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9667A -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9667A
CN114449667A CN202210193233.2A CN202210193233A CN114449667A CN 114449667 A CN114449667 A CN 114449667A CN 202210193233 A CN202210193233 A CN 202210193233A CN 114449667 A CN114449667 A CN 114449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srs
subframes
sig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32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哲矢
铃木秀俊
星野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4449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96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2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repet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Equal gain combining, only phase adjust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基站包括:发送单元,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接收单元,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就所述发送单元而言,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Description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3月9日、申请号为201680003604.9、发明名称为“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中,作为从基站(有时也称为eNB)向终端(有时也称为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此外,作为从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采用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3)。
在LTE中,基站通过对被称为子帧的每个时间单位,对于终端分配系统带宽内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而进行通信。图1表示LTE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中的子帧结构例子。如图1所示,1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在各时隙中,多个SC-FDMA数据码元和解调用参照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被时间复用。基站若接收PUSCH,则使用DMRS进行信道估计。之后,基站使用信道估计结果,进行SC-FDMA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此外,在LTE的上行链路中,为了测量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接收质量,使用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从终端对基站,SRS被映射到SRS资源中发送。这里,基站通过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设定包含了对目标小区内存在的全部终端共同的SRS资源候选的、SRS资源候选组。之后,通过以终端为单位的上层通知,对SRS资源的分配目标终端分别分配作为SRS资源候选组的子集的SRS资源。终端对分配的SRS资源映射SRS并向基站发送。再者,各SRS资源候选是作为SRS的发送候选的子帧(SRS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此外,在作为SRS资源候选的码元中,通过被设定了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内的全部终端不进行数据发送,防止SRS和数据信号(PUSCH信号)之间的冲突。
在LTE中,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被定义srs-SubframeConfig等(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图2表示srs-SubframeConfig的定义的一例。通过从基站向终端发送图2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号(0~15),从基站对终端指示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及用于指示开始SRS的发送的子帧的偏移量(ΔSFC)。例如,在图2中,在srs-SubframeConfig号为4(Binary=0100)的情况下,由于发送间隔TSFC=5、偏移量ΔSFC=1,所以第2(=1+ΔSFC)、第7(=1+ΔSFC+(TSFC×1))、第12(=1+ΔSFC+(TSFC×2))、...、第(1+ΔSFC+(TSFC×n))子帧成为SRS发送候选子帧(例如,参照图3)。
可是,作为支持今后的信息社会的机制,近年来,不通过用户的判断而通过设备间的自主的通信,实现服务的M2M(Machine-to-Machine)通信令人期待。作为M2M系统的具体的应用事例有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高效率地供给电和天然气等的生命线(life line)的基础设施系统,在各家庭或大楼中配备的智能电表和中央服务器之间实施M2M通信,自主且高效地调整资源的供需平衡。作为M2M通信系统的其他应用事例,可列举用于物品管理、环境遥感或远程医疗等的监视系统、自动售货机的库存或收费的远程管理等。
在M2M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通信区域的蜂窝系统的利用特别引人注目。在3GPP中,在LTE及高级LTE(LTE-Advanced)的标准化中,进行着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的面向M2M的蜂窝网络的高级标准化(例如,非专利文献4),在推进以低成本、消耗功率削减、及覆盖扩展(Coverage Enhancement)作为要求条件的规范研究。特别地,与用户一边移动一边利用的许多手机终端不同,在智能电表等几乎不移动的终端中,覆盖的确保成为服务提供上的必要条件。为此,还要应对在大楼的地下等的现有的LTE及高级LTE的通信区域中无法利用的场所中配置与MTC对应的终端(MTC终端)的情况,进一步扩大通信区域的“覆盖扩展(MTC覆盖扩展)”是课题。
为了进一步扩大通信区域,在MTC覆盖扩展中,在研究将同一信号多次反复发送的“重复”技术。在重复中,通过将在发送侧重复发送的信号合成,提高接收信号功率,扩展覆盖范围(通信区域)。
而且,着眼于假定需要覆盖扩展的MTC终端几乎不移动,没有信道的时间变动的环境,可以使用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技术。
作为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技术之一,有“多个子帧信道估计(cross-subframechannel estimation)及码元级合成”(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在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中,如图4所示,对于整个多个子帧(NRep子帧)内被重复发送的信号,基站在整个与重复次数相同或较少的子帧(X子帧)内以码元为单位进行同相合成。之后,基站使用同相合成后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使用得到的信道估计结果,进行SC-FDMA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
在进行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单位即子帧数(X)少于重复次数(NRep)的情况下,基站将解调和解码后的(NRep/X)码元进行合成。
通过使用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与以子帧为单位进行信道估计及SC-FDMA数据码元的解调和解码的简单的重复比较,明显能够改善PUSCH的传输质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12.5.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2),”March2015.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 V12.4.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12),”March 2015.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 V12.5.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2),”March 2015.
非专利文献4:RP-141660,Ericsson,Nokia Networks,“New WI proposal:Further LTE Physical Layer Enhancements for MTC,”September 2014
非专利文献5:R1-150312,Panasonic,“Discussion and performanceevaluation on PUSCH coverage enhancement”
非专利文献6:R1-152528,RAN4,“LS Out on Additional Aspects for MTC,”May2015
非专利文献7:R1-151454,MCC Support,“Final Report of 3GPP TSG RAN WG1#80v1.0.0,”February 2015
发明内容
在支持MTC终端的小区中,需要使MTC终端和现有的LTE终端共存,并且优选支持MTC终端,使得对现有的LTE系统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为此,例如,在需要重复发送的MTC终端(MTC覆盖扩展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例如,PUSCH发送)中,为了防止与现有LTE系统的SRS之间的冲突,如上述那样,在SRS资源候选中不进行数据发送。由此,防止SRS和MTC覆盖扩展终端的数据信号之间的冲突。
可是,使上述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的技术,假定整个多个子帧(X子帧)的接收信号能够以同相进行合成,在重复发送中,将至少在X子帧区间不产生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作为前提。在重复发送中,也有只要发送功率、以及RF(Radio Frequency;无线频率)的中心频率不改变,就不发生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这样的研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6)。
可是,在进行重复发送的子帧的一部分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情况下,在SRS发送候选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中不进行数据的发送。这种情况下,由于SRS发送候选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的发送功率为0,所以在重复发送区间中发生发送功率的变化。因此,有可能不满足不发生上述的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的条件,在重复信号中发生相位不连续。这样,若发生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则在基站中整个X子帧内的接收信号的同相合成无法进行,不能充分地得到信道估计精度的提高效果。
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通过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而能够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终端采用的结构包括: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的重复单元;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设定发送所述重复信号的定时的控制单元;以及在所述设定的定时发送所述重复信号的发送单元。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站采用的结构包括:发送单元,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接收单元,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就所述发送单元而言,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发送步骤,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接收步骤,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面向基站的集成电路处理:发送步骤,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接收步骤,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再者,这些概括性的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可以通过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而提高信道估计精度。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更多的优点和效果。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可以由几个实施方式和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来分别提供,不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同一特征而提供全部特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PUSCH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表示srs-SubframeConfig的定义的一例的图。
图3表示SRS发送候选子帧及SRS资源的设定例子的图。
图4表示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动作例子的图。
图5表示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6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7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9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0表示实施方式1的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1表示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2表示实施方式2的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3表示实施方式3的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4表示实施方式3的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15表示实施方式4的MTC窄带的配置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例如,包括与高级LTE(LTE-Advanced)系统对应的基站100及终端200。
此外,在基站100的小区内,假定存在适用了MTC覆盖扩展模式的终端200(MTC覆盖扩展终端)的情况。例如,在适用了MTC覆盖扩展模式的情况下,终端200适用提高上述的信道估计精度的技术。
此外,在LTE-Advanced Release 13中规范研究被推进的MTC中,为了实现终端的低成本,MTC终端仅支持1.4MHz的带宽(有时也称为MTC窄带)。此外,导入使被分配MTC终端的发送信号的1.4MHz的频带在系统带宽内每一定子帧跳动的跳频(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7)。
在适用跳频时,为了还同时地适用上述的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技术,需要MTC终端在X子帧中以同一资源发送信号。此外,在跳频时,作为载波频率的切换上需要的时间(Retuning time;返回时间),考虑确保1子帧(1ms)左右。
特别地在重复次数多的MTC覆盖扩展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中,如图5所示,假定MTC覆盖扩展终端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了重复信号后,变更(跳频)MTC窄带(1.4MHz的频带),使用变更后的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重复信号。
再者,在以下,有时也将表示发送重复信号的连续的子帧数的参数X(图5中为4子帧)和返回时间(图5中为1子帧)的相加值(子帧数)作为表示跳频周期的参数“Y”(图5中为5子帧)来表示。再者,返回时间不限定于1子帧。
此外,通信系统也包括与现有的LTE系统对应的终端(未图示)。如上述,在LTE中,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的一例,设为定义图2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等的情况。
这里,为了在基站100中进行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需要X子帧是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中的连续的子帧。即,需要X的值被设定得与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中的连续的子帧数相同或比其小。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中的连续的子帧数,例如在srs-SubframeConfig=3的情况(TSFC=5、ΔSFC={0}的情况)下为4子帧,在srs-SubframeConfig=7的情况(TSFC=5、ΔSFC={0,1}的情况)下为3子帧。对于其他的srs-SubframeConfig也是同样。例如,整个X=4子帧中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可以说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中的连续的子帧数为4以上即srs-SubframeConfig=3,4,5,6,9,10,11,12的情况下具有功能。
因此,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基于表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srs-SubframeConfig,设定进行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X子帧的位置。由此,使需要重复发送的MTC覆盖扩展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和现有的LTE系统的SRS之间的冲突的影响为最小限度,基站100可以使用足够数的子帧,进行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提高信道估计精度。
以下,说明避免MTC覆盖扩展终端的重复发送和现有系统的SRS之间的冲突,通过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使信道估计精度提高的方法。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在图6所示的基站100中,控制单元101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例如,srs-SubframeConfig),设定终端200发送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的重复信号的定时。接收单元110接收重复信号,合成单元113基于设定的定时,同相合成多个子帧的重复信号。
此外,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在图7所示的终端200中,重复单元212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控制单元206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例如,srs-SubframeConfig),设定发送重复信号的定时,发送单元216在设定的定时发送重复信号。
(实施方式1)
[基站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8中,基站100具有:控制单元101;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编码单元103;调制单元104;信号分配单元105;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06;CP(Cyclic Prefix)附加单元107;发送单元108;天线109;接收单元110;CP除去单元111;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112;合成单元113;解映射单元114;信道估计单元115;均衡单元116;解调单元117;解码单元118;以及判定单元119。
控制单元101考虑在基站100覆盖的小区中存在的多个现有的LTE终端各自需要的SRS资源的量,确定小区中的SRS资源候选组,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输出表示所确定的SRS资源候选组的信息。SRS资源候选组,例如从图2所示的表中选择。
此外,控制单元101从SRS资源候选组中,确定在终端200中进行PUSCH重复发送的子帧,向合成单元113输出表示所确定的子帧的信息。
此外,控制单元101确定对于MTC覆盖扩展终端的PUSCH的分配。此时,控制单元101确定对于MTC覆盖扩展终端指示的频率分配资源及调制和编码方法等,将与确定的参数有关的信息输出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
此外,控制单元101确定对控制信号的编码级别,将确定的编码级别输出到编码单元103。此外,控制单元101确定映射控制信号的无线资源(下行资源),将确定的有关无线资源的信息输出到信号分配单元105。
此外,控制单元101确定MTC覆盖扩展终端的覆盖扩展级别,将确定的有关覆盖扩展级别的信息、或在确定的覆盖扩展级别中的PUSCH发送上需要的重复次数输出到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此外,控制单元101基于与覆盖扩展级别有关的信息或PUSCH发送上需要的重复次数,生成与MTC覆盖扩展终端在PUSCH重复中使用的参数X、或参数Y的值有关的信息。向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输出生成的信息。
再者,控制单元101可以与SRS资源候选组的信息没有关系地独立确定X的值,也可以使用SRS资源候选组的信息确定X的值,使得具有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功能。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生成面向MTC覆盖扩展终端的控制信号。在控制信号中,包含小区固有的上层的信号、终端固有的上层的信号、或指示PUSCH的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UL grant)。
上行链路授权由多个比特构成,包含指示频率分配资源、调制和编码方式等的信息。此外,在上行链路授权中,也可以包含与覆盖扩展级别有关的信息或与PUSCH发送上需要的重复次数、以及PUSCH重复上使用的参数X或Y的值有关的信息。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使用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向编码单元103输出生成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控制信号)。再者,由于有时控制信息被面向多个终端200发送,所以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在面向各终端200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各终端200的终端ID生成比特序列。例如,在控制信息中,被附加由目的地终端的终端ID掩蔽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比特。
此外,SRS资源候选组的信息,通过小区固有的上层信号向MTC覆盖扩展终端(后述的控制单元206)通知。与覆盖扩展级别有关的信息或在PUSCH发送上需要的重复次数,可以通过终端固有的上层的信令向MTC覆盖扩展终端通知,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使用指示PUSCH的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来通知。此外,与PUSCH重复上使用的参数X及Y的值有关的信息,同样地,可以通过终端固有的上层的信令向MTC覆盖扩展终端通知,也可以使用指示PUSCH的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来通知。而且,在与PUSCH重复上使用的参数X及Y的值有关的信息是预先定义的标准上确定的参数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从基站100向终端通知。
编码单元103根据由控制单元101指示的编码级别,将从控制信号生成单元102接受的控制信号(控制信息比特序列)编码,向调制单元104输出编码后的控制信号。
调制单元104对从编码单元103接受的控制信号进行调制,向信号分配单元105输出调制后的控制信号(码元序列)。
信号分配单元105将从调制单元104接受的控制信号(码元序列)映射到由控制单元101指示的无线资源中。再者,作为被映射控制信号的对象的控制信道可以是MTC用的PDC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也可以是EPDCCH(Enhanced PDCCH)。信号分配单元105将包含被映射了控制信号的MTC用的PDCCH或EPDCCH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106。
IFFT单元106通过对于从信号分配单元105接受的信号进行IFFT处理,将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IFFT单元106向CP附加单元107输出时域信号。
CP附加单元107对于从IFFT单元106接受的信号附加CP,向发送单元108输出CP附加后的信号(OFDM信号)。
发送单元108对于从CP附加单元107接受的OFDM信号进行D/A(Digital-to-Analog)转换、上变频等的RF(Radio Frequency)处理,通过天线109对终端200发送无线信号。
接收单元110对于通过天线109接收到的来自终端200的上行链路信号(PUSCH),进行下变频或A/D(Analog-to-Digital)转换等的RF处理,将得到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除去单元111。在从终端20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PUSCH)中,包含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处理的信号。
CP除去单元111除去对从接收单元110接受的接收信号附加的CP,向FFT单元112输出CP除去后的信号。
FFT单元112通过对于从CP除去单元111接受的信号进行FFT处理,分解为频域的信号序列,提取与PUSCH的子帧对应的信号,向合成单元113输出提取出的信号。
合成单元113使用从控制单元101输入的、与MTC覆盖扩展终端进行PUSCH重复发送的子帧有关的信息,对于重复发送的整个多个子帧内的PUSCH,使用码元级合成,将数据信号以及相当于DMRS部分的信号进行同相合成。合成单元113向解映射单元114输出合成后的信号。
解映射单元114从合成单元113接受的信号中,提取对终端200分配的PUSCH的子帧部分。此外,解映射单元114将提取出的终端200的PUSCH的子帧部分分解为DMRS和数据码元(SC-FDMA数据码元),将DMRS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115,将数据码元输出到均衡单元116。
信道估计单元115使用从解映射单元114输入的DMRS进行信道估计。信道估计单元115将得到的信道估计值输出到均衡单元116。
均衡单元116使用从信道估计单元115输入的信道估计值,进行从解映射单元114输入的数据码元的均衡。均衡单元116向解调单元117输出均衡后的数据码元。
解调单元117对于从均衡单元116输入的频域的SC-FDMA数据码元适用IDFT(Inverse De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利叶逆变换)处理,在转换到时域信号后,进行数据解调。具体而言,解调单元117基于对终端200指示的调制方式,将码元序列转换到比特序列,向解码单元118输出得到的比特序列。
解码单元118对于从解调单元117输入的比特序列进行纠错解码,向判定单元119输出解码后的比特序列。
判定单元119对于从解码单元118输入的比特序列进行差错检测。差错检测使用对比特序列附加的CRC比特进行。在CRC比特的判定结果为无差错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19取出接收数据,输出ACK。另一方面,在CRC比特的判定结果有差错的情况下,判定单元119输出NACK。判定单元119中输出的ACK及NACK,在未图示的处理单元中被用于重发控制处理。
[终端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终端200的结构的框图。在图9中,终端200具有天线201、接收单元202、CP除去单元203、FFT单元204、提取单元205、控制单元206、DMRS生成单元207、编码单元208、调制单元209、复用单元210、DFT单元211、重复单元212、信号分配单元213、IFFT单元214、CP附加单元215、以及发送单元216。
接收单元202对于通过天线20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00的无线信号(MTC用的PDCCH或EPDCCH)进行下变频或AD转换等的RF处理,得到基带的OFDM信号。接收单元202向CP除去单元203输出OFDM信号。
CP除去单元203除去在从接收单元202接受的OFDM信号中附加的CP,向FFT单元204输出CP除去后的信号。
FFT单元204通过对于从CP除去单元203接受的信号进行FFT处理,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FFT单元204向提取单元205输出频域信号。
提取单元205对于从FFT单元204接受的频域信号(MTC用的PDCCH或EPDCCH)进行盲解码,尝试发往本机的控制信号的解码。在发往终端200的控制信号中,附加了由终端的终端ID掩蔽的CRC。因此,如果盲解码的结果、CRC判定为OK,则提取单元205提取该控制信息并向控制单元206输出。
控制单元206基于从提取单元205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PUSCH发送的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单元206基于控制信号中包含的PU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对信号分配单元213指示PUSCH发送时的资源分配。此外,控制单元206基于控制信号中包含的编码和调制方式的信息,对编码单元208及调制单元209分别指示PUSCH发送时的编码方式及调制方式。
此外,在有关覆盖扩展级别的信息或有关PUSCH发送上必要的重复次数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号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6基于该信息,确定PUSCH重复发送时的重复次数。对重复单元212指示表示所确定的重复次数的信息。此外,在控制信号中包含有关PUSCH重复上使用的参数X或Y的值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6基于该信息,对信号分配单元213指示PUSCH重复发送时的资源分配。
此外,在上层由基站100通知与覆盖扩展级别(level)有关的信息或与PUSCH发送上必要的重复次数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6基于通知的信息,确定PUSCH重复发送时的重复次数。对重复单元212指示所确定的信息。同样地,在上层由基站100通知与PUSCH重复上使用的参数X或Y的值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6基于通知的信息,对信号分配单元213指示PUSCH重复发送时的资源分配。
此外,控制单元206从小区固有的上层中由基站100通知的SRS资源候选组中,确定PUSCH重复被发送的子帧,向信号分配单元213输出确定后的信息。
DMRS生成单元207生成DMRS,向复用单元210输出生成的DMRS。
编码单元208对于输入的发送数据(上行链路数据),附加通过终端200的终端ID掩蔽的CRC比特,进行纠错编码,向调制单元209输出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调制单元209将从编码单元208接受的比特序列进行调制,向复用单元210输出调制后的信号(数据码元序列)。
复用单元210将从调制单元209输入的数据码元序列和从DMRS生成单元207输入的DMRS进行时间复用,向DFT单元211输出复用后的信号。
DFT单元211对于从复用单元210输入的信号适用DFT,生成频域信号,向重复单元212输出生成的频域信号。
重复单元212在本终端为MTC覆盖扩展模式的情况下,基于由控制单元206指示的重复次数,将从DFT单元211输入的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生成重复信号。重复单元212向信号分配单元213输出重复信号。
信号分配单元213将从重复单元212接受的信号映射到由控制单元206指示的PUSCH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中。信号分配单元213将映射了信号的PUSCH的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214。
IFFT单元214通过对于从信号分配单元213输入的频域的PUSCH信号进行IFFT处理,生成时域信号。IFFT单元214向CP附加单元215输出生成的信号。
CP附加单元215对于从IFFT单元214接受的时域信号附加CP,向发送单元216输出CP附加后的信号。
发送单元216对于从CP附加单元215接受的信号进行D/A转换、上变频等的RF处理,通过天线201对基站100发送无线信号。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
详细地说明具有以上结构的基站100及终端200中的动作。
在以下,说明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5或10、并且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之中SRS发送候选子帧仅有1个的情况(ΔSFC仅有1个值的情况)。即,说明图2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3,4,5,6,9,10,11,12的情况。
基站100对终端200通知srs-SubframeConfig,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重复次数(NRep)。重复次数(NRep)可以从基站100对于终端200通过终端固有的上层来通知,也可以使用MTC用的PDCCH来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参数X的值。
终端200将PUSCH重复发送相当于从基站100通知的重复次数(NRep)。在重复次数(NRep)大于X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终端200在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了重复信号后,通过跳频变更1.4MHz的频带(MTC窄带),再次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发送重复信号。即,对于重复信号,对NRep个的子帧之中的连续的X个的每个子帧跳频。再者,如图5所示,在跳频时返回时间(例如,相当1子帧)被确保。
此时,终端200基于由基站100通知的srs-SubframeConfig(表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设定发送重复信号的定时。具体而言,在PUSCH重复发送中,终端200映射以X子帧连续发送的重复信号(MTC窄带),使得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不重叠。
图10表示srs-SubframeConfig=3及X=4的情况的MTC窄带的信号的映射例子。此外,在图10中,设为重复次数NRep=12。
在srs-SubframeConfig=3的情况下,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5、并且ΔSFC=0(参照图2),所以在图10中,第1子帧、第6子帧、第11子帧、第16子帧成为SRS发送候选子帧。即,在图10中,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是5子帧。
在图10中,终端200在第2子帧~第5子帧的连续的4子帧、第7子帧~第10子帧的连续的4子帧、以及第12子帧~第15子帧的连续的4子帧中,发送重复信号。即,被映射重复信号的X=4子帧的各个子帧是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由此,以X子帧连续发送的重复信号(MTC窄带)被映射到子帧中,使得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不重叠。
这里,在图10中,X的值(X=4)小于SRS的发送间隔(TSFC)=5。即,X的值(X=4)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4子帧)以下。此外,对于发送间隔(TSFC)及ΔSFC的数与srs-SubframeConfig=3的情况相同的srs-SubframeConfig=4,5,6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即,在srs-SubframeConfig=3,4,5,6的情况下,可进行整个X=2,3,4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同样地,在srs-SubframeConfig=9,10,11,12的情况下,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是9子帧,所以可进行在整个X=2,3,4,5,6,7,8,9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
即,作为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处理单位即参数X,设定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的值的其中一个。这样,在X的值为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或不足发送间隔TSFC)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将重复信号映射到SRS发送候选子帧以外的子帧中。由此,终端200可以避开SRS发送候选子帧而映射作为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对象的以X子帧连续发送的重复信号。
此外,在图10的例子中,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4子帧(MTC窄带)的开头的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即第2子帧、第7子帧、第12子帧。这样一来,终端200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映射重复信号。
特别地,在X的值为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的情况下,终端200通过将X子帧的开头子帧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可以可靠地避开SRS发送候选子帧,映射重复信号。
此外,与终端200同样,基站100基于对终端200设定的srs-SubframeConfig,设定(确定)从终端200发送PUSCH重复中的重复信号的子帧的定时。然后,基站100基于设定的子帧的定时,同相合成整个多个子帧内发送的重复信号。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0及终端200将发送PUSCH重复信号的定时基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来设定。基站100及终端200通过将以X子帧连续发送的重复信号的发送定时根据SRS发送候选子帧来调整,可以避免MTC覆盖扩展终端的重复发送和现有的LTE系统的SRS之间的冲突。
此外,作为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参数X,被设定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的值,所以在该X子帧中,不包含SRS发送候选子帧,对重复发送信号不发生相位不连续。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基站100中使用了X子帧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
再者,在图10中,说明了在PUSCH重复中重复信号(MTC窄带)的开头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的情况。但是,重复信号(MTC窄带)不限定于被映射到包含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的情况,也可以被映射到未设定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的任何一个中。即,X子帧被映射到未被设定为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中即可。例如,重复信号(MTC窄带)的最末尾的子帧也可以被设定为紧接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之前的子帧。
(实施方式2)
如上述,参数Y是在连续的X子帧中,加上了返回时间(这里,为1子帧)的跳频周期(X≤Y)。
图11表示srs-SubframeConfig=9、X=4、及返回时间=1子帧(即,Y=5)的情况的MTC窄带的信号的映射例子。
此外,图11中,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4子帧的开头的子帧被映射重复信号,使其成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即,在图11中,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即第2子帧及第12子帧成为X=4子帧的开头的子帧。
这里,在srs-SubframeConfig=9的情况下,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10、并且ΔSFC=0,所以发送间隔TSFC是Y的2倍长度。此外,在srs-SubframeConfig=9的情况下,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是9子帧。即,在图11中,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9子帧之中、映射了重复信号(MTC窄带)的4子帧及设定为返回时间的1子帧以外的剩余的子帧是4子帧。该剩余的子帧的数与参数X为相同数。
这样,在TSFC≥nY(n为2以上的整数)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与实施方式1同样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的情况下,有可能因srs-SubframeConfig引起传输效率的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根据srs-SubframeConfig、参数X及返回时间(即,参数Y),不降低传输效率地映射重复信号的方法。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引用图8及图9进行说明。
在以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说明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5或10、并且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之中SRS发送候选子帧仅有1个的情况(ΔSFC仅有一个值的情况)。即,说明图2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3,4,5,6,9,10,11,12的情况。
基站100对终端200通知srs-SubframeConfig,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重复次数(NRep)。重复次数(NRep)可以从基站100对于终端200通过终端固有的上层来通知,也可以使用MTC用的PDCCH来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参数X及参数Y的值。
终端200将PUSCH重复发送相当于从基站100通知的重复次数(NRep)。在重复次数(NRep)大于X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终端200在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了重复信号后,通过跳频变更1.4MHz的频带(MTC窄带),再次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发送重复信号。再者,如图5所示,在跳频时返回时间(例如,相当1子帧)被确保。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PUSCH重复发送中,终端200将以X子帧连续发送的重复信号(即,MTC窄带)映射在子帧中,使得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不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TSFC≥nY(n为2以上)的情况下,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的子集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被对齐。此外,容许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中进行n-1次的跳频。
即,终端200以X子帧为单位,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中发送以n组的X子帧发送的重复信号。此时,终端200对每个n次,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即,n组的X子帧组成的子集的开头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
图12表示srs-SubframeConfig=9、X=4、以及返回时间=1子帧(即,Y=5)的情况的MTC窄带的信号的映射例子。即,在图12中,满足TSFC≥2×Y(n=2)的关系。
如图12所示,重复信号被映射在第2子帧~第5子帧、第7子帧~第10子帧、以及第12子帧~第15子帧中。这里,如图12所示,第2子帧~第5子帧、以及第12子帧~第15子帧的各自的开头子帧是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即,如图12所示,终端200对每个n=2次,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然后,终端200在SRS的发送间隔(TSFC=10)中,进行(n-1)次的跳频。
即,n=2组的X子帧组成的子集的开头子帧与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由此,该子集被映射到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图12为9子帧)中。此外,在该子集中,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10子帧中进行(n-1)=1次的跳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SRS的发送间隔TSFC为X的值和返回时间的相加值Y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以上的情况下,n组的X子帧组成的子集的开头的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
这样一来,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中,可以对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最大限度映射重复信号。因此,可以防止传输效率的下降。
此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可以避免MTC覆盖扩展终端的重复发送和现有系统的SRS发送之间的冲突。由此,在重复发送信号不发生相位不连续,所以通过在基站100中使用了X子帧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nY的值在TSFC以下的情况(TSFC≥nY)。即,在srs-SubframeConfig=3,4,5,6的情况下(TSFC=5、ΔSFC为1个的情况),具有在整个X=2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功能(但是,仅限于X=Y的情况),在srs-SubframeConfig=9,10,11,12的情况下(TSFC=10、ΔSFC为1个的情况),具有在整个X=2,3,4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功能。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引用图8及图9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2,5或10、并且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之中SRS发送候选子帧仅有1个的情况(ΔSFC仅有一个值的情况)。即,说明图2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1,2,3,4,5,6,9,10,11,12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X的值大于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的情况(发送间隔TSFC以上的情况)。即,srs-SubframeConfig=1,2的情况下(TSFC=2),X≥2,srs-SubframeConfig=3,4,5,6的情况下(TSFC=5),X≥5,srs-SubframeConfig=9,10,11,12的情况下(TSFC=10),X≥10。
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基站100对终端200通知srs-SubframeConfig。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重复次数(NRep)。重复次数(NRep)可以从基站100对于终端200通过终端固有的上层来通知,也可以使用MTC用的PDCCH来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参数X的值。
终端200将PUSCH重复发送相当于从基站100通知的重复次数(NRep)。在重复次数(NRep)大于X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终端200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了重复信号后,通过跳频变更1.4MHz的频带(MTC窄带),再次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重复信号。再者,如图5所示,在跳频时返回时间(例如,相当1子帧)被确保。
此时,在PUSCH重复发送中,终端200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此外,终端200将在发送重复信号的子帧之中的SRS发送候选子帧中作为被映射SRS的候选的码元(这里为子帧内的最终SC-FDMA码元)删截。
图13表示srs-SubframeConfig=3及X=2的情况的MTC窄带的信号的映射例子。即,在图13中,TSFC=X。
如图13所示,X=2子帧的各自的开头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
但是,在图13中,X的值(X=2)与SRS的发送间隔TSFC相同,大于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1子帧)。因此,X子帧的发送区间之中的1个以上(图13中为1个)的子帧成为SRS发送候选子帧。即,在X的值为发送间隔TSFC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在1个以上的子帧中重复信号(数据信号)和SRS冲突。
如上述,终端200通过不用SRS发送候选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SRS资源候选)进行数据发送,防止SRS和数据信号之间的冲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SRS发送候选子帧发送数据的格式,与其他的子帧同样,终端200在对除了图1所示的1子帧内的DMRS以外的12SC-FDMA码元映射了数据后,将最终SC-FDMA码元删截。
如上述,通过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分配给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如图13所示,在X=TSFC的情况下,X子帧的最末尾的子帧(第2子帧)与SRS发送候选子帧重叠。因此,终端200不进行数据发送的码元(被删截的码元)仅为X子帧的最末尾的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
由此,X子帧中发生删截造成的相位不连续的码元仅为最末尾的1码元。换句话说,在X子帧中,在最末尾的1码元以外,相位的连续性被维持。因此,可以将发生相位不连续造成的对整个X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相对于此,假设在图13中,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2子帧的开头的子帧挪动到1子帧前的情况下,X=2子帧中的第1子帧与SRS的发送候选子帧重叠,该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被删截。这种情况下,在第1子帧和第2子帧之间发生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所以在基站中,不能进行在整个X=2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
这样,通过将图13所示的、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2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基站100可以进行在整个X=2子帧(除了第2子帧的最终码元)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
接着,图14表示srs-SubframeConfig=3及X=4的情况的MTC窄带的信号的映射例子。即,在图14中,TSFC<X。
在X>TSFC的情况下,X子帧的中途的子帧中数据信号与SRS发送候选子帧重叠。在图14中,X=4子帧之中、第2子帧及第4子帧的2个子帧中与SRS的发送候选子帧重叠。因此,在图14中,终端200将X=4子帧之中、第2子帧及第4子帧的2个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删截。
这里,若假定图14所示的、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4子帧的开头的子帧挪动到1子帧前的情况,则X=4子帧中的第1子帧及第3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被删截。这种情况下,在第1子帧和第2子帧之间发生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进而在第3子帧和第4子帧之间也发生发送信号的相位不连续。因此,整个X=2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只使用第2子帧及第3子帧进行。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将X=4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对齐。由此,X=4子帧中的第2子帧及第4子帧的最终SC-FDMA码元被删截。这种情况下,尽管上述假定中的被删截的SC-FDMA码元数是相同数,但仅在第2子帧和第3子帧之间发生相位不连续。
因此,基站100可以使用第1子帧及第2子帧的组、以及第3子帧及第4子帧的组进行在整个X=2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所以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被设定为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这样一来,可以将发生相位不连续造成的对整个X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此外,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是共同的,所以引用图8及图9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5或10、并且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之中SRS发送候选子帧为2个以上的情况(ΔSFC具有2个以上的值的情况)。即,说明图2所示的srs-SubframeConfig=7,8,13,14的情况。
基站100对终端200通知srs-SubframeConfig,作为设定SRS资源候选组的小区固有的上层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重复次数(NRep)。重复次数(NRep)可以从基站100对于终端200通过终端固有的上层来通知,也可以使用MTC用的PDCCH来通知。
此外,基站100在PUSCH的发送接收之前,对终端200预先通知参数X的值。
终端200将PUSCH重复发送相当于从基站100通知的重复次数(NRep)。在重复次数(NRep)大于X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终端200在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了重复信号后,通过跳频变更1.4MHz的频带(MTC窄带),再次使用同一资源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重复信号。再者,如图5所示,在跳频时返回时间(例如,相当1子帧)被确保。
此时,终端200将在PUSCH重复发送中、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并且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对齐。
图15表示srs-SubframeConfig=7及X=2的情况的MTC窄带的信号的映射例子。
如图15所示,在srs-SubframeConfig=7中,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5,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之中SRS发送候选子帧是2个(ΔSFC={0,1})。即,第1子帧、第2子帧、第6子帧、第7子帧、…、第5n+1子帧及第(5n+2)子帧为SRS发送候选子帧。
这种情况下,如图15所示,X=2子帧的各自的开头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并且是SRS发送候选子帧以外的子帧。在图15中,X=2子帧的各自的开头子帧为第3子帧、第8子帧、…、第(5n+3)子帧。
此外,图15中,X的值(X=2)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3子帧)以下。此外,对于发送间隔(TSFC)及ΔSFC的数与srs-SubframeConfig=7的情况相同的srs-SubframeConfig=8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即,在srs-SubframeConfig=7,8的情况下,可进行整个X=2子帧内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
即,作为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处理单位i即参数X,被设定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的值的任意一个。这样,在X的值为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的情况下,终端200可以将重复信号映射到SRS发送候选子帧以外的子帧中。由此,终端200可以将作为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对象的以X子帧连续发送的重复信号避开SRS发送候选子帧来映射。
此外,在图15的例子中,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2子帧的开头的子帧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且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这样一来,终端200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映射重复信号。特别地,在X的值为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以下的情况下,终端200通过将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且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可以可靠地避开SRS发送候选子帧,映射重复信号。
如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在发送SRS的发送间隔(TSFC)中SRS发送候选子帧为多个的情况,也可以避免MTC覆盖扩展终端的重复发送和现有系统的SRS发送之间的冲突。由此,在重复发送信号中不发生相位不连续,所以通过在基站100中使用X子帧的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
再者,X的值与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数相同或较大的情况下(未图示),如实施方式3那样,作为以SRS发送候选子帧发送数据的格式,在与其他的子帧同样地除去了图1所示的1子帧内的DMRS的12SC-FDMA码元中映射了数据后,终端200将最终SC-FDMA码元(相当于SRS资源候选)删截即可。此时,通过将以X子帧连续方式发送重复信号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且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对齐,与实施方式3同样,可以避免发生相位不连续造成的对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合成的影响,或将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PUSCH的重复发送,但不限定于PUSCH,只要是图11~图15所示那样的在MTC终端用的资源(MTC窄带)中所发送的信号即可。例如,对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的重复发送,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4同样来发送重复信号。具体而言,在PUCCH重复中,也可以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或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且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对齐。这样一来,可以避免MTC覆盖扩展终端的PUCCH重复发送和现有系统的SRS之间的冲突。因此,基站100通过进行多个子帧信道估计及码元级(symbol level)合成,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及接收质量。此外,如实施方式3、4,在X子帧的发送区间中1个以上的子帧与SRS发送候选子帧冲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为了避免SRS之间的冲突的ShortenedPUCCH格式来发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连续发送重复信号的X子帧的开头的子帧与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或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并且为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对齐的情况。但是,在标准上,还考虑只有发送NRep次重复信号的开头的子帧被定义。例如,将重复发送的MTC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最后的子帧设为n,也可以定义为使得PUSCH重复发送从n+k子帧(k为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或为用srs-SubframeConfig通知的SRS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并且在未被设定为SRS发送候选子帧的子帧中满足k≥4的子帧)开始。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重复次数、参数X或Y的值、以srs-SubframeConfig定义的参数的值是一例,但不限定于它们。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用硬件构成的例子说明了本发明的一方式,但也可以在与硬件的协同中通过软件实现本发明。
此外,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各功能块通常被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集成电路控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也可以包括输入和输出。这些功能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单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单芯片。虽然这里称为LSI,但根据集成程度,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Super LSI)、或特大LSI(Ultra LSI)。
此外,集成电路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使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使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
再者,随着半导体的技术进步或随之派生的其它技术,如果出现能够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终端采用的结构包括: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的重复单元;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设定将所述重复信号发送的定时的控制单元;以及在所述设定的定时发送所述重复信号的发送单元。
在本发明的终端中,所述重复信号由基站对所述多个子帧之中的连续的规定数的每个子帧同相合成,所述规定数的子帧的开头子帧是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
在本发明的终端中,所述重复信号由基站对所述多个子帧之中的连续的规定数的每个子帧同相合成,所述规定数低于所述SRS的发送间隔,所述规定数的子帧是未被设定为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连续的子帧。
在本发明的终端中,所述重复信号由基站对所述多个子帧之中的连续的规定数的每个子帧同相合成,对于所述重复信号,对所述规定数的每个子帧实施跳频,所述SRS的发送间隔为所述规定数与所述跳频频带的切换上需要的子帧数的相加值的n倍(n为2以上的整数)以上的情况,n组的所述规定数的子帧组成的子集的开头的子帧是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
在本发明的终端中,在所述SRS的发送间隔中,对于所述重复信号进行(n-1)次的跳频。
在本发明的终端中,所述重复信号由基站对所述多个子帧之中的连续的规定数的每个子帧同相合成,在所述规定数为所述SRS的发送间隔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将发送所述重复信号的子帧之中的所述发送候选子帧中的、作为映射所述SRS的候选的码元删截。
在本发明的终端中,所述重复信号由基站对所述多个子帧之中的连续的规定数的每个子帧同相合成,所述规定数的子帧的开头子帧是所述发送候选子帧的下一子帧、并且为所述发送候选子帧以外的子帧。
本发明的基站采用的结构包括:控制单元,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设定终端发送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的重复信号的定时;接收单元,接收所述重复信号;以及合成单元,基于所述设定的定时,同相合成所述多个子帧的重复信号。
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重复信号;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设定发送所述重复信号的定时,以所述设定的定时发送所述重复信号。
本发明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设定终端发送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在整个多个子帧内重复而生成的重复信号的定时,接收所述重复信号,基于所述设定的定时,同相合成所述多个子帧的重复信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方式对移动通信系统等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00 基站
200 终端
101,206 控制单元
102 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103,208 编码单元
104,209 调制单元
105,213 信号分配单元
106,214 IFFT单元
107,215 CP附加单元
108,216 发送单元
109,201 天线
110,202 接收单元
111,203 CP除去单元
112,204 FFT单元
113 合成单元
114 解映射单元
115 信道估计单元
116 均衡单元
117 解调单元
118 解码单元
119 判定单元
205 提取单元
207 DMRS生成单元
210 复用单元
211 DFT单元
212 重复单元。

Claims (8)

1.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
就所述发送单元而言,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
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所述发送单元通过小区特定的高层信号发送用于指示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所述信息表示从多个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被选择的SRS的发送候选子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就所述重复信号被连续发送的子帧数而言,在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被生成之前,由所述发送单元通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所述重复信号在被生成之后,按每连续的预定数量的子帧而被进行跳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所述基站支持MTC覆盖增强模式。
7.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步骤,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
接收步骤,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8.面向基站的集成电路,处理:
发送步骤,发送表示用于上行链路的接收质量的测量的探测参考信号即SRS的发送候选子帧的信息;以及
接收步骤,接收重复信号,所述重复信号是将PUSCH以及PUCCH遍及多个子帧重复而被生成的,
在所述发送步骤中,在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所述PUCCH的重复信号使用缩短的PUCCH格式而被生成,被配置于所述SRS的发送候选子帧中的最终SC-FDMA码元的所述PUSCH的重复信号被删截。
CN202210193233.2A 2015-07-28 2016-03-09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ending CN1144496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8542 2015-07-28
JP2015148542 2015-07-28
CN201680003604.9A CN107006001B (zh) 2015-07-28 2016-03-09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CT/JP2016/001292 WO2017017865A1 (ja) 2015-07-28 2016-03-09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604.9A Division CN107006001B (zh) 2015-07-28 2016-03-09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9667A true CN114449667A (zh) 2022-05-06

Family

ID=5788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604.9A Active CN107006001B (zh) 2015-07-28 2016-03-09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202210193233.2A Pending CN114449667A (zh) 2015-07-28 2016-03-09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604.9A Active CN107006001B (zh) 2015-07-28 2016-03-09 终端、基站、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10609580B2 (zh)
EP (2) EP3941138A1 (zh)
JP (2) JP6726184B2 (zh)
CN (2) CN107006001B (zh)
ES (1) ES2901001T3 (zh)
WO (1) WO20170178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0343B1 (ko) * 2015-10-30 2023-07-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데이터 복호 방법 및 장치
EP4287547A3 (en) 2016-02-05 2024-01-0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EP3577971B1 (en) 2017-02-06 2023-07-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adio systems with frequency domain repetition
US20210328739A1 (en) * 2018-08-10 2021-10-21 Intel Corporatio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framework
US11901982B2 (en) * 2020-10-09 2024-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patial filter and precoder for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cross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2190B1 (en) * 2010-01-08 2018-02-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herein
MX2013003466A (es) 2010-10-12 2013-05-31 Panasonic Corp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JP5841147B2 (ja) * 2011-07-01 2016-01-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設定方法、及び特定方法
CN102438319B (zh) * 2012-01-13 2014-07-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US9749094B2 (en) * 2012-06-14 2017-08-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U2013326227B2 (en) * 2012-10-01 2016-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radio node, a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 transmission
CN103222325B (zh) * 2012-11-30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及上行基带资源池的实现方法和基站
WO2014185748A1 (ko) * 2013-05-16 2014-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커버리지 개선을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005463A1 (ja) * 2013-07-12 2015-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123306B2 (en) * 2013-10-14 2018-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nhancing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516517B2 (en) * 2015-01-29 2019-12-2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upport of frequency hopping for UEs with reduced bandwidth support
US9887801B2 (en) * 2015-03-11 2018-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petitions of transmiss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60030B2 (en) * 2015-03-26 2018-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
WO2016164028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EP3282627B1 (en) * 2015-04-10 202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CN107667562B (zh) * 2015-06-11 2021-10-01 苹果公司 增强型重叠式码分多址(cdma)
WO2017014510A1 (ko) * 2015-07-17 2017-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04777B1 (ko) * 2015-07-27 2023-02-28 애플 인크. 5g ciot(셀룰러 사물 인터넷)을 위한 향상된 rach(랜덤 액세스 채널) 설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69405B2 (ja) 2021-05-12
US11855823B2 (en) 2023-12-26
JP6869405B6 (ja) 2021-06-23
CN107006001B (zh) 2022-03-08
ES2901001T3 (es) 2022-03-21
US20170318487A1 (en) 2017-11-02
US20240089162A1 (en) 2024-03-14
JP6726184B2 (ja) 2020-07-22
EP3331297B1 (en) 2021-10-20
EP3941138A1 (en) 2022-01-19
US10609580B2 (en) 2020-03-31
JP2020167731A (ja) 2020-10-08
US20200187030A1 (en) 2020-06-11
WO2017017865A1 (ja) 2017-02-02
EP3331297A4 (en) 2018-08-01
US20220338034A1 (en) 2022-10-20
EP3331297A1 (en) 2018-06-06
CN107006001A (zh) 2017-08-01
JPWO2017017865A1 (ja) 2018-05-10
US11412397B2 (en)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322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US20220123893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473793B1 (ko) 통신 단말 및 송신 방법
JP6869405B2 (ja) 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JP7035114B2 (ja) 基地局、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