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9869A -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869A
CN114499869A CN202011267739.0A CN202011267739A CN114499869A CN 114499869 A CN114499869 A CN 114499869A CN 202011267739 A CN202011267739 A CN 202011267739A CN 114499869 A CN114499869 A CN 114499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cross
transaction
us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7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9869B (zh
Inventor
孙海锋
黄凯
任亚坤
邓燕辉
何瀚文
吴进喜
钟绍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77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986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26773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499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9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04L9/3255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using group based signatures, e.g. ring or threshold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从终端上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对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在各链上对对应的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多方维护、全网共享的分布式账本。按照开放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具有绝对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区块链数据的维护和读取,但同时也因为公有链的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区块链不受任何机构控制,并且交易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因此联盟链应运而生。
联盟链是一种带许可机制的区块链,成员的加入需要进行身份授权,如Hyperledger Fabric,它是一种典型的企业级联盟链框架。Fabric支持在一组相同的机构之间进行多通道部署,每个通道相当于一条单独的区块链,但不同通道之间完全相互隔离,无法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交互,进而阻碍了业务之间的交流,使每一条链成为业务孤岛,导致链与链之间的资源交换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包括:
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一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一合约;
根据所述跨链交易中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所述第一合约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二合约;
根据所述跨链交易中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和所述第二合约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二背书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包括:
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所对应的终端;以及将所述第二背书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终端;
当接收到各所述终端对对应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的验证通过指令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
将所述第一区块和所述第二区块分别发送至所述跨链发起链和所述跨链接收链的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读写集更新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账本,完成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发送至排序服务节点;
若检测到所述排序服务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步骤。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整合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交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一种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所述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将所述部分签名和所述跨链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是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对所述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公钥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交易提案,并将所述交易提案发送至对应的区块链上。
一种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签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所述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部分签名和所述跨链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是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对所述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的。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所述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将所述部分签名和所述跨链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是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对所述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所述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将所述部分签名和所述跨链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是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对所述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的。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在终端上生成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对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在各链上对对应的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即基于完整多重签名保证了跨链交换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第一终端102、第二终端104通过网络与区块链服务器106进行通信。分别从第一终端102、第二终端104上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其中,第一终端102和第二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区块链服务器106可以用独立的区块链服务器或者是多个区块链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区块链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其中,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为联盟链中互相独立的通道,即单独的区块链。交易提案中包括跨链交易、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区块链标识和合约信息等数据,合约信息包括跨链交易的交易标识、合约标识和合约策略数据等。合约策略数据指资源交换合约,包括一个参数化(invoke)方法进行资源交易,和查询(query)方法查询资源余额。跨链交易中包括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资源交换信息,资源交换信息包括转移资源的额度值和用户的公钥地址;例如,跨链交易CTX包括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第一资源交换信息是用户USER_A将资源P1转移给用户USER_B,可表示为CTXA→B={PKA,PKB,P1},PKA,PKB分别为用户USER_A和USER_B的公钥地址;第二资源交换信息是用户USER_B将资源P2转移给用户USER_A,可表示为CTXB→A={PKB,PKA,P2},PKA,PKB分别为用户USER_A和USER_B的公钥地址。
完整多重签名是通过第一用户的私钥和第二用户的私钥分别对生成的跨链交易进行加密生成的部分签名合成的,即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终端对由第一用户的私钥生成的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第二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得到的。例如,USER_A的私钥对跨链交易CTX进行签名得到部分签名ρ,USER_B的私钥对跨链交易CTX进行签名得到部分签名g;根据部分签名ρ和部分签名g可以得到跨链交易CTX的完整多重签名σ。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具体地,在联盟链上创建两个通道,每个通道为一条独立的区块链,即分别为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分别为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的用户,区块链服务器中的跨链发起链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区块链服务器中的跨链接收链接收第二终端上发送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并将接收的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发送至各链上的背书节点上。
步骤204,根据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具体地,跨链发起链的背书节点在收到第一用户发送的交易提案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通过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对第一交易提案的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跨链接收链的背书节点在收到第二用户发送的交易提案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通过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对第一交易提案的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步骤206,当验证通过时,获取跨链发起链对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跨链接收链对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具体地,当验证通过时,从第一交易提案中获取合约标识,通过合约标识调用对应的合约;基于合约,根据当前账本数据库对获取第一资源交换信息中的第一用户公钥地址和第二用户公钥地址以及第一用户转移资源的额度值进行背书处理,得到第一背书结果,对背书结果添加数字签名并利用第一用户的私钥对第一背书结果进行背书签名,并将签名后的第一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将接收的第一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终端。其中,第一背书结果中包括响应状态Status和读写集RWSets等,响应状态的值可以用“true”或“false”来表示,读写集中键值对key-value中的key值为用户的公钥地址,value值为转移资源的额度值,本申请中键值对(PKA,P2)、(PKB,P1),表示第一用户的资源由P1更新到P2,第二用户的资源由P2更新到P1。
当验证通过时,从第二交易提案中获取合约标识,通过合约标识调用对应的合约;基于合约,根据当前账本数据库对获取第二资源交换信息中的第二用户公钥地址和第二用户公钥地址以及第一用户转移资源的额度值进行背书处理,得到第二背书结果,对背书结果添加数字签名并利用第二用户的私钥对第二背书结果进行背书签名,得到第二背书结构并将签名后的第二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将接收的第二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终端。其中,第二背书结果中包括响应状态和读写集,第一背书结果中的读写集和第二背书结果的读写集相同。
步骤208,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具体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中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若两个背书结果中的响应状态都为true且读写集度相同时,则验证通过,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第一用户的背书签名和交易提案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TXA;将第一整合交易发送至区块链服务的排序节点。第二终端获取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中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若两个背书结果中的响应状态都为true且读写集度相同时,则验证通过,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第一用户的背书签名和交易提案整合为第二整合交易TXB,将第二整合交易发送至区块链服务的排序节点。其中,第一整合交易对应跨链发起链,第二整合交易对应跨链接收链。
步骤210,根据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具体地,区块链服务器的排序节点对接收的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各整合对应的区块哈希值分别对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进行打包,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将所述第一区块和所述第二区块分别发送至所述跨链发起链和所述跨链接收链的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读写集更新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账本,完成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中,通过在终端上生成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对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在各链上对对应的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即基于完整多重签名保证了跨链交换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第一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具体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根据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步骤304,根据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步骤306,将部分签名和跨链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步骤308,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完整多重签名、跨链交易、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
其中,合约信息包括跨链交易的交易标识、合约标识和合约策略数据等。
具体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用户的私钥,利用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将生成的部分签名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的公钥对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接收跨链交易;利用第二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并将完整多重签名和跨链交易发送至第一终端;根据完整多重签名、跨链交易、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例如,第一用户USER_A生成一个交易提案Propose,交易提案Propose={CTX,σ,C1,TXID,ChaincodeID,ChaincodeMethod},其中,C1为通道标识,TXID为交易ID,ChaincodeID为合约标识、ChaincodeMethod为合约策略数据,随后将交易提案Propose发送到通道C1的一组背书节点Peers1。第二用户USER_B生成一个交易提案Propose,交易提案Propose={CTX,σ,C2,TXID,ChaincodeID,ChaincodeMethod},并将交易提案Propose发送到通道C2的一组背书节点Peers2。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完整多重签名、跨链交易、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之前,根据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对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根据完整多重签名、跨链交易、区块链标识和合约信息生成第一用户对应的交易提案,并将交易提案发送至对应的区块链上。在跨链交易上链之前,在终端对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的合法性进行验证,确定了跨链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方法中,通过在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利用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将生成的部分签名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用户对于的终端上对部分签名进行验证,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通过生成完整多重签名确保了跨链交易的合法性以及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区块链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
步骤404,根据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步骤406,当验证通过时,获取跨链发起链对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跨链接收链对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具体地,当验证通过时,根据第一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一合约;根据跨链交易中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一合约对第一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根据第二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二合约;根据跨链交易中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合约对第二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二背书结果。
步骤408,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具体地,区块链服务器将第一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所对应的第二终端,以及将第二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第一终端;当区块链服务器接收到各终端对对应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的验证通过指令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即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获取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中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分别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若两个背书结果中的响应状态都为true且读写集度相同时,则验证通过,并将验证通过的指令发送至区块链服务器,区块链服务器接收的验证通过指令时,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第一用户的背书签名和交易提案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步骤410,将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
具体地,区块链服务器的排序节点对接收的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各整合对应的区块哈希值分别对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进行打包,将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之前,将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发送至排序服务节点;若检测到排序服务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执行将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步骤。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整合交易或第二整合交易,则确认跨链交易无效。通过设定预设时间段内,根据时间确保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的有效性,避免交易被篡改导致交易的安全性降低;通过对整合交易进行打包,确保了跨链交易的一致性。
步骤412,将第一区块和第二区块分别发送至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的验证节点,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
具体地,在跨链发起链的验证节点,通过调用验证系统链码(VSCC)对第一背书结果的背书签名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在跨链接收链的验证节点,通过调用验证系统链码(VSCC)对第二背书结果的背书签名的合法性进行验证。
步骤414,当验证通过时,根据读写集更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区块链账本,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中,通过在终端上生成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对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在各链上对对应的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通过对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区块,确保跨链交易的一致性;通过对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的验证完成资源的跨链交换,即基于完整多重签名保证了跨链交换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2、验证模块504、第二获取模块506、整合模块508和交换模块510,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验证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第二获取模块506,用于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整合模块508,用于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交换模块5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中,通过在终端上生成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对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在各链上对对应的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根据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即基于完整多重签名保证了跨链交换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还包括背书模块、发送模块、打包模块、更新模块和检测模块,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502还用于当验证通过时,根据第一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一合约。
背书模块用于根据跨链交易中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一合约对第一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
第一获取模块502还用于根据第二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二合约。
背书模块还用于根据跨链交易中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合约对第二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二背书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所对应的终端;以及将第二背书结果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终端。
整合模块508还用于当接收到各终端对对应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的验证通过指令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打包模块,用于将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
验证模块504还用于将第一区块和第二区块分别发送至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的验证节点,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
更新模块,用于当验证通过时,根据读写集更新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的区块链账本,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发送模块还用于将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发送至排序服务节点。
检测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排序服务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终端上生成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分别对第一交易提案和第二交易提案中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在各链上对对应的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当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通过对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区块,确保跨链交易的一致性;通过对对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的验证完成资源的跨链交换,即基于完整多重签名保证了跨链交换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提高了跨链资源交换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装置,包括:第一生成模块602、签名模块604、发送模块606和第二生成模块608,其中:
第一生成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签名模块604,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发送模块606,用于将部分签名和跨链交易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第二生成模块608,用于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完整多重签名、跨链交易、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完整多重签名是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对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第二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对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发送模块606还用于当验证通过时,根据完整多重签名、跨链交易、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第一用户对应的交易提案,并将交易提案发送至对应的区块链上。
上述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装置中,通过在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利用第一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将生成的部分签名发送至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在第二用户对于的终端上对部分签名进行验证,并通过第二用户的私钥对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通过生成完整多重签名确保了跨链交易的合法性以及可靠性。
关于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交易提案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交易提案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包括:
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一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一合约;
根据所述跨链交易中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所述第一合约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一背书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的合约标识获取对应的第二合约;
根据所述跨链交易中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和所述第二合约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进行背书,得到对应的第二背书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包括:
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所对应的终端;以及将所述第二背书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终端;
当接收到各所述终端对对应的响应状态和读写集的验证通过指令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包括:
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
将所述第一区块和所述第二区块分别发送至所述跨链发起链和所述跨链接收链的验证节点,对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第二背书结果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读写集更新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区块链账本,完成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发送至排序服务节点;
若检测到所述排序服务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一区块和将所述第二整合交易打包成第二区块步骤。
6.一种生成跨链交换的交易提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资源交换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资源交换信息生成跨链交易;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签名,生成所述跨链交易的部分签名;
将所述部分签名和所述跨链交易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
当接收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发送的完整多重签名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是当第二用户对应的终端对所述部分签名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对所述跨链交易进行再次签名生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通道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的交易提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公钥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当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完整多重签名、所述跨链交易、区块链标识和合约信息生成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交易提案,并将所述交易提案发送至对应的区块链上。
8.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跨链发起链上第一用户的第一交易提案和跨链接收链上第二用户的第二交易提案,所述第一交易提案和所述第二交易提案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之间跨链交易的完整多重签名;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和第二用户的公钥分别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对所述完整多重签名进行验证;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跨链发起链对所述第一交易提案的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跨链接收链对所述第二交易提案的第二背书结果;
整合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相同时,在所述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上分别将所述第一背书结果和所述第二背书结果整合为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
交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整合交易和第二整合交易完成跨链发起链和跨链接收链之间的资源跨链交换。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67739.0A 2020-11-13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4499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7739.0A CN114499869B (zh) 2020-11-13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7739.0A CN114499869B (zh) 2020-11-13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869A true CN114499869A (zh) 2022-05-13
CN114499869B CN114499869B (zh) 2024-05-17

Family

I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864A (zh) * 2018-02-13 2018-07-06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之间的跨链联盟的建立及通信方法、系统
CN110033373A (zh) * 2019-03-12 2019-07-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中背书的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555769A (zh) * 2019-07-25 2019-12-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083112A1 (zh) * 2018-10-25 2020-04-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81003A (zh) * 2020-07-07 2020-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跨链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0191935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跨链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322128A1 (en) * 2019-04-05 2020-10-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Zero-knowledge proof for blockchain endors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6864A (zh) * 2018-02-13 2018-07-06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之间的跨链联盟的建立及通信方法、系统
WO2020083112A1 (zh) * 2018-10-25 2020-04-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33373A (zh) * 2019-03-12 2019-07-1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区块链中背书的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WO2020191935A1 (zh) * 2019-03-22 2020-10-01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跨链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322128A1 (en) * 2019-04-05 2020-10-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Zero-knowledge proof for blockchain endorsement
CN110555769A (zh) * 2019-07-25 2019-12-1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81003A (zh) * 2020-07-07 2020-09-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跨链转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强;刘长春;周保茹;: "基于区块链的制造服务可信交易方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no. 12, 15 December 2019 (2019-12-15), pages 271 - 28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6785B (zh) 跨链交易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36457B (zh) 区块链多方见证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170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age, gene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okens used to control access to a resource
CN109492983B (zh)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电子印章签署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285954B (zh) 可验证声明验证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31412B (zh) 实现5g移动端计算的方法、系统、移动端及云端服务器
CN110362357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141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97433B (zh) 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49323B (zh) 一种具有千万级tps合约处理能力的处理装置
CN113269642B (zh) 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8997A (zh) 联盟链跨链系统及方法
CN11198500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合同签署与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12804354B (zh) 跨链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08561A (zh) 基于区块链的存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80919A (zh) 数据调度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1881483A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账户绑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770112A (zh)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26047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00830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0951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个人信息保护系统
CN109818965B (zh) 个人身份验证装置及方法
CN114499869B (zh) 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跨链交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034140B (zh) 实现智能合约加密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2774A (zh) 一种基于门限签名的分布式预言机实现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