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7208A -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7208A
CN114557208A CN202210271199.6A CN202210271199A CN114557208A CN 114557208 A CN114557208 A CN 114557208A CN 202210271199 A CN202210271199 A CN 202210271199A CN 114557208 A CN114557208 A CN 114557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d
supporting
pipeline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1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雨蓬
刘光跃
孙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2711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7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7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01G7/045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with electric ligh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01G9/1438Covering materials therefor; Materials for protective coverings used for soil and plants, e.g. films, canopies, tunnels or clo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2Shades or blinds for greenhous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1Arrangement of opening or closing systems for windows and ventilation pan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7Water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包括保温棚、自动洒水组件、人工光照组件和控温组件,自动洒水组件包括雨水收集机构和水流增压机构,人工光照组件包括驱动机构、两组光照机构和两组提拉机构,每组光照机构均具有两个自由旋转端,每组提拉机构均具有一个提拉输出端,控温组件包括测温机构和排风机构,测温机构为温度传感器,排风机构为排风扇,本装置采用隔温布来代替传统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不仅增强了保温棚的透气性,利于芍药的生长,而且环保,紫外线灯板用于辅助催花,从而缩短了芍药的生长周期,提高了产量,并且通过提拉机构能够改变紫外线光照的角度,扩大了照射范围,保证了紫外线灯板的催花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背景技术
芍药是既能药用,又能供观赏的经济植物之一,其生长的温度为20-28℃,湿度为70-80%,所以对保温棚的保温效果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保温棚所用覆盖材料多为聚乙烯的塑料薄膜,这种材料所制成的隔温罩不仅透气性差并且隔温效果不好,在一些极端的天气下,对大棚内的芍药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芍药的生长周期延长,产量降低,并且传统的种植棚辅助催花的效果较差,为了缩短芍药的花期、对花期进行有效控制,并提高产量,有必要提供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包括保温棚、自动洒水组件、人工光照组件和控温组件,所述保温棚上半部向上凸起呈半圆弧状,保温棚的一侧设有一个出入口,所述自动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保温棚上方的雨水收集机构和设置于保温棚旁侧的水流增压机构,雨水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棚顶的雨水并排入至水流增压机构中,水流增压机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增压排入保温棚内浇灌种植物,所述人工光照组件设置于保温棚内,包括驱动机构、两组光照机构和两组提拉机构,两组所述提拉机构沿水平方向相间隔的设置于保温棚内的顶部,驱动机构设置于两组提拉机构之间,两组光照机构分别设置于两组提拉机构的下方,每组光照机构均具有两个自由旋转端用于扩大光线的照射面积,每组提拉机构均具有一个用于将对应的光照机构的自由旋转端向上提起的提拉输出端,所述控温组件包括测温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测温机构包括设置于保温棚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排风机构包括设置于保温棚内用于将热空气从保温棚两侧排出的排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棚由一号支撑框架、一号隔温布和矩形底板组成,所述一号支撑框架由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筋条组成,每个所述支撑筋条的中端均向一侧折弯180°,每个支撑筋条的折弯部均竖直朝上设置,所述矩形底板呈水平状态设置于地面上,矩形底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矩形通槽,每个支撑筋条的下端均固定设置于矩形底板上,所述一号隔温布完全包覆于一号支撑框架的外周,一号隔温布的一侧开设有一个一号缺口,所述一号缺口上固连有两个垂直翻帘,两个所述垂直翻帘相向侧之间通过拉链相连,所述一号隔温布上的缺口即为上述保温棚的出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支撑框架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二号支撑框架,所述二号支撑框架由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板组成,每个所述支撑板均与每个支撑筋条的形状相同,每个支撑板的下端均固定设置矩形底板上,所述二号支撑框架的外周包覆有一层二号隔温布,所述二号隔温布位于一号支撑框架与二号支撑框架之间,二号隔温布位于一号隔温布开设一号缺口的同侧开设有一个与一号缺口相通的二号缺口,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于二号支撑框架的内侧,两个所述排风扇分别设置于保温棚的两侧,并且每个排风扇均依次穿过一号隔温布和二号隔温布与二号支撑框架固连,所述矩形底板的四个端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四个湿度传感器,每个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位于二号隔温布内。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包括:
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中端呈向上凸起的弧状,两端垂直朝下,弧形板设置于一号隔温布的上方,并且完全覆盖于一号隔温布的顶部,所述弧形板通过若干个一号支撑立板与矩形底板固连;
条形水槽,由两个呈水平状态的矩形容纳壳组成,每个所述矩形容纳壳的上端均呈开口结构,并且均设置于弧形板对应的垂直端的下方,所述弧形板两端垂直向下分别伸入两个矩形容纳壳内,每个所述矩形容纳壳均通过若干个二号支撑立板与矩形底板固连;
储水箱,固定设置于保温棚的一侧,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进水口,储水箱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出水口;
两条水路系统,两条水路系统分别设置于两个矩形容纳壳的下方,每条所述水路系统的进水端均与对应的矩形容纳壳相连通,每条水路系统的出水端均与储水箱对应的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每条所述水路系统均包括:
若干个呈竖直状态并且沿对应的矩形容纳壳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进水管道,每个所述进水管道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矩形容纳壳的底部相连通;
呈水平状态的出水管道,设置于所有进水管道的下方,并与每个进水管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通过一个一号软管与储水箱对应的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流增压机构包括:
增压泵,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储水箱的一侧,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与储水箱的出水口相连通;
排水管道组,设置于保温棚内,由一号管道、二号管道和两个三号管道组成,所述一号管道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保温棚内靠近储水箱的一侧,一号管道的一端与增压泵的出水口通过二号软管相连通,每个所述三号管道均呈水平状态,两个三号管道共轴线的通过T型水管接头首尾相接并且与一号管道相平行,所述二号管道呈水平状态设置于一号管道和两个首尾相接后的三号管道之间,并且二号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管道的另一端和T型水管接头相连通;
两个旋转喷头,二者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三号管道上,每个所述旋转喷头均与对应的三号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光照机构均包括三个呈水平状态且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于二号支撑框架顶部的紫外线灯板,其中位于中间的紫外线灯板分别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铰接,所述位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即为上述光照机构的两个自由旋转端。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提拉机构均包括:
呈竖直状态的支撑圆柱,所述支撑圆柱的上端与二号支撑框架的顶部固连,下端与位于中间的紫外线灯板固连;
圆柱套,呈竖直状态同轴套设于支撑圆柱上;
两组传动连杆,相对称的设置于圆柱套上,每组传动连杆均由一号连杆与二号连杆组成,每个所述一号连杆的一端均与圆柱套的外壁相铰接,每个所述二号连杆一端均与对应的一号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每个二号连杆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位于外侧的紫外线灯板远离中间的紫外线灯板的一端铰接,每组所述传动连杆即为上述每组提拉机构的提拉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两个呈对称状态的支撑横梁,每个所述支撑横梁的上端均与二号支撑框架的顶部固连,并且两个支撑横梁相间隔的分布,其中一个靠近支撑圆柱的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呈水平状态的侧支板,每个所述侧支板靠近对应的支撑圆柱的一端均向外延伸至支撑横梁外;
两个呈对称状态的滚轮,每个所述滚轮均呈水平设置于两支撑横梁之间,每个所述滚轮同侧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撑横梁相轴接,每个所述滚轮另一侧的一端均同轴固定设置有一个旋转轴;
两个相啮合的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同轴固定设置于两个旋转轴上,每个所述旋转轴均向一侧延伸穿过对应的支撑横梁;
两个呈水平状态的辅助轮,每个所述辅助轮均与对应的侧支板的延伸端相轴接;
两个牵引绳,每个牵引绳均缠绕于对应的滚轮上,每个牵引绳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滚轮固连,另一端与对应的圆柱套固连,每个所述同侧的辅助轮与滚轮均通过对应的牵引绳传动相连;
驱动电机,呈水状态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横梁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滚轮同轴固连。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进水管道与矩形容纳壳相连通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过滤网兜,每个所述过滤网兜均完全覆盖于对应的进水管道与矩形容纳壳相连通的管道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相比传统的保温棚而言,首先本装置采用隔温布来代替传统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不仅增强了保温棚的透气性,利于芍药的生长,而且环保,避免了塑料薄膜使用后难以降解的问题,其次本装置的自动洒水组件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供给浇灌,环保高效,免去了浇灌水的成本,最后紫外线灯板用于辅助催花,从而缩短了芍药的生长周期,对芍药的花期进行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产量,并且通过提拉机构能够改变紫外线光照的角度,扩大了照射范围,保证了紫外线灯板的催花效果,控温组件能够对保温棚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并通过排风扇散热和紫外线灯板发热的循环来进行对棚内温度的动态控制,从而保证了保温棚内的温度始终处于一个利于芍药生长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实施例的保温棚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指A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4沿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指A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的人工光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沿C-C线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温度传感器;2-排风扇;3-一号隔温布;4-矩形底板;5-支撑筋条;6-矩形通槽;7-一号缺口;8-垂直翻帘;9-拉链;10-支撑板;11-二号隔温布;12-二号缺口;13-湿度传感器;14-弧形板;15-一号支撑立板;16-矩形容纳壳;17-二号支撑立板;18-储水箱;19-进水口;20-出水口;21-进水管道;22-出水管道;23-一号软管;24-增压泵;25-一号管道;26-二号管道;27-三号管道;28-二号软管;29-T型水管接头;30-旋转喷头;31-紫外线灯板;32-支撑圆柱;33-圆柱套;34-一号连杆;35-二号连杆;36-支撑横梁;37-侧支板;38-滚轮;39-旋转轴;40-齿轮;41-辅助轮;42-牵引绳;43-驱动电机;44-过滤网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包括保温棚、自动洒水组件、人工光照组件和控温组件,所述保温棚上半部向上凸起呈半圆弧状,保温棚的一侧设有一个出入口,所述自动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保温棚上方的雨水收集机构和设置于保温棚旁侧的水流增压机构,雨水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棚顶的雨水并排入至水流增压机构中,水流增压机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增压排入保温棚内浇灌种植物,所述人工光照组件设置于保温棚内,包括驱动机构、两组光照机构和两组提拉机构,两组所述提拉机构沿水平方向相间隔的设置于保温棚内的顶部,驱动机构设置于两组提拉机构之间,两组光照机构分别设置于两组提拉机构的下方,每组光照机构均具有两个自由旋转端用于扩大光线的照射面积,每组提拉机构均具有一个用于将对应的光照机构的自由旋转端向上提起的提拉输出端,所述控温组件包括测温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测温机构包括设置于保温棚内的温度传感器1,所述排风机构包括设置于保温棚内用于将热空气从保温棚两侧排出的排风扇2。
当下雨的时候,雨水会被设置于保温棚上方的雨水收集机构阻挡并进行收集,从而雨水收集机构会将收集的雨水排入至水流增压机构中,当需要浇灌芍药时,通过启动增压机构,使水流压强变大,方便于对大面积的芍药进行浇灌,人工光照组件中的光照机构用于对保温棚内的芍药进行光照,提供芍药生长必要的光合作用,提拉机构用于将光照机构的两个自由旋转端向上提起,从而起到扩大光照机构的照射范围,使保温棚内的芍药光照均匀,进而保证了每株植物生长一致,测温机构中的温度传感器1用于实时检测保温棚内的温度,并且温度传感器1通过控制器与排风机构中的排风扇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并未在图中画出,当保温棚内的温度超出一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会启动设置于保温棚两侧的排风扇2对保温棚内的热空气进行排出,其中光照机构在光照的同时也会散发热量,从而起到增加保温棚内的温度,通光照机构与排风扇2的相互配合,起到动态控制保温棚内的温度的效果。
所述保温棚由一号支撑框架、一号隔温布3和矩形底板4组成,所述一号支撑框架由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筋条5组成,每个所述支撑筋条5的中端均向一侧折弯180°,每个支撑筋条5的折弯部均竖直朝上设置,所述矩形底板4呈水平状态设置于地面上,矩形底板4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矩形通槽6,每个支撑筋条5的下端均固定设置于矩形底板4上,所述一号隔温布3完全包覆于一号支撑框架的外周,一号隔温布3的一侧开设有一个一号缺口7,所述一号缺口7上固连有两个垂直翻帘8,两个所述垂直翻帘8相向侧之间通过拉链9相连,所述一号隔温布3上的缺口即为上述保温棚的出入口。
一号支撑框架起到支撑一号隔温布3的作用,所述矩形底板4直接放置于土地上,矩形通槽6用于使土壤暴露供芍药的播种,垂直翻帘8用于向两侧翻起方便于种植人员进出保温棚,两个垂直翻帘8通过拉链9相连,种植人员可通过拉链9的作用打开或者关闭保温棚的出入口,保证了保温棚的隔温效果,每个支撑筋条5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矩形底板4上。
所述一号支撑框架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二号支撑框架,所述二号支撑框架由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板10组成,每个所述支撑板10均与每个支撑筋条5的形状相同,每个支撑板10的下端均固定设置矩形底板4上,所述二号支撑框架的外周包覆有一层二号隔温布11,所述二号隔温布11位于一号支撑框架与二号支撑框架之间,二号隔温布11位于一号隔温布3开设一号缺口7的同侧开设有一个与一号缺口7相通的二号缺口12,所述温度传感器1固定设置于二号支撑框架的内侧,两个所述排风扇2分别设置于保温棚的两侧,并且每个排风扇2均依次穿过一号隔温布3和二号隔温布11与二号支撑框架固连,所述矩形底板4的四个端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四个湿度传感器13,每个所述湿度传感器13均位于二号隔温布11内。
二号支撑框架用于支撑二号隔温布11,每个支撑板10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矩形底板4上,二号隔温布11与一号隔温布3组合起到双层隔热的效果,从而降低保温棚内热量的流失,保证了在冬季时,保温棚内的温度不会受外界冷空气的影响,湿度传感器13用于实时检测保温棚内的湿度,并其湿度传感器13通过控制器与光照机构电连接,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器会接收到湿度传感器13的电信号并加大光照机构的亮度,从而使光照机构散发出更多的热量,进而使湿空气受热蒸发,降低保温棚内的湿度,在雨水季节,由于空气湿度进一步提高,此时可向保温棚内增加若干个空气加热器,并通过空气加热器与排风扇2的配合,保证保温棚内的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的数值,在秋季空气较为干燥的时候,可通过水流增压机构向保温棚内洒水,使保温棚内的湿度增加。
所述雨水收集机构包括:
弧形板14,所述弧形板14的中端呈向上凸起的弧状,两端垂直朝下,弧形板14设置于一号隔温布3的上方,并且完全覆盖于一号隔温布3的顶部,所述弧形板14通过若干个一号支撑立板15与矩形底板4固连;
条形水槽,由两个呈水平状态的矩形容纳壳16组成,每个所述矩形容纳壳16的上端均呈开口结构,并且均设置于弧形板14对应的垂直端的下方,所述弧形板14两端垂直向下分别伸入两个矩形容纳壳16内,每个所述矩形容纳壳16均通过若干个二号支撑立板17与矩形底板4固连;
储水箱18,固定设置于保温棚的一侧,所述储水箱18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进水口19,储水箱18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出水口20;
两条水路系统,两条水路系统分别设置于两个矩形容纳壳16的下方,每条所述水路系统的进水端均与对应的矩形容纳壳16相连通,每条水路系统的出水端均与储水箱18对应的进水口19相连通。
弧形板14用于阻挡雨水,并使雨水通过弧形端向两侧流入条形水槽内,通过条形水槽与水路系统的配合,使雨水可从保温棚的上方流入储水箱18内进行收集,雨水收集机构通过收集雨水来提供芍药的浇灌用水,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重复利用,不仅环保,并且也直接免去了浇灌用水的成本,同时雨水收集机构中的弧形板14也起到了遮挡保温棚的作用,防止恶劣天气下,雨水或者积雪将保温棚压垮,其中,弧形板14、一号支撑立板15和矩形底板4之间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二号支撑立板17与矩形底板4之间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每条所述水路系统均包括:
若干个呈竖直状态并且沿对应的矩形容纳壳16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进水管道21,每个所述进水管道21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矩形容纳壳16的底部相连通;
呈水平状态的出水管道22,设置于所有进水管道21的下方,并与每个进水管道2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2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通过一个一号软管23与储水箱18对应的进水口19相连通。
当雨水流入条形水槽后,会分别流向两侧的进水管道21,并依次通过出水管道22和一号软管23,最终流入到储水箱18内,完成收集。
所述水流增压机构包括:
增压泵24,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储水箱18的一侧,所述增压泵24的进水口与储水箱18的出水口20相连通;
排水管道组,设置于保温棚内,由一号管道25、二号管道26和两个三号管道27组成,所述一号管道25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保温棚内靠近储水箱18的一侧,一号管道25的一端与增压泵24的出水口通过二号软管28相连通,每个所述三号管道27均呈水平状态,两个三号管道27共轴线的通过T型水管接头29首尾相接并且与一号管道25相平行,所述二号管道26呈水平状态设置于一号管道25和两个首尾相接后的三号管道27之间,并且二号管道26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管道25的另一端和T型水管接头29相连通;
两个旋转喷头30,二者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三号管道27上,每个所述旋转喷头30均与对应的三号管道27相连通。
当增压泵24启动时,储水箱18内储存的水会经过加压依次通向一号管道25和二号管道26,并从两个三号管道27中流向两个旋转喷头30,最终实现旋转喷头30的洒水作用。
每组所述光照机构均包括三个呈水平状态且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于二号支撑框架顶部的紫外线灯板31,其中位于中间的紫外线灯板31分别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铰接,所述位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即为上述光照机构的两个自由旋转端。
紫外线灯板31用于提供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紫外线,位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的一端可向上提拉,从而使两侧的紫外灯板的照射角度发生改变,进而能够扩大光照范围,通过两组紫外线灯板31即可满足整个保温棚内芍药所需的光照,降低了光照所需的成本,同时紫外线灯板31可调节照射的亮度,并通过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13电连接,当湿度传感器13检测到保温棚内的湿度过大时会将紫外线灯板31的亮度加大,从而通过紫外线灯板31发热产生的热量将湿空气蒸发,进而实现保温棚内湿度的动态平衡。紫外线灯板31用于辅助催花,从而缩短了芍药的生长周期,对芍药的花期进行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产量,并且通过提拉机构能够改变紫外线光照的角度,扩大了照射范围,保证了紫外线灯板31的催花效果,控温组件能够对保温棚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并通过排风扇2散热和紫外线灯板31发热的循环来进行对棚内温度的动态控制,从而保证了保温棚内的温度始终处于一个利于芍药生长的范围。
每组所述提拉机构均包括:
呈竖直状态的支撑圆柱32,所述支撑圆柱32的上端与二号支撑框架的顶部固连,下端与位于中间的紫外线灯板31固连;
圆柱套33,呈竖直状态同轴套设于支撑圆柱32上;
两组传动连杆,相对称的设置于圆柱套33上,每组传动连杆均由一号连杆34与二号连杆35组成,每个所述一号连杆34的一端均与圆柱套33的外壁相铰接,每个所述二号连杆35一端均与对应的一号连杆34的另一端铰接,每个二号连杆35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位于外侧的紫外线灯板31远离中间的紫外线灯板31的一端铰接,每组所述传动连杆即为上述每组提拉机构的提拉输出端。
当圆柱套33在支撑圆柱32上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时,圆柱套33会带动每组传动连杆上下移动,从而通过一号连杆34与二号连杆35的配合使位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的外端向上翘起,进而实现两侧紫外线灯板31的翻转。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两个呈对称状态的支撑横梁36,每个所述支撑横梁36的上端均与二号支撑框架的顶部固连,并且两个支撑横梁36相间隔的分布,其中一个靠近支撑圆柱32的支撑横梁3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呈水平状态的侧支板37,每个所述侧支板37靠近对应的支撑圆柱32的一端均向外延伸至支撑横梁36外;
两个呈对称状态的滚轮38,每个所述滚轮38均呈水平设置于两支撑横梁36之间,每个所述滚轮38同侧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撑横梁36相轴接,每个所述滚轮38另一侧的一端均同轴固定设置有一个旋转轴39;
两个相啮合的齿轮40,两个所述齿轮40分别同轴固定设置于两个旋转轴39上,每个所述旋转轴39均向一侧延伸穿过对应的支撑横梁36;
两个呈水平状态的辅助轮41,每个所述辅助轮41均与对应的侧支板37的延伸端相轴接;
两个牵引绳42,每个牵引绳42均缠绕于对应的滚轮38上,每个牵引绳42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滚轮38固连,另一端与对应的圆柱套33固连,每个所述同侧的辅助轮41与滚轮38均通过对应的牵引绳42传动相连;
驱动电机43,呈水状态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横梁36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滚轮38同轴固连。
当驱动电机43启动时,与驱动电机43输出轴同轴固连的滚轮38会被驱动旋转,从而其中一个旋转轴39会带动其中一个齿轮40的旋转,并通过两个齿轮40的啮合作用,实现两个滚轮38的相向旋转或者反向旋转,进而缠绕于两个滚轮38上的牵引绳42会同步的对两个圆柱套33进行向上或者向下的牵引,最终实现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的翻转效果,其中,辅助轮41用于辅助牵引绳42的牵引,由于侧支板37是支出于支撑横梁36外的,所以牵引绳42通过辅助轮41可以将对圆柱套33的提拉角度改变较为垂直的状态,防止牵引绳42斜向的牵引力拉扯圆柱套33,从而对插设于圆柱套33上的支撑圆柱32的支撑效果产生影响,进而保证了圆柱套33能够沿竖直方向被对应的牵引绳42所牵引。
每个所述进水管道21与矩形容纳壳16相连通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过滤网兜44,每个所述过滤网兜44均完全覆盖于对应的进水管道21与矩形容纳壳16相连通的管道口。
过滤网兜44用于防止树叶或者小石子进入进水管道21,从而导致进水管道21的堵塞,过滤网兜44可通过卡设的方式设置于进水管道21的管道口上,方便于定期拿取对过滤网兜44上的杂物进行清理。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棚、自动洒水组件、人工光照组件和控温组件,所述保温棚上半部向上凸起呈半圆弧状,保温棚的一侧设有一个出入口,所述自动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保温棚上方的雨水收集机构和设置于保温棚旁侧的水流增压机构,雨水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棚顶的雨水并排入至水流增压机构中,水流增压机构用于将收集的雨水增压排入保温棚内浇灌种植物,所述人工光照组件设置于保温棚内,包括驱动机构、两组光照机构和两组提拉机构,两组所述提拉机构沿水平方向相间隔的设置于保温棚内的顶部,驱动机构设置于两组提拉机构之间,两组光照机构分别设置于两组提拉机构的下方,每组光照机构均具有两个自由旋转端用于扩大光线的照射面积,每组提拉机构均具有一个用于将对应的光照机构的自由旋转端向上提起的提拉输出端,所述控温组件包括测温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测温机构包括设置于保温棚内的温度传感器(1),所述排风机构包括设置于保温棚内用于将热空气从保温棚两侧排出的排风扇(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棚由一号支撑框架、一号隔温布(3)和矩形底板(4)组成,所述一号支撑框架由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筋条(5)组成,每个所述支撑筋条(5)的中端均向一侧折弯180°,每个支撑筋条(5)的折弯部均竖直朝上设置,所述矩形底板(4)呈水平状态设置于地面上,矩形底板(4)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矩形通槽(6),每个支撑筋条(5)的下端均固定设置于矩形底板(4)上,所述一号隔温布(3)完全包覆于一号支撑框架的外周,一号隔温布(3)的一侧开设有一个一号缺口(7),所述一号缺口(7)上固连有两个垂直翻帘(8),两个所述垂直翻帘(8)相向侧之间通过拉链(9)相连,所述一号隔温布(3)上的缺口即为上述保温棚的出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撑框架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二号支撑框架,所述二号支撑框架由若干个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撑板(10)组成,每个所述支撑板(10)均与每个支撑筋条(5)的形状相同,每个支撑板(10)的下端均固定设置矩形底板(4)上,所述二号支撑框架的外周包覆有一层二号隔温布(11),所述二号隔温布(11)位于一号支撑框架与二号支撑框架之间,二号隔温布(11)位于一号隔温布(3)开设一号缺口(7)的同侧开设有一个与一号缺口(7)相通的二号缺口(12),所述温度传感器(1)固定设置于二号支撑框架的内侧,两个所述排风扇(2)分别设置于保温棚的两侧,并且每个排风扇(2)均依次穿过一号隔温布(3)和二号隔温布(11)与二号支撑框架固连,所述矩形底板(4)的四个端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四个湿度传感器(13),每个所述湿度传感器(13)均位于二号隔温布(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机构包括:
弧形板(14),所述弧形板(14)的中端呈向上凸起的弧状,两端垂直朝下,弧形板(14)设置于一号隔温布(3)的上方,并且完全覆盖于一号隔温布(3)的顶部,所述弧形板(14)通过若干个一号支撑立板(15)与矩形底板(4)固连;
条形水槽,由两个呈水平状态的矩形容纳壳(16)组成,每个所述矩形容纳壳(16)的上端均呈开口结构,并且均设置于弧形板(14)对应的垂直端的下方,所述弧形板(14)两端垂直向下分别伸入两个矩形容纳壳(16)内,每个所述矩形容纳壳(16)均通过若干个二号支撑立板(17)与矩形底板(4)固连;
储水箱(18),固定设置于保温棚的一侧,所述储水箱(18)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进水口(19),储水箱(18)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出水口(20);
两条水路系统,两条水路系统分别设置于两个矩形容纳壳(16)的下方,每条所述水路系统的进水端均与对应的矩形容纳壳(16)相连通,每条水路系统的出水端均与储水箱(18)对应的进水口(19)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水路系统均包括:
若干个呈竖直状态并且沿对应的矩形容纳壳(16)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进水管道(21),每个所述进水管道(21)的上端均与对应的矩形容纳壳(16)的底部相连通;
呈水平状态的出水管道(22),设置于所有进水管道(21)的下方,并与每个进水管道(2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道(22)的一端为封闭结构,另一端通过一个一号软管(23)与储水箱(18)对应的进水口(19)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增压机构包括:
增压泵(24),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储水箱(18)的一侧,所述增压泵(24)的进水口与储水箱(18)的出水口(20)相连通;
排水管道组,设置于保温棚内,由一号管道(25)、二号管道(26)和两个三号管道(27)组成,所述一号管道(25)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保温棚内靠近储水箱(18)的一侧,一号管道(25)的一端与增压泵(24)的出水口通过二号软管(28)相连通,每个所述三号管道(27)均呈水平状态,两个三号管道(27)共轴线的通过T型水管接头(29)首尾相接并且与一号管道(25)相平行,所述二号管道(26)呈水平状态设置于一号管道(25)和两个首尾相接后的三号管道(27)之间,并且二号管道(26)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管道(25)的另一端和T型水管接头(29)相连通;
两个旋转喷头(30),二者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三号管道(27)上,每个所述旋转喷头(30)均与对应的三号管道(27)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光照机构均包括三个呈水平状态且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于二号支撑框架顶部的紫外线灯板(31),其中位于中间的紫外线灯板(31)分别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铰接,所述位于两侧的紫外线灯板(31)即为上述光照机构的两个自由旋转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提拉机构均包括:
呈竖直状态的支撑圆柱(32),所述支撑圆柱(32)的上端与二号支撑框架的顶部固连,下端与位于中间的紫外线灯板(31)固连;
圆柱套(33),呈竖直状态同轴套设于支撑圆柱(32)上;
两组传动连杆,相对称的设置于圆柱套(33)上,每组传动连杆均由一号连杆(34)与二号连杆(35)组成,每个所述一号连杆(34)的一端均与圆柱套(33)的外壁相铰接,每个所述二号连杆(35)一端均与对应的一号连杆(34)的另一端铰接,每个二号连杆(35)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位于外侧的紫外线灯板(31)远离中间的紫外线灯板(31)的一端铰接,每组所述传动连杆即为上述每组提拉机构的提拉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两个呈对称状态的支撑横梁(36),每个所述支撑横梁(36)的上端均与二号支撑框架的顶部固连,并且两个支撑横梁(36)相间隔的分布,其中一个靠近支撑圆柱(32)的支撑横梁(3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呈水平状态的侧支板(37),每个所述侧支板(37)靠近对应的支撑圆柱(32)的一端均向外延伸至支撑横梁(36)外;
两个呈对称状态的滚轮(38),每个所述滚轮(38)均呈水平设置于两支撑横梁(36)之间,每个所述滚轮(38)同侧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支撑横梁(36)相轴接,每个所述滚轮(38)另一侧的一端均同轴固定设置有一个旋转轴(39);
两个相啮合的齿轮(40),两个所述齿轮(40)分别同轴固定设置于两个旋转轴(39)上,每个所述旋转轴(39)均向一侧延伸穿过对应的支撑横梁(36);
两个呈水平状态的辅助轮(41),每个所述辅助轮(41)均与对应的侧支板(37)的延伸端相轴接;
两个牵引绳(42),每个牵引绳(42)均缠绕于对应的滚轮(38)上,每个牵引绳(42)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滚轮(38)固连,另一端与对应的圆柱套(33)固连,每个所述同侧的辅助轮(41)与滚轮(38)均通过对应的牵引绳(42)传动相连;
驱动电机(43),呈水状态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横梁(36)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4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滚轮(38)同轴固连。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水管道(21)与矩形容纳壳(16)相连通的位置均设置有一个过滤网兜(44),每个所述过滤网兜(44)均完全覆盖于对应的进水管道(21)与矩形容纳壳(16)相连通的管道口。
CN202210271199.6A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Pending CN114557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1199.6A CN114557208A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1199.6A CN114557208A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208A true CN114557208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1199.6A Pending CN114557208A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720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3569A (zh) * 2010-12-24 2012-07-11 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日光温室用补光灯升降机构
CN103210806A (zh) * 2013-03-21 2013-07-24 长沙碧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态植物补光装置
CN106402777A (zh) * 2014-01-26 2017-02-15 苏州汇诚智造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盆栽花卉用led补光灯的制造方法
CN108633574A (zh) * 2018-06-30 2018-10-12 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一种蔬菜种植用大棚结构
CN208609508U (zh) * 2018-08-09 2019-03-19 赵彪 一种基于物联网工程技术的温室大棚
CN211780758U (zh) * 2020-05-06 2020-10-27 广西三熠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Led植物生长灯
CN212013793U (zh) * 2020-03-24 2020-11-27 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人工白芨种植棚
CN212087279U (zh) * 2020-03-31 2020-12-08 玉林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提高蔬菜品质的可调led补光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3569A (zh) * 2010-12-24 2012-07-11 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日光温室用补光灯升降机构
CN103210806A (zh) * 2013-03-21 2013-07-24 长沙碧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态植物补光装置
CN106402777A (zh) * 2014-01-26 2017-02-15 苏州汇诚智造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盆栽花卉用led补光灯的制造方法
CN108633574A (zh) * 2018-06-30 2018-10-12 贺州迅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 一种蔬菜种植用大棚结构
CN208609508U (zh) * 2018-08-09 2019-03-19 赵彪 一种基于物联网工程技术的温室大棚
CN212013793U (zh) * 2020-03-24 2020-11-27 罗平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人工白芨种植棚
CN212087279U (zh) * 2020-03-31 2020-12-08 玉林师范学院 一种用于提高蔬菜品质的可调led补光灯
CN211780758U (zh) * 2020-05-06 2020-10-27 广西三熠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Led植物生长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 "《纺织品大全 非织造布分册》",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pages: 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7548B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led灯和智能喷灌系统的植物栽培方法
WO2017101245A1 (zh) 一种香菇自然控温系统及香菇栽培方法
CN205865357U (zh)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雨水灌溉装置
CN107535241A (zh) 一种智能化温室大棚
CN109168797A (zh)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储热增温系统
CN109105071A (zh) 一种玉米种植育苗用模拟生长环境的智能大棚
CN107926374B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实验棚
CN208540498U (zh) 农业大棚
CN217064841U (zh) 一种优质灵芝生长环境因子综合调控大棚
CN109258238A (zh) 一种温室大棚保温被用收卷装置
CN114557208A (zh) 一种芍药种植用智能温控棚
CN209089540U (zh)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储热增温系统
CN206744035U (zh) 智能生态大棚
CN205865334U (zh) 一种自动化温室大棚
CN212436579U (zh) 一种包括降温系统的智能降温大棚
CN110506543B (zh) 一种多功能的火龙果种植大棚
CN106973725A (zh) 智能生态大棚
CN207410967U (zh) 一种多层集热栽培系统
CN206323868U (zh) 一种桑葚种植大棚
CN220897357U (zh) 一种柑橘大棚自动生态维护设备
CN208434427U (zh) 一种半封闭植物工厂
CN207118387U (zh) 一种大棚遮阳加湿装置
CN111492862A (zh) 一种用于市政园林的幼苗培育装置
CN205611387U (zh) 一种用于果菜栽培的智能系统
CN217821363U (zh) 一种温室大棚的温室检测湿度提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