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1726B -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1726B
CN114441726B CN202210085602.6A CN202210085602A CN114441726B CN 114441726 B CN114441726 B CN 114441726B CN 202210085602 A CN202210085602 A CN 202210085602A CN 114441726 B CN114441726 B CN 1144417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ring
itinerant
data trans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56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1726A (zh
Inventor
王玉
马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Center Of Soil And Agricultural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Minist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Center Of Soil And Agricultural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Minist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Center Of Soil And Agricultural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Minist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Center Of Soil And Agricultural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Minist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iority to CN2022100856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17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1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1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1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1726B/zh
Priority to JP2022146689A priority patent/JP7174969B1/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04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solid state, e.g. by cut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G01N2001/1031Sampling from special pl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原位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连续的地下水性质监测系统。包括位于相邻两测井之间的地下水中的数个监测装置,第一测井和第二测井的井口下方的测井内壁上固定有数据接收器;所述监测装置包括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数据传输机构B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分别通过塑性套管连接,塑性套管的端部通过电磁连接机构与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连接。实现了对情况非常复杂的地下水进行连续监测,实现了对地下水的准确监测,还可以对地下水的水样土样进行原位采样,保证了探测监测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原位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连续的地下水性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进行测量的授权可以采用例如对水深、液面高度、温度、盐度、水质等参数的测定。这些测量手段通常是依附于在指定点完成的测井内进行测量仪器的布设,对测量仪器的反馈进行数据与结论的整理。上述的这些测量手段,通常只能对某一定点进行测量,无法实现对某一区域地下水性质的连续测量。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采用对某一区域进行连续多个点位的布设,通过数据的平滑处理来进行地下水性质的类连续检测,但是其监测结果与实际的地下水性质之间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当该区域内存在一定的异常点位时,或者该区域的地下水性质变化并非平滑使,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监测时,其监测结果是不准确的。
由于工业园区条件复杂多变,目前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对工业园区内某一区域的地下水情况进行实际上的连续监测,因此无法实现对该区域地下水的全方位准确判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情况非常复杂的地下水进行连续监测,实现了对地下水的准确监测,还可以对地下水的水样土样进行原位采样,保证了探测监测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中,包括位于相邻两测井之间的地下水中的数个监测装置,第一测井和第二测井的井口下方的测井内壁上固定有数据接收器;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数据传输机构B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当监测装置4处于初始工作状态时,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均沿平行于水流方向设置,突变点巡回机构C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的后方,数据传输机构B沿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分别通过塑性套管连接,塑性套管的端部通过电磁连接机构与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连接;
所述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包括机体Ⅰ,机体的前端设有内敛式旋叶,内敛式旋叶的中心向前凸起,桨叶向后,桨叶上设置阻力感应器,机体的后端通过塑性套管与数据传输机构B的一端连接,机体的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横向推进旋叶,对应的机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横向推进旋叶位于卡槽内,横向推进旋叶的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
所述数据传送机构B包括舱体,舱体的中部设有采样舱,采样舱处设有舱门,采样舱内设有数个舱位,舱体内设有数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均设有数个横向浆,在与横向浆对应的舱体上设有舱门,舱体上还设有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将数据发出,由第一测井1或第二测井的数据接收器进行接收;
所述突变点巡回机构C包括机体Ⅱ,机体Ⅱ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滑翔翼,滑翔翼伸缩设置在机体Ⅱ内。
本发明中,所述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上均设有定位模块,定位模块采用GPS定位,可以实时掌握各机构的位置,方便对各机构的行动进行部署。
所述塑性套管由塑料材料制成,可扭曲和伸缩。
所述在第一测井中设置布放杆,沿第一测井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搁板,搁板沿布放杆的轴向设置,并与布放杆固定连接,搁板上分别放置有监测装置。
所述电磁连接机构包括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均与机构的端部固定连接,内侧夹环位于外侧夹环的中心,内侧夹环的外表面与外侧夹环的内表面之间存在能够使塑性套管的端部插入的间隙,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外表面均设有独立的环形夹板,环形夹板通过自动夹紧模块与内侧夹环、外侧夹环连接,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内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夹紧模块;
所述夹紧模块包括永磁体、导磁体、铁芯、线圈和推杆,永磁体固定在通孔的内壁上,永磁体的内表面与导磁体连接,导磁体内形成空腔,铁芯活动设置在空腔内,铁芯的表面缠绕有线圈,铁芯的顶部固定有推杆,推杆的顶端与环形夹板固定连接,推杆的下端位于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外侧,位于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外侧的推杆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限位板、弹簧和调节螺母,限位板与调节螺母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限位板固定在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内表面上,推杆与限位板之间呈滑动连接,调节螺母通过螺栓固定在铁芯的底端。
所述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内表面均设有凹槽,铁芯的下端设置在凹槽内,使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Ⅱ的环形内表面均为光滑的表面。
所述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之间的间隙、外侧夹环的环形外表面以及塑性套筒的端部均设有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可以使塑形套管的端部能够准确插入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之间,或者套入外侧夹环的外侧。
所述外侧夹环的环形夹板呈弧形,且环形夹板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数道防滑凸起,从而增大了塑性套管和外侧夹环之间的摩擦力,使塑性套管和外侧夹环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塑性套管该部分作为连接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三部分的枢纽,采用塑性材料,可以在控制下实现可以实现扭曲和伸缩,使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三部分连接或分离,或调整以上三机构之的相对位置,极大的增加了监测装置的灵活性与多功能性,使该装置能够在非常复杂的地下水环境中安全前进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
(2)每隔一段时间投放监测装置时,使布放杆上的某一高度的监测装置进入地下水中,以保证测量数据的不间断获取,大尺度上可作为实时连续的数据进行使用;
(3)通过电磁连接机构,实现了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相互分离,分离后还可以再次结合使用,通过突变点巡回机构C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突变点的巡回监测;
(4)通过该系统还可以对地下水的水样土样进行原位采样,更加保证了探测监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运动方向引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数据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磁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夹紧模块初始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夹紧模块夹紧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测井;2第二测井;3数据接收器;4监测装置;5开关门;6布放杆;7突变点;8内敛式旋叶;9横向推动旋叶;10采样舱;11横向浆;12滑翔翼;13定位模块Ⅰ;14数据发送模块;15定位模块Ⅱ;16塑性套管;17定位模块Ⅲ;18卡槽;19电磁连接机构;20内侧夹环;21外侧夹环Ⅰ;22外侧夹环Ⅱ;23永磁体;24导磁体;25空腔;26铁芯;27限位板;28调节螺母;29弹簧;30线圈;31推杆;32环形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包括位于相邻两测井之间的监测装置4,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之间的地下水中放置数个监测装置4,在第一测井1中间隔一定的时间投放一次监测装置4,监测装置4通过第一测井1进入地下水内后,沿着水流方向,向第二测井2的方向移动。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的井口下方的测井内壁上固定有数据接收器,对应的监测装置4上设有数据发送模块,数据接收器用来接收由监测装置发出的信息,信息交互方式采用无线电波的形式。数据接收器可以接收测井周围一定范围内的信息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土壤地下水的相关参数。
监测装置4上搭载有相应的测量仪器,当监测装置4随地下水漂流的过程中,测量仪器会根据某一给定频率进行信息记录,并将这些记录的信息统一传输至数据发送模块内,由数据发送模块以一定的发送频率向外发送,这些发送的信号可以被第一测井1或第二测井2的数据接收器3接收并进行处理。由于数据接收器3的接收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第一测井1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放置,以保证测量数据的不间断获取,这样获取的数据虽然有轻微的延后性,但在大尺度上可作为实时连续的数据进行使用。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测井1中,通过布放杆6实现监测装置的定时间隔投放。沿第一测井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搁板,搁板沿布放杆6的轴向设置,并与布放杆6固定连接,搁板上分别放置有监测装置。当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投放监测装置时,使布放杆6向下移动,对应的使布放杆6上的某一高度的监测装置进入地下水中。
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可以采用实现事先已经完工的测井,也可以是为了测量而选定且新完成的测井。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贯通,第一测井1处于水势较高的地域,第二测井2位于第一测井1的下水位,因此经过第一测井1的地下水会自动向第一测井2的方向流动。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的顶部均设有开关门5,通过开关门5的开关操作,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
如图2至图4所示,监测装置4包括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数据传输机构B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当该监测装置4处于初始工作状态时,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均沿平行于水流方向设置,突变点巡回机构C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的后方,数据传输机构B沿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分别通过塑性套管16连接,塑性套管16的端部分别通过电磁连接机构19与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连接。
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包括机体Ⅰ,机体的前端设有内敛式旋叶8,内敛式旋叶8为推进旋叶,在水下过程中不断转动产生推进力,确保整个监测装置的前进。内敛式旋叶8的中心向前凸起,桨叶向后,可以使监测装置在水中或土中不断将障碍物顺着桨叶的内敛方向拨向监测装置的周围。桨叶上设置阻力感应器,通过阻力感应器,可以判断各个桨叶在前进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并根据阻力进行数据的记录,并实现对前进方向的调整。机体的后端通过塑性套管16与数据传输机构B的一端连接。机体的两侧壁对称设置横向推进旋叶9,对应的机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卡槽18,当监测装置未工作时,横向推进旋叶9位于卡槽18内。横向推进旋叶9的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当该监测装置工作时,将横向推进旋叶9从卡槽18内取出,通过横向推进旋叶9,可以调整监测装置的横向位置。
数据传送机构B包括舱体,舱体的中部设有采样舱10,采样舱10处设有舱门,采样舱10内设有数个舱位。舱门打开口,通过不同舱位,可以实现对某一区域水样或土样的采集。监测装置回收后,可以开舱进行原位水样或土样的取用。舱体内还设有横向浆11,本实施例中,舱体内设有数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均设有数个横向浆11,在与横向浆11对应的舱体上设有舱门,舱门开启后,横向浆11暴露在水中,通过旋转横向浆11,对数据传送机构B进行水平方向的推进。同时,舱体上还设有数据发送模块14,监测装置上搭载的传感器在完成数据探测后,其探测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发送模块14将数据采用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出,由第一测井1或第二测井2的数据接收器3进行接收,从而实现探测数据的实时获取。
突变点巡回机构C包括机体Ⅱ,机体Ⅱ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滑翔翼12,滑翔翼12具有伸缩功能。当整个监测装置为一个整体即各机构之间呈未分离状态时,滑翔翼12展出,此时突变点巡回机构C起到了顺流漂流的作用。突变点巡回机构C内设有单独的动力单元,当突变点巡回机构C与其他机构分离时,此时突变点巡回机构C单独动作,滑翔翼12收缩,突变点巡回机构C在突变点7附近进行往复运动探测,并将此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储存。突变点7是指地下水整体生态环境中不可表面的存在某些特殊区域,这些特殊区域有些不符合常态的数据。
本申请中,塑性套管16由塑料材料制成,可扭曲和伸缩。通过分别控制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的内敛式旋叶8和横向推进旋叶9、数据传送机构B的横向浆11、突变点巡回机构C的滑翔翼12,对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和控制,此时连接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的塑性套管16可以通过扭曲和伸缩,实现位于不同位置的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了整个监测装置在地下水中的扭曲前行,使该装置能够在环境非常复杂的地下水环境中能够安全前进。
本申请中,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上均设有定位模块,其中运动方向导向机构A上设有定位模块Ⅲ17,数据传送机构B上设有定位模块Ⅱ15,突变点巡回机构C上设有定位模块Ⅰ13。定位模块采用GPS定位,可以实时掌握各机构的位置,方便对各机构的行动进行部署。
另外,本申请中还可以通过电磁连接机构实现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的连接或分离,数据传送机构B的两端、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的后端、突变点巡回机构C的前端分别设有电磁连接机构。如图5至图7所示,电磁连接机构包括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均与机构的端部固定连接。内侧夹环20位于外侧夹环的中心,内侧夹环20的外表面与外侧夹环的内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便于塑性套管16的端部能够插入。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外侧夹环,分别为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其中外侧夹环Ⅰ21位于外侧夹环Ⅱ22的端面外侧。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的环形外表面均为独立的环形夹板32,环形夹板32通过自动夹紧模块与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连接。
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内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夹紧模块。夹紧模块包括永磁体23、导磁体24、铁芯26、线圈30和推杆31,永磁体23固定在通孔的内壁上,永磁体23的内表面与导磁体24连接,导磁体24内形成空腔25,铁芯26活动设置在空腔25内,铁芯26的表面缠绕有线圈30。铁芯26的顶部固定有推杆31,推杆31的顶端与环形夹板32固定连接。推杆31的下端位于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的外侧。位于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的外侧的推杆3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限位板27、弹簧29和调节螺母28,限位板27与调节螺母28之间通过弹簧29连接,限位板27固定在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的环形内表面上,推杆31与限位板27之间呈滑动连接,调节螺母28通过螺栓固定在铁芯26的底端。为了保证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的环形内表面为光滑的表面,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Ⅰ21和外侧夹环Ⅱ22的环形内表面均设有凹槽,铁芯26的下端设置在凹槽内。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之间的间隙、外侧夹环的环形外表面以及塑性套筒16的端部均设有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可以使塑形套管16的端部能够准确插入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之间,或者套入外侧夹环的外侧。
本实施例以内侧夹环20内的夹紧模块为例,对夹紧模块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6所示为夹紧模块的初始状态,此时弹簧29处于原始长度,在推杆31的拉动作用下,环形夹板32紧贴内侧夹环20的环形外侧,此时塑形套管16与各机构之间呈脱离的状态。当需要实现相邻两机构之间的连接时,在位置传感器的引导下,塑形套管16的端部准确插入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之间,此时线圈30内通电,在永磁体23产生的磁场中,线圈30产生向上的力,随着电流值的增加,线圈30内产生的力逐渐增加,当线圈30内产生相当的力大于铁芯26、推杆31和环形夹板32的重力和摩擦力时,该力驱动铁芯26、推杆31、环形夹板32向上运动,环形夹板32向上运动过程中,内侧夹环20与外侧夹环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将塑性套管的端部夹紧。推杆31向上运动过程中,推杆底端的调节螺母28也随之上升,此时限位板与调节螺母28之间的弹簧29被压缩,弹簧29内产生弹力。当需要释放塑性套管16时,停止向线圈30内通电,此时在弹力29的弹力作用下,将铁芯26、推杆31和环形夹板32拉动至初始位置,实现了环形夹板32的复位。
当塑性套管的直径较小时,可以将塑性套管的端部插入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之间;当塑性套管的直径较大时,可以将塑性套管套入外侧夹环的外侧。此时外侧夹环内夹紧模块的工作过程也如上所述,当塑性套管需要套入外侧夹环的外侧时,首先通过位置传感器,将塑性套管的一端插入外侧夹环的外侧,然后,夹紧模块动作,外侧夹环的环形夹板向外张开,从而将塑性套管的端部紧固在外侧夹环的外部;当需要释放塑性套管16时,夹紧模块停止动作,外侧夹环的环形夹板复位。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塑性套管和外侧夹环之间的摩擦力,外侧夹环的环形夹板呈弧形,且环形夹板上间隔设置数道防滑凸起,使塑性套管和外侧夹环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该监测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首先,需要进行位于工业园区内部的两个及以上测井的选择,并根据地下水流向进行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的选择。在选择完毕之后给各个选择好的测井口下方的内测位置进行数据接收器3的布设。将数据接收器布设完毕后即可进行监测设置4的布放,在布放之前保证监测装置4上所搭载的测量仪器安装妥当且信号释放正常。随后通过布放杆6,每隔一段指定的时间将一个监测装置4放入地下水中。监测装置4在释放之后随着地下水态势进行漂流,在这个过程中监测装饰4上所搭载的测量仪器不断以某一给定的频率进行数据采集并随时间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结果通过数据传输模块14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进行发出。发出的无线电波被第二测井2的井口处的数据接收器3接收处理,完成数据的实时连续收集工作。由于数据接收器3的收集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第一个监测装置释放后,利用布放杆6进行连续的潜航器的释放,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与连续性。以上步骤即可完成对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态势的实时连续监测。当遇到突变点7的情况时,利用电磁连接机构,将突变点巡回机构C从整个装置中单独分离出来,使突变点巡回机构C在突变点7附近往复移动并探测,在横纵剖面联合给出该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的变化途径,以此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监测装置对地下水的水样土样进行原位采样,更加保证了探测监测的可靠性。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相邻两测井之间的地下水中的数个监测装置(4),第一测井(1)和第二测井(2)的井口下方的测井内壁上固定有数据接收器;
所述监测装置(4)包括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数据传输机构B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当监测装置4处于初始工作状态时,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均沿平行于水流方向设置,突变点巡回机构C位于运动方向引动机构A的后方,数据传输机构B沿垂直于水流方向设置,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和突变点巡回机构C之间分别通过塑性套管(16)连接,塑性套管(16)的端部通过电磁连接机构(19)与引导机构A、数据传输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连接;
所述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包括机体Ⅰ,机体的前端设有内敛式旋叶(8),内敛式旋叶(8)的中心向前凸起,桨叶向后,桨叶上设置阻力感应器,机体的后端通过塑性套管(16)与数据传输机构B的一端连接,机体的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横向推进旋叶(9),对应的机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卡槽(18),横向推进旋叶(9)位于卡槽(18)内,横向推进旋叶(9)的一端与机体转动连接;
所述数据传送机构B包括舱体,舱体的中部设有采样舱(10),采样舱(10)处设有舱门,采样舱(10)内设有数个舱位,舱体内设有数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上均设有数个横向桨(11),在与横向桨 (11)对应的舱体上设有舱门,舱体上还设有数据发送模块(14),数据发送模块(14)将数据发出,由第一测井(1)或第二测井(2)的数据接收器(3)进行接收;
所述突变点巡回机构C包括机体Ⅱ,机体Ⅱ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滑翔翼(12),滑翔翼(12)伸缩设置在机体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方向引导机构A、数据传送机构B、突变点巡回机构C上均设有定位模块,定位模块采用GPS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套管(16)由塑料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测井(1)中设置布放杆(6),沿第一测井(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搁板,搁板沿布放杆(6)的轴向设置,并与布放杆(6)固定连接,搁板上分别放置有监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连接机构包括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均与机构的端部固定连接,内侧夹环(20)位于外侧夹环的中心,内侧夹环(20)的外表面与外侧夹环的内表面之间存在能够使塑性套管的端部插入的间隙,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外表面均设有独立的环形夹板(32),环形夹板(32)通过自动夹紧模块与内侧夹环(20)、外侧夹环连接,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内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数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夹紧模块;
所述夹紧模块包括永磁体(23)、导磁体(24)、铁芯(26)、线圈(30)和推杆(31),永磁体(23)固定在通孔的内壁上,永磁体(23)的内表面与导磁体(24)连接,导磁体(24)内形成空腔(25),铁芯(26)活动设置在空腔(25)内,铁芯(26)的表面缠绕有线圈(30),铁芯(26)的顶部固定有推杆(31),推杆(31)的顶端与环形夹板(32)固定连接,推杆(31)的下端位于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外侧,位于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外侧的推杆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限位板(27)、弹簧(29)和调节螺母(28),限位板(27)与调节螺母(28)之间通过弹簧(29)连接,限位板(27)固定在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内表面上,推杆(31)与限位板(27)之间呈滑动连接,调节螺母(28)通过螺栓固定在铁芯(26)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夹环(2)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内表面均设有凹槽,铁芯的下端设置在凹槽内,使内侧夹环和外侧夹环的环形内表面均为光滑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夹环(20)和外侧夹环之间的间隙、外侧夹环的环形外表面以及塑性套筒(16)的端部均设有位置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夹环的环形夹板呈弧形,且环形夹板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数道防滑凸起。
CN202210085602.6A 2022-01-25 2022-01-25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Active CN1144417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5602.6A CN114441726B (zh) 2022-01-25 2022-01-25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JP2022146689A JP7174969B1 (ja) 2022-01-25 2022-09-15 工業団地における土壌・地下水のリアルタイム連続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5602.6A CN114441726B (zh) 2022-01-25 2022-01-25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1726A CN114441726A (zh) 2022-05-06
CN114441726B true CN114441726B (zh) 2022-08-12

Family

ID=8136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5602.6A Active CN114441726B (zh) 2022-01-25 2022-01-25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74969B1 (zh)
CN (1) CN1144417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0840B (zh) * 2022-11-25 2023-03-10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一种地下水流动方位勘测的陀螺仪
CN116679022B (zh) * 2023-06-06 2024-03-19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复杂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多层位探测系统
CN117309501B (zh) * 2023-11-29 2024-01-30 德州润泓五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水质分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7986B2 (ja) * 1979-03-15 1985-10-24 淑子 塩原 高〜低圧液体中における試料の採取方法とその装置
JPS58223038A (ja) * 1982-06-18 1983-12-24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サンプル液の定量的自動連続採取機
CN102966349A (zh) * 2012-11-28 2013-03-13 褚万泉 一种井间电磁瞬变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CN105091943B (zh) * 2015-08-17 2018-08-07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资源在线监测系统及地下水资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5445430A (zh) * 2015-11-30 2016-03-30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水质监测的混合推进滑翔机
CN208383697U (zh) * 2018-06-25 2019-01-15 深圳和利时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园区排放污水的水质监测系统
CN110779772B (zh) * 2019-10-10 2022-07-15 江苏泰斯特专业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地下水分层监测井系统及其建井方法
CN211348190U (zh) * 2019-12-03 2020-08-25 夏敏然 基于ph值监测的远程遥控环保卫士鱼
CN213842749U (zh) * 2020-11-26 2021-07-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装置
CN214029095U (zh) * 2020-12-31 2021-08-24 王怡 用于水环境检测的纳米仿生机器人
CN113334404B (zh) * 2021-06-03 2023-05-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溶洞探测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08587A (ja) 2023-08-04
JP7174969B1 (ja) 2022-11-18
CN114441726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41726B (zh) 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实时连续监测系统
CN109443322A (zh) 海底自动接杆方法及自动回收分离探杆方法
CN110441545B (zh) 岩溶孔洞钻孔内地下水流向、流速、采样测试仪
CN204418150U (zh) 野外测斜自动采集装置
CN206177552U (zh) 用于水工物理模型试验的多功能测量平台
CN202868316U (zh) 管路堵塞位置探测器
CN104166167B (zh) 一种全自动电磁探测装置
CN209690531U (zh) 一种地下管线探测仪信号夹钳
JPS6334260B2 (zh)
CN116011163B (zh) 基于水渠检测的双向电缆铺设需求解析系统
CN116238690A (zh) 智能水质取样无人机
CN205580389U (zh) 一种具有驱动切换电路的光学三维测量设备
CN207007875U (zh) 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探头的改进结构
CN108169506A (zh) 伸缩式水速测量装置
CN203175535U (zh) 智能流量自动测调井下仪
CN114415242A (zh) 一种用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的地球物理探测设备
CN204126635U (zh) 便携式防卡手自一体水位测试仪
CN203628020U (zh) 一种顶管用润滑减阻泥浆自动压注装置
US11892442B2 (en)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potential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pollution prewarning of groundwater
CN113446055A (zh) 一种过富水断层的导水方法和导水设备
CN107976518B (zh) 一种管材内壁无损检测装置
CN217688062U (zh) 一种养殖池含氧量检测取样装置
CN104399224A (zh) 健身车阻力反馈机构
CN215763971U (zh) 通管机器人
CN213957422U (zh)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的流速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