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7936A -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7936A
CN114567936A CN202210372533.7A CN202210372533A CN114567936A CN 114567936 A CN114567936 A CN 114567936A CN 202210372533 A CN202210372533 A CN 202210372533A CN 114567936 A CN114567936 A CN 114567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network slice
slice
termina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25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兰馨
章毅
王彦波
贺琛
毛秀伟
徐阳洲
陈嘉祎
袁建涛
殷锐
孙鹿阳
方春燕
郑淑琰
覃雨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ZUCC
Priority to CN2022103725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7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7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包括:基站收集其覆盖范围内每个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根据所述业务QoS需求,按照待划分的网络切片类别进行终端设备分类;按照终端设备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将配置的网络切片的种类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广播给终端设备;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切片的概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站可以按照网络切片的数目来进行用户终端分类,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类型概率性地接入到多个不同的网络切片中保证QoS需求,提升无线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涉及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电网多样化业务的发展需求,同时这些相互隔离的无线接入方式也降低了网络支持不同业务的灵活性。传统单一网络承载所有业务,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等需求难以同时满足,导致业务体验差、管理效率低、建网成本大和运营成本高,严重制约业务的发展。
5G网络具备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和超大规模连接的优势,可满足电力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56+智能电网应用涉及电网安全,因此有别于公众网应用,对安全隔离、SLA保障等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智能电网业务场景丰富,涉及状态感知、控制保护、数据采集、AI辅助、机器人巡检等多种类型;传输数据多样化,包括状态量、控制指令、图片、视频等,对网络的带宽、时延、抖动、误码率、可靠性等都有不同的要求。5G网络切片可以在统一的物理网络基础上切分成多个端到端的逻辑网络,满足电网高带宽、高安全、低时延、超高可靠的应用场景,提供智能电网通信的最佳解决方案。5G网络切片技术的应用,可为电力企业打造定制化的“行业专网”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电力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需求,实现差异化服务保障,大大提升电力企业对自身业务的自主可控能力。
目前,网络切片所用的划分方法主要根据用户的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需求进行“硬切片”的划分,基站根据某种业务大类模板准则将无线资源划分到几个不同的网络切片下,每个网络切片内允许接入业务属性相似的用户。
实际上,用户终端的业务需求复杂多样,基站可划分的网络切片总数又是有限的,无法为每个用户终端完全找到匹配的网络切片。也即,某一个终端的业务既要满足低时延需求,又要满足大带宽需求,这种情况下,无法严格地将终端与基站侧网络切片进行匹配。而现有网络切片“硬切片”的方法又需要严格地把用户终端划归到某一个网络切片中。因此,针对某些业务的独特性,将这类业务严格划分到一个网络切片下会无法满足该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包括:
步骤1、基站收集其覆盖范围内每个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
步骤2、基站根据所述业务QoS需求,按照待划分的网络切片类别进行终端设备分类;
步骤3、基站按照终端设备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 Means,FCM)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步骤4、基站将配置的网络切片的种类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广播给终端设备;
步骤5、基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切片的概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
作为优选,步骤3中,基站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判断是否有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有更新,若所述业务QoS需求无更新则执行步骤4,若所述业务QoS需求有更新则判断是否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若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则按照所述FCM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若未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则执行步骤4。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FCM方法包括:
步骤3.1、输入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
步骤3.2、初始化终端分配基本参数、聚类中心和切片隶属度矩阵;所述终端分配基本参数包括:目标函数J(U,c1,...,cc)、目标函数的精度e、模糊指数m、最大迭代次数LOOP和迭代次数T;
步骤3.3、更新切片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步骤3.4、计算目标函数J(U,c1,...,cc);若所述目标函数J(U,c1,...,cc)满足:
|J(U,c1,...,cc)-J(U+1,c1,...,cc)|≤e
则迭代结束,执行步骤3.5;否则迭代次数T增加1,并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LOOP,若T>LOOP,则迭代结束,执行步骤3.5;否则跳转执行步骤3.3;
步骤3.5、输出聚类中心和切片隶属度矩阵。
作为优选,步骤3.2中,所述目标函数J(U,c1,...,cc)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21
其中,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22
ci为网络切片i的聚类中心;dij=||ci-xj||为第i个聚类中心与第j个数据点间的欧几里德距离;m是加权指数,且m∈1,∞)。
作为优选,步骤3.3中,所述切片隶属度矩阵的更新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31
其中,pij为终端设备接入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所述聚类中心的更新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32
作为优选,步骤3.4中,计算目标函数J(U,c1,...,cc)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33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34
并具有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35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发送接口和切片分类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处理器根据所述切片分类器对终端设备按照FCM方法进行柔性接入分组,通过概率柔性接入方式确定每个网络切片内划分的无线资源。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和通信接口。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站可以按照网络切片的数目来进行用户终端分类,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类型概率性地接入到多个不同的网络切片中保证QoS需求,提升无线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网络切片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网络切片的类型定义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处理器501、第一存储器502、发送接口503、切片分类器504、第二处理器601、第二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智能电网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5个关键环节,各环节需要部署几十种智能电网通信业务,而且各业务的SLA需求,例如时延、带宽、安全隔离等差异较大。根据电网业务的作用及安全隔离的要求,电网业务又分为生产控制大区、管理信息大区两大类业务。其中在生产控制大区中,分为安全I区和安全II区,安全I区业务直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安全II区业务只检测,无控制;在管理信息大区中,分为管理III区和管理IV/V区,主要对电力生产、电网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如视频监控、信息化办公。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网络切片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智能电网中,按照电力智能化服务可以将电力业务分为三类切片:一是电力控制切片,可实现毫秒级低时延,保证配电控制数据和命令的可靠传输;二是电力监测切片,可实现海量电表数据的采集和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巡检数据的上传;三是电力通信切片,可满足电力行业专网的安全通话需求。每一种网络切片下对应的业务需求是差异化的。
实施例2:
在给定网络切片的划分下,用户终端在接入不同的网络切片时,需要对网络切片进行识别,因此需要基站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切片类型进行定义。图2给出了切片类型的定义。基站通过单个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Information,S-NSSAI)参数来标识网络切片。如图2所示,一个S-NSSAI由SST(Slice/Service Type,切片/服务类型)和SD(Slice Differentiation,切片分离器)组成。在5G网络中,一个或多个S-NSSAI的集合被称为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Network Slice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简称NSSAI)。电力终端进行网络附着的时候,终端需要提供S-NSSAI信息,基站根据S-NSSAI信息来选择核心网;如果终端没有提供相关的S-NSSAI信息,基站把终端的非接入层等信息路由到一个缺省的核心网链路。
实施例3: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基站对无线资源进行网络切片划分,并按照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来配置每个网络切片内的无线资源,即可以实现不同QoS业务的终端设备隔离,又可提升无线资源利用率,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1、基站收集其覆盖范围内每个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
步骤1是初始化阶段,基站收集其覆盖范围内每个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并将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进行汇总。
步骤2、基站根据所述业务QoS需求,按照待划分的网络切片类别进行终端设备分类。
在步骤2中,基站根据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按照待划分的网络切片类别进行终端设备分组,并将终端设备与网络切片进行一一对应,计算每个终端设备接入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p。为了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每个设备接入基站所有网络切片的概率之和均为1。也即,对任一终端设备用户m而言,接入到基站侧网络切片k的概率pm,k满足∑kpm,k=1。
步骤3、基站按照终端设备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 Means,FCM)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步骤4、基站将配置的网络切片的种类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广播给终端设备;
步骤5、基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切片的概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
在执行步骤5后,基于终端设备收到的通知信息,用户可以选择终端设备接入哪些网络切片接收服务。
此外,步骤3中,基站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判断是否有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有更新,若所述业务QoS需求无更新则执行步骤4,若所述业务QoS需求有更新则判断是否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若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则按照所述FCM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若未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则执行步骤4。
如图4所示,FCM方法包括:
步骤3.1、输入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
步骤3.2、初始化终端分配基本参数、聚类中心和切片隶属度矩阵;所述终端分配基本参数包括:目标函数J(U,c1,...,cc)、目标函数的精度e、模糊指数m、最大迭代次数LOOP和迭代次数T;
步骤3.3、更新切片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步骤3.4、计算目标函数J(U,c1,...,cc);若所述目标函数J(U,c1,...,cc)满足:
|J(U,c1,...,cc)-J(U+1,c1,...,cc)|≤e
则迭代结束,执行步骤3.5;否则迭代次数T增加1,并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LOOP,若T>LOOP,则迭代结束,执行步骤3.5;否则跳转执行步骤3.3;
步骤3.5、输出聚类中心和切片隶属度矩阵。具体地,据所得到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pij组成的切片隶属度矩阵,取样本隶属度最大值所对应类作为样本聚类的结果,聚类结束。进一步地,基站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所有网络切片的概率p在随机接入时点对点方式通知每个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接入切片的概率接入切片来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3.2中,所述目标函数J(U,c1,...,cc)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2
ci为网络切片i的聚类中心;dij=||ci-xj||为第i个聚类中心与第j个数据点间的欧几里德距离;m是加权指数,且m∈1,∞),m一般取值为2。此外,切片隶属度矩阵由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pij=0组成,初始聚类中心数目由基站划分的网络切片的数目确定,可以任选某个终端设备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步骤3.3中,所述切片隶属度矩阵的更新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3
其中,pij为终端设备接入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所述聚类中心的更新公式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4
步骤3.4中,计算目标函数J(U,c1,...,cc)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5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6
并具有约束条件:
Figure BDA0003589396400000067
约束条件是为了保证用户间的公平性,即每个终端设备接入到所有网络切片的概率之和为∑k pm,k=1。
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体可适用于NR通信系统、LTE通信系统、WCDMA通信系统和CDMA2000通信系统等,其中,NR通信系统是5G通信系统,LTE通信系统为4G通信系统,WCDMA通信系统和CDMA2000通信系统为3G通信系统,三个通信系统均有其对应的授权许可频段。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中,首先,基站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模板将无线资源划分为有限个网络切片,每个网络切片内的业务模板是统一的、确定的;其次,基站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将用户终端柔性划分到不同的类别;最后,用户终端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确定该终端隶属于哪个网络切片。当用户终端实际的业务需求与基站划分的网络切片需求完全匹配时,该终端以概率1接入对应的网络切片接收服务;当用户终端实际的业务需求与基站划分的网络切片需求无法完全匹配时,该终端以概率p接入对应的网络切片接收服务。
实施例4:
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501(如CPU)、第一存储器502、发送接口503和切片分类器504,其中,第一处理器501和发送接口503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
发送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此外,发送接口5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第一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第一存储器502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第一处理器501的存储装置。其中第一存储器502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第一处理器501调用第一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网络切片的分类,所述切片分类由基站进行确定,基站通过NSSAI选择和组建响应的切片实例,并通过S-NSSAI来广播给目标用户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S-NSSAI中包含了切片服务类型SST和切片区分符号SD,由于SST最多有8个比特,因此切片服务类型SST的标准值为0-127,但实际上考虑到网络切片的管理和实际业务的分类,目前5G网络中一般将业务分为大带宽三类: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通信。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器501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切片分类器对用户终端按照用户聚类算法进行柔性接入分组,通过概率柔性接入方式确定每个网络切片内划分的无线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通过切片分类器获取每个网络切片分组内的平均网络资源,可以评估网络切片资源内无线资源的需求数量,从而准确地为每个网络切片划分无线网络资源。
实施例5:
一种终端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601、第二存储器602和通信接口603。第二处理器601和通信接口603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该第二处理器601可以为CPU,通信接口6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通信接口6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第二存储器6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第二存储器6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第二存储器602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第二处理器601的存储装置。其中第二存储器602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第二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接收基站的广播消息,获取对应每个网络切片的接入概率。
第二处理器601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变更,通过通信接口603上报给基站业务类型的变更,以便基站及时调整网络切片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
第二处理器601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每个网络切片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是否对应无线网络切片的无线资源是否可支持该用户终端设备的QoS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诊断设备通过接收基站的广播消息获取接入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确定接入基站侧的网络切片。
实施例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图3至图4任一项所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现方式,也可执行本发明图5所描述的基站的实现方式或图6所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用户设备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基站收集其覆盖范围内每个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
步骤2、基站根据所述业务QoS需求,按照待划分的网络切片类别进行终端设备分类;
步骤3、基站按照终端设备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
步骤4、基站将配置的网络切片的种类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广播给终端设备;
步骤5、基站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将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切片的概率通知所述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基站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判断是否有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有更新,若所述业务QoS需求无更新则执行步骤4,若所述业务QoS需求有更新则判断是否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若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则按照所述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更新网络切片种类和切片内的无线资源配置信息,若未达到网络切片的更新周期则执行步骤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包括:
步骤3.1、输入终端设备的业务QoS需求;
步骤3.2、初始化终端分配基本参数、聚类中心和切片隶属度矩阵;所述终端分配基本参数包括:目标函数J(U,c1,...,cc)、目标函数的精度e、模糊指数m、最大迭代次数LOOP和迭代次数T;
步骤3.3、更新切片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
步骤3.4、计算目标函数J(U,c1,...,cc);若所述目标函数J(U,c1,...,cc)满足:
|J(U,c1,...,cc)-J(U+1,c1,...,cc)|≤e
则迭代结束,执行步骤3.5;否则迭代次数T增加1,并判断迭代次数T是否大于最大迭代次数LOOP,若T>LOOP,则迭代结束,执行步骤3.5;否则跳转执行步骤3.3;
步骤3.5、输出聚类中心和切片隶属度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2中,所述目标函数J(U,c1,...,cc)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8939639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3589396390000012
ci为网络切片i的聚类中心;dij=||ci-xj||为第i个聚类中心与第j个数据点间的欧几里德距离;m是加权指数,且m∈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3中,所述切片隶属度矩阵的更新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89396390000021
其中,pij为终端设备接入每个网络切片的概率;所述聚类中心的更新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8939639000002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4中,计算目标函数j(U,c1,...,cc)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89396390000023
并具有约束条件:
Figure FDA0003589396390000024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501)、第一存储器(502)、发送接口(503)和切片分类器(5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501)根据所述切片分类器(504)对终端设备按照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柔性接入分组,通过概率柔性接入方式确定每个网络切片内划分的无线资源。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601)、第二存储器(602)和通信接口(603)。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
CN202210372533.7A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Pending CN114567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2533.7A CN114567936A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2533.7A CN114567936A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936A true CN114567936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2533.7A Pending CN114567936A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79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5256A (zh) * 2023-02-17 2023-03-21 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汽车制造场景的智能网关资源配置与计算方法
CN116318434A (zh) * 2023-02-03 2023-06-23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一种空间太赫兹通信网络切片与聚类流量的动态匹配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8434A (zh) * 2023-02-03 2023-06-23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一种空间太赫兹通信网络切片与聚类流量的动态匹配方法
CN116318434B (zh) * 2023-02-03 2023-09-12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网络信息研究所 一种空间太赫兹通信网络切片与聚类流量的动态匹配方法
CN115835256A (zh) * 2023-02-17 2023-03-21 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汽车制造场景的智能网关资源配置与计算方法
CN115835256B (zh) * 2023-02-17 2023-04-28 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汽车制造场景的智能网关资源配置与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337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oud-device collaborative real-time user usage and performance abnormality detection
CN114567936A (zh) 一种基站网络切片下业务分类方法、终端与流程
CN111277437B (zh) 一种智能电网的网络切片资源分配方法
US114962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pping resource blocks to network slices
CN110248417B (zh) 一种电力物联网中上行通信业务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Kasgari et al. Model-free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
US10652880B2 (en) Facilitat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indicator
CN110881199A (zh) 一种网络切片资源的动态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42073A (zh) 一种电力业务与网络适配的异构网络选择方法及系统
US11296854B2 (en) Facilitating a mobile device specific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indicator
US11888703B1 (en)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in network traffic
US1169616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automate slice admission control
CN111711538B (zh) 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电力网络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2396070A (zh) 一种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1742476B (zh) 订阅业务下发系统及下发方法
US20230284130A1 (en) Network slice assignmen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5633380B (zh) 一种考虑动态拓扑的多边缘服务缓存调度方法和系统
Coelho et al. Placement and allo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in slicing-aware flying networks
WO2020088734A1 (en) Method and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upgrade recommendation
CN111480364A (zh)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212696B2 (en) Multi-tenant wireless network management based on traffic monitoring
KR101537891B1 (ko) 전송 파워 조절을 통한 에너지 효율적인 멀티캐스트 방법 및 통신 시스템
RU2802372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лучшения качества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планировщиком в сети
Guo et al. Capacity Enhancement in LTE Network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US20240107331A1 (en) Method performed by network node and network 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