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7914A -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7914A
CN114497914A CN202210112016.6A CN202210112016A CN114497914A CN 114497914 A CN114497914 A CN 114497914A CN 202210112016 A CN202210112016 A CN 202210112016A CN 114497914 A CN114497914 A CN 11449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tab
active material
groove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20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20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79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9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236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99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极片的边缘存在毛刺以及卷绕时极片断带的风险的问题,该电极组件包括隔离膜及相对设置在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位于其一侧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部分第一极耳连接在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第一极耳覆盖部分预留区域,并形成结合部;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其一侧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与结合部相对的凹槽。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用于制作电池,能够降低电池整体厚度。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领域中,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锂离子电池需具有高能量密度及低阻抗等优点,因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如图1至图3所示,目前传统的锂电子电池包括电性相反的极片,各极片均包括集流体及敷设在集流体侧面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的边缘设置有极耳安装槽,极耳安装槽可居中布置在极片上,并且极耳安装槽的一端开口。极耳的一端安装在极耳安装槽内,并与集流体电性连接,且极耳的另一端凸出于集流体。
现有的极片生产工艺主要是:形成具有极耳安装槽的分切前母卷100,将分切前母卷100沿着分切线a分切形成极片10,并且沿极片10的宽度方向,极耳安装槽20的一侧与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预留有活性物质层(即预留区域b);最后在极耳安装槽20内焊接极耳。然而为降低电池整体厚度,需要对极耳安装槽20边缘处一侧的预留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便能够降低电池整体厚度,从而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隔离膜及相对设置在所述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电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位于其一侧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部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其一侧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相对;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与所述结合部相对的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结合部位置处的第一极耳的表面高于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的第一极耳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为开口槽,并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结合部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上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其两者连接位置与所述凹槽错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电池壳体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多个第一方面所述电极组件;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离膜。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具有第一极耳安装槽的第一极片,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与第一极片的第一活动物质层的边缘之间具有预留区域;
将第一极耳安装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获取具有凹槽的第二极片,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上,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结合部配合设置;
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增设隔离膜,形成电极组件;
卷绕电极组件,并形成电池的电芯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极性相反,第一极片的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供第一极耳安装的第一极耳安装槽,并且在第一极片的宽度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当第一极耳安装至第一极耳安装槽时,覆盖部分预留区域的第一极耳形成第一极耳与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相应的,第二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凹槽,凹槽可选择性的设置在第二活性物质层朝向结合部的一侧,且凹槽可与结合部配合设置,即凹槽可与结合部相对设置,以保证压合电极组件时,至少部分结合部可嵌设在凹槽内,以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如此设置,为实现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的目的,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预留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切前母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切后的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冲切残留区域后的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B-B向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的层叠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的层叠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的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分切前母卷;
10-极片;
20-极耳安装槽;
a-分切线;b-预留区域;
1-第一极片;
11-第一集流体;12-第一活性物质层;13-第一极耳;14-第一极耳安装槽;
2-第二极片;
21-第二集流体;22-第二活性物质层;2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极片的边缘存在毛刺以及卷绕时极片断带的风险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如图1至图3所示,在现有的极片制作工艺中,在将分切前母卷100沿着分切线a分切形成极片10,并且沿极片10的宽度方向,极耳安装槽20的一侧需与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预留有活性物质层(即预留区域b),将极耳安装在极耳安装槽后,部分极耳堆叠在预留区域b上,增加了极耳的局部厚度,从而增加了电池的整体厚度。为此需要对极耳安装槽一侧的预留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第一极片的第一极耳安装槽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当第一极耳安装至第一极耳安装槽时,覆盖部分预留区域的第一极耳形成第一极耳与预留区域的结合部。相应的,第二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可与结合部配合设置,即凹槽可与结合部相对设置,以保证压合电极组件时,至少部分结合部可嵌设在凹槽内,以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如此设置,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预留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1,第一极片1包括第一集流体11、第一极耳13和至少设置在第一集流体11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活性物质层12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极耳13的第一极耳安装槽14。
需要说明的是,为增加电极组件的体积能量密度,本申请实施例优选地在第一集流体1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12,可选择在一个第一活性物质层12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14,部分第一极耳13的一端嵌设在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并与第一集流体11电性连接。
具体地,第一极片1可以是正极极片,第一集流体11为铝箔,在第一集流体1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覆盖其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第一活性物质层12可以由涂布在第一集流体11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浆料经过烘烤而形成。例如,正极活性物质浆料可包括胶液以及添加至胶液中的混料,其中胶液由粘结剂与容剂混合制成,混料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混合均匀制成。
第一极耳安装槽14设置在第一极片1的其中一个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上,并且沿第一极片1的长度方向(即第二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14居中设置在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上,以使位于第一极耳安装槽14区域的第一集流体11暴露。沿第一极片1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14的一侧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2之间设置有预留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
第一极耳13安装在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并与第一集流体11电性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极耳安装槽14可以是矩形槽,第一极耳安装槽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第一极耳13与第一极耳安装槽14配合设置,即第一极耳13也可以是矩形导电条,第一极耳1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第一极耳13的另一端经预留区域b并延伸至第一极耳13的外侧,即部分第一极耳13覆盖在部分预留区域上,并形成第一极片1与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将第一极耳13安装至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在第一极片1中的相对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14,并且两个第一极耳安装槽14相对设置,第一极耳13可选择性的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
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极片2和隔离膜(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极片2与第一极片1相对布置在隔离膜的两侧。其中,第二极片2包括第二集流体21和至少设置在第二集流体21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并且第二活性物质层22设置有与结合部相对的凹槽23。
具体地,第二极片2可以是负极极片,第二集流体21为铜箔,在第二集流体2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覆盖其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第二活性物质层22可以由涂布在第二集流体21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浆料经过烘烤而形成。例如,负极活性物质浆料可包括胶液以及添加至胶液中的混料,其中胶液由粘结剂与容剂混合制成,混料由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混合均匀制成。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极片2与第一极片1相对设置,并且上述凹槽23可选择性的设置在靠近结合部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当卷绕电极组件时,由于凹槽23与结合部相对设置,并且结合部与凹槽23相适配,能够保证在压合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时,至少部分结合部可嵌设在上述凹槽23内,以实现降低电池整体厚度的目的。
与相关技术中为实现降低电池整体厚度,而对上述预留区域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的方案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预留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便能够实现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结合部位置处的第一极耳13的表面可高于位于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的第一极耳13的表面,即部分第一极耳13覆盖在在预留区域的上形成的结合部,结合部的上表面凸出于安装在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的第一极耳13的上表面,并形成第一极耳13的极耳隆起部,本实施例以第一极耳13在预留区域形成极耳隆起部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的凹槽23为开口槽。具体地,沿第二极片2的宽度方向(即第一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22靠近其边缘的位置设置有凹槽23,凹槽23可以是矩形槽。沿第一方向,凹槽23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即凹槽23延伸至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且凹槽23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之间无预留的活性物质层。如此设置,可使第一极片1的极耳隆起部嵌设至凹槽23内,以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23在第一极片1上的正投影面积可大于或等于极耳隆起部在第一极片1上的正投影,以保证在压合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时,极耳隆起部可嵌设至上述凹槽23内。优选地,凹槽23在第二极片2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极耳隆起部在第一极片1上的正投影。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23在第一极片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极耳13在第一极片1上的正投影面积。如此设置,不仅可保证在压合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时,极耳隆起部可嵌设至上述凹槽23内,同时可增大凹槽23在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的待冲洗面积,便于加工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凹槽23的深度可根据极耳隆起部的凸出于其周围活性物质层的厚度设置,即根据第一极耳13的厚度进行设置。例如沿第三方向,凹槽23的深度可占据部分第二活性物质层22厚度,或者凹槽23的深度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厚度一致,即凹槽23贯穿至第二集流体21,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优选地,凹槽23的深度配置为可将极耳隆起部完全嵌设在凹槽23内,可进一步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增加电极组件的体积能量密度,本实施例优选地在第二集流体2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活性物质层22,并且可根据极耳隆起部的厚度选择性地在一个或两个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分别设置有与极耳隆起部相对的凹槽23。
具体地,如图7和图9所示,第二集流体21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并且两个表面分别被第二活性物质层22所覆盖,可根据第一极耳13的极耳隆起部的厚度选择性的在位于第二集流体21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设置有凹槽23,并且凹槽23可靠近极耳隆起部设置,即可选择设置在一个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凹槽23补偿极耳隆起部的厚度。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极耳13的极耳隆起部的厚度,选择性的在位于第二集流体21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分别设置有凹槽23,且两个凹槽23均与极耳隆起部相对设置。当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层叠设置并进行压合时,第一极片1的极耳隆起部可部分嵌设在一个凹槽23内,另一个凹槽23可对极耳隆起部的凸起厚度进一步进行补偿,以降低整个电池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极片2还包括第二极耳(图中未示出),在其中一个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设置有第二极耳安装槽(图中未示出),第二极耳安装在第二极耳安装槽内,并与第二集流体21电性连接。第二极耳安装槽的设置位置与其凹槽23位置错开,即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二极片2上的第二极耳安装槽、凹槽23位置错开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极耳连接至第二极耳安装槽时,第二极耳出现极耳隆起部时,相应的,可在第一极片1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上设置有凹槽。或者是,第一活性物质层12设置有与第二极耳的极耳隆起部相对的凹槽,第二活性物质层22设置有与第一极片1的极耳隆起部相对的凹槽。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此电池可以是锂电池,其包括电池壳体和多个电极组件,多个电极组件层叠设置在电池壳体内,并且相邻两个电极组件设置有隔离膜,以对每个电极组件的极片进行隔离。
每个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的隔离膜,隔离膜用于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开。其中,第一极片1的第一极耳安装槽14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当第一极耳13安装至第一极耳安装槽14时,覆盖部分预留区域的第一极耳13形成结合部。
相应的,第二极片2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设置有凹槽23,且凹槽23可与结合部配合设置,即凹槽23可与结合部相对设置,以保证卷绕后的电极组件进行压合以形成电池时,结合部可嵌设在凹槽23内,以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如此设置,无需对第一极耳安装槽14的边缘处预留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具有第一极耳安装槽14的第一极片1,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14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之间具有预留区域。
具体地,参阅图1和图2,在分切前母100上形成多个极耳安装槽20,多个极耳安装槽20位于分切前母卷100的中间位置;多个极耳安装槽20可沿分切前母卷200的宽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沿分切线a分切母卷100,并形成多个极片10,每个极片10具有与其对应的一个极耳安装槽20,并且沿极片10的宽度方向,每个极耳安装槽20与极片10的边缘之间形成预留区域b。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极片可视为第一极片1,上述极耳安装槽可视为第一极耳安装槽14。
进一步的,上述分切前母卷包括第一集流体11和形成在第一集流体11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在预设的极耳安装位置进行冲洗,以形成第一极耳安装槽14。在对分切前母卷进行分切前,对母卷进行辊压;分切后形成的第一极片1中,沿第一极片1的宽度方向,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具有预留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即第一极耳安装槽14的一侧与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具有预留区域。例如沿第一极片1的宽度方向,预留部分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宽度为0.5mm-6mm,优选的为1.5mm。
步骤S200:将第一极耳13安装在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第一极耳13覆盖部分预留区域并形成第一极耳13与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具体地,第一极耳13的一端嵌设在第一极耳安装槽14内,并与第一集流体11电性连接,第一极耳13的一端经过预留区域并延伸至第一极片1的外侧,部分第一极耳13可覆盖在部分预留区域上,并形成结合部,结合部可凸出于位于第一极耳安装槽14周围的第一活性物质层12;如图4和图5所示。
步骤S300:获取具有凹槽23的第二极片2,凹槽23形成在第二极片2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且凹槽23与结合部配合设置。
具体地,获取第二极片2,并对第二极片2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进行冲洗,以在第二活性物质层22上形成凹槽23。沿第二极片2的宽度方向,凹槽2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以使结合部嵌设在凹槽23内。例如,第一极片1的第一极耳13厚度为100um。位于第二极片2的一侧面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厚度为70um,可在第二极片2的两侧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分别设置有凹槽23,且两个凹槽23相对,并且总厚度为100um,以完成补偿结合部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极片2可采用分切母卷的方式形成多个第二极片2,并对第二极片2与结合部对应的位置进行冲洗,以在第二极片2上形成上述凹槽23,可参阅如图6至图8所示。
步骤S400:在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增设隔离膜,形成电极组件。具体地,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间隔布置,并且结合部与第二极片2的凹槽23相对设置,并在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增设隔离膜,以对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进行隔离,可参阅图9和图10所示。
步骤S500:卷绕电极组件,并形成电池的电芯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制作方法,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预留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便能够实现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一般而言,应当至少部分地由语境下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的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的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类似地,至少部分地根据语境,还可以将诸如“一”或“所述”的术语理解为传达单数用法或者传达复数用法。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文中使用的术语“层”可以指包括具有一定厚度的区域的材料部分。层可以在整个的下层结构或上覆结构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比下层或上覆结构的范围小的范围。此外,层可以是匀质或者非匀质的连续结构的一个区域,其厚度小于该连续结构的厚度。例如,层可以位于所述连续结构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或者所述顶表面和底表面处的任何成对的横向平面之间。层可以横向延伸、垂直延伸和/或沿锥形表面延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膜及相对设置在所述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电性相反;
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位于其一侧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部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其一侧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相对;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与所述结合部相对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结合部位置处的第一极耳的表面高于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的第一极耳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开口槽,并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结合部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第一集流体;
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极耳;
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上设置有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其两者连接位置与所述凹槽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相对。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多个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电极组件;
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离膜。
10.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具有第一极耳安装槽的第一极片,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与第一极片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具有预留区域;
将第一极耳安装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获取具有凹槽的第二极片,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上,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结合部配合设置;
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增设隔离膜,形成电极组件;
卷绕电极组件,并形成电池的电芯结构。
CN202210112016.6A 2022-01-29 2022-01-29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44979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2016.6A CN114497914A (zh) 2022-01-29 2022-01-29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CT/CN2023/071236 WO2023142994A1 (zh) 2022-01-29 2023-01-09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2016.6A CN114497914A (zh) 2022-01-29 2022-01-29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7914A true CN114497914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7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2016.6A Pending CN114497914A (zh) 2022-01-29 2022-01-29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7914A (zh)
WO (1) WO20231429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994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082814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及电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535760U (zh) * 2019-08-14 2020-05-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11554876A (zh) * 2020-05-06 2020-08-18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型免分切极片结构
CN113644230A (zh) * 2021-09-09 2021-11-1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电池及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
WO2021227896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15418223U (zh) * 2021-01-28 2022-01-04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用极片及多极耳电芯
CN113948826A (zh) * 2021-11-18 2022-01-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电池
CN113991169A (zh) * 2021-11-18 2022-01-2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和电池
CN216750226U (zh) * 2022-01-29 2022-06-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507765U (zh) * 2020-04-03 2020-09-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芯结构
CN114497914A (zh) * 2022-01-29 2022-05-1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535760U (zh) * 2019-08-14 2020-05-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11554876A (zh) * 2020-05-06 2020-08-18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新型免分切极片结构
WO2021227896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15418223U (zh) * 2021-01-28 2022-01-04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用极片及多极耳电芯
CN113644230A (zh) * 2021-09-09 2021-11-1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电池及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
CN113948826A (zh) * 2021-11-18 2022-01-1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电池
CN113991169A (zh) * 2021-11-18 2022-01-2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和电池
CN216750226U (zh) * 2022-01-29 2022-06-1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及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994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082814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组件及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994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9435B1 (en) Stepwise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variously-shaped corner an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4008839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plate
CN114497914A (zh)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EP2557610A1 (en) Cell module
EP2958177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rounded corners
US20240106088A1 (en) Battery electrode sheet,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electrode sheet
US20180083255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147241B1 (ko) 전극 어셈블리, 이차 전지, 및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CN216750226U (zh) 电极组件及电池
CN112864350A (zh) 电芯及电池
KR101482385B1 (ko) 단면 음극을 포함하는 단차를 갖는 전극 조립체
CN216288512U (zh) 电池极片及电池
US9786874B2 (en) Electrode having round corner
CN108736054B (zh) 层叠型电池
KR101422925B1 (ko) 외부 연결에 필요한 탭 수용 체적을 감소시키는 방법에 따라 제조된 전극 조립체
CN113812016B (zh) 极片、应用该极片的电极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EP393401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5702518A (zh) 电芯以及应用所述电芯的电子装置
CN112490596A (zh)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单电池
US20210273235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for solid-state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sitive electrode for solid-state battery, and solid-state battery
CN116404269A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3636041U (zh) 正极片、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113994519B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
CN115332469A (zh) 一种电极组件和电池
CN214254468U (zh) 电芯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