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7911A -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47911A CN114447911A CN202210125298.3A CN202210125298A CN114447911A CN 114447911 A CN114447911 A CN 114447911A CN 202210125298 A CN202210125298 A CN 202210125298A CN 114447911 A CN114447911 A CN 1144479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rter
- battery
- photovoltaic
- bus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3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6—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for load balancing, symmetrisation, or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9—Scheduling or re-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DC sources in a particular order,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the sources in sequential, alternating or in subset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变换器、风机变换器、电池变换器、离网逆变器和直流母线,光伏变换器、风机变换器、电池变换器和离网逆变器均连接直流母线,光伏变换器用于接入光伏组件,风机变换器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电池变换器用于接入电池包,离网逆变器用于将来自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直流母线还用于输出直流电。通过采用直流母线耦合技术,将光伏发电、风机发电直接引入直流母线,提高光伏、风机发电利用率,增加系统可用电能,通过电池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可支持不同电池包接入,且直流母线还可以输出直流电和交流电,可支持直流电器和交流电器使用,应用场景广泛,使用便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电网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风力发电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电化学储能技术在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近些年低压直流家用电器得到了越来越多厂家的重视,低压直流的应用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对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而言,直接转换为低压直流也可提高系统的转换效率。传统的微电网方案中普遍只具备交流的输出接口,而且多数系统中为电池直接接入的形式,不利于用户更换电池,扩充系统容量,使用不便捷。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微电网结构使用不便捷的问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一种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变换器、风机变换器、电池变换器、离网逆变器和直流母线,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均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光伏变换器用于接入光伏组件,所述风机变换器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所述电池变换器用于接入电池包,所述离网逆变器用于将来自所述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所述直流母线还用于输出直流电。
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和如上述的供电装置,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风力发电机均连接所述供电装置。
上述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变换器、风机变换器、电池变换器、离网逆变器和直流母线,光伏变换器、风机变换器、电池变换器和离网逆变器均连接直流母线,光伏变换器用于接入光伏组件,风机变换器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电池变换器用于接入电池包,离网逆变器用于将来自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直流母线还用于输出直流电。通过采用直流母线耦合技术,将光伏发电、风机发电直接引入直流母线,提高光伏、风机发电利用率,增加系统可用电能,通过电池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可支持不同电池包接入,可快速更换电池包,且直流母线还可以输出直流电,或者将来自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可支持直流电器和交流电器使用,应用场景广泛,使用便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的能量管理器,在所述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所述能量管理器控制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主动调整各自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括光伏接口、风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和直流输出接口,所述光伏变换器用于通过所述光伏接口接入光伏组件,所述风机变换器用于通过所述风机接口接入风力发电机,所述离网逆变器用于将来自所述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通过所述交流输出接口输出,所述直流母线还用于通过所述直流输出接口输出直流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离网逆变器和所述直流母线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光伏接口、所述风机接口、所述交流输出接口和所述直流输出接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接口、所述风机接口、所述交流输出接口和所述直流输出接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表面的同一个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电池变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的数量和所述电池变换器的数量相等,各所述电池包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电池变换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的结构拓扑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中的箱体及接口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电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接入电能,并给其他器件提供电能,使其他器件正常工作。请参见图1,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均连接直流母线112,光伏变换器102用于接入光伏组件101,风机变换器104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103,电池变换器106用于接入电池包105,离网逆变器110用于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直流母线112还用于输出直流电。
具体地,光伏变换器102连接直流母线112,并用于接入光伏组件101。光伏组件101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变换器102可以将光伏组件101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直流母线112上,直流母线112可以通过离网逆变器110输出交流电给交流器件使用,或者输出直流电给连接的直流器件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光伏变换器102支持单个光伏组件101直接接入,支持光伏组件101的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太阳能控制器)工作电压,可适配多种光伏组件101,适用范围广。
风机变换器104连接直流母线112,并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103。风力发电机103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风机变换器104可以将风力发电机103产生的电能传输到直流母线112上,直流母线112可以通过离网逆变器110输出交流电给交流器件使用,或者输出直流电给连接的直流器件使用。在本实施例中,风机变换器104支持支持1000W/48V三相永磁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103直接接入,可适配多种光伏组件101,适用范围广。
电池变换器106连接直流母线112,并用于接入电池包105。电池变换器106可以利用直流母线112上的电能为电池包105充电,也能将电池包105中储存的电能释放到直流母线112,使直流母线112输送给其他器件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变换器106为隔离型拓扑结构,可以有效保障电能质量。电池变换器106支持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状态的电池包105接入,例如可接入电动自行车36V电池模块,还可以快速更换电池包105,使用便捷性好。
离网逆变器110一侧连接直流母线112,另一侧用于连接交流用电设备。离网逆变器110可以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给交流用电设备,使供电装置可以给交流用电设备供电,扩大了供电装置的使用范围。直流母线112还用于输出直流电,具体可通过直流输出接口109将直流电输出给直流用电设备,直流输出接口109连接直流用电设备。供电装置通过采用直流母线112耦合技术,将光伏发电、风机发电直接引入直流母线112,提高光伏、风机发电利用率,增加系统可用电能,通过电池变换器106接入直流母线112,可支持不同电池包接入,可快速更换电池包,且直流母线112还可以输出直流电,或者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可支持直流电器和交流电器使用,应用场景广泛,使用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括连接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的能量管理器,在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能量管理器控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的工作状态。应当理解,能量管理器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根据文字记载可以清楚能量管理器与其他器件的连接关系。
具体地,当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考虑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在可控范围内,此时由能量管理器作为主控器件,控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可以是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或者降低功率或升高功率,还可以是工作时长和工作间隔等。标准电压的取值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允许误差范围允许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的少许波动,只要不超过允许误差范围即可。允许误差范围的具体取值也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标准电压的正负5V。在本实施例中,当标准电压为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时,若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在43V到53V之间,均认为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标准电压和允许误差范围也可以为其他取值,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进一步地,能量管理器还用于获取负载功率,当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根据负载功率和供电装置的发电功率控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的工作状态。例如,当光伏组件101、风力发电机103的发电功率大于交直流负载功率时,控制电池变换器106给电池包105充电,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电池包105电量充满后停止充电,节约能源。当光伏组件101、风力发电机103的发电功率小于交直流负载功率时,通过电池变换器106控制电池包105放电,电池包105与光伏组件101、风力发电机103共同为交直流负载供电,保障交直流负载的正常供电。当无光伏组件101、风力发电机103发电时,通过电池变换器106控制电池包105放电,电池包105独自为交直流负载供电,优先保障交直流负载的工作电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根据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主动调整各自工作状态。
具体地,当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不完全依赖于能量管理器的控制,而是根据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主动调整各自工作状态,提供了控制冗余,提高了供电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工作状态可以是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或者降低功率或升高功率,还可以是工作时长和工作间隔等。标准电压的取值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允许误差范围允许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的少许波动,只要不超过允许误差范围即可。允许误差范围的具体取值也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标准电压的正负5V。在本实施例中,当标准电压为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时,若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高于53Vdc或低于43Vdc时,认为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标准电压和允许误差范围也可以为其他取值,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以标准电压为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允许误差范围为标准电压的正负5V为例,当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超过53V时,光伏变换器102主动调整光伏输出功率为0,限制光伏功率输出;风机变换器104主动调整风力发电机103输出功率为0,限制风机功率输出;电池变换器106主动调整最大允许放电功率为0,此时电池变换器106进入只能充电、不能放电模式。当直流母线112上的电压低于43V时,电池变换器106主动调整最大允许充电功率为0,此时电池变换器106进入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模式;离网逆变器110进入停机状态,不再为交流负荷供电,以此来使供电装置稳定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2,供电装置还包括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和直流输出接口109,光伏变换器102用于通过光伏接口201接入光伏组件101,风机变换器104用于通过风机接口202接入风力发电机103,离网逆变器110用于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通过交流输出接口111输出,直流母线112还用于通过直流输出接口109输出直流电。供电装置通过不同的接口分别连接专用的器件,可以同时将所有器件接入使用,且不同器件设置的接口类型不同,也可以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和质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供电装置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器件时,供电装置也可以对应设置匹配的接口,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供电装置还包括箱体205,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均设置于箱体205内,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和直流输出接口109均设置于箱体205表面。
具体地,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均设置于箱体205内,可以为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提供保护,延长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的使用寿命。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和直流输出接口109均设置于箱体205表面,便于箱体205与其他器件的连接,例如连接光伏组件101、风力发电机103和交直流负载等,使用便捷。箱体205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绝缘箱体205,以减少漏电风险,提高供电装置的安全性。箱体205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和直流输出接口109均设置于箱体205表面的同一个面上。具体地,箱体205通常具有多个外表面,以箱体205为封闭型的长方体为例,箱体205具有六个外表面,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和直流输出接口109均设置于箱体205表面的同一个面上,是指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和直流输出接口109均设置于箱体205的其中一个外表面。将接口集中设置,方便箱体205与其他器件的连接,且没有设置接口的其他表面可以与其他器件接触设置,例如可将箱体205设置在一面开口的密闭空间中,便于箱体205安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池包105,电池包105连接电池变换器106。具体地,电池包105可以将自身存储的电能通过电池变换器106传输到直流母线112中,通过直流母线112给交直流负载供电。电池包105还能通过电池变换器106从直流母线112处获得电能,给自身充电,在负载需求电量不高时,可以存储电量,方便供电装置有放电需求时使用。电池包105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105为电动自行车36V电池模块。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包105也可以为其他类型,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包105的数量和电池变换器106的数量相等,各电池包105对应连接一个电池变换器106。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变换器106可以独立控制电池包105充电放电,具备多种电池保护功能,可以更好的利用电池包105可用容量,且电池变换器106还能支持不同种类电池包105接入,也支持快速更换电池包105。可以理解,电池包105的数量和电池变换器106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以上,以增加供电装置的储电量和工作时长,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箱体205内设置有电池仓203,一个电池包105对应设置在一个电池仓203内。将电池包105设置在电池仓203内,有利于电池包105位置的固定,提高电池包105的工作性能,也能避免电池包105与其他器件相互碰撞造成的器件损坏等不良后果。此外,一个电池包105对应设置在一个电池仓203内,可以给电池包105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也便于有需要时更换电池包105。一般来说,电池仓203的尺寸略大于电池包105的尺寸,可以容纳电池包105,且能给电池包105提供一定的保护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装置为非专业人员可以组装和拆卸的装置,内部采用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母线形式,所有部件安全可触摸,可以由非专业人员自行组装和拆卸,便于运输。该供电装置支持单个光伏组件101直接接入,支持光伏组件101的MPPT最高电压到45Vdc;支持1000W/48V三相永磁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103直接接入;采用电动自行车36V电池模块,且支持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状态的电池模块,支持快速更换电池模块。且该装置内部采用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母线不是恒定不变,而是根据各部分运行状态主动调整在43V到53V之间动态调整。当48Vdc母线电压在43Vdc和53Vdc之间时,该装置内部各部分变换器等部件接受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根据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指令运行;当48Vdc母线电压高于53Vdc或低于43Vdc时,该装置内部各部分变换器等部件根据直流电压的动态调整主动调整各自的功率输出,不完全依赖于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以此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
具体地,该供电装置为非专业人员可以组装和拆卸的装置,内部采用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母线形式,请参见图1-2,供电装置的接口包括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直流输出接口109。所有的外部接口均通过对应的变换器或逆变器连接至48Vdc母线,所有部件安全可触摸,可以由非专业人员自行组装和拆卸,便于运输。供电装置包括箱体205,箱体205内部设置有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1#电池包105、2#电池包105、离网逆变器110以及直流母线112等。
该装置内部包含光伏变换器102,支持单个光伏组件101直接接入,支持光伏组件101的MPPT最高电压到45Vdc。该装置内部包含风机变换器104,支持1000W/48V三相永磁小型水平轴风力发电机103直接接入。该装置内包含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均采用隔离型拓扑结构;1#电池包105、2#电池包105采用电动自行车36V电池模块,且支持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状态的电池模块,支持快速更换电池模块。
该装置内部采用特低安全直流电压48Vdc母线不是恒定不变,而是根据各部分运行状态主动调整在43V到53V之间动态调整。
当48Vdc母线电压在43Vdc和53Vdc之间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接受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当光伏、风机发电功率大于交直流负载功率时,电池充电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电池电量充满后停止充电;当光伏、风机发电功率小于交直流负载功率时,电池放电与光伏、风机共同为交直流负载供电;当无光伏、风机发电时,电池放电独自为交直流负载供电。
当48Vdc母线电压高于53Vdc或低于43Vdc时,该装置内部的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根据直流电压的动态调整主动调整各自的功率输出,不完全依赖于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当48Vdc母线电压在43Vdc和53Vdc之间运行时,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接受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当48Vdc母线电压超过53V时,光伏变换器102主动调整光伏输出功率为0,限制光伏功率输出;风机变换器104主动调整风机输出功率为0,限制风机功率输出;电池变换器106主动调整最大允许放电功率为0,此时电池变换器106进入只能充电、不能放电模式。当48Vdc母线电压低于43V时,电池变换器106主动调整最大允许充电功率为0,此时电池变换器106进入只能放电、不能充电模式;离网逆变器110进入停机状态,不再为交流负荷供电。
图1为本申请实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装置的拓扑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该供电装置包括:光伏接口201、风机接口202、交流输出接口111、直流输出接口109、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1#电池包105、2#电池包105、1#电池仓203、2#电池仓203、离网逆变器110、直流母线112以及箱体205。
具体地,光伏接口201通过光伏变换器102连接到直流母线112,风机接口202通过风机变换器104连接到直流母线112,1#电池包105通过1#电池变换器106连接到直流母线112,2#电池包105通过2#电池变换器106连接到直流母线112,离网逆变器110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连接交流输出接口111,直流输出接口109直接连接到所述的直流母线112上。
光伏接口201设置在箱体205正面,用于接入光伏组件101。风机接口202设置在箱体205正面,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103。交流输出接口111设置在箱体205上,并连接到离网逆变器110交流输出端,对外输出交流电。直流输出接口109设置在箱体205上,并连接到直流母线112上,对外输出直流电。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均安装在箱体205内部。1#电池变换器106、2#电池变换器106分别对应连接1#电池包105和2#电池包105,独立控制电池包105充电放电,具备多种电池保护功能,更好的利用电池可用容量,支持不同种类电池接入,支持快速更换电池包105。1#电池仓203、2#电池仓203均位于箱体205内部,1#电池包105放置在1#电池仓203内,2#电池包105放置在2#电池仓203内。
该供电装置采用直流母线112耦合技术,将光伏发电、风机发电直接引入直流母线112,提高光伏、风机发电利用率,增加系统可用电能;低压电池模组通过电池变换器106接入直流母线112,可支持不同电池包接入,可快速更换电池包;引出直流输出接口109,可支持直流电器使用。
上述供电装置,包括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均连接直流母线112,光伏变换器102用于接入光伏组件101,风机变换器104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103,电池变换器106用于接入电池包105,离网逆变器110用于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直流母线112还用于输出直流电。通过采用直流母线112耦合技术,将光伏发电、风机发电直接引入直流母线112,提高光伏、风机发电利用率,增加系统可用电能,通过电池变换器106接入直流母线112,可支持不同电池包接入,可快速更换电池包,且直流母线112还可以输出直流电,或者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可支持直流电器和交流电器使用,应用场景广泛,使用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01、风力发电机103和如上述的供电装置,光伏组件101和风力发电机103均连接供电装置。
上述供电系统,包括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离网逆变器110和直流母线112,光伏变换器102、风机变换器104、电池变换器106和离网逆变器110均连接直流母线112,光伏变换器102用于接入光伏组件101,风机变换器104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103,电池变换器106用于接入电池包105,离网逆变器110用于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直流母线112还用于输出直流电。通过采用直流母线112耦合技术,将光伏发电、风机发电直接引入直流母线112,提高光伏、风机发电利用率,增加系统可用电能,通过电池变换器106接入直流母线112,可支持不同电池包接入,可快速更换电池包,且直流母线112还可以输出直流电,或者将来自直流母线112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可支持直流电器和交流电器使用,应用场景广泛,使用便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变换器、风机变换器、电池变换器、离网逆变器和直流母线,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均连接所述直流母线,所述光伏变换器用于接入光伏组件,所述风机变换器用于接入风力发电机,所述电池变换器用于接入电池包,所述离网逆变器用于将来自所述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输出,所述直流母线还用于输出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的能量管理器,在所述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所述能量管理器控制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与标准电压的差异值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电池变换器和所述离网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主动调整各自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接口、风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和直流输出接口,所述光伏变换器用于通过所述光伏接口接入光伏组件,所述风机变换器用于通过所述风机接口接入风力发电机,所述离网逆变器用于将来自所述直流母线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通过所述交流输出接口输出,所述直流母线还用于通过所述直流输出接口输出直流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光伏变换器、所述风机变换器、所述离网逆变器和所述直流母线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光伏接口、所述风机接口、所述交流输出接口和所述直流输出接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接口、所述风机接口、所述交流输出接口和所述直流输出接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表面的同一个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电池变换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数量和所述电池变换器的数量相等,各所述电池包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电池变换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电池仓,一个所述电池包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池仓内。
10.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风力发电机均连接所述供电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25298.3A CN114447911A (zh) | 2022-02-10 | 2022-02-10 |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25298.3A CN114447911A (zh) | 2022-02-10 | 2022-02-10 |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47911A true CN114447911A (zh) | 2022-05-06 |
Family
ID=8137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25298.3A Pending CN114447911A (zh) | 2022-02-10 | 2022-02-10 |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47911A (zh) |
-
2022
- 2022-02-10 CN CN202210125298.3A patent/CN11444791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748683B2 (en) | High efficiency lighting system | |
KR102400502B1 (ko) |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 |
CA3014647C (en) | Combination wind/solar dc power system | |
CN103178553A (zh) | 一种家用混合供电系统 | |
CN202712876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微网并网发电系统 | |
CN111313527A (zh) | 一种直流微电网系统功率均衡控制的方法 | |
KR101863138B1 (ko) | 리튬이온배터리와 슈퍼캐패시터를 이용한 전력제어형 에너지저장장치 | |
CN102496961A (zh) | 一种基于直流母线的风电独立电网系统 | |
CN117996737A (zh) | 一种微电网电气架构、微电网工作方法 | |
KR20150085227A (ko) |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
CN210957808U (zh) | 光伏发电系统及设备 | |
CN202134923U (zh) | 深度充放电型电池蓄能并网装置 | |
KR20140013553A (ko) | 하이브리드 발전 시스템 | |
CN203537041U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 | |
CN112838608B (zh) | 一种储能系统 | |
CN114447911A (zh) |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
Sabry et al. | Battery Backup Power System f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with Two Options of Primary Power Sources | |
WO2014076446A1 (en) | A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0224389B (zh) | 一种基于自律式浮动电压运行策略的直流微电网系统 | |
JP2022164374A (ja) |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 | |
CN110445172A (zh) | 一种双回路户用型光伏储能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 |
CN212435372U (zh) |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 | |
CN220234208U (zh) | 一种交/直流双母线换电站 | |
CN116565964B (zh) | 一种户用光储系统全工况下直流母线控制系统 | |
CN221467571U (zh) | 逆变器和光伏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