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9134A -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9134A
CN114519134A CN202011295591.1A CN202011295591A CN114519134A CN 114519134 A CN114519134 A CN 114519134A CN 202011295591 A CN202011295591 A CN 202011295591A CN 114519134 A CN114519134 A CN 114519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ration
information
intention
module
managem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55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业兴
李贤明
于益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55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91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201 priority patent/WO2022105522A1/zh
Priority to EP21893670.6A priority patent/EP4227827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519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9134A/zh
Priority to US18/320,10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165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2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5/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using knowledge-based models
    • G06N5/02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 G06N5/022Knowledge engineer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6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状态感知模块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策略管理模块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执行命令开始执行。在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第二时长大于第一时长;状态感知模块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时长。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网络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成立的体验式网络化智能行业规范组(industry specification groupexperiential networked intelligence,ISG ENI)工作组的目标是定义一个基于观察方向决定行为控制模型的认知网络管理体系架构。它使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和情境感知策略,根据用户需求、环境条件和业务目标的变化调整提供的服务。该系统是经验性的,因为它从操作者的指令中学习相关知识,以改进其在将来采取的行动。因而能够帮助运营商自动化其网络配置和监控过程,从而减少运营支出并改善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当前定义了基于意图(intent)的体验式网络智能(experientialnetworked intelligence,ENI)架构,如图1所示。
意图系统从意图实施开始周期性地判断意图是否达成,当意图不能够达成时,调整意图对应的可执行命令。但是,意图的可执行命令从开始执行到生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段时间内,意图的目标未达成并不是可执行命令无效,因此,不需要调整可执行命令,且在此段时间内判断意图的目标是否达成也是没有意义的。进一步地,频繁地切换意图的可执行命令不利于意图的目标的达成,导致意图的目标的达成效率较低,同时,还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乒乓切换可执行命令导致意图的目标的达成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意图维持方法,该方法包括:
状态感知模块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所述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策略管理模块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意图对应的第一执行命令开始执行;在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在所述意图的目标在所述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时,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所述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管理模块确定第二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三时长时,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所述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管理模块确定第三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长由第八信息携带,所述第八信息用于创建或实施或修改所述意图;或者,所述第一时长配置在意图知识库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模拟所述意图实施过程中意图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长确定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意图维持方法,该方法包括:策略管理模块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可执行命令开始执行;在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调整为所述意图对应的第二可执行命令;所述策略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在所述意图的目标在所述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策略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长由第八信息携带,所述第八信息用于创建或实施或修改所述意图;或者,所述第一时长配置在意图知识库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模拟所述意图实施过程中意图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长确定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意图维持方法,该方法包括:知识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意图的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知识管理模块向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管理模块确定第二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所述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时长更新与所述意图的类型相同的意图所对应的第一时长平均值。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管理模块更新第一时长的平均值。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意图维持方法,该方法包括:知识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六信息,第六信息指示意图的目标被达成时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所述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知识管理模块向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管理模块确定第三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所述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时长更新与所述意图的类型相同的意图所对应的第一时长平均值。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通过知识管理模块更新第一时长的平均值。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ENI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意图维持方法的概述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意图转译及执行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意图转译及执行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意图维持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意图维持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ENI架构进行简要介绍。
ENI架构共包含10个功能模块,分为输入类功能模块、输出类功能模块、分析类功能模块以及决策类功能模块四大类,如图1所示。
输入类功能模块:(即数据读取和规范化(Data Ingestion and Normalisation)模块)负责接收外部系统的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归一化等操作。其中,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是两个模块。
输出类功能模块:(即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Output Generation andDenormalisation)模块)负责将系统内部命令转化为外部系统能够处理的格式并发送给外部系统。
分析类功能模块:负责对现有的网络状态进行感知分析并且预测未来的网络状态。分析类功能模块包括,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模块、上下文感知模块(Context Awareness)模块、认知管理(Cognition Management)模块。
其中,知识管理模块主要负责管理ENI范围内的所有知识,完成意图的策略类型的识别和意图相关知识的存储。
上下文感知模块主要负责获取辅助系统(Assisted System)的状态和环境信息,例如,用于获取网元(如基站(gNodeB))的性能数据。其中,辅助系统可以是无线接入网元或者核心网网元(如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
认知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意图维持过程中网络数据的理解和网络状态认知。
决策类功能模块用于在对网络状态感知的基础上,根据意图生成新的策略并对策略进行编排,并将操作命令发送给输出类功能模块。决策类功能模块包括情景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模块、策略管理(Policy Management)模块、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模块。或者,决策类功能模块包括情景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模块、策略管理(Policy Management)模块、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 Engineering)模块、意图转译(Intent Translation)模块。
情景感知模块主要负责感知ENI系统下发的推荐或命令对辅助系统的影响。例如,用于感知意图目标的达成情况。
模型驱动工程模块主要辅助将意图知识和上下文信息通过模型驱动方法转化为策略管理模块能够识别的格式。
策略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根据意图知识和上下文信息,产生保证意图达成的策略,并向Assisted System下发。
意图转译模块主要负责意图表达式的词法语法解析,并根据意图表达式的内容,从知识管理模块获取意图相关知识。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ENI架构上对于意图转译功能的实现存在两个可选方案:1)基于策略管理模块进行功能增强和2)作为架构的独立功能模块。
意图实施过程包括意图转译、执行以及维持。示例性地,在意图实施过程中,由意图转译模块负责意图转译,并且将转译的结果发送给策略管理模块,由策略管理模块进行意图执行以及维持。在意图执行及维持过程中,策略管理模块根据意图的达成情况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意图的调用,对意图的表达式进行了定义,意图的表达式如下:
<intentExpression>:=<IntentDrivenAction><IntentDrivenObject>
<IntentDrivenAction>:=<IntentDrivenActionName><IntentDrivenActionProperties>
<IntentDrivenObject>:=<IntentDrivenObjectName><IntentDrivenObjectProperties>
由如上表达式可以看出,一条完整的意图由两部分组成,意图动作(IntentDrivenAction)以及意图目标(IntentDrivenObject)。
意图系统从意图实施开始周期性地判断意图是否达成,当意图不能够达成时,调整意图对应的可执行命令。意图目标达成的检查周期受限于辅助系统的上报能力,由意图系统根据意图业务决定,最小可达1min,当辅助系统的上报周期较小时,意图系统在意图达成前会周期性的判断意图达成情况。其中,意图目标达成的检查周期与辅助系统的上报周期相同。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参考时长是指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的最小时间间隔,即可执行命令开始被执行到下一次进行可执行命令调整所需要的最短时长。此外,该参考时长还可以称为期望时长(exepected time),或者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状态采集周期(即上报周期)小于参考时长。
为了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0:状态感知模块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
以下对状态感知模块获取第一时长的可能方式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下方式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方式1:第一时长可以由用于创建意图或实施意图或修改意图的消息携带。例如,意图创建者可以向意图系统发生创建意图消息,该消息包括第一时长,进一步地,第一时长可以由意图系统中的其他模块转发至状态感知模块。此时,第一时长为初始参考时长。
方式2:第一时长还可以配置在意图知识库中。例如,意图系统中的其他模块可以从意图知识库中获取第一时长并转发至状态感知模块。
进一步地,第一时长可以是指同种类型的意图调整可执行命令的平均时长。或者,第一时长还可以是根据模拟意图实施过程中意图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长确定的。此时的第一时长为初始参考时长。
示例性地,在首次模拟意图执行时,意图系统记录意图目标的达成所需的时长,记为参考时长=To。在第二次模拟意图的执行时,若To内达成意图的目标,则调整参考时长,即减少参考时长。若To内未达成意图的目标,则调整参考时长,即延长参考时长。具体的,若To内达成意图的目标,则可以利用公式T=To+w*t对参考时长进行调整,此时t为负数,w为正数,t为意图的目标达成所用时长与To的差值。若To内未达成意图的目标,则在To的基础上再运行t’(例如,t’可以取To,具体的取值根据经验值设置),如果经过t’达成了意图的目标,则可以利用公式T=To+w*t对参考时长进行调整,t为超过To的时长,如果在t’时间内意图的目标未达成,则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并且利用公式T=To+w*t对参考时长进行调整,此时t=t’。
基于上述思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参考时长的变化趋势平稳后,确定一个参考时长作为第一时长。例如,假设预设浮动范围为40s,经过若干次模拟意图实施过程,参考时长的变化范围为4分45秒至5分15秒之间,此时参考时长的浮动范围为30s,落入预设浮动范围,则可以将第一时长设为5分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模拟意图实施过程达到预设次数时,将最后一次获得的参考时长作为第一时长。例如,假设预设次数为5次,当模拟意图实施过程达到5次时,将第5次模拟意图实施过程后确定的参考时长作为第一时长。
步骤210: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状态感知模块监控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若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则执行步骤220A。若意图的目标在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则执行步骤220B。示例性地,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状态感知模块开始针对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进行计时。
步骤220A:在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第二时长大于第一时长。
在一示例中,状态感知模块可以自身确定第二时长。
在一示例中,状态感知模块可以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知识管理模块在接收到第四信息后确定第二时长,并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五信息,第五信息包括第二时长。
在一示例中,状态感知模块不需要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四信息,但在意图的目标在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即实际意图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长。知识管理模块在确定未收到第三信息时确定第二时长,则向状态管理模块发送第五信息,第五信息包括第二时长。
此外,知识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第二时长更新同种类型的意图调整可执行命令的平均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以知识管理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还可以是意图系统中的其他模块确定第二时长并将第二时长通知给状态感知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状态感知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第二时长:
Time_update=Time_initial+△,△可以为预设值,△大于0。
Time_update表示第二时长,Time_initial表示第一时长,例如,△=60s。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感知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可以采用其他公式确定第二时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30A:状态感知模块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时长。
步骤240A:在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策略管理模块将第一可执行命令调整为第二可执行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步骤230A和步骤240A的执行顺序。
其中,策略管理模块需要首先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策略管理模块获取第一时长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步骤200,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策略管理模块根据意图的目标是否在第一时长内达成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可执行命令。若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即意图的目标在第一时长内未达成,则策略管理模块需要调整可执行命令,即将意图的第一可执行命令调整为意图对应的第二可执行命令。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意图可以对应多个可执行命令,这里的多个可执行命令第一可执行命令和第二可执行命令。若意图的目标在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则策略管理模块不需要调整可执行命令。
此外,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管理模块发送用于指示第二执行命令开始执行的消息。结合步骤230A,策略管理模块根据意图的目标是否在第二时长内达成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二可执行命令,进入新的循环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以下仅以切换可执行命令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还适用于切换规则或者切换子意图。例如,在第一规则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策略管理模块将第一规则调整为第二规则。或者,在第一子意图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第一子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策略管理模块将第一子意图调整为第二子意图。
步骤230B:在意图的目标在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第一时长,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三时长,第三时长小于第一时长。
其中,在一示例中,状态感知模块可以自身确定第三时长。
在另一示例中,状态感知模块可以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六信息,第六信息指示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七信息,第七信息指示第三时长。此外,知识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第三时长更新同种类型的意图调整可执行命令的平均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仅以知识管理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还可以是意图系统中的其他模块确定第三时长并将第三时长通知给状态感知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第三时长为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
示例性地,状态感知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第三时长:
Time_update=Time_initial+w*t,其中Time_initial为第二时长,w为权重值,例如,w=1,t为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状态感知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可以采用其他公式确定第三时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230B:状态感知模块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三时长。
进一步地,策略管理模块根据意图的目标是否在第三时长内达成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一可执行命令。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20B和步骤230B为可选的步骤。若意图的目标在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则状态感知模块可以不需要确定第三时长,策略管理模块继续根据第一时长判断是否调整第一可执行命令。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意图系统在意图目标达成前乒乓切换意图可执行命令,提高意图系统达成意图目标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以下结合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为意图转译及执行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初始参考时长由意图创建者下发。
步骤1:意图创建者向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发送新策略(newPolicy)消息,该新策略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其中,初始参考时长可以是指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长。初始参考时长又可称为参考时长的初始值。
示例性地,意图创建者可以为用户或应用或运营支持系统(operations supportsystem,OSS)或商业支持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
步骤2: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对新策略消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并且将归一化后的数据发送给知识管理模块。其中,归一化后的数据也包括初始参考时长。
步骤3:知识管理模块根据归一化后的数据更新意图知识库。
步骤4:知识管理模块向意图转译模块发送转译策略(translatePolicy)请求消息。转译请求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
步骤5:意图转译模块为意图策略(Intent Policy)分配标识。
步骤6: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标识更新请求,标识更新请求用于更新意图知识库中的意图标识。
步骤7:意图转译模块向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意图已经开始被处理。
步骤8: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向意图创建者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意图已经开始被处理。
此外,意图转译模块还需进行意图语法词法检查。如果语法词法检查有误,意图转译模块向意图创建者发送错误反馈信息。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意图错误信息。如果意图语法词法检查无误,则继续执行步骤9。
步骤9:意图转译模块提取意图关键词。
步骤10: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意图关键词更新消息。
步骤11: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意图知识获取请求。
步骤12:知识管理模块向意图转译模块发送意图知识。
步骤13:意图转译模块将意图知识进行编排确定意图转译结果。
其中,示例性地,意图知识可能包括意图目标信息,网络状态参数的名称和与意图策略相关的网络元素的标识符等。
步骤14: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更新意图策略实例上下文(updPolsemantics)消息。
步骤15:意图转译模块向上下文感知模块发送意图策略转译完成(polComplete)消息。意图策略转译完成(pol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6:上下文感知模块对网络状态进行判断,并且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ctxComplete)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ctx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7:状态感知模块对意图的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判断,并向模型驱动工程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ctx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对应上述步骤200,状态感知模块获取初始参考时长,为步骤20做准备。
步骤18:模型驱动工程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将意图转译结果转化为可以被意图作用实体(即辅助系统)理解的形式,并且将其更新到知识管理模块中,并且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模式驱动工程完成(mdeComplete)消息。模式驱动工程完成(mde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9:策略管理模块对意图转译结果进行转换以及决策,得到的可执行命令发送给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
这里的可执行命令可以对应上述图2所示实施中的第一可执行命令。
步骤20: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意图执行开始(exeBegin)消息,意图执行开始消息指示意图的可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步骤21:状态感知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意图执行开始消息开始计时。
如果在参考时长内达成了意图的目标,状态感知模块记录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如果在参考时长内未达成意图的目标,状态感知模块可以记录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或者不作记录。
步骤22: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将可执行命令发送给被意图作用实体(即辅助系统)。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在意图首次下发时携带参考时长,能够减少意图在达成目标之前调整意图可执行命令的概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为意图转译及执行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初始参考时长存储在意图知识库中。
步骤1:意图创建者向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发送新策略(newPolicy)消息,该新策略消息包括参考时长。
示例性地,意图创建者可以为用户或应用或OSS或BSS。
步骤2: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对新策略消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归一化,并且将归一化后的数据发送给知识管理模块。其中,归一化后的数据也包括参考时长。
步骤3:知识管理模块根据归一化后的数据更新意图知识库。
步骤4:知识管理模块向意图转译模块发送转译策略(translatePolicy)请求消息。转译请求消息包括参考时长。
步骤5:意图转译模块为意图策略(Intent Policy)分配标识。
步骤6: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标识更新请求,标识更新请求用于更新意图知识库中的意图标识。
步骤7:意图转译模块向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意图已经开始被处理。
步骤8: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向意图创建者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告知意图已经开始被处理。
此外,意图转译模块还需进行意图语法词法检查。如果语法词法检查有误,意图转译模块向意图创建者发送错误反馈信息。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意图错误信息。此外,如果意图语法词法检查无误,则继续执行步骤9。
步骤9:意图转译模块提取意图关键词。
步骤10: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意图关键词更新消息。
步骤11: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意图知识获取请求。
步骤12:知识管理模块向意图转译模块发送返回意图(returnIntent)消息,该消息携带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知识。
初始参考时长保存在意图知识库中。此时,初始参考时长可以为意图的类型对应的参考时长,即一类意图的参考时长。
步骤13:意图转译模块将意图知识进行编排确定意图转译结果。意图知识可能包括意图目标信息,网络状态参数的名称和与意图策略相关的网络元素的标识符等。
步骤14:意图转译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更新意图策略实例上下文(updPolsemantics)消息。
步骤15:意图转译模块向上下文感知模块发送意图策略转译完成(polComplete)消息。意图策略转译完成(pol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6:上下文感知模块对网络状态进行判断,并且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ctxComplete)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ctx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7:状态感知模块对意图的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判断,并向模型驱动工程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ctx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8:模型驱动工程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将意图转译结果转化为可以被意图作用实体(即辅助系统)理解的形式,并且将其更新到知识管理模块中,并且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模式驱动工程完成(mdeComplete)消息。模式驱动工程完成(mdeComplete)消息包括初始参考时长和意图转译结果。
步骤19:策略管理模块对意图转译结果进行转换以及决策,得到的可执行命令或者规则发送给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
步骤20: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意图执行开始(exeBegin)消息,意图执行开始消息指示意图的可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步骤21:状态感知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意图执行开始消息开始计时。
如果在参考时长内达成了意图的目标,状态感知模块记录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如果在参考时长内未达成意图的目标,状态感知模块记录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
步骤22: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将可执行命令或者规则发送给被意图作用实体(即辅助系统)。
采用上述实施例,在参考时长保存在意图知识库,能够减少意图在达成目标之前调整意图可执行命令的概率,减少资源的消耗。
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为意图维持流程示意图之一。本实施例中知识管理模块可以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1:上下文感知模块向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发送性能数据订阅请求。
步骤2: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向辅助系统发送性能数据订阅请求。
步骤3:辅助系统向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发送性能数据。
步骤4: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对性能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知识管理模块。
步骤5:知识管理模块向上下文感知模块发送策略和性能数据(polAndPerformanceData),策略和性能数据包括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其中,在未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可以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更新策略情景(updPolSA)消息,该消息包括测量时长,测量时长为实际测量得到的意图目标达成时间,即在参考时长内达成了意图的目标时,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测量时长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测量时长可以对应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此时,更新后的参考时长可以对应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三时长。
在一示例中,更新后的参考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me_update=Time_initial+w*t,其中,Time_update为更新后的参考时长,Time_initial为状态感知模块中记录的参考时长,即最近一次更新的参考时长或初始参考时长。w为权重值,例如,w=1,t为测量时长与Time_initial的差值。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直接定义更新后的参考时长等于测量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状态感知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测量时长的时机。示例性地,状态感知模块在接收到来自于上下文感知模块的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后,即步骤6后,状态感知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更新策略情景消息,该消息包括测量时长。此时的测量时长为前一轮可执行命令执行的执行时长。
在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可以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updPolSA,该消息指示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知识管理模块根据该消息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示例性地,Time_update=Time_initial+△,Time_update为更新后的参考时长,Time_initial为初始参考时长,△可以为预设值,△大于0。此时,更新后的参考时长可以对应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时长。
此外,在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可以不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消息。知识管理模块若未收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的消息则确定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知识管理模块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当意图知识库保存意图的初始参考时长时,即对应于实施例2的场景,知识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更新后的参考时长更新意图系统中属于同一类的意图的初始参考时长。示例性地,T=(w1*T1+w2*T2+w3*T3+……+wn*Tn)/n,其中n为意图系统中属于同一类的意图(例如提升带宽类意图)且处于激活状态的意图的个数,T1,T2,……Tn等为n个意图分别对应的初始参考时长。w1、w2……wn为T1,T2,……Tn分别对应的权重。
步骤6:上下文感知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7:状态感知模块向模型驱动工程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8:模型驱动工程模块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模式驱动工程完成消息,模式驱动工程完成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9:策略管理模块根据更新后的参考时长和意图目标的达成情况判断是否要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若未达到更新后的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达成,则不需要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流程结束。若达到更新后的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则需要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执行步骤10。
步骤10:策略管理模块将调整后的可执行命令发送给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
步骤11: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将调整后的可执行命令发送给辅助系统。
步骤12: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意图执行开始消息,通知状态感知模块开始新一轮的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间计时。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由知识管理模块对参考时长进行更新。
实施例4:如图6所示为意图维持流程示意图之二。本实施例中状态感知模块可以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1:上下文感知模块向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发送性能数据订阅请求。
步骤2: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向辅助系统发送性能数据订阅请求。
步骤3:辅助系统向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发送性能数据。
步骤4:数据读取和规范化模块对性能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知识管理模块。
步骤5:知识管理模块对性能数据进行存储,并且将性能数据以及意图上下文信息送给上下文感知模块,其中,意图上下文信息是在意图转译以及执行阶段生成的。
步骤6:上下文感知模块根据性能数据判断网络状态,将网络状态信息增加至上下文信息中,并且将意图上下文信息更新到知识管理模块中,且将更新后的上下文信息发送给状态感知模块。
步骤7:状态感知模块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在未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意图目标达成时间,即在参考时长内达成了意图的目标时,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以下简称测量时长),计算更新后的参考时长。在一示例中,更新后的参考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me_update=Time_initial+w*t,其中,Time_update为更新后的参考时长,Time_initial为状态感知模块中记录的参考时长,即最近一次更新的参考时长或初始参考时长,w为权重值,例如,w=1,t为测量时长与Time_initial的差值。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定义更新后的参考时长等于测量时长。
在达到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确定更新后的参考时长。示例性地,Time_update=Time_initial+△,其中,Time_update为更新后的参考时长,Time_initial为状态感知模块中记录的参考时长,即最近一次更新的参考时长或初始参考时长,△可以为预设值,△大于0。
步骤8:状态感知模块向模型驱动工程模块发送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网络状态告知完成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9:模型驱动工程模块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模式驱动工程完成消息,驱动工程完成消息包括更新后的参考时长。
步骤10:策略管理模块根据更新后的参考时长和意图目标的达成情况判断是否要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若未达到更新后的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达成,则不需要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流程结束。若达到更新后的参考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则需要调整意图的可执行命令,执行步骤11。
步骤11:策略管理模块将调整后的可执行命令发送给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
步骤12:输出生成和非规范化模块将调整后的可执行命令发送给辅助系统。
步骤13: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意图执行开始消息,通知状态感知模开始新一轮的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间计时。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由知识管理模块对参考时长进行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7和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状态感知模块或策略管理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状态感知模块或策略管理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还可以是应用于状态感知模块或策略管理模块或知识管理模块的芯片。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10和收发单元720。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图2、图3、图4、图5或图6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状态感知模块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接收来自于策略管理模块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处理单元710用于在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第二时长大于第一时长。
收发单元720用于向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时长。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2、图3、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策略管理模块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可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处理单元710用于在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将第一可执行命令调整为意图对应的第二可执行命令;
收发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时长,第二时长大于第一时长。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2、图3、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知识管理模块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意图的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意图的目标未达成;
处理单元710用于确定第二时长,第二时长大于第一时长;
收发单元720用于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五信息,第五信息指示第二时长。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2、图3、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知识管理模块的功能时:收发单元720用于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六信息,第六信息指示意图的目标被达成时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
处理单元710用于根据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第三时长,第三时长小于第一时长;
收发单元720用于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七信息,第七信息指示第三时长。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710和收发单元7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2、图3、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8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30,用于存储处理器8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8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8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图2、图3、图4、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8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710的功能,接口电路8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720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30)

1.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状态感知模块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策略管理模块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意图对应的第一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在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意图的目标在所述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二时长,包括: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确定第三时长,包括: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
所述状态感知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由第八信息携带,所述第八信息用于创建或实施或修改所述意图;
或者,所述第一时长配置在意图知识库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模拟所述意图实施过程中意图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长确定的。
8.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策略管理模块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
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可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在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将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调整为所述意图对应的第二可执行命令;
所述策略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意图的目标在所述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策略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的。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由第八信息携带,所述第八信息用于创建或实施或修改所述意图;
或者,所述第一时长配置在意图知识库中。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模拟所述意图实施过程中意图目标达成所需的时长确定的。
13.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知识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意图的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
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知识管理模块向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时长更新与所述意图的类型相同的意图所对应的第一时长平均值。
15.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知识管理模块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六信息,第六信息指示意图的目标被达成时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
所述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知识管理模块向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知识管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时长更新与所述意图的类型相同的意图所对应的第一时长平均值。
17.一种意图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接收来自于策略管理模块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意图对应的第一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意图的目标在所述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确定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策略管理模块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的。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知识管理模块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知识管理模块的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22.一种意图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意图对应的第一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意图对应的第一可执行命令开始执行;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时,将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调整为所述意图对应的第二可执行命令;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在所述意图的目标在所述第一时长到达前达成时,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接收来自于所述状态感知模块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的。
25.一种意图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意图的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到达第一时长且所述意图的目标未达成;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时长。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长更新与所述意图的类型相同的意图所对应的第一时长平均值。
27.一种意图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状态感知模块的第六信息,第六信息指示意图的目标被达成时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可执行命令的执行时长确定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小于所述第一时长;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状态感知模块发送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长。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95591.1A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5191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5591.1A CN114519134A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125201 WO2022105522A1 (zh) 2020-11-18 2021-10-21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EP21893670.6A EP4227827A4 (en) 2020-11-18 2021-10-21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INTAINING INTENTION
US18/320,104 US20230291651A1 (en) 2020-11-18 2023-05-18 Intent mainten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5591.1A CN114519134A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9134A true CN114519134A (zh) 2022-05-20

Family

ID=8159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5591.1A Pending CN114519134A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1651A1 (zh)
EP (1) EP4227827A4 (zh)
CN (1) CN114519134A (zh)
WO (1) WO20221055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6723B2 (ja) * 2007-04-03 2010-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省エネルギ運転促進装置
US8824437B2 (en) * 2011-03-02 2014-09-02 Ricoh Company,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updating access point
US10088973B2 (en) * 2013-11-08 2018-10-02 Google Llc Event scheduling presentation i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nvironment
US10075450B2 (en) * 2015-05-29 2018-09-11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One time use password for temporary privilege escalation in a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system
CN107133345B (zh) * 2017-05-22 2020-11-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方法和装置
EP3557439A1 (en) * 2018-04-16 2019-10-23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based multi-purpose conversational agents for processing natural language queries
CN111858890B (zh) * 2020-07-23 2023-07-21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的咨询方法、咨询机器人、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US11727068B2 (en) * 2021-11-29 2023-08-15 Salesforce, Inc. Customizable intent driven application trigger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91651A1 (en) 2023-09-14
WO2022105522A1 (zh) 2022-05-27
EP4227827A4 (en) 2024-04-10
EP4227827A1 (en) 202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8868B (zh) 一种实现边缘网络能力开放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948217B1 (ko) 무선 장치상에서 프로덕트 승인을 테스트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US200402096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wireless terminals
CN111159031B (zh) 应用移动终端自动化测试的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3725B (zh) 指标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9726108B (zh) 基于模拟数据的前端代码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EP3099011A1 (en) Interface management service entity, functional service entity and 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method
WO2019024679A1 (zh) 网络功能的升级方法及升级管理实体
CN11038160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2559124A (zh) 一种模型管理系统以及目标操作指令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990381B (zh) 服务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2567684A (zh) 支持核心网络中订阅事件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467832A (zh) 设备控制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519134A (zh) 一种意图维持方法及装置
US20230164034A1 (en) Intent Negoti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638871A (zh) 一种设备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US201301159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devices
CN11425803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3828458A (zh) 处理装置、通信系统、通信终端、终端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程序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095367B (zh) 一种状态反馈方式的配置方法、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766212B (zh) 确定应用程序的安装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5620710A (zh) 语音识别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N112698948A (zh) 产品资源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WO2022042544A1 (zh) 一种网络性能数据订阅方法及装置
CN113723800B (zh) 风险识别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