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8622A -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8622A
CN114488622A CN202111598017.8A CN202111598017A CN114488622A CN 114488622 A CN114488622 A CN 114488622A CN 202111598017 A CN202111598017 A CN 202111598017A CN 114488622 A CN114488622 A CN 114488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polar plate
substrate unit
colo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80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亮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angsha HK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80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8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8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8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配向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单元、阵列基板单元;彩膜基板单元包括彩膜基板,以及公共电极以及第一反应层;公共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且连续;阵列基板单元包括阵列基板,以及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反应层;像素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第一反应层和第二反应层均用于与可聚合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填充层填充于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之间,填充层包括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液晶通过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被配向,可聚合单体用于与第一反应层和第二反应层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本申请的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减少显示面上出现的暗纹,提高显示品质。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主流市场上的LCD显示面板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型,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型、及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其中VA型液晶显示器相对其他种类的液晶显示器具有极高的对比度,在大尺寸显示,如电视等方面具有非常广的应用。
其中,可聚合单体稳定垂直配向(Polymer Stabilized-Vertical Alignment,PSVA)技术能够使液晶配向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穿透率高等优点;但是PSVA型显示面板上,在像素边缘处会出现暗纹,影响了产品的穿透率和对比度,造成显示品质下降。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减少显示面上出现的暗纹,提高显示品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彩膜基板单元,包括彩膜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以及第一反应层;所述公共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且连续;
阵列基板单元,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单元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反应层;所述像素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所述第一反应层和所述第二反应层均用于与所述可聚合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之间,所述填充层包括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所述液晶通过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被配向,所述可聚合单体用于与所述第一反应层和所述第二反应层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点,用于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与所述阵列基板单元对位成盒时,对齐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位置;
所述第一标记点还用于与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上的第二标记点对位,以用于在利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为所述液晶配向时,使所述配向极板模块按照设定位置安装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或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外侧。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液晶配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单元,并将两个所述极板单元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其中,两个所述极板单元的电极均呈面状,以产生均匀电场;
在两个所述极板单元之间填充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其中,所述液晶能够在所述两个极板单元产生的电场作用下转动;
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上,且背离另一所述极板单元的一侧上设置外置配向极板模块,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设置有配向导电图案;
利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为所述液晶施加配向电场,使所述液晶在所述配向导电图案的作用下倾斜第一角度,并通过使可聚合单体与所述极板单元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配向极板模块通过以下步骤制作:
提供配向基板;
在配向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配向电极层,并在所述配向电极层上形成所述配向导电图案;
在所述配向电极层背离所述配向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绝缘层。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在所述配向电极层上形成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包括:
在所述配向电极层上形成多个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其中,多个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呈阵列排布,以用于与每个像素电极一一对应。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包括多组平行的导电条纹;每组导电条纹互呈夹角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多组导电条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片吸收轴呈45°、135°、-135°、-45°的夹角。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所述极板单元的一侧外置配向极板模块,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设置有配向导电图案,包括:
在两个所述极板单元背离对方的一侧各设置一个配向极板模块,其中,两个所述配向极板模块的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形状相同,用于形成配向电场;
所述利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为所述液晶施加配向电场,包括:
为两个所述配向极板模块施加电压,使两个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之间形成所述配向电场。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两个极板单元分别为彩膜基板单元以及阵列基板单元;所述将两个所述极板单元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包括:
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点;
将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的第一标记点对位,以对齐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位置;
所述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所述极板单元的一侧外置配向极板模块,包括:
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设置第二标记点;
将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的第二标记点与所述彩膜基板单元或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的第一标记点对位,使所述配向极板模块按照设定位置安装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或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外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液晶配向后,拆除外置的所述配向极板模块。
本申请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外置配向模块为液晶进行配向,无需在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上需要设置配向电极结构,因此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得以设置呈面状电极,厚度均匀,从而得以建立均匀的电场,在显示区内,均匀的电场使得液晶转动弯曲一致,而显示相同的亮度,大幅消除暗纹,提升了产品的光透过效率,继而提升了产品的透过率、对比度和显示均一度,提高了显示品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配向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液晶配向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配向极板模块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配向极板上配向导电图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配向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配向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液晶显示面板;
1、极板单元;11、彩膜基板单元;12、阵列基板单元;111、彩膜基板;112、公共电极;113、第一反应层;121、阵列基板;122、像素电极;123、第二反应层;2、填充层;21、可聚合单体;3、配向极板模块;31、配向基板;32、配向电极层;321、配向导电图案;33、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首先提出一种液晶配向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配向极板模块,该液晶显示面板100可以是PSVA(Polymer Stabilized-Vertical Alignment)型显示面板。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配向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关于液晶配向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液晶配向系统包括两个极板单元1、填充层2、以及配向极板模块3;两个极板单元1相对设置,以用于产生均匀电场;填充层2填充于两个极板单元1之间,填充层2包括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21;液晶能够在两个极板单元1产生的电场作用下转动;配向极板模块3设置在其中之一极板单元1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极板单元1的一侧,配向极板模块3上设置有配向导电图案321,配向导电图案321用于向液晶施加电压,从而为液晶配向;可聚合单体21用于与极板单元1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亮态暗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为了对液晶配向,设置公共电极112与像素电极122其一为图案化。加电压后对应于像素边缘处受到公共电极112/像素电极122上杂散电容的而影响,电场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在像素边缘处易出现暗纹。并且,由于彩膜基板111或公共电极112上设置了配向的图案,因此表面上凹凸不平,造成彩膜基板111和阵列基板121之间电场不均匀,由此影响产品的穿透率、对比度以及均一性。
本实施例中,在液晶配向系统工作时,液晶是在两个极板单元1建立的电场中发生偏转,从而显示相应的画面。本申请中,为液晶的配向设置单独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3,并在配向极板模块3上设置配向导电图案321,以完成为液晶配向的功能。由于配向导电图案321是形成在配向极板模块3上,而无需形成在极板单元1上,因此两个极板单元1上得以建立稳定的电场,使得液晶在电压驱动下弯曲程度一致而显示相同的亮度,大幅改善液晶边缘处暗纹,提升了产品的光透过效率,继而提升了产品的透过率、对比度和显示均一度,提高了显示品质。
其中,极板单元1包括基板、依次设置在基板上的面电极;在此,面电极是指电极层呈面状,面电极厚度均匀,对应于显示区铺设在基板上。由于两个极板单元1上的电极呈面状,因此得以建立稳定的电场,使得液晶在电压驱动下弯曲程度一致而显示相同的亮度,提高显示品质。
在此,两个极板单元1可以分别是彩膜基板单元以及阵列基板单元。彩膜基板单元包括彩膜基板111,以及依次形成在彩膜基板111上的公共电极112以及第一反应层113。第一反应层113可以是PI层(聚酰亚胺)。公共电极112呈面状,且厚度连续均匀。
阵列基板单元包括阵列基板121,以及依次形成在阵列基板121上的像素电极122以及第二反应层123。像素电极122呈面状,且厚度均匀,但是像素电极122上的每个单元电极彼此之间可以具有间隔,而使得像素电极122呈现为非连续结构。第一反应层113和第二反应层123均用于与可聚合单体21在UV光的照射下发生聚合反应。在此,第二反应层123可以是PI层(聚酰亚胺)。
在制作过程中,在彩膜基板111上沉积一层导电层,通过光罩对导电层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制得公共电极112。公共电极112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具体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透明导电材料。类似的,在阵列基板121上制作像素电极122。
彩膜基板单元以及阵列基板单元制备完成后,会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并在其中填充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21,形成液晶显示母板。可聚合单体21可以与上述PI层在UV光下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对配向后的液晶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液晶配向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性的,彩膜基板单元位于阵列基板单元的上方。第一实施例此时有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一种是配向极板模块3设置在彩膜基板单元的上方,配向极板模块3与阵列基板单元之间建立配向电场,以用于为液晶配向。另一种是配向极板模块3设置在阵列基板单元的下方,配向极板模块3与彩膜基板单元之间建立配向电场,以用于为液晶配向。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配向极板模块3的侧视图。在此,配向极板模块3包括配向基板31,以及形成在配向基板31上的配向电极层32,配向导电图案321设置在配向电极层32表面。配向导电图案321的材质可为铜等高电导率材料。配向极板模块3还包括绝缘层33,绝缘层33设置在配向电极层32背离配向基板31的一侧,以隔离配向导电图案321与其电极单元。在此,绝缘层33的材质可以为硅氮,其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沉积在配向电极层32上;若绝缘膜材质为有机绝缘层,还可以采用涂布工艺,涂覆于配向电极层32的表面。
在配向电极层32上的配向导电图案321有多个,且呈阵列排布,以用于与每个像素电极122一一对应,如此使得配向电极层32的厚度呈现为非连续结构;每个像素电极122用于对应为一液晶单元内的液晶配向。沿纵向方向看,在为配向电极层32通电后,一配向导电图案321与位于对侧的极板单元1之间建立电场,从而使与该配向导电图案321对应位置的液晶发生偏转,使得液晶具有一定的预倾角。
配向导电图案321可以有多种样式。可以是呈条形、环形或者弧形等。具体的,配向导电图案321包括多组平行的导电条纹3212;每组导电条纹3212相互邻接,且呈夹角设置。多组导电条纹3212的设置使得每个液晶单元内的液晶分区形成多种偏转角度,从而形成多畴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示出的配向极板上配向导电图案32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导电条纹3212有四组,分别与显示面板的偏光片吸收轴呈45°、135°、-135°、-45°夹角,配向导电层还包括互相垂直的两个连接导电条3211,从而将配向导电图案321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左上区域、右上区域、右下区域、左下区域。其中,导电条纹3212自其中一个连接导电条3211向外侧延伸。左上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斜向右上45°延伸。右上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向左上45°延伸;右下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斜向右下45°延伸。左下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向左下45°延伸。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光的透过率。
在将配向极板模块3安置在其中一个极板单元1上时,需要先对配向极板模块3以及极板单元1进行对位,以使每个配向导电图案321能够准确的与像素电极122对齐。示意性的,两个极板单元1上设有第一标记点,用于在两个极板单元1对位成盒时,对齐两个极板单元1的位置;配向基板31上设置有第二标记点,在对位时,通过使配向基板31上的第二标记点与极板单元1上的第一标记点重合,以用于使配向极板模块3与两个极板单元1的位置对齐。
示意性的,在制造过程中,是先将彩膜基板单元11与阵列基板单元通过第一标记点进行对位,进而完成成盒。之后再通过配向基板31上的第二标记点与第一标记点进行对位,从而实现配向极板模块3与彩膜基板单元11、阵列基板单元12的对位,使得每个像素电极122与阵列基板单元上的像素电极122一一对应。因此通过这种标记点对位的方式,能够提高装配的精确度,保证三者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配向极板模块3是在两个极板单元1成盒后,再进行对位安装,因此配向极板模块3是属于外置安装方式,在需要配向时,将配向极板模块3安装在任意一个极板单元1的一侧,以形成配向电场。在配向完成后,拆除配向极板模块3,减小液晶配向系统的体积。可见,第一实施例方案能够灵活的设置配向极板的安装与拆卸,从而满足配向要求的同时,减小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体积,有利于扩大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
请参阅图5,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配向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出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液晶配向系统包括了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分别设置于两个极板单元1背离对方的一侧,因而也位于填充层2(包括液晶)的两侧。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的配向导电图案321形状相同,用于形成配向电场。
在为液晶配向时,两个配向极板单元1不加电压,因而不产生电场。配向电场仅有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产生。由于形成配向电场的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的配向导电图案321形状相同,因此所形成的配向电场方向稳定,有利于提高液晶配向精度。
具体的,两个配向电极模块3中,一个位于阵列基板单元12背离彩膜基板单元11的一侧,另一个位于彩膜基板单元11背离阵列基板单元12的一侧。
关于液晶配向极板模块3的结构实施例,阵列基板单元12、彩膜基板单元11以及关于对位的实施例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100,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上述液晶配向系统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上述实施例中关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也都具有,请对应参照上述液晶配向系统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具体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彩膜基板单元11、阵列基板单元12;彩膜基板单元11包括彩膜基板111,以及依次形成在彩膜基板111上的公共电极以及第一反应层113;公共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且连续;阵列基板单元12与彩膜基板111相对设置,阵列基板单元12包括阵列基板121,以及依次形成在阵列基板121上的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反应层123;像素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第一反应层113和第二反应层123均用于与可聚合单体21发生聚合反应。填充层2填充于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之间,填充层2包括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21;液晶通过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3被配向,可聚合单体21用于与第一反应层113和第二反应层123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公共电极112或像素电极122上需要设置配向电极结构,以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100加工过程中为液晶配向。因此在液晶配向后,公共电极112或像素电极122上因具有配向电极结构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电场不均匀,从而造成显示画面出现暗纹。本申请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利用外置配向模块为液晶进行配向,无需在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上需要设置配向电极结构,因此公共电极或像素电极得以设置呈面状电极,厚度均匀,从而得以建立均匀的电场,在显示区内,均匀的电场使得液晶转动弯曲一致,而显示相同的亮度,大幅改善暗纹,提升了产品的光透过效率,继而提升了产品的透过率、对比度和显示均一度,提高了显示品质。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精准对合,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点,用于在彩膜基板单元11与阵列基板单元12对位成盒时,对齐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的位置。
为了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与外置配向极板模块33精准对位,第一标记点还用于与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3上的第二标记点对位,以用于在利用配向极板模块3为液晶配向时,使配向极板模块3按照设定位置安装在彩膜基板单元11或阵列基板单元12的外侧。在此第一标记点、第二标记点可以为凸起结构或者用特殊材料形成的标记线等。
请参阅图7,图7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液晶配向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还提出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为一种液晶配向方法,方法包括:
S41,提供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单元1,并将两个极板单元1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其中,两个极板单元1的电极均呈面状,以产生均匀电场。
在生产加工中,先制作两个极板单元1,两个极板单元1可以分别为彩膜基板单元11以及阵列基板单元12。在制作过程中,在彩膜基板111上沉积一层导电层,通过光罩对导电层进行曝光、显影、蚀刻制得公共电极112。公共电极112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在公共电极112上再形成第一反应层113。具体地,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以及其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透明导电材料。类似的,在阵列基板121上制作像素电极122。在阵列基板121上依次形成像素电极122以及第二反应层123。在此,公共电极112和像素电极122均为面电极,厚度均匀,因此能够形成稳定的配向电场。
S42,在两个极板单元1之间填充液晶21以及可聚合单体2122;其中,液晶21能够在两个极板单元1产生的电场作用下转动。
具体的,可聚合单体21可以与上述第一反应层113、第二反应层123在UV光下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对配向后的液晶进行固定。
S43,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1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极板单元1的一侧外置配向极板模块3,配向极板模块3上设置有配向导电图案321。
在此,配向极板模块3通过以下步骤制作:
提供配向基板31;
在配向基板31的表面上形成配向电极层32,并在配向电极层32上形成配向导电图案321;
在配向电极层32背离配向基板31的表面上形成绝缘层33。
在此,绝缘层33的材质可以为硅氮,其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沉积在配向电极层32上;若绝缘层33的材质为有机绝缘层,还可以采用涂布工艺,涂覆于配向电极层32的表面。
其中,在上述步骤在配向电极层32上形成配向导电图案321,包括:
在配向电极层32上形成多个配向导电图案321,其中,多个配向导电图321案呈阵列排布,以用于与每个像素电极122一一对应。
如此设置使得配向电极层32的厚度呈现为非连续样式;每个像素电极122用于对应为一液晶单元内的液晶21配向。沿纵向方向看,在为配向电极层32通电后,一配向导电图案321与位于对侧的极板单元1之间建立电场,从而使与该配向导电图案321对应位置的液晶发生偏转,使得液晶具有一定的预倾角。
进一步的,配向导电图案321包括多组平行的导电条纹;每组导电条纹互呈夹角设置。通过多组导电条纹3212的设置使得每个液晶单元内的液晶分区形成多种偏转角度,从而形成多畴效果。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多组导电条纹与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偏光片吸收轴呈45°、135°、-135°、-45°的夹角。
具体的,配向导电层32还包括互相垂直的两个连接导电条3211,从而将配向导电图案321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左上区域、右上区域、右下区域、左下区域。其中,导电条纹3212自其中一个连接导电条3211向外侧延伸。左上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斜向右上45°延伸。右上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向左上45°延伸;右下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斜向右下45°延伸。左下区域的导电条纹3212自连接导电条3211向左下45°延伸。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光的透过率。
在将配向极板模块3安置在其中一个极板单元1上时,需要先对配向极板模块3以及极板单元1进行对位,以使每个配向导电图案321能够准确的与像素电极122对齐。
具体的,S41,两个极板单元分别为彩膜基板单元以及阵列基板单元;将两个极板单元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包括:
在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点;
将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上的第一标记点对位,以对齐彩膜基板单元11和阵列基板单元12的位置;
S43,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1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极板单元的一侧外置配向极板模块,包括:
在配向极板模块3上设置第二标记点;
将配向极板模块3上的第二标记点与彩膜基板单元11或阵列基板单元12上的第一标记点对位,使配向极板模块3按照设定位置安装在彩膜基板单元11或阵列基板单元12的外侧。
示意性的,在制造过程中,是先将彩膜基板单元11与阵列基板单元12通过第一标记点进行对位,进而完成成盒。之后再通过配向基板31上的第二标记点与第一标记点进行对位,从而实现配向极板模块3与彩膜基板单元11、阵列基板单元12的对位,使得每个像素电极122与阵列基板单元12上的像素电极122一一对应。因此通过这种标记点对位的方式,能够提高装配的精确度,保证三者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在步骤S43中,至少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实现方式是配向极板模块3设置在彩膜基板单元的上方,此时通过为配向极板模块3与阵列基板单元12施加电压,从而建立配向电场,以用于为液晶配向。另一种是配向极板模块3设置在阵列基板单元12的下方,此时通过为配向极板模块3与彩膜基板单元11施加电压,建立配向电场,以用于为液晶配向,使得液晶在配向后具有一定的预倾角,这为后续驱动液晶时,精确控制液晶的倒向提供了便利。
在此,当液晶配向系统包括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时,在步骤S43中可以采用如下步骤代替:
在两个极板单元1背离对方的一侧各设置一个配向极板模块3,其中,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的配向导电图案321形状相同,用于形成配向电场;
步骤S44包括:利用配向极板模块为液晶施加配向电场,包括:
为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施加电压,使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之间形成配向电场。
在为液晶配向时,彩膜基板单元11与阵列极板单元12不加电压,因而不产生电场。配向电场仅由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产生。由于形成配向电场的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的配向导电图案321形状相同,因此所形成的配向电场方向稳定,有利于提高液晶配向精度。
具体的,两个配向电极模块3中,一个位于阵列基板单元12背离彩膜基板单元11的一侧,另一个位于彩膜基板单元11背离阵列基板单元12的一侧。
S44,利用配向极板模块3为液晶施加配向电场,使液晶在配向导电图案321的作用下倾斜第一角度,并通过使可聚合单体21与极板单元1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应当理解的是,若是采用了一个配向极板模块3,根据配向极板模块3的安装位置,则需要为配向极板模块3与位于对侧的彩膜基板单元11/阵列基板单元12施加电压从而产生配向电压。若是采用了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则为两个配向极板模块3施加电压,以产生配向电压。
进一步的,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液晶配向后,拆除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3。
如前所言,配向电极模块是通过外置于极板单元1的方式为液晶配向,因此在配向完成后,可以将配向电极模块拆除,继而后续按照正常的制程完成液晶显示模组的制造。
关于液晶配向方法未提及的部分请参照上述液晶配向系统以及液晶显示面板100实施例的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示意性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彩膜基板单元,包括彩膜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以及第一反应层;
阵列基板单元,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单元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依次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以及第二反应层;所述第一反应层和所述第二反应层均用于与可聚合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之间,所述填充层包括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且连续;所述像素电极呈面状,厚度均匀;所述液晶通过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被配向,所述可聚合单体用于与所述第一反应层和所述第二反应层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点,用于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与所述阵列基板单元对位成盒时,对齐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位置;
所述第一标记点还用于与外置的配向极板模块上的第二标记点对位,以用于在利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为所述液晶配向时,使所述配向极板模块按照设定位置安装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或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外侧。
3.一种液晶配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两个相对设置的极板单元,并将两个所述极板单元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其中,两个所述极板单元的电极均呈面状,以产生均匀电场;
在两个所述极板单元之间填充液晶以及可聚合单体;其中,所述液晶能够在所述两个极板单元产生的电场作用下转动;
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上,且背离另一所述极板单元的一侧上设置外置配向极板模块,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设置有配向导电图案;
利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为所述液晶施加配向电场,使所述液晶在所述配向导电图案的作用下倾斜第一角度,并通过使可聚合单体与所述极板单元发生聚合反应,以稳定配向后的液晶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向极板模块通过以下步骤制作:
提供配向基板;
在配向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配向电极层,并在所述配向电极层上形成所述配向导电图案;
在所述配向电极层背离所述配向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配向电极层上形成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包括:
在所述配向电极层上形成多个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其中,多个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呈阵列排布,以用于与每个像素电极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包括多组平行的导电条纹;每组导电条纹互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导电条纹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片吸收轴呈45°、135°、-135°、-45°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所述极板单元的一侧外置配向极板模块,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设置有配向导电图案,包括:
在两个所述极板单元背离对方的一侧各设置一个配向极板模块,其中,两个所述配向极板模块的所述配向导电图案形状相同,用于形成配向电场;
所述利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为所述液晶施加配向电场,包括:
为两个所述配向极板模块施加电压,使两个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之间形成所述配向电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极板单元分别为彩膜基板单元以及阵列基板单元;所述将两个所述极板单元通过対盒工艺成盒,包括:
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点;
将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的第一标记点对位,以对齐所述彩膜基板单元和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位置;
所述在至少其中之一极板单元上,且位于背离另一所述极板单元的一侧外置配向极板模块,包括:
在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设置第二标记点;
将所述配向极板模块上的第二标记点与所述彩膜基板单元或所述阵列基板单元上的第一标记点对位,使所述配向极板模块按照设定位置安装在所述彩膜基板单元或所述阵列基板单元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完成液晶配向后,拆除外置的所述配向极板模块。
CN202111598017.8A 2021-12-24 2021-12-24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Pending CN114488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017.8A CN114488622A (zh) 2021-12-24 2021-12-24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8017.8A CN114488622A (zh) 2021-12-24 2021-12-24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8622A true CN114488622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6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8017.8A Pending CN114488622A (zh) 2021-12-24 2021-12-24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862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2098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77693A (zh) * 2015-04-28 2015-07-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高穿透率psva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46019A (zh) * 2016-01-21 2016-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6405943A (zh) * 2016-12-06 2017-0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配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2098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77693A (zh) * 2015-04-28 2015-07-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高穿透率psva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46019A (zh) * 2016-01-21 2016-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6405943A (zh) * 2016-12-06 2017-0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配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3693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6124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19818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59903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mmon electrodes with reduced resistance
US20040263749A1 (e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4318077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0867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26542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Panels
WO2020248646A1 (zh) 液晶面板的配向方法、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204232A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090153786A1 (en)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200018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934326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23949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6437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9514233U (zh) 一种光罩及光配向装置
CN1490671B (zh) 用于设计掩模和制造面板的方法
CN100334493C (zh) 用于聚合物稳定配向过程的单体以及包括该单体生成的聚合物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08845463B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
US2018003913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2932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uv2a配向方法
CN10822730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配向方法
CN114488622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配向方法
CN10268126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348180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LCD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