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7830A -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7830A
CN114557830A CN202210203424.2A CN202210203424A CN114557830A CN 114557830 A CN114557830 A CN 114557830A CN 202210203424 A CN202210203424 A CN 202210203424A CN 114557830 A CN114557830 A CN 114557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airbag
pipelin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34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世梅
朱亭燕
万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2102034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7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7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69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inflatable chambers
    • A61G7/05776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inflatable chambers with at least two groups of alternately inflated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30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 A61G2200/32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 A61G2200/325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pron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充气泵、分气箱、俯卧支撑装置,所述充气泵与分气箱通过充气管连通,所述分气箱与俯卧支撑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充气泵通电,将气体充入分气箱,分气箱将气体输入俯卧支撑装置后,俯卧支撑装置体积变大。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俯卧支撑装置,俯卧支撑装置与分气箱通过管道连通,分气箱与充气泵通过充气管连通,当充气泵通电时,产生的气体经分气箱后进入俯卧支撑装置,俯卧支撑装置体积变大,从而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轻人体承受的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体俯卧减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医疗设施经得到的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治疗背部受伤的病人时,现有的方式通常是将病人俯卧在一张软床上,以减轻病人身体承受的压力,然而长时间的俯卧,人体的肩甲、胸廓、盘古膝关节、足背等部位将承受很大的压力,即使是软床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人的肩甲、胸廓、盘古膝关节、足背等部位长时间的受压无法活动将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如何改善人体在俯卧时身体的受压条件,本发明研发了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置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以改变人体俯卧时的受压条件,从而减轻人体俯卧时身体受到的压力,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充气泵、分气箱、俯卧支撑装置,所述充气泵与分气箱通过充气管连通,所述分气箱与俯卧支撑装置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充气泵通电,将气体充入分气箱,分气箱将气体输入俯卧支撑装置后,俯卧支撑装置体积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分气箱上设置有分别与俯卧支撑装置管道连通的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四输气管、第五输气管、第六输气管、第七输气管、第八输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俯卧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垫和与支撑垫耦合连接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一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与第二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气囊与第三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四气囊与第四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五气囊与第五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六气囊与第六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七气囊与第七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八气囊与第八输气管通过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第二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的横截面大于第一气囊、第三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的形状为矩形时,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七气囊、第八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一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第二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所述第三气囊与所述第三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进气阀门,所述第四气囊与所述第四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四进气阀门,所述第五气囊与所述第五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五进气阀门,所述第六气囊与所述第六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六进气阀门,所述第七气囊与所述第七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七进气阀门,所述第八气囊与所述第八输气管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八进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门、第二排气阀门、第三排气阀门、第四排气阀门、第五排气阀门、第六排气阀门、第七排气阀门、第八排气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撑板、支柱、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有支撑垫设置于上支撑板上,所述充气泵和分气箱设置于下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垫为橡胶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俯卧支撑装置,俯卧支撑装置与分气箱通过管道连通,分气箱与充气泵通过充气管连通,当充气泵通电时,产生的气体经分气箱后进入俯卧支撑装置,俯卧支撑装置体积变大,从而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轻人体承受的压力。
2.在支撑垫上耦合连接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上述气囊通气时鼓起,体积增大,既能够减轻人体承受的压力,还能够改变人体俯卧的位置,对于长时间俯卧平躺的病人,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3.通过在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第二进气阀门、第三进气阀门、第四进气阀门、第五进气阀门、第六进气阀门、第七进气阀门、第八进气阀门,且第一进气阀门与第一输气管管道连通,第二进气阀门与第二输气管管道连通,第三进气阀门与第三输气管管道连通,第四进气阀门与第四输气管管道连通,第五进气阀门与第五输气管管道连通,第六进气阀门与第六输气管管道连通,第七进气阀门与第七输气管管道连通,第八进气阀门与第八输气管管道连通。使得在对上述气囊充气时,通过开启不同的进气阀门,能够有针对性的充气,对于人体能够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这对于长时间俯卧的病人将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不同的气囊之间相互独立充气,还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充气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的支撑效果。
4.通过在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第八气囊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门、第二排气阀门、第三排气阀门、第四排气阀门、第五排气阀门、第六排气阀门、第七排气阀门、第八排气阀门,当遇到特殊情况在需要给上述气囊排气时,只需要开启对应的排气阀门,就能够对气囊排气,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气囊为圆形没有充气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气囊为圆形没有充气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气囊为圆形充气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俯卧支撑装置气囊为矩形时没有充气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气囊为矩形充气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各进气阀门与各输气管的管道连通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支架;11、上支撑板;12、支柱;13、下支撑板;20充气泵;21、充气管;30、分气箱;31、第一输气管;32、第二输气管;33、第三输气管;34、第四输气管;35、第五输气管;36、第六输气管;37、第七输气管;38、第八输气管;40、俯卧支撑装置;41、支撑垫;42、第一气囊;43;第二气囊;44、第三气囊;45、第四气囊;46、第五气囊;47、第六气囊;48、第七气囊;49、第八气囊;401、第一进气阀门;402、第二进气阀门;403、第三进气阀门;404、第四进气阀门;405、第五进气阀门;406、第六进气阀门;407、第七进气阀门;408、第八进气阀门;409、第一排气阀门;410、第二排气阀门;411、第三排气阀门;412、第四排气阀门;413、第五排气阀门;414、第六排气阀门;415、第七排气阀门;416第八排气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包括支架10,设置于支架10上的充气泵20、分气箱30、俯卧支撑装置40,支架10包括上支撑板11、支柱12、下支撑板13,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3通过支柱12固定连接,有支撑垫41设置于上支撑板11上,充气泵20和分气箱30设置于下支撑板13上,充气泵20与分气箱30通过充气管21连通,分气箱30与俯卧支撑装置40通过管道连通,充气泵20通电,将气体充入分气箱30,分气箱30将气体输入俯卧支撑装置40后,俯卧支撑装置40体积变大。
如图6所示,分气箱30上设置有分别与俯卧支撑装置40管道连通的第一输气管31、第二输气管32、第三输气管33、第四输气管34、第五输气管35、第六输气管36、第七输气管37、第八输气管38。
如图1、图6所示,俯卧支撑装置40包括支撑垫41和与支撑垫41耦合连接的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支撑垫41为橡胶制成,第一气囊42与第一输气管31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气囊43与第二输气管32通过管道连通,第三气囊44与第三输气管33通过管道连通,第四气囊45与第四输气管34通过管道连通,第五气囊46与第五输气管35通过管道连通,第六气囊47与第六输气管36通过管道连通,第七气囊48与第七输气管37通过管道连通,第八气囊49与第八输气管38通过管道连通,在上述中主要通过在支撑垫41设置与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大小相同的凹槽,然后将各气囊耦合在凹槽中,便于取放。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可为圆形或矩形。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当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为圆形时,第二气囊43、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的横截面大于第一气囊42、第三气囊44、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第二气囊43、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大小相同,第一气囊42、第三气囊44、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大小相同。
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根据人体俯卧的形状,为进一步减轻人体俯卧时人的肩甲、胸廓、盘古膝关节等身体部位的压力,可将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设置为矩形,以适应人体俯卧的形状,当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为矩形时,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
如图1、图6、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第一气囊42与第一输气管31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401,第二气囊43与第二输气管32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402,第三气囊44与第三输气管33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进气阀门403,第四气囊45与第四输气管34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四进气阀门404,第五气囊46与第五输气管35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五进气阀门405,第六气囊47与第六输气管36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六进气阀门406,第七气囊48与第七输气管37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七进气阀门407,第八气囊49与第八输气管38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八进气阀门408。
如图1、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门409、第二排气阀门410、第三排气阀门411、第四排气阀门412、第五排气阀门413、第六排气阀门414、第七排气阀门415、第八排气阀门41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将俯卧支撑装置40设置在上支撑板11上,将充气泵20和分气箱30设置在下支撑板13上,在俯卧支撑装置40设置上的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且第一气囊42与第一输气管31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401,第二气囊43与第二输气管32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402,第三气囊44与第三输气管33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进气阀门403,第四气囊45与第四输气管34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四进气阀门404,第五气囊46与第五输气管35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五进气阀门405,第六气囊47与第六输气管36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六进气阀门406,第七气囊48与第七输气管37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七进气阀门407,第八气囊49与第八输气管38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八进气阀门408。
在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门409、第二排气阀门410、第三排气阀门411、第四排气阀门412、第五排气阀门413、第六排气阀门414、第七排气阀门415、第八排气阀门416。
将充气泵20与分气箱30通过充气管21连通,人体俯卧在俯卧支撑装置40上,关闭各排气阀门充气泵20通电,将气体输入分气箱30,打开各气囊对应的进气阀门,气体对气囊充气,气囊体积增大,将人体抬升,形成气囊支撑,当气囊充气到达一定体积时,可关闭气囊对应的进气阀门,对人体进行长时间支撑。
当不需要支撑人体时,打开气囊对应的排气阀门,将气囊对应的排气阀门打开,气体排出对应的气囊。
在支撑垫41上耦合连接有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上述气囊通气时鼓起,体积增大,既能够减轻人体承受的压力,还能够改变人体俯卧的位置,对于长时间俯卧平躺的病人,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在对上述气囊充气时,通过开启不同的进气阀门,能够有针对性的充气,对于人体能够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这对于长时间俯卧的病人将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不同的气囊之间相互独立充气,还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充气方式,从而获得最佳的支撑效果。
通过在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门409、第二排气阀门410、第三排气阀门411、第四排气阀门412、第五排气阀门413、第六排气阀门414、第七排气阀门415、第八排气阀门416,当遇到特殊情况在需要给上述气囊排气时,只需要开启对应的排气阀门,就能够对气囊排气,安全高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设置于支架(10)上的充气泵(20)、分气箱(30)、俯卧支撑装置(40),所述充气泵(20)与分气箱(30)通过充气管(21)连通,所述分气箱(30)与俯卧支撑装置(40)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充气泵(20)通电,将气体充入分气箱(30),分气箱(30)将气体输入俯卧支撑装置(40)后,俯卧支撑装置(40)体积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箱(30)上设置有分别与俯卧支撑装置(40)管道连通的第一输气管(31)、第二输气管(32)、第三输气管(33)、第四输气管(34)、第五输气管(35)、第六输气管(36)、第七输气管(37)、第八输气管(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俯卧支撑装置(40)包括支撑垫(41)和与支撑垫(41)耦合连接的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所述第一气囊(42)与所述第一输气管(3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气囊(43)与所述第二输气管(3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气囊(44)与所述第三输气管(33)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四气囊(45)与所述第四输气管(34)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五气囊(46)与所述第五输气管(35)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六气囊(47)与所述第六输气管(36)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七气囊(48)与所述第七输气管(37)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八气囊(49)与所述第八输气管(38)通过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第二气囊(43)、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的横截面大于第一气囊(42)、第三气囊(44)、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所述第二气囊(43)、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气囊(42)、第三气囊(44)、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的形状为矩形时,所述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42)与所述第一输气管(31)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门(401),所述第二气囊(43)与所述第二输气管(32)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阀门(402),所述第三气囊(44)与所述第三输气管(33)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进气阀门(403),所述第四气囊(45)与所述第四输气管(34)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四进气阀门(404),所述第五气囊(46)与所述第五输气管(35)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五进气阀门(405),所述第六气囊(47)与所述第六输气管(36)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六进气阀门(406),所述第七气囊(48)与所述第七输气管(37)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七进气阀门(407),所述第八气囊(49)与所述第八输气管(38)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八进气阀门(4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第三气囊(44)、第四气囊(45)、第五气囊(46)、第六气囊(47)、第七气囊(48)、第八气囊(49)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阀门(409)、第二排气阀门(410)、第三排气阀门(411)、第四排气阀门(412)、第五排气阀门(413)、第六排气阀门(414)、第七排气阀门(415)、第八排气阀门(416)。
9.根据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包括上支撑板(11)、支柱(12)、下支撑板(13),所述上支撑板(11)和下支撑板(13)通过支柱(12)固定连接,所述有支撑垫(41)设置于上支撑板(11)上,所述充气泵(20)和分气箱(30)设置于下支撑板(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41)为橡胶制成。
CN202210203424.2A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Pending CN114557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3424.2A CN114557830A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3424.2A CN114557830A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830A true CN114557830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7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3424.2A Pending CN114557830A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783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59728U (zh) * 2018-08-16 2019-07-05 陕西省人民医院 俯卧位通气床
CN110123554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卧床老人长期护理的防压疮气囊床垫装置
CN211674998U (zh) * 2019-12-26 2020-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多功能翻身气垫床
CN213641722U (zh) * 2020-11-17 2021-07-09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一种俯卧位气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059728U (zh) * 2018-08-16 2019-07-05 陕西省人民医院 俯卧位通气床
CN110123554A (zh) * 2019-05-22 2019-08-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卧床老人长期护理的防压疮气囊床垫装置
CN211674998U (zh) * 2019-12-26 2020-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多功能翻身气垫床
CN213641722U (zh) * 2020-11-17 2021-07-09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一种俯卧位气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7830A (zh) 一种用于人体俯卧的减压装置
CN201189263Y (zh) 变支撑位俯卧位头垫
CN207462051U (zh) 口腔护理用扩撑器
CN205494236U (zh) 护理气垫床
CN216932520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式充气床垫
CN212939199U (zh) 胃肠截石位手术用气垫枕
CN207071121U (zh) 一种预防压疮和下肢肿胀的医用气垫床
CN2915077Y (zh) 一种多方位翻身气囊病床
CN208877089U (zh) 一种用于骶前引流患者的充气垫
CN211723843U (zh) 一种手术病床用床垫
CN202801878U (zh) 一种充气式腰椎顶撑牵引器
CN205108237U (zh) 一种手术用腰部支撑装置
CN201223514Y (zh) 半坐卧位充气靠垫
CN201888526U (zh) 便携式充气椅
CN206404083U (zh) 脑部引流专用枕
CN206304068U (zh) 翻身气垫
CN214435811U (zh) 一种新型尿道扩张器
CN216439485U (zh) 一种具有辅助起身功能的养老床
CN217593262U (zh) 一种多功能的防压疮老年护理床
CN218979545U (zh) 一种防压疮背垫
CN210698074U (zh) 一种用于病人翻身的充气垫
CN218738243U (zh) 一种头部引流患者的专用枕头结构
CN214435210U (zh) 俯卧位气囊垫
CN213609295U (zh) 一种新型加固导尿管
CN214908849U (zh) 一种充气式颈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