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8227B -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8227B
CN114448227B CN202210370910.3A CN202210370910A CN114448227B CN 114448227 B CN114448227 B CN 114448227B CN 202210370910 A CN202210370910 A CN 202210370910A CN 114448227 B CN114448227 B CN 114448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switching tube
voltage
circuit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09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8227A (zh
Inventor
陈建明
吴家辉
朱成林
吴龙生
卢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RV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09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82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8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8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8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8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光伏逆变系统及其调节电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本申请所提供的调节电路,通过使用电流判断电路以及电压判断电路,通过配合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控制第一开关管的开闭,从而接通或关闭电流及电压判断电路,使系统正常工作,在不妨碍光伏逆变器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有效防止了“打嗝”效应,比起通过调节启动电压或并联电阻负载来抑制“打嗝”效应,本电路可以通过调节判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从而控制输入PWM控制芯片的启动输入电流以及启动输入电压,提高了可控性,且由于同时引入了电流和电压的限制,因此只有光伏板的输出功率恒定,及光照稳定后,才接通PWM控制芯片,因此有效防止了“打嗝”效应。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光伏逆变器成为电路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装置,在光伏逆变器系统中,需要由直流辅助电源将光伏板输出的电压转换为内部芯片可以工作的电压,由于光伏板的特性,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的输出功率相等,因此当光照较弱时就可能会由于不存在负载产生较高的开路电压,使辅助电源的启动电路开始工作,但是只要有轻微的负载电流,光伏板的输出电压就会被拉低,又使辅助电源的启动电路停止工作,光伏板的这一特性使光照强度较弱时的启动电路中的PWM控制芯片供电绕组得到的能量太少,不能提供PWM控制芯片工作所需的足够的电流,于是PWM控制芯片出现了间歇工作的现象,这种反复开启关闭的状态被称为“打嗝”。
现有的在光伏领域较为常见的防“打嗝”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在调节启动电压,使启动电压高于关断电压,还有一种是使用电阻作为负载,从而拉光伏板电压,两种方案通过抑制辅助电源的启动电路的启动来抑制打嗝效应,但是这两种手段由于无法阻止PWM控制芯片的启动,光照较弱时,依旧会导致PWM控制芯片启动从而出现间歇工作的状态,因此调节能力较差,且可控性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寻找一种调节能力较强的调节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逆变调节电路,以便于解决PWM控制芯片由于间歇工作所导致的损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包括:电流判断电路,电压判断电路,第一开关管;
所述电流判断电路与所述电压判断电路连接,用于判断光伏板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阈值,当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电流大于所述阈值时开启电压判断电路;
所述电压判断电路与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用于判断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电压是否大于所述阈值,当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阈值时,接通光伏板输出电源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从而控制所述PWM控制芯片启动;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判断电路和电压判断电路,控制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所述PWM控制芯片未启动时,所述第一开关管为导通状态,所述PWM控制芯片启动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电流判断电路与所述电压判断电路断开。
优选地,所述电流判断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稳压芯片、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阳极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电压判断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稳压芯片、第四开关管以及第五开关管: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阴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稳压端;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优选地,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阴极;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阴极;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
优选地,还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阴极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源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均为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为达林顿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包含上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
本申请所提供的调节电路,通过使用电流判断电路以及电压判断电路,由于光伏板的功率特性,在同一光照强度下,功率恒定,因此只有控制光照强度增大满足阈值后,才能同时满足电流判断电路以及电压判断电路中的限制条件,从而控制PWM控制芯片的启动,此时光伏板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稳定,且可以通过配合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控制第一开关管的开闭,从而接通或关闭电流及电压判断电路,使系统正常工作,在不妨碍光伏逆变器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有效防止了“打嗝”效应,比起之前通过调节启动电压或串联电阻分压来抑制“打嗝”效应,本方案的电路可以通过调节判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从而控制输入PWM控制芯片的启动输入电流以及启动输入电压,提高了可控性,且由于同时引入了电流和电压的限制,因此只有光伏板的输出功率恒定,及光照稳定后,才接通PWM控制芯片,因此有效防止了“打嗝”效应。
本申请所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包含上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因此有益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调节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光伏逆变调节电路,以便于解决PWM控制芯片由于间歇工作所导致的损坏等问题。
光伏逆变器是一种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电力调整装置,主要用于把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一般由升压回路和逆变桥式回路构成。升压回路把太阳电池的直流电压升压到逆变器输出控制所需的直流电压;逆变桥式回路则把升压后的直流电压等价地转换成常用频率的交流电压,本方案中的电源及光伏逆变器中的输出交流电压,在此后不进行赘述。
脉宽调制技术(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刻,满幅值的直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通的时候即是直流供电被加到负载上的时候,断的时候即是供电被断开的时候。只要带宽足够,任何模拟值都可以使用PWM进行编码。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调节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该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包括:电流判断电路,电压判断电路,第一开关管Q1;
电流判断电路与电压判断电路连接,用于判断光伏板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阈值,当光伏板的输出电流大于阈值时开启电压判断电路;
电压判断电路与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用于判断光伏板的输出电压是否大于阈值,当光伏板的输出电压大于阈值时,接通光伏板输出电源与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从而控制PWM控制芯片启动;
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电流判断电路和电压判断电路,控制端连接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PWM控制芯片未启动时,第一开关管Q1为导通状态,PWM控制芯片启动后,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从而控制电流判断电路与电压判断电路断开。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所示的电路结构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定,本方案中所提及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可以包括比图1中所示出的更多或更少的电路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对于电流判断电路以及电压判断电路中的具体组件不进行限定,可以由比图1中更多或更少的组件组成用于判断回路中的电流及电压,只要能保持判断输出功率稳定的效果即可,由于光伏板的性质,在同一光照强度的条件下,输出电流增大的同时,输出电压会被拉低。所以只有当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大时,光伏板输出的功率提升,A点电压才有可能升高,因此在光伏板启动后,电流判断电路则直接响应,而电压判断电路是当电流稳定后,可以升高A点电压后启动,启动电压判断电路后,通过电压判断电路将稳定的输出电压发送给PWM控制芯片的电源,从而启动PWM控制芯片,且当PWM控制芯片启动后,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即关闭电压和电流判断电路,从而使得光伏板输出电源直接连接启动电路,形成正常工作回路,防止多余的能源损耗。
启动电路中包括图1中示出的变压器T1、MOS管Q6以及启动二极管D2和启动电容C4,此为现有的启动电路中的常用构造,与本方案发明点无关,在此不进行赘述,且本方案对于所涉及的电路元件的具体型号及数值等等均不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通过使用电流判断电路以及电压判断电路,由于光伏板的功率特性,在同一光照强度下,功率恒定,因此只有控制光照强度增大满足阈值后,才能同时满足电流判断电路以及电压判断电路中的限制条件,从而控制PWM控制芯片的启动,此时光伏板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稳定,且可以通过配合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控制第一开关管Q1的开闭,从而接通或关闭电流及电压判断电路,使系统正常工作,在不妨碍光伏逆变器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有效防止了“打嗝”效应,比起之前通过调节启动电压或串联电阻分压来抑制“打嗝”效应,本方案的电路可以通过调节判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限制,从而控制输入PWM控制芯片的启动输入电流以及启动输入电压,提高了可控性,且由于同时引入了电流和电压的限制,因此只有光伏板的输出功率恒定,及光照稳定后,才接通PWM控制芯片,因此有效防止了“打嗝”效应。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电流判断电路未进行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优选方案,电流判断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稳压芯片Z1、第二开关管Q2以及第三开关管Q3: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稳压芯片Z1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稳压芯片Z1的稳压端,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
第一稳压芯片Z1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阳极接地;
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
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稳压芯片Z1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一般选用AS431芯片,第一稳压芯片Z1具体原理如下:第一稳压芯片Z1的稳压端存在内部参考电压,例如AS431芯片的内部参考电压一般为2.5V,同时第一稳压芯片Z1内部存在一个比较器。当稳压端电压高于内部参考电压时,第一稳压的阴极导通,在拉低电压的同时也有电流流过。在此处将第一稳压芯片Z1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相连,并把第一稳压芯片Z1的阳极接地,当稳压端的电压超过2.5V时,第一稳压芯片Z1的阴极电压被拉低,并开始出现电流,从而实现导通。
在光伏板输出电压达到启动电压判断电路的阈值前,只有启动电流判断电路工作。所以,启动电流判断电路总是先于启动电压判断电路开始工作。光伏板输出电压通过第一开关管Q1到达A点,A点的电压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分压后被送往第一稳压芯片Z1的稳压端进行比较。若A点的电压小于内部参考电压×(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三电阻R3阻值)/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一稳压芯片Z1的阴极关断,第二开关管Q2不导通,第三开关管Q3导通,此时电流流过第一电阻R1接地形成回路。
图1中所示出的第三开关管Q3为由两个三极管组成达林顿管结构,达林顿管的导通压降可以忽略不计,保证电流尽可能流过第一电阻R1,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开关管Q3可以不为达林顿管结构。第一电阻R1的阻值较小,光伏板会将第一电阻R1作为负载。由于光伏板的功率特性,在同一光照强度的条件下,输出电流增大的同时,输出电压会被拉低。所以只有当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大时,光伏板输出的功率提升,A点电压才有可能升高。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用来调整输出电流的触发值。在触发时刻,A点的电压为内部参考电压×(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三电阻R3阻值)/第二电阻R2阻值,流过R1的电流为内部参考电压×(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三电阻R3阻值)/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一电阻R1阻值,即为启动电流的触发值。当光伏板输出电流大于内部参考电压×(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三电阻R3阻值)/第二电阻R2阻值×第一电阻R1阻值,第一稳压芯片Z1阴极导通,第二开关管Q2随之导通,第三开关管Q3控制端电压被拉低,达林顿管关断。光伏板的输出电流在此后不通过第一电阻R1。
在导通后,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的阻值,从而控制电流的判断值,增强了电路的稳定性以及可调节性,且第一稳压芯片Z1可以通过稳压端控制从而实现导通及关断,而稳压二极管D1击穿后无法再次关断,因此保证了电路的重复利用性,节省了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电压判断电路未进行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优选方案,电压判断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稳压芯片Z2、第四开关管Q4以及第五开关管Q5:
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稳压芯片Z2的阴极,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
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第二稳压芯片Z2的稳压端;
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稳压芯片Z2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第二稳压芯片Z2的阳极接地;
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连接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Q5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
考虑到控制芯片的启动,在此提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
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
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稳压芯片Z1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在启动电流判断电路触发后,A点电压继续上升。此时光伏板已可以输出指定大小的电流,但是Q2尚未开通。启动电压判断电路中,R4为一个较大的电阻,与R5组成分压电路,Bus电压在Z2的稳压端分得的电压为内部参考电压×(第四电阻R4阻值+第五电阻R5阻值)/第五电阻R5阻值。当光伏板输出电压大于内部参考电压×(第四电阻R4阻值+第五电阻R5阻值)/第五电阻R5阻值时,第二稳压芯片Z2的阴极导通,使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电压被拉低,从而控制第四开关管Q4导通。光伏板的输出电流通过第四开关管Q4后为开关电源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的并联的第一电容C1充电,以实现PWM控制芯片的启动。
在导通后,可以通过控制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的阻值,从而控制电流的判断值,增强了电路的稳定性以及可调节性,且第二稳压芯片Z2可以通过稳压端控制从而实现导通及关断,而稳压二极管D1击穿后无法再次关断,因此保证了电路的重复利用性,节省了成本。
考虑到上述实施例中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中的电路元件需要保护霍电路合理问题,在此提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二极管D1;
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稳压芯片Z2的稳压端,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
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
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
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第一稳压芯片Z1的阴极;
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第二端接地。
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
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第二稳压芯片Z2的阴极;
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第二端接地;
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
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四开关管Q4的第一端,阴极连接PWM控制芯片的电源接口。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优选方案中所提及的电路元件可以选择添加一个或多个作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路的优选方案,在此不进行限定。
通过添加上述电路元件,例如第六电阻R6与第五电阻R5组成分压电阻从而对PWM控制芯片进行分压使电源引脚两端的电压不会超过内部参考电压×(第五电阻R5阻值+第六电阻R6阻值)/第五电阻R5,从而避免PWM控制芯片出现过压损坏,第七电阻R7防止光伏板输入电源直接接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从而造成第一开关管Q1的损坏,第八电阻R8接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防止光伏板输出电压直接在导通后直接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从而保护第二开挂管,且保证了第二开关管Q2的正常关断,第九电阻R9到第十四电阻R14都起到防止电路中电流过高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元件的作用,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均为滤波电容,同时也保证了开关管以及第一稳压芯片Z1的正常开闭,二极管D1防止充电后的第一电容C1的产生的电流回流,同时也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开关管均未进行限定,第一开关管Q1为MOS管、第二开关管Q2、第四开关管Q4、第五开关管Q5均为开关三极管,第三开关管Q3为达林顿管。
MOS管是金属(metal)-氧化物(oxide)-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或者称是金属-绝缘体(insulator)-半导体。MOS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可以对调的,他们都是在P型backgate中形成的N型区。在多数情况下,这个两个区是一样的,即使两端对调也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这样的器件被认为是对称的。
开关三极管的外形与普通三极管外形相同,它工作于截止区和饱和区,相当于电路的切断和导通。由于开关三极管具有完成断路和接通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开关电路中,如常用的开关电源电路、驱动电路、高频振荡电路、模数转换电路、脉冲电路及输出电路等。
达林顿管就是两个三极管接在一起,极性只认前面的三极管。具体接法如下,以两个相同极性的三极管为例,前面三极管集电极跟后面三极管集电极相接,前面三极管发射极跟后面三极管基极相接,前面三极管功率一般比后面三极管小,前面三极管基极为达林顿管基极,后面三极管发射极为达林顿管发射极,用法跟三极管一样,放大倍数是两个三极管放大倍数的乘积。
通过对上述开关管的限定,保证了电路的正常运行,第一开关管Q1选取MOS管增强了光伏逆变调节电路的开关的总稳定性,第二开关管Q2、第四开关管Q4以及第五开关管Q5选用三级管可以使得能使用发射极夺取电压,从而实现电路相应功能,相对简单实用且节约成本,第三开关管Q3选用达林顿管导通压降可以忽略不计,保证电流尽可能流过第一电阻R1。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包含上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
由于光伏逆变系统包括上述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因此具体实施例部分见电路部分,且有益效果同电路部分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有益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判断电路,电压判断电路,第一开关管;
所述电流判断电路与所述电压判断电路连接,用于判断光伏板的输出电流是否大于阈值,当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电流大于所述阈值时开启所述电压判断电路;
所述电压判断电路与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连接,用于判断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电压是否大于阈值,当所述光伏板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阈值时,接通光伏板输出电源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从而控制所述PWM控制芯片启动;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判断电路和所述电压判断电路,控制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所述PWM控制芯片未启动时,所述第一开关管为导通状态,所述PWM控制芯片启动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关断,从而控制所述电流判断电路与所述电压判断电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判断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稳压芯片、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阳极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判断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稳压芯片、第四开关管以及第五开关管: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阴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稳压端;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源引脚,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稳压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板输出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阴极;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阴极;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阴极连接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电源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均为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为达林顿管。
10.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逆变调节电路。
CN202210370910.3A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Active CN114448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0910.3A CN114448227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0910.3A CN114448227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8227A CN114448227A (zh) 2022-05-06
CN114448227B true CN114448227B (zh) 2022-07-08

Family

ID=81360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0910.3A Active CN114448227B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82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0275B (zh) * 2023-08-17 2023-11-03 成都吉瓦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防孤岛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4559A (ja) * 2008-05-19 2009-12-03 Daihen Corp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インバータ装置を起動させるインバータ起動装置、インバータ装置の起動方法、インバータ起動装置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2355124A (zh) * 2011-09-14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光伏逆变器频繁启停的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102843022A (zh) * 2011-06-23 2012-12-26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光伏逆变器反复启动的系统及方法
CN106059280A (zh) * 2016-08-08 2016-10-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及启停控制方法
CN206099750U (zh) * 2016-08-25 2017-04-12 安徽赛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的开关电源防打嗝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4559A (ja) * 2008-05-19 2009-12-03 Daihen Corp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インバータ装置を起動させるインバータ起動装置、インバータ装置の起動方法、インバータ起動装置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2843022A (zh) * 2011-06-23 2012-12-26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光伏逆变器反复启动的系统及方法
CN102355124A (zh) * 2011-09-14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光伏逆变器频繁启停的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106059280A (zh) * 2016-08-08 2016-10-2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及启停控制方法
CN206099750U (zh) * 2016-08-25 2017-04-12 安徽赛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系统的开关电源防打嗝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8227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4586B (zh) 涌流控制器
US9479072B2 (en) Flyback converter
JP2003158872A (ja) 低雑音感度を維持しつつ高パルス幅変調を生成するスイッチ・モード電源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90207522A1 (en) Power control device
CN114448227B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系统及其调节电路
CN208589920U (zh) 一种隔离型宽范围稳压电源电路
CN207819757U (zh) 一种启动电路
CN216390802U (zh) 一种电表开关电源电路
CN211321218U (zh) 一种智能网关的高效降压电源装置
CN211506286U (zh) 宽输入电压范围的辅助电源供应电路
CN204721240U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CN114157147A (zh) 基于自激式降压变换器的高功率密度辅助电源
CN102522892B (zh) 基于MOSFET的自激式Buck变换器
CN102510217B (zh) 基于MOSFET的自激式Zeta变换器
CN220291658U (zh) 一种无源输入保护电路
CN108964436B (zh) 一种开关电源启动电路
CN112542818A (zh) 一种输入欠压保护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电源板
CN109302052A (zh) 一种高压启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4336887B (zh) 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供电电路
CN219227421U (zh) 一种应用于高频开关电源的辅助电源的启动电路
CN219068057U (zh) 一种直流输入浪涌电流抑制电路
CN218482769U (zh) 一种提高辅助绕组供电能力的反馈电路
CN219322275U (zh) 供电电路、辅助电源及电子设备
CN219204347U (zh) 一种放电电路及内置放电电路的电源
CN219678114U (zh) 一种保护电路、开关电源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