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7930B -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7930B
CN114477930B CN202210198239.9A CN202210198239A CN114477930B CN 114477930 B CN114477930 B CN 114477930B CN 202210198239 A CN202210198239 A CN 202210198239A CN 114477930 B CN114477930 B CN 114477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concrete
parts
early strength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82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77930A (zh
Inventor
马海群
李二鹤
马永亮
马瑜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chu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chu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chu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chua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82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7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7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7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77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7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6Aluminous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本申请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主要由如下原料制成: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早强剂、速凝剂、固化剂、矿粉、复合树脂、褐煤蜡颗粒、分散剂、减水剂、稀释剂、抗裂剂;本申请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抗裂剂、褐煤蜡颗粒和矿粉混成第一混合物;将复合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混成第二混合物;将早强剂、减水剂加入水中混成第三混合物;向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成第四混合物;将第四混合物以及第二混合物加入第一混合物中,加速凝剂,即得。本申请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凝结时间短,抗压、抗裂强度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树脂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水泥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因具有优越的可塑性、良好的抗水性、优良的耐久性以及极具竞争力的经济性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目前全世界用量最大和使用范围最广的材料。
混凝土路面修复和养护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交通的顺畅,早强剂的加入虽然能够缓解这一问题,但是这类快硬早强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导致耐久性降低,甚至引起强度倒缩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400-500份、水170-200份、粗骨料1300-1500份、细骨料800-900份、早强剂6-10份、速凝剂3-5份、固化剂3-8份、矿粉100-130份、复合树脂80-100份、褐煤蜡颗粒5-10份、分散剂2-8份、减水剂3-8份、稀释剂2-5份、抗裂剂10-20份,复合树脂由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按质量比(2-5):(6-10)组成,所述抗裂剂为橡胶颗粒、塑钢纤维、轻烧氧化镁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的,早强剂为硫代硫酸钠。
优选的,速凝剂由铝氧熟料和无水石膏按质量比3:1组成。
优选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优选的,固化剂为四乙烯五胺。
优选的,褐煤蜡颗粒的粒径为2-3mm。
优选的,分散剂由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石灰石粉按质量比(2-3):(1-2):(2-3)组成。
优选的,石灰石粉的平均粒径为5μm。
优选的,水泥由PII52.5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按质量比10:2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剂、褐煤蜡颗粒的加入便于提高水泥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同时提高抗裂剂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情况,进而使得抗裂剂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从而减少混凝土早期的抗压强度;稀释剂用于降低复合树脂的黏度,进而提高复合树脂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效率;分散剂、褐煤蜡颗粒相互配合,分散剂用于提高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水泥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得褐煤蜡颗粒变软直至融化,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进而减少粗、细骨料之间的间隙,水泥、复合树脂均属于胶凝材料,进而提高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粘结作用,进而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强度。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褐煤蜡颗粒、抗裂剂的质量比为(6-8):(6-9):(15-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分散剂、褐煤蜡颗粒、抗裂剂各组分的配比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使得三种组分的配比达到最佳,进而提高分散剂对混凝土的分散作用,褐煤蜡颗粒受热融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进而提高抗裂剂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情况,从而减少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情况,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优选的,所述抗裂剂由橡胶颗粒、塑钢纤维、轻烧氧化镁按质量比(5-10):(1-2):(3-5)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抗裂剂各种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抗裂剂的三种组分的配比达到最佳,橡胶颗粒便于填充混凝土中的有害孔隙;塑钢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呈三维乱向分布且属高弹性材料,不仅可以抑制外力作用下的早期裂缝和延缓裂缝开展,同时能够增加混凝土孔隙曲折度,优化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减少混凝土内的毛细孔发展为连通的网状体系;轻烧氧化镁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延迟性体积膨胀,对具有约束的大体积混凝土起到补偿混凝土在温降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变形的作用,进而减少混凝土由于温降产生的裂缝,三种组分相互配合,便于进一步减少混凝土中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优选的,所述粗骨料为粒径为5-25mm的石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子的粒径在这个范围内时,既能提高制得的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少石子之间的空隙,进而提高各组分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优选的,所述细骨料为中砂,所述中砂的细度模数为2.3-2.6,含泥量为2-2.6%,泥块含量为0.45-0.6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砂的细度模数较小时,便于更好的填充到各骨料之间,从而减少各组分之间的孔隙,进而提高各组分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进而减少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优选的,所述矿粉的比表面积为400m2/kg,28天的活性指数为95%,流动比为10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粉具有活性效应、界面效应、微填效应等诸多综合效应,不仅能够改善流变性能、降低水化热和坍落度损失,减少离析和泌水,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优选的,所述橡胶颗粒为改性橡胶颗粒,所述改性橡胶颗粒由橡胶颗粒浸泡在丙酮溶液中得到。
优选的,将橡胶颗粒浸泡在体积分数为10%的丙酮溶液中,浸泡24h,然后进行清洗、过滤,在50℃下烘干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颗粒浸泡在丙酮溶剂中后,橡胶表面产生亲水基团,便于增加橡胶与水泥基体的黏聚效应,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塑钢纤维相互配合,从而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优选的,所述还包括2-5重量份数的消泡剂,所述消泡剂由磷酸三丁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按质量比(5-10):(2-3)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泡剂的加入,便于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同时破坏混凝土中已产生的气泡,进而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磷酸三丁酯能够降低外界二氧化碳进入到混凝土内从而导致混凝土碳化的情况出现,同时,降低混凝土表面吸水率,磷酸三丁酯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相互配合,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便于提高磷酸三丁酯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情况,进而提高消泡剂的消泡效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强度。
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癸二酸二丁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癸二酸二丁酯的加入使得复合树脂体系的黏度降低,便于传导交联反应热,同时,能够进一步促进固化剂与复合树脂更加充分地分散融合,从而提高复合树脂体系的固化交联均匀程度并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优选的,还包括5-8重量份数的流动助剂,所述流动助剂由白油、聚丙烯酰胺按质量比(3-5):(2-4)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动助剂的加入便于进一步提高混凝土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混合效果,进而减少粗骨料、细骨料之间的孔隙度,从而提高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聚丙烯酰胺中的酰胺基团会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导致酰胺基团分解为羧基和氨基两种官能团,其中氨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而且适当的引入聚丙烯酰胺,其本身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能够较好地解决混凝土泌浆和泌水现象,加入白油后,便于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和易性。
优选的,还包括5-10重量份数的增强剂,所述增强剂主要由甲基硅醇钠、膨胀剂、碳酸钙、络合剂、胶体二氧化硅、硅氧烷微球、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按质量比(5-10):(5-10):(12-15):(8-10):(3-5):(5-10):(10-12)组成。
优选的,膨胀剂为UEA低碱膨胀剂。
优选的,络合剂由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环氧氯丙烷按质量比2:3:2组成。
优选的,碳酸钙为纳米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的粒径为20-80nm。
优选的,硅氧烷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氢氧化钠、混合,在室温下搅拌0.5h,然后滴加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至反应体系逐渐由透明状变为淡蓝色,然后加入KH550,保温反应24h,得到淡蓝色半透明状乳液,经离心分离、干燥研磨,得到白色粉体,即制得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球(PAMSQ),即为本申请的硅氧烷微球,硅氧烷微球的粒径为40-60nm,甲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质量比为1:0.36,氢氧化钠的加入量为1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络合剂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络合物,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其可自发的向混凝土内部扩散,与混凝土中的硅酸根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硅酸钙晶体,达到了对混凝土内部微小空隙填充的目的,使得混凝土表面和整体结构更加致密,同时还能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水性能;甲基硅醇钠的加入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并能够堵塞混凝土的毛细通道,减少水分流动的路径,降低混凝土的透水性,增加硬化后混凝土的密实性,达到防水效果;膨胀剂的加入便于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在混凝土中形成致密的连续阻隔膜层;硅氧烷微球、胶体二氧化硅与混凝土中的聚羧酸减水剂相互配合,从而在混凝土中形成交联网络,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相应重量份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抗裂剂、褐煤蜡颗粒和矿粉充分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
S2:将复合树脂、固化剂、稀释剂充分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
S3:将相应重量份的早强剂、减水剂加入水中,充分混合,形成第三混合物;
S4:向步骤S3中获得的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形成第四混合物;
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第四混合物以及步骤S2获得的第二混合物加入至步骤S1中获得的第一混合物中,充分混合后加入速凝剂,充分混合,获得早强速凝型混凝土;若需加入消泡剂,在当前步骤中加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粉状物质进行混合,提高水泥在混合物的分散均匀性,将水与减水剂、早强剂进行混合,从而减少出现难以搅拌的情况,然后加入速凝剂、消泡剂,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的气泡,同时缩短混凝土的速凝时间,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通过加入分散剂、褐煤蜡颗粒进而提高混凝土中各组分混合的均匀性,提高抗裂剂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广泛性,复合树脂的加入便于提高混凝土各组分之间的粘结性,抗裂剂的加入便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本申请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通过对抗裂剂中的橡胶颗粒进行改性,从而增加橡胶颗粒表面亲水基团的数量,进而增加橡胶颗粒与水泥之间的黏聚效应,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可选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厂家为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估分有限公司。
可选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厂家为郑州市途盛化工有限公司。
可选的,聚氨酯为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厂家为安徽飞秒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泥400kg、水170kg、粗骨料1300kg、细骨料800kg、早强剂6kg、速凝剂3kg、固化剂3kg、矿粉100kg、复合树脂80kg、褐煤蜡颗粒5kg、分散剂2kg、减水剂3kg、稀释剂2kg、抗裂剂10kg。其中,水泥由PII52.5水泥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按质量按10:2组成,复合树脂由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按质量比2:6组成,粗骨料为粒径为5-25mm的石子,细骨料为中砂,中砂的细度模数为2.3-2.6,含泥量为2-2.6%,泥块含量为0.45-0.65%,矿粉的比表面积为400m2/kg,28天的活性指数为95%,流动比为100%,早强剂为硫代硫酸钠,速凝剂由铝氧熟料和无水石膏按质量比3:1组成,分散剂由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石灰石粉按质量比按质量比2:1:2组成,石灰石粉的平均粒径为5μm,稀释剂为癸二酸二丁酯,固化剂为四乙烯五胺,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褐煤蜡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mm,抗裂剂由橡胶颗粒和塑钢纤维按质量比2:3组成。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相应重量份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抗裂剂、褐煤蜡颗粒和矿粉充分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
S2:将复合树脂、固化剂、稀释剂充分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
S3:将相应重量份的早强剂、减水剂加入水中,充分混合,形成第三混合物;
S4:向步骤S3中获得的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形成第四混合物;
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第四混合物以及步骤S2获得的第二混合物加入至步骤S1中获得的第一混合物中,充分混合后加入速凝剂,充分混合,获得早强速凝型混凝土。
实施例2-5
实施例2-5为原料组分配比不同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每个实施例代表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各组分的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原料配比单位为kg。
表1实施例1-5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原料组分配比
Figure BDA0003526678870000061
Figure BDA0003526678870000071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各组分的配比与实施例1不相同,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2-5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裂剂由橡胶颗粒、塑钢纤维、轻烧氧化镁按质量比5:1:3组成,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裂剂由橡胶颗粒、塑钢纤维、轻烧氧化镁按质量比10:2:5组成,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2kg的消泡剂,消泡剂由磷酸三丁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按质量比5:2组成,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S5:将步骤S4中获得的第四混合物以及步骤S2获得的第二混合物加入至步骤S1中获得的第一混合物中,充分混合后加入速凝剂、消泡剂,充分混合,获得早强速凝型混凝土。其他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消泡剂由磷酸三丁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按质量比10:3组成,其他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橡胶颗粒为改性橡胶颗粒,改性橡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橡胶颗粒浸泡在体积分数为10%的丙酮溶液中,浸泡24h,然后进行清洗、过滤,在50℃下烘干即得。其他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5kg的流动助剂,流动助剂由白油、聚丙烯酰胺按质量比1:1组成,其他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S4:向步骤S3中获得的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流动助剂,形成第四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5kg的增强剂,增强剂由甲基硅醇钠、膨胀剂、碳酸钙、络合剂、胶体二氧化硅、硅氧烷微球、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按质量比5:5:12:8:3:5:10组成,膨胀剂为UEA低碱膨胀剂,络合剂由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环氧氯丙烷按质量比2:3:2组成,碳酸钙为纳米碳酸钙,纳米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50nm;硅氧烷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00g水、0.63g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mmol/L氢氧化钠、混合,在室温下搅拌0.5h,然后滴加7.5g的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至反应体系逐渐由透明状变为淡蓝色,然后加入2.5g的KH550,保温反应24h,得到淡蓝色半透明状乳液,经离心分离、干燥研磨,得到白色粉体,即制得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球(PAMSQ),即为本申请的硅氧烷微球,硅氧烷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0nm,其他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S4:向步骤S3中获得的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流动助剂、增强剂,形成第四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10kg的增强剂,增强剂由甲基硅醇钠、膨胀剂、碳酸钙、络合剂、胶体二氧化硅、硅氧烷微球、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按质量比10:10:15:10:5:10:12组成,其他与实施例12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2完全相同。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泥400kg、水170kg、粗骨料1300kg、细骨料800kg、早强剂6kg、速凝剂3kg、固化剂3kg、矿粉100kg、复合树脂80kg、褐煤蜡颗粒5kg、分散剂2kg、减水剂3kg、稀释剂2kg。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1:将相应重量份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褐煤蜡颗粒和矿粉充分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泥400kg、水170kg、粗骨料1300kg、细骨料800kg、早强剂6kg、速凝剂3kg、固化剂3kg、矿粉100kg、复合树脂80kg、分散剂2kg、减水剂3kg、稀释剂2kg、抗裂剂10kg。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1:将相应重量份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抗裂剂和矿粉充分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裂剂为橡胶颗粒,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对比例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性能检测试验
凝结时间检测:取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3制得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依据GB/T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检测方法,检测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结果如表2所示。
抗压强度检测:取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3制得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依据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检测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结果如表2所示。
抗裂性能检测:取实施例1-13与对比例1-3制得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按照GB/T50081-2016《普通混凝士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检测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13及对比例1-3的C90早强树脂混凝土的性能
Figure BDA0003526678870000091
Figure BDA0003526678870000101
结合实施例1及对比例1-2,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2来说,实施例1通过加入抗裂剂、褐煤蜡颗粒,抗裂剂在褐煤蜡颗粒的作用下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且与混凝土的其他原料相容性较佳,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结合实施例1-5,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对混凝土各组分的配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各种组分配比达到最佳,从而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结合实施例4、实施例6-7以及对比例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抗裂剂由多种组分复配得到,橡胶颗粒填充在混凝土中的有害孔隙中,塑钢纤维减少混凝土内的毛细孔发展为连通的网状体系,轻烧氧化镁延迟性膨胀,进而减少混凝土中因为收缩产生的裂缝,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结合实施例4、实施例8-13,并结合表2可以看出,消泡剂的加入,便于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同时破坏混凝土中已产生的气泡,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流动助剂的加入,便于进一步提高混凝土中各组分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增强剂的加入,便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增强剂中络合剂与碳酸钙反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甲基硅醇钠的加入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硅氧烷微球、胶体二氧化硅与混凝土中的聚羧酸减水剂相互配合,从而在混凝土中形成交联网络,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强剂的多种组分相互配合,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400-500份、水170-200份、粗骨料1300-1500份、细骨料800-900份、早强剂6-10份、速凝剂3-5份、固化剂3-8份、矿粉100-130份、复合树脂80-100份、褐煤蜡颗粒5-10份、分散剂2-8份、减水剂3-8份、稀释剂2-5份、抗裂剂10-20份、流动助剂5-8份、增强剂5-10份,复合树脂由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按质量比(2-5):(6-10)组成,所述抗裂剂由橡胶颗粒、塑钢纤维、轻烧氧化镁按质量比(5-10):(1-2):(3-5)组成;所述橡胶颗粒为改性橡胶颗粒,所述改性橡胶颗粒由橡胶颗粒浸泡在丙酮溶液中得到;所述流动助剂由白油、聚丙烯酰胺按质量比(3-5):(2-4)组成;所述增强剂主要由甲基硅醇钠、膨胀剂、碳酸钙、络合剂、胶体二氧化硅、硅氧烷微球、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按质量比(5-10):(5-10):(12-15):(8-10):(3-5):(5-10):(10-12)组成;所述褐煤蜡颗粒的粒径为2-3mm,所述碳酸钙为纳米碳酸钙,所述纳米碳酸钙的粒径为20-80nm,所述络合剂由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环氧氯丙烷按质量比2:3: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褐煤蜡颗粒、抗裂剂的质量比(6-8):(6-9):(15-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为粒径为5-25mm的石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为中砂,所述中砂的细度模数为2.3-2.6,含泥量为2-2.6%,泥块含量为0.45-0.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的比表面积为400m2/kg,28天的活性指数为95%,流动比为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2-5重量份数的消泡剂,所述消泡剂由磷酸三丁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按质量比(5-10):(2-3)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癸二酸二丁酯。
CN202210198239.9A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Active CN114477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239.9A CN114477930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8239.9A CN114477930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7930A CN114477930A (zh) 2022-05-13
CN114477930B true CN114477930B (zh) 2022-12-09

Family

ID=8148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8239.9A Active CN114477930B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7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6641A (zh) * 2022-06-13 2022-08-30 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快凝早强混凝土外加剂、快凝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6692B1 (ko) * 2013-09-12 2014-08-07 양윤희 개질 유화 아스팔트를 이용한 초속경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면 포장공법
CN106927752B (zh) * 2017-03-28 2020-02-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橡胶超早强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9020373A (zh) * 2018-08-22 2018-12-18 铭际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早强速凝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5177B (zh) * 2019-11-18 2022-05-2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低收缩和耐高温的高强树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1484281A (zh) * 2020-03-13 2020-08-04 上海练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久抗开裂商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7703B (zh) * 2020-12-31 2022-05-17 冀东水泥重庆混凝土有限公司 超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21173B (zh) * 2021-04-23 2022-08-30 上海昊城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79712A (zh) * 2021-09-30 2022-01-28 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收缩性的高性能混凝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7930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7718B (zh) 一种钢纤维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5966B (zh) 一种利用高细粉含量机制砂制备桥梁自密实抗裂清水混凝土
JP5106860B2 (ja) 超高性能の自己充填性コンクリ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US20060144300A1 (en) Cement comprising anisotropic polymer particles, cementitious paste, consolidated 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uses
CN110627445B (zh) 用于隧道工程的高抗渗水泥基修复材料及其配制方法
CN113968709B (zh) 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77930B (zh) 一种c90早强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4315291A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表面缺陷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2013B (zh) 膨润土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2053A (zh)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4591B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找平砂浆
KR101963579B1 (ko) 조기강도 발현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11848067B (zh) 一种用于大型桥梁支座的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68702A (zh) 一种纤维和聚合物复合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5718B (zh) 一种石灰基微收缩灌浆材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7873B (zh) 一种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43463A (zh) 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制备工艺
CN112142405B (zh) 一种c80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1924A (zh) 地下结构工程用耐久自密实填充混凝土材料
CN114426422A (zh) 一种地下空间用防水防渗中高强度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3968695A (zh) 一种降粘分散型混凝土制造方法
CN113277825A (zh) 耐高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73898B (zh) 一种高速铁路高耐久性混凝土
CN110372283B (zh)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5063B (zh) 半柔性路面用碱激发矿渣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