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6037A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6037A
CN114446037A CN202111656964.8A CN202111656964A CN114446037A CN 114446037 A CN114446037 A CN 114446037A CN 202111656964 A CN202111656964 A CN 202111656964A CN 114446037 A CN114446037 A CN 114446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data
determining
module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69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夕
陈安然
王守富
李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ao Shu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ao Sh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ao Shu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ao Shu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69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6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6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6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监测终端;物联网设备用于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计算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监测终端用于接收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本公开提高了碳排放量的监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排放量约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4;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量排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和物种灭绝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从而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
碳排放量的科学核算是碳排放量监测系统的核心,现有技术中,碳排放量核算报告都是人工编制,核算过程繁琐,核算周期长,导致不能对碳排放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并进一步导致碳排放量的监测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碳排放量核算报告都是人工编制,核算过程繁琐,核算周期长,导致不能对碳排放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并进一步导致碳排放量的监测效果差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监测终端,物联网设备通过传输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监测终端网络通讯连接;物联网设备用于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计算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以形成第一存储数据并传输第一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其中,总碳排放量为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监测终端用于接收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包括: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通过传输模块将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存储模块接收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以形成第一存储数据,并传输第一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其中,总碳排放量为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通过监测终端接收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进行快速核算,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从而提高了碳排放量的监测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中的监测终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包括物联网设备11、传输模块12、数据处理模块13和监测终端14,物联网设备11通过传输模块12与数据处理模块13连接,数据处理模块13与监测终端14通讯连接;物联网设备11用于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模块12用于将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13;数据处理模块13包括数据计算模块131和数据存储模块132,数据计算模块131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数据存储模块132用于接收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以形成第一存储数据,并传输第一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14,其中,总碳排放量为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监测终端14用于接收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这里,物联网技术是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例如,碳排放量可以是二氧化碳排放量。
物联网设备11可以是与传输模块12连接的子设备,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监测系统可以调取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数据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操作,物联网设备的数目为至少一个。通讯连接是一种连接方式,通过信号的传输交互,在连接的设备之间构成通讯,通讯连接可以包括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
数据计算模块131可以是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与其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发送的请求进行接收的后台服务器,该后台服务器可以对与其建立通信连接的设备发送的请求进行接收和分析等处理,并生成处理结果。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还可以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为硬件时,其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种电子设备。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其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数据存储模块132可以是能源大数据中心,能源大数据中心是通过将能源数据与政府、企业、能源上下游数据汇聚整合、共享交换和挖掘分析,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助力数字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数据中心。
第一物体指产生碳排放活动的物体,例如第一物体可以是耗水设备、耗电设备、燃气设备或耗油设备。
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包括水量数据、电量数据、燃气量数据、汽油量数据、废水排放数据、生活垃圾排放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如电量数据对应的耗电设备的标识信息为电信息,水量数据对应的耗水设备的标识信息为水信息;由于燃气包括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因此,天然气量数据对应的燃气设备的标识信息为天然气信息,液化石油气量数据对应的燃气设备的标识信息为液化石油气信息;由于汽油的型号有多种,且不同型号的汽油对应在汽车或飞机等交通设备使用,而不同的交通设备的碳排放量也不同,因此,汽油量数据对应的耗油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汽油的型号和使用的交通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物体的身份信息,例如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物体的身份编号或在计算碳排放时,第一物体对应的能源类型。
总碳排放量为至少一个第一物体中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例如,一共有4个第一物体,4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分别为E1、E2、E3、E4,总碳排放量为E1+E2+E3+E4
监测终端14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监测终端14为硬件时,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且支持与数据处理模块13通信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当监测终端14为软件时,其可以安装在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监测终端14可以实现为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为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监测终端14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应用,例如数据处理应用、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平台软件、搜索类应用、购物类应用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进行快速核算,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从而提高了碳排放量的监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11还用于采集至少一个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模块12还用于将采集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13;数据计算模块131还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数据存储模块132还用于接收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以形成第二存储数据并传输第二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14,其中,总碳减排量为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之和;监测终端14还用于接收第二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二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这里,第二物体指产生碳减排行为的物体,例如,第二物体可以是新能源发电设施、回收节能装置、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减碳设备;碳减排行为可以包括新能源使用行为(例如以光伏发电的电能作为耗电能源的行为)、电器节能行为(例如使用高能效电器的行为)、低碳绿色出行行为(例如步行、自行车出行、公交出行、地铁出行等不消耗或者低消耗传统能源的行为)、低碳绿色消费行为(例如电子支付行为)中的至少一种。
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包括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即二氧化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关联碳减排行为的碳减排量,由于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可以直接产生二氧化碳减排,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在获取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之后,可确定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对应的碳减排量,例如,以光伏发电作为碳减排行为为例,则光伏发电的源数据可以为基础设备采集的光伏发电设备的发电量,发电量可以关联光伏发电的碳减排量。
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如电量对应的新能源发电设施的标识信息为电信息。
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物体的身份信息,例如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物体的身份编号或在计算碳减排时,第二物体对应的能源类型。
总碳减排量为至少一个第二物体中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之和,例如,一共有4个第二物体,4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分别为I1、I2、I3、I4,总碳减排量为I1+I2+I3+I4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11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传感器与第一物体连接,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
这里,至少一个传感器可以包括完成数据计量的电表、水表、气表、热表设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11还包括采集至少一个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的采集计量设备,例如,对新能源发电设施、回收节能装置、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减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计量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包括: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基于第一物体类型,确定与第一物体类型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基于预设计算模型,计算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具体地,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基于第一物体类型,确定与第一物体类型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基于预设计算模型,将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作为预设计算模型的输入量,由预设计算模型输出对应的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这里,第一物体类型如水量数据对应的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为水,电量数据对应的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为电。
预设计算模型是预先设置于数据计算模块131中的,每个第一物体类型均对应一个预设计算模型,例如,当第一物体类型为水时,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自来水使用度数×0.91;当第一物体类型为电时,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当第一物体类型为天然气时,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天然气使用度数×0.19;当第一物体类型为液化石油气时,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液化石油气使用度数×0.21。
示例性的,至少一个第一物体包括4个第一物体,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接收的4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4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4个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分别为水、电、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第一物体类型为水的第一物体的自来水使用度数为1000,第一物体类型为水的第一物体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自来水使用度数×0.91,因此,第一物体类型为水的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1000×0.91,碳排放量为910Kg;第一物体类型为电的第一物体的耗电度数为2000,第一物体类型为电的第一物体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因此,第一物体类型为电的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2000×0.785,碳排放量为1570Kg;第一物体类型为天然气的第一物体的天然气使用度数为3000,第一物体类型为天然气的第一物体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天然气使用度数×0.19,因此,第一物体类型为天然气的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3000×0.19,碳排放量为570Kg;第一物体类型为液化石油气的第一物体的液化石油气使用度数为4000,第一物体类型为液化石油气的第一物体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为: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液化石油气使用度数×0.21,因此,第一物体类型为液化石油气的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Kg)=4000×0.21,碳排放量为840Kg;总碳排放量(总二氧化碳排放量,Kg)=910Kg+1570Kg+570Kg+840Kg=3890Kg。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包括: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接收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在碳减排行为方法学对应的碳排放基准线,以及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对应的碳排放量,从而根据碳排放基准线和碳排放量,确定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对应的碳减排量(例如,将碳排放基准线减去碳排放量,以得到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对应的碳减排量),并对所有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进行汇总求和得到总碳减排量。
这里,碳排放基准线可以预先设置于数据计算模块13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中的数据处理模块13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模块13还包括数据清洗模块133,数据清洗模块133用于对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数据传输至数据计算模块131,以使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清洗后的数据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模块13还包括数据清洗模块133,数据清洗模块133用于对采集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数据传输至数据计算模块131,以使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清洗后的数据确定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模块13还包括数据清洗模块133,数据清洗模块133用于对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和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数据传输至数据计算模块131,以使数据计算模块131根据清洗后的数据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还包括碳排放监测平台15,碳排放监测平台15与数据处理模块13通讯连接,碳排放监测平台15用于获取第一存储数据,以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还包括碳排放监测平台15,碳排放监测平台15与数据处理模块13通讯连接,碳排放监测平台15用于获取第二存储数据,以监测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1还包括碳排放监测平台15,碳排放监测平台15与数据处理模块13通讯连接,碳排放监测平台15用于获取第一存储数据和第二存储数据,以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这里,碳排放监测平台15可以包括碳排放碳交易监测平台、政府监测平台、第三方认可的监测平台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碳排放监测平台15与数据处理模块13通讯连接,碳排放监测平台15用于获取第一存储数据和第二存储数据,以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可以使碳排放监测平台15实时获取碳排放量、总碳排放量、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数据,及时有效地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进行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设备11、传输模块12、数据处理模块13、监测终端14和碳排放监测平台15的具体类型、数量和组合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中的监测终端14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监测终端14包括显示模块141和报警模块142,显示模块141用于显示监测终端14监测的数据,报警模块142用于在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或总碳排放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模块12的网络传输方式包括有线网、无线网、窄带物联网中的至少一种,无线网为2G无线网络、3G无线网络、4G无线网络或5G无线网络,窄带物联网为NB-IoT或LoRaWAN。
在一些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11用于接收监测终端14发送的数据采集指令,并根据数据采集指令进行采集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模块12包括物联网通信模块和数据汇集分发终端,用于将采集的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或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物体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13,包括:传输模块12利用物联网NB-IOT、LORAWAN、M-BUS传输方式将采集的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或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物体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汇集分发终端,通过有线以太网或无线通讯网按TCP/IP协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13。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相同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包括:
S501,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
S502,通过传输模块将采集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S503,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通过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存储模块接收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以形成第一存储数据,并传输第一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其中,总碳排放量为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
S504,通过监测终端接收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基于物联网技术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进行快速核算,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从而提高了碳排放量的监测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还包括: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通过传输模块将采集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通过数据存储模块接收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以形成第二存储数据并传输第二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其中,总碳减排量为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之和;通过监测终端接收第二存储数据,并基于第二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包括: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基于第一物体类型,确定与第一物体类型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基于预设计算模型,计算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还包括:通过监测终端中的报警模块在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或总碳排放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6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602中并可在处理器6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03。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各系统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6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602中,并由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603在电子设备6中的执行过程。
电子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6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电子设备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02可以是电子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6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6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6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电子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电子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联网设备、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监测终端,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监测终端通讯连接;
所述物联网设备用于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计算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以形成第一存储数据,并传输所述第一存储数据至所述监测终端,其中,所述总碳排放量为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
所述监测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还用于采集至少一个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将采集的所述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和所述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还用于接收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以形成第二存储数据,并传输所述第二存储数据至所述监测终端,其中,所述总碳减排量为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之和;
所述监测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存储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二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物体连接;
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包括水量数据、电量数据、燃气数据、汽油量数据、废水排放数据、生活垃圾排放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包括:
所述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物体的第一物体类型;
基于所述第一物体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一物体类型对应的预设计算模型;
基于所述预设计算模型,计算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对应的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数据清洗模块;
所述数据清洗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进行清洗,以使所述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清洗后的数据确定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和/或,所述数据清洗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所述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二物体的标识信息进行清洗,并将清洗后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计算模块,以使所述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所述清洗后的数据确定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碳排放监测平台,所述碳排放监测平台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讯连接;
所述碳排放监测平台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存储数据和/或所述第二存储数据,以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和/或,每个第二物体的碳减排量和总碳减排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终端包括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监测终端监测的数据,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或总碳排放量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的网络传输方式包括有线网、无线网、窄带物联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线网为2G无线网络、3G无线网络、4G无线网络或5G无线网络,所述窄带物联网为NB-IoT或LoRaWAN。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体的用于确定碳减排量的原始数据包括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所述碳减排行为的源数据关联碳减排行为的碳减排量。
10.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
通过传输模块将采集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物体的用于确定碳排放量的原始数据和所述第一物体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物体中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并通过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存储模块接收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以形成第一存储数据,并传输所述第一存储数据至监测终端,其中,所述总碳排放量为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之和;
通过所述监测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存储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存储数据,监测每个第一物体的碳排放量和总碳排放量。
CN202111656964.8A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4460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6964.8A CN114446037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6964.8A CN114446037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6037A true CN114446037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6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6964.8A Pending CN114446037A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603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1624A (zh) * 2022-06-10 2022-07-1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布式信任网络的碳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166146A (zh) * 2022-07-04 2022-10-11 万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边缘网关的碳排放监测控制系统
CN115412362A (zh) * 2022-09-06 2022-11-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碳排放的数据采集方法、服务器和终端
CN115952884A (zh) * 2022-11-11 2023-04-11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纺织行业碳排放与碳足迹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8213A (zh) * 2014-12-31 2015-05-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4951658A (zh) * 2015-06-20 2015-09-3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09727000A (zh) * 2019-01-22 2019-05-07 浙江爱立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碳排放量监测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516371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杭州慧源智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口径碳排强度及碳源结构的测算方法
CN113642936A (zh) * 2021-10-13 2021-11-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需求侧碳流边缘分析方法、终端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8213A (zh) * 2014-12-31 2015-05-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物联网的碳排放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4951658A (zh) * 2015-06-20 2015-09-3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计量方法
CN109727000A (zh) * 2019-01-22 2019-05-07 浙江爱立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碳排放量监测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516371A (zh) * 2021-06-16 2021-10-19 杭州慧源智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口径碳排强度及碳源结构的测算方法
CN113642936A (zh) * 2021-10-13 2021-11-1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需求侧碳流边缘分析方法、终端与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1624A (zh) * 2022-06-10 2022-07-1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分布式信任网络的碳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166146A (zh) * 2022-07-04 2022-10-11 万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边缘网关的碳排放监测控制系统
CN115412362A (zh) * 2022-09-06 2022-11-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碳排放的数据采集方法、服务器和终端
CN115952884A (zh) * 2022-11-11 2023-04-11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纺织行业碳排放与碳足迹监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603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碳排放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EP3764302A1 (en) Blockchain- and cloud power-based microgrid ecosystem
CN102354178B (zh) 能效监控系统
CN102830681B (zh) 一种远程电能耗数据的监控方法
CN111600296B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负荷预测系统及其预测方法
CN10756649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机床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5243509A (zh) 智慧城市智能水务系统
CN102221637A (zh) 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CN102013155B (zh) 一种利用td网络的远程抄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254024A (zh) 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2512169U (zh) 用电设备用电量监测和能耗分析装置
CN104407189A (zh) 一种用于配电变压器的反窃电系统及反窃电方法
CN108400589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云电源天然气生态系统
CN102929244A (zh) 一种社区能源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0636107A (zh) 一种基于5g通信下的电网数据交互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CN104199407A (zh) 智能ic卡排污总量监测控制系统
CN212009322U (zh) 一种基于泛在物联网的智慧用电管理系统
CN205038790U (zh) 一种便携式抄表机
CN103870989A (zh) 一种电力资源协同应用方法和系统
CN203261124U (zh) 一种智能电网用户侧响应系统
CN202939473U (zh) 一种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及节水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CN202094700U (zh) 电网节能调度实时煤耗在线监控系统
TWI502197B (zh) 智慧型低碳整合監測評估系統
CN102937793A (zh) 设备监控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208142924U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网设备管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