灰度以实现图象显示,无需分别与所说的显示单元匹配的图象信号处理,传输,驱动等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开关单元击穿后的维持电压,被设计得比所说的显示单元的维持电压尽可能的低。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开关单元被设计得比所说的显示放电单元具有足够大的能力工作在大电流状态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开关单元被设计得有尽可能小的动态微分电阻值。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开关单元在所说的显示板部件中被设计安排于所说显示放电单元阵列之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扫描过程开始时,所说阳极被所说X枪选通必须先于所说阴极被所说Y枪选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Y枪被设计提供足够强的束电流以实现所说象素的图象灰度调制。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显示单元的维持电压被设计得较高,以增加所说显示单元获得的显示功率。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象素工作延时可以高于所说Y枪的扫描周期,如果所说的扫描延时短于Y枪的扫描周期的m-1倍,则将所说阳极逐段分为m组,相应有m条所说的汇流电极;每条所说阴极接有m个包括一个电阻和电容的所说延时单元;所说Y枪靶电极的数量增加到所说阴极数量的m倍,每个所说靶电极与所说阴极上的延时电路中的所说电阻电容的共同端一一对应连接。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荧光粉包括发各种彩色光的低功率高亮度荧光粉,在所说的显示板部件中适当排置发各色光的荧光粉的阵列,可以实现彩色显示。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X枪和所说的Y枪,可以具有多条电子束。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说矩阵阳极进行扫描的所说的X枪可以有多个,对所说矩阵阴极进行扫描的所说的Y枪也可以有多个。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阴极可以单独地或与所说阳极一起地涂敷荧光粉层,并相应用透明材料制作,后一种情况可以实现双面显示。
CN95192513A 1994-04-18 1995-04-08 矩阵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56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228,816 1994-04-18
US08/228,816 US5504497A (en) 1994-04-18 1994-04-18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electron beam to scan for matrix panel displa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88A true CN1145688A (zh) 1997-03-19

Family

ID=2285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2513A Pending CN1145688A (zh) 1994-04-18 1995-04-08 矩阵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504497A (zh)
EP (1) EP0724770A4 (zh)
CN (1) CN1145688A (zh)
AU (1) AU2113395A (zh)
CA (1) CA2188010A1 (zh)
WO (1) WO19950287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045C (zh) * 2001-11-30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11225487A (zh) * 2019-07-16 2020-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单电源电弧等离子体阵列式布局的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9981B2 (ja) * 2000-09-22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源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電子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37462B2 (en) * 2008-12-15 2014-09-16 Embraer S.A. Switch usage for routing ethernet-based aircraft data buses in avionic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7972A (en) * 1957-04-02 1961-01-10 Philips Corp Electron display device
US4010321A (en) * 1972-10-20 197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ght modulating device using schlieren lens system
GB1406131A (en) * 1973-05-23 1975-09-17 Meiling J Production of wax patterns
US4075535A (en) * 1975-04-15 1978-02-21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Flat cathodic tube display
SE425822B (sv) * 1981-04-02 1982-11-08 Asea Ab Anordning for omvandling av information i elektrisk form till optisk form och/eller vice versa
US4553143A (en) * 1982-07-12 1985-11-12 Sperry Corporation Low cost panel display addressing structure
JPS60225894A (ja) * 1984-04-25 1985-1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順次選択回路
US5036317A (en) * 1988-08-22 1991-07-30 Tektronix, Inc. Flat panel apparatus for addressing optical data storage locatio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045C (zh) * 2001-11-30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11225487A (zh) * 2019-07-16 2020-06-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单电源电弧等离子体阵列式布局的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24770A4 (en) 1997-02-20
US5504497A (en) 1996-04-02
AU2113395A (en) 1995-11-10
CA2188010A1 (en) 1995-10-26
WO1995028730A1 (en) 1995-10-26
EP0724770A1 (en) 1996-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28982B1 (en) Driving method for electron beam emitting devices
US6069599A (en) Field emission displays with focusing/deflection gates
US6356030B2 (en) Fluorescent luminous type display device
US6153969A (en) Bistable 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secondary emission
US5489817A (en) Electron-optical terminal image device based on a cold cathode
CN1071488C (zh) 电子束发生装置,成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5688A (zh) 矩阵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US4030090A (en) Flat image display device utilizing digital modulation
JPH01267940A (ja) 薄形陰極線管表示装置
CN1949328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
US684194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510657A (zh) 驱动平面型显示装置的方法和驱动系统
KR100277560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263400Y (zh) 高亮度全彩色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屏
CN1043038A (zh) 显示器件
CN102129947B (zh) 发射单元双阴单栅式无介质三极fe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0351877C (zh) 铁电平板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CN101546518B (zh) 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件及驱动方法
CN102148118B (zh) 发射单元单阴单栅式无介质三极fe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148119B (zh) 发射单元双栅单阴式无介质三极fe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7253A (zh) 高分辨率彩色场发射荧光显示器
CN1110835C (zh) 电容存储型场助热电子发射平板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WO2001011646A2 (en) Cathodoluminescent flat panel displays with reduced electron scattering and improved luminance uniformity
GB2314201A (en) Display device
JP2003297263A (ja) 平板型画像表示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