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9422A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9422A
CN114449422A CN202210114355.8A CN202210114355A CN114449422A CN 114449422 A CN114449422 A CN 114449422A CN 202210114355 A CN202210114355 A CN 202210114355A CN 114449422 A CN114449422 A CN 114449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magnet
sound outlet
conduction plate
magnetic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43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9422B (zh
Inventor
李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43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9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9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9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9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9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4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or of two parts of the same transducer and responsive respectively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04R9/063Loudspeak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coustic dr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扬声器和电子设备。其中,扬声器包括外壳、盆架、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及第二振动系统;外壳具有背对设置的两个出声口;盆架固定在外壳中,且位于两个出声口之间;磁路系统固定在盆架中,并形成有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分别朝向两个出声口开口设置;第一振动系统具有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第一振膜盖设在盆架上并位于第一磁间隙朝向第一出声口的一侧,第一音圈连接于第一振膜并插设于第一磁间隙中;第二振动系统具有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第二振膜盖设在盆架上并位于第二磁间隙朝向第二出声口的一侧,第二音圈连接于第二振膜并插设于第二磁间隙中。本发明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Description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换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和应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扬声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音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扬声器作为一种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它的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质的高低。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限于较小的内部空间,其中的扬声器很难同时满足音质低频和高频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和应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旨在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出声口和第二出声口;
盆架,所述盆架固定在所述外壳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出声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口之间;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所述盆架中,并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口开口设置;
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具有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具有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设置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口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开口设置;
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筒体部中,所述第一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一端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二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二端的开口设置;
所述第一振膜盖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振膜盖设于所述第二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和所述盆架围合形成有扩容腔,所述第二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扩容腔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后腔的泄压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后腔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后腔相互独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部和由所述第二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部;
所述第一外延部与所述第一出声口的边缘部分固定,所述第二外延部与所述第二出声口的边缘部分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具有第一安装孔,用于穿设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一外延部固定;
且/或,所述第二外延部具有第二安装孔,用于穿设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二外延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部包括第一筒体段和所述第二筒体段,所述第一筒体段相较于所述第二筒体段呈内缩设置,以在所述第一筒体段和所述第二筒体段之间形成限位台,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第二筒体段中,并与所述限位台抵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
内磁路部分;
中间磁路部分,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围设在所述内磁路部分外,并与所述内磁路部分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以及
外磁路部分,所述外磁路部分围设在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外,并与所述中间磁路部分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磁路部分包括第一导磁板、第一磁体及第二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夹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和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包括第二磁体和第三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二磁体叠设于所述第二导磁板的设有所述第一磁体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磁体外,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磁板叠设于所述第二磁体的背向所述第二导磁板的表面,且内缘与所述第一导磁板的外缘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三导磁板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外磁路部分包括第三磁体和第四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三磁体叠设于所述第三导磁板的设有所述第二磁体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三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磁体外,并与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导磁板叠设于所述第三磁体的背向所述第三导磁板的表面,且内缘与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外缘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扬声器和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分频器,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该扬声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出声口和第二出声口;
盆架,所述盆架固定在所述外壳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出声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口之间;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盆架中,并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口开放设置;
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具有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一出声口之间,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具有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和所述第二出声口之间,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频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扬声器的第一振动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扬声器的第二振动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当于提供了一种高、低频分离且共用一套磁路系统的新型扬声器方案,该新型扬声器方案并不局限磁路系统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跑道形等多种形式。该新型扬声器方案的具体表现为高频振动系统(例如第一振动系统)和低频振动系统(例如第二振动系统)是分开的,二者虽共用一套磁路系统进行驱动,但高频系统的前腔和后腔却与低频系统的前腔和后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使得高频系统的声波辐射与低频系统的声波辐射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从而能够提供纯净的高频声信号和低频声信号。这样,便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满足其需要同时拥有良好的高频和良好的低频的音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扬声器 50 磁路系统
10 外壳 50a 第一磁间隙
10a 第一出声口 50b 第二磁间隙
10b 第二出声口 51 内磁路部分
10c 扩容腔 511 第一导磁板
10d 第一连接孔 513 第一磁体
10e 第二连接孔 515 第二导磁板
30 盆架 53 中间磁路部分
31 筒体部 531 第二磁体
311 第一筒体段 533 第三导磁板
3111 第一端 55 外磁路部分
313 第二筒体段 551 第三磁体
3131 第二端 553 第四导磁板
315 限位台 70 第一振动系统
33 第一外延部 71 第一振膜
331 第一安装孔 73 第一音圈
35 第二外延部 90 第二振动系统
351 第二安装孔 91 第二振膜
30a 泄压孔 93 第二音圈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扬声器,旨在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可以应用于各类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桌面音箱等。除此之外,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也可以应用于各类中型或大型电子设备中,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该扬声器100包括:
外壳10,所述外壳10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出声口10a和第二出声口10b;
盆架30,所述盆架30固定在所述外壳1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出声口10a和所述第二出声口10b之间;
磁路系统50,所述磁路系统50固定在所述盆架30中,并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磁间隙50a和第二磁间隙50b,所述第一磁间隙50a和所述第二磁间隙50b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10a和所述第二出声口10b开口设置;
第一振动系统70,所述第一振动系统70具有第一振膜71和第一音圈73,所述第一振膜71盖设在所述盆架3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50a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10a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73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71,并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50a中;以及
第二振动系统90,所述第二振动系统90具有第二振膜91和第二音圈93,所述第二振膜91盖设在所述盆架30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50b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口10b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93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91,并插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50b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间隙50a和第二磁间隙50b相互隔离,是指第一磁间隙50a和第二磁间隙50b的底部互不连通,两个磁间隙相互独立的情形。
本实施例中,当扬声器100水平放置时,如图1所示;第一出声口10a位于外壳10的顶部,朝上开放设置;第二出声口10b位于外壳10的底部,朝下开放设置;磁路系统50被盆架30固定在第一出声口10a和第二出声口10b之间;此时,磁路系统50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磁间隙50a,以使第一磁间隙50a朝第一出声口10a开放设置;磁路系统50的下端面形成有第二磁间隙50b,以使第二磁间隙50b朝第二出声口10b开放设置。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特限定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即扬声器100水平放置;此时,第一出声口10a位于顶部,第二出声口10b位于底部。当然,在其他场景下,比如扬声器竖直放置或倾斜放置,则可参照上述水平放置的场景做相应调整。
进一步地,第一振动系统70位于磁路系统50的上方,第一振动系统70的音圈(即第一音圈73)竖直设置,且插设于磁路系统50的第一磁间隙50a中;第二振动系统90位于磁路系统50的下方,第二振动系统90的音圈(即第二音圈93)竖直设置,且插设于磁路系统50的第二磁间隙50b中。其中,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可用于接收不同频段的信号,从而产生不同频段的声波,例如:第一振动系统70可用于接收高频信号而向外辐射高频声波,第二振动系统90可用于接收低频信号而向外辐射低频声波。
此时,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当于提供了一种高、低频分离且共用一套磁路系统50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该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并不局限磁路系统5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跑道形等多种形式。该新型扬声器100方案的具体表现为高频振动系统(例如第一振动系统70)和低频振动系统(例如第二振动系统90)是分开的,二者虽共用一套磁路系统50进行驱动,但高频系统的前腔和后腔却与低频系统的前腔和后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使得高频系统的声波辐射与低频系统的声波辐射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从而能够提供纯净的高频声信号和低频声信号。这样,便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满足其需要同时拥有良好的高频和良好的低频的音质需求。
换言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可以实现一个磁路系统50同时产生低频和高频两种音效,若装入产品内则可实现低频向下、高频向上的设计;这样,低频由于无指向性,可向四面八方扩散;高频由于指向性强,可得到最大程度的辐射;
(2)高频系统、低频系统分离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声学设备对于高频和低频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还原高频和低频的音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扬声器100系统所造成的高、低频不足的声学设计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扬声器100的磁路系统50通常只配置有一个磁间隙;然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则在磁路系统50上设计了两个磁间隙,以此来推动上、下两个振膜同时运动,相较于利用相互独立的一个低频扬声器100和一个高频扬声器100进行堆叠的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可大大减小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4)如果现有技术中单一扬声器100系统要兼顾高、低频音效,则声功率会变大,振幅会升高。这样,大大增加了声学设备的可靠性风险,例如:音圈的断线、振膜的破膜等情况时有发生。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采用高频系统、低频系统分离的设计,相对单一扬声器100系统,能够克服这些因为功率和振幅提升所带来的困扰;
(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可以保证高频系统的后腔完全封闭,即高频系统的前腔和后腔与低频系统的前腔和后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也即高频系统的振膜和低频系统的振膜,二者的后方产生的声波不会串扰,不会因为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削弱声能辐射;同时,还可以保证高频系统的后腔空气存在压强,使得高频系统的谐振频率得以降低,高频系统的振膜振幅不会过大,从而保护高频系统不被损坏。
(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还有利于实现低频系统和高频系统的同轴设计,从而不会产生声道分离的现象,能够使主观听音感受更佳。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30包括筒体部31,所述筒体部3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10a设置的第一端3111和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口10b设置的第二端3131,所述第一端3111和所述第二端3131均开口设置;
所述磁路系统50安装在所述筒体部31中,所述第一磁间隙50a朝向所述第一端3111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二磁间隙50b朝向所述第二端3131的开口设置;
所述第一振膜71盖设于所述第一端3111,所述第二振膜91盖设于所述第二端3131。
本实施例中,筒体部31竖直设置,其第一端3111朝上设置、第二端3131朝下设置。磁路系统50安装在筒体部31中,并位于筒体部31的中部;第一振动系统70安装在筒体部31中,并位于筒体部31的上部;第二振动系统90安装在筒体部31中,并位于筒体部31的下部。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需对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最佳响应,第一振动系统70的辐射面积和第二振动系统90的辐射面积会有不同,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振动系统70的振膜(即第一振膜71)的周向环绕面积小于第二振动系统90的振膜(即第二振膜91)的周向环绕面积。
此时,筒体部31不同部分的环绕面积将会配合第一振膜71和第二振膜91的大小而适应性改变,例如:本实施例中,筒体部31在第一振膜71的盖设处形成有第一筒体段311,以供第一振膜71的外缘连接固定(具体可采用如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同时,筒体部31在第二振膜91的盖设处形成有第二筒体段313,以供第二振膜91的外缘连接固定(具体可采用如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此时,第一筒体段311相较于第二筒体段313呈内缩设置,即第一筒体段311的环绕面积小于第二筒体段313的环绕面积。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盆架30通过其筒体部31对磁路系统50、第一振动系统70及第二振动系统90进行收容和固定,可使得扬声器100的整体性更好、可靠性更高,不仅便于各部件的安装固定,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磁路系统50与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的稳定配合,提升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和所述盆架30围合形成有扩容腔10c,所述第二端3131开设有连通所述扩容腔10c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90的后腔的泄压孔30a。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振膜71、磁路系统50及筒体部31也会围合形成有后腔,该后腔为高频系统的后腔;而由第二振膜91、磁路系统50及筒体部31所围合形成的后腔,则是低频系统的后腔。
两个后腔,不仅各自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即,第一振动系统70的后腔与第二振动系统90的后腔相互独立),避免了因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导致的声能辐射被削弱的问题;而且其中的低频系统的后腔还利用了侧方的泄压孔30a实现了与扩容腔10c的连通,实现了对低频系统后腔的扩容处理:
这样,保证了低频系统后腔中的气压变化能够通过泄压孔30a进行调节,避免了由于低频系统后腔中的气压过大或过小而影响低频系统振膜的振幅大小,避免了对低频系统声音灵敏度的影响;也即,减小了低频系统的振膜振动时的阻力,使得低频系统的振膜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线性位移最大处,使得振幅增加,从而使得低频辐射的效率得以提升。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30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端311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部33和由所述第二端313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部35;
所述第一外延部33与所述第一出声口10a的边缘部分固定,所述第二外延部35与所述第二出声口10b的边缘部分固定。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盆架30的上端可以通过第一外延部33与外壳10固定,盆架30的下端则可以通过第二外延部35与外壳10固定;并且,由于第一外延部33和第二外延部35均呈“环状”结构,可以实现盆架30上端的“多点”或“整圈”固定,以及实现盆架30下端的“多点”或“整圈”固定。这样,可以提升盆架30在外壳10中的安装稳定性,提升磁路系统50的稳定性,从而提升磁路系统50与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配合的稳定性,提升扬声器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延部33与外壳10的固定方式,除了下文中介绍的利用连接件锁合的方式外,还可以是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方式。同理,第二外延部35与外壳10的固定方式,除了下文中介绍的利用连接件锁合的方式外,还可以是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延部33具有第一安装孔331,用于穿设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一外延部33固定;
所述第二外延部35具有第二安装孔351,用于穿设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二外延部35固定。
具体地,第一安装孔331可以配置若干,并使若干第一安装孔331沿第一外延部3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与之对应地,外壳10的环绕第一出声口10a的部分可以配置若干第一连接孔10d,并使若干第一连接孔10d沿第一出声口10a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与若干第一安装孔331形成一一对应;此时,利用若干连接件(例如螺栓和螺母)穿设若干对第一安装孔331和第一连接孔10d,便可实现第一外延部33与外壳10的锁合固定。
同理,第二安装孔351可以配置多个,并使多个第二安装孔351沿第二外延部35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与之对应地,外壳10的环绕第二出声口10b的部分可以配置多个第二连接孔10e,并使若干第二连接孔10e沿第二出声口10b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与多个第二安装孔351形成一一对应;此时,利用多个连接件(例如螺栓和螺母)穿设多对第二安装孔351和第二连接孔10e,便可实现第二外延部35与外壳10的锁合固定。
可以理解地,利用连接件锁合的方式将盆架30固定于外壳10中,不仅可以保障盆架30及安装在盆架30中的磁路系统50的稳定性,保障磁路系统50与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配合的稳定性;而且还便于后期扬声器100在维护时的拆装,即可降低扬声器100的维护难度。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部31包括第一筒体段311和所述第二筒体段313,所述第一筒体段311相较于所述第二筒体段313呈内缩设置,以在所述第一筒体段311和所述第二筒体段313之间形成限位台315,所述磁路系统50安装在所述第二筒体段313中,并与所述限位台315抵顶。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不仅可以利用限位台315的定位作用快速定位磁路系统50的位置,提升扬声器100的组装效率;而且限位台315与磁路系统50的抵顶配合,还有利于磁路系统50稳定性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磁路系统50与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的稳定配合,有利于提升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磁路系统50与筒体部31的稳定连接,还可以利用过盈配合、粘接剂粘接等方式,加固二者之间的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50包括:
内磁路部分51;
中间磁路部分53,所述中间磁路部分53围设在所述内磁路部分51外,并与所述内磁路部分51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50a;以及
外磁路部分55,所述外磁路部分55围设在所述中间磁路部分53外,并与所述中间磁路部分53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50b。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磁间隙50a和第二磁间隙50b均呈环圈状设置,第一磁间隙50a和第二磁间隙50b的排布,相当于在“内圈”的外侧再套设“外圈”的形式,即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实现了“嵌套”;如此,可以实现对磁路系统50宽度的充分利用而降低磁路系统50的高度,从而使得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得以降低,以更好地适配各类小型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磁路部分51包括第一导磁板511、第一磁体513及第二导磁板515;其中,所述第一磁体513夹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51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515之间,所述第二导磁板515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中间磁路部分53包括第二磁体531和第三导磁板533;其中,所述第二磁体531叠设于所述第二导磁板515的设有所述第一磁体513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二导磁板515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磁体513外,并与所述第一磁体513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磁板533叠设于所述第二磁体531的背向所述第二导磁板515的表面,且内缘与所述第一导磁板511的外缘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50a,所述第三导磁板533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外磁路部分55包括第三磁体551和第四导磁板553;其中,所述第三磁体551叠设于所述第三导磁板533的设有所述第二磁体531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三导磁板533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磁体531外,并与所述第二磁体531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导磁板553叠设于所述第三磁体551的背向所述第三导磁板533的表面,且内缘与所述第二导磁板515的外缘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50b。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磁间隙50a的内侧是由第一导磁板511、第一磁体513及第二导磁板515构成的内磁路部分51,能够为第一磁间隙50a中的第一音圈73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与此同时,第一磁间隙50a的外侧是由第二磁体531和第三导磁板533构成的中间磁路部分53,也能够为第一磁间隙50a中的第一音圈73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如此,便可使得插设在第一磁间隙50a中的第一音圈73获得多磁体的驱动支持,从而避免单一磁体进行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第一振动系统70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同理,第二磁间隙50b的内侧是由第二磁体531和第三导磁板533构成的中间磁路部分53,能够为第二磁间隙50b中的第二音圈93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与此同时,第二磁间隙50b的外侧是由第三磁体551和第四导磁板553构成的外磁路部分55,也能够为第二磁间隙50b中的第二音圈93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如此,便可使得插设在第二磁间隙50b中的第二音圈93获得多磁体的驱动支持,从而避免单一磁体进行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第二振动系统90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即,本实施例对磁路系统50进行了多磁体布局,增强了对高频系统和低频系统的驱动,从而避免了单一磁体进行多系统的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并且,还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磁间隙50a和第二磁间隙50b的隔离,由第二导磁板515、第二磁体531及第三导磁板533实现,第二导磁板515和第三导磁板533的平板结构,可以使得部件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隔离性更佳,从而更好地保障了两个后腔各自的独立性,避免了因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导致的声能辐射被削弱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扬声器100,该扬声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分频器,所述扬声器100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桌面音箱等。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100的第一振动系统70和第二振动系统90均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具体地,所述分频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扬声器100的第一振动系统70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扬声器100的第二振动系统90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在低频系统和高频系统之前,可以利用分频器对信号进行分频处理,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分频输入——高频信号进入高频系统、低频信号进入低频系统,使得高、低频信号各行其道(其中,高、低频信号也可以有适当的重叠),使得高频系统和低频系统的工作频段优势得到充分地利用。这样,可以在保证不同频段的系统安全工作且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使不同频段的放音特性更加均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出声口和第二出声口;
盆架,所述盆架固定在所述外壳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出声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口之间;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所述盆架中,并形成有相互隔离的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和所述第二出声口开口设置;
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具有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所述第一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具有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二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并插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出声口设置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第二出声口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开口设置;
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筒体部中,所述第一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一端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二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二端的开口设置;
所述第一振膜盖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振膜盖设于所述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盆架围合形成有扩容腔,所述第二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扩容腔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后腔的泄压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的后腔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后腔相互独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部和由所述第二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部;
所述第一外延部与所述第一出声口的边缘部分固定,所述第二外延部与所述第二出声口的边缘部分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延部具有第一安装孔,用于穿设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一外延部固定;
且/或,所述第二外延部具有第二安装孔,用于穿设连接件,以将所述第二外延部固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包括第一筒体段和所述第二筒体段,所述第一筒体段相较于所述第二筒体段呈内缩设置,以在所述第一筒体段和所述第二筒体段之间形成限位台,所述磁路系统安装在所述第二筒体段中,并与所述限位台抵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
内磁路部分;
中间磁路部分,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围设在所述内磁路部分外,并与所述内磁路部分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以及
外磁路部分,所述外磁路部分围设在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外,并与所述中间磁路部分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磁路部分包括第一导磁板、第一磁体及第二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夹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和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包括第二磁体和第三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二磁体叠设于所述第二导磁板的设有所述第一磁体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磁体外,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磁板叠设于所述第二磁体的背向所述第二导磁板的表面,且内缘与所述第一导磁板的外缘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三导磁板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
所述外磁路部分包括第三磁体和第四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三磁体叠设于所述第三导磁板的设有所述第二磁体的表面,并沿所述第三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磁体外,并与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导磁板叠设于所述第三磁体的背向所述第三导磁板的表面,且内缘与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外缘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和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分频器,所述扬声器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所述扬声器的第一振动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所述扬声器的第二振动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
CN202210114355.8A 2022-01-30 2022-01-30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449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355.8A CN114449422B (zh) 2022-01-30 2022-01-30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4355.8A CN114449422B (zh) 2022-01-30 2022-01-30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9422A true CN114449422A (zh) 2022-05-06
CN114449422B CN114449422B (zh) 2024-02-09

Family

ID=8137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4355.8A Active CN114449422B (zh) 2022-01-30 2022-01-30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942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6915A (zh) * 2022-04-02 2022-08-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4866911A (zh) * 2022-04-02 2022-08-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119360A (zh) * 2023-10-23 2023-11-2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WO202400068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同轴扬声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4044A1 (en) * 2004-05-14 2008-02-21 Madaffari Peter L Dual Diaphragm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KR20090028877A (ko) * 2007-09-17 2009-03-20 김영안 전기역학적 전기음향 변환기
CN109040920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结构及终端
KR102014768B1 (ko) * 2018-08-27 2019-08-27 에스텍 주식회사 2웨이 스피커
CN110996229A (zh) * 2019-12-09 2020-04-10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2752630U (zh) * 2020-08-26 2021-03-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复合型扬声器
CN213342568U (zh) * 2020-09-25 2021-06-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4044A1 (en) * 2004-05-14 2008-02-21 Madaffari Peter L Dual Diaphragm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KR20090028877A (ko) * 2007-09-17 2009-03-20 김영안 전기역학적 전기음향 변환기
CN109040920A (zh) * 2018-07-26 2018-1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结构及终端
KR102014768B1 (ko) * 2018-08-27 2019-08-27 에스텍 주식회사 2웨이 스피커
CN110996229A (zh) * 2019-12-09 2020-04-10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2752630U (zh) * 2020-08-26 2021-03-1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复合型扬声器
CN213342568U (zh) * 2020-09-25 2021-06-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6915A (zh) * 2022-04-02 2022-08-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4866911A (zh) * 2022-04-02 2022-08-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0068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同轴扬声器
CN117119360A (zh) * 2023-10-23 2023-11-2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7119360B (zh) * 2023-10-23 2024-02-23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9422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9422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4268889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09756828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11483660B2 (en) Sound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210225743U (zh) 单磁双音路同轴扬声器
US10917712B2 (en) Speaker and earplug earphones
CN11455436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80317255A1 (en) Audio Transducer Component
US7953239B2 (en) High output sub-woofer
CN114449421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1327995A (zh)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185412A1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202042A (zh)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CN117221798A (zh)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EP3496419B1 (en) Combination phase plug, and compression driver and speaker using same
CN108966097B (zh) 柱形扬声器及音箱设备
CN114449420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7240952A (zh) 电子设备
CN110996236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02003751A1 (fr) Systeme de haut-parleur et dispositif de suppression de bruit
CN114866912A (zh) 发声器件、发声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169862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996141B (zh) 音箱
CN213365496U (zh) 笔记本计算机喇叭总成
CN220915423U (zh)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