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2473A -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2473A
CN114562473A CN202210108547.8A CN202210108547A CN114562473A CN 114562473 A CN114562473 A CN 114562473A CN 202210108547 A CN202210108547 A CN 202210108547A CN 114562473 A CN114562473 A CN 114562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target
chip
rotating speed
puls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85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微微
熊子涵
贾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nhai Guochuang Cloud Computing Equipment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085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24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2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判断目标风扇与第一芯片之间是否连接成功;若判定目标风扇与第一芯片之间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第二芯片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实际风扇转速与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若判定实际风扇转速与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第二芯片基于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通过上述方案,能够电子设备中风扇电路的管脚使用数量,降低走线复杂性。

Description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必须排出设备外部,否则热量的积累可能导致系统发生故障,因此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多个风扇,多个风扇提供足够的散热,以提高系统稳定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在现有技术中,用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搭建的电子设备中最少要用两个风扇用于设备散热,而FPGA为每个风扇提供一个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即脉冲宽度调制)管脚、一个TACH(转速)管脚以及一个PRSNT管脚,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电子设备中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风扇时则存在用于风扇电路的管脚过多、走线复杂性高的问题。
综上可见,如何减少电子设备中风扇电路的管脚使用数量,降低走线复杂性是本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减少电子设备中风扇电路的管脚使用数量,降低走线复杂性。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括:
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包括:
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第一芯片中与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对应的寄存器状态,基于所述寄存器状态判断目标风扇是否插入风扇连接器。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包括:
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对应的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脉冲宽度以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的风扇转速至对应的目标风扇转速。
可选的,所述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包括:
利用转速管脚获取当前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对应的实际风扇转速。
可选的,所述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包括:
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扩展IO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扩展IO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相应的,所述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包括:
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扩展PWM芯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占空比发送模块,用于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转速调整模块,用于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多个风扇、存储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所述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所述目标风扇为所述多个风扇中的任一风扇;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可选的,所述第一芯片为扩展IO芯片。
可选的,所述第二芯片为扩展PWM芯片。
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风扇控制方法的步骤。
可见,本申请首先在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是否连接成功,以确定出目标风扇的工作状态;通过一条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即可使得第二芯片基于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减少用于控制风扇的电路管脚,降低走线的复杂性;又通过判断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确保风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风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风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风扇控制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风扇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风扇电路设计中,用FPGA搭建的电子设备内最少要用两个风扇用于设备散热,而FPGA为每个风扇提供一个PWM管脚、一个TACH管脚以及一个PRSNT管脚,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电子设备中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风扇时则存在用于风扇电路的管脚过多、走线复杂性高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相应地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案,能够减少电子设备中风扇电路的管脚使用数量,有效降低走线复杂性。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括:
步骤S11: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具体包括: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扩展IO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扩展IO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其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I2C管脚和第一芯片的I2C管脚相连,并通过第一芯片的IO管脚获取目标风扇的工作状态。
步骤S12: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具体包括: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扩展PWM芯片。其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I2C管脚和第二芯片的I2C管脚相连,并通过第二芯片的PWM管脚将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发送至目标风扇,例如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为100%,则表示目标风扇全速运转,需要注意的是,当目标风扇为多个时,与多个目标风扇分别对应的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可以配置为相同的PWM占空比,也可以配置不同的PWM占空比。
步骤S13: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具体包括:利用转速管脚获取当前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对应的实际风扇转速。其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转速管脚与风扇连接器(Connector)上的转速管脚相连,用来获取各个风扇连接器上的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以检测实际风扇转速和目标风扇转速是否相同。
步骤S14: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实际风扇转速和第一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时,基于实际风扇转速和目标风扇转速确定出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并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可见,本申请首先在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是否连接成功,以确定出目标风扇的工作状态;通过一条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即可使得第二芯片基于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减少用于控制风扇的电路管脚,降低走线的复杂性;又通过判断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确保风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风扇控制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
步骤S21: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第一芯片中与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对应的寄存器状态,基于所述寄存器状态判断目标风扇是否插入风扇连接器。
本实施例中,第一芯片的输入输出(IO)管脚和风扇连接器的PRSNT管脚相连,因此在系统上电之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通过I2C管脚读取第一芯片中IO管脚对应的寄存器状态,能够判断出目标风扇是否连入相应的风扇连接器,从而判断出目标风扇是否在位。
步骤S22: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插入所述风扇连接器,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具体包括: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对应的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脉冲宽度以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的风扇转速至对应的目标风扇转速。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只需要一个管脚用于检测目标风扇是否在位,也只需要一个管脚用于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当进行增加目标风扇时,无需再增加用于检测目标风扇是否在位的管脚,同理,也无需再增加用于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的管脚。
步骤S23: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步骤S24: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其中,关于上述步骤S23 S24以及更加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一条第一串行总线管脚即可检测出一个或多个目标风扇的工作状态,检测出目标风扇是否和相应的风扇连接器连接成功;通过一条第二串行总线将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发送至第二芯片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使得第二芯片基于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将一个或多个目标风扇的风扇转速调制到对应的目标风扇转速,有效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控制风扇电路的管脚使用数量,降低走线复杂度,使得风扇电路更加简单明了。
下面以图3的风扇控制电路连接示意图为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系统上电后,FPGA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I2C3和扩展IO芯片CHIP1中的I2C2检测扩展IO芯片中与四个输入输出接口对应的四个寄存器状态,其中四个输入输出接口分别为IO0、IO1、IO2、IO3,并且四个输入输出接口分别与风扇连接器的PRSNT相连,以便基于四个寄存器状态判断四个目标风扇是否插入对应的风扇连接器,其中风扇连接器分别为Connector0、Connector1、Connector2、Connector3;如果判定四个目标风扇插入对应的风扇连接器,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与四个目标风扇分别对应的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扩展PWM芯片CHIP0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I2C1,以便扩展PWM芯片将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分别通过PWM0、PWM1、PWM2、PWM3管脚发送至对应的风扇连接器,使得风扇连接器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其中与四个目标风扇分别对应的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可以全部为50%,表示四个目标风扇全部按照半速运转;利用转速管脚获取当前与四个目标风扇分别对应的实际风扇转速,其中转速管脚分别为TACH0、TACH1、TACH2、TACH3,并判断实际风扇转速与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实际风扇转速与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扩展PWM芯片,以便扩展PWM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1,用于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占空比发送模块12,用于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第二判断模块13,用于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转速调整模块14,用于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可见,本申请首先在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是否连接成功,以确定出目标风扇的工作状态;通过一条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即可使得第二芯片基于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减少用于控制风扇的电路管脚,降低走线的复杂性;又通过判断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确保风扇能够正常工作,从而提高电子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多个风扇、存储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图5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内容不能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21、至少一个存储器22、电源23、通信接口24、输入输出接口25、通信总线26、第一芯片27、第二芯片28。其中,所述存储器2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2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以下步骤: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所述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所述目标风扇为所述多个风扇中的任一风扇;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本实施例中,电源23用于为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通信接口24能够为计算机设备20创建与外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所遵循的通信协议是能够适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任意通信协议,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输入输出接口25,用于获取外界输入数据或向外界输出数据,其具体的接口类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另外,存储器22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包括操作系统221、计算机程序222及数据22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其中,操作系统221用于管理与控制电子设备20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222,以实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21对存储器22中海量数据223的运算与处理,其可以是Windows、Unix、Linux等。计算机程序222除了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由电子设备20执行的风扇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能够用于完成其他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数据223除了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由外部设备传输进来的数据,也可以包括由自身输入输出接口25采集到的数据等。
其中,上述第一芯片27用于检测目标风扇是否连接成功,上述第二芯片28用于基于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和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控目标风扇至目标风扇转速;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芯片27可以是扩展IO芯片,所述第二芯片28可以是扩展PWM芯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风扇控制方法步骤。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括:
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包括:
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第一芯片中与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对应的寄存器状态,基于所述寄存器状态判断目标风扇是否插入风扇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包括:
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对应的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的第三串行总线管脚,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脉冲宽度以控制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的风扇转速至对应的目标风扇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包括:
利用转速管脚获取当前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风扇对应的实际风扇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包括:
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扩展IO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扩展IO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相应的,所述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包括:
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扩展PWM芯片。
6.一种风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
占空比发送模块,用于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
转速调整模块,用于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多个风扇、存储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
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系统上电后,通过第一串行总线管脚检测与所述第一芯片相连的目标风扇,以判断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是否已连接成功;所述目标风扇为所述多个风扇中的任一风扇;如果判定所述目标风扇与所述第一芯片之间已成功连接,则通过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调制风扇转速至目标风扇转速;获取当前所述目标风扇的实际风扇转速,并判断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是否一致;如果判定所述实际风扇转速与所述目标风扇转速不一致,则通过所述第二串行总线管脚发送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至所述第二芯片,以便所述第二芯片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脉冲宽度占空比对风扇转速进行微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为扩展IO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片为扩展PWM芯片。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08547.8A 2022-01-28 2022-01-28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5624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8547.8A CN114562473A (zh) 2022-01-28 2022-01-28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8547.8A CN114562473A (zh) 2022-01-28 2022-01-28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2473A true CN114562473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2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8547.8A Pending CN114562473A (zh) 2022-01-28 2022-01-28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247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2842A (zh) * 2012-08-29 2013-01-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fpga的机箱风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20336A (zh) * 2017-06-29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服务器的高可靠性风扇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331777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风扇装置、空气流动性调节设备及风量控制方法
CN109581911A (zh) * 2018-11-20 2019-04-0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控存储设备在开机上电期间的风扇稳控方法及装置
CN113127302A (zh) * 2021-04-16 2021-07-16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板卡gpio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3719463A (zh) * 2021-07-20 2021-11-30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机架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其异常识别方法
CN113849055A (zh) * 2021-09-17 2021-12-28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风扇控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2842A (zh) * 2012-08-29 2013-01-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fpga的机箱风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31777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风扇装置、空气流动性调节设备及风量控制方法
CN107420336A (zh) * 2017-06-29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服务器的高可靠性风扇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9581911A (zh) * 2018-11-20 2019-04-0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控存储设备在开机上电期间的风扇稳控方法及装置
CN113127302A (zh) * 2021-04-16 2021-07-16 山东英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板卡gpio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3719463A (zh) * 2021-07-20 2021-11-30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机架设备的散热系统及其异常识别方法
CN113849055A (zh) * 2021-09-17 2021-12-28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风扇控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同法: "单片机外围接口电路与工程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pages: 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4351B (zh) 电压调整器预烧测试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324021B2 (ja) 複数の周辺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電力管理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6221641A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
EP3193475A1 (en) Device managing method, device and device managing controller
CN111722686B (zh) 一种跨节点的带内散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690345B2 (en)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in computer system
EP3557345A1 (en) Control apparatus, system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9245194B (zh) 多设备无线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0686B (zh) 一种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941529A (zh) 获取智能网卡温度、调节系统风扇转速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62473A (zh) 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2108963B (zh) 风扇检测装置与方法
US10396697B2 (en) Motor oper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of
EP3339993B1 (en) Motor drive with dynamic interval communication
US9501128B2 (en) Cooperative reduced power mode suspension for high input/output (‘I/O’) workloads
US11927998B2 (en) System performance using optimal adapter efficiency
JP3882463B2 (ja) Ieee1394装置
CN113966153A (zh) 一种交换机散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460053A (zh) 一种风扇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60189B (zh) 一种存储系统的初始化方法及装置
CN113163403A (zh) WiFi无线网络适配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66492A (zh) 一种风扇调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80175772A1 (en) Motor drive with multi-function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US20210004072A1 (en) Unified bus architecture for a voltage regulator
WO2018152762A1 (zh) 一种终端散热装置及噪音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