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3779A - 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43779A CN114443779A CN202111565179.1A CN202111565179A CN114443779A CN 114443779 A CN114443779 A CN 114443779A CN 202111565179 A CN202111565179 A CN 202111565179A CN 114443779 A CN114443779 A CN 114443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business
- domain
- data resource
- object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9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58 sourc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15 recruit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5—Clustering or classif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5—Improving data quality; Data cleansing, e.g. de-duplication, removing invalid entries or correcting typographical err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5—Finance or payro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资源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根据各个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根据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能够解决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方法设计周期长、难度大、数据认责难、无法直观展现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资源管理(Data Resource Management)是一种应用数据库管理、数据仓库等信息系统技术和其他数据管理工具,完成组织数据资源管理任务,满足企业股东信息需求的管理活动。早期的数据资源管理采用文件处理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数据根据特定的组织应用程序的处理要求被组织成特定的数据记录文件,只能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访问。随之出现了数据库管理方法,它可以解决文件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数据资源管理是应用数据库管理、数据仓库等信息系统技术和其他数据管理工具,完成组织数据资源管理任务,满足企业股东信息需求的管理活动。其中,数据资源体系的搭建是数据资源管理中的重点之一。然而,现有的数据资源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方法,普遍存在设计周期长、难度大、数据认责难、无法直观展现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数据资源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方法设计周期长、难度大、数据认责难、无法直观展现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
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
可选的,所述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划分,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根据企业组织职能分工明细,对各部门的所述业务事项清单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所述业务事项清单包括权力事项清单和责任事项清单;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自顶向下对所述主题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对应的唯一的责任主体。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自顶向下对所述主题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对应的唯一的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根据企业关键要素和行业经验,对所述主题域进行0级分类,得0级分类结果;所述0级分类结果包括管理支持域、业务运营域和战略发展域;
根据支持活动的类别,对所述管理支持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
根据生产活动的类别,结合业务板块特点,对所述业务运营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
对所述战略发展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和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进行二级分类,得到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二级分类结果和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二级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以及业务板块特点,对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进行二级分类,得到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二级分类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具体包括:
针对单个分类,对所述主题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自顶向下识别各个所述业务流程中的所述业务对象;
针对单个分类,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个业务事项进行盘点,自底向上对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可选的,所述针对单个分类,对所述主题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自顶向下识别各个所述业务流程中的所述业务对象,具体包括:
对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通用流程进行梳理,得到通用流程梳理结果;
采用现场沟通调研的方法,获取与所述业务流程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系统和日常表单;
根据所述规章制度、所述业务系统和所述日常表单,对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重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得到重点业务流程梳理结果;
根据所述通用流程梳理结果和所述重点业务流程梳理结果绘制数据流图,自顶向下识别所述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所述业务对象。
可选的,所述针对单个分类,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个业务事项进行盘点,自底向上对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具体包括:
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部门业务管辖范围内的业务系统和文件进行盘点,得到盘点结果;
自底向上对所述盘点结果中所述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主题域下所有类别的数据对象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并通过U/C矩阵确定各个数据的唯一来源和责任主体;
所述对所述主题域下所有类别的数据对象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并通过U/C矩阵确定各个数据的唯一来源和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对盘点过程中产生的所述业务对象信息进行汇总,并填写错误和缺失内容的数据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识别重复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并通过U/C矩阵确定数据源头;
根据所述数据源头,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所述重复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
对于拥有共同属性的业务对象,对存在命名错误和描述错误的内容分别进行名称统一和定义纠正。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确定数据共享属性;
采集可共享数据,并将所述可共享数据接入至所述数据资源目录中,建立所述数据资源目录与接入数据的关联;
为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设置多分类标签,得到具有多分类标签的数据资源目录;
对所述具有多分类标签的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对其发布,以供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目录检索使用。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确定数据共享属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利用数据资源目录模板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明确数据的归属部门和共享属性;
对各单位所编制的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查漏补缺和错误纠正,并规范资源名称、调整字段名称和字段顺序。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包括:
业务事项清单梳理和主题域分类模块,用于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
业务对象信息补充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发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中,首先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本发明从业务事项清单入手,结合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主题域进行分类,从而明确了数据责任主体,解决了数据资源体系设计难度大、数据认责难的问题。面对企业多业务板块、多组织层级、多数据类型(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多数据源(套装软件、自建软件、excel文件等)等情况,本发明能够快速有效进行数据分类组织,从而提高构建数据资源体系的速度,缩短数据资源体系的设计周期,解决了数据资源体系设计周期长的问题。然后根据各个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通过对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进行补充完善,使得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从而使得最终得到的数据资源体系也会更加准确。最后根据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其中,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本发明通过构建数据资源目录,分阶段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同时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在不改变原有分类情况下,可自定义扩展分类,能够满足业务、技术、管理人员多视角使用需求,且数据资源目录直接公布、直接展现,从而能够解决数据资源体系无法直观展现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中步骤S1的原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中步骤S2的原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中步骤S3的原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某一集团的数据资源体系的框架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阈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虽然本发明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系统中的某些模块做出了各种引用,然而,任何数量的不同模块可以被使用并运行在用户终端和/或服务器上。所述模块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所述系统和方法的不同方面可以使用不同模块。
本发明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种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数据资源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方法设计周期长、难度大、数据认责难、无法直观展现等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根据企业战略、组织职责、行业标准、企业业务架构、关键业务价值链分析等信息进行自顶向下设计,通过盘点业务系统、经常使用的文件等,自底向上补充完善,进行数据资源体系设计。应说明的是,其中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是架构设计时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自顶向下法(top-down)是通过在推导中描述出各个步骤来分析记号串输入,将大型架构设计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小模块来实现特定的功能,最后通过由顶层模块调用子模块来实现整体功能,这就是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而自底向上法(down-top)是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从具体的器件、逻辑部件或者相似系统开始,凭借设计者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其进行相互连接、修改和扩大,构成所要求的架构,这就是自底向上法的设计思想。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如图2所示,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1、根据企业组织职能分工明细,对各部门的业务事项清单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即根据企业组织职能分工,梳理各部门业务事项清单,在企业层面进行整合,识别和梳理主要业务事项和责任主体。所述业务事项清单包括权力事项清单和责任事项清单等。
步骤S1.2、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自顶向下对所述主题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对应的唯一的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步骤S1.2.1、根据企业关键要素和行业经验,对所述主题域进行0级分类,得0级分类结果;所述0级分类结果包括管理支持域、业务运营域和战略发展域。
步骤S1.2.2、根据支持活动的类别,对所述管理支持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包括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的类别等,所述支持活动的类别包括人、财、物等支持活动。
步骤S1.2.3、根据生产活动的类别,结合业务板块特点,对所述业务运营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包括采购管理和售后服务的类别等,所述生产活动的类别包括产、供、销、服等生产活动。
步骤S1.2.4、结合企业发展、监管要求等,对所述战略发展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包括资本运营和计划的类别等。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包括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的类别等,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包括采购管理和售后服务的类别等,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包括资本运营和计划的类别等,仅仅是举例说明,管理支持域、业务运营域和战略发展域的具体的一级分类结果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并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应视具体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步骤S1.2.5、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和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进行二级分类,得到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二级分类结果和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二级分类结果。
本实施例在完成一级分类后,根据管理活动价值链细化战略发展、管理支持相关的二级分类。针对一级分类,结合相关行业价值链模型、企业业务流程、业务事项清单(管理职能),进行总结整理,划分二级分类。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是人才的“选、育、用、留”,拆解出招聘、考核、培训等二级分类。
步骤S1.2.6、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以及业务板块特点,以及相关行业经验(如ERP),对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进行二级分类,得到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二级分类结果。例如采购,根据供应链SCOR模型,可细分为供应管理(寻源)、运营管理(加工)和物流管理(交付)三大类。
步骤S1.2.7、根据上述步骤,形成初步分类,通过与企业各部门确认一级、二级分类结构的合理性,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迭代完善,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达成共识,以保证一级、二级分类的准确性。
简单来说,步骤S1主要完成的是梳理业务事项和关键价值链,并划分一级主题域和二级主题域,具体包括基于企业战略、组织职责分工等,聚焦关键业务,梳理业务事项,结合行业经验进行价值链分析,自顶向下划分主题域,且每个主题域对应唯一的责任主体。
本发明从业务事项清单入手,结合价值链分析,通过对主题域进行分类,从而明确了数据责任主体,解决了数据资源体系设计难度大、数据认责难的问题。面对企业多业务板块、多组织层级、多数据类型(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多数据源(套装软件、自建软件、excel文件等)等情况,本发明能够快速有效进行数据分类组织,从而提高构建数据资源体系的速度,缩短数据资源体系的设计周期,解决了数据资源体系设计周期长的问题。
步骤S2、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如图3所示,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针对单个分类,对所述主题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自顶向下识别各个所述业务流程中的所述业务对象。具体包括:
步骤S2.1.1、借鉴业界主流做法,对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通用流程进行梳理,得到通用流程梳理结果;
步骤S2.1.2、采用现场沟通调研的方法,与业务部门现场沟通调研,获取与所述业务流程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系统和日常表单等;
步骤S2.1.3、根据所述规章制度、所述业务系统和所述日常表单,对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重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得到重点业务流程梳理结果;
步骤S2.1.4、根据所述通用流程梳理结果和所述重点业务流程梳理结果绘制数据流图,自顶向下识别所述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所述业务对象。
例如,通过采购下的寻源选商过程,可识别供应商、物品、采购计划、采购订单、采购合同、采购发票等业务对象。
步骤S2.2、针对单个分类,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个业务事项进行盘点,自底向上对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具体包括:
步骤S2.2.1、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部门业务管辖范围内的业务系统和文件等进行盘点,以业务支撑类数据为主,分析指标类数据为辅,得到盘点结果。
步骤S2.2.2、自底向上对所述盘点结果中所述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步骤S2.3、在得到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后,还对所述主题域下所有类别的数据对象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并通过U/C矩阵确定各个数据的唯一来源和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步骤S2.3.1、对盘点过程中产生的所述业务对象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汇总数据中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的内容,并填写错误和缺失内容的数据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步骤S2.3.2、梳理、识别重复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并通过U/C矩阵确定数据源头。
步骤S2.3.3、根据所述数据源头,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所述重复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相似类型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例如在采购领域有采购合同,销售领域有销售合同等,可以抽象出共性的合同对象,各领域进行继承和扩展。
步骤S2.3.4、对于拥有共同属性的业务对象,对存在命名错误和描述错误的内容(命名不规范、描述不准确的内容),分别进行名称统一和定义纠正。
步骤S2.4、将上述成果与数据责任主体确认,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迭代完善,达成共识。
简单来说,步骤S2主要完成的是梳理关键流程,进行数据盘点,识别业务对象,即针对步骤S1的每个分类,分别进行流程梳理,识别关键业务对象,通过数据盘点进行抽象,完善对象信息,具体包括分析每个主题域下的关键业务流程,识别主要业务对象和数据实体;结合数据盘点成果,进行抽象整合,统一数据标准,补充完善对象信息。通过对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进行补充完善,使得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从而使得最终得到的数据资源体系也会更加准确。
步骤S3、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如图4所示,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1、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确定数据共享属性。
具体包括:
步骤S3.1.1、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利用数据资源目录模板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明确数据的归属部门和共享属性等。
步骤S3.1.2、对各单位所编制的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查漏补缺和错误纠正,补充完善缺失、不规范的内容,并规范资源名称、调整字段名称和字段顺序等。
步骤S3.2、采集可共享数据,并将所述可共享数据接入至所述数据资源目录中,数据责任主体完成数据准备,由技术人员完成数据接入与清洗,建立所述数据资源目录与接入数据的关联。
步骤S3.3、为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设置多分类标签,得到具有多分类标签的数据资源目录。
步骤S3.4、对所述具有多分类标签的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对其发布,由数据责任主体审核,在平台发布,以供用户在平台进行数据资源目录检索与申请使用。通过构建数据资源目录,分阶段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同时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在不改变原有分类情况下,可自定义扩展分类,能够满足业务、技术、管理人员多视角使用需求,且数据资源目录直接公布、直接展现,从而能够解决数据资源体系无法直观展现的问题。
简单来说,步骤S3主要完成的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发布,具体包括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完成可共享数据接入与发布,且设置数据资源目录多分类标签。最终构建的数据资源体系的框架如图5所示。
本发明从权力事项清单、责任事项清单等业务事项的角度入手,结合价值链分析,自顶向下进行数据分类,明确数据责任主体;以数据资源盘点结果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方式自底向上抽象整合,通过构建数据资源目录,分阶段逐步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同时支持多分类标签,在不改变原有分类情况下,可自定义扩展分类,满足多种数据使用需求,能够解决现有的数据资源管理中的数据资源体系搭建方法设计周期长、难度大、数据认责难、无法直观展现等问题。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
业务事项清单梳理和主题域分类模块M1,用于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
业务对象信息补充模块M2,用于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发布模块M3,用于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
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
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梳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中的主题域进行划分,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根据企业组织职能分工明细,对各部门的所述业务事项清单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所述业务事项清单包括权力事项清单和责任事项清单;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自顶向下对所述主题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对应的唯一的责任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自顶向下对所述主题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对应的唯一的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根据企业关键要素和行业经验,对所述主题域进行0级分类,得0级分类结果;所述0级分类结果包括管理支持域、业务运营域和战略发展域;
根据支持活动的类别,对所述管理支持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
根据生产活动的类别,结合业务板块特点,对所述业务运营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
对所述战略发展域进行一级分类,得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一级分类结果和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一级分类结果进行二级分类,得到所述管理支持域的二级分类结果和所述战略发展域的二级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处理后的业务事项清单以及业务板块特点,对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一级分类结果进行二级分类,得到所述业务运营域的二级分类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具体包括:
针对单个分类,对所述主题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自顶向下识别各个所述业务流程中的所述业务对象;
针对单个分类,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个业务事项进行盘点,自底向上对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单个分类,对所述主题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自顶向下识别各个所述业务流程中的所述业务对象,具体包括:
对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通用流程进行梳理,得到通用流程梳理结果;
采用现场沟通调研的方法,获取与所述业务流程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系统和日常表单;
根据所述规章制度、所述业务系统和所述日常表单,对所述业务流程中的重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得到重点业务流程梳理结果;
根据所述通用流程梳理结果和所述重点业务流程梳理结果绘制数据流图,自顶向下识别所述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所述业务对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单个分类,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个业务事项进行盘点,自底向上对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具体包括:
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各部门业务管辖范围内的业务系统和文件进行盘点,得到盘点结果;
自底向上对所述盘点结果中所述业务对象信息进行补充,得到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主题域下所有类别的数据对象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并通过U/C矩阵确定各个数据的唯一来源和责任主体;
所述对所述主题域下所有类别的数据对象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并通过U/C矩阵确定各个数据的唯一来源和责任主体,具体包括:
对盘点过程中产生的所述业务对象信息进行汇总,并填写错误和缺失内容的数据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识别重复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并通过U/C矩阵确定数据源头;
根据所述数据源头,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所述重复的业务对象和数据内容进行抽象和合并处理;
对于拥有共同属性的业务对象,对存在命名错误和描述错误的内容分别进行名称统一和定义纠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确定数据共享属性;
采集可共享数据,并将所述可共享数据接入至所述数据资源目录中,建立所述数据资源目录与接入数据的关联;
为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设置多分类标签,得到具有多分类标签的数据资源目录;
对所述具有多分类标签的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对其发布,以供用户进行数据资源目录检索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确定数据共享属性,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利用数据资源目录模板编制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明确数据的归属部门和共享属性;
对各单位所编制的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查漏补缺和错误纠正,并规范资源名称、调整字段名称和字段顺序。
10.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事项清单梳理和主题域分类模块,用于梳理业务事项清单,并采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主题域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
业务对象信息补充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主题域对应的责任主体,确定每一所述主题域各个流程下的业务对象;并采用数据盘点的方式,对所述业务对象进行信息补充,得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
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发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充后的业务对象信息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并对所述数据资源目录进行发布;所述数据资源目录支持多分类标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5179.1A CN114443779A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5179.1A CN114443779A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43779A true CN114443779A (zh) | 2022-05-06 |
Family
ID=8136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65179.1A Pending CN114443779A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4377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52160A (zh) * | 2023-01-10 | 2023-04-11 | 数据易(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盘点方法 |
CN116911805A (zh) * | 2023-09-05 | 2023-10-20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87617A (ko) * | 2005-01-28 | 2006-08-03 | (주)지이피 | Extended CPM(Corporate Performance Management)을 지향하는 정부, 금융 및 기업의 업무혁신 성과관리 비즈니스모델 |
CN108257043A (zh) * | 2018-01-16 | 2018-07-06 |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及目录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09377021A (zh) * | 2018-09-28 | 2019-02-2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企业系统中业务架构的构建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CN112100181A (zh) * | 2020-09-22 | 2020-12-18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沙盘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 |
CN112650731A (zh) * | 2020-12-22 | 2021-04-13 |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治理的主题库建设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11565179.1A patent/CN11444377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87617A (ko) * | 2005-01-28 | 2006-08-03 | (주)지이피 | Extended CPM(Corporate Performance Management)을 지향하는 정부, 금융 및 기업의 업무혁신 성과관리 비즈니스모델 |
CN108257043A (zh) * | 2018-01-16 | 2018-07-06 |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及目录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09377021A (zh) * | 2018-09-28 | 2019-02-2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企业系统中业务架构的构建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CN112100181A (zh) * | 2020-09-22 | 2020-12-18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沙盘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 |
CN112650731A (zh) * | 2020-12-22 | 2021-04-13 |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治理的主题库建设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许琥: "信息系统建模技术的分类及比较", 计算机与现代化, no. 05, 30 October 1999 (1999-10-30)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52160A (zh) * | 2023-01-10 | 2023-04-11 | 数据易(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盘点方法 |
CN115952160B (zh) * | 2023-01-10 | 2024-04-26 | 数据易(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盘点方法 |
CN116911805A (zh) * | 2023-09-05 | 2023-10-20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6911805B (zh) * | 2023-09-05 | 2024-02-06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7437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rtifacts to identify elements of a 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 |
Corallo et al. | Process mining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 |
Al-Sabri et al. |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evaluation of ERP reference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ERP IT-driven implementation: SAP ERP as a case study | |
CN116701358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
Vieira et al. | Supply chain hybrid simulation: From Big Data to distributions and approaches comparison | |
CN114443779A (zh) | 一种基于数据目录的数据资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 |
Anderson et al.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 |
US20140149186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rtifacts to identify elements of a component business model | |
Zakrzewska-Bielawska et al. | Relational orientation in B2B strategies: Measurement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 |
Aires et al. | Requirements elicitation in ERP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
CN113592378A (zh) | 一种大型复杂设备的bom构建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 |
Gerke et al. |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T processes based on reference models and process mining | |
Thom et al. | Workflow patterns for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 |
Benker | A generic process data warehouse schema for BPMN workflows | |
Šitova et al. | A concept of simulation-based SC performance analysis using SCOR metrics | |
Li et al. | Designing ERP systems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city | |
ARGHIR et al. |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Mining. | |
Paulauskaite-Taraseviciene et al. | Service quotation generation using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technology | |
Scheidl | Master Data Managment Maturity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 |
Darzi et al. |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ocurement process using process mining solution in a project-oriented organization | |
Mostaquim | Study on open source tool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 with respect to commercial software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SMEs) in logistics field | |
Smits | Improving integration Platforms as a Service through the addition of enterprise data catalog features | |
Panian | User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 |
Knoll | Fakultät für Maschinenwesen | |
Gath | Principle of Data warehous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