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1384A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1384A
CN114531384A CN202011192392.8A CN202011192392A CN114531384A CN 114531384 A CN114531384 A CN 114531384A CN 202011192392 A CN202011192392 A CN 202011192392A CN 114531384 A CN114531384 A CN 114531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cy
application
network devic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23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瑞兆
彭书萍
李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23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1384A/zh
Priority to EP21884476.9A priority patent/EP421650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4123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7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1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1384A/zh
Priority to US18/309,142 priority patent/US2023027582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04L45/306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carried ap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4Organization of routing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2Multiprotocol ro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6Routing software
    • H04L45/566Routing instructions carried by the data packet, e.g. activ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的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该第一业务报文属于第一应用;根据第一业务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并根据第一转发策略转发该第一业务报文。可见,该方法中只要业务报文中只要携带应用特征信息,网络设备即可感知到该业务报文对应的具体应用,并查找与该应用的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转发策略,并以所确定的转发策略对该业务报文进行准确的转发,使得为用户提供应用级的业务处理成为可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应用给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其中,用户很可能对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对应用A(如游戏)的网络性能要求较高,对应用B(如邮件)的网络性能要求较低。目前,支持对业务报文进行用户级的粗粒度区分控制,即,网络设备能够感知到所接收的业务报文所属的用户,按照用户对应的业务报文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对于用户需要的应用级的精细化业务处理,例如:网络设备将应用A对应的业务报文A引流到能够满足较高网络性能要求的转发路径1上,将应用B对应的业务报文B引流到能够满足较低网络性能要求的转发路径2上,目前还无法合理的部署和实施。
基于此,目前亟待提供一种业务处理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用户对应用级的精细化业务处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业务报文中只要携带应用特征信息,网络设备即可感知到该业务报文对应的具体应用,并以与该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转发策略对该业务报文进行准确的转发,如此,满足用户应用级的业务处理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方法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的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该第一业务报文属于第一应用;接着,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业务报文中携带的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并根据第一转发策略转发该第一业务报文。可见,通过该方法,只要业务报文中只要携带应用特征信息,网络设备即可感知到该业务报文对应的具体应用,并查找与该应用的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转发策略,并以所确定的转发策略对该业务报文进行准确的转发,使得为用户提供应用级的业务处理成为可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中可以存储有第一策略表项,该第一策略表项包含路由前缀、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那么,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第一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并且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从第一策略表项中获取第一转发策略。这样,由于第一策略表项包括较丰富的内容,所以,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的转发过程仅通过一次查看该第一策略表项即可实现,节约了报文转发过程查表所消耗的资源,提高了报文转发的效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存储有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该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路由前缀与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该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那么,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第二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第三策略表项;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从第三策略表项中获得第一转发策略。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生成第二策略表项的过程,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二策略表项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路由通告报文,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第四策略表项包含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四策略表项生成第二策略表项。其中,路由通告报文中还可以包括应用感知的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网络(英文:Application-aware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Networking,简称:APN6)标识,该APN6标识用于指示按照APN6规则处理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报文,也可以认为该APN6标识用于指示按照第一网络设备中存储的策略表项处理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报文。这样,通过两次有序的查表过程确定待转发业务报文的转发策略,能够实现应用级精确的该业务处理。
其中,路由前缀可以包括互联网协议前缀(英文:Internet Protocol Prefix,简称:IP Prefix)。
其中,路由通告报文可以为第一边界网关协议(英文: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报文,第一BGP报文通过扩展地址族携带APN6标识,或,第一BGP报文通过新增的路径属性携带APN6标识,或,第一BGP报文通过扩展团体属性中的Color字段承载APN6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第一转发策略的过程,即,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转发路径生成第一转发策略。这样,在第一网络设备具有算路功能的情况下,可以自主计算应用特征信息的转发策略。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控制器接收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第一转发策略的过程,即,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转发策略。这样,在控制器具有算路功能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无需自主算路,直接从控制器接收应用特征信息的转发策略。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转发策略,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BGP报文,该第二BGP报文通过隧道封装属性TunnelEncapsulation Attribute中扩展的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携带第一转发策略。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转发策略,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英文:Path Computation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简称:PCEP)报文,第一PCEP报文通过分段路由关联策略组的关联对象SRPAG ASSOCIATION object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第一转发策略。
该实现方式中,一种情况下,可以是控制器自主算路并将第一转发策略主动下发给第一网络设备的;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器请求进行算路,控制器响应请求进行被动算路并下发第一转发策略的。即,在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转发策略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请求报文中包含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控制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转发策略。其中,该请求报文可以为第三BGP报文,第三BGP报文通过Tunnel EncapsulationAttribute中扩展的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或者,该请求报文也可以为第二PCEP报文,第二PCEP报文通过SRPAG ASSOCIATION object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向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没有与所接收的路由通告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转发策略,则,向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路由通告报文为第四BGP报文,第四BGP报文通过路径属性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节约资源,第一网络设备中存储的第一策略表项中也可以包括掩码MASK,MASK用于指示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即需要进行匹配的比特位的集合),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第一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节约资源,第一网络设备中存储的第三策略表项中也可以包括掩码MASK,MASK用于指示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三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第三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其中,MASK可以包括子网掩码。或者,MASK也可以包括有效比特位不连续的字符串。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使得该方法适用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不成功的业务报文的处理,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第二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二应用特征信息,第二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二应用的相关特征,第二业务报文属于第二应用;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目的地址和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未匹配到转发策略;第一网络设备按照默认策略表项转发第二业务报文。作为一个示例,当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时,则,第一网络设备按照默认策略表项转发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计算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路径;第一网络设备按照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转发第二业务报文。作为另一个示例,当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转发策略时,则,第一网络设备按照默认策略表项转发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按照默认策略表项中的第二转发策略转发第二业务报文。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仅能够对成功匹配了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报文进行转发,还能够对应用特征信息未能命中策略表项的业务报文中实现有效转发,使得该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更加完善。
其中,第一转发策略可以包括转发路径对应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上述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可以指该转发策略对应的标识,转发策略的标识例如可以包括头节点的标识、尾节点的标识和Color。
其中,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应用的服务等级。此外,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还包括下述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应用的标识,第一应用所属的用户的标识或用户组的标识,以及第一应用的流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施该方法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为网络的入口运营商边缘PE设备,目的地址对应的设备为业务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用于为第一应用提供服务;或者,也可以是为网络的出口运营商边缘PE设备,目的地址对应的设备为入口PE设备所连接的CE设备(如用户设备),入口PE设备所连接的CE设备上承载有第一应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方法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并且,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该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那么,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路由通告报文,即可生成策略表项,该策略表项用于指导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与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可见,该方法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准确的转发业务报文,实现应用级的业务处理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得为用户提供应用级的业务处理成为可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第一策略表项,该第一策略表项包含路由前缀、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该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对业务报文的处理,即,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括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报文,该业务报文属于应用;那么,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第一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并且该业务报文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从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转发业务报文。这样,由于第一策略表项包括较丰富的内容,所以,第一网络设备对业务报文的转发过程仅通过一次查看该第一策略表项即可实现,节约了报文转发过程查表所消耗的资源,提高了报文转发的效率。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的策略表项可以包括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那么,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三策略表项,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应用特征信息与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并根据第四策略表项生成第二策略表项,第四策略表项包含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路由前缀与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该实现方式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对业务报文的处理,即,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报文,该业务报文属于应用;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第二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第三策略表项;接着,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从而,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三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转发业务报文。这样,通过两次有序的查表过程确定待转发业务报文的转发策略,能够实现应用级精确的该业务处理。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的单元。或者,该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应用于包括多个网络设备的网络系统,多个网络设备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网络接口。网络接口用于报文的接收和发送。处理器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处理器用于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接收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报文,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该第一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确定转发策略,并根据转发策略转发业务报文到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接收该业务报文,并将该业务报文发送至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业务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业务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其中,业务服务器,用于向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包含应用标识和服务等级需求;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请求报文,为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分配满足所述服务等级需求的服务等级,生成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并向所述业务服务器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包括分配的服务等级;此时,业务服务器,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该业务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那么,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生成所述转发策略,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业务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器,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生成所述转发策略,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对应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该业务处理系统中包含的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前述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第一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程序或代码,当其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前述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指令或程序代码,以执行上述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或任意一个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芯片仅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当指令或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一个方面提供的所述方法或任意一个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应用特征信息的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业务处理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处理系统100中的业务处理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处理系统100在家庭宽带场景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处理系统100在5G移动通信场景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业务处理方法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二BGP报文中携带映射关系的TLV的格式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图6a所示的Value字段扩展Sub-sub-TLV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APN6转发规则的格式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APN6转发规则的格式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又一种APN6转发规则的格式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MASK的一种APN6转发规则的格式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MASK的另一种APN6转发规则的格式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MASK的又一种APN6转发规则的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业务处理系统1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业务处理装置1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业务处理装置1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1”、“2”、“3”、“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A和/或B”,应该理解为包括以下情形:仅包括A,仅包括B,或者同时包括A和B。
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的段路由(英文:Segment Routing over 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简称:SRv6)或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段路由(英文:Segment Routing over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SR MPLS)场景下,流量工程(英文:trafficengineering,简称:TE)的策略(英文:Policy)引流是指SRv6或SR MPLS的头节点将流量导入相应的能够保障流量的服务等级协议(英文:Service Level Agreement,简称:SLA)需求的路径。引流技术包括颜色(英文:Color)引流以及差分服务代码点(英文:DifferentiatedServices Code Point,简称:DSCP)引流。
Color引流中,SRv6或SR MPLS的头节点接收控制器下发的TE policy,该TEpolicy至少包括Color、端点(英文:Endpoint)和分段列表(英文:Segment List);该头节点还接收SRv6或SR MPLS的尾节点发送的路由消息,该路由消息中携带路由前缀(英文:Prefix)、Color和下一跳(英文:Nexthop);该SRv6或SR MPLS的头节点确定TE policy中的Color的取值和路由消息中Color的取值相同,且,TE policy中Endpoint指示的节点即为路有消息中的Nexthop所指示的节点,则,该头节点生成转发表项,该转发表项中包括IPPrefix和Segment List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当该头节点接收到Color与上述两个Color取值相同的业务报文时,即可基于该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确定匹配的转发表项,并基于匹配后的转发表项中的Segment List进行转发。但是,该Color引流方法中,路由消息中的路由前缀只能对应一种SLA需求,无法体现不同的SLA需求,即,对SLA有不同需求的多个不同应用通过该Color引流的方式无法得到差异化的SLA保障。而且,对于SLA需求频繁变化的应用,采用该Color引流方式时需要不断修改路由消息中的Color值,用户体验较差。
DSCP引流中,SRv6或SR MPLS的头节点接收控制器下发的TE policy,该TE policy至少包括Color、Endpoint和Segment List;该头节点还接收SRv6或SR MPLS的尾节点发送的路由消息,该路由消息中携带IP Prefix和Nexthop;此外,该头节点上将TE policy中的Color映射为DSCP值;该SRv6或SR MPLS的头节点生成转发表项,该转发表项中包括IPPrefix、DSCP和Segment List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当该头节点接收到业务报文时,即可基于该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确定匹配的转发表项,并基于业务报文的特征计算DSCP值,将计算所得的DSCP值和匹配到的转发表项中的DSCP值进行匹配,基于最终匹配到的转发表项中的Segment List转发该业务报文。但是,该DSCP引流方法中,由于TE policy中DSCP字段只有6比特,所以最多包含64种不同的TE Policy,而且,需要SRv6或SR MPLS的头节点对接收到的每个业务报文根据该业务报文的特征信息计算DSCP值并基于计算后的DSCP值进行引流,过程复杂,部署困难;此外,还要求应用的SLA需求能够简单的基于业务报文的特征信息得以区分,导致特征信息相同但所属应用的SLA需求不同的场景,无法实现应用级的业务处理。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该方法中执行业务处理的过程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那么,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该策略表项用于指导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与该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从而,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包括目的地址和该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报文时,即可根据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匹配对应的策略表项,并按照所匹配的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转发该业务报文。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业务报文中只要携带应用特征信息,网络设备即可感知到该业务报文对应的具体应用,并以与该应用的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转发策略对该业务报文进行准确的转发,使得为用户提供应用级的业务处理成为可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概念进行说明。
应用特征信息(英文:Application-aware ID),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例如,应用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下述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应用的标识(英文:ApplicationIdentity,简称:APP ID)、用户的标识(英文:User ID)、应用的流标识(英文:Flow ID)和应用的服务等级。其中,APP ID用于唯一标识具体的应用,该应用可以是运营商提供的应用(如:咪咕),也可以是应用提供商(英文:Over The Top,简称:OTT)提供的应用(如:王者荣耀);User ID用于标识该应用所属的用户或用户组(如标识重要用户);Flow ID用于标识该应用发出业务报文属于的业务流或者会话;应用的服务等级用于体现该应用发出的业务报文所要求的网络性能,例如可以是服务等级协议(英文:Service Level Agreement,简称:SLA)的等级(英文:Level)或SLA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中,Application-aware ID可以至少包括分配的服务等级,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包括下述信息中一个或多个:APP ID、User ID以及Flow ID。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的应用特征信息的格式,应用特征信息具体可以包括:SLA Level、APP ID、User ID和Flow ID。
转发策略,是对所接收的业务报文执行转发操作的依据。例如,控制器可以基于应用的应用特征信息生成转发策略,并将转发策略发送至该转发策略对应转发路径的入口节点(即,第一网络设备)。
策略表中的策略表项,可以包括路由前缀、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的转发策略,一旦业务报文中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命中某个策略表项,则,可以按照该被命中的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指导该业务报文的转发。策略表项的表现方式以及对应的具体格式,可以参见下述图7a~图7c、图8a~图8c以及对应的描述。
一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为能够直接指导业务报文转发的信息,例如,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可以包括转发路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SID List;另一种情况下,为了节约策略表项的资源,该策略表项中所描述的转发策略也可以包括转发策略的标识(或者也可以称为索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的标识,查找到能够直接指导业务报文转发的转发策略,该情况下,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例如可以包括源节点标识、目的节点标识和Color,通过源节点标识、目的节点标识和Color这三个信息从保存的转发策略的位置确定具体的转发策略,转发策略可以包括转发路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SID List。其中,源节点标识例如可以是源节点的IP地址,目的节点标识例如可以是目的节点的IP地。具体而言,如果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接收到的业务报文中的应用特征信息命中某条策略表项,则,可以基于该条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转发该业务报文,满足该业务报文所属应用的网络性能需求。下文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可以指转发策略本身或转发策略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个应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流,如,视频流和音频流,那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方法,也可以对应用进行流级的业务处理,该情况下,应用特征信息包括Flow ID,第一PE设备上的APN6转发规则中的转发策略可以对应到某个应用,也可以对应到某个应用上的某个流或某几个流。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特征信息中包括的FlowID可以是应用中一些指定的或重要的流的ID,例如:应用为游戏应用,则,应用特征信息中可以包括该游戏应用中动作指令对应的Flow ID,以便第一PE设备能够感知到动作指令并对动作指令进行对应的处理。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户级的业务处理为例进行说明,应用的流级业务处理的实现方式与下述应用级的业务处理的实现方式类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策略表项中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称为应用感知的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网络(英文:Application-aware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Networking,简称:APN6)转发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运营商边缘(英文:Provider Edge,简称:PE)设备,该PE设备可以连接用户边缘(英文:Customer Edge,简称:CE)设备。
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是应用到如图2所示的业务处理系统100中,图2为业务处理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该业务处理系统100可以包括:PE设备11、PE设备12、用户设备21(也可以记作CE 21)、控制器30、管理服务器40和业务服务器50(也可以记作CE 50),其中,用户设备21属于上安装有应用A,业务服务器50可以为应用A提供相应的服务。PE设备11连接用户设备21和PE设备12,PE设备12连接业务服务器50,业务服务器50可以和管理服务器40进行通信,管理服务器40可以和控制器30连接,控制器30分别和PE设备11和PE设备12连接。
该业务系统100中的业务处理过程参见图3,以从用户设备21到业务服务器50的业务报文的处理为例,可以包括:
S11,业务服务器50向管理服务器40发送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中携带应用A的标识和服务等级需求;
S12,管理服务器40基于该请求报文,为该应用A分配满足服务等级需求的服务等级(下文中称为分配的服务等级),并生成包括该分配的服务等级的应用特征信息;
S13,管理服务器40将应用特征信息发送给控制器30;
S14,管理服务器40将应用特征信息发送给业务服务器50;
S15,业务服务器50将应用特征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21,指示用户设备21上的应用A在发送业务报文时携带该应用特征信息;
S16,控制器30根据应用特征信息,生成转发策略1,并将转发策略1的标识和应用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转发策略1用于指示对用户设备21上应用A产生的业务报文的转发;
S17,控制器30将生成的转发策略1的标识和应用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转发策略1发送给PE设备11,以便PE设备11生成策略表项1,该策略表项1至少包括业务服务器50的路由前缀、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1之间的对应关系;
S18,PE设备11接收用户设备21上应用A发出的业务报文,该业务报文中包括应用特征信息;
S19,PE设备11从策略表项中,查找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特征信息以及目的地址匹配的策略表项1,并按照所命中的策略表项1中的转发策略1经过PE设备12向业务服务器50发送该业务报文。
其中,S15和S16~S17的执行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S11可以是基于用户设备21向业务服务器50发送的注册请求(或登录请求)触发的,那么,S15例如可以是业务服务器50将应用特征信息携带在注册请求(或登录请求)的响应报文中反馈给用户设备21;或者,S11也可以是业务服务器50在应用上线之前主动发起的协商,那么,S15之前,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21向业务服务器50发送的注册请求(或登录请求),相应的,S15可以是业务服务器50将应用特征信息携带在注册请求(或登录请求)的响应报文中反馈给用户设备21。需要说明的是,假设S13中控制器30接收到应用特征信息后,由于资源的限制,无法满足该所接收的应用特征信息中要求的服务等级时,可以按照资源所允许的服务等级进行算路,并将该资源所允许的服务等级发送给管理服务器40,这样,S14中管理服务器40向业务服务器50发送的应用特征信息中包括的分配的服务等级可以是控制器30的资源所允许的服务等级。
同理,对于业务服务器50到用户设备21的业务报文的处理过程,相较于上述图3所示的步骤,区别在于:S16’,控制器30根据应用特征信息,生成转发策略2,并将转发策略2的标识和应用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转发策略2用于指示对业务服务器50上产生的业务报文的转发;S17’,控制器30将生成的转发策略2的标识和应用特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转发策略2发送给PE设备12,以便PE设备12生成策略表项2,该策略表项2至少包括用户设备21的路由前缀、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2之间的对应关系;S18’,PE设备12接收业务服务器50发出的业务报文,该业务报文中包括应用特征信息;S19’,PE设备12从策略表项中,查找与业务报文中携带的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策略表项2,并按照所命中策略表项2中的转发策略2经过PE设备11向用户设备21发送该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为用户提供应用A对应的服务的业务服务器,和与管理服务器40协商确定应用A对应的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服务器可以是同一个业务服务器,也可以是与该应用A对应的两个业务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个业务服务器实现上述两个功能为例进行说明。
可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实现更加精细化的业务处理。
作为一个示例,业务处理系统100可以对应到家庭宽带场景,如图4a所示,该业务处理系统100中,管理服务器40可以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服务器(英文:Internet ServiceProvider Server,简称:ISP Server)40,例如可以是运营商的认证授权计费(英文: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简称:AAA)服务器40;业务服务器50可以是应用A对应的运营商应用服务器50,也可以是OTT服务器50。
作为另一个示例,业务处理系统100可以对应到移动通信场景,以图4b所示的第五代移动网络(英文: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简称:5G)场景为例,该业务处理系统100中,管理服务器40可以是会话管理功能(英文: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简称:SMF)实体40;业务服务器50可以是运营商的为应用A服务的应用服务器50,也可以是OTT服务器50。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服务器40和控制器30均为运营商的设备,具体可以是建立通信连接关系的两个实体设备,也可以是一个合设的实体设备中的两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将其作为两个实体设备进行分别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场景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处理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具体是指用户设备上安装的应用程序,而数据中心中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业务服务器为该应用提供对应的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连接的CE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数据中心侧的业务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和节点代表相同的含义,可以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SRv6场景,该Segment List为SID组成的列表,每个SID为128比特的第六版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IPv6)地址;对于SR MPLS场景,该Segment List为MPLS标签组成的列表。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业务处理方法100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5,该方法100由第一网络设备实施,该第一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图2所示的PE设备11或PE12。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网络设备为连接用户设备(即第一CE设备)的PE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相应的,为该用户设备上的应用提供服务的业务服务器(即第二CE设备)连接的PE设备记作第二网络设备。具体实现时,该方法100例如可以包括下述S101~S103:
S101,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该第一业务报文属于第一应用。
具体实现时,S101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CE设备上接收第一业务报文。用户使用第一CE设备上的应用时,该第一CE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业务报文时,需要在该业务报文中携带该应用对应的应用特征信息。以第一业务报文为例,第一CE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业务报文,该第一业务报文属于第一应用,该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为了确保对第一业务报文的精确转发,在S101之前,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下述S201~S203:
S2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
S202,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该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该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
S203,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该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该策略表项用于指导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与第一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
策略表项,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第一转发策略用于指导属于所述第一应用的业务报文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
其中,策略表项可以包括多组对应关系,每组对应关系中至少包括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策略表项的具体生成方式以及可能的表项格式,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图7a~图7c、图8a~图8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所有用户设备上安装的各个应用,该第一网络设备会针对每个应用对应的业务服务器所连接的网络设备,获取对应的至少包括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这两个表项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为第一CE设备,业务服务器连接的PE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策略表项中,某应用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对应。其中,第一转发策略为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对应的段标识列表(英文:segmentidentification list,简称:SID List)。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至少包括该应用的服务等级(即,管理服务器为该应用分配的服务等级);此外,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还包可以包括下述标识中的至少一个:该应用的标识、该应用所属的用户的标识或该应用的流标识,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图1对应的描述。
对于S202,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BGP报文,该第一BGP报文中包括APN6标识,该APN6标识用于指示第一BGP报文通告的是APN6路由,该APN6路由被用于生成策略表项,并且,该APN6标识也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按照APN6规则(即,按照所生成的策略表项)处理从第一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报文。该第一BGP报文除了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二CE设备的路由前缀(英文:Prefix)、第二网络设备的虚拟专用网络的段标识(英文: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egment Identification,简称:VPN SID)、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英文:Nexthop),还可以通过扩展以承载APN6标识。
第一BGP报文承载APN6标识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方式一、第一BGP报文可以通过扩展的地址族携带该APN6标识,例如,扩展边界路由协议的多协议扩展(英文:Multiprotocol Extensions for BGP,简称:MP-BGP)地址族,在地址族标识(英文: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简称:AFI)=2的地址族下新定义子地址族标识(英文:Sub 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简称:SAFI),该SAFI用于承载APN6标识。其中,网络层可达信息(英文: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简称:NLRI)的编码格式和公网IPv6路由的编码格式可以相同。
方式二、第一BGP报文可以通过新增的路径属性携带该APN6标识,例如,第一BGP报文中新增关于应用特征信息的属性(英文:Application-aware ID Attribute)字段,该Application-aware ID Attribute字段用于承载APN6标识,标记该第一BGP报文通告的是APN6路由。
方式三、第一BGP报文可以通过扩展团体属性中的Color字段承载APN6标识,例如,第一BGP报文中可以将扩展团体属性中的Color字段赋予特定值,以表示该第一BGP报文中的APN6标识,标记该第一BGP报文通告的是APN6路由。
对于S201中的第一转发策略,具体可以是控制器基于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的,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的。作为第一个示例,控制器或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主动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作为第二个示例,控制器或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第二网络设备的触发,才实施基于所获取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的操作,该方式可以称为ODN(英文:On Demand Nexthop)方式。
在第一个示例中,如果控制器具有算路能力,则,当控制器接收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后,可以基于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基于该转发路径生成第一转发策略,从而,该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应用特征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控制器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应用特征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是将第一应用特征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携带在BGP或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英文:Path Computation ElementCommunication Protocol,简称:PCEP)等类型的报文中,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
例如,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二BGP报文,该第二BGP报文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BGP报文可以通过隧道封装属性(英文: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中扩展的类型长度值(英文:Type LengthValue,简称:TLV)字段携带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6a所示,为第二BGP报文的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字段中新定义的子TLV(英文:Sub-TLV),该子TLV的类型Type字段用于指示该子TLV用于承载至少一个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长度Length字段的值用于指示该子TLV的长度,值Value字段携带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而言,该Value字段中可以根据映射关系的数量(即,第一转发策略对应的应用特征信息的数量)扩展对应数量的子TLV(英文:Sub-sub-TLV),每个Sub-sub-TLV的格式可以参见图6b所示,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Sub-sub-TLV为例,类型Type字段用于指示该子TLV用于承载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长度Length字段的值用于指示该Sub-sub-TLV的长度,值Value字段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此外,考虑到存在多种应用对应一个第一转发策略的情况,该Value字段还可以携带掩码(英文:MASK)。其中,上述图6a和图6b中,还可以包括预留(英文:Reserved)字段,图6b中还可以包括标志(英文:Flags)字段。
又例如,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PCEP报文,该第一PCEP报文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PCEP报文例如可以通过分段路由关联策略组(英文:Segment Routing Policy Association Group,简称:SRPAG)的关联对象(英文:ASSOCIATION object)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携带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的TLV字段的格式参见上述第二BGP报文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的TLV字段的格式。
再例如,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边界网关协议流规则(英文:BorderGateway Protocol Flow Specification,简称:BGP FlowSpec)报文,该第一BGP FlowSpec报文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该第一BGP FlowSpec报文携带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如果第一网络设备具有算路能力,则,当控制器接收到管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后,可以将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承载于BGP或PCEP等类型的报文中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基于该转发路径生成第一转发策略,从而,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应用特征和第一转发策略进行对应保存。其中,该第一转发策略对应的转发路径例如是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多条转发路径中满足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SLA需求的路径。
在第二个示例中,如果在S201之前,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三BGP报文,该第三BGP报文中包括该应用对应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但是在第一网络设备的策略表项中未查找到与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转发策略,此时,可以视为一次ODN过程,即,第二网络设备触发为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应用计算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路径。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BGP报文可以和第一BGP报文为同一个BGP报文,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BGP报文,第三BGP报文中例如可以通过新增的Application-aware IDAttribute字段承载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如果第一网络设备具有算路能力,则,该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第三BGP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转发路径,基于该转发路径生成第一转发策略,从而,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应用特征和第一转发策略进行对应保存。
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向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中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请求控制器确定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转发策略,并指示返回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请求报文可以为第四BGP报文,该第四BGP报文例如可以通过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或者,该请求报文也可以为第二PCEP报文,该第二PCEP报文可以通过SRPAG ASSOCIATION object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该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该情况下,控制器还可以通过BGP或PCEP等类型的报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于S203,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携带APN6标识的第一BGP报文,并获取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之后,即可按照APN6标识的指示,将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对应保存在策略表项中。
策略表项的形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下面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几种可能的策略表项的形式:
形式一、策略表项可以通过一个对应关系表(如第一策略表项)体现。该第一策略表项至少可以包括路由前缀、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一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通过一次查表即可确定该业务报文的第一转发策略,从而基于第一转发策略对应的转发路径将该业务报文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如图7a所示,该第一策略表项中包括表项1和表项2,其中,表项1包括路由前缀1、应用特征信息1和转发策略1,表项2包括路由前缀1、应用特征信息2和转发策略1。
形式二、策略表项也可以以尾节点进行分组,每个组称为该尾节点对应的策略表项组,以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为例,可以认为该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该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包括多条策略表项,例如,该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可以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第一策略表项;如果第二网络设备还是另一个应用对应的尾节点,该另一个应用对应的第二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二转发策略之间的第二策略表项,也可以被包括在该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中。
作为一个示例,对于形式二所示的策略表项的形式,该策略表项可以通过一个对应关系表体现。该策略表项中,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中的第一策略表项包括:路由前缀、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的标识、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四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此外,如果该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另一个应用的第二应用特征信息,该第二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第二转发策略,那么,该第一策略表项中,与路由前缀和第二网络对应的策略表项组的标识对应的还可以包括:第二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二转发策略。如图7b所示,该策略表项中包括表项3和表项4,其中,表项3包括路由前缀1、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的标识1、应用特征信息1和转发策略1,表项4包括路由前缀1、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策略表项组的标识1、应用特征信息2和转发策略1。
作为另一个示例,对于形式二所示的策略表项的形式,该策略表项可以通过两个对应关系表(即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体现。该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策略表项(也可以称为APN6转发表(英文:forwarding information table,简称:FIB))和第三策略表项。其中,第三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策略表项中包括路由前缀和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7c所示,该策略表项中包括策略表项2和策略表项3,其中,策略表项3包括表项5和表项6,该表项5包括应用特征信息1和转发策略1,表项6包括应用特征信息2和转发策略1,策略表项2包括路由前缀1和策略表项3的标识1,其中,可以通过策略表项3的标识1索引到策略表项3。
其中,第二策略表项,是指用于转发业务报文中携带应用特征信息的报文的转发表。生成第二策略表项的过程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APN6标识的路由通告报文,该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该第四策略表项包含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第四策略表项生成第二策略表项。具体实现时,在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之后,生成第三策略表项之前,基于获取到的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转发策略的尾节点(即Endpoint)将所有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组,例如,Endpoint为第二网络设备的所有对应关系对应到一个第三策略表项,该第三策略表项对应的第四策略表项中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和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五BGP报文,该第五BGP报文中包括APN6标识、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路由前缀,此时,该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在转发面的第二策略表项中,增加一条表项:路由前缀和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即增加了图7c右侧的表项。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五BGP报文可以和第一BGP报文、第三BGP报文为同一条BGP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策略表项是何种体现形式,该策略表项中还可以包括默认(英文:Default)策略表项,用于指导未匹配到对应的转发策略的业务报文在网络中的转发。其中,该默认策略表项可以包括默认的第二转发策略,也可以包括目的节点(例如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参见图7a~图7c所示的Default对应的表项。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策略表项中,可以是每个应用特征信息对应一条表项,如图7a~图7c所示,如此,能够针对每个应用精准的匹配到对应的转发策略。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节约策略表项中的表项资源,还可以在表项中引入掩码MASK。例如,当多个应用引流到相同的转发策略时,管理服务器为这些应用分配服务等级相同的应用特征信息,则,在策略表项中,只需要一条表项即可表达多个应用的应用特征信息和同一个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该一条表项中的MASK用于指示应用特征信息中用于进行匹配的有效信息,例如,MASK可以用于指示应用特征信息中的SLA Level字段中的取值有效,当接收到业务报文时,仅需要该业务报文的应用特征信息中SLA Level字段的取值和该表项中SLA Level字段的取值匹配,即可认为该业务报文和该条表项匹配,从而可以基于该条表项中的转发策略的标识去查找对应的转发策略,基于所查找到的转发策略进行该业务报文的转发。例如:对于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分配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二应用特征信息中,SLA Level均为3,此时,APN6转发规则可以参见图8a、图8b或图8c所示。其中,图8a相比图7a,在每条表项中新增MASK,且将转发策略相同的表项以一条表项的形式体现;图8b相比图7b,在每条表项中新增MASK,且将转发策略相同的表项以一条表项的形式体现;图8c相比图7c,左侧的表项不变,右侧的表项中新增MASK,且将转发策略相同的表项以一条表项的形式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掩码MASK具体可以是128比特的0、1字符串,对应于应用特征信息匹配时参与匹配的比特位通过MASK取值指示,MASK为1的比特位即为应用特征信息中参与匹配的比特位,应用特征信息中参与匹配的比特位即为该应用特征信息的有效信息。一种情况下,MASK可以是子网掩码,即,连续的N个取值为1的比特位和连续M个取值为0的比特位组成的MASK(N和M为整数),那么,该子网掩码指示应用特征信息中对应的连续N个比特位需要参与匹配。另一种情况下,MASK中的取值为1和0的比特位可以不连续,MASK例如可以是1010101100010……,那么,该MASK指示应用特征信息中取值为1的比特位需要参与匹配。
通过上述S201~S203,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到策略表项,为实现对该应用的精细化控制做好了准备,使得后续该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能够按照该策略表项中能够满足该应用网络性能需求的第一转发策略进行转发。
S102,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目的地址确定第一转发策略。
在S101之后,该方法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解析第一业务报文获取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目的地址,基于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目的地址,从策略表项中查找对应的策略表项,从而将命中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作为第一转发策略执行下述S103。
作为一个示例,对于上述图7a所示的第一策略表项,S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从第一策略表项中,确定与第一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以及第一业务报文中携带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表项1,该表项1包括与第一业务报文目的地址匹配的路由前缀1;接着,第一网络设备将该表项1中的转发策略1记作第一转发策略。
对于图8a所示的第一策略表项,S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策略表项中,确定表项1中的路由前缀1与第一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匹配;接着,第一网络设备判断该表项1中MASK所指示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的有效信息与该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信息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第一网络设备将该表项1中的转发策略1记作第一转发策略。
作为另一个示例,对于图7b所示的策略表项,S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策略表项中,确定路由前缀1与第一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匹配;接着,第一网络设备从所匹配的策略表项组的标识1对应的表项3和表项4中,确定与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表项3,即确定表项3的应用特征信息1和该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将该表项3中的转发策略1记作第一转发策略。
对于图8b所示的策略表项,S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策略表项中,确定与第一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匹配的策略表项组的标识1所指示的策略表项组;接着,第一网络设备从该策略表项组中的各表项中,确定应用特征信息1中MASK所指示的有效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匹配,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将该应用特征信息1所属的表项3中的转发策略1记作第一转发策略。
作为又一个示例,对于图7c所示的策略表项,S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策略表项2中,确定路由前缀1与第一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匹配;接着,从策略表项2中获取策略表项3的标识1,基于策略表项3的标识1确定策略表项3,从而,从策略表项3中查找应用特征信息与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表项;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将该所命中的表项5中的转发策略1记作第一转发策略。
对于图8c所示的策略表项,S102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从策略表项2中,确定路由前缀1与第一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匹配;接着,从策略表项2中获取策略表项3的标识1,基于策略表项3的标识1确定策略表项3,从而,从策略表项3中查找MASK所指示的应用特征信息的有效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有效信息匹配的表项;然后,第一网络设备将所命中表项中的转发策略1记作第一转发策略。
这样,为第一网络设备有效的、按需准确转发该第一业务报文做好了准备。
S103,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一转发策略转发第一业务报文。
具体实现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转发策略封装在该第一业务报文中,指导该第一业务报文从第一网络设备转发到第二网络设备。例如,在SRv6场景中,可以在第一业务报文中封装段路由扩展头(英文:Segment Routing Header,简称:SRH),该SRH中承载第一转发策略。其中,一种情况下,SRH可以承载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上的各个节点对应下一跳的标识,这样,各节点需要严格按照该SRH指定的下一跳进行第一业务报文的转发。另一种情况下,SRH也可以承载第二网络设备的VPN SID和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上的部分节点的绑定段标识(英文:Binding SegmentIdentification,简称:BSID),这样,如果节点到下一跳之间未指定路径,可以通过内部网关协议(英文: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最短路径方式计算到下一跳的路径,只要经过该SRH指定节点将第一业务报文转发到第二网络设备即可。
其中,策略表项中的转发策略具体指转发策略的标识,该转发策略的标识能够唯一查找到该第一网络设备上保存的多个转发策略。转发策略的标识例如可以包括:头网络设备的标识、尾网络设备的标识以及该应用对应的Color值。例如,该第一转发策略的标识,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和该应用对应的Color值。
可见,通过该方法100,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策略表项,该策略表项包括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用于指导属于该第一应用的业务报文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的第一转发策略之间的映射关系;接着,如果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属于该第一应用的第一业务报文,且该第一业务报文中包括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则,该第一网络设备即可基于第一转发策略转发该第一业务报文。这样,业务报文中只要携带应用特征信息,网络设备即可感知到该业务报文对应的具体应用,并以与该应用的应用特征信息对应的转发策略对该业务报文进行准确的引流,满足该应用对网络性能的需求,使得为用户提供应用级的业务处理成为可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201~S203可以作为单独的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也可以结合到S101~S103中作为一个整体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S101~S103可以作为单独的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也可以结合到S201~S203中作为一个整体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默认转发表项,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此时,第一网络设备确定该第二业务报文中携带的第二应用特征信息与策略表项中应用特征信息均不匹配,则,选择策略表项中的默认策略表项,认为该默认策略表项是该第二应用特征信息在策略表项中命中的表项;从而,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默认策略表项转发第二业务报文。
作为一个示例,默认策略表项可以包括第二转发策略,那么,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默认策略表项转发第二业务报文具体是指第一网络设备按照所述第二转发策略转发该第二业务报文。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默认策略表项中也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那么,该默认策略表项可以认为尽力而为(英文:Best Effort,简称:BE)转发策略。该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基于该默认策略表项转发第二业务报文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计算从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路径;按照所计算的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转发该第二业务报文。
如此,即使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业务报文中的应用特征信息未能命中策略表项中的表项,也可以按照预设的默认策略表项有效的指导业务报文的转发,使得该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更加完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100以用户设备到业务服务器侧的业务报文的处理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同理,仍然以图5所示的方法100适用的网络架构为例,对于业务服务器到用户设备的业务报文的处理过程,如图9所示,例如可以包括:
S901,第二网络设备获取第三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三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三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
S902,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该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该第一网络设备的地址。
S903,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三应用特征信息和第三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该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该策略表项用于指导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与第一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
S904,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业务报文,该第三业务报文包括目的地址和第三应用特征信息,该第三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该第三业务报文属于第一应用。
S905,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目的地址和第三应用特征信息,从所述策略表项中确定第三转发策略。
S906,第二网络设备基于第三转发策略转发第三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901~S903中的名词解释、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均可以参见上述方法100中S201~S203的相关描述。上述S904~S906中的名词解释、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均可以参见上述方法100中S101~S103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方法100中,如果适用的网络中:第一CE设备为业务服务器,第二CE设备为用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为网络侧的PE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为用户侧的PE设备,则与上述图9所示的方法实质相同,仅表达方式不同。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系统1000,参见图10所示。该业务处理系统1000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0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02,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001,用于接收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的业务报文,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该第一网络设备1001,还用于根据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确定转发策略,并根据转发策略转发业务报文到第二网络设备1002;第二网络设备1002,用于接收该业务报文,并将该业务报文发送至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业务处理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业务服务器1003和管理服务器1004,其中,业务服务器1003,用于向所述管理服务器1004发送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包含应用标识和服务等级需求;管理服务器1004,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服务器1003发送的所述请求报文,为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分配满足所述服务等级需求的服务等级,生成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并向所述业务服务器1003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包括分配的服务等级;此时,业务服务器1003,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该业务处理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005,该管理服务器1004,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1005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那么,控制器1005,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生成所述转发策略,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001。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业务处理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005,管理服务器1004,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1005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控制器1005,用于接收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001;第一网络设备1001,还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生成所述转发策略,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对应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该业务处理系统1000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参见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相关描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装置1100,参见图11所示。该业务处理装置1100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装置11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101、确定单元1102和第一发送单元1103。其中,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属于所述第一应用;确定单元1102,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第一发送单元11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发策略转发所述第一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存储有第一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策略表项包含路由前缀、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并且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存储有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路由前缀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根据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110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匹配单元和第一生成单元。其中,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路由通告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所述路由前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所述第四策略表项包含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策略表项生成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其中,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为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该第一BGP报文还可以包括APN6标识,该APN6标识用于指示按照APN6规则处理从第一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报文,所述第一BGP报文通过扩展地址族携带所述APN6标识,或,所述第一BGP报文通过新增的路径属性携带所述APN6标识,或,所述第一BGP报文通过扩展团体属性中的Color字段承载所述APN6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1100还包括:计算单元和第二生成单元。其中,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转发路径生成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1100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其中,该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三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BGP报文,所述第二BGP报文通过隧道封装属性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中扩展的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携带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作为另一个示例,所述第三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报文,所述第一PCEP报文通过分段路由关联策略组的关联对象SRPAG ASSOCIATION object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1100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该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之前,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其中,所述请求报文可以为第三BGP报文,所述第三BGP报文通过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中扩展的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或者,所述请求报文也可以为第二PCEP报文,所述第二PCEP报文通过SRPAG ASSOCIATION object中扩展的TLV字段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可以用于:确定没有与所接收的路由通告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转发策略,则,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请求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为第四BGP报文,所述第四BGP报文通过路径属性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包括掩码MASK,所述MAS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包括掩码MASK,所述MAS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所述确定单元11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其中,MASK可以包括子网掩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1100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其中,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二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属于所述第二应用;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未匹配到转发策略,则,按照默认策略表项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转发策略,按照所述第二转发策略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或者,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时,则,计算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路径,并按照所述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该业务处理装置1100与上述方法100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对应,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参见方法100中的相关描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装置1200,参见图12所示。该业务处理装置1200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装置1200包括:获取单元1201、第一接收单元1202和生成单元1203。其中,获取单元1201,用于获取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第一接收单元1202,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生成单元1203,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所述策略表项用于指导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12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第一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策略表项包含所述路由前缀、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一匹配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其中,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中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第一匹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路由前缀匹配,并且所述业务报文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策略表项包括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生成单元1203,具体用于:生成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并根据所述第四策略表项生成第二策略表项,所述第四策略表项包含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路由前缀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装置1200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第二匹配单元、确定单元、第三匹配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其中,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中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第二匹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路由前缀匹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第三匹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该业务处理装置1200与上述方法100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对应,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参见方法100中的相关描述,具体可以参见方法100中S201~S203的相关描述。
此外,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1300,该网络设备1300可以实现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PE设备11的功能,或者,实现图5或图9所示的方法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网络设备1300包括存储器1301、处理器1302和通信接口1303。
所述存储器13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处理器1302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实施的方法。
通信接口1303,用于与该网络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存储器1301、处理器1302和通信接口1303通过总线1304相互连接;总线13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英文: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英文: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该处理器1301的详细处理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S102,这里不再赘述。
通信接口1303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报文,以及根据第一转发策略转发第一业务报文。具体的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S101以及S103,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处理器1301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该处理器1301的详细处理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S203,这里不再赘述。
通信接口1303用于获取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具体的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S201以及S202,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存储器1301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闪存(英文:flash)、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EPROM)、寄存器(英文:register)、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
上述处理器1302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上述通信接口1303例如可以是接口卡等,可以为以太(英文:ethernet)接口或异步传输模式(英文: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简称:ATM)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业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设置在业务处理装置1100、1200或网络设备1300中,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应用于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实施的业务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项(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实施例中认为“A和/或B”包含单独A,单独B,和A+B。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模块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获取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模块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模块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0)

1.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属于所述第一应用;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转发策略转发所述第一业务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存储有第一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策略表项包含路由前缀、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并且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存储有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路由前缀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获得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路由通告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所述路由前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所述第四策略表项包含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四策略表项生成所述第二策略表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为第一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所述第一BGP报文通过扩展地址族携带应用感知的第六版互联网协议网络APN6标识,或,所述第一BGP报文通过新增的路径属性携带所述APN6标识,或,所述第一BGP报文通过扩展团体属性中的Color字段承载所述APN6标识,所述APN6标识用于指示按照APN6规则处理从第一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所述转发路径生成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二BGP报文,所述第二BGP报文通过隧道封装属性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携带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报文,所述第一PCEP报文通过分段路由关联策略组的关联对象SRPAG ASSOCIATION object携带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报文为第三BGP报文,所述第三BGP报文通过Tunnel Encapsulation Attribute中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报文为第二PCEP报文,所述第二PCEP报文通过SRPAG ASSOCIATION object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没有与所接收的路由通告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转发策略,则,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请求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包括掩码MASK,所述MAS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包括掩码MASK,所述MAS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SK包括子网掩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二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属于所述第二应用;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未匹配到转发策略;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按照默认策略表项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时,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按照所述默认策略表项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计算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路径;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按照所述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发策略包括转发路径对应的段标识列表SID List。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的服务等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还包括下述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一应用的标识,所述第一应用所属的用户的标识或用户组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的流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网络入口运营商边缘PE设备,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设备为业务服务器,所述业务服务器用于为所述第一应用提供服务。
23.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所述策略表项用于指导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第一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策略表项包含所述路由前缀、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中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路由前缀匹配,并且所述业务报文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匹配;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表项包括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生成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并根据所述第四策略表项生成所述第二策略表项,所述第四策略表项包含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路由前缀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中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路由前缀匹配;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
28.一种业务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报文,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属于所述第一应用;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确定第一转发策略;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转发策略转发所述第一业务报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存储有第一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策略表项包含路由前缀、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并且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存储有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路由前缀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的路由前缀匹配;
根据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
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路由通告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所述路由前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
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所述第四策略表项包含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策略表项生成所述第二策略表项。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权利要求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计算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转发路径;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转发路径生成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权利要求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之前,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中包含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所述请求报文用于请求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转发策略。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没有与所接收的路由通告报文中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匹配的第一转发策略,则,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请求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为第四BGP报文,所述第四BGP报文通过路径属性携带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包括掩码MASK,所述MAS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包括掩码MASK,所述MASK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有效的信息,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报文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第一应用特征信息中所述MASK所指定的信息匹配。
38.根据权利要求28至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第二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第二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属于所述第二应用;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第二应用特征信息未匹配到转发策略,则,按照默认策略表项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转发策略,按照所述第二转发策略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或者,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默认策略表项中包括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时,则,计算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路径,并按照所述路径对应的路径信息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
40.一种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应用特征信息和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路由通告报文,所述路由通告报文中包含路由前缀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策略表项,所述策略表项用于指导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与所述应用对应的业务报文。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路由通告报文,生成第一策略表项,所述第一策略表项包含所述路由前缀、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中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路由前缀匹配,并且所述业务报文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匹配;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表项包括第二策略表项和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
生成第三策略表项,所述第三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转发策略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匹配到第四策略表项,并根据所述第四策略表项生成第二策略表项,所述第四策略表项包含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地址和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策略表项存储有所述路由前缀与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中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
第二匹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业务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路由前缀匹配;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策略表项中包含的所述第三策略表项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
第三匹配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应用特征信息与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的应用特性信息匹配;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策略表项中的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
45.一种业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接收业务报文,所述业务报文包含目的地址和应用特征信息,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用于表征应用的相关特征,所述业务报文属于所述应用;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目的地址和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确定转发策略,并根据所述转发策略转发所述业务报文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报文,并将所述业务报文发送至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目的设备。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业务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其中:
所述业务服务器,用于向所述管理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报文包含应用标识和服务等级需求;
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服务器发送的所述请求报文,为所述应用标识对应的应用分配满足所述服务等级需求的服务等级,生成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并向所述业务服务器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包括分配的服务等级;
所述业务服务器,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生成所述转发策略,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应用特征信息;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应用特征信息生成所述转发策略,并将所述应用特征信息和所述转发策略对应保存。
4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的所述方法。
5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92392.8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4531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2392.8A CN114531384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EP21884476.9A EP4216507A4 (en) 2020-10-30 2021-07-02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ARATUS AND SYSTEM
PCT/CN2021/104123 WO2022088737A1 (zh) 2020-10-30 2021-07-02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8/309,142 US20230275829A1 (en) 2020-10-30 2023-04-28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2392.8A CN114531384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1384A true CN114531384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38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2392.8A Pending CN114531384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5829A1 (zh)
EP (1) EP4216507A4 (zh)
CN (1) CN114531384A (zh)
WO (1) WO20220887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4472A (zh) * 2022-10-17 2023-03-21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转发策略获取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44568A1 (en) * 2021-11-05 2023-05-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lication-aware bgp path selection and forwarding
CN117221201A (zh) * 2022-06-02 2023-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WO2024007762A1 (zh) * 2022-07-07 2024-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发布方法、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478734A (zh) * 2022-07-30 2024-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904A (zh) * 2010-02-04 2010-07-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8377223B (zh) * 2018-01-05 2019-12-06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包识别方法、数据包识别方法及流量引导方法
CN114513456A (zh) * 2018-10-12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15585A (zh) * 2019-03-11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211981A (zh) * 2019-12-30 2020-05-2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策略路由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600929B (zh) * 2020-04-07 2023-05-19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传输线路探测方法、路由策略生成方法及代理服务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4472A (zh) * 2022-10-17 2023-03-21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转发策略获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737A1 (zh) 2022-05-05
EP4216507A1 (en) 2023-07-26
US20230275829A1 (en) 2023-08-31
EP4216507A4 (en)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88737A1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10469370B2 (en) Segment routing techniques
EP3624408B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forwarding table entry, controller, and network device
US11888651B2 (e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service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409315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US10193801B2 (en) Automatic traffic mapping fo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s
CN110661711B (zh) 生成标签转发表的方法、报文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9105462A1 (zh) 报文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pe节点,节点
CN113347091B (zh) 灵活算法感知边界网关协议前缀分段路由标识符
US20140059178A1 (en) Cloud resource placement using placement pivot in physical topology
CN111585780B (zh) 通过底层网络拓扑支持多个虚拟网络
CN113709034B (zh) 一种用于网络路由的方法、路由器及网络控制设备
EP3852319A1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binding relationship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81017B (zh) 改变多路径标签交换路径中每跳带宽约束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12118178B (zh) 网络装置和用于ip网络中基于类别的流量工程的方法
WO20090135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thernet label distribution
US11310157B2 (en) Dynamic segment routing mapping server for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US20240098019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302087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egment identifier vpn sid,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15506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sdn controller,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facilitating path computation
Talaulikar RFC 9552: Distribution of Link-Stat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Using BG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