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855A -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2855A
CN114442855A CN202210112500.9A CN202210112500A CN114442855A CN 114442855 A CN114442855 A CN 114442855A CN 202210112500 A CN202210112500 A CN 202210112500A CN 114442855 A CN114442855 A CN 114442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identification
control
unit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25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2855B (zh
Inventor
王林志
席克瑞
刘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25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2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2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2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和多个触控单元;一个触控单元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一个触控单元行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一个触控单元列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与识别单元电连接;触控面板至少包括触控阶段和识别阶段;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触控面板进行驱动工作。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本发明可以自由切换触控模式和识别模式,还可以降低功耗,加快触控时的响应时间。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简单且易于使用的输入设备,被配置为识别用户通过使用手指等接触或按压而在屏幕上产生的触摸位置或相关信息,并且向系统发送屏幕的触摸位置或相关信息。电容式触摸屏具有高透射率、优异的耐用性、高触摸分辨率和多点触摸能力。触摸屏面板不仅应用于移动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等),还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例如,自动柜员机ATM、自动售票机、导航设备等)。近年来,利用指纹辨识装置来辨识使用者的电子装置越来越多。因为指纹具有相当高的单一性,只需要让指纹辨识装置记录使用者的指纹,使用者无须记住特定密码,因而免于密码被偷窃或破解的风险。
现有电容式指纹识别器件,若需要实现触控功能,仍需要驱动芯片如IC进行内部处理,利用指纹识别的高精度特性定位手指位置。指纹识别模式转换为触控模式时,由于仍是使用的指纹级别的高分辨率进行信号发送及采集,因此触控模式下的功耗高。例如指纹识别的分辨率一般是500dpi,而触控所需要的分辨率一般只有5dpi。若切换至触控功能时,仍采用的指纹级别的精度,则信号发射行数将会增加约100倍,因此实际工作时功耗较高,且响应时间较慢。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自由切换低分辨率触控模式和高分辨率识别模式,还可以降低功耗,加快触控时的响应时间的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高分辨率识别模式切换为低分辨率触控模式,由于仍是使用的高分辨率识别模式进行信号发送及采集,因此功耗高且响应时间慢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和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一个触控单元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多个识别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识别单元行,多个识别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形成识别单元列;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触控单元行,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形成触控单元列;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一个触控单元行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一个触控单元列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与识别单元电连接;触控面板至少包括触控阶段和识别阶段;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触控面板进行触控工作和识别工作;该驱动方法包括触控驱动方法和识别驱动方法;触控驱动方法包括:在触控阶段,触摸主体触摸触控面板,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单元列输出触控检测信号;识别驱动方法包括: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识别单元列输出识别检测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触控功能中需要触控面板具有较低的分辨率,只需识别出触摸位置即可,而识别功能中需要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以提高识别的精度。触控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和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其中一个触控单元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即多个识别单元所在的区域与一个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交叠,且实现高分辨率识别功能的多个识别单元可以在低分辨率触控功能中切换,直接作为一个触控单元使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与识别单元电连接,触控面板工作时至少包括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和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即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同时打开进行触控信号的传输,以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需求。而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每一个识别单元行依次传输识别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需求。本发明通过第一控制电路的设置,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触控面板的工作模式自由切换成高分辨率的识别模式和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依次提供触控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降低功耗。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触控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种时序图;
图5是图2中的触控面板在识别阶段的一种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二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的触控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种时序图;
图11是图8中的触控面板在识别阶段的一种时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第三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0是图19提供的驱动方法中触控阶段的一种时序图;
图21是图19提供的驱动方法中识别阶段的一种时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0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10和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20;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10;
多个识别单元10沿第一方向X排列形成识别单元行10H,多个识别单元10沿第二方向Y排列形成识别单元列10L;多个触控单元20沿第一方向X排列形成触控单元行20H,多个触控单元20沿第二方向Y排列形成触控单元列20L;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
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10L;
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30,第一控制电路3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
触控面板000至少包括触控阶段和识别阶段;
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000具有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可选的,触控功能中需要触控面板000具有较低的分辨率,只需识别出触摸位置即可,而识别功能中需要触控面板00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以提高识别的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分辨率可以理解为触控面板000中单位面积内识别单元的数量,例如触控面板000在实现识别功能时识别单元10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英寸分布400-500个识别单元10,而触控面板000在实现触控功能时触控单元20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英寸分布4-5个触控单元20。可选的,识别单元10包括触控笔识别单元或指纹识别单元中的一种,即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20可以理解为触控面板000的触摸控制识别单元,识别单元10可以理解为触控面板000的实现笔写识别的触控笔识别单元,由于触控笔的输出端(通常为笔头)一般是硬质的,所以与屏幕接触时产生的接触面积的变化是有限的,因此高分辨率的识别精度更容易识别出触控笔的笔头所写的图案或文字,可以避免触控笔识别采用低分辨率的识别精度时识别错误,影响使用效果;或者本实施例的识别单元10也可以为实现指纹识别的指纹识别单元,由于指纹的特征通常可分为三级。一级特征表示指纹的纹型、流向等宏观特征,二级特征表示指纹的细节,如纹线的分叉点、端点等特征,三级特征则是更高分辨率上的纹线属性,例如纹线的偏移、宽度、汗孔、褶皱、伤疤等其他的永久性特征,因此指纹识别单元需要高分辨率的识别精度,从而可以避免使用低分辨率的精度时指纹的特征抓取不够细致,识别出的指纹图像的准确性不高,造成识别错误继而隐私泄露等情况发生;或者还可以为其他高精度识别单元,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10和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20,其中,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10,即多个识别单元10所在的区域与一个触控单元20所在的区域交叠,且实现高分辨率识别功能的多个识别单元10可以在低分辨率触控功能中切换,直接作为一个触控单元20使用。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10,可以理解为多个识别单元10沿第一方向X排列形成识别单元行10H,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多个识别单元10沿第二方向Y排列形成识别单元列10L,多个识别单元列10L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包括多个触控单元20可以理解为多个触控单元20沿第一方向X排列形成触控单元行20H,多个触控单元行20H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多个触控单元20沿第二方向Y排列形成触控单元列20L,多个触控单元列20L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其中,在平行于触控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本实施例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为例进行示例。由于本实施例的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10,因此以触控单元行20H和触控单元列20L而言,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可以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可以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如图1所示,以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16个识别单元10,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包括四个识别单元行10H,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为例进行示例,具体实施时,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的识别单元10的数量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实施方式,仅需满足触控单元20的分辨率低于识别单元10的分辨率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图1仅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的示例,并不表示实际数量。可选的,以识别单元10用于实现指纹识别为例,目前常规实现指纹识别的识别单元10的设计尺寸一般在50um×50um,而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单元20的设计尺寸一般是(4000-6000um)×(4000-6000um),因此一个触控单元20大约可以对应100个实现指纹识别的识别单元1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10时可以设置的数量,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可以包括衬底,作为触控面板000设计结构的承载基板,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的结构均可以设置在衬底上。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在实际使用中,识别单元行10H还可以是理解为实际产品中的横方向上排布的识别单元10,也可以理解为产品中的纵方向上排布的识别单元10,即本实施例中仅是以第一方向X为横方向,第二方向Y为纵方向为例,具体实施时,第一方向X可以为纵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为横方向,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30,第一控制电路3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可选的,第一控制电路30的信号可以由触控面板000上绑定的驱动芯片(如IC,Integrated Circuit,图中未示意)提供。第一控制电路30可以设置于触控面板000的非触控区NTA,触控面板000还可以包括触控区TA,非触控区NTA可以围绕触控区TA设置,非触控区NTA可以理解为触控面板000的边框区,仅需满足第一控制电路30位于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设置区域以外的位置,避免第一控制电路30影响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的使用功能即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图1以第一控制电路30设置于触控面板000的第一边框区NTA1为例进行示意,在第一方向X上,触控面板000的第一边框区NTA1和第二边框区NTA2位于触控区TA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000至少包括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和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即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同时打开进行触控信号的传输,将多个识别单元行10H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以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需求。而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每一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传输识别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的设置,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触控面板000的工作模式自由切换成高分辨率的识别模式和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10,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在触控阶段,将多个识别单元行10H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即多个识别单元行10H的信号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提供触控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内的所有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控制电路30的具体连接结构不作限定,仅需满足该电路结构能够在触控阶段,通过该第一控制电路30可以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在识别阶段,通过该第一控制电路30可以实现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即可。本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画出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的形状和排布方式,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为其他排布形状,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可以均为电容式触控结构,如触控单元20可以是自电容触控结构或互电容触控结构,识别单元10也可以是电容式识别结构,本实施例对于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触控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触控面板000包括M1个识别单元行10H,触控面板000包括N1个触控单元行20H,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A1个识别单元行10H;其中,M1>N1,M1、N1、A1均为正整数;
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
每个触控单元行20H中,第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连接;
第b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
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连接;其中,a1、b1为正整数,a1≤A1,b1≤M1。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中,沿第二方向Y,可以包括M1个识别单元行10H,触控面板000包括N1个触控单元行20H,由于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则M1>N1,即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识别单元行10H的数量M1大于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触控单元行20H的数量N1,可选的,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A1个识别单元行10H,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A1等于4即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四个识别单元行10H为例进行示例说明,M1、N1、A1均为正整数。在实际情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A1的数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A1=4。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即第一控制电路30主要包括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分别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输入信号的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其中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数量与识别单元行10H的数量相同,均为M1个,即一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与一个识别单元行10H对应设置;触控面板000中第一传输信号线D的数量与触控单元行20H的数量相同,均为N1个,即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可以对应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提供传输信号,该传输信号可以为触控驱动信号或识别驱动信号。
触控面板000中第一控制信号线STX的数量与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包括的识别单元行10H数量相同,均为A1个,即每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可以为不同触控单元行20H的同一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使能信号,设置每个触控单元行20H中,第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连接,即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可以为每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对应的第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使能信号,控制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导通或截止。
本实施例还设置第b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连接;其中,a1、b1为正整数,a1≤A1,b1≤M1,可以在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同时均导通的情况下,通过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同时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A1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或者可以在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依次导通的情况下,通过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依次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A1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提供识别驱动信号。
如图2和图3所示,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行10H,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行20H,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行10H,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4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2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8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为例进行第一控制电路30连接结构的说明:
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中,第一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1连接,第二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二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2连接,第三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三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3连接,第四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四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4连接。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中,第一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一个识别单元行10H1电连接,第二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二个识别单元行10H2电连接,第三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三个识别单元行10H3电连接,第四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四个识别单元行10H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可以是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行10H直接连接,也可以是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通过其他导电结构实现与识别单元行10H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中四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均与第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1连接。
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第一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也与第一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1连接,第二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也与第二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2连接,第三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也与第三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3连接,第四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也与第四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4连接。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第一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五个识别单元行10H5(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的第一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第二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六个识别单元行10H4(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的第二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第三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七个识别单元行10H7(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的第三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第四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八个识别单元行10H8(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的第四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可以是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行10H直接连接,也可以是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通过其他导电结构实现与识别单元行10H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中四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均与第二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2连接。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晶体管T1均为N型晶体管,即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导通,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截止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一控制晶体管T1还可以为P型晶体管,即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导通,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截止。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4是图2中的触控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种时序图,在触控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低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可以设置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同时为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此时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均为导通状态,则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可以通过该触控单元行20H中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将第一传输信号线D提供的信号同时传输至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A1个识别单元行10H中。
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行10H,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行20H,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行10H,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4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2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8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触控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低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4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STX1、STX2、STX3、STX4)同时提供高电位信号,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对应的4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均打开,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对应的4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也均打开,当第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1输入信号时,可以将信号同时传输至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的4个识别单元行10H,第二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2输入信号时,可以将信号同时传输至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的4个识别单元行10H,以此类推,从而可以实现在触控阶段,将多个识别单元行10H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即多个识别单元行10H的信号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提供触控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内的所有识别单元行10H共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图5是图2中的触控面板在识别阶段的一种时序图,在识别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功能时,可以设置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依次为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依次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此时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依次处于导通状态,则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可以通过该触控单元行20H中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依次将第一传输信号线D提供的信号分别传输至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A1个识别单元行10H中。
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行10H,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行20H,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行10H,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4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2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8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识别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高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4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STX1、STX2、STX3、STX4)依次提供高电位信号,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对应的4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依次打开,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对应的4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也依次打开,当第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1输入信号时,可以将信号分别依次传输至第一个触控单元行20H1的4个识别单元行10H,第二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2输入信号时,可以将信号分别依次传输至第二个触控单元行20H2的4个识别单元行10H,以此类推,从而可以实现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每一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传输识别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高精度需求。
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一控制电路30,通过第一控制晶体管T1配合时序控制,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与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的转换,而且切换为触控工作模式时,可以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中,一个识别单元10包括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
一个触控单元20包括触控发射电极201和触控接收电极202;
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复用为一个触控发射电极201,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复用为一个触控接收电极20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可以为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即一个识别单元10包括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可选的,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沿第一方向X形成的电极行可以与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沿第二方向交叉设置,两组识别电极交叉处将形成电容,即该两组识别电极分别构成电容的两极。在识别阶段,识别发射电极101用于发射识别驱动信号;识别接收电极102则用于在识别阶段感应其与识别发射电极101之间的电容变化,以进行识别功能。当识别单元10为指纹识别单元时,手指按压某一区域时,可以检测该区域中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变化,生成指纹数据。
本实施例的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可以复用为一个触控发射电极201,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可以复用为一个触控接收电极202,一个触控单元20包括触控发射电极201和触控接收电极202,即多个触控发射电极201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触控接收电极202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触控发射电极201沿第一方向X形成的电极行可以与多个触控接收电极202沿第二方向交叉设置,两组触控电极交叉处将形成电容,即该两组触控电极分别构成电容的两极。触控发射电极201用于发射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接收电极202则用于在触控阶段感应其与触控发射电极201之间的电容变化,以供进行触控位置的确定。当触摸主体如手指或触控笔按压某一区域时,可以检测该区域中触控发射电极201和触控接收电极202之间的电容变化,生成触控数据,确定触控位置。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电路30与识别发射电极101电连接,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晶体管T1实现,具体为触控面板000中的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和M1个识别单元行10H中,一个第一控制晶体管和一个识别单元行10H一一对应设置,第b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发射电极101电连接。即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电路30设置于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000中时,可以与识别发射电极101电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传输发射信号至识别单元10的识别发射电极101上。
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同时向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发射电极101传输触控发射信号,实现触控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此时各个触控单元20的各个识别接收电极102用于触控信号的采集,接收触控数据,实现触控位置的确定。
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向每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各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发射电极101传输识别发射信号,实现识别阶段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此时各个识别单元10的各个识别接收电极102用于识别信号的采集,接收指纹数据或笔写数据,实现指纹图像或笔写图像的采集。
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一控制电路30应用于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中时,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与识别发射电极101电连接,第一控制晶体管T1配合时序控制,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与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的转换,而且切换为触控工作模式时,可以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发射触控信号的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画出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具体实施时,触控面板000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进行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点在于第一控制电路30的描述,对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的结构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中,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40,第二控制电路4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电路40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
在识别阶段,第二控制电路40依次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40,第二控制电路4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可选的,第二控制电路40的信号可以由触控面板000上绑定的驱动芯片(如IC,Integrated Circuit,图中未示意)提供。第二控制电路40可以设置于触控面板000的非触控区NTA,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图7以第二控制电路40设置于触控面板000的第三边框区NTA3为例进行示意,在第二方向Y上,触控面板000的第三边框区NTA3和第四边框区NTA4位于触控区TA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边框区NTA3也可理解为触控面板的绑定区,用于绑定驱动芯片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000至少包括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和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即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同时打开进行触控信号的传输,将多个识别单元行10H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以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需求。而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每一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传输识别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需求。并且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40,当触控面板000为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时,在触控阶段,第二控制电路40可以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即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同时进行触控检测信号的输出,将多个识别单元列10L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以进一步实现触控阶段中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需求。而在识别阶段,第二控制电路40依次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每一个识别单元列10L依次输出识别检测信号,以实现识别阶段中进行识别信号检测时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和第二控制电路40的设置,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触控面板000的工作模式自由切换成高分辨率的识别模式和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一个触控单元20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10,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包括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在触控阶段,将多个识别单元行10H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多个识别单元列10L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即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提供触控信号,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也无需依次输出触控检测信号,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内的所有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第二控制电路40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所有识别单元列10L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和第二控制电路40的共同配合,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控制电路40的具体连接结构不作限定,仅需满足该电路结构能够在触控阶段,通过该第二控制电路40可以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在识别阶段,通过该第二控制电路40可以实现依次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即可。本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画出触控单元20和识别单元10的形状和排布方式,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为其他排布形状,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8和图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第二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触控面板000包括M2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N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A2个识别单元列10L;其中,M2>N2,M2、N2、A2均为正整数;
第二控制电路40包括触控检测电路401和识别检测电路402;
触控检测电路401包括N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
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均与触控选择信号线TP-S连接;
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第a2个识别单元列10L与第a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连接;其中,a2为正整数,a2≤A2;
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连接;
识别检测电路402包括M2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
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栅极均与识别选择信号线F-S连接;
第a3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a3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其中,a3为正整数,a3≤M2;
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中,沿第一方向X,可以包括M2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N2个触控单元列20L,由于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则M2>N2,即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识别单元列10L的数量M2大于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触控单元列20L的数量N2,可选的,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A2个识别单元列10L,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以A2等于4即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为例进行示例说明,M2、N2、A2均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二控制电路40包括触控检测电路401和识别检测电路402。触控检测电路401用于在触控阶段进行触控检测信号的接收检测,触控检测电路401包括N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即触控检测电路401主要包括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和分别为第二控制晶体管T2输入信号的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和用于从第二控制晶体管T2输出信号的N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其中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数量与识别单元列10L的数量相同,均为M2个,即一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与一个识别单元列10L对应设置;触控面板000中触控检测信号线TP的数量与触控单元列20L的数量相同,均为N2个,即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可以对应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用于从一个触控单元列20L输出触控检测信号。触控检测电路401中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均与触控选择信号线TP-S连接,触控选择信号线TP-S用于控制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导通或截止。本实施例还设置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第a2个识别单元列10L与第a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连接,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连接,即触控选择信号线TP-S可以为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对应的所有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提供使能信号,控制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导通或截止。在第二控制晶体管T2导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晶体管T2将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多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触控检测信号同时输出至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上,进行触控检测信号的输出识别。
本实施例的识别检测电路402用于在识别阶段进行识别检测信号的接收检测,识别检测电路402包括M2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即识别检测电路402主要包括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和分别为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输入信号的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和用于从第三控制晶体管T3输出信号的M2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其中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数量与识别单元列10L的数量相同,均为M2个,即一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与一个识别单元列10L对应设置;触控面板000中识别检测信号线FP的数量与识别单元列10L的数量相同,均为M2个,即一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可以对应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用于从一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识别检测信号。识别检测电路402中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栅极均与识别选择信号线F-S连接,识别选择信号线F-S用于控制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导通或截止。本实施例还设置第a3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a3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连接,即识别选择信号线F-S可以为每个识别单元列10L中对应的所有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栅极提供使能信号,控制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导通或截止。在第三控制晶体管T3导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三控制晶体管T3将每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检测信号依次输出至一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上,进行识别检测信号的输出识别。
如图8和图9所示,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二控制电路40包括8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FP1、FP2、FP3、FP4、FP5、FP6、FP7、FP8)、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TP1、TP2)、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8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为例进行第二控制电路40连接结构的说明: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均与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连接,8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栅极均与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连接。在实际情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A2的数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A2=4。
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中,第一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一个识别单元列10L1电连接,第二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二个识别单元列10L2电连接,第三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三个识别单元列10L3电连接,第四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可以是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列10L直接连接,也可以是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通过其他导电结构实现与识别单元列10L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中四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二极均与第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1连接。
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第一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五个识别单元列10L5(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第二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六个识别单元列10L6(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二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第三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七个识别单元列10L7(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三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第四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八个识别单元列10L8(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可以是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列10L直接连接,也可以是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通过其他导电结构实现与识别单元列10L的连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四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二极均与第二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2连接。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控制晶体管T2均为N型晶体管,即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导通,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截止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二控制晶体管T2还可以为P型晶体管,即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导通,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截止。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图10是图8中的触控面板在触控阶段的一种时序图,在触控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低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可以设置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为所有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所有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此时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均为导通状态,则同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可以通过该触控单元列20L中对应的A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二极将触控检测信号输出。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40的触控检测电路401在进行触控检测信号识别工作时,识别检测电路402可以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识别选择信号线F-S可以为所有的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栅极提供低电位信号,使得识别检测电路402中所有的第三控制晶体管T3处于截止状态,识别检测电路402不工作,有利于降低面板的功耗。
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二控制电路40的触控检测电路401包括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触控阶段中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低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提供高电位信号,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提供低电位信号,2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均打开,8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均截止,可以将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四个识别单元列20L的触控检测信号同时输出至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上,以此类推,从而可以实现在触控阶段中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将多个识别单元列10L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同时进行触控检测信号的输出,通过第二控制电路40的触控检测电路401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内的所有识别单元列10L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和第二控制电路40的共同配合,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图11是图8中的触控面板在识别阶段的一种时序图,在识别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功能时,可以设置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为所有识别单元列10L对应的所有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栅极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此时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均为导通状态,则M2条识别检测信号线TP可以通过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二极将触控检测信号依次输出。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40的识别检测电路402在进行高分辨率的识别信号检测工作时,触控检测电路401可以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触控选择信号线TP-S可以为所有的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栅极提供低电位信号,使得触控检测电路401中所有的第二控制晶体管T2处于截止状态,触控检测电路401不工作,有利于降低面板的功耗。
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二控制电路40的触控检测电路401包括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识别阶段中进行高分辨率的识别信号检测时,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高分辨率的指纹或笔写识别功能时,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TP-S提供低电位信号,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F-S提供高电位信号,8个识别单元列10L对应的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3均打开,8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均截止,可以将所有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检测信号依次输出至一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上,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高精度需求。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中,一个识别单元10包括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一个触控单元20包括触控发射电极201和触控接收电极202;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复用为一个触控发射电极201,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复用为一个触控接收电极20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控制电路40与与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一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接收电极102一一对应电连接,一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可以为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即一个识别单元10包括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可选的,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沿第一方向X形成的电极行可以与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沿第二方向Y交叉设置,两组识别电极交叉处将形成电容,即该两组识别电极分别构成电容的两极。在识别阶段,识别发射电极101用于发射识别驱动信号;识别接收电极102则用于在识别阶段感应其与识别发射电极101之间的电容变化,以进行识别功能。当识别单元10为指纹识别单元时,手指按压某一区域时,可以检测该区域中识别发射电极101和识别接收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变化,生成指纹数据。
本实施例的多个识别发射电极101可以复用为一个触控发射电极201,多个识别接收电极102可以复用为一个触控接收电极202,一个触控单元20包括触控发射电极201和触控接收电极202,即多个触控发射电极201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触控接收电极202可以阵列排布于触控面板000的衬底上,多个触控发射电极201沿第一方向X形成的电极行可以与多个触控接收电极202沿第二方向交叉设置,两组触控电极交叉处将形成电容,即该两组触控电极分别构成电容的两极。触控发射电极201用于发射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接收电极202则用于在触控阶段感应其与触控发射电极201之间的电容变化,以供进行触控位置的确定。当触摸主体如手指或触控笔按压某一区域时,可以检测该区域中触控发射电极201和触控接收电极202之间的电容变化,生成触控数据,确定触控位置。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电路40与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晶体管T1和第三控制晶体管T3实现,具体为触控面板000中的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和M2个识别单元列10L中,一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和一个识别单元列10L一一对应设置,第e1个第二控制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e1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触控面板000中的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和M2个识别单元列10L中,一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和一个识别单元列10L一一对应设置,第e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e2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其中e1和e2均为正整数。即本实施例的第二控制电路40设置于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000中时,可以与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如图12所示,识别单元10的识别接收电极102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第二控制电路30传输至触控检测信号线TP或者识别检测信号线FP上。
在触控阶段中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一条触控检测信号线TP可以在第二控制晶体管T2导通的情况下,同时接收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接收电极102上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实现触控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此时各个触控单元20的各个识别接收电极102用于触控信号的采集,接收触控数据,实现触控位置的确定。
在识别阶段中进行识别信号检测时,一条识别检测信号线FP可以在第三控制晶体管T3导通的情况下,依次接收每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接收电极102上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实现识别阶段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此时各个识别单元10的各个识别接收电极102用于识别信号的采集,接收指纹数据或笔写数据,实现指纹图像或笔写图像的采集。
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二控制电路40应用于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中时,通过第二控制电路40与识别接收电极102电连接,第二控制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配合时序控制,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与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的转换,而且切换为触控工作模式时,可以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不仅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发射触控信号的响应时间,还有利于提升接收触控检测信号的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画出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具体实施时,触控面板000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互电容式的触控面板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中,触控面板000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排布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识别信号线10F、多条沿第一方向X排布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识别扫描线10S,识别扫描线10S和识别信号线10F交叉绝缘限定出多个识别单元10所在区域,同一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单元10与同一条识别信号线10F电连接,同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单元10与同一条识别扫描线10S电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可以为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即一个识别单元10包括识别电极,一个触控单元20包括触控电极,多个识别电极复用为一个触控电极,自电容式的识别电极(触控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即为自电容。自电容式的触控电极是采用自打自收的方式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相关技术中的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应用时,每个触控电极连接一条触控电极引线,在触控阶段,触控单元20通过触控电极引线接收触控检测信号,并通过触控电极引线发送触控感应信号,从而实现对触控面板的触控检测。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000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排布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识别信号线10F、多条沿第一方向X排布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识别扫描线10S,识别扫描线10S和识别信号线10F交叉绝缘限定出多个识别单元10所在区域,同一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单元10与同一条识别信号线10F电连接,同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的识别单元10与同一条识别扫描线10S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000在触控阶段,发射和接收触控信号均是通过识别信号线10F完成,在识别阶段,发射和接收识别信号均是通过识别信号线10F完成。识别信号线10F相当于自电容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引线使用。在识别阶段,一个识别电极感应其与地构成的电容变化,以进行识别功能,当识别单元10为指纹识别单元时,手指按压某一区域时,可以检测该区域中识别电极与地构成的电容变化,生成指纹数据。在触控阶段,一个触控电极复用多个识别电极,当触摸主体如手指或触控笔按压某一区域时,触控电极感应其与地构成的电容变化,生成触控数据,确定触控位置。本实施例中识别扫描线10S用于在检测触控信号或识别信号的过程中对识别单元列10L进行扫描,完成触控检测信号或识别检测信号的接收。
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电路3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中的发射触控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同时向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具体为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同时向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条识别信号线10F充电(可以理解为一个复原的动作)。可选的,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还用于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即在触控阶段中的接收触控检测信号的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同时接收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
在识别阶段中的发射识别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向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具体为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向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每一条识别信号线10F充电(可以理解为一个复原的动作)。可选的,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还用于依次接收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即在识别阶段中的接收识别检测信号的过程中,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接收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一控制电路30应用于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中时,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第一控制晶体管T1配合时序控制,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与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的转换,而且切换为触控工作模式时,可以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发射触控信号和接收触控检测信号的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画出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具体实施时,触控面板000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进行理解。
可选的,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控制电路30通过识别信号线10F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30通过识别信号线10F在触控阶段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发射触控驱动信号和接收触控检测信号,第一控制电路30通过识别信号线10F在识别阶段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发射识别驱动信号和接收识别检测信号。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每个识别单元10连接有第四控制晶体管T4;
第b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信号线10F电连接;
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第一极均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对应的同一条识别信号线10F电连接,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第二极分别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单元10电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每个识别单元10连接有第四控制晶体管T4,第四控制晶体管T4位于触控面板000的触控区TA,属于面板内的控制晶体管,第四控制晶体管T4用于在触控信号的发射阶段或者触控检测信号的接收阶段控制识别单元10与识别信号线10F导通与否。
第一控制电路30通过识别信号线10F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第b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信号线10F电连接,并且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第一极均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对应的同一条识别信号线10F电连接,进而可以在第四控制晶体管T4导通的情况下,实现一条识别信号线10F与一个识别单元行10H之间信号的传输。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第二极分别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的识别单元10电连接,从而可以在触控阶段的发射触控驱动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将触控面板000中所有的识别单元10均与识别信号线10F连通,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对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每一条识别信号线10F充电,即对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复原。在触控阶段的接收触控检测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将识别扫描线10S提供的触控扫描信号依次传输至触控面板000中每一个识别单元列10L,接收触控检测信号。在识别阶段的发射识别驱动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将触控面板000中所有的识别单元10均与识别信号线10F连通,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对每一条识别信号线10F充电,即依次对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进行复原。在识别阶段的接收识别检测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将识别扫描线10S提供的触控扫描信号依次传输至触控面板000中每一个识别单元列10L,接收触控检测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识别扫描线10S提供的触控扫描信号可以通过外部驱动芯片(如IC)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相关技术中的移位寄存器电路进行控制,以实现在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的情况下将识别扫描线10S提供的触控扫描信号依次传输至触控面板000中每一个识别单元列10L,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第四控制晶体管T4均为N型晶体管,即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导通,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截止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第四控制晶体管T4还可以为P型晶体管,即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导通,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截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000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50,第三控制电路5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
在触控阶段,第三控制电路5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在识别阶段,第三控制电路5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识别扫描信号。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为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时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50,可选的,第三控制电路50可以设置于第四边框区NTA4或者第三边框区NTA3中的任一者,本实施例的图15以第三控制电路50设置于第四边框区NTA4为例进行示例说明。第三控制电路50与识别单元10电连接,可选的第三控制电路50可以通过触控面板000中的识别扫描线10S实现与识别单元10的电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控制电路50实现在触控阶段,通过第三控制电路5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即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依次提供触控扫描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进行触控扫描信号输入时的响应时间。而在识别阶段,第三控制电路5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识别扫描信号,可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需求。
在触控阶段的发射触控驱动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将触控面板000中所有的识别单元10均与识别信号线10F连通,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对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每一条识别信号线10F充电,即对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复原。在触控阶段的接收触控检测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以及第三控制电路50的设置,将识别扫描线10S提供的触控扫描信号同时传输至触控面板000中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中,使得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同时接收触控检测信号。在识别阶段的发射识别驱动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将触控面板000中所有的识别单元10均与识别信号线10F连通,第一控制电路30中的第一传输信号线D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情况下,依次对每一条识别信号线10F充电,即依次对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进行复原。在识别阶段的接收识别检测信号的过程中,通过第四控制晶体管T4的导通以及第三控制电路50的设置,将识别扫描线10S提供的触控扫描信号依次传输至触控面板000中每一个识别单元列10L,接收触控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和第三控制电路50的共同配合,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000的工作模式自由切换成高分辨率的识别模式和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实现在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6和图17,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第三控制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000为自电容式的触控面板时,第三控制电路50包括A2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和N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M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
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第a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a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连接;
第b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识别扫描线10S与第b4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
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连接;其中,a4、b4为正整数,a4≤A2,b4≤M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中,沿第一方向X,可以包括M2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N2个触控单元列20L,由于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多个识别单元列10L,则M2>N2,即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识别单元列10L的数量M2大于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触控单元列20L的数量N2,可选的,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A2个识别单元列10L,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以A2等于4即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为例进行示例说明,M2、N2、A2均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三控制电路50包括A2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和N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M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即第三控制电路50主要包括M1个M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和分别为第五控制晶体管T5输入信号的A2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和N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其中触控面板000中包括的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数量与识别单元列10L的数量相同,均为M2个,即一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与一个识别单元列10L对应设置;触控面板000中第二传输信号线K的数量与触控单元列20L的数量相同,均为N2个,即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可以对应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提供传输信号,该传输信号可以为触控扫描信号或识别扫描信号。
触控面板000中第二控制信号线SCX的数量与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包括的识别单元列10L数量相同,均为A2个,即每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可以为不同触控单元列20L的同一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使能信号,设置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第a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a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连接,即第a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可以为每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对应的第a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提供使能信号,控制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导通或截止。
本实施例还设置第b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识别扫描线10S与第b4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连接;其中,a4、b4为正整数,a4≤A2,b4≤M2,可以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同时均导通的情况下,通过同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同时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A2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触控扫描信号;或者可以在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依次导通的情况下,通过同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依次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A2个识别单元列10L依次提供识别扫描信号。
如图16和图17所示,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三控制电路50包括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和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8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为例进行第三控制电路50连接结构的说明:
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中,第一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1连接,第二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二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2连接,第三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三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3连接,第四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四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4连接。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中,第一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一个识别单元列10L1电连接,第二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二个识别单元列10L2电连接,第三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三个识别单元列10L3电连接,第四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是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识别扫描线10S实现与识别单元列10L的连接。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中四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均与第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1连接。
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第一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也与第一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1连接,第二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也与第二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2连接,第三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也与第三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3连接,第四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也与第四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4连接。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第一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五个识别单元列10L5(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一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第二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六个识别单元列10L6(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二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第三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七个识别单元列10L7(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三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第四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触控面板000的第八个识别单元列10L8(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中的第四个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识别单元列10L电连接,是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通过识别扫描线10S实现与识别单元列10L的连接。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1中四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均与第二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2连接。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以第五控制晶体管T5均为N型晶体管,即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导通,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截止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实施时,第五控制晶体管T5还可以为P型晶体管,即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低电平时导通,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接入高电平时截止。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触控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低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可以设置A2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同时为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此时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均为导通状态,则同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可以通过该触控单元列20L中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将第二传输信号线K提供的扫描信号同时传输至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A2个识别单元列10L中,即同时将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打开,在触控检测信号的接收阶段同时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三控制电路50包括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和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8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触控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低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SCX1、SCX2、SCX3、SCX4)同时提供高电位信号,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对应的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均打开,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对应的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也均打开,当第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1输入触控扫描信号时,可以将该触控扫描信号同时传输至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的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二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2输入触控扫描信号时,可以将该触控扫描信号同时传输至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的4个识别单元列10L,以此类推,从而可以实现在触控阶段,将多个识别单元列10L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依次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可以通过第三控制电路5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内的所有识别单元列10L共同提供触控扫描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三控制电路50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识别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高分辨率的识别功能时,可以设置A2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依次为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依次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此时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依次处于导通状态,则同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可以通过该触控单元列20L中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依次将第二传输信号线K提供的识别扫描信号分别传输至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A2个识别单元列10L中。
本实施例以触控面板000包括8个识别单元列10L,触控面板000包括2个触控单元列20L,一个触控单元列20L中包括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三控制电路50包括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和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8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在识别阶段,即触控面板000需要实现高分辨率的触控功能时,4条第二控制信号线SCX(SCX1、SCX2、SCX3、SCX4)依次提供高电位信号,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对应的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依次打开,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对应的4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也依次打开,当第一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1输入识别扫描信号时,可以将该识别扫描信号分别依次传输至第一个触控单元列20L1的4个识别单元列10L,第二条第二传输信号线K2输入识别扫描信号时,可以将该识别扫描信号分别依次传输至第二个触控单元列20L2的4个识别单元列10L,以此类推,从而可以实现在识别阶段,第三控制电路5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列20L的多个识别单元列10L提供识别扫描信号,即依次将同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T5逐渐打开,在识别检测信号的接收阶段实现依次接收一个触控单元列20L对应的A2个识别单元列10L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高精度需求。
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三控制电路50,通过第五控制晶体管T5配合时序控制,可以实现自电容式触控面板的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与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的转换,而且切换为触控工作模式时,可以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17、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000进行低分辨率的触控工作和高分辨率的识别工作;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包括触控驱动方法和识别驱动方法;其中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S10:在触控阶段,触摸主体(如手指或触控笔)触摸触控面板000,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单元列20L输出触控检测信号;
识别驱动方法包括:
S11: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识别单元列10L输出识别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000进行低分辨率的触控工作和高分辨率的识别工作,在进行触控工作时,触控驱动方法包括触摸主体(如手指或触控笔)触摸触控面板000,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单元列20L输出触控检测信号,即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同时打开进行触控信号的传输,将多个识别单元行10H集成为一个触控单元行20H,进而可以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需求。
而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识别单元列10L输出识别检测信号,即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对每一个识别单元行10H依次传输识别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需求。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采用上述驱动方法,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的控制,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触控面板000的工作模式自由切换成高分辨率的识别模式和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在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000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无需触控面板000绑定的IC进行内部数据处理即可实现,有利于降低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17、图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000进行低分辨率的触控工作和高分辨率的识别工作;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包括触控驱动方法和识别驱动方法;其中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S20:在触控阶段,触摸主体(如手指或触控笔)触摸触控面板000,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触控单元列20L输出触控检测信号;
S21:根据触控检测信号确定触摸主体所在位置后,进入识别阶段;
识别驱动方法包括:
S22: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仅向触摸主体所在位置的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触摸主体所在位置的识别单元列10L输出识别检测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中,在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的控制,仅向触控阶段已经确定了触摸主体所在位置的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识别驱动信号,其余位置的识别单元行10H均不工作,仅触摸主体所在位置的识别单元列10L输出识别检测信号,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面板处理数据的负荷量,进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3和图、19、图20、图21,图20是图19提供的驱动方法中触控阶段的一种时序图,图21是图19提供的驱动方法中识别阶段的一种时序图,本实施中触控面板000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即沿第二方向Y,触控面板000包括M1个识别单元行10H,触控面板000包括N1个触控单元行20H,一个触控单元行20H中包括A1个识别单元行10H;其中,M1>N1,M1、N1、A1均为正整数;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每个触控单元行20H中,第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连接;第b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b1个识别单元行10H电连接;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连接;其中,a1、b1为正整数,a1≤A1,b1≤M1。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30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多个识别单元行1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时:
在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之后,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
在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之后,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触控面板000的第一控制电路30包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即第一控制电路30主要包括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和分别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输入信号的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通过第一控制电路30的设置实现在触控阶段,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STX同时为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高电平的使能信号,同一条第一传输信号线D可以通过该触控单元行20H中对应的A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将第一传输信号线D提供的信号同时传输至同一个触控单元行20H的A1个识别单元行10H中时,可以设置在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之后,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并且在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之后,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即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的开始时间早于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的开始时间,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的结束时间晚于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的结束时间,可以理解为同一驱动周期内,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时间段t1不仅多于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各个识别单元提供触控信号的时间段t2,并且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的时间段t1覆盖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各个识别单元提供触控信号的时间段t2,即在第一控制晶体管T1导通一段时间后,第一传输信号线D才开始为识别单元行10H或触控单元行2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且在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识别单元行10H或触控单元行20H提供触控驱动信号结束一段时间后,第一控制晶体管T1再截止,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控制晶体管T1提前导通时第一传输信号线D提供的触控驱动信号还未输入,比如触控阶段需要为触控单元行20H提供高电位的触控驱动信号,若第一控制晶体管T1提前导通,第一传输信号线D上的信号仍然为低电位,此时就很可能将低电位信号传输至触控单元行20H的触控单元20,进而容易影响触控检测效果。因此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之后,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在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之后,第一控制信号线STX为第一控制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可以尽可能保证第一传输信号线D为各个识别单元10提供触控或识别信号时,第一控制晶体管T1已经处于导通状态,有利于保证触控识别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2,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000,还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等。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11可以将触控面板000嵌入到显示面板中,即在显示屏内部嵌入具有触控和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000,可以使整个显示装置变得更加轻薄。或者,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000还可以嵌入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即在液晶显示面板上设置具有触控和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000,制程难度低,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显示装置111中包括触控面板000时可以设置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显示装置,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图2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触控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和识别功能,触控功能中需要触控面板具有较低的分辨率,只需识别出触摸位置即可,而识别功能中需要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以提高识别的精度。触控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和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其中一个触控单元复用为多个识别单元,即多个识别单元所在的区域与一个触控单元所在的区域交叠,且实现高分辨率识别功能的多个识别单元可以在低分辨率触控功能中切换,直接作为一个触控单元使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与识别单元电连接,触控面板工作时至少包括低分辨率的触控阶段和高分辨率的识别阶段,在触控阶段,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即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同时打开进行触控信号的传输,以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精度需求。而在识别阶段,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每一个识别单元行依次传输识别信号,以实现识别功能所需的高分辨率精度需求。本发明通过第一控制电路的设置,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将触控面板的工作模式自由切换成高分辨率的识别模式和低分辨率的触控模式,触控阶段无需为一个触控单元行的多个识别单元行依次提供触控信号,进而可以在该触控阶段将触控面板的分辨率降低至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提升触控阶段的触控响应时间,且通过第一控制电路即可实现触控功能所需的低分辨率,有利于降低功耗。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发明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识别单元和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复用为多个所述识别单元;
多个所述识别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识别单元行,多个所述识别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形成识别单元列;多个所述触控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触控单元行,多个所述触控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形成触控单元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包括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包括多个所述识别单元列;
还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识别单元电连接;
所述触控面板至少包括触控阶段和识别阶段;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在所述识别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单元包括触控笔识别单元或指纹识别单元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触控面板包括M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所述触控面板包括N1个所述触控单元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中包括A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其中,M1>N1,M1、N1、A1均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
每个所述触控单元行中,第a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第a1条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连接;
第b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电连接;
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对应的A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所述第一传输信号线连接;其中,a1、b1为正整数,a1≤A1,b1≤M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识别单元包括识别发射电极和识别接收电极;
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触控发射电极和触控接收电极;
多个所述识别发射电极复用为一个所述触控发射电极,多个所述识别接收电极复用为一个所述触控接收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识别发射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b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的所述识别发射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识别单元电连接;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同时接收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列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
在所述识别阶段,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依次接收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列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触控面板包括M2个所述识别单元列,所述触控面板包括N2个所述触控单元列,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中包括A2个所述识别单元列;其中,M2>N2,M2、N2、A2均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触控检测电路和识别检测电路;
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N2条触控检测信号线、M2个第二控制晶体管、一条触控选择信号线;
M2个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触控选择信号线连接;
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列中,第a2个所述识别单元列与第a2个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其中,a2为正整数,a2≤A2;
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对应的A2个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所述触控检测信号线连接;
所述识别检测电路包括M2条识别检测信号线、M2个第三控制晶体管、一条识别选择信号线;
M2个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与所述识别选择信号线连接;
第a3个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a3个所述识别单元列电连接;其中,a3为正整数,a3≤M2;
M2个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一条所述识别检测信号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识别信号线、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识别扫描线,所述识别扫描线和所述识别信号线交叉绝缘限定出多个所述识别单元所在区域,同一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的所述识别单元与同一条所述识别信号线电连接,同一个所述识别单元列的所述识别单元与同一条所述识别扫描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同时接收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输出的触控检测信号;
在所述识别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依次接收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输出的识别检测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通过所述识别信号线与所述识别单元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识别单元连接有第四控制晶体管;
第b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的所述识别信号线电连接;
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的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均与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对应的同一条所述识别信号线电连接,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的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的所述识别单元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与所述识别单元电连接;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列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在所述识别阶段,所述第三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列提供识别扫描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A2条第二控制信号线和N2条第二传输信号线、M2个第五控制晶体管;
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列中,第a4个所述第五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第a4条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连接;
第b4个所述第五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所述识别扫描线与第b4个所述识别单元列电连接;
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列对应的A2个所述第五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所述第二传输信号线连接;其中,a4、b4为正整数,a4≤A2,b4≤M2。
15.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进行触控工作和识别工作;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触控驱动方法和识别驱动方法;
所述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触控阶段,触摸主体触摸所述触控面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所述触控单元列输出触控检测信号;
所述识别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识别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依次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所述识别单元列输出识别检测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触控阶段,根据所述触控检测信号确定触摸主体所在位置后,进入所述识别阶段;
在所述识别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仅向所述触摸主体所在位置的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提供识别驱动信号,所述触摸主体所在位置的所述识别单元列输出识别检测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触控面板包括M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所述触控面板包括N1个所述触控单元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中包括A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其中,M1>N1,M1、N1、A1均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A1条第一控制信号线和N1条第一传输信号线、M1个第一控制晶体管;
每个所述触控单元行中,第a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第a1条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连接;
第b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b1个所述识别单元行电连接;
同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对应的A1个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均与同一条所述第一传输信号线连接;其中,a1、b1为正整数,a1≤A1,b1≤M1;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同时向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行的多个所述识别单元行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时:
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之后,所述第一传输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
在所述第一传输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提供第二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之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为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提供第一使能信号的工作结束。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210112500.9A 2022-01-29 2022-01-29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442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2500.9A CN114442855B (zh) 2022-01-29 2022-01-29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2500.9A CN114442855B (zh) 2022-01-29 2022-01-29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855A true CN114442855A (zh) 2022-05-06
CN114442855B CN114442855B (zh) 2024-07-02

Family

ID=8137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2500.9A Active CN114442855B (zh) 2022-01-29 2022-01-29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285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973A (zh) * 2009-02-27 2009-08-19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可触摸按钮的电视机遥控器装置
US20170177158A1 (en) * 2016-10-31 2017-06-22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WO2020093797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76487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168284A1 (en) * 2018-11-22 2020-05-28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hift Register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107435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电路、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接收切换电路及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0973A (zh) * 2009-02-27 2009-08-19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可触摸按钮的电视机遥控器装置
US20170177158A1 (en) * 2016-10-31 2017-06-22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WO2020093797A1 (zh) * 2018-11-06 2020-05-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00168284A1 (en) * 2018-11-22 2020-05-28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hift Register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Gate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107435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电路、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接收切换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1542801A (zh) * 2018-11-30 2020-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电路、驱动电路、触控显示面板、接收切换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1176487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855B (zh) 202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5250B2 (en) Active stylus and capacitive position detection system having touch object detecting mode and stylus detecting mode
US8258986B2 (en) Capacitive-matrix keyboard with multiple touch detection
CN102236466B (zh) 多芯片触摸屏
US10228780B2 (en) Stylus to host synchronization using a magnetic field
EP2178026B1 (en) Fingerprint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and associated touch control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detection
US8610009B2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US20100252335A1 (en) Capacitive Touchscreen or Touchpad for Finger and Active Stylus
DE112014004615T5 (de) Erfassen und Differenzieren von Berührungen von leitfähigen Gegenständen unterschiedlicher Größe auf einem kapazitiven Taster
CN104169849A (zh) 使用具有时变特性的驱动信号的触控面板激励
CN103530609A (zh) 一种指纹识别元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3535653U (zh) 一种指纹识别元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8988086B1 (en) Capacitive sensor array with pattern variation
CN105183252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摸显示屏、显示装置、驱动方法
CN104375733B (zh) 用于触摸显示屏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5426030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594050A (zh) 具有触摸屏的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03164054A (zh) 无线电容式书写装置
CN104423758A (zh) 电容传感阵列的交错传感元件
CN10877655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808029B (zh) 一种显示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6030476B (zh) 用于改善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及面板的信噪比性能的设备
US20120249457A1 (en) Ungrounded touch-sensing input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thereof
CN104345979B (zh) 触摸面板、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获取方法
CN114487784A (zh) 电容检测电路、触控芯片及电子设备
US9513740B2 (en) Chip architecture in improve the sensing latency time in projected capacitance tou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