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9365B -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365B
CN114499365B CN202111681083.1A CN202111681083A CN114499365B CN 114499365 B CN114499365 B CN 114499365B CN 202111681083 A CN202111681083 A CN 202111681083A CN 114499365 B CN114499365 B CN 114499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shaft
battery plates
axis
bas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810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9365A (zh
Inventor
王启战
钱红江
金鹏
张柳
周佩玺
邢杰
刘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moni Jia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moni Jia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moni Jia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moni Jia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810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9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9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2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20Optical components
    • H02S40/22Light-reflecting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包括支架、底座、中心轴、发电装置、固定装置、控制系统;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电池板、第一驱动装置;若干第一电池板围绕底座设置,且第一电池板的发电面面向上方,第一电池板的内侧面与底座的侧面相接,第一电池板的内侧面上部与底座侧面铰接,第一电池板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且与底座的径向垂直,第一电池板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两个相邻第一电池板相互配合;第一驱动装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若干第一吸附块、若干第一磁铁;控制系统与发电装置连接。本发明通过将电池板折叠解决了如何提高光伏电源的便携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电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
现有技术中,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体积大,重量大,使对太阳能电池板的移动和搬运十分麻烦。因此,需要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光伏电源的便携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包括支架、底座、中心轴、发电装置、固定装置、控制系统;底座为柱状,且竖向设置;支架设置于底座下方,与底座连接;中心轴为柱状,设置于固定座上方,与底座固定,中心轴的轴线与底座的轴线重合,中心轴的直径小于固定座的直径;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电池板、第一驱动装置;若干第一电池板围绕底座设置,且第一电池板的发电面面向上方,第一电池板的内侧面与底座的侧面相接,第一电池板的内侧面上部与底座侧面铰接,第一电池板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且与底座的径向垂直,第一电池板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两个相邻第一电池板相互配合;第一驱动装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若干第一吸附块、若干第一磁铁;第一吸附块为铁磁性材料,若干第一吸附块分别固定于若干第一电池板的外端;第一固定座为柱状,设置于中心轴上方,与中心轴连接,第一固定座的侧面与若干第一吸附块的相配合,第一固定座的直径与底座的直径相适应;若干第一磁铁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内,且分别与若干第一吸附块相对应;控制系统与发电装置连接。两个相邻第一电池板相互配合,使若干第一电池板形成密闭壳体,防止粉尘进入内部,且能够提高其结构强度。第一固定座的侧面与若干第一吸附块的相配合,使第一吸附块更加稳定。
在需要进行光伏发电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使若干第一电池板向远离中心轴的方向转动,直到第一电池板的内端与底座相接,使若干第一电池板散开,使第一电池板的发电面面向太阳。当需要移动光伏电源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使若干第一电池板向靠近中心轴的方向转动,使第一吸附板与第一固定座相接,并被第一磁铁吸附,将若干第一电池板聚拢。当光伏电源为待移动状态时,光伏电源为圆柱状,可以对第一电池板的发电面进行保护。设置第一磁铁,用于使光伏电源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二电池板、第二驱动装置;若干第二电池板围绕中心轴设置,位于若干第一电池板上方,且第一电池板的发电面面向上方,若干第二电池板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间设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配合,若干第二电池板的内端与中心轴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若干第二电池板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座、若干第二吸附块、若干第二磁铁;第二吸附块为铁磁性材料,若干第二吸附块分别固定于若干第二电池板的外端;第二固定座为柱状,固定于中心轴上部,处于第一固定座下方,第二固定座的直径大于中心轴的直径,小于第一固定座的直径,第二固定座的侧面与若干第二吸附块的相配合,第二固定座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若干第二磁铁设置于第二固定座内,且分别与若干第二吸附块相对应。干第二电池板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间设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配合,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第二固定座的侧面与若干第二吸附块的相配合,使第二吸附块更加稳定。
需要更大的发电效率,若干第一电池板散开时,其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空隙,无法对太阳光进行利用。当第一电池板散开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若干第二电池板向远离中心轴的方向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散开;当需要移动光伏电源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若干第二电池板向靠近中心轴的方向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聚拢,使第二吸附块与第二固定座相接,并被第二磁铁吸附,然后控制第一电池板聚拢。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包括防护盖、限位环、若干通气孔、若干限位杆、第一辅助块、把手;第一辅助块为柱状,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部,第一辅助块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第一辅助块的直径大于第一固定座的直径,第一辅助块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防护盖盖设于第一辅助块上,且与第一辅助块紧密配合;限位环套设于第一固定座上,处于第一辅助块下方,且与防护盖下部固定,限位环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限位环的内圈半径小于第一辅助块的直径,限位环的底面的内侧向上倾斜,与若干第一吸附块相配合;第二吸附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杆设置于防护盖内,沿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围绕中心轴的轴线设置,限位杆与中心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固定座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座的直径,限位杆的一端与防护盖固定,另一端贯穿第一辅助块和第一固定座,分别与若干限位槽相配合;若干通气孔设置于防护盖顶面上,与防护盖内部连通;把手为一字型把手,固定于防护盖顶板。限位环的底面的内侧向上倾斜,与若干第一吸附块相配合,对第一吸附块进行限位。限位杆分别与若干限位槽相配合,对第二吸附块进行固定。
当需要进行光伏发电时,向上拉动把手,带动防护盖向上移动,使限位环向上移动,使限位环与第一吸附块分离,使限位杆向上移动,与第二吸附块分离,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若干第一电池板和若干第二电池板散开。当需要移动或闲置光伏电源时,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若干第一电池板和若干第二电池板聚拢,然后下压把手,带动防护盖向下移动,使限位环向下移动,将第一吸附块限制,使限位杆向下移动,与限位槽相接,将第二吸附块固定。第一辅助块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用于增大防护盖与第一辅助块之间的摩擦力。设置通气孔,用于使防护盖内部的空气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发电装置包括转动环,转动环套设于中心轴上,通过轴承与中心轴连接,转动环的直径与第二固定座的直径相适应,转动环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第二电池板的内侧面与转动环的侧面相接,第二电池板的内侧面上部与转动环侧面铰接,第二电池板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若干第二电池板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对应。
当第二电池板与第一电池板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时,若干第二电池板的发电面面积最大。当若干第二电池板散开后,使转动环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间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若干第一齿轮、第一驱动杆、若干第一齿状凸起、若干第一滑块;底座内设置有驱动空腔,驱动空腔的内侧面上竖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滑道,若干第一滑道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对应,底座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口,若干第一通口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对应,且与对应的第一滑道连通;电动推杆竖向设置于驱动空腔内;第一驱动杆竖向设置于驱动空腔内,下部与电动推杆的伸缩端连接;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滑道内,与驱动杆的侧面固定;若干第一齿状凸起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滑块靠近第一通口的侧面上;若干第一齿轮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一电池板的转动轴上,第一齿轮的轴线与对应的第一电池板的转动轴线重合,且其一侧穿过第一通口与对应的若干第一齿状凸起啮合。
当第一驱动装置启动时,电动推杆启动,使第一驱动杆移动,带动第一滑块移动,通过若干第一齿状凸起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第一电池板转动。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第二齿轮、若干第二驱动杆、若干第二齿状凸起、转动盘、若干第三通口;转动盘设置于驱动空腔内,位于第一驱动杆上方,其底面中心通过轴承与第一驱动杆的上部连接,转动盘的转动轴线与中心轴的转动轴线重合;转动环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第二滑道,若干第二滑道分别与若干第二电池板相对应,第二滑道的下部为开口,转动环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口,若干第二通口分别与若干第二电池板相对应,且与对应的第二滑道连通;第二驱动杆竖向设置,若干第二驱动杆分别与若干第二电池板相对应,第二驱动杆的下部与转动盘固定,上部向上延伸至对应的第二滑道内;若干第二齿状凸起设置于第二驱动杆靠近第二通口的侧面上,位于第二滑道内,若干第二齿状凸起与若干第一齿状凸起相配合;若干第二齿轮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二电池板的转动轴上,其一侧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口与对应的若干第二齿状凸起啮合;若干第三通口设置于底座上,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二驱动杆上,且与第二驱动杆的移动范围相适应,第三通口的下部与驱动空腔连通,上部与底座的上表面连通。
当第一驱动杆移动时,使转动盘移动,使第二驱动杆移动,通过若干第二齿状凸起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二电池板转动。当第一电池板向外转动一定角度时,若干第二齿状凸起才刚与第二齿轮相接。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导向杆、若干导向槽;导向槽为条状凹槽,设置于所述驱动空腔的内侧面上,其上部倾斜设置,其下部竖向设置,导向槽与转动盘的移动范围相对应,导向槽的内侧面为光滑面;若干导向杆沿转动盘的径向设置,且与转动盘固定,若干导向杆与若干导向槽相对应,且导向杆的外端处于导向槽内。
在若干第二电池板散开过程中,同时也在导向槽和导向杆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当第二电池板散开后,也转动了一定角度,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间设置。
进一步的,发电装置包括反射镜、第三电池板;反射镜为凸面镜,套设于中心轴上,且面向下方,反射镜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反射镜的直径小于第二固定座的直径;第一电池板的外端向上倾斜,若干第一电池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抛物面内,且此抛物面的焦点与反射镜的焦点重合,此抛物面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第二电池板的外端向上倾斜,若干第二电池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抛物面内,且此抛物面的焦点与反射镜的焦点重合,此抛物面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第三电池板设置于转动环上方,套设于中心轴上,与中心轴固定,第三电池板的直径小于转动环的直径,第三电池板的发电面面向上方,且与中心轴的轴线垂直。
由于太阳光会被发电面反射,需要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且反射的光容易形成光污染。使光伏电源与太阳相对,太阳光在若干第一电池板和若干第二电池板上产生反射,然后汇聚入射到反射镜进行反射,之后垂直入射到第三电池板上,并被第三电池板反射后,依次经过反射镜、若干第一电池板和若干第二电池板上反射向太阳的方向,防止产生光污染,且能够对太阳光进行多次吸收,提高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支架包括转动筒、第二辅助块;第二辅助块为圆柱状,固定于底座下部,第二辅助块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第二辅助块的直径大于底座的直径,第二辅助块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转动筒的上端为开口,套设于第二辅助块上,转动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转动筒的外表面为粗糙面,转动筒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配合。转动筒与若干第一电池板相配合,将第一电池板覆盖。
当若干第一电池板聚拢后,转动转动筒,使转动筒向上移动,将第一电池板的转动部位覆盖并保护。当光伏光源横向放置时,转动筒与防护筒与地面相接,对第一电池板进行保护。
进一步的,支架包括若干伸缩杆、若干伸缩口、若干底块;若干伸缩口均匀设置于转动筒的侧面上,与转动筒内部连通;若干伸缩杆固定于转动筒内,位于第二辅助块下方,且沿转动筒的径向设置,伸缩杆的伸缩端向下倾斜,且穿过伸缩口处于转动筒外侧;若干底块为耐磨橡胶块,分别固定于若干伸缩杆的伸缩端的上,若干底块的底面与转动筒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与中心轴的轴线垂直。伸缩杆具有锁定长度的结构,可以使用螺钉。
当需要进行发电时,拉动伸缩杆,使其伸长,然后放置到工作位置,可以通过控制若干伸缩杆的长度,控制光伏电源的倾斜角度,使其面向太阳。当光伏电源收拢竖向放置时,通过若干底块和转动筒对其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设置第一电池板和第二电池板可转动,使光伏电源便于携带;
2、设置反射镜,可以提高光伏电源对阳光的利用率;
3、设置伸缩杆和底块,使光伏电源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的正视图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的俯视图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动筒;11、第二辅助块;12、伸缩杆;13、底块;
2、电动推杆;21、第一滑块;22、第一齿轮;23、第一驱动杆;24、第一电池板;
3、底座;
4、转动盘;41、导向杆;42、导向槽;43、第二驱动杆;44、第二齿轮;45、第二电池板;
5、转动环;
6、中心轴;61、第三电池板;62、反射镜;
7、防护盖;71、把手;72、通气孔;73、第一辅助块;74、限位环;75、第一吸附块;76、第一磁铁;77、第一固定座;78、限位杆;79、第二吸附块;710、第二磁铁;711、第二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包括支架、底座3、中心轴6、发电装置、固定装置、控制系统;底座3为长方体,且竖向设置;支架设置于底座3下方,与底座3连接;中心轴6为圆柱体,设置于固定座上方,与底座3固定,中心轴6的轴线与底座3的轴线重合,中心轴6的直径小于固定座的直径;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电池板24、第一驱动装置;若干第一电池板24围绕底座3设置,且第一电池板24的发电面面向上方,第一电池板24的内侧面与底座3的侧面相接,第一电池板24的内侧面上部与底座3侧面铰接,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且与底座3的径向垂直,第一电池板24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两个相邻第一电池板24相互配合;第一驱动装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77、若干第一吸附块75、若干第一磁铁76;第一吸附块75为铁磁性材料,若干第一吸附块75分别固定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的外端;第一固定座77为圆柱体,设置于中心轴6上方,与中心轴6连接,第一固定座77的侧面与若干第一吸附块75的相配合,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与底座3的直径相适应;若干第一磁铁76设置于第一固定座77内,且分别与若干第一吸附块75相对应;控制系统与发电装置连接。两个相邻第一电池板24相互配合,使若干第一电池板24形成密闭壳体,防止粉尘进入内部,且能够提高其结构强度。第一固定座77的侧面与若干第一吸附块75的相配合,使第一吸附块75更加稳定。第一电池板24四个;第一吸附块75四个;第一磁铁76四个;
在需要进行光伏发电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启动,使若干第一电池板24向远离中心轴6的方向转动,直到第一电池板24的内端与底座3相接,使若干第一电池板24散开,使第一电池板24的发电面面向太阳。当需要移动光伏电源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使若干第一电池板24向靠近中心轴6的方向转动,使第一吸附板与第一固定座77相接,并被第一磁铁76吸附,将若干第一电池板24聚拢。当光伏电源为待移动状态时,光伏电源为圆柱状,可以对第一电池板24的发电面进行保护。设置第一磁铁76,用于使光伏电源更加稳定。
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二电池板45、第二驱动装置;若干第二电池板45围绕中心轴6设置,位于若干第一电池板24上方,且第一电池板24的发电面面向上方,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间设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配合,若干第二电池板45的内端与中心轴6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若干第二电池板45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座711、若干第二吸附块79、若干第二磁铁710;第二吸附块79为铁磁性材料,若干第二吸附块79分别固定于若干第二电池板45的外端;第二固定座711为圆柱体,固定于中心轴6上部,处于第一固定座77下方,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大于中心轴6的直径,小于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第二固定座711的侧面与若干第二吸附块79的相配合,第二固定座711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若干第二磁铁710设置于第二固定座711内,且分别与若干第二吸附块79相对应。干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间设置,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配合,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第二固定座711的侧面与若干第二吸附块79的相配合,使第二吸附块79更加稳定。第二电池板45四个;第二吸附块79四个;第二磁铁710四个。
需要更大的发电效率,若干第一电池板24散开时,其之间会存在较大的空隙,无法对太阳光进行利用。当第一电池板24散开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若干第二电池板45向远离中心轴6的方向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45散开;当需要移动光伏电源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若干第二电池板45向靠近中心轴6的方向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45聚拢,使第二吸附块79与第二固定座711相接,并被第二磁铁710吸附,然后控制第一电池板24聚拢。
固定装置包括防护盖7、限位环74、若干通气孔72、若干限位杆78、第一辅助块73、把手71;第一辅助块73为圆柱状,固定于第一固定座77上部,第一辅助块73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第一辅助块73的直径大于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第一辅助块73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防护盖7盖设于第一辅助块73上,且与第一辅助块73紧密配合;限位环74套设于第一固定座77上,处于第一辅助块73下方,且与防护盖7下部固定,限位环74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限位环74的内圈半径小于第一辅助块73的直径,限位环74的底面的内侧向上倾斜,与若干第一吸附块75相配合;第二吸附块7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杆78设置于防护盖7内,沿中心轴6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围绕中心轴6的轴线设置,限位杆78与中心轴6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限位杆78的一端与防护盖7固定,另一端贯穿第一辅助块73和第一固定座77,分别与若干限位槽相配合;若干通气孔72设置于防护盖7顶面上,与防护盖7内部连通;把手71为一字型把手71,固定于防护盖7顶板。限位环74的底面的内侧向上倾斜,与若干第一吸附块75相配合,对第一吸附块75进行限位。限位杆78分别与若干限位槽相配合,对第二吸附块79进行固定。限位杆78四个。
当需要进行光伏发电时,向上拉动把手71,带动防护盖7向上移动,使限位环74向上移动,使限位环74与第一吸附块75分离,使限位杆78向上移动,与第二吸附块79分离,然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散开。当需要移动或闲置光伏电源时,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控制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聚拢,然后下压把手71,带动防护盖7向下移动,使限位环74向下移动,将第一吸附块75限制,使限位杆78向下移动,与限位槽相接,将第二吸附块79固定。第一辅助块73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用于增大防护盖7与第一辅助块73之间的摩擦力。设置通气孔72,用于使防护盖7内部的空气与外界连通。
发电装置包括转动环5,转动环5套设于中心轴6上,通过轴承与中心轴6连接,转动环5的直径与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相适应,转动环5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第二电池板45的内侧面与转动环5的侧面相接,第二电池板45的内侧面上部与转动环5侧面铰接,第二电池板45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对应。
当第二电池板45与第一电池板24一一对应,且相互平行时,若干第二电池板45的发电面面积最大。当若干第二电池板45散开后,使转动环5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间设置。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2、若干第一齿轮22、第一驱动杆23、若干第一齿状凸起、若干第一滑块21;底座3内设置有驱动空腔,驱动空腔的内侧面上竖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滑道,若干第一滑道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对应,底座3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口,若干第一通口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对应,且与对应的第一滑道连通;电动推杆2竖向设置于驱动空腔内;第一驱动杆23竖向设置于驱动空腔内,下部与电动推杆2的伸缩端连接;第一滑块21设置于第一滑道内,与驱动杆的侧面固定;若干第一齿状凸起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滑块21靠近第一通口的侧面上;若干第一齿轮22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轴上,第一齿轮22的轴线与对应的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轴线重合,且其一侧穿过第一通口与对应的若干第一齿状凸起啮合。第一齿轮22四个。第一滑块21四个。
当第一驱动装置启动时,电动推杆2启动,使第一驱动杆23移动,带动第一滑块21移动,通过若干第一齿状凸起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使第一电池板24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第二齿轮44、若干第二驱动杆43、若干第二齿状凸起、转动盘4、若干第三通口;转动盘4设置于驱动空腔内,位于第一驱动杆23上方,其底面中心通过轴承与第一驱动杆23的上部连接,转动盘4的转动轴线与中心轴6的转动轴线重合;转动环5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第二滑道,若干第二滑道分别与若干第二电池板45相对应,第二滑道的下部为开口,转动环5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口,若干第二通口分别与若干第二电池板45相对应,且与对应的第二滑道连通;第二驱动杆43竖向设置,若干第二驱动杆43分别与若干第二电池板45相对应,第二驱动杆43的下部与转动盘4固定,上部向上延伸至对应的第二滑道内;若干第二齿状凸起设置于第二驱动杆43靠近第二通口的侧面上,位于第二滑道内,若干第二齿状凸起与若干第一齿状凸起相配合;若干第二齿轮44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二电池板45的转动轴上,其一侧穿过对应的第二通口与对应的若干第二齿状凸起啮合;若干第三通口设置于底座3上,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二驱动杆43上,且与第二驱动杆43的移动范围相适应,第三通口的下部与驱动空腔连通,上部与底座3的上表面连通。第二齿轮44四个;第二驱动杆43四个。
当第一驱动杆23移动时,使转动盘4移动,使第二驱动杆43移动,通过若干第二齿状凸起带动第二齿轮44转动,使第二电池板45转动。当第一电池板24向外转动一定角度时,若干第二齿状凸起才刚与第二齿轮44相接。
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导向杆41、若干导向槽42;导向槽42为条状凹槽,设置于所述驱动空腔的内侧面上,其上部倾斜设置,其下部竖向设置,且导向槽42与转动盘4的移动范围相对应,导向槽42的内侧面为光滑面;若干导向杆41沿转动盘4的径向设置,且与转动盘4固定,若干导向杆41与若干导向槽42相对应,且导向杆41的外端处于导向槽42内。导向杆41四个;导向槽42四个。
在若干第二电池板45散开过程中,同时也在导向槽42和导向杆41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当第二电池板45散开后,也转动了一定角度,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间设置。
发电装置包括反射镜62、第三电池板61;反射镜62为凸面镜,套设于中心轴6上,且面向下方,反射镜62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反射镜62的直径小于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第一电池板24的外端向上倾斜,若干第一电池板2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抛物面内,且此抛物面的焦点与反射镜62的焦点重合,此抛物面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第二电池板45的外端向上倾斜,若干第二电池板4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抛物面内,且此抛物面的焦点与反射镜62的焦点重合,此抛物面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第三电池板61设置于转动环5上方,套设于中心轴6上,与中心轴6固定,第三电池板61的直径小于转动环5的直径,第三电池板61的发电面面向上方,且与中心轴6的轴线垂直。
由于太阳光会被发电面反射,需要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且反射的光容易形成光污染。使光伏电源与太阳相对,太阳光在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上产生反射,然后汇聚入射到反射镜62进行反射,之后垂直入射到第三电池板61上,并被第三电池板61反射后,依次经过反射镜62、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上反射向太阳的方向,防止产生光污染,且能够对太阳光进行多次吸收,提高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支架包括转动筒(1)、第二辅助块11;第二辅助块11为圆柱状,固定于底座3下部,第二辅助块11的轴线与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第二辅助块11的直径大于底座3的直径,第二辅助块11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转动筒(1)的上端为开口,套设于第二辅助块11上,转动筒(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转动筒(1)的外表面为粗糙面,转动筒(1)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配合。转动筒(1)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配合,将第一电池板24覆盖。
当若干第一电池板24聚拢后,转动转动筒(1),使转动筒(1)向上移动,将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部位覆盖并保护。当光伏光源横向放置时,转动筒(1)与防护筒与地面相接,对第一电池板24进行保护。
支架包括若干伸缩杆12、若干伸缩口、若干底块13;若干伸缩口均匀设置于转动筒(1)的侧面上,与转动筒(1)内部连通;若干伸缩杆12固定于转动筒(1)内,位于第二辅助块11下方,且沿转动筒(1)的径向设置,伸缩杆12的伸缩端向下倾斜,且穿过伸缩口处于转动筒(1)外侧;若干底块13为耐磨橡胶块,分别固定于若干伸缩杆12的伸缩端的上,若干底块13的底面与转动筒(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与中心轴6的轴线垂直。伸缩杆12具有锁定长度的结构,可以使用螺钉。伸缩杆12四个;底块13四个。
当需要进行发电时,拉动伸缩杆12,使其伸长,然后放置到工作位置,可以通过控制若干伸缩杆12的长度,控制光伏电源的倾斜角度,使其面向太阳。当光伏电源收拢竖向放置时,通过若干底块13和转动筒(1)对其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在需要进行光伏发电时,将光伏电源放到地面上,然后转动把手71,带动第二辅助块11转动,使第二辅助块11在螺纹作用下向上移动,使转动筒(1)与第一电池板24分离。然后向上拉动把手71,带动防护盖7向上移动,使限位环74向上移动,使限位环74与第一吸附块75分离,使限位杆78向上移动,与第二吸附块79分离。然后拉动伸缩杆12,使其伸长,然后放置到工作位置,可以通过控制若干伸缩杆12的长度,控制光伏电源的倾斜角度,使其面向太阳。之后启动电动推杆2,使第一驱动杆23向上移动,带动第一滑块21向上移动,使转动盘4向上移动,使第二驱动杆43向上移动,通过若干第一齿状凸起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使第一电池板24转动,当第一电池板24转动一定角度后,若干第二齿状凸起与第二齿轮44相接,使第二电池板45转动,同时,转动盘4在导向杆41和导向槽42作用下转动,通过第一驱动杆23带动转动环5转动,使第二电池板45在散开过程中转动,最终使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相间排列。
光伏电源与太阳相对,太阳光在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上产生反射,然后汇聚入射到反射镜62上,产生反射后垂直入射到第三电池板61上,在被第三电池板61反射后,依次经过反射镜62、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上反射向太阳的方向,防止产生光污染,且能够对太阳光进行多次吸收,提高了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当需要移动或闲置光伏电源时,控制电动推杆2收缩,使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收拢,并使吸附块被磁铁吸附,然后通过把手71下压防护盖7,通过限位环74和限位杆78将若干第一电池板24和若干第二电池板45固定,之后转动把手71,带动第二辅助块11,使第二辅助块11向下移动,使第二电池板45下部进入转动筒(1)的覆盖内。之后收缩伸缩杆12,移动光伏电源。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底座(3)、中心轴(6)、发电装置、固定装置、控制系统;所述底座(3)为柱状,且竖向设置;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3)下方,与所述底座(3)连接;所述中心轴(6)为柱状,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方,与所述底座(3)固定,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与所述底座(3)的轴线重合,所述中心轴(6)的直径小于所述底座(3)的直径;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电池板(24)、第一驱动装置;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围绕所述底座(3)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发电面面向上方,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内侧面与所述底座(3)的侧面相接,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内侧面上部与所述底座(3)侧面铰接,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且与所述底座(3)的径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池板(24)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互配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77)、若干第一吸附块(75)、若干第一磁铁(76);所述第一吸附块(75)为铁磁性材料,若干所述第一吸附块(75)分别固定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外端;所述第一固定座(77)为柱状,设置于所述中心轴(6)上方,与所述中心轴(6)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77)的侧面与若干所述第一吸附块(75)相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与所述底座(3)的直径相适应;若干所述第一磁铁(76)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内,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吸附块(75)相对应;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发电装置连接;
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若干第二电池板(45)、第二驱动装置;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围绕所述中心轴(6)设置,位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上方,且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发电面面向上方,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间设置,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配合,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内端与所述中心轴(6)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座(711)、若干第二吸附块(79)、若干第二磁铁(710);所述第二吸附块(79)为铁磁性材料,若干所述第二吸附块(79)分别固定于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外端;所述第二固定座(711)为柱状,固定于所述中心轴(6)上部,处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轴(6)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所述第二固定座(711)的侧面与若干所述第二吸附块(79)相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座(711)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若干所述第二磁铁(710)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711)内,且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吸附块(79)相对应;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防护盖(7)、限位环(74)、若干通气孔(72)、若干限位杆(78)、第一辅助块(73)、把手(71);所述第一辅助块(73)为柱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上部,所述第一辅助块(73)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辅助块(7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的直径,所述第一辅助块(73)侧面上设置有橡胶层;所述防护盖(7)盖设于所述第一辅助块(73)上,且与所述第一辅助块(73)紧密配合;所述限位环(74)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上,处于所述第一辅助块(73)下方,且与所述防护盖(7)下部固定,所述限位环(74)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限位环(74)的内圈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辅助块(73)的直径,所述限位环(74)的底面的内侧向上倾斜,与若干所述第一吸附块(75)相配合;所述第二吸附块(7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78)设置于所述防护盖(7)内,沿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方向设置,且围绕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设置,所述限位杆(78)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座(77)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座(711)的半径,所述限位杆(78)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盖(7)固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辅助块(73)和所述第一固定座(77),分别与若干所述限位槽相配合;若干所述通气孔(72)设置于所述防护盖(7)顶面上,与所述防护盖(7)内部连通;所述把手(71)为一字型把手(71),固定于所述防护盖(7)顶板;
所述发电装置包括转动环(5),所述转动环(5)套设于所述中心轴(6)上,通过轴承与所述中心轴(6)连接,所述转动环(5)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相适应,所述转动环(5)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内侧面与所述转动环(5)的侧面相接,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内侧面上部与所述转动环(5)侧面铰接,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转动轴线横向设置,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对应;
当若干第二电池板(45)散开后,使转动环(5)转动,使若干第二电池板(45)与若干第一电池板(24)相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2)、若干第一齿轮(22)、第一驱动杆(23)、若干第一齿状凸起、若干第一滑块(21);所述底座(3)内设置有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的内侧面上竖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滑道,若干所述第一滑道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对应,所述底座(3)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口,若干所述第一通口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对应,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道连通;所述电动推杆(2)竖向设置于所述驱动空腔内;所述第一驱动杆(23)竖向设置于所述驱动空腔内,下部与所述电动推杆(2)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内,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3)的侧面固定;若干所述第一齿状凸起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21)靠近所述第一通口的侧面上;若干所述第一齿轮(22)分别套设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22)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转动轴线重合,且其一侧穿过所述第一通口与对应的若干所述第一齿状凸起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第二齿轮(44)、若干第二驱动杆(43)、若干第二齿状凸起、转动盘(4)、若干第三通口;所述转动盘(4)设置于所述驱动空腔内,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杆(23)上方,其底面中心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3)的上部连接,所述转动盘(4)的转动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转动轴线重合;所述转动环(5)内竖向设置有若干第二滑道,若干所述第二滑道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相对应,所述第二滑道的下部为开口,所述转动环(5)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口,若干所述第二通口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相对应,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道连通;所述第二驱动杆(43)竖向设置,若干所述第二驱动杆(43)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下部与所述转动盘(4)固定,上部向上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滑道内;若干所述第二齿状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杆(43)靠近所述第二通口的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二滑道内,若干所述第二齿状凸起与若干所述第一齿状凸起相配合;若干所述第二齿轮(44)分别套设于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转动轴上,其一侧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口与对应的若干所述第二齿状凸起啮合;若干所述第三通口设置于所述底座(3)上,分别套设于若干所述第二驱动杆(43)上,且与所述第二驱动杆(43)的移动范围相适应,所述第三通口的下部与所述驱动空腔连通,上部与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若干导向杆(41)、若干导向槽(42);所述导向槽(42)为条状凹槽,设置于所述驱动空腔的内侧面上,其上部倾斜设置,其下部竖向设置,所述导向槽(42)与所述转动盘(4)的移动范围相对应,所述导向槽(42)的内侧面为光滑面;若干所述导向杆(41)沿所述转动盘(4)的径向设置,且与所述转动盘(4)固定,若干所述导向杆(41)与若干所述导向槽(42)相对应,且所述导向杆(41)的外端处于所述导向槽(4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反射镜(62)、第三电池板(61);所述反射镜(62)为凸面镜,套设于所述中心轴(6)上,且面向下方,所述反射镜(62)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反射镜(6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座(711)的直径;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外端向上倾斜,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抛物面内,且此抛物面的焦点与所述反射镜(62)的焦点重合,此抛物面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外端向上倾斜,若干所述第二电池板(4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抛物面内,且此抛物面的焦点与所述反射镜(62)的焦点重合,此抛物面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三电池板(61)设置于所述转动环(5)上方,套设于所述中心轴(6)上,与所述中心轴(6)固定,所述第三电池板(61)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动环(5)的直径,所述第三电池板(61)的发电面面向上方,且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转动筒(1)、第二辅助块(11);所述第二辅助块(11)为圆柱状,固定于所述底座(3)下部,所述第二辅助块(11)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辅助块(11)的直径大于所述底座(3)的直径,所述第二辅助块(11)的侧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动筒(1)的上端为开口,套设于所述第二辅助块(11)上,所述转动筒(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所述转动筒(1)的外表面为粗糙面,所述转动筒(1)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池板(24)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若干伸缩杆(12)、若干伸缩口、若干底块(13);若干伸缩口均匀设置于所述转动筒(1)的侧面上,与所述转动筒(1)内部连通;若干所述伸缩杆(12)固定于所述转动筒(1)内,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块(11)下方,且沿所述转动筒(1)的径向设置,所述伸缩杆(12)的伸缩端向下倾斜,且穿过所述伸缩口处于所述转动筒(1)外侧;若干所述底块(13)为耐磨橡胶块,分别固定于若干所述伸缩杆(12)的伸缩端上,若干所述底块(13)的底面与所述转动筒(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且与所述中心轴(6)的轴线垂直。
CN202111681083.1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Active CN114499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1083.1A CN114499365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1083.1A CN114499365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365A CN114499365A (zh) 2022-05-13
CN114499365B true CN114499365B (zh) 2023-03-28

Family

ID=8151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1083.1A Active CN114499365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936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495A (zh) * 2008-08-21 2010-02-24 欧阳晓平 一种全覆盖反射式高倍完全均匀集光光伏发电装置
CN106100550A (zh) * 2016-06-06 2016-11-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充电装置
CN208112545U (zh) * 2018-03-30 2018-11-16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太阳能自动追踪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09949050U (zh) * 2019-06-06 2020-01-14 浙江鑫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型折叠光伏发电站
CN110729961A (zh) * 2019-11-25 2020-01-2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种基于低维光电材料的太阳能发电仪
CN111668909A (zh) * 2020-05-15 2020-09-15 汉摩尼(江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叶状独立光伏供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44304A1 (en) * 2011-07-04 2015-08-27 Eikou Co., Ltd Solar photovoltaic facilit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495A (zh) * 2008-08-21 2010-02-24 欧阳晓平 一种全覆盖反射式高倍完全均匀集光光伏发电装置
CN106100550A (zh) * 2016-06-06 2016-11-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电池板充电装置
CN208112545U (zh) * 2018-03-30 2018-11-16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太阳能自动追踪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09949050U (zh) * 2019-06-06 2020-01-14 浙江鑫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型折叠光伏发电站
CN110729961A (zh) * 2019-11-25 2020-01-2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一种基于低维光电材料的太阳能发电仪
CN111668909A (zh) * 2020-05-15 2020-09-15 汉摩尼(江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叶状独立光伏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365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103937A (ja) 収納可能な太陽光発電機
KR100904190B1 (ko) 풍력발전장치
CN114499365B (zh) 一种强稳定性的折叠型光伏电源
CN116717431A (zh) 一种风能与光伏互补的风力机塔架
CN212258855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光伏板组件
CN210462834U (zh) 一种能调节太阳能板角度的太阳能灯具
CN107888129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储能装置
CN111456499A (zh) 一种沙漠光伏板防沙埋没装置
CN216789924U (zh) 一种小净距隧道施工用探照装置
CN108613428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制冷装置
CN212115247U (zh) 一种可调方向持续发电的光伏装置
CN213778216U (zh) 一种太阳能能源收集装置
CN212115238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光伏设备
CN209016974U (zh) 一种定日太阳能电池
CN210686203U (zh) 一种风电场专用风力发电塔
CN101098114A (zh) 太阳能集电机构
WO2020056970A1 (zh) 一种定日太阳能电池
CN212543713U (zh) 一种具有全方位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CN213240227U (zh) 一种电力故障检修工具
CN114301377B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板发电效率保持设备
CN216490288U (zh) 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的光伏水泵系统
CN217693131U (zh) 一种无污染新能源发电装置
CN21132125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装置
CN219281881U (zh) 一种风力重载大速比圆柱齿轮传动减速机
CN217789627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