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9710A -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710A
CN114499710A CN202210340104.1A CN202210340104A CN114499710A CN 114499710 A CN114499710 A CN 114499710A CN 202210340104 A CN202210340104 A CN 202210340104A CN 114499710 A CN114499710 A CN 114499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wer
noise
background noise
nois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01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9710B (zh
Inventor
陈娜
杨旭
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irui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irui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irui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irui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01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6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using historical data, averaging values or stat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和被测设备,其中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为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并提升了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底噪会影响基站接收机的解调性能。目前一般的测量方法是通过对比测试在达到相同无线性能下SNR(Signal Noise Rate,即信噪比)的变化来查看底噪变化。例如测量当小区经由多个RRU(Remote Radio Unit,即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前传扩展单元下合并时所引起的底噪抬升,基于上行灵敏度测试,查看在达到相同吞吐量下(≥ 95%of the maximum throughput)信号源发送功率的抬升。图1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常见系统测试组网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与UE simulator(User Equipment simulator, 用户终端模拟器)相连,其余多个射频拉远单元与多个匹配负载相连,所有射频拉远单元均与前传网关相连,该前传网关与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相连。其中,RRU主要是完成基带信号到射频信号的变换,再经过功放和滤波模块,以通过天线口发射射频信号。相应的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完成逆变换。前传网关可以作为DU和RU(Radio Unit,射频单元)之间的扩展及适配设备。DU主要实现基带信号处理、协议栈功能。上行灵敏度测试是依据3GPP协议在吞吐量大于最大吞吐量的95%时的最小输入信号功率满足协议要求。UE simulator作用是模拟UE(用户设备)发送上行信号,可以是信号源或者其他设备。匹配负载作用是消除空间辐射而不至干扰其他电子设备。
目前测量底噪变化的过程如下:
首先,先接入单个RRU,UE simulator以信号源为例,调整信号源的发送功率,并记录吞吐量大于最大吞吐量的95%时的最小输入信号功率为Txpower_1RRU dBm;
接着,接入多个RRU后,同样调整信号源的发送功率,记录吞吐量大于最大吞吐量的 95%时最小输入信号功率Txpower_xRRU dBm;
然后,计算底噪抬升:Txpower_xRRU - Txpower_1RRU dB。
然而采用上述测量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在于,要求DU侧解析出发送信号后才能得到对应的吞吐量,并且记录对应的信号源发送功率,因此测试环境需要有DU设备并且该DU设备具有解调功能。另外,像上述测量方式所涉及的物理层解调性能也会影响吞吐量的结果。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从而提升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和与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连接的被测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可选地,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的步骤之前,包括:配置信号源的测量参数,其中所述测量参数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参数。
可选地,所述发送信号功率参数包括功率区间范围参数和功率变化步长参数。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包括:
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基于计算得到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
基于所确定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
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并通过插值方法,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可选地,所述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包括:使用时域信号或频域信号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可选地,所述预设值为0dB。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噪变化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配置信号源的测量参数,其中所述测量参数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计算得到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模拟器,用于作为信号源;
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和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均与被测设备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内接于或外接于所述被测设备。
可选地,所述被测设备包括n个射频拉远单元和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均连接的前传网关,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连接;所述测量系统还包括n-1个匹配负载,所述n-1个负载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余射频单元对应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内接于或外接于所述前传网关。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底噪变化测量方法通过新增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并根据时域或频域信号计算与当前接收信号相关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并通过发射信号功率的变化计算得到底噪变化值,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此外,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所述测量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及所述存储介质亦具有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常见系统测试组网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或图3所示的步骤S300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装置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装置的框图。
图7为图5或图6所示的第一计算模块的框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所述测量系统的应用示例一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所述测量系统的应用示例二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所述测量系统的应用示例三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所述测量系统的应用示例四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和与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连接的被测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所述底噪变化测量方法通过新增底噪变化测量装置(或模块),并通过使用时域或频域信号计算与当前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以及通过发射信号功率的变化计算得到底噪变化值,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进而提升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噪变化测量方法。
如图2所示,所述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和与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连接的被测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0,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步骤S300,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步骤S500,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需说明的是,此处测量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模拟器,该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用于生成信号。被测设备可以为不同的射频拉远单元,也可以为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和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相连的前传网关,也可以为其他待测量的无线通信设备,在此不一一列举。此外,本文所述的连接可以包括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0之前,可以包括:步骤S101,配置信号源的测量参数,其中所述测量参数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参数。
具体地,所述发送信号功率参数包括功率区间范围参数和功率变化步长参数。其中功率区间范围可以设置P1≤P≤P2,P1、P2分别为功率区间范围的上、下限值,P表示当前发送信号功率,功率变化步长可以设置为PS,该步长PS可以人为设定,也可以系统预设定,该步长PS可以设定为1dB、2 dB、3 dB,但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在信号源发送信号时,会记录每次发送信号时的发送信号功率的大小。例如,信号源发送调制信号S,最初发送信号功率为-120dBm,以1dB步长进行递增,最终发送信号功率为-60dBm,若将当前的发送信号功率记作为Tx_power[n],则最初发送信号功率可记作为Tx_power[0]=-120dBm,其下一个发送信号功率可记作为Tx_power[1]=-119dBm,再下一个发送信号功率可记作为Tx_power[2]=-118dBm,以此类推,最后发送信号功率可记作为Tx_power[n]=-60dBm。需要说明的是,在设定功率区间范围时,当前发送信号功率的下限值,即P1=底噪水平-Δ。例如,无线通信系统的底噪水平A=-90dBm,若人为设置变量Δ=30dBm,则P1=-120dBm。换言之,要保证P1≤底噪水平A,则需要Δ≥0。
在步骤S100中,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其中,预设时间为T。当被测设备在预设时间T内获得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为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时,执行本方法的底噪变化测量装置也在预设时间T内相应地得到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为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需说明的是,被测设备会将获得的接收信号传给底噪变化测量装置。
在步骤S300中,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如图4所示,该步骤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10,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步骤S330,基于计算得到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步骤S350,基于所确定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步骤S370,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并通过插值方法,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具体地,步骤S310表示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n]下发送信号s所对应的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Rx_power[n]。
在一实施例中,使用时域信号进行信噪比(SNR)的计算。其中处理流程如下:
设定i[k]为接收时域信号r[k]的实部,即i[k]=R{r[k]},R{.}表示取实部的操作。q[k]为接收时域信号r[k]的虚部,即q[k]=I{r[k]},I{.}表示取虚部的操作。k对应接收信号r的采样点。以5G NR系统子载波间隔=30kHz,系统带宽=100MHz为例,此时采样率为122.88MHz,设定上下行时隙配比为DDDDDDDSUU,统计时间T为10ms。根据采样率为122.88MHz,可以得到10ms时间内所对应的采样点数为1228800。由于上行时隙有4个时隙,对应时间的长度为2ms,定义N为2ms内总的采样点数,则采样点数N=245760,k的取值范围:0,1,…, N-1。
Figure 227429DEST_PATH_IMAGE001
Rx_power_dB[n] = 10*log10(Rx_power[n])。
其中,Rx_power[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Rx_power_dB[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换算成对应的dB,换言之,用dB表示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频域信号进行信噪比(SNR)的计算。其中处理流程如下:
在一个时隙内,子载波k,符号l上的接收频域信号记为r[k][l],记i[k][l]=R{r[k][l]},q[k][l]=I{r[k][l]}。以5G NR系统子载波间隔=30kHz,系统带宽=100MHz为例,此时采样率为122.88MHz,设定上下行时隙配比为DDDDDDDSUU,统计时间T为10ms。由于上行有4个时隙,对应时间的长度为2ms,定义N1为2ms内频域上总的子载波个数,N2为2ms内时域总的符号个数,则N1=273*12=3276,N2=14*4=56,k的取值范围:0,1,…,N1-1,l的取值范围:0,1,…,N2-1。其中,上述273表示资源块的数量,12表示一个资源块的子载波数量,14表示一个时隙的符号数,4表示上行的时隙数量。
Figure 410148DEST_PATH_IMAGE002
Rx_power_dB[n]=10*log10(Rx_power[n])。
其中,Rx_power[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Rx_power_dB[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换算成对应的dB,换言之,用dB表示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继续参阅图4所示,步骤S330表示基于接收信号总功率Rx_power[n],查找功率最低的点,并将其作为当前系统下的底噪值,记作P_noise。
P_noise=min(Rx_power[n]);
P_noise_dB=10*log10(P_noise)。
其中,min()函数为确定最小值,P_noise为当前系统下的底噪值。P_noise_dB即为底噪值换算成对应的dB,换言之,用dB表示底噪值。
步骤S350表示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接收信号总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值为0dB。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设值也可以其他值。
若预设值为0dB,则可以将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记作为Rx_power_snr0。根据以下公式:10*log10(S/N)=0, 并且将步骤S330中得到的P_noise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S=P_noise。于是可以计算出接收信号总功率Rx_power_snr0=S+P_noise=2P_noise;
Rx_power_snr0_dB=10*log10(2P_noise)=P_nosie_dB+3。
其中,Rx_power_snr0表示信噪比为0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Rx_power_snr0_dB即为将信噪比为0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换算成对应的dB,换言之,用dB表示信噪比为0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Rx_power_snr0=S+P_noise表示接收信号功率等于发送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和。
步骤S370表示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并通过插值方法,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其中,插值方法至少可以包括:片段插值、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维的线性插值来计算。
根据公式
Figure 393148DEST_PATH_IMAGE003
,可以得到插值点x对应的y。
进一步地,采用分段一维线性插值:首先找到Rx_power_snr0_dB点所在的Rx_power_dB[n]区间,例如在Rx_power_dB[a]~ Rx_power_dB[b]之间,对应Tx_power[a]~Tx_power[b]之间,然后根据上面的一维线性插值公式得到对应Tx_power_snr0:
Figure 788357DEST_PATH_IMAGE005
步骤S500,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例如功率区间范围均为[P1,P2],功率变化步长均为1dB)以及不同被测设备,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100和步骤S300(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70),多次得到不同被测设备所对应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若被测设备为第X个,则与第X个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为Tx_power_snr0_dutx。换言之,若被测设备的数量为X个,则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数量也相应为X个。
因此,通过使用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被测设备(例如不同的射频拉远单元)在同一个信号源和对应测量参数的场景下的底噪变化值。
例如,P_noise_diff = Tx_power_snr0_dut2 - Tx_power_snr0_dut1。
其中,Tx_power_snr0_dut2表示与第2个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dut1表示与第1个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值。
这样,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100至步骤S500,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如图5所示,该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比如服务器或终端等设备中。该终端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终端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5所示,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包括获取模块1100、第一计算模块1300和第二计算模块1500。
其中获取模块1100,用于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第一计算模块1300,用于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第二计算模块1500,用于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配置模块1101,用于配置信号源的测量参数,其中所述测量参数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参数。
具体地,所述发送信号功率参数包括功率区间范围参数和功率变化步长参数。其中功率区间范围可以设置P1≤P≤P2,P1、P2分别为功率区间范围的上、下限值,P表示当前发送信号功率,功率变化步长可以设置为PS,该步长PS可以人为设定,也可以系统预设定,该步长PS可以设定为1dB、2 dB、3 dB,但不限于此。进一步地,在信号源发送信号时,会记录每次发送信号时的发送信号功率的大小。
以下将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的各个模块。
关于获取模块1100,需说明的是,若预设时间为T,当被测设备在预设时间T内获得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为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时,获取模块1100也相应地在预设时间T内得到接收信号,该接收信号为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需说明的是,被测设备会将获得的接收信号传给底噪变化测量装置。
关于第一计算模块1300,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以包括以下:第一计算单元1310、第一确定单元1330、第二计算单元1350和第二确定单元1370。
其中,第一计算单元1310,用于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第一计算单元1310可以使用时域信号进行信噪比的计算,也可以使用频域信号进行信噪比的计算。具体地,例如使用时域信号进行信噪比计算的处理流程如下:设定i[k]为接收时域信号r[k]的实部,即i[k]=R{r[k]},R{.}表示取实部的操作。q[k]为接收时域信号r[k]的虚部,即q[k]=I{r[k]},I{.}表示取虚部的操作。k对应接收信号r的采样点。以5GNR系统子载波间隔=30kHz,系统带宽=100MHz为例,此时采样率为122.88MHz,设定上下行时隙配比为DDDDDDDSUU,统计时间T为10ms。根据采样率为122.88MHz,可以得到10ms时间内所对应的采样点数为1228800。由于上行时隙有4个时隙,对应时间的长度为2ms,定义N为2ms内总的采样点数,则采样点数N=245760,k的取值范围:0,1,…, N-1。
Figure 868308DEST_PATH_IMAGE006
Rx_power_dB[n] = 10*log10(Rx_power[n])。
其中,Rx_power[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Rx_power_dB[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换算成对应的dB。又例如使用频域信号进行信噪比计算的处理流程如下:在一个时隙内,子载波k,符号l上的接收频域信号记为r[k][l],记i[k][l]=R{r[k][l]},q[k][l]=I{r[k][l]}。以5G NR系统子载波间隔=30kHz,系统带宽=100MHz为例,此时采样率为122.88MHz,设定上下行时隙配比为DDDDDDDSUU,统计时间T为10ms。由于上行有4个时隙,对应时间的长度为2ms,定义N1为2ms内频域上总的子载波个数,N2为2ms内时域总的符号个数,则N1=273*12=3276,N2=14*4=56,k的取值范围:0,1,…,N1-1,l的取值范围:0,1,…,N2-1。
其中,上述273表示资源块的数量,12表示一个资源块的子载波数量,14表示一个时隙的符号数,4表示上行的时隙数量。
Figure 392568DEST_PATH_IMAGE007
Rx_power_dB[n] = 10*log10(Rx_power[n])。其中,Rx_power[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Rx_power_dB[n]即为接收信号r的总功率换算成对应的dB。
第一确定单元1330,用于基于计算得到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换言之,基于接收信号总功率Rx_power[n],查找功率最低的点,并将其作为当前系统下的底噪值,记作P_noise。P_noise = min(Rx_power[n]);P_noise_dB = 10*log10(P_noise)。其中,min()函数为确定最小值,P_noise为当前系统下的底噪值。P_noise_dB即为底噪值换算成对应的dB。
第二计算单元1350,用于基于所确定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若预设值为0dB,则可以将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记作为Rx_power_snr0。根据以下公式:10*log10(S/N)=0, 并且将第一计算单元1330中得到的P_noise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S=P_noise。于是可以计算出接收信号总功率Rx_power_snr0=S+P_noise=2P_noise, Rx_power_snr0_dB=10*log10(2P_noise)=P_nosie_dB+3。其中,Rx_power_snr0表示信噪比为0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Rx_power_snr0_dB即为将信噪比为0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换算成对应的dB。需要说明的是,上述Rx_power_snr0=S+P_noise表示接收信号功率等于发送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和。
第二确定单元1370,用于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维的线性插值来计算。根据公式
Figure 925181DEST_PATH_IMAGE008
,可以得到插值点x对应的y。
进一步地,采用分段一维线性插值:首先找到Rx_power_snr0_dB点所在的Rx_power_dB[n]区间,例如在Rx_power_dB[a]~ Rx_power_dB[b]之间,对应Tx_power[a]~Tx_power[b]之间,然后根据上面的一维线性插值公式得到对应Tx_power_snr0:
Figure 327343DEST_PATH_IMAGE005
需要说明的是,插值方法不仅限于上述的一维线性插值,也可以使用片段插值、多项式插值等。
关于第二计算模块1500,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例如功率区间范围均为[P1,P2],功率变化步长均为1dB)以及不同被测设备,重复调用上述获取模块1100和第一计算模块1300 (包括第一计算单元1310、第一确定单元1330、第二计算单元1350和第二确定单元1370),以多次得到不同被测设备所对应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若被测设备为第X个,则与第X个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为Tx_power_snr0_dutx。换言之,若被测设备的数量为X个,则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数量也相应为X个。进一步地,通过使用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被测设备(例如不同的射频拉远单元)在同一个信号源和对应测量参数的场景下的底噪变化值。例如,P_noise_diff = Tx_power_snr0_dut2 - Tx_power_snr0_dut1。其中,Tx_power_snr0_dut2表示与第2个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dut1表示与第1个被测设备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值。
本申请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通过上述模块或单元的配合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
此外,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和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其中,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用于作为信号源。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其具有结构可详见上文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和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均与被测设备300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可外接于或内接于所述被测设备3000(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以下将通过几个示例以进一步说明具有底噪变化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是如何对被测设备进行底噪变化测量的。
应用示例一:
如图10所示,该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和被测设备。其中被测设备为射频拉远单元3100。具体地,第一次测量时的被测设备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第二次测量时的被测设备为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作为信号源,与射频拉远单元3100连接,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外接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3100,并且通过射频拉远单元3100得到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信号源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时可以得到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接着,用第二射频拉远单元替换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相同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第二次测量时,可以得到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底噪变化。即P_noise_diff=Tx_power_snr0_rru2-Tx_power_snr0_rru1。
其中,Tx_power_snr0_rru2表示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rru1表示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
应用示例二:
如图11所示,该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和被测设备。其中被测设备为射频拉远单元3100。具体地,第一次测量时的被测设备为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第二次测量时的被测设备为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作为信号源,与射频拉远单元3100连接,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内置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3100,并且通过射频拉远单元3100得到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信号源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第一次测量时可以得到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接着,用第二射频拉远单元替换第一射频拉远单元,按照相同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第二次测量时,可以得到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从而可以得到不同的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底噪变化。即P_noise_diff=Tx_power_snr0_rru2-Tx_power_snr0_rru1。
其中,Tx_power_snr0_rru2表示与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rru1表示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
应用示例三:
如图12所示,该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被测设备和匹配负载。具体地,所述被测设备包括n个射频拉远单元3100和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3100均连接的前传网关3200,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1000作为信号源,并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3100的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匹配负载4000为n-1个,并且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余射频单元对应连接(即n-1个负载与n-1个射频拉远单元一一对应连接)。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外接于所述前传网关3200,并且通过前传网关3200得到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信号源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首先,在测量环境中,仅接入第一射频拉远单元3100和前传网关3200,并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3100和前传网关3200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然后,在前传网关上接入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测试射频拉远单元合并底噪抬升需求而确定),除了第一射频拉远单元3100,其余的射频拉远单元3100(例如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第三射频拉远单元、第n-1射频拉远单元)均与匹配负载对应相连。并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以及前传网关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从而可以得到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合并下的底噪变化。
底噪变化即P_noise_diff=Tx_power_snr0_rru_total-Tx_power_snr0_rru1。其中,Tx_power_snr0_rru_total表示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以及前传网关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rru1表示与第一个射频拉远单元和前传网关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或称底噪抬升)。
应用示例四:
如图13所示,该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被测设备和匹配负载。具体地,所述被测设备包括n个射频拉远单元3100和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3100均连接的前传网关3200,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2000作为信号源,并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3100的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匹配负载4000为n-1个,并且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余射频单元对应连接(即n-1个负载与n-1个射频拉远单元一一对应连接)。底噪变化测量装置1000内置于所述前传网关3200,并且通过前传网关3200得到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信号源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首先,在测量环境中,仅接入第一射频拉远单元3100和前传网关3200,并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与第一射频拉远单元3100和前传网关3200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然后,在前传网关上接入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测试射频拉远单元合并底噪抬升需求而确定),除了第一射频拉远单元3100,其余的射频拉远单元3100(例如第二射频拉远单元、第三射频拉远单元、第n-1射频拉远单元)均与匹配负载对应相连。并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和前传网关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从而可以得到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合并下的底噪变化。
底噪变化即P_noise_diff=Tx_power_snr0_rru_total-Tx_power_snr0_rru1。其中,Tx_power_snr0_rru_total表示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和前传网关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rru1表示与第一个射频拉远单元和前传网关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或称底噪抬升)。
应用示例五:
该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底噪变化测量装置、被测设备和匹配负载。具体地,所述被测设备包括n个射频拉远单元和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均连接的前传网关,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并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连接。匹配负载为n-1个,并且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余射频单元对应连接(即n-1个负载与n-1个射频拉远单元一一对应连接)。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可内置于所述前传网关,并且通过前传网关得到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信号源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具体测量过程如下:
首先,在测量环境中,在前传网关上接入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测试射频拉远单元合并底噪抬升需求而确定),除了与信号源连接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其余的射频拉远单元均与匹配负载对应相连。并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接着,在前传网关上移除与x个射频拉远单元(除了与信号源连接的第一射频拉远单元)的连接,并按照上文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与剩余射频拉远单元(即rest=n-x,其中n为接入的射频拉远单元的数量,x为移除的射频拉远单元的数量)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于是,可以得到在减少射频拉远单元后的底噪变化。
底噪变化即P_noise_diff=Tx_power_snr0_rru_rest-Tx_power_snr0_total。其中,Tx_power_snr0_rru_rest表示与剩余射频拉远单元和前传网关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Tx_power_snr0_total表示与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和前传网关合并后相关的且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P_noise_diff表示底噪变化(或称底噪抬升)。
需说明的是,像上述示例一和示例三可以解决不包括分布式单元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底噪变化测量。像上述示例二和示例四可以解决虽具有分布式单元但该分布式单元步不具备解调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底噪变化测量。同样,像示例二和示例四可以解决当具有分布式单元且具备解调功能时使用吞吐量反应底噪变化会受到物理层解调性能的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底噪变化测量。
本申请的测量系统通过底噪变化测量装置来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因此,可以应用于不同射频拉远单元的底噪变化、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合并后所引起的底噪抬升等。只要被测设备可以获取到实际的发送信号,且实际发送端的发送信号为固定的场景都可以应用。
此外,如图14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5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00和至少一个存储器52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所示出的电子设备5000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处理器5100是电子设备5000的控制中心,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0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5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50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510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00中。
存储器520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
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5100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底噪变化测量方法通过新增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并根据时域或频域信号计算与当前接收信号相关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并通过发射信号功率的变化计算得到底噪变化值,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赖于分布式单元解调功能以测量底噪变化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测量底噪变化的便捷性。此外,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所述测量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及所述存储介质亦具有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底噪变化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用户设备模拟器和与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连接的被测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作为信号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的步骤之前,包括:配置信号源的测量参数,其中所述测量参数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信号功率参数包括功率区间范围参数和功率变化步长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包括:
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基于计算得到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
基于所确定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
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并通过插值方法,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包括:使用时域信号或频域信号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为0dB。
7.一种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内,通过被测设备获取接收信号,所述接收信号为所述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的发送信号所对应的信号;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获取的接收信号,计算信噪比,以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同一信号源及对应的测量参数和不同被测设备,多次计算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所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据此得到不同被测设备之间的底噪变化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配置信号源的测量参数,其中所述测量参数包括发送信号功率参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信号源在不同发送信号功率下对应接收信号的总功率;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计算得到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确定的接收信号的总功率最小值,计算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得到的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接收信号总功率,得到信噪比为预设值时对应的发送信号功率。
10.一种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模拟器,用于作为信号源;
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和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均与被测设备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内接于或外接于所述被测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设备包括n个射频拉远单元和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均连接的前传网关,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用户设备模拟器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中一个射频拉远单元连接;所述测量系统还包括n-1个匹配负载,所述n-1个负载与所述n个射频拉远单元的其余射频单元对应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噪变化测量装置内接于或外接于所述前传网关。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
1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底噪变化测量方法。
CN202210340104.1A 2022-04-02 2022-04-02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99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0104.1A CN114499710B (zh) 2022-04-02 2022-04-02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0104.1A CN114499710B (zh) 2022-04-02 2022-04-02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710A true CN114499710A (zh) 2022-05-13
CN114499710B CN114499710B (zh) 2022-06-21

Family

ID=8148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0104.1A Active CN114499710B (zh) 2022-04-02 2022-04-02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97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8304A (zh) * 2023-04-28 2023-06-02 无锡智鸿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机信号质量检验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31107A1 (en) * 2000-04-26 2001-10-18 Bradshaw Scott H. Wavelength selector for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
CN1667984A (zh) * 2004-03-08 2005-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向容量测试的方法及产生模拟输入信号的装置
CN1671070A (zh) * 2005-03-25 2005-09-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系统中自动更新底噪声的方法
CN1783753A (zh) * 2004-12-02 2006-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负荷控制方法
US20070138378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Chang Keng Y Optical nav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173870A (zh) * 2007-09-27 2008-05-07 上海交通大学 复杂噪声基底下短时特征声信号时频域辨识与检测方法
US20090299665A1 (en) * 2008-05-30 2009-12-03 Alfredo Vega Irizarry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haracterizing spectral activity
CN101674600A (zh) * 2009-10-13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emto Cell导频功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US7876252B1 (en) * 2004-02-13 2011-01-25 Samplify Systems, Inc. Compression of sampled data in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US20120096498A1 (en) * 2008-11-19 2012-04-19 Wi-Lan, Inc. Systems and etiquette for home gateways using white space
CN103458447A (zh) * 2012-06-01 2013-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增益温度补偿、校准及验证方法和补偿装置
CN104007662A (zh) * 2014-05-07 2014-08-27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一种改善射频仿真天线阵列最大信噪比一致性方法及装置
CN105656511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于有频偏和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差分相关捕获方法
CN106662463A (zh) * 2016-11-02 2017-05-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7153224A (zh) * 2016-03-02 2017-09-1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检波器动态性能综合测试与评价方法
CN109974842A (zh) * 2017-12-27 2019-07-05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热交换管本底噪声测量方法
CN110149128A (zh) * 2019-05-09 2019-08-2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mimo-noma系统中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996332A (zh) * 2019-12-25 2020-04-1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的覆盖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1046025A (zh) * 2019-12-18 2020-04-21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信号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25408A (zh) * 2019-12-31 2020-06-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SmallCell基站的无线环境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89956A (zh) * 2020-01-21 2020-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底噪校准方法
CN111398632A (zh) * 2020-04-01 2020-07-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加速度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551929A (zh) * 2020-05-07 2020-08-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雷达图像统计特征的背景抑制方法
CN111865866A (zh) * 2020-08-04 2020-10-30 北京空天智数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星基ads-b信号接收的自适应高检测率低虚警率的粗同步算法
CN111964700A (zh) * 2020-08-28 2020-11-20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纤参量放大的分布式脉冲光放大器和放大及性能表征方法
CN112512110A (zh) * 2020-11-19 2021-03-16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变电站可靠性需求约束的无线发射功率预测控制方法
CN113113167A (zh) * 2021-04-27 2021-07-13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主设备振动响声检测数据快速定位的方法
CN113242507A (zh) * 2021-06-16 2021-08-10 云茂互联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快速调节麦克风增益和检测麦克风底噪的方法
CN113406671A (zh) * 2021-06-15 2021-09-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c/n0-mv的gnss转发式欺骗干扰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31107A1 (en) * 2000-04-26 2001-10-18 Bradshaw Scott H. Wavelength selector for optical performance monitor
US7876252B1 (en) * 2004-02-13 2011-01-25 Samplify Systems, Inc. Compression of sampled data in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N1667984A (zh) * 2004-03-08 2005-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反向容量测试的方法及产生模拟输入信号的装置
CN1783753A (zh) * 2004-12-02 2006-06-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负荷控制方法
CN1671070A (zh) * 2005-03-25 2005-09-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系统中自动更新底噪声的方法
US20070138378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Chang Keng Y Optical nav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173870A (zh) * 2007-09-27 2008-05-07 上海交通大学 复杂噪声基底下短时特征声信号时频域辨识与检测方法
US20090299665A1 (en) * 2008-05-30 2009-12-03 Alfredo Vega Irizarry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and characterizing spectral activity
US20120096498A1 (en) * 2008-11-19 2012-04-19 Wi-Lan, Inc. Systems and etiquette for home gateways using white space
CN101674600A (zh) * 2009-10-13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emto Cell导频功率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03458447A (zh) * 2012-06-01 2013-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增益温度补偿、校准及验证方法和补偿装置
CN104007662A (zh) * 2014-05-07 2014-08-27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一种改善射频仿真天线阵列最大信噪比一致性方法及装置
CN105656511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于有频偏和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差分相关捕获方法
CN107153224A (zh) * 2016-03-02 2017-09-1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检波器动态性能综合测试与评价方法
CN106662463A (zh) * 2016-11-02 2017-05-1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74842A (zh) * 2017-12-27 2019-07-05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热交换管本底噪声测量方法
CN110149128A (zh) * 2019-05-09 2019-08-20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mimo-noma系统中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046025A (zh) * 2019-12-18 2020-04-21 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机信号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0996332A (zh) * 2019-12-25 2020-04-1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的覆盖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1225408A (zh) * 2019-12-31 2020-06-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SmallCell基站的无线环境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89956A (zh) * 2020-01-21 2020-06-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底噪校准方法
CN111398632A (zh) * 2020-04-01 2020-07-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加速度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551929A (zh) * 2020-05-07 2020-08-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雷达图像统计特征的背景抑制方法
CN111865866A (zh) * 2020-08-04 2020-10-30 北京空天智数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星基ads-b信号接收的自适应高检测率低虚警率的粗同步算法
CN111964700A (zh) * 2020-08-28 2020-11-20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光纤参量放大的分布式脉冲光放大器和放大及性能表征方法
CN112512110A (zh) * 2020-11-19 2021-03-16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变电站可靠性需求约束的无线发射功率预测控制方法
CN113113167A (zh) * 2021-04-27 2021-07-13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主设备振动响声检测数据快速定位的方法
CN113406671A (zh) * 2021-06-15 2021-09-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c/n0-mv的gnss转发式欺骗干扰检测方法
CN113242507A (zh) * 2021-06-16 2021-08-10 云茂互联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快速调节麦克风增益和检测麦克风底噪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A.MOULTHROP: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signals close to the noise floor on a spectrum analyzer》",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
邓浩: "《人工噪声策略的临界信噪比和功率分配研究》", 《通信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8304A (zh) * 2023-04-28 2023-06-02 无锡智鸿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机信号质量检验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710B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6745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2340339B (zh)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中用于校准天线互易性的方法及装置
US9019912B2 (en) Mobile terminal simulator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of simulating a mobile terminal
CN107437927A (zh) 用于信号预失真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33251B (zh) 一种小区干扰评估方法及装置
US8331481B2 (en)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feedback by quantization of time-domain coefficients
CN107343289A (zh) 中继器带宽、无线配置及模数转换器时钟速率的调整
CN114499710B (zh) 底噪变化测量方法、装置、测量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65508A1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CN106130601B (zh) 用于基于滤波器特性改善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129121A1 (en)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KR20140112898A (ko) 다수 톤 주파수 직각 진폭 변조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심볼 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13014337B (zh) 通信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控制终端、测试系统
US11044000B2 (en)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JP2017011691A (ja) 干渉推定
WO2020192564A1 (zh) 通道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JP2022551077A (ja) リンク予等化補償方法及び装置、記憶媒体、電子装置
Vesga et al. Real-time emulation methodologies for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RU2386223C2 (ru) Калибровка антенной решетки для систем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KR20090080881A (ko) 시간영역 채널 값의 양자화를 이용한 채널 상태 전달 방법
CN115486145A (zh) 功率控制
Kryszkiewicz et al. Power consumption variation for a single technology wireless transceivers
CN110856245B (zh) 网络信号的功率强度设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3051509A1 (zh) 多用户发射功率的增益档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9190555A1 (en) Autonomous power re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