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5387B -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5387B
CN114565387B CN202210249710.2A CN202210249710A CN114565387B CN 114565387 B CN114565387 B CN 114565387B CN 202210249710 A CN202210249710 A CN 202210249710A CN 114565387 B CN114565387 B CN 114565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payment
module
credi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97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5387A (zh
Inventor
易悠
文耀
李志�
黄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xiang 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xiang 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xiang 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xiang 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497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5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5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5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5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9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involving key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6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involving fraud or risk level assessment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04L9/3239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involving non-keyed hash functions, e.g. modification detection codes [MDCs], MD5, SHA or RIPEM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09/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 H04L9/00
    • H04L2209/56Financial cryptography, e.g. electronic payment or e-c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涉及互联网支付技术领域,包括用以在用户初始加入记账区块链时,识别用户的上链请求以及确定用户信用值的请求识别模块;与请求识别模块连接用以在所述请求识别模块确定所述用户信用值完成且上传支付数据时,验证用户在支付时的支付数据是否安全的数据验证模块;与数据验证模块连接用以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确定数据上传安全时,对上传的支付数据进行标记的数据标记模块;与数据标记模块连接用以为所述数据标记模块标记完成的支付数据分配密钥的加密模块;与所述加密模块连接,用以分配密钥完成的支付数据上传至区块链的数据传输模块;保证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对公支付作为公司账户之间通过用户操作并经过银行端进行账目交易的交易方式。
区块链本身作为一个共享账本,其应用与对公支付的记账,可以延续区块链的所有优点,保证交易的公司账户之间的账目透明性和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但现有技术并没有将区块链应用于对公支付的记账系统,现有的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并不适用于对公支付的记账,并且现有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对于支付过程自适应控制并不精准,导致支付系统不能高效的完成记账和保证支付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对于支付过程自适应控制并不精准,导致支付系统不能高效的完成记账和保证支付安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包括:
请求识别模块,用以在用户初始加入记账区块链时,识别用户的上链请求以及确定用户信用值;
数据验证模块,其与所述请求识别模块连接,数据验证模块用以在所述请求识别模块确定所述用户信用值完成且上传支付数据时,验证用户在支付时的支付数据是否安全;
数据标记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连接,数据标记模块用以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确定数据上传安全时,对上传的支付数据进行标记;
加密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和数据标记模块连接,加密模块用以为所述数据标记模块标记完成的支付数据分配密钥;
数据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加密模块连接,数据传输模块用以分配密钥完成的支付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请求识别模块确定用户可以上链时,确定用户初始信用值,并在用户上传支付数据时,获取所述支付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数据验证模块根据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的数据比值确定用户是否可上传数据;
所述数据标识模块在数据验证模块确定可继续上传数据时,根据所述数据比值确定数据标识模块以用户初始信用值作为唯一标识进行标记或以所述数据比值作为唯一标识进行标记;
所述验证模块在确定可继续上传数据时,以所述数据比值和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并在确定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根据数据比值和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值差确定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在识别用户到上链请求时,获取用户信用度,并根据该信用度设置用户初始信用值U,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该用户初始信用值U与上链标准信用值Ub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可以上链,
若U≥Ub,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以上链;
若U<Ub,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判定所述用户不可上链。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确定用户上链后并向区块链上传支付数据时,获取用户节点上传的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并在存在异常数据时,获取异常数据量Y,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将该异常数据量Y与预设异常数据量Y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支付数据是否安全,
若Y≥Y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不安全;
若Y<Y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支付数据不安全时,计算所述异常数据Y与正常数据Z的数据比值B,设定B=Y/Z,并根据该数据比值B与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可继续上传数据,其中,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设有第一预设数据比值B1、第二预设数据比值B2以及第三预设数据比值B3,B1<B2<B3,
当B≤B1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
当B1<B≤B2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当B2<B≤B3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不可上传支付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支付数据安全时,所述数据标记模块将所述用户信用值作为U作为所述支付数据的唯一标识进行标记,所述加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用值U确定对所述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模块在根据所述用户信用值确定对所述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时,所述加密模块计算所述用户信用值U和上链标准信用值Ub的信用差值ΔU,设定ΔU=U-Ub,并根据该信用差值和预设信用差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加密级别,
其中,所述加密模块设置有第一预设信用差值ΔU1、第二预设信用差值ΔU2、第三预设信用差值ΔU3、第一加密级别W1、第二加密级别W2以及第三加密级别W3,其中ΔU1<ΔU2<ΔU3,W1<W2<W3,
当ΔU≤ΔU1时,所述加密模块将所述加密级别设置为W1;
当ΔU1<ΔU≤ΔU2时,所述加密模块将加密级别设置为W2;
当ΔU2<ΔU≤ΔU3时,所述加密模块将加密级别设置为W3。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标记模块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时,将所述数据比值B作为此次支付数据的唯一标识进行标记;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中以所述数据比值B作为唯一标识的标记次数C,并根据该标记次数C和预设标记次数C0的比对结果确定用户的账户是否安全,
若C>C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的账户不安全。
若C≤C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的账户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账户不安全时,计算所述标记次数C和预设标记次数C0的次数差值ΔC,设定ΔC=C-C0,并根据该次数差值和预设次数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所述用户的信用值设置为U1,设定U1=U×Xi,其中Xi为所述用户信用值修正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计算所述数据比值B和第一预设数据比值B1的比值差ΔB,设定ΔB=B-B1,并根据该比值差与预设比值差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调节后的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2,设定U2=U×Kj,其中Kj为所述用户信用值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加密模块设有最小用户信用值Umin,所述加密模块在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n时,设定n=1,2,将最小用户信用值Umin和Un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若Un<Umin,所述加密模块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若Un≥Umin,所述加密模块不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用户进行对公支付时,确定用户是否为区块链的节点,并在确定用户不是区块链节点时,通过请求识别模块将用户的支付请求首先作为该用户的上链请求,并获取用户的信用值,将该用户信用值作为用户是否可上链的依据,并在用户上链后,通过数据验证模块对用户的支付数据进行验证,从而保证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尤其,本发明在用户进行支付数据上传时,在数据验证模块确定可上传支付数据时,通过数据标记模块对支付数据进行标记,并在数据标记模块标记支付数据完成时,对支付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确定用户是否可以上链时,根据句从银行端获取的用户信用度确定用户的初始信用值,并根据该初始信用值和上链标准信用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用户是否可上链,实现从根本上阻断信用度低的用户,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用户上链后进行支付数据上传时,检测用户上传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并在存在异常数据时,根据异常数据量和预设异常数据量的比对结果确定支付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确定支付数据中存在异常数据时,计算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的数据比值,并通过在数据验证模块设置多个预设数据比值与计算的数据比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用户是否可继续上传数据,并在可上传数据时,根据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对用户做出对应的惩罚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和系统处理数据的处理效率,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支付数据安全时,通过用户初始信用值和上链标准信用值的信用差值确定加密模块对用户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从而使该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更加透明化,以使区块链能够加强对该用户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数据标记模块在进行上传的支付数据进行标识时,在用户上传的数据安全时,以用户的初始信用值作为标识进行标记,在用户上传的数据不安全时,以实际计算的数据比值作为标识进行标记,从而使系统能够在后续用户上传支付数据时,仅通过该标识就能够识别到用户的整体情况,便于系统进行用户整体安全性的判断,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数据验证模块在数据标识模块以数据比值作为标识进行标记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达到预设次数时,判定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并在判定用户账户不安全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数据验证模块在数据验证模块确定以数据比值作为标识的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但单次的数据比值较大时,在判定用户可上传数据的同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加密模块通过设置用户最小信用值,并在调节和/或修正后的用户信用值小于最小信用值时,对用户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以使用户相对系统更透明,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包括:
请求识别模块,用以在用户初始加入记账区块链时,识别用户的上链请求以及确定用户信用值;
数据验证模块,其与所述请求识别模块连接,数据验证模块用以在所述请求识别模块确定所述用户信用值完成且上传支付数据时,验证用户在支付时的支付数据是否安全;
数据标记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连接,数据标记模块用以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确定数据上传安全时,对上传的支付数据进行标记;
加密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和数据标记模块连接,加密模块用以为所述数据标记模块标记完成的支付数据分配密钥;
数据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加密模块连接,数据传输模块用以分配密钥完成的支付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请求识别模块确定用户可以上链时,确定用户初始信用值,并在用户上传支付数据时,获取所述支付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数据,数据验证模块根据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的数据比值确定用户是否可上传数据;
所述数据标识模块在数据验证模块确定可继续上传数据时,根据所述数据比值确定数据标识模块以用户初始信用值作为唯一标识进行标记或以所述数据比值作为唯一标识进行标记;
所述验证模块在确定可继续上传数据时,以所述数据比值和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并在确定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根据数据比值和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值差确定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在用户进行对公支付时,确定用户是否为区块链的节点,并在确定用户不是区块链节点时,通过请求识别模块将用户的支付请求首先作为该用户的上链请求,并获取用户的信用值,将该用户信用值作为用户是否可上链的依据,并在用户上链后,通过数据验证模块对用户的支付数据进行验证,从而保证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尤其,本发明在用户进行支付数据上传时,在数据验证模块确定可上传支付数据时,通过数据标记模块对支付数据进行标记,并在数据标记模块标记支付数据完成时,对支付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在识别用户到上链请求时,获取用户信用度,并根据该信用度设置用户初始信用值U,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该用户初始信用值U与上链标准信用值Ub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可以上链,
若U≥Ub,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以上链;
若U<Ub,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判定所述用户不可上链。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确定用户是否可以上链时,根据句从银行端获取的用户信用度确定用户的初始信用值,并根据该初始信用值和上链标准信用值的比对结果确定用户是否可上链,实现从根本上阻断信用度低的用户,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初次请求在区块链上进行支付时,通过请求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的信用度,该信用度为从银行端获取的用户信用度,在获取用户信用度完成时,根据用户在银行的实际信用度为该用户分配初始信用值,并在信用值达标时,用户才可以加入区块链作为整个支付区块链的节点。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确定用户上链后并向区块链上传支付数据时,获取用户节点上传的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并在存在异常数据时,获取异常数据量Y,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将该异常数据量Y与预设异常数据量Y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支付数据是否安全,
若Y≥Y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不安全;
若Y<Y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安全。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用户上链后进行支付数据上传时,检测用户上传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并在存在异常数据时,根据异常数据量和预设异常数据量的比对结果确定支付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支付数据不安全时,计算所述异常数据Y与正常数据Z的数据比值B,设定B=Y/Z,并根据该数据比值B与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可继续上传数据,其中,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设有第一预设数据比值B1、第二预设数据比值B2以及第三预设数据比值B3,B1<B2<B3,
当B≤B1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
当B1<B≤B2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当B2<B≤B3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不可上传支付数据。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确定支付数据中存在异常数据时,计算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的数据比值,并通过在数据验证模块设置多个预设数据比值与计算的数据比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用户是否可继续上传数据,并在可上传数据时,根据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对用户做出对应的惩罚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和系统处理数据的处理效率,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当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安全时,所述数据标记模块将所述用户信用值作为U作为所述支付数据的唯一标识进行标记,所述加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用值U确定对所述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
当所述加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用值确定对所述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时,所述加密模块计算所述用户信用值U和上链标准信用值Ub的信用差值ΔU,设定ΔU=U-Ub,并根据该信用差值和预设信用差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加密级别,
其中,所述加密模块设置有第一预设信用差值ΔU1、第二预设信用差值ΔU2、第三预设信用差值ΔU3、第一加密级别W1、第二加密级别W2以及第三加密级别W3,其中ΔU1<ΔU2<ΔU3,W1<W2<W3,
当ΔU≤ΔU1时,所述加密模块将所述加密级别设置为W1;
当ΔU1<ΔU≤ΔU2时,所述加密模块将加密级别设置为W2;
当ΔU2<ΔU≤ΔU3时,所述加密模块将加密级别设置为W3。
具体而言,本发明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支付数据安全时,通过用户初始信用值和上链标准信用值的信用差值确定加密模块对用户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从而使该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更加透明化,以使区块链能够加强对该用户的监督,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标记模块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时,将所述数据比值B作为此次支付数据的唯一标识进行标记。
具体而言,本发明数据标记模块在进行上传的支付数据进行标识时,在用户上传的数据安全时,以用户的初始信用值作为标识进行标记,在用户上传的数据不安全时,以实际计算的数据比值作为标识进行标记,从而使系统能够在后续用户上传支付数据时,仅通过该标识就能够识别到用户的整体情况,便于系统进行用户整体安全性的判断,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中以所述数据比值B作为唯一标识的标记次数C,并根据该标记次数C和预设标记次数C0的比对结果确定用户的账户是否安全,
若C>C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的账户不安全。
若C≤C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的账户安全。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账户不安全时,计算所述标记次数C和预设标记次数C0的次数差值ΔC,设定ΔC=C-C0,并根据该次数差值和预设次数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
其中,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设有第一预设次数差值ΔC1、第二预设次数差值ΔC、第三预设次数差值ΔC3、第一修正系数X1、第二修正系数X2以及第三修正系数X3,其中ΔC1<ΔC2<ΔC3,0.5<X1<X2<X3<1,
当ΔC≤ΔC1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一修正系数X1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
当ΔC1<ΔC≤ΔC2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二修正系数X2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
当ΔC2<ΔC≤ΔC3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三修正系数X3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
当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i修正系数Xi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时,设定i=1,2,3,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所述用户的信用值设置为U1,设定U1=U×Xi。
具体而言,本发明数据验证模块在数据标识模块以数据比值作为标识进行标记用户上传的支付数据达到预设次数时,判定用户账户的安全性,并在判定用户账户不安全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精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支付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用户可上传支付数据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计算所述数据比值B和第一预设数据比值B1的比值差ΔB,设定ΔB=B-B1,并根据该比值差与预设比值差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比值差ΔB1、第二预设比值差ΔB2、第三预设比值差ΔB3、第一调节系数K1、第二调节系数K2以及第三调节系数K3,其中ΔB1<ΔB2<ΔB3,设定0.8<X1<X2<X3<1,
当ΔB≤ΔB1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一调节系数K1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当ΔB1<ΔB≤ΔB2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二调节系数K2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当ΔB2<ΔB≤ΔB3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三调节系数K3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当所述数据验证模块选取第j调节系数Kj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调节后的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2,设定U2=U×Kj。
具体而言,所述加密模块设有最小用户信用值Umin,所述加密模块在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n时,设定n=1,2,将最小用户信用值Umin和Un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若Un<Umin,所述加密模块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若Un≥Umin,所述加密模块不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识别模块,用以在用户初始加入记账区块链时,识别用户的上链请求以及确定用户信用值;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在识别到用户上链请求时,获取用户信用度,并根据该信用度设置用户信用值为U,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用户信用值U与上链标准信用值Ub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可以上链;
数据验证模块,其与所述请求识别模块连接,数据验证模块在确定用户上链后并向区块链上传支付数据时,确定用户节点上传的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并在存在异常数据时,获取异常数据量Y,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将该异常数据量Y与预设异常数据量Y0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所述支付数据是否安全;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支付数据不安全时,计算所述异常数据量Y与正常数据量Z的数据比值B,设定B=Y/Z,并根据该数据比值B与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用户是否可继续上传数据;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支付数据安全时,数据标记模块将用户信用值U作为所述支付数据的唯一标识进行标记,加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用值确定对所述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
数据标记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连接,数据标记模块用以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确定数据上传安全时,对上传的支付数据进行标记;
加密模块,其分别与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和数据标记模块连接,加密模块用以为所述数据标记模块标记完成的支付数据分配密钥;
数据传输模块,其与所述加密模块连接,数据传输模块用以将分配密钥完成的支付数据上传至区块链;
所述数据标记模块在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时,将所述数据比值B作为此次支付数据的唯一标识进行标记;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用户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中以所述数据比值B作为唯一标识的标记次数C,并根据该标记次数C和预设标记次数C0的比对结果确定用户的账户是否安全;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用户账户不安全时,计算所述标记次数C和预设标记次数C0的次数差值ΔC,设定ΔC=C-C0,并根据该次数差值和预设次数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修正,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1,设定U1=U×Xi,其中Xi为用户信用值修正系数;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确定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时,以所述数据比值和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并在确定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根据数据比值和预设数据比值的比值差确定对应的调节系数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在判定所述用户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时,计算所述数据比值B和第一预设数据比值B1的比值差ΔB,设定ΔB=B-B1,并根据该比值差与预设比值差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调节后的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2,设定U2=U×Kj,其中Kj为用户信用值调节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U≥Ub,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以上链;
若U<Ub,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判定所述用户不可上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Y≥Y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不安全;
若Y<Y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支付数据安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验证模块设有第一预设数据比值B1、第二预设数据比值B2以及第三预设数据比值B3,B1<B2<B3,
当B≤B1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并获取用户历史支付数据;
当B1<B≤B2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并对用户信用值进行调节;
当B2<B≤B3时,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不可继续上传支付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密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信用值确定对所述支付数据的加密级别时,所述加密模块计算所述用户信用值U和上链标准信用值Ub的信用差值ΔU,设定ΔU=U-Ub,并根据该信用差值和预设信用差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加密级别,
其中,所述加密模块设置有第一预设信用差值ΔU1、第二预设信用差值ΔU2、第三预设信用差值ΔU3、第一加密级别W1、第二加密级别W2以及第三加密级别W3,其中ΔU1<ΔU2<ΔU3,W1<W2<W3,
当ΔU≤ΔU1时,所述加密模块将所述加密级别设置为W1;
当ΔU1<ΔU≤ΔU2时,所述加密模块将加密级别设置为W2;
当ΔU2<ΔU≤ΔU3时,所述加密模块将加密级别设置为W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
若C>C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的账户不安全;
若C≤C0,所述数据验证模块判定所述用户的账户安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设有最小用户信用值Umin,所述加密模块在所述请求识别模块将所述用户信用值设置为Un时,设定n=1,2,将最小用户信用值Umin和Un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若Un<Umin,所述加密模块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若Un≥Umin,所述加密模块不对所述加密级别进行降级处理。
CN202210249710.2A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Active CN114565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9710.2A CN114565387B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49710.2A CN114565387B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5387A CN114565387A (zh) 2022-05-31
CN114565387B true CN114565387B (zh) 2022-10-04

Family

ID=81720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49710.2A Active CN114565387B (zh) 2022-03-15 2022-03-15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5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93654B (zh) * 2023-10-19 2024-02-09 湖南三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账务标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5773A (zh) * 2018-07-13 2018-12-11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账号安全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10889683A (zh) * 2019-11-21 2020-03-1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公移动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1768181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厦门力含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大数据和信用区块链的数据清算系统
CN112132576A (zh) * 2020-09-07 2020-12-25 陈建芸 基于区块链通信的支付信息处理方法及区块链信息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87099B2 (en) * 2017-07-27 2023-02-21 Ripple Luxembourg S.A. Electronic payment network security
US20210073913A1 (en) * 2019-09-06 2021-03-11 Bosonic,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block chain-based recordation process
WO2020098838A2 (en) * 2020-02-03 2020-05-22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lockchain-based trustable gurantees
US11907953B2 (en) * 2020-02-14 2024-02-20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venting a fraudulent payment transa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5773A (zh) * 2018-07-13 2018-12-11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支付账号安全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10889683A (zh) * 2019-11-21 2020-03-1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公移动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1768181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厦门力含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大数据和信用区块链的数据清算系统
CN112132576A (zh) * 2020-09-07 2020-12-25 陈建芸 基于区块链通信的支付信息处理方法及区块链信息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区块链和用户信用度的访问控制模型;王海勇 等;《计算机应用》;20200610;第40卷(第06期);第1674-1679页 *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支付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张舒;《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月刊)》;20190315(第03期);第1-54页 *
移动支付中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机制;豆敏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月刊)》;20210515(第05期);第1-8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5387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65387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记账的智能对公支付系统
CN105308608B (zh) 用于设备操作的安全端到端许可系统
EP1476980B1 (en) Requesting digital certificates
CN110473004B (zh) 一种工程造价咨询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CN104469768B (zh) 基于应用软件的用户身份校验方法和装置
CN112700250B (zh) 金融场景下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224827B1 (en) Authentication of subscriber station
CN101547097B (zh) 基于数字证书的数字媒体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5292738A (zh) 一种联邦学习模型和数据安全性及正确性的检测方法
US20180375847A1 (en) Stored value us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blockchain or math-based function
CN114241634A (zh)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以及智能门锁管理系统
EP3907673A1 (en) Authorization of vehicle repairs
CN109583555B (zh) 产品防伪电子标签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11079110A (zh) 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884753B (zh) 一种应用于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的数据访问处理方法
AU2841399A (en)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with prepaid card
CN114495352A (zh) 一种基于缴费终端身份认证管控机制的电子化解款系统及方法
AU202227350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controlled objects
CN113922994A (zh) 一种针对互联网作品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KR20160116632A (ko)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을 위한 보안 서버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5994763B (zh) 一种可信智能支付方法及系统
CN111553705A (zh) 一种分布式记录区块链方法及系统
CN109326061A (zh) 智能pos的防切机方法
CN117891614B (zh)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KR102644586B1 (ko) 전기차 사용자 충전패턴에 따른 차별적 인증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