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5315A - 能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5315A
CN114465315A CN202210133717.8A CN202210133717A CN114465315A CN 114465315 A CN114465315 A CN 114465315A CN 202210133717 A CN202210133717 A CN 202210133717A CN 114465315 A CN114465315 A CN 114465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voltage
control unit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37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亮
喻晶
缪冬青
李莉华
缪爱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Broadb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Broadb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Broadb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37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5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5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5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02J7/007186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obtained with the battery disconnected from the charge or discharge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源系统。该能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处理模块、采样模块和电池模块。处理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模块连接,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处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可以通过该控制端获取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得到输出电压。该处理模块的采样端与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该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通过输入端从采样模块中获取处理模块中的电信号。控制模块根据这些电信号,生成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处理模块。本申请的系统,减少了功率传输时的器件损耗,降低了系统损耗。

Description

能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源储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5G商用的推广,5G基站的建设与推广其实面临多重压力。其中,5G基站的巨大的能源消耗是5G基站建设中最大的难题。
现有技术中,5G能源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通常相互独立。该5G能源系统中通常设置有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以实现对各个模块之间的管理。
然而,现有技术中5G能源系统存在控制逻辑通常存在复杂度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源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系统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能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处理模块、采样模块和电池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对输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转换得到的输出电压;
所述处理模块的采样端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采样模块采集得到的所述处理模块的电信号,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处理模块。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继电器、直流转换器和整流器;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二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整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核心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和电压控制单元;
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电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电路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电路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继电器,以控制所述继电器连通或者断开;
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电压控制单元;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连接,所述电压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电压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电压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直流转换器,以控制所述直流转换器进行电压转换。
可选地,所述电压控制单元通过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中包括四路脉冲宽度调制波形。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安全管理模块;
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以使所述安全管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形成回路;
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控制模块生成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安全管理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安全控制单元;
所述安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核心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安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核心控制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MOS控制指令;
所述安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将所述MOS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安全管理模块,以控制所述安全管理模块中的充放电MOS打开或者关断。
可选地,所述采样模块包括集成采样单元、分时传送单元和电池采样单元;
所述集成采样单元的输入端包括多个管脚,每一所述管脚与所述处理模块中的一个检测器连接,所述集成采样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处理模块中的电信号;所述集成采样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时传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检测得到的所述电信号传送到所述分时传送单元;
所述电池采样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池模块的电信号;所述电池采样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时传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检测得到的所述电信号传送到所述分时传送单元;
所述分时传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电信号分时传送到所述控制模块。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隔离模块;
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光耦隔离器件、电源隔离器件、驱动芯片隔离器件、通信隔离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压选通模块;
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可选地,所述外接设备为设置于5G基站中的铅酸电池,所述铅酸电池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以实现所述铅酸电池的梯次利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能源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模块,包括:
获取所述处理模块的外接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电信号;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确定目标输出电压;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生成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确定所述电压调整值;
根据所述电压调整值,生成电压控制指令;
将所述电压控制指令发送到直流转换器,所述电压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流转换器将所述输入电压转换为所述目标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生成控制指令,包括:
当所述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生成电路控制指令;
将所述电路控制指令发送到继电器,所述电路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连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输入电压和所述目标输出电压,生成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输入电压的输入端,所述输入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或者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
当所述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第二阈值,且所述输入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时,生成放电MOS控制指令,所述放电MOS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放电MOS断开;
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输入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时,生成充电MOS控制指令,所述充电MOS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充电MOS断开;
将所述充电MOS控制指令或者所述放电MOS控制指令发送到安全管理模块的充放电MOS。
本申请提供的能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处理模块、采样模块和电池模块。处理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模块连接,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处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可以通过该控制端获取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得到输出电压。该处理模块的采样端与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该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该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处理模块中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与该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获取这些电信号。控制模块根据这些电信号,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模块通过输出端将该控制指令输出到处理模块的控制端的手段,实现了减少了功率传输时的器件损耗,降低了系统损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
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
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随着5G商用的推广,5G基站的建设与推广面临多重压力。为了应对5G部署对能源的挑战,5G能源解决方案需满足低成本部署、快速建设、高效节能、平滑演进、运维简单等需求。其中,低成本部署是指5G能源在工程建设上需要做到“三不”。该“三不”具体可以包括“不增机柜”、“不改市电”和“不改配电(含粗线)”。该低成本部署的实现了利用现有站点机柜或者搬迁老机柜、不增机柜、不增占地的要求。其中,快速建设是指5G能源在部署上需要做到灵活、快速的要求。对存量电源所在站点的改造尽量不改变存量电源的占地大小或外观,免去重新谈判的时间和费用。对新建站点则尽量以最小的占地面积和最简单快速的安装方式实现站点的建立。其中,高效节能是指5G能源需要实现全链路的节能。单一部件的节能方案已无法支撑5G站点的节能述求。因此,5G站点的节能需要站在整站和整网的层级思考全链路的节能方案。其中,平滑演进是指使各个站点的能源系统具备平滑向5G演进的能力。其中,运维简单是指5G能源需求更高效简单的运维方式。5G站点的数量相较于4G站点翻倍,运营商难以承受传统运维方式带来高昂的费用,因此,需要更高效简单的5G能源的运营方式实现成本的控制。
在上述诸多需求中,解决5G基站的巨大的能源消耗是5G基站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能源系统是针对该5G能源消耗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现有的5G基站所使用的MIMO能源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输入模块和多个输出模块,并且这些模块之间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其中,输入模块用于实现向电池模块充电。输出模块则用于实现负载的运行。例如,现有的5G基站要给电池模块进行充电,需要通过光伏模块、直流变换模块(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DC-DC)、整流模块等模块。该5G基站中的光伏模块、DC-DC模块、整流模块为相互独立的模块,具有独立的控制器,并且其处理处理相互独立。其中,输入模块中可以包括风电模块、单相市电输入模块、发电机模块等。其中,输出模块中可以包括负载。在该MIMO能源系统中,可以通过功率分配模块对智能电池模块进行功率分配,通过高压升压模块进行远距离传输以满足不改配电等需求。此外,5G基站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的特性,导致5G基站中的能源系统需要在各个模块之间增加接线,以实现各个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甚至,5G基站中的能源系统需要使用专门的EMS系统才能完成对该5G基站的控制。其控制逻辑通常存在复杂度高的问题,并且该系统中的能源通常需要经过多级转换,进而容易导致能源系统使用效率低,故障率高的问题。
电池模块在该MIMO能源系统中相当于一个UPS,平时空闲时存储能量,当断电或者有大功率需求时,可快速提供能量。MIMO能源系统中可以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双向DC-DC模块、功率分配模块等模块。这些模块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这些独立的模块导致多输入输出MIMO系统的硬件成本增加。同时,硬件设备的增加导致功耗成本增加。硬件设备的增加还使接线变得繁琐,进而导致运维成本增加。并且,这些模块的各自独立意味着这些模块中通常运行有各自独立的控制器和控制逻辑。而在MIMO能源系统中,任务的执行通常需要多模块之间相互配合。模块之间独立的控制器和控制逻辑,使系统任务的执行变得复杂,系统功率传递变得复杂,导致系统故障率较高,进一步导致运维成本增加。并且,由于BMS和其余各模块系统分开,因此当整个系统突发故障时,电池的充放电回路的通断控制需要的时间长,极端情况下不能对电池进行有效保护。并且,目前的MIMO能源系统的电池模块中的DC-DC利用率较低,虽然可以提升电池的使用容量,但不能将电池电压升高到可以远程传输的电压值。此外,由于目前的MIMO能源系统中各个模块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因此,构建得到的MIMO能源系统的体积大,不便于安装应用。此外,该相互独立的模块涉及还容易导致各个模块之间功能的冗余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能源系统。本申请将能源系统中以一种全新的拓扑结构实现上述所有功能。本申请的能源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控制器进行整合,使用一个多路双向DC-DC控制模块实现对其他全部模块的控制。本申请通过使用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模块,省去了各模块在控制逻辑上的衔接,降低了控制逻辑的复杂度,减少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接线,降低了硬件成本,减少了能耗。
本申请将5G基站中的多个主控芯片优化为多路双向DC-DC控制模块中的一个主控芯片。由于一个主控芯片的AD采样通道一般只有3-4个。该主控芯片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AD采样通道数量的减少。储能系统里每一个模块都需要采集3-4个电信号。原先这些电信号都由各个模块的控制信号自行获取并处理,不会存在主控芯片管脚不够的问题。而本申请中,能源系统中的主控芯片需要获取十几个电信号,显然该设计无法直接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在储能系统中加入集成ADC采样芯片。该集成ADC采样芯片已经可以做到us级别的数据采集,且一块集成ADC采样芯片具备十多个甚至三十多个AD采样通道。该集成ADC采样芯片可以通过总线通信的方式将AD通道采集的信号传递给分时采样芯片。分时采样芯片将该十几个电信号顺序发送到主控芯片的3-4个管脚,使主控芯片获取这些电信号。
本申请中省去了智能电池模块的DC-DC,并使用可以实现双向控制的双向DC-DC实现了电压转换。该优化的实现,相当于功率传输由原先的两级DC-DC,变为一级DC-DC,减少了功率传输时的器件损耗,降低了系统损耗,降低了多模块之间的接线损耗。并且,该DC-DC可以使用多路双向DC-DC控制模块进行控制。该控制实现了在需要高压输出时,直接通过DC-DC将电池电压升高之后进行高压输出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实用性。
本申请的能源系统中,用于实现充放电回路的通断控制的MOS被直接串联到了电池充放电回路中。BMS可以采集电池单体电芯的电压和电池充放电电流、多路DC-DC的电压和电流等电信号。并且本申请中还设置了具有分时采样功能的芯片。BMS模块可以通过该分时采样芯片获取上述电信号,实现对整个能源系统的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当系统有过压、过流、短路等突发情况时,BMS可以控制充放电MOS,实现打开或者关断电池充放电MOS。该BMS的使用可以减少从突发情况发生到控制电池充放电MOS断开的时间,提升了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性。
BMS主控和MIMO主控独立,BMS控制芯片是整个系统的主控芯片,系统设计有分时采样输出芯片,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可由BMS的主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而多路DC-DC控制系统通过隔离器件进行隔离,以避免能源系统对多路DC-DC控制系统的影响,利用BMS主控芯片和MIMO的主控芯片的剩余资源,可以对能源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可以通过CAN,485通信方式与外界进行通信,无需专门的EMS板进行能量管理,控制逻辑清晰,功率传输路径单一,安全性高。
本申请在不影响储能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实现了尽量减少主控芯片的使用数量的效果,减少系统对高端主控芯片的依赖,降低成本。
此外,整个系统是基于电池设计的,通过在电池表面加装散热面板进行散热,最终的成品和电池是一体的,整体体积小,便于安装和拆卸,维护简单方便。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能源系统10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1、处理模块12、电池模块13和采样模块14。
本实施例中,能源系统10中,处理模块12的第一端与电池模块13连接,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处理模块12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1连接。处理模块12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1发送的控制指令,对输入处理模块12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转换得到的输出电压。处理模块12的采样端与采样模块14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处理模块12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可以根据该控制指令,对输入电压进行电压转换,得到输出电压。该控制指令中包括输出电压的电压值。当处理模块12的第一端为输入端时,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为输出端。当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为输入端时,处理模块12的第一端为输出端。该处理模块12的使用实现了电池模块13与外接设备之间的电压转换。并且,该处理模块12的使用将电池模块13与外接设备之间的电压转换次数由两次缩减为一次,减少了传输时的功率的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例如,假设处理模块12第一端为输入端,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需要高压输出。其中,电池模块13的电压通常为50V。现有技术中,电池模块13通常被设置于电池模块智能管理模块内。电池模块13需要通过电池模块智能管理模块进行一次电压转换。其后,在将电压输出到外接设备所在模块后,在该外接设备所在模块内,电压需要再次进行电压转换,以使外接设备获取的电压为符合该外接设备需求的高压。而本申请中,能源系统11可以直接通过处理模块12实现现有技术中的两次变压,直接将电池模块13的电压从50V转换为外接设备需要的高压,极大地提高了电压的输出效率,简单方便,实用性高。本申请中,两次变压缩减为一次变压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控制模块11的使用。该控制模块11可以根据外接设备的类型确定输出电压,从而实现电压的一次性转换。并且,本申请中能源系统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各独立模块的控制电路,省去了各模块之间的接线和与电池之间的接线,降低了系统成本,减少了多模块之间的接线损耗。
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能源系统10中可以包括N个处理模块12。其中,N为正整数。例如,当N为3时,该三个处理模块12与控制模块11、电池模块13和采样模块14的连接方式可以如图2所示。该N个处理模块12的外接设备中可以包括外部供电设备和/或负载。其中,外部供电设备可以包括光伏模块,风电模块,市电供电模块,发电机模块等。其中,负载通常为直流负载。该N个处理模块12中,每一处理模块12可以与一个外接设备连接。其中,N个处理模块12所连接的外部设备可以为相同外部设备。或者,N个处理模块12所连接的外部设备可以为不同外部设备。当外部设备与处理模块12连接时,直接将该外部设备接入接线侧即可,接线过程简单方便。
例如,外接设备3可以为光伏板,该光伏板可以与第三个处理模块12连接。光伏板的输出的光伏电压可以通过第三个处理模块12实现电压转换。该处理模块12可以将光伏电压的电压值转成电池电压的电压值。由于光伏电压经过处理模块12转换后的电压值和电池电压的电压值相等,因此当存在负载时,该光伏板输出的光伏电压不会给电池模块13进行充电,而会优先为其他负载供电。例如,外接设备1可以为负载。该负载与第一个处理模块12连接。当负载的耗电量小于等于光伏板的光伏板的输出电量时,该负载可以由光伏板进行单独供电。当负载的耗电量大于光伏板的光伏板的输出电量时,光伏板无法单独提供负载所需的电量。因此,当负载的耗电量大于光伏板的光伏板的输出电量时,在光伏板为负载提供电量的基础上,电池模块13放电为负载提供电量。
其中,采样模块14的输入端与处理模块12连接,采样模块14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该采样模块14用于获取处理模块12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输出到控制模块11。
一种示例中,采样模块14包括集成采样单元141、分时传送单元142和电池采样单元143。该采样模块14中各个单元的连接可以如图3所示。该集成采样单元141的输入端可以与处理模块12连接。该集成采样单元141用于获取处理模块12中的电信号。该集成采样单元141的输出端与分时传送单元142的输入端连接。电池采样单元143的输入端与电池模块13连接。该电池采样单元143用于获取电池模块13的电信号。该电池采样单元143的输出端与分时传送单元142的输入端连接。集成采样单元141和电池采样单元143可以将检测得到的电信号传送到分时传送单元142。分时传送单元14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由于控制模块11的控制芯片中,用户获取数据的管脚数量有限。因此,分时传送单元142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集成采样单元141和电池采样单元143的电信号顺序发送到控制模块11。
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一处理模块12中可以包括多个检测器。这些检测器可以为电压检测器、电流检测器等。出于系统安全性考虑,需要对处理模块12两端电压和两端电流进行监控。即,这些检测器可以分别设置于该处理模块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例如,一个处理模块12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有一个电压检测器和一个电流检测器。该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同样可以设置有一个电压检测器和一个电流检测器。
一种实现方式中,集成采样单元141可以为一个ADC采样芯片。该ADC采样芯片中可以包括多个管脚。该ADC采样芯片的每一个管脚可以与一个处理模块12中的一个检测器连接,用于获取该检测器检测得到的电信号。一个常规的AD采样芯片中通常包括3-4个管脚。当包括N个处理模块12时,一个AD芯片显然无法连接到每一处理模块12的每一检测器。为此,本实现方式中使用了一种ADC采样芯片。该ADC采样芯片上可以有更多的管脚,以满足连接到每一处理模块12的每一检测器的需求。其中,电信号可以包括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
一种实现方式中,电池采样单元143中可以包括一个电池采样芯片(analog frontend,AFE)。该AFE芯片可以与电池模块13中的每一个锂电池连接,用于获取每一个锂电池的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等电信号。
其中,控制模块11的输入端与采样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1可以从采样模块14中获取电池模块和处理模块的电信号。控制模块11可以根据采样模块14采集得到的处理模块12的电信号,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12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将控制指令发送到处理模块12。
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11中还可以包括采样单元116。该采样单元116的输入端为该控制模块11的输入端。该采样单元116的输入端与采样模块14连接。该采样单元116得到输出端与该控制模块11的控制单元112连接。该采样单元116
一种示例中,外接设备可以包括设置于5G基站中的铅酸电池、光伏模块、风电模块、市电输入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铅酸电池可以为该基站在4G建设时配置的电池。当该外接设备为该铅酸电池时,该铅酸电池可以与处理模块12连接,并实现该铅酸电池的梯次利用。5G能源的平滑演进过程中,对该铅酸电池的充分利用是及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当包括多个处理模块12时,该铅酸电池可以固定与一个处理模块12连接。当该铅酸电池与该处理模块12连接后,在电池模块13需要充电时,控制模块11可以通过控制该处理模块12,使该铅酸电池向电池模块13供电。或者,当其他处理模块12与负载连接时,该控制模块11可以通过控制与该铅酸电池连接的处理模块12和与该负载连接的处理模块12,实现该铅酸电池向负载恒压供电。例如,可以将铅酸电池作为外接设备2。
一种示例式中,能源系统10中还可以包括电压选通模块16。如图4所示,该电压选通模块16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11连接。电压选通模块16的第二端与电池模块13连接。电压选通模块16的第三端与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连接。当包括N个处理模块12时,该电压选通模块16的第三端至第N+3端分别与N个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连接。该电压选通模块16可以获取第二端至第N+3端的电压。电压选通模块16可以选择其中电压最大的一端与该电压选通模块16第一端连通。当电压选通模块16从第二端至第N+3端中选择一端与该电压选通模块16第一端连通后,该连通的一端,将通过该电压选通模块16向控制模块11供电。例如,当该电压选通模块16第二端与该电压选通模块16第一端连通时,该第二端对应的电池模块将通过该电压选通模块16,为控制模块供电。该控制模块11中还可以包括电源单元115。该电源单元115用于获取外部电能,并将电能输送到该控制模块11中的各个单元。
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电压选通模块16可以为二极管电压选通电路。该二极管电压选通电路的使用,可以保证无论电池模块13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该控制模块11均可以正常供电。
例如,当仅有外接设备1处于使用状态,且该外接设备获取高压时,由于电池模块13的输出电压为50V,而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的输出电压为高压,因此,电压选通模块16会使该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连通。电池模块13的电压通过该处理模块12后,将电压输出到外接设备1的同时,还通过电压选通模块16将电压输出到控制模块11。
一种示例中,电池模块13表面可以安装有散热面板。该散热面板用于实现电池模块13的散热。该散热面板与电池是一体的。使用该方式设置散热面板的电池存在整体体积小,便于安装和拆卸,维护简单方便等优势。
本申请提供的能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处理模块、采样模块和电池模块。处理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模块连接,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处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连接。处理模块可以通过该控制端获取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对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得到输出电压。该处理模块的采样端与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该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该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处理模块中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与该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获取这些电信号。控制模块根据这些电信号,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模块通过输出端将该控制指令输出到处理模块的控制端。本申请中,通过使用该处理模块的使用,实现了电池模块与外接设备之间,由两次变压缩减为一次变压,减少了功率传输时的器件损耗,降低了系统损耗。本申请中能源系统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各独立模块的控制电路,省去了各模块之间的接线和与电池之间的接线,降低了系统成本,减少了多模块之间的接线损耗。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能源系统10中控制模块11可以包括电压控制单元111、核心控制单元112和电路控制单元113。处理模块12可以包括继电器121、直流转换器122和整流器123。
其中,核心控制单元112的输入端为控制模块11的输入端,核心控制单元112的输入端与采样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
一种示例中,核心控制单元112中可以包括一个AD采样芯片。该AD采样芯片与采样模块14连接。该AD采样芯片用于获取采样模块14发送到该控制模块11的电信号。该AD采样芯片可以将这些电信号整理后,将这些电信号发送到该核心控制单元112中的控制芯片中。该控制芯片将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并生成控制指令。
核心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与电路控制单元113的输入端连接。核心控制单元112可以将控制指令发送到电路控制单元113。电路控制单元113的输出端为该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该电路控制单元113的输出端可以与处理模块12中的继电器121连接。该电路控制单元113可以根据核心控制单元112生成的控制指令,进一步生成电路控制指令。该电路控制单元113可以将该电路控制指令发送到继电器121。该电路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继电器121连通或者断开。例如,当采样模块14采集到的电信号指示处理模块中存在输入电压时,该电路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该继电器121连通。当当采样模块14采集到的电信号指示处理模块中不存在输入电压时,该电路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该继电器121断开。当包括多个处理模块时,如果该继电器断开,则该继电器所在的电路断开。否则,如果该继电器连通,则该计算器所在电路导通。
例如,当包括如图2所示,包括3个处理模块12。在第一时刻,3个处理模块12均未连接到外接设备。在第一时刻,该是三个处理模块12的继电器121均处于断开状态。在第二时刻,第一个处理模块12连接到外接设备1。在第二时刻,核心控制单元112检测到第一个处理模块12的输入电压。电路控制单元113根据该输入电压,生成电路控制指令。该电路控制指令将发送到第一个处理模块12的继电器121中。该第一个处理模块12的电路将被导通。并且,在第二时刻,其余两个处理模块12所在的电路仍处于断开状态。
其中,核心控制单元112的输出端还可以与电压控制单元111的输入端连接。电压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为控制模块11的输出端。该电压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12中的直流转换器122连接。当该电压控制单元111接收到核心控制单元112发送的控制指令时,该电压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该控制指令进一步生成电压控制指令。该电压控制单元111可以将该电压控制指令发送到直流转换器122。该电压控制指令可以控制直流转换器122进行电压转换。
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采样模块14还可以获取外接设备的设备类型。该核心控制单元112中存储有预设电压转换表。该核心控制单元112可以根据设备类型和该预设电压转换表确定目标输出电压。该核心控制单元112可以根据目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生成控制指令。例如,当外接设备为光伏板时,电压控制单元111获取输入电压为300V。电压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预设电压转换表,确定目标输出电压为电池电压50V。电压控制单元111可以输入电压为300V和目标输出电压50V生成控制指令。
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压控制指令中可以包括四路脉冲宽度调制波形(Pulse widthmodulation,PWM)。电压控制单元111可以根据控制指令确定PWM波形的占空比。例如,当能源系统10中包括N个处理模块12时,该电压控制单元111可以连接有4N条输出数据线。每4条数据线可以连接到一个直流转换器122。例如,线路1-4可以连接到第一个直流转换器122,线路5-8可以连接到第二个直流转换器122。该直流转换器122可以通过接收到的PWM波形的占空比来进行电压转换,确定转换的电压数值。
其中,继电器121的第一端为处理模块12的第一端。该继电器121的第一端与电池模块13连接。该继电器121的第二端与直流转换器122的第一端连接。该继电器121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1的电路控制单元113的输出端连接。该直流转换器122的第二端与整流器123的第一端连接。该直流转换器122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1的电压控制单元111的输出端连接。该整流器123的第二端为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该整流器123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该整流器123用于在外接设备使用交流电时,对处理模块12的第二端输入/输出的电压进行整流。例如,当外接设备为市电时,整流器123对该市电进行整流,使之成为直流后进入直流转换器122。该整流器具体可以为一个二极管整流电路。该二极管整流电路对直流输入与输出均没有影响。当交流输入时,该二极管整流电路可以将交流整成直流,然后通过直流转换器122降压成电池电压或者其他电压值的电压。
本申请提供的能源系统中控制模块可以包括电压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和电路控制单元。其中,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该电路控制单元。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还与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电压控制单元。该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该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继电器连接。该电路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生成电路控制指令,并将电路控制指令发送到继电器,以控制继电器连通或者断开。该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同样为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直流转换器连接。电压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生成电压控制指令,并将电压控制指令发送到直流转换器,以控制直流转换器进行电压转换。本申请中,通过使用该处理模块的使用,实现了电池模块与外接设备之间,由两次变压缩减为一次变压,减少了功率传输时的器件损耗,降低了系统损耗,提高了系统效率。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能源系统10还可以包括:隔离模块15和安全管理模块17。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1还可以包括安全控制单元114。该安全控制单元114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1的核心控制单元112连接。安全控制单元114用于获取核心控制单元112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生成MOS控制指令。安全控制单元114的输出端与安全管理模块17的控制端连接。安全控制单元114可以将MOS控制指令发送到安全管理模块17。该MOS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安全管理模块17中的充放电MOS打开或者关断。该安全管理模块17的第一端与处理模块12的第三端连接。该安全管理模块17的第二端与电池模块13连接。该能源系统10中,安全管理模块17、处理模块12和电池模块13可以形成充放电回路。
其中,隔离模块15的第一端与处理模块12连接,隔离模块15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11连接。该隔离模块15的使用,用于将控制模块11的控制芯片与能源系统10的充放电回路隔离。该隔离模块15的使用可以实现避免能源系统10的充放电回路在运行过程中,过大的电流或者电压对控制芯片造成损害。同时,该隔离模块15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用户安全性,使用户在与该控制芯片进行交互时保证安全。
具体地,该隔离模块15可以包括光耦隔离器件、电源隔离器件、驱动芯片隔离器件、通信隔离器件中的至少一种。当该隔离模块15中包括光耦隔离器件时,该光耦隔离器件的第一端与电路控制单元113连接。该光耦隔离器件的第二端与继电器121连接。当该隔离模块15中包括电源隔离器件时,该电源隔离器件的第一端与电源单元115连接。该电源隔离器件的第二端与电压选通模块16连接。当该隔离模块15中包括驱动芯片隔离器件时,该驱动芯片隔离器件的第一端与电压控制单元111连接。该驱动芯片隔离器件的第二端与直流转换器122连接。当该隔离模块15中包括通信隔离器件时,该通信隔离器件的第一端与采样单元116连接。该通信隔离器件的第二端与采样模块14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能源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安全管理模块的第一端与处理模块的第三端连接。该安全管理模块的第二端与电池模块连接。该安全管理模块可以与该处理模块和电池模块形成充放电回路。该安全管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该安全管理模块可以从该控制模块中获取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控制安全管理模块中的充放电MOS连通或者断开。以及,本申请中还可以包括隔离模块。该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处理模块连接。该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本申请中,通过使用该安全管理模块,提高了该能源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本申请中,通过使用隔离模块,提高了控制模块中控制芯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系统性能。
在图1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1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以三个处理模块为例,能源系统10的电路结构如图7所示。
在该电路结构图的连接电路中可以包括粗实线、细实线和虚线。其中,粗实线用于指示充放电回路中的连接电路。其中,细实线和虚线用于指示充放电回路以外的连接电路。
其中,控制模块11可以为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该控制模块11中的电路控制单元113即为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中用于实现继电器控制的继电器控制器。该继电器控制器可以通过一个用于隔离光耦的隔离器件15,与三个处理模块12中的继电器121连接。该继电器控制器可以向该三个处理模块12中的继电器131发送电路控制指令。该电路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该处理模块12所在电路的连通或者断开。具体地,当该处理模块12与外界设备连接时,该处理模块12所在的电路连通。否则,该处理模块12所在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例如,当光伏板连接到第三个处理模块12时,该第三个处理模块12中的继电器121连通。
该控制模块11中的采样单元116即为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中用于实现AD采样的AD采样芯片。该AD采样芯片可以通过一个用于隔离通信的隔离器件15,与采样模块14中的分时传送单元142连接。该分时传送单元142用于将该采样模块14中集成采样单元141和电池采样单元143采集到的电信号传送到采样单元116的AD采样芯片中。
该控制模块11中的电压控制单元111即为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中用于实现PWM波形输出的输出设备。该输出设备通过驱动隔离芯片后,分别连接到3个处理模块12的直流转换器122。该直流转换器122即为图7中的DC-DC。该处理模块12的DC-DC可以根据接收到的PWM波形中的占空比,确定电压转换情况。其中,每一处理模块12的DC-DC可以与4条输送PWM波形的线路连接。
该控制模块11中还包括如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中所示的用于实现电源供给(Power Supply)的电源单元115。该电源单元115通过用于隔离电源的隔离器件15,与电压选通模块16中的二极管电压选通电路连接。该二极管电压选通电路还可以与电池模块13和3个处理模块12的DC-DC连接,以实现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的供电。
在图7中,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中的每一个单元与其他设备连接之前均需要通过一个隔离器件15。该隔离器件15的使用使该多路双向DC-DC控制板可以形成MOMI控制板隔离带。
其中,一个处理模块12可以包括一个继电器121、一个直流转换器122和一个整流器123。如图7所示,每一DC-DC中可以与四路PWM控制线连接。每一DC-DC中可以包括2个电压检测器和2个电流检测器。该4个检测器分别位于与该DC-DC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该四个检测器用于获取该DC-DC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流和电压。该四个检测器与采样模块14中集成ADC采样芯片连接,用于将每一DC-DC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上传到该采样模块14。该DC-DC的第一端与继电器连接,进而连接到电池模块13。该DC-DC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该外接设备可以为光伏板、风电发电、市电、负载等设备连接。当该DC-DC的第二端输入的电流为交流电时,串联在该DC-DC上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可以将该交流电转为直流电。当该DC-DC的第二端输入/输出的电流为直流电时,该二极管整流电路不影响电流的输入/输出。
其中,电池模块13即为图7所示的电池。该电池上可以包括多个输入/输出接口。该电池可以分别连接到三个继电器。并且,该电池可以与二极管电压选通电流连接。该电池与处理模块12和安全管理模块17形成的充放电回路。
其中,安全管理模块17即为在原有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的基础上,进行去控制器后形成的模块。原有的BMS中可以包括AFE、AD采样单元和充放电MOS。在实现了该BMS的去控制器后,该BMS中的充放电MOS即为本申请的安全管理模块17。该BMS中的AFE、AD采样单元即为本申请的电池采样单元143。如图7所示,该充放电MOS串联在充放电回路中。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以控制模块为执行主体,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处理模块的外接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电信号。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从采样模块中获取电信号。该电信号可以包括各个处理模块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等信号。控制模块还可以获取每一处理模块对应的外接设备的设备信息。
S102、根据设备信息,确定目标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中可以预先存储有该能源设备可能的外接设备。该控制模块中还可以预先存储有每一外接设备对应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当该外接设备为供电设备时,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电池模块确定目标输出电压。当该外接设备为负载时,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该负载的设备信息,确定目标输出电压。
S103、根据输入电压和目标输出电压,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该输入电压和目标输出电压,生成控制指令。该控制模块具体可以由不同的单元根据该控制指令生成不同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到不同的器件中,实现具体的控制。
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压控制单元在获取该控制指令后,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并生成电压控制指令:
步骤1、电压控制单元根据输入电压和目标输出电压,确定电压调整值。
步骤2、电压控制单元根据电压调整值,确定该处理模块的PWM波形的占空比。电压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该占空比,生成PWM波形。该PWM波形即为电压控制指令。
步骤3、电压控制单元可以将该电压控制指令发送到直流转换器。直流转换器可以根据该电压控制指令实现电压转换,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目标输出电压。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电路控制单元在获取该控制指令后,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并生成电路控制指令:
步骤1、电路控制单元可以比较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当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说明该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处于正常范围内,且该处理模块对应的线路中存在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电路控制单元可以生成该处理模块的电路控制指令。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0。当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说明该电路中存在电压和/或电流。第二阈值可以为一个较大值。当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第二阈值时,说明该电路出现短路情况。
步骤2、电路控制单元可以将电路控制指令发送到该处理模块的继电器。该电路控制指令可以控制该继电器连通。
再一种实现方式中,核心控制模块还可以在生成控制指令后,执行如下步骤,生成MOS控制指令:
步骤1、核心控制模块可以获取输入电压的输入端,输入端为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或者处理模块的第二端。
步骤2、当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第二阈值,且输入端为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时,说明电池模块处于放电状态,且出现短路情况。因此,该核心控制模块可以生成放电MOS控制指令。该放电MOS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放电MOS断开。当该放电MOS断开后,该电池模块将无法继续为负载供电。
步骤3、当输入电压和/或输入电流大于第二阈值,且输入端为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时,说明电池模块处于充电状态,且出现短路情况。因此,该核心控制模块可以生成充电MOS控制指令。该充电MOS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充电MOS断开。当该充电MOS断开后,该电池模块将无法继续充电。
步骤4、该核心控制模块可以将充电MOS控制指令或者放电MOS控制指令发送到安全管理模块。该安全管理模块可以对应执行充放电MOS断开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能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模块可以从采样模块中获取电信号。控制模块还可以获取每一处理模块对应的外接设备的设备信息。当该外接设备为供电设备时,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电池模块确定目标输出电压。当该外接设备为负载时,该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该负载的设备信息,确定目标输出电压。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该输入电压和目标输出电压,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模块可以将该控制指令发送到对应的器件中。本申请中,通过使用控制指令和电路控制指令,实现了对处理模块中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控制,提高了能源系统的系统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处理模块、采样模块和电池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与外接设备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指令,对输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并输出转换得到的输出电压;
所述处理模块的采样端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采样模块采集得到的所述处理模块的电信号,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处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继电器、直流转换器和整流器;
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第二端为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所述整流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外接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核心控制单元、电路控制单元和电压控制单元;
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电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电路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电路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继电器,以控制所述继电器连通或者断开;
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核心控制单元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电压控制单元;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转换器连接,所述电压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电压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电压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直流转换器,以控制所述直流转换器进行电压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单元通过发送的电压控制指令中包括四路脉冲宽度调制波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安全管理模块;
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以使所述安全管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形成回路;
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控制模块生成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安全管理模块连通或者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安全控制单元;
所述安全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核心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安全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核心控制单元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MOS控制指令;
所述安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将所述MOS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安全管理模块,以控制所述安全管理模块中的充放电MOS打开或者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包括集成采样单元、分时传送单元和电池采样单元;
所述集成采样单元的输入端包括多个管脚,每一所述管脚与所述处理模块中的一个检测器连接,所述集成采样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处理模块中的电信号;所述集成采样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时传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检测得到的所述电信号传送到所述分时传送单元;
所述电池采样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电池模块的电信号;所述电池采样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时传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检测得到的所述电信号传送到所述分时传送单元;
所述分时传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电信号分时传送到所述控制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隔离模块;
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光耦隔离器件、电源隔离器件、驱动芯片隔离器件、通信隔离器件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压选通模块;
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处理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选通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包括设置于5G基站中的铅酸电池、光伏模块、风电模块、市电输入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10133717.8A 2022-02-14 2022-02-14 能源系统 Pending CN114465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3717.8A CN114465315A (zh) 2022-02-14 2022-02-14 能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3717.8A CN114465315A (zh) 2022-02-14 2022-02-14 能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5315A true CN114465315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1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3717.8A Pending CN114465315A (zh) 2022-02-14 2022-02-14 能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53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5817B (zh) 基于微电网的不间断电源装置及其调度控制方法
TWI437791B (zh) 網路化直流供電系統
WO2014176958A1 (zh) 具备多种供电方式的电能路由器
CN106058844A (zh) 一种用于直流微网的多端口能量路由器
CN111224402A (zh) 直流多微电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281385A (zh) 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系统和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方法
CN109888774A (zh) 一种物联网能量路由器的优化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2803407B (zh) 基于并联变换器的低压配电网无缝合环转电方法及系统
CN116667534A (zh) 智能配电箱系统
CN108631433B (zh) 一种数据机房柜间能量调度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268088B (zh) 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65315A (zh) 能源系统
CN211480931U (zh) 直流多微电网系统
CN113178869A (zh) 一种基站电源智能交流配电装置
CN207910472U (zh) 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
CN219576654U (zh) 共用电池的微电网电路系统及储能设备
CN212115155U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节能供电装置
CN215681799U (zh) 一种基站电源智能交流配电装置
CN210490507U (zh) 电压均衡系统
US11292357B2 (en) Intelligent current control apparatus
CN220234253U (zh) 基站多电池组协同放电系统
CN109088424B (zh) 一种级联式多功能离并网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0401433U (zh) 一种飞轮储能辅助电厂控制柜应急供电系统
CN220964339U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
CN216872854U (zh) 一种直流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