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9438A -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9438A
CN114489438A CN202210065694.1A CN202210065694A CN114489438A CN 114489438 A CN114489438 A CN 114489438A CN 202210065694 A CN202210065694 A CN 202210065694A CN 114489438 A CN114489438 A CN 11448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xt data
data
displayed
character
tex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5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德宝
王帆
王晓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56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9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7/02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type wherein the student is expected to construc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presented or wherein the machine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resented by a student
    • G09B7/04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type wherein the student is expected to construc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presented or wherein the machine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resented by a student characterised by modifying the teaching programme in response to a wrong answer, e.g. repeating the question, supplying a further expla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先根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以使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内容;再根据该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然后,根据该待使用拟态人物、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表示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过程;最后,向该用户展示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用户能够看到该拟态人物能够作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讲解,如此有利于提高针对古文的学习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古文(例如,诗、词、歌、赋、文言文等)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且古文的作者(例如,诗人、词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古文(例如,诗词歌赋)的学习相对难度较高,而且针对古文的学习方法更多的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或者学生自己课后查询辅导资料进行学习。
实际上,对于上述“老师的课堂讲解”来说,其受制于课堂时间,使得老师通常会在课堂上一次性讲解大量的内容,如此易导致学生很难课上消化老师讲解的内容,故为了更好地学习古文,学生需要课后消耗大量时间查询辅导资料以实现自己学习。
然而,对于上述“查询辅导资料”来说,因查询速度较为慢,且需要依赖相关的工具书,导致学生自己学习难度比较高,不利于学生针对古文进行高质量学习,如此易导致针对古文的学习质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能够提高针对古文的学习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展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
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
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以及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所述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包括:
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人物参考要素;
依据所述人物参考要素,对预先构建的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调整,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物参考要素包括装扮参考要素和情感要素;
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的确定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人物和所述装扮参考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装扮;
根据所述情感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表情;
利用所述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所述待使用人物表情,对所述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配置处理,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扮参考要素包括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各所述第一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所述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包括:
将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包括:
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和所述N个文本数据,确定N+1个文本数据;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N+1个音频数据;将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1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1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包括:
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场景参考要素;
根据所述场景参考要素,确定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场景参考要素包括时间要素、地点要素和景物要素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各所述第二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所述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展示装置,包括:
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
人物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
数据融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数据展示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的任一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的任一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的任一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例如,一句诗词等古文内容)之后,先根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例如,该待展示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等),以使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内容(例如,讲解文字以及讲解语音);再根据该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然后,根据该待使用拟态人物、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表示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过程;最后,向该用户展示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用户能够看到该拟态人物能够作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讲解(例如,进行文字讲解以及语音讲解),从而使得该用户能够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更好地学习,如此有利于提高针对古文的学习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方法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包括S1-S4:
S1: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
上述“用户”是指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触发虚拟老师讲解请求的触发者;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用户”,例如,其可以是词典笔的使用者。
上述“虚拟老师讲解请求”用于请求由虚拟老师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讲解(也就是,请求模拟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虚拟老师讲解请求”的触发方式,例如,在用户利用词典笔扫描完一段诗词内容(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后,该用户可以在该词典笔上点击老师讲解按钮,以使该词典笔能够接收到该“虚拟老师讲解请求”,以便该词典笔后续能够模拟老师针对该段诗词内容进行知识讲解。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是指需要被讲解的古文内容;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例如,其可以包括一段古文内容(例如,一句或多句诗词等)、或者一篇完整的古文内容(例如,一首诗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获取方式,例如,其可以由用户利用文字采集设备(例如,词典笔、扫描笔、智慧笔、扫描元件、键盘、鼠标等)对文字承载对象(例如,书、纸、电子设备等)进行文字采集处理。
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用于表示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文字讲解内容;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以及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又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可以还包括待查询文本数据,以使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不仅能够记录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文字讲解内容,还能够记录用户输入的被查询对象(也就是,待查询文本数据)。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是指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古文全文。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是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整首诗。又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整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依旧是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整首诗。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古文全文查询方法(例如,诗词全文查询方法等)进行实施。又如,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为:将待查询文本数据与至少一篇候选古文全文(例如,至少一篇诗词)进行匹配,得到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全文,确定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以使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中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用于描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相关信息(例如,作者姓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可以包括(作者姓名,孟浩然)、以及(作者所处朝代,唐朝)这两个键值对。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古文作者描述信息查询方法(例如,诗词作者描述查询方法等)进行实施。又如,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为:先确定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文学标识(例如,《春晓》等诗词名);再从第一映射关系中查找该文学标识对应的作者介绍信息,确定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其中,“第一映射关系”用于记录每一篇候选古文内容(例如,每一篇诗词)的文学标识对应的作者介绍信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是指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欣赏解析内容(例如,作者创作背景、创作路径和赏析解读等);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例如,其可以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创作背景、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创作路径、以及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解读。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创作背景”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是由作者在什么样的故事背景下创造的。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是指《赠汪伦》这首诗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创作背景”具体可以为“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徽)漫游,好友汪伦招待李白,后李白赠诗”这一创作背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创作路径”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创作思路主线。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解读”用于表示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欣赏解读内容。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是指《赠汪伦》这首诗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解读”具体可以为“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这一欣赏解读内容。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古文赏析内容查询方法(例如,诗词赏析内容查询方法等)进行实施。又如,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为:先确定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文学标识(例如,《赠汪伦》等诗词名);再从第二映射关系中查找该文学标识对应的赏析内容,确定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其中,“第二映射关系”用于记录每一篇候选古文内容(例如,每一篇诗词)的文学标识对应的赏析内容。
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中特定字或词的释义。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注释:
注释①:“疑”字表示好像,且此字能够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注释②:“床”字多有异议,今传五种说法。一说指井台;一说指井栏;一说是“窗”的通假字;一说坐卧的器具,此为本义;一说指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古文语句注释查询方法(例如,诗句注释查询方法等)进行实施。又如,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为:先将待查询文本数据与至少一段候选古文语句(例如,至少一段诗词内容)进行匹配,得到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语句;再将该“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语句”对应的预设注释内容,确定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
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是指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翻译内容(尤其是,白话文译文内容)。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具体可以为“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这一白话文译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古文语句译文查询方法(例如,诗句译文查询方法等)进行实施。又如,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为:先将待查询文本数据与至少一段候选古文语句(例如,至少一段诗词内容)进行匹配,得到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语句;再将该“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语句”对应的预设译文内容,确定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
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是指针对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翻译内容(尤其是,白话文译文内容)。例如,当“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是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整首诗时,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具体可以为“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这一白话文译文。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任意一种古文全文译文查询方法(例如,诗词全文译文查询方法等)进行实施。又如,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为:先将待查询文本数据与至少一篇候选古文全文(例如,至少一篇诗词)进行匹配,得到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全文;再将该“匹配成功的候选古文全文”对应的预设译文内容,确定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
上文“待展示音频数据”用于表示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语音讲解内容;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展示音频数据”,例如,其可以包括待展示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以使该“待展示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展示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
可见,上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可以包括: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以及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用于表示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古文全文;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一音频数据,以使该第一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再根据该第一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一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或者,将第一预设音频数据与第一音频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第一预设音频数据”是指用于引出全文内容介绍的语音数据;而且该“第一预设音频数据”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包括一句或者多句诗时,该“第一预设音频数据”可以携带有“这首诗的全文内容是”这一语义信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相关信息(例如,姓名、时代背景等);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二音频数据,以使该第二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再根据该第二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二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或者,将第二预设音频数据与第二音频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第二预设音频数据”是指用于引出作者介绍内容的语音数据;而且该“第二预设音频数据”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包括一句诗时,该“第二预设音频数据”可以携带有“这句诗的作者是”这一语义信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用于表示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欣赏解析内容;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三音频数据,以使该第三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再根据该第三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三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或者,将第三预设音频数据与第三音频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第三预设音频数据”是指用于引出欣赏解析内容介绍的语音数据;而且该“第三预设音频数据”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包括一句或者多句诗时,该“第三预设音频数据”可以携带有“关于这首诗的欣赏解析内容具体为”这一语义信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中特定字或词的释义;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四音频数据,以使该第四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再根据该第四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四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或者,将第四预设音频数据与第四音频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第四预设音频数据”是指用于引出字词注释介绍的语音数据;而且该“第四预设音频数据”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包括一句诗时,该“第四预设音频数据”可以携带有“这句诗中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释义”这一语义信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用于表示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翻译内容(尤其是,白话文译文内容);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所携带的语义信息。可见,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五音频数据,以使该第五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从而使得该第五音频数据携带有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再根据该第五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五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或者,将第五预设音频数据与第五音频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第五预设音频数据”是指用于引出针对被查询对象的译文介绍的语音数据;而且该“第五预设音频数据”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包括一句诗时,该“第五预设音频数据”可以携带有“这句诗的白话文译文具体是”这一语义信息。
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用于表示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翻译内容(尤其是,白话文译文内容);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可见,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六音频数据,以使该第六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从而使得该第六音频数据携带有该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再根据该第六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六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或者,将第六预设音频数据与第六音频数据进行拼接,得到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第六预设音频数据”是指用于引出针对被查询对象的全文译文介绍的语音数据;而且该“第六预设音频数据”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包括一句诗时,该“第六预设音频数据”可以携带有“整首诗的白话文译文具体是”这一语义信息。
基于上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的相关内容可知,该“待展示音频数据”可以通过语音方式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讲解,以便后续能够基于该“待展示音频数据”,实现由虚拟老师针对被查询对象(例如,诗词等)进行语音讲解知识点的目的。
另外,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上文“待展示音频数据”可以还包括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以使该“待展示音频数据”不仅能够记录有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语音讲解内容,还能够记录有用户输入的被查询对象(也就是,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语音数据。
其中,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被查询对象(例如,一句诗等);而且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携带的语音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为: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音频数据转化处理,得到第七音频数据,以使该第七音频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与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携带的语义信息相同;再根据该第七音频数据,确定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例如,直接将该第七音频数据,确定为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基于上述S1的相关内容可知,对于用户来说,当用户想要学习某个古文对象(例如,一句或者多句诗词,或者一首完整的诗词等)时,该用户可以先利用文字采集设备(例如,词典笔)针对该古文对象进行文字采集处理;再由该用户针对该古文对象触发虚拟老师讲解请求,以便上述“展示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词典笔等)能够在获取到该虚拟老师讲解请求之后,确定在针对该古文对象进行知识讲解时不仅需要通过文字展示讲解知识点,还需要通过音频数据模拟老师语音讲解知识点,故该执行主体可以基于该用户针对该古文对象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以使该待展示文本数据能够表示出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文字讲解内容,并使得该待展示音频数据能够表示出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语音讲解内容,以便后续能够基于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出需要向该用户的展示信息,以使该用户能够从该展示信息中体验到针对该古文对象的老师讲解过程,如此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S2:根据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
上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是指虚拟老师(例如,图2所示的虚拟人物)。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2的实施方式,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S21-S22:
S21:从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人物参考要素。
上述“人物参考要素”是指在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时所需参考的要素信息;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人物参考要素”,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装扮参考要素和情感要素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装扮参考要素”是指在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的装扮状态时所需参考的要素信息;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装扮参考要素”,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时间要素”是指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携带的时间描述信息(例如,春天、冬天、晚上、早晨等);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时间要素”,例如,其可以是一个时间描述信息。又如,“时间要素”可以是一个时间描述序列,以使该时间描述序列能够表示出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中各个语义单元所涉及的时间描述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语义单元”可以是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句、或者一个完整的句子等。
上述“地点要素”是指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携带的地点描述信息(例如,桃花潭、黄鹤楼等);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地点要素”,例如,其可以是一个地点描述信息。又如,“地点要素”可以是一个地点描述序列,以使该地点描述序列能够表示出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中各个语义单元所涉及的地点描述信息。
上述“情感要素”是指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携带的情绪描述信息(例如,生气、开心、发怒等);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情感要素”,例如,其可以是一个情绪描述信息。又如,“情感要素”可以是一个情绪描述序列,以使该情绪描述序列能够表示出待查询文本数据(或者,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中各个语义单元所涉及的情绪描述信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人物参考要素”的提取方式,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能够从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事件要素信息(例如,时间要素、情感要素、和地点要素等)的任一方法进行实施。
实际上,对于一篇古文全文(例如,一首诗)来说,不同语句所涉及的要素信息(例如,时间要素、情感要素、以及地点要素中至少一个)可能会不同,故为了更好地针对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点讲解,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S2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不包括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2具体可以包括:从待查询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人物参考要素,以使该人物参考要素能够更突出地表示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所涉及的要素信息。
S22:依据人物参考要素,对预先构建的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调整,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上述“原始人物”是指预先设定的人物形象。
上述“人物形象调整”用于针对一个虚拟人物形象的配置信息(例如,可穿戴的服饰、手持物体、脚踩物体、表情状态等)进行调整处理;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人物形象调整”,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当上述“人物参考要素”包括装扮参考要素和地点要素时,S22具体可以包括S221-S223:
S221:根据原始人物和装扮参考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装扮。
上述“待使用人物装扮”用于表示针对原始人物配置的外表装饰状态;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使用人物装扮”,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待使用服饰和/或待使用装备。
上述“待使用服饰”用于描述针对原始人物配置的可穿戴服饰(例如,衣服、围巾、眼镜、帽子等)。例如,上述“待使用服饰”可以包括蓝色状元帽。
上述“待使用装备”用于表示针对原始人物配置的可用装备(例如,教学棒、羽毛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221的实施方式,例如,当上述“装扮参考要素”包括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时,S221具体可以为:先利用该时间要素以及该地点要素,构建待使用二元组,以使该待使用二元组包括该时间要素以及该地点要素;再从第三映射关系中查找该待使用二元组对应的人物装扮配置信息,确定为待使用人物装扮。其中,“第三映射关系”用于记录各个候选二元组对应的人物装扮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候选二元组”是由时间描述信息、以及地点描述信息构成的二元组。例如,上述“候选二元组”可以为(早晨,桃花潭)。
S222:根据情感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表情。
上述“待使用人物表情”用于表示针对原始人物配置的表情状态;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使用人物表情”的确定过程,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从第四映射关系中查找情感要素对应的人物表情配置信息,确定为待使用人物表情。其中,“第四映射关系”用于记录各个候选情感描述信息(例如,开心、悲伤等)对应的人物表情配置信息。
S223:利用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待使用人物表情,对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配置处理,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待使用人物表情之后,可以利用该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该待使用人物表情,对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配置处理,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以使该待使用拟态人物配置有该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待使用人物表情,从而使得该待使用拟态人物更符合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讲解意境。
基于上述S2的相关内容可知,在获取到待展示文本数据之后,可以参考该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以使该待使用拟态人物符合针对上文“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讲解意境,如此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S3:根据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上述“待展示融合数据”是指需要向用户展示的多媒体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表示出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从而使得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模拟出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
实际上,对于信息展示区域有限的应用场景(例如,具有小显示屏的词典笔等)来说,为了更好地向用户讲解知识点,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S3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上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时,S3具体可以包括:根据待使用拟态人物、该N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N为正整数。
“第i个第一展示页面”包括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以及待使用拟态人物,以使该“第i个第一展示页面”用于展示该待使用拟态人物、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从而使得该“第i个第一展示页面”能够模拟出针对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例如,文字讲解以及语音讲解)。其中,i为正整数,i≤I,I为正整数,I表示第一展示页面的个数。
可见,对于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来说,每个第一展示页面上都展示有待使用拟态人物;但是不同第一展示页面所展示的知识讲解内容(例如,文字内容、以及语音内容)存在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来说,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中任意两个第一展示页面所展示的知识讲解内容之间可以存在交集,也可以不存在交集;而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能够综合展示出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所携带的所有语义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 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查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这一段古文内容时,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可以包括图2所示的页面数据、以及图3所示的页面数据。
上述“图2所示的页面数据”用于展示待查询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以及待使用拟态人物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以使该“图2所示的页面数据”能够模拟出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的作者讲解过程。
上述“图3所示的页面数据”用于展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以及待使用拟态人物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以使该“图3所示的页面数据”能够模拟出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的译文语音讲解过程。
上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是指在展示这些第一展示页面时所依据的先后顺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的确定过程,例如,可以按照预设顺序确定规则,生成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符合该预设顺序确定规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顺序确定规则”可以预先设定,例如,其可以包括:作者描述信息的展示顺序早于古文原文的展示顺序;作者描述信息的展示顺序早于欣赏解析内容的展示顺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3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1,当无需向用户展示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且上述“N个文本数据”不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3具体可以为:将待使用拟态人物、N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各第一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情况2,当需要向用户展示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且上述“N个文本数据”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3具体可以为:将待使用拟态人物、N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各第一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情况3,当需要向用户展示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且上述“N个文本数据”不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3具体可以包括S31-S33:
S31:根据待查询文本数据和N个文本数据,确定N+1个文本数据,以使该N+1个文本数据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以及上述“N个文本数据”。
S32:根据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和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N+1个音频数据,以使该N+1个音频数据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以及上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S33:将待使用拟态人物、N+1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1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各第一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待使用拟态人物、上述“N+1个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基于上述S3的相关内容可知,在一些情况下,在获取到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之后,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表示出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从而使得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模拟出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
S4:向用户展示待展示融合数据。
作为示例,当上述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至少一个待展示页面(例如,上文“第一展示页面”,或者,下文“第二展示页面”)、以及该至少一个待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时,S4具体可以为:按照该至少一个待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该用户展示该至少一个待展示页面,以使该用户能够从这些待展示页面中体验到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如此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讲解效果,各个待展示页面上可以部署有至少一个触发部件(例如,图2所示的“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按钮等),以使该用户可以通过针对正在展示的待展示页面上的这些触发部件进行触发操作(如,点击等)的方式,跳转至其他待展示页面,以使该用户能够在跳转后的待展示页面上获知其他知识点讲解内容(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的全文内容等)。
基于上述S1至S4的相关内容可知,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来说,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例如,一句诗词等古文内容)之后,先根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例如,该待展示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等),以使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内容(例如,讲解文字以及讲解语音);再根据该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然后,根据该待使用拟态人物、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表示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过程;最后,向该用户展示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用户能够看到该拟态人物能够作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讲解(例如,进行文字讲解以及语音讲解),从而使得该用户能够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更好地学习,如此有利于提高针对古文的学习质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展示设备或服务器。又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也可以借助展示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进行实现。其中,展示设备是指具有信息展示功能的终端设备;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展示设备,例如,该展示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tant,PDA)、平板电脑、具有显示屏的扫描笔、或者具有显示屏的学习辅助设备(例如,词典笔)等。服务器可以为独立服务器、集群服务器或云服务器。
方法实施例二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讲解效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展示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展示方法除了包括上述S1、S2、S4以外,可以还包括S5-S6:
S5:根据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
上述“待使用展示场景”用于表示在向用户展示数据时所需使用的背景;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待使用展示场景”,例如,其可以是一个图片数据。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5的实施方式,例如,其具体可以包括S51-S52:
S51:从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场景参考要素。
上述“场景参考要素”用于表示在确定数据展示背景时所需参考的要素信息;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该“场景参考要素”,例如,其可以包括时间要素、地点要素和景物要素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景物要素”是指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携带的景物描述信息(例如,船、山、桃花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场景参考要素”的提取方式,例如,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出现的能够从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事件要素信息(例如,时间要素、地点要素、景物要素等)的任一方法进行实施。
S52:根据场景参考要素,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52的实施方式,例如,其具体可以为:从预设图片库中至少一个候选图片中挑选出与该场景参考要素最匹配的候选图片,以使该“与该场景参考要素最匹配的候选图片”中景物最接近于该场景参考要素,以使该“与该场景参考要素最匹配的候选图片”能够更好地表示出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讲解意境。
基于S5的相关内容可知,在获取到待展示文本数据之后,可以参考该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以使该待使用展示场景符合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讲解意境,如此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S6:根据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上述“待展示融合数据”用于表示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模拟出在该待使用展示场景下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
实际上,对于信息展示区域有限的应用场景(例如,具有小显示屏的词典笔等)来说,为了更好地向用户讲解知识点,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S6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上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时,S3具体可以包括:根据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该N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N为正整数。
“第j个第二展示页面”包括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待使用拟态人物、以及待使用展示场景,以使该“第j个第二展示页面”用于展示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从而使得该“第j个第二展示页面”能够模拟出在该待使用展示场景下针对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例如,文字讲解以及语音讲解)。其中,j为正整数,j≤J,J为正整数,J表示第二展示页面的个数。
可见,对于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来说,每个第二展示页面上都展示有待使用拟态人物以及待使用展示场景;但是不同第二展示页面所展示的知识讲解内容(例如,文字内容、以及语音内容)存在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来说,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中任意两个第二展示页面所展示的知识讲解内容之间可以存在交集,也可以不存在交集;而且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能够综合展示出上述“待展示文本数据”所携带的所有语义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当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为“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 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查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这一段古文内容时,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可以包括图2所示的页面数据、以及图3所示的页面数据。
上述“图2所示的页面数据”是指待查询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待使用拟态人物、以及待使用展示场景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以使该“图2所示的页面数据”能够模拟出由老师在该待使用展示场景下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的作者讲解过程。
上述“图3所示的页面数据”用于展示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待使用拟态人物、以及待使用展示场景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以使该“图3所示的页面数据”能够模拟出由老师在该待使用展示场景下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的译文讲解过程。
上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用于展示在展示这些第二展示页面时所依据的先后顺序;而且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的确定过程类似于上文“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的确定过程。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6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三种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1,当无需向用户展示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且上述“N个文本数据”不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6具体可以为:将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N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各第二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情况2,当需要向用户展示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且上述“N个文本数据”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6具体可以为:将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N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各第二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情况3,当需要向用户展示上述“待查询文本数据”,且上述“N个文本数据”不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时,S6具体可以包括S61-S63:
S61:根据待查询文本数据和N个文本数据,确定N+1个文本数据,以使该N+1个文本数据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以及上述“N个文本数据”。
S62:根据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和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N+1个音频数据,以使该N+1个音频数据包括该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以及上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S63:将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N+1个文本数据、以及该N+1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该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以使各第二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上述“N+1个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该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基于上述S6的相关内容可知,在一些情况下,在获取到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之后,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表示出待使用展示场景、待使用拟态人物、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之间的数据融合结果,从而使得该待展示融合数据能够模拟出在该待使用展示场景下针对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过程。
基于上述S5至S6的相关内容可知,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来说,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先根据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以使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用于表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老师讲解内容;再根据该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以及待使用展示场景;然后,根据该待使用展示场景、该待使用拟态人物、该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该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待展示融合数据不仅能够表示出虚拟老师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的知识讲解过程,还能够表示出该待查询文本数据所涉及的意境;最后,向该用户展示待展示融合数据,以使该拟态人物能够作为虚拟老师,在该待使用展示场景向该用户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知识讲解(例如,文字讲解+语音讲解),从而使得该用户能够针对该待查询文本数据进行更好地学习,如此有利于提高针对古文的学习质量。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展示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展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解释和说明。
装置实施例
装置实施例对展示装置进行介绍,相关内容请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展示装置400,包括:
数据确定单元401,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
人物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
数据融合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数据展示单元404,用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以及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所述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物确定单元402,包括:
第一提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人物参考要素;
形象调整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人物参考要素,对预先构建的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调整,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物参考要素包括装扮参考要素和情感要素;
所述形象调整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原始人物和所述装扮参考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装扮;根据所述情感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表情;利用所述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所述待使用人物表情,对所述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配置处理,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扮参考要素包括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各所述第一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所述数据展示单元404,具体用于: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具体用于:将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和所述N个文本数据,确定N+1个文本数据;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N+1个音频数据;将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1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1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装置400还包括:
场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
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场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场景参考要素;根据所述场景参考要素,确定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各所述第二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所述数据展示单元404,具体用于: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展示方法的任一种实现方法。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展示方法的任一种实现方法。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展示方法的任一种实现方法。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
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
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文本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文本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和/或,
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作者描述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赏析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注释音频数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以及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待使用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的原文译文音频数据携带有所述原文文本数据的译文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包括:
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人物参考要素;
依据所述人物参考要素,对预先构建的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调整,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物参考要素包括装扮参考要素和情感要素;
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的确定过程,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人物和所述装扮参考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装扮;
根据所述情感要素,确定待使用人物表情;
利用所述待使用人物服饰以及所述待使用人物表情,对所述原始人物进行人物形象配置处理,得到待使用拟态人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扮参考要素包括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各所述第一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所述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包括:
将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
或者,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包括:
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和所述N个文本数据,确定N+1个文本数据;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和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N+1个音频数据;将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1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1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展示场景,包括:
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提取出场景参考要素;
根据所述场景参考要素,确定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包括N个文本数据,且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包括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所述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N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N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其中,各所述第二展示页面均用于展示所述待使用展示场景、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中至少一个文本数据、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文本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
所述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的展示顺序,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展示页面。
12.一种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在获取到用户输入的待查询文本数据之后,根据所述待查询文本数据,确定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待展示音频数据;
人物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确定待使用拟态人物;
数据融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使用拟态人物、所述待展示文本数据、以及所述待展示音频数据,确定待展示融合数据;
数据展示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展示所述待展示融合数据。
13.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系统总线;
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65694.1A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4489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694.1A CN114489438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5694.1A CN114489438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9438A true CN114489438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7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5694.1A Pending CN114489438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943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1836A (zh) * 2021-08-20 2021-11-12 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641837A (zh) * 2021-08-20 2021-11-12 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709322A (zh) * 2021-08-25 2021-11-26 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1836A (zh) * 2021-08-20 2021-11-12 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641837A (zh) * 2021-08-20 2021-11-12 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709322A (zh) * 2021-08-25 2021-11-26 安徽淘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nderberg et al. Digital ethnography: Anthropology, narrative, and new media
Detey et al. Varieties of spoken French
Korat et al. Direct and indirect teaching: Using e-books for supporting vocabulary, word reading, and story comprehension for young children
Eisenbeiss Production method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Durand et al.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rpus phonology
Bruno Between the Lines: Yang Lian's Poetry Through Translation
Bassetti Effects of orthography on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 Learning, awareness,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
Chang et al. THE ANALYSIS OF ONOMATOPOEIA IN “THE ADVENTURE OF TINTIN AND THE BLUE LOTUS”
CN114489438A (zh) 一种展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de Quadros Brazilian sign language studies
Moroz App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How students perceive Japanese smartphone apps
Pim 100 ideas for supporting learners with EAL
Sotelo Using a multimedia corpus of subtitles in translation training
Bennett Picturebooks and graphic narratives as a nexus for translation research
Wei Trans-textual Dialogue in the Jesuit Missionary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f the Yijing
Norte Fernández-Pacheco The orchestration of modes and EFL audio-visual comprehension: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vodcasts
Jarque et al. From gesture-and sign-in-interaction to grammar: Fictive questions for relative clauses in signed languages1
Ko An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digital classic Chinese article learning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sing “the homecoming” as an example
Almufayrij Beyond Words: A Case Study Exploring Visual and Audio Strategies in the Poetry Classroom.
Sweidan et al. NOTOG: An Android App for Detecting and Reading Arabic Texts for Vision Impaired People
Künzl-Snodgrass et al. An evaluation with a particular view to German language acquisition
Borisova et al. Intermedial Lessons On Russian Literature
Zikpi Rescuing the Odes from Modernity: The Rhetoric and Sources of Ezra Pound's Confucian Translation
Patel The literary commentary in Sanskrit as meta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Jackson Ghostly Reception and Translation ad spiritum: The Case of Nicholas Grimald’s Archipropheta (1548)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