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1267A - 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51267A CN114451267A CN202210122632.XA CN202210122632A CN114451267A CN 114451267 A CN114451267 A CN 114451267A CN 202210122632 A CN202210122632 A CN 202210122632A CN 114451267 A CN114451267 A CN 1144512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drainage
- silt
- pipe
-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06—Watering arrangements making use of perforated pipe-lines located in the soi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7/00—Machines for lifting and treating soi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涉及植物改良利用技术领域。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包括集水管,集水管的上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防泥沙机构,防泥沙机构包括防泥底盘,防泥底盘的下端贯穿固定连接集水管,防泥底盘的形状呈现圆台状,防泥底盘的内侧壁左右均开设有侧槽,防泥底盘的上方设置有防泥中盘,防泥中盘的形状包括圆台状,防泥中盘的下端插入防泥底盘的上端口中,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试验,获取暗管排水在盐碱地治理中合理的模式,积累相关试验数据,与相关计算公式、相关规范相行对比分析,获取暗管排水治理盐碱的最佳模式确定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改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试验区土壤为重壤土,土层在40厘米埋深至100厘米埋深中夹有不连续的粘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腐殖层较薄,由于土壤含有粘土夹层,阻止了灌溉水的下渗。从现场的情况来看,灌溉水入渗速度很慢,易在表层形成滞留。雨季洪水携带盐碱排入,造成土壤盐碱增加,耕作层盐渍化较普遍。
现有技术通过开挖田间排碱渠,降低地下水位,缓解土壤盐碱化,但是该种技术存在不足,首先排碱渠容易淤积,每年需要清淤,其次降低土壤盐碱化的效果还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上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防泥沙机构,所述防泥沙机构包括防泥底盘,所述防泥底盘的下端贯穿固定连接集水管,所述防泥底盘的形状呈现圆台状,所述防泥底盘的内侧壁左右均开设有侧槽,所述防泥底盘的上方设置有防泥中盘,所述防泥中盘的形状包括圆台状,所述防泥中盘的下端插入防泥底盘的上端口中,所述防泥中盘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嵌入固定连接有网孔,所述防泥中盘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插入侧槽中且与侧槽适配,所述侧板在远离防泥中盘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弹簧,所述侧弹簧在远离侧板的那一端固定连接侧槽的下内壁,所述防泥中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泥柱,所述防泥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泥上盘,所述防泥上盘的形状包括倒置的圆台型,所述防泥上盘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泥沙孔一,所述防泥上盘的外侧套接有防泥外壳,所述防泥外壳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泥沙孔二,所述防泥外壳的下端口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外壳柱,所述外壳柱的下端固定连接集水管。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前侧中部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主脑,所述检测主脑的后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检测板一,所述检测板一插入固定连接集水管,所述检测板一的后端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器一,所述检测器一贴合在集水管的内壁上,所述检测板一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板二,所述检测板二的前端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器二,所述检测器二贴合在集水管周围的土壤上。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右端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农排,所述农排的左侧边与集水管端口搭接,所述农排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贯穿固定连接有斗排,所述排水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清淤泥机构,所述清淤泥机构包括清淤泥柱一,所述清淤泥柱一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扇柱,所述扇柱在远离清淤泥柱一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碗,所述水碗与集水管的端口正对,所述水碗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与农排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刮板的形状包括弧板状,所述清淤泥柱一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淤泥柱二,所述清淤泥柱二的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侧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有卡夹,所述卡夹在远离套筒的那一端卡接在农排的侧壁上,所述清淤泥柱二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后方设置有转筒,所述转筒通过轴承活动卡接在斗排的上端口处且转筒嵌入农排的下侧壁,所述转筒的下方中部设置有内柱,所述内柱处于斗排的内部,所述内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一,所述连接柱一在远离内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转筒,所述内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螺旋向下,所述引导板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斗排的内侧壁接触,所述转筒的上端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二,所述连接柱二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啮合。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的上方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所述排水暗管机构包括排水壳,所述排水壳的左右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排水壳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插入滑动槽中,所述挤压弹簧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壳的内部等距均匀的设置有排水暗管,最前端的所述排水暗管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滑动槽,处于后方的所述排水暗管的两端均插入滑动槽中,所述排水暗管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十字活动架,所述十字活动架处于排水壳的左方,所述十字活动架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一起,处于最后端的所述十字活动架的中轴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一,所述排水暗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二,所述把手二处于排水壳的右方,所述排水暗管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一,所述排水暗管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形状包括弧板型,所述夹板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排水暗管,所述夹板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所述夹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夹板的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二。
优选的,所述排水暗管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滴灌机构,所述滴灌机构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前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首部,所述首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阀门,所述阀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主管,所述主管右侧等距均匀的贯穿固定连接有田间管网。
优选的,所述田间管网的下侧壁上等距均匀的设置有滴孔机构,所述滴孔机构包括滴孔柱,所述滴孔柱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滴孔柱套接在田间管网的下侧壁上,所述田间管网的下侧壁与卡槽固定连接且密封,所述滴孔柱的内部下方是有孔柱,所述孔柱的前表面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套接有连接轴柱,所述连接轴柱的形状包括U字型,所述连接轴柱的中部套接在竖槽内部,所述连接轴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卡槽,所述孔柱的上侧左右均固定连接有侧挂板,所述侧挂板与滴孔柱的内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试验,获取暗管排水在盐碱地治理中合理的模式,积累相关试验数据,与相关计算公式、相关规范相行对比分析,获取暗管排水治理盐碱的最佳模式确定方法。
(2)、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分别设定排水暗管的埋深、间距及外包物的不同组合,通采集耕作土壤中的含盐量、集水管中排水含盐量数据,并进行数学分析,找出对试验区较为适合的排水措施组合,以达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3)、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将试验方案与其他试验方案进行对比,获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最佳盐碱地治理利用方案。
(4)、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集水管排出的水进入农排,然后进入斗排,排出试验区,为便于集水管排水顺利排出项目区,对试验区内的农排和斗排进行清淤,通过清淤泥机构的存在,在集水管中的水流排出的时候,一部分的水流会不断的冲击到水碗中,当处于右侧的水碗中盛满水流之后,就可以带动清淤泥柱一进行旋转,通过刮板的存在,旋转中的刮板会将农排的外侧壁进行挂蹭,在通过清淤泥柱一的转动带动齿轮一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内柱在斗排中进行转动,通过内柱外侧连接的引导板和毛刷,从而完成斗排内壁的清理,通过水流的流动,从而完成农排和斗排中淤泥的处理,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清理能力。
(5)、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滴孔机构的设计,在田间管网进行滴灌的过程中,首先从滴孔柱的内部流下的水流可以与侧挂板进行接触,通过连接轴柱与竖槽的套接,下落的水流可以带动竖槽以连接轴柱为轴进行轻微的转动,从而使得侧挂板可以对滴孔柱的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泥沙堵塞滴孔柱,同时在水分灌溉充足的时候,泥土中渗出的水会使得孔柱向上漂浮,从而孔柱向上减小滴孔柱的滴水空间,根据土质的需要进行滴孔柱孔径的自动调节,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自动性能,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6)、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一方面与地面灌溉试验进行对比,获取暗管排水工程在不同灌溉形式下的盐碱地治理效果数据;另一方面,暗管排水工程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相叠加,相对投资较大,也从效益的角度分析来获取相应的试验数据。
(7)、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防泥沙机构的存在,在土壤水下降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泥沙孔二进入到防泥外壳的内部,由于泥沙孔二的孔径较大,会使得水和土壤携带着一起进入到防泥外壳的内部,由于泥沙孔一的孔径较小,从而在防泥上盘中完成第一步水与泥沙的分离,接着携带着较少泥沙的水会继续流下到防泥中盘中,通过网孔的存在,从而使得水流通过网孔进入到防泥底盘中最后进入到集水管中,与水流夹带着的泥沙则会被隔离在网孔的外侧,一部分顺着网孔的边缘流出重新回到土壤中,从而完成水与泥沙的有效分离。
(8)、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防泥沙机构的存在,通过防泥中盘的水与泥沙会被网孔分离开来,其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网孔外侧的泥沙会越积累越多,从而使得防泥中盘通过侧板沿着侧槽进行沉降,下降的防泥中盘会被防泥底盘的外侧挂蹭,从而剔除掉网孔外侧的泥沙,实现装置的可持续使用。
(9)、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十字活动架的存在,在需要改变排水暗管的间距的时候,只需要沿着滑动槽移动把手一,由于十字活动架之间的连接,以及十字活动架与排水暗管的连接,从而使得排水暗管可以同步的进行间距的调节,从而能够统一的完成排水暗管间距的调节,大大的缩短了装置调节的时间,节省时间和人力。
(10)、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夹板的设计,通过转动把手二,从而可以改变夹板与滑动槽之间接触的位置,当夹板的内端与滑动槽连接的时候,此时排水暗管与滑动槽之间的连接较为松动,当夹板的外端与滑动槽连接的时候,由于夹板增加了排水暗管外侧的厚度,从而使得排水暗管和滑动槽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转动把手二可以轻松的完成排水暗管与滑动槽之间的松紧程度,方便操作。
(11)、该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通过夹板的设计,可以将外包物放置在排水暗管和夹板的中间,通过转动把手二同样可以轻松的完成外包物的安装与拆卸,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外包物更换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水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泥沙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检测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清淤泥机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排水暗管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排水暗管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滴灌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滴孔机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管;2、防泥沙机构;201、防泥底盘;202、侧槽;203、防泥中盘;204、网孔;205、侧板;206、侧弹簧;207、防泥柱;208、防泥上盘;209、泥沙孔一;210、防泥外壳;211、泥沙孔二;212、外壳柱;3、检测机构;301、检测板一;302、检测器一;303、检测板二;304、检测器二;305、检测主脑;4、排水机构;401、农排;402、斗排;5、清淤泥机构;501、清淤泥柱一;502、扇柱;503、水碗;504、刮板;505、清淤泥柱二;506、套筒;507、卡夹;508、齿轮一;509、转筒;510、内柱;511、连接柱一;512、引导板;513、毛刷;514、连接柱二;515、齿轮二;6、排水暗管机构;601、排水壳;602、滑动槽;603、挤压弹簧;604、挡板;605、排水暗管;606、十字活动架;607、把手一;608、把手二;609、排水孔一;610、夹板;611、排水孔二;7、滴灌机构;701、沉淀池;702、首部;703、阀门;704、主管;705、田间管网;8、滴孔机构;801、滴孔柱;802、卡槽;803、孔柱;804、竖槽;805、连接轴柱;806、侧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包括集水管1,集水管1的上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防泥沙机构2,防泥沙机构2包括防泥底盘201,防泥底盘201的下端贯穿固定连接集水管1,防泥底盘201的形状呈现圆台状,防泥底盘201的内侧壁左右均开设有侧槽202,防泥底盘201的上方设置有防泥中盘203,防泥中盘203的形状包括圆台状,防泥中盘203的下端插入防泥底盘201的上端口中,防泥中盘203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嵌入固定连接有网孔204,防泥中盘203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205,侧板205的下端插入侧槽202中且与侧槽202适配,侧板205在远离防泥中盘203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弹簧206,侧弹簧206在远离侧板205的那一端固定连接侧槽202的下内壁,防泥中盘2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泥柱207,防泥柱2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泥上盘208,防泥上盘208的形状包括倒置的圆台型,防泥上盘208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泥沙孔一209,防泥上盘208的外侧套接有防泥外壳210,防泥外壳210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泥沙孔二211,防泥外壳210的下端口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外壳柱212,外壳柱212的下端固定连接集水管1。
集水管1的前侧中部设置有检测机构3,检测机构3包括检测主脑305,检测主脑305的后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检测板一301,检测板一301插入固定连接集水管1,检测板一301的后端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器一302,检测器一302贴合在集水管1的内壁上,检测板一30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板二303,检测板二303的前端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器二304,检测器二304贴合在集水管1周围的土壤上。
集水管1的右端设置有排水机构4,排水机构4包括农排401,农排401的左侧边与集水管1端口搭接,农排401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贯穿固定连接有斗排402,排水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清淤泥机构5,清淤泥机构5包括清淤泥柱一501,清淤泥柱一501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扇柱502,扇柱502在远离清淤泥柱一5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碗503,水碗503与集水管1的端口正对,水碗503处于最左侧的时候呈现碗状,水碗50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刮板504,刮板504的外侧与农排401的内侧壁贴合,刮板504的形状包括弧板状,清淤泥柱一50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淤泥柱二505,清淤泥柱二505的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套筒506,套筒506的两侧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有卡夹507,卡夹507在远离套筒506的那一端卡接在农排401的侧壁上,清淤泥柱二50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508,齿轮一508的后方设置有转筒509,转筒509通过轴承活动卡接在斗排402的上端口处且转筒509嵌入农排401的下侧壁,转筒509的下方中部设置有内柱510,内柱510处于斗排402的内部,内柱5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一511,连接柱一511在远离内柱510的那一端固定连接转筒509,内柱5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板512,引导板512螺旋向下,引导板512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毛刷513,毛刷513与斗排402的内侧壁接触,转筒509的上端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二514,连接柱二5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515,齿轮二515与齿轮一508啮合。
集水管1的上方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6,排水暗管机构6包括排水壳601,排水壳601的左右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602,滑动槽602的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603,排水壳601的内部设置有挡板604,挡板604的两端分别插入滑动槽602中,挤压弹簧603与挡板604固定连接,排水壳601的内部等距均匀的设置有排水暗管605,最前端的排水暗管605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滑动槽602,处于后方的排水暗管605的两端均插入滑动槽602中,排水暗管605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十字活动架606,十字活动架606处于排水壳601的左方,十字活动架606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一起(如图7所示),处于最后端的十字活动架606的中轴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一607,排水暗管60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二608,把手二608处于排水壳601的右方,排水暗管605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一609,排水暗管605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夹板610,夹板610的形状包括弧板型,夹板610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排水暗管605,夹板610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夹板6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板610中心对称设置,夹板610的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二611。
排水暗管机构6的上方设置有滴灌机构7,滴灌机构7包括沉淀池701,沉淀池701的前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首部702,首部70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阀门703,阀门7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主管704,主管704右侧等距均匀的贯穿固定连接有田间管网705。
田间管网705的下侧壁上等距均匀的设置有滴孔机构8,滴孔机构8包括滴孔柱801,滴孔柱80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802,滴孔柱801套接在田间管网705的下侧壁上,田间管网705的下侧壁与卡槽802固定连接且密封,滴孔柱801的内部下方是有孔柱803,孔柱803的前表面开设有竖槽804,竖槽804的内部套接有连接轴柱805,连接轴柱805的形状包括U字型,连接轴柱805的中部套接在竖槽804内部,初始情况下,连接轴柱805处于竖槽804的上端,连接轴柱805的上端固定连接卡槽802,孔柱803的上侧左右均固定连接有侧挂板806,侧挂板806与滴孔柱801的内壁接触。
实验方案:
一、暗管排水+生物措施+地面灌溉试验方案
本试验方案覆盖Ⅰ、Ⅱ、Ⅲ、Ⅳ、Ⅴ、Ⅵ区6个小区,总面积为491.15亩,灌溉面积为412.14亩。
Ⅰ区灌溉面积65.79亩,排水暗管间距为10米,暗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暗管标准埋深1.8米,集水管平均埋深2.17米,吸水管纵坡1/1000。
Ⅱ区灌溉面积65.79亩,排水暗管间距为10米,暗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天然戈壁,暗管标准埋深1.8米,集水管平均埋深2.12米,吸水管纵坡1/1000。
Ⅲ区灌溉面积70.94亩,排水暗管间距为21米,暗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暗管标准埋深1.8米,集水管平均埋深2.25米,吸水管纵坡1/1000。
Ⅳ区灌溉面积70.94亩,排水暗管间距为21米,暗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天然戈壁,暗管标准埋深1.8米,集水管平均埋深2.09米,吸水管纵坡1/1000。
Ⅴ区灌溉面积69.34亩,排水暗管间距为34米,暗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暗管标准埋深1.8米,集水管平均埋深2.16米,吸水管纵坡1/1000。
Ⅵ区灌溉面积69.34亩,排水暗管间距为34米,暗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天然戈壁,暗管标准埋深1.8米,集水管平均埋深2.07米,吸水管纵坡1/1000。
试验区选用三种作物进行生物措施的试验。
盐生植物:主要种植盐地碱蓬,种植面积406.14亩,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6~0.8米,播种量0.8~1.0千克/亩。
耐盐植物:主要种植饲料油菜,种植面积3亩。为便于饲用油菜生长状况的监测,小区播种行不得少于5行,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4米,播量0.8~1.0千克/亩。
常规作物:主要种植玉米,种植面积3亩。为便于玉米生长状况的监测,小区播种行不得少于5行,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6米,株距0.3米。
利用试验区内现状已有的灌溉系统,采用地面灌溉的方式,通过对灌溉水量进行监测,获取相关数据,达到试验目的。地面灌溉采用小畦灌溉的方式,尽可能节约用水量。
二、暗管排水+生物措施+高效节水灌溉试验方案
目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新疆、兵团是大面积推广的工程,本次把高效节水灌溉与暗管排水工程相结合进行盐碱地改良的试验。
本试验区包括Ⅶ、Ⅷ区2个小区,总面积165.2亩,灌溉面积为141.24亩。
Ⅶ区灌溉面积70.62亩,排水暗管间距为30米,有4条吸水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天然戈壁,4条吸水管外包料为人工合成无纺布,暗管标准埋深1.5米,集水管平均埋深1.87米,吸水管纵坡1/1000。
Ⅷ区灌溉面积70.62亩,排水暗管间距为20米,有6条吸水管外包人工合成无纺布+天然戈壁,6条吸水管外包料为人工合成无纺布,暗管标准埋深1.5米,集水管埋深1.91米,吸水管纵坡1/1000。
试验区同样选用三种作物进行生物措施的试验。
盐生植物:主要种植盐地碱蓬,种植面积135.24亩,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6~0.8米,播种量0.8~1.0千克/亩。
耐盐植物:主要种植饲料油菜,种植面积3亩。为便于饲用油菜生长状况的监测,小区播种行不得少于5行,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4米,播量0.8~1.0千克/亩。
常规作物:主要种植玉米,种植面积3亩。为便于玉米生长状况的监测,小区播种行不得少于5行,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6米,株距0.3米。
本试验区采用滴灌形式进行灌溉。
三、常规排水+生物措施+高效节水灌溉试验方案
灌溉采用滴灌方式,种植能从土壤中吸取盐分的盐生植物,并充分利用试验区的排水工程,进行滴灌、明排相结合,种植盐分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本试验区为Ⅳ区,总面积为492.15亩,灌溉面积为416.01亩。
由于红旗农场母质含盐量高、灌溉水矿化度偏高,想要把土地治理到可以种植一般农作物的状态,较为困难。因此,本次试验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利用盐生植物可以耐受土地盐碱、耐受一定矿化度灌溉水的特性,为市场提供饲料产品,找出适合红旗农场栽植的盐生植物,总结出适宜的栽培技术,获得盐生植物各项产品特性指标,通过试验数据的采集,获得盐生植物在红旗农场水土条件下可能的吸盐、脱盐效果。
利用试验区现有农排、斗排系统,通过对排水量及试验区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了解明排排水效果,与暗管排水进行对比。
试验区同样选用三种作物进行生物措施的试验。
盐生植物:主要种植盐地碱蓬,种植面积410.01亩,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6~0.8米,播种量0.8~1.0千克/亩。
耐盐植物:主要种植饲料油菜,种植面积3亩。为便于饲用油菜生长状况的监测,小区播种行不得少于5行,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4米,播量0.8~1.0千克/亩。
常规作物:主要种植玉米,种植面积3亩。为便于玉米生长状况的监测,小区播种行不得少于5行,采用条播种植模式,行距0.6米,株距0.3米。
试验区从西侧斗渠取水,建设加压滴灌系统。整个滴灌溉系统由沉淀池、首部、田间管网组成,滴灌系统同时覆盖了第Ⅶ、Ⅷ两个试验小区。滴灌系统(包含Ⅶ、Ⅷ、Ⅸ三个小区)的总灌溉面积为557.25亩。加压滴灌系统用电可由试验区西侧电力线供给。
工作原理:
第一步:通过防泥沙机构2的存在,在土壤水下降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泥沙孔二211进入到防泥外壳210的内部,由于泥沙孔二211的孔径较大,会使得水和土壤携带着一起进入到防泥外壳210的内部,由于泥沙孔一209的孔径较小,从而在防泥上盘208中完成第一步水与泥沙的分离,接着携带着较少泥沙的水会继续流下到防泥中盘203中,通过网孔204的存在,从而使得水流通过网孔204进入到防泥底盘201中最后进入到集水管1中,与水流夹带着的泥沙则会被隔离在网孔204的外侧,一部分顺着网孔204的边缘流出重新回到土壤中,从而完成水与泥沙的有效分离。
第二步:通过防泥沙机构2的存在,通过防泥中盘203的水与泥沙会被网孔204分离开来,其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网孔204外侧的泥沙会越积累越多,从而使得防泥中盘203通过侧板205沿着侧槽202进行沉降,下降的防泥中盘203会被防泥底盘201的外侧挂蹭,从而剔除掉网孔204外侧的泥沙,实现装置的可持续使用。
第三步:通过清淤泥机构5的存在,在集水管1中的水流排出的时候,一部分的水流会不断的冲击到水碗503中,当处于右侧的水碗503中盛满水流之后,就可以带动清淤泥柱一501进行旋转,通过刮板504的存在,旋转中的刮板504会将农排401的外侧壁进行挂蹭,在通过清淤泥柱一501的转动带动齿轮一50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内柱510在斗排402中进行转动,通过内柱510外侧连接的引导板512和毛刷513,从而完成斗排402内壁的清理,通过水流的流动,从而完成农排401和斗排402中淤泥的处理,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清理能力。
第四步:通过十字活动架606的存在,在需要改变排水暗管605的间距的时候,只需要沿着滑动槽602移动把手一607,由于十字活动架606之间的连接,以及十字活动架606与排水暗管605的连接,从而使得排水暗管605可以同步的进行间距的调节,从而能够统一的完成排水暗管605间距的调节,大大的缩短了装置调节的时间,节省时间和人力。
第五步:通过夹板610的设计,通过转动把手二608,从而可以改变夹板610与滑动槽602之间接触的位置,当夹板610的内端与滑动槽602连接的时候,此时排水暗管605与滑动槽602之间的连接较为松动,当夹板610的外端与滑动槽602连接的时候,由于夹板610增加了排水暗管605外侧的厚度,从而使得排水暗管605和滑动槽602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转动把手二608可以轻松的完成排水暗管605与滑动槽602之间的松紧程度,方便操作。
第六步:通过夹板610的设计,可以将外包物放置在排水暗管605和夹板610的中间,通过转动把手二608同样可以轻松的完成外包物的安装与拆卸,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外包物更换的便利性。
第七步:通过滴孔机构8的设计,在田间管网705进行滴灌的过程中,首先从滴孔柱801的内部流下的水流可以与侧挂板806进行接触,通过连接轴柱805与竖槽804的套接,下落的水流可以带动竖槽804以连接轴柱805为轴进行轻微的转动,从而使得侧挂板806可以对滴孔柱801的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泥沙堵塞滴孔柱801,同时在水分灌溉充足的时候,泥土中渗出的水会使得孔柱803向上漂浮,从而孔柱803向上减小滴孔柱801的滴水空间,根据土质的需要进行滴孔柱801孔径的自动调节,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自动性能。
按照《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 4-2013)的要求及红旗农场土壤、水文地质情况,在计算得出暗管排水工程设计相关参数的基础上,选取适合红旗农场条件的暗管排水工程不同方案并在试验区内进行建设,通过对土壤盐分、水分及试验区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获取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控制效果的相关数据,达到试验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包括集水管(1),所述集水管(1)的上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防泥沙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泥沙机构(2)包括防泥底盘(201),所述防泥底盘(201)的下端贯穿固定连接集水管(1),所述防泥底盘(201)的形状呈现圆台状,所述防泥底盘(201)的内侧壁左右均开设有侧槽(202),所述防泥底盘(201)的上方设置有防泥中盘(203),所述防泥中盘(203)的形状包括圆台状,所述防泥中盘(203)的下端插入防泥底盘(201)的上端口中,所述防泥中盘(203)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嵌入固定连接有网孔(204),所述防泥中盘(203)的下侧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侧板(205),所述侧板(205)的下端插入侧槽(202)中且与侧槽(202)适配,所述侧板(205)在远离防泥中盘(203)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侧弹簧(206),所述侧弹簧(206)在远离侧板(205)的那一端固定连接侧槽(202)的下内壁,所述防泥中盘(2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泥柱(207),所述防泥柱(2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泥上盘(208),所述防泥上盘(208)的形状包括倒置的圆台型,所述防泥上盘(208)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泥沙孔一(209),所述防泥上盘(208)的外侧套接有防泥外壳(210),所述防泥外壳(210)的上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泥沙孔二(211),所述防泥外壳(210)的下端口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外壳柱(212),所述外壳柱(212)的下端固定连接集水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的前侧中部设置有检测机构(3),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检测主脑(305),所述检测主脑(305)的后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检测板一(301),所述检测板一(301)插入固定连接集水管(1),所述检测板一(301)的后端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器一(302),所述检测器一(302)贴合在集水管(1)的内壁上,所述检测板一(30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板二(303),所述检测板二(303)的前端通过电线连接有检测器二(304),所述检测器二(304)贴合在集水管(1)周围的土壤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的右端设置有排水机构(4),所述排水机构(4)包括农排(401),所述农排(401)的左侧边与集水管(1)端口搭接,所述农排(401)的下内壁上等距均匀的贯穿固定连接有斗排(402),所述排水机构(4)的内部设置有清淤泥机构(5),所述清淤泥机构(5)包括清淤泥柱一(501),所述清淤泥柱一(501)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扇柱(502),所述扇柱(502)在远离清淤泥柱一(5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碗(503),所述水碗(503)与集水管(1)的端口正对,所述水碗(503)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刮板(504),所述刮板(504)的外侧与农排(401)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刮板(504)的形状包括弧板状,所述清淤泥柱一(50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淤泥柱二(505),所述清淤泥柱二(505)的外侧通过轴承活动套接有套筒(506),所述套筒(506)的两侧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有卡夹(507),所述卡夹(507)在远离套筒(506)的那一端卡接在农排(401)的侧壁上,所述清淤泥柱二(50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508),所述齿轮一(508)的后方设置有转筒(509),所述转筒(509)通过轴承活动卡接在斗排(402)的上端口处且转筒(509)嵌入农排(401)的下侧壁,所述转筒(509)的下方中部设置有内柱(510),所述内柱(510)处于斗排(402)的内部,所述内柱(5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一(511),所述连接柱一(511)在远离内柱(510)的那一端固定连接转筒(509),所述内柱(5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引导板(512),所述引导板(512)螺旋向下,所述引导板(512)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毛刷(513),所述毛刷(513)与斗排(402)的内侧壁接触,所述转筒(509)的上端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二(514),所述连接柱二(5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515),所述齿轮二(515)与齿轮一(508)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的上方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6),所述排水暗管机构(6)包括排水壳(601),所述排水壳(601)的左右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602),所述滑动槽(602)的后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603),所述排水壳(601)的内部设置有挡板(604),所述挡板(604)的两端分别插入滑动槽(602)中,所述挤压弹簧(603)与挡板(604)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壳(601)的内部等距均匀的设置有排水暗管(605),最前端的所述排水暗管(605)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滑动槽(602),处于后方的所述排水暗管(605)的两端均插入滑动槽(602)中,所述排水暗管(605)的左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十字活动架(606),所述十字活动架(606)处于排水壳(601)的左方,所述十字活动架(606)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一起,处于最后端的所述十字活动架(606)的中轴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一(607),所述排水暗管(60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二(608),所述把手二(608)处于排水壳(601)的右方,所述排水暗管(605)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一(609),所述排水暗管(605)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夹板(610),所述夹板(610)的形状包括弧板型,所述夹板(610)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排水暗管(605),所述夹板(610)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所述夹板(6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板(610)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夹板(610)的表面等距均匀的开设有排水孔二(6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管机构(6)的上方设置有滴灌机构(7),所述滴灌机构(7)包括沉淀池(701),所述沉淀池(701)的前表面贯穿固定连接有首部(702),所述首部(70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阀门(703),所述阀门(7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主管(704),所述主管(704)右侧等距均匀的贯穿固定连接有田间管网(7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管网(705)的下侧壁上等距均匀的设置有滴孔机构(8),所述滴孔机构(8)包括滴孔柱(801),所述滴孔柱(80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卡槽(802),所述滴孔柱(801)套接在田间管网(705)的下侧壁上,所述田间管网(705)的下侧壁与卡槽(802)固定连接且密封,所述滴孔柱(801)的内部下方是有孔柱(803),所述孔柱(803)的前表面开设有竖槽(804),所述竖槽(804)的内部套接有连接轴柱(805),所述连接轴柱(805)的形状包括U字型,所述连接轴柱(805)的中部套接在竖槽(804)内部,所述连接轴柱(805)的上端固定连接卡槽(802),所述孔柱(803)的上侧左右均固定连接有侧挂板(806),所述侧挂板(806)与滴孔柱(801)的内壁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22632.XA CN114451267B (zh) | 2022-02-09 | 2022-02-09 | 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22632.XA CN114451267B (zh) | 2022-02-09 | 2022-02-09 | 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51267A true CN114451267A (zh) | 2022-05-10 |
CN114451267B CN114451267B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1413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22632.XA Active CN114451267B (zh) | 2022-02-09 | 2022-02-09 | 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5126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69835A (zh) * | 2022-08-29 | 2022-11-22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过滤型农田暗管排水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84905A (ja) * | 2009-10-14 | 2011-04-28 | Yoshio Murahashi | 地下水排水機構における集水管の目詰り防止装置 |
CN106476331A (zh) * | 2016-08-30 | 2017-03-08 |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 盐碱地改良排水暗管和集水管埋设布局 |
CN206448928U (zh) * | 2016-12-30 | 2017-08-29 | 浙江大秦泵业有限公司 | 防泥沙深井泵 |
CN110679224A (zh) * | 2019-10-11 | 2020-01-14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泥沙量治理可控制灌溉的盐碱地改良系统 |
CN213762380U (zh) * | 2020-11-26 | 2021-07-23 | 葛厚兵 | 一种防泥土堵塞的农业灌溉用喷头 |
-
2022
- 2022-02-09 CN CN202210122632.XA patent/CN1144512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84905A (ja) * | 2009-10-14 | 2011-04-28 | Yoshio Murahashi | 地下水排水機構における集水管の目詰り防止装置 |
CN106476331A (zh) * | 2016-08-30 | 2017-03-08 |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 盐碱地改良排水暗管和集水管埋设布局 |
CN206448928U (zh) * | 2016-12-30 | 2017-08-29 | 浙江大秦泵业有限公司 | 防泥沙深井泵 |
CN110679224A (zh) * | 2019-10-11 | 2020-01-14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泥沙量治理可控制灌溉的盐碱地改良系统 |
CN213762380U (zh) * | 2020-11-26 | 2021-07-23 | 葛厚兵 | 一种防泥土堵塞的农业灌溉用喷头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69835A (zh) * | 2022-08-29 | 2022-11-22 | 安徽农业大学 | 一种过滤型农田暗管排水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51267B (zh) | 2023-03-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76494A (zh) | 一种多生境生态塘系统 | |
CN114451267B (zh) | 一种盐生植物改良利用盐碱地的试验装置 | |
CN106906809A (zh) | 农田非饱和条件下的暗管排水装置以及铺设方法 | |
CN106305352A (zh) | 一种农业水土改良灌溉排水系统 | |
CN206368092U (zh) | 稻田地下径流出水口垂直与水平结合的氮磷拦截去除装置 | |
CN210094094U (zh) | 一种岩质边坡绿化种植坑 | |
CN102001752B (zh) | 以虉草为优势种构建生态拦截沟渠植物群落的方法 | |
CN204551590U (zh) | 一种农田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 | |
CN205030232U (zh) | 盐碱地种植槽 | |
CN210202759U (zh) | 一种用于山地种植的滴灌装置 | |
CN106149800A (zh) | 一种高效农田雨水渗透灌溉循环系统 | |
CN218479122U (zh) | 一种高标准农田排水渠 | |
CN104746472B (zh) | 一种防水土流失用河堤生态种植工具 | |
CN208175644U (zh) | 一种有机水稻田输水预埋灌溉装置 | |
CN114351665A (zh) | 一种用于沿海地区的水盐调节系统及方法 | |
CN210726273U (zh) |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造林微灌渗漏头 | |
CN206680970U (zh) | 农田非饱和条件下的暗管排水装置 | |
CN210168557U (zh) | 滨海滩涂退化湿地灌草种子捕获及促发芽生长的构建体系 | |
CN210470548U (zh) | 一种石漠化地区储水灌溉装置 | |
CN209128937U (zh) | 一种用于城镇硬质驳岸带的生态草帘修复装置 | |
CN106376428A (zh) | 一种带有新型集水罐的盐碱地改良排水系统 | |
CN216960984U (zh) | 一种适用于市政边坡植被恢复的防护装置 | |
CN215912663U (zh) | 一种山体水土保持治理系统 | |
CN220606483U (zh) | 一种排水渠联合透水混凝土对西北地区盐碱地脱盐装置 | |
CN21732560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的绿化屋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830002 No.36 Jianshe Road, Tianshan District,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02 No.36 Jianshe Road, Tianshan District,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Corps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