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0490B - 一种冷水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水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0490B
CN114440490B CN202011201547.XA CN202011201547A CN114440490B CN 114440490 B CN114440490 B CN 114440490B CN 202011201547 A CN202011201547 A CN 202011201547A CN 114440490 B CN114440490 B CN 114440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low
pressure
cooled
work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015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0490A (zh
Inventor
彭楠
张宇
董斌
李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2015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0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0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0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2Compression-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5/00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1K25/08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special working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lants operating in closed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vapou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包括:余热回收模块、第三环境散热器及制冷冷却模块,所述的余热回收模块将拥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进行回收,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并且同时产生一定的可用能量(包括机械能、电能或热能),所述的环境散热器将没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通过向环境(如大气、海洋等)散热,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至略高于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取决于换热的温差,所述的制冷冷却模块的将略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进一步降低其温度,与传统风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能够获得更接近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温度;此外,与传统的制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能通过回收具有一定品位的热能,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冷水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冷水机组从原理上一般可分为风冷冷水机组和制冷冷水机组,其中:风冷冷水机组是利用环境的空气对循环载冷剂进行通风冷却;而制冷冷水机组,则带有一个制冷机组,通过制冷循环产生冷量,从而可以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载冷剂,进而吸收热源的热量。
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经常遇到需要散热的情况。特别是工业领域,往往需要散热的量很大,而且有时希望散热后的温度能更接近,甚至低于环境温度。因此,仅仅通过风冷水冷机组就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引入制冷循环的冷水机组。而制冷循环的运行,需要消耗一定的电力,产生了较大的能耗。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低能耗的冷水机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及第三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高温换热器、膨胀机、发电机、第一环境散热器及第一储液罐,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第二环境散热器、第二储液罐、节流阀及低温换热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三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到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机并推动所述膨胀机做功,轴功通过所述发电机转化成电能,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机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并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二储液罐中的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了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模块中产生的电能通过外部的电流整流装置,可以为所述冷水机组供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膨胀压缩同轴机及第三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高温换热器、膨胀压缩同轴机的膨胀端、第一环境散热器及第一储液罐,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第二环境散热器、第二储液罐、节流阀及低温换热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三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并推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做功,轴功带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所述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二储液罐中的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膨胀压缩同轴机及第二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高温换热器、膨胀压缩同轴机的膨胀端、第一环境散热器及第一储液罐,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所述第一储液罐、节流阀及低温换热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并推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做功,轴功带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所述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及第三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发生器、高温换热器、调节阀、吸收器及第一环境散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发生器内,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吸收器内,
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发生器、第二环境散热器、膨胀阀、低温换热器及吸收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吸收器中的溶液被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冷却成常温浓溶液,所述常温浓溶液再吸收了蒸汽后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进入所述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内的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将所述发生器中的溶液蒸发,蒸汽进入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剩余的液体变成高温浓溶液通过所述调节阀减压后进入吸收器;
所述发生器中的溶液蒸发后,蒸汽经过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冷却至环境温度,再经过所述膨胀阀减压降温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并形成高温低压蒸汽,所述高温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中被浓溶液吸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包括:余热回收模块、第三环境散热器及制冷冷却模块,所述的余热回收模块将拥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进行回收,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并且同时产生一定的可用能量(包括机械能、电能或热能),所述的环境散热器将没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通过向环境(如大气、海洋等)散热,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至略高于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取决于换热的温差,所述的制冷冷却模块的将略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进一步降低其温度,与传统风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能够获得更接近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温度;此外,与传统的制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能通过回收具有一定品位的热能,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低余热回收模块10、制冷冷却模块20及第三环境散热器3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10包括循环泵11、高温换热器12、膨胀机13、发电机14、第一环境散热器15及第一储液罐16。
所述制冷冷却模块20包括压缩机21、第二环境散热器22、第二储液罐23、节流阀24及低温换热器25。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冷水机组,其工作方式如下: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40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2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三环境散热器30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到所述低温换热器25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50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16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11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2,所述高温换热器12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机13并推动所述膨胀机13做功,轴功通过所述发电机转化成电能,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机13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5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并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16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二储液罐23中的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24进行减压,形成了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5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21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22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二储液罐23中循环使用。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的余热回收模块10中产生的电能,通过适当的电流整流装置,可以变成适合本实施例装置自身使用的电能,可以为循环泵11、压缩机21以及各个环节散热器中的风扇提供电能来源,因而当待冷却流体的热能品位较高的时候,本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可以实现极低的能耗,甚至可以实现无需外界电能运行,经济高效。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冷水机组采用余热回收发电,所述的余热回收模块10将拥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进行回收,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并且同时产生一定的可用能量(包括机械能、电能或热能),所述的第三环境散热器30将没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通过向环境(如大气、海洋等)散热,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至略高于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取决于换热的温差,所述的制冷冷却模块20的将略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进一步降低其温度,与传统风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能够获得更接近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温度;此外,与传统的制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能通过回收具有一定品位的热能,降低了能耗。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余热回收模块10、制冷冷却模块20、膨胀压缩同轴机30及第三环境散热器4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10包括循环泵11、高温换热器12、膨胀压缩同轴机的膨胀端13、第一环境散热器14及第一储液罐15。
所述制冷冷却模块20包括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21、第二环境散热器22、第二储液罐23、节流阀24及低温换热器25。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冷水机组,其工作方式如下: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50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2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三环境散热器40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5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60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15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11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2,所述高温换热器12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并推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做功,轴功带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的压缩端21,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4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所述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15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二储液罐23中的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24进行减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5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21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22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二储液罐23中循环使用。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2中的余热回收模块10回收的轴功都用于制冷冷却模块中的压缩,因此只需外界提供少量的电能用于循环泵与风冷电机即可,高效经济。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冷水机组,采用膨胀压缩同轴机结构,所述的余热回收模块10将拥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进行回收,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并且同时产生一定的可用能量(包括机械能、电能或热能),所述的第三环境散热器40将没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通过向环境(如大气、海洋等)散热,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至略高于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取决于换热的温差,所述的制冷冷却模块20的将略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进一步降低其温度,与传统风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能够获得更接近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温度;此外,与传统的制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能通过回收具有一定品位的热能,降低了能耗。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余热回收模块10、制冷冷却模块20、膨胀压缩同轴机30及第二环境散热器4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10包括循环泵11、高温换热器12、膨胀压缩同轴机的膨胀端13、第一环境散热器14及第一储液罐15。
所述制冷冷却模块20包括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21、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4、所述第一储液罐15、节流阀22及低温换热器2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冷水机组,其工作方式如下: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50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2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40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3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60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15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11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2,所述高温换热器12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并推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做功,轴功带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21,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30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4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所述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15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一储液罐15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3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21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4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15中循环使用。
可以理解,在实际中,由于实施例2中的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同轴连接,存在余热回收模块10与制冷冷却循环工质20互相污染的风险,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将两个模块的储液罐与环境散热器合并,此时两个模块循环中的工质为同一工质,整个装置中的压力有三个级别,其中循环泵11的下游压力最高,膨胀压缩同轴机30的出口压力中等,节流阀22的下游压力最低。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冷水机组,所述的余热回收模块10将拥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进行回收,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并且同时产生一定的可用能量(包括机械能、电能或热能),所述的第三环境散热器40将没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通过向环境(如大气、海洋等)散热,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至略高于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取决于换热的温差,所述的制冷冷却模块20的将略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进一步降低其温度,与传统风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能够获得更接近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温度;此外,与传统的制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能通过回收具有一定品位的热能,降低了能耗。
实施例4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余热回收模块10、制冷冷却模块20及第三环境散热器3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10包括循环泵11、发生器12、高温换热器13、调节阀14、吸收器15及第一环境散热器16,所述高温换热器13设置于所述发生器12内,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6设置于所述吸收器15内。
所述制冷冷却模块20包括发生器12、第二环境散热器21、膨胀阀22、低温换热器23及吸收器15。
本实施例4中采用了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其中发生器12的热量来源于待冷却流体,吸收式制冷机产生的冷量也将用于冷却待冷却流体。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冷水机组,其工作方式如下: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40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13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6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3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50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吸收器15中的溶液被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16冷却成常温浓溶液,所述常温浓溶液再吸收了蒸汽后通过所述循环泵11增压进入所述发生器12,所述发生器12内的所述高温换热器13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将所述发生器12中的溶液蒸发,蒸汽进入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21,剩余的液体变成高温浓溶液通过所述调节阀14减压后进入吸收器15。
所述发生器12中的溶液蒸发后,蒸汽经过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21冷却至环境温度,再经过所述膨胀阀22减压降温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23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并形成高温低压蒸汽,所述高温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15中被浓溶液吸收。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4中的利用了余热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热源,因此只需外界提供少量的电能用于循环泵与风冷电机即可,非常经济。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冷水机组,采用余热回收热能,所述的余热回收模块10将拥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进行回收,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并且同时产生一定的可用能量(包括机械能、电能或热能),所述的第三环境散热器30将没有可回收价值的热量,通过向环境(如大气、海洋等)散热,使得热源的温度下降至略高于环境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取决于换热的温差,所述的制冷冷却模块20的将略高于环境温度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进一步降低其温度,与传统风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冷水机组能够获得更接近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温度;此外,与传统的制冷冷水机组相比,本发明能通过回收具有一定品位的热能,降低了能耗。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冷水机组 ,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及第三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高温换热器、膨胀机、发电机、第一环境散热器及第一储液罐,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压缩机、第二环境散热器、第二储液罐、节流阀及低温换热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三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到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机并推动所述膨胀机做功,轴功通过所述发电机转化成电能,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机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并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二储液罐中的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了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中产生的电能通过外部的电流整流装置,可以为所述冷水机组供电。
2.一种冷水机组 ,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膨胀压缩同轴机及第三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高温换热器、膨胀压缩同轴机的膨胀端、第一环境散热器及第一储液罐,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第二环境散热器、第二储液罐、节流阀及低温换热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三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并推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做功,轴功带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所述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二储液罐中的高压常温液态制冷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3.一种冷水机组 ,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膨胀压缩同轴机及第二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高温换热器、膨胀压缩同轴机的膨胀端、第一环境散热器及第一储液罐,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所述第一储液罐、节流阀及低温换热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后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进入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并推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做功,轴功带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的压缩端,所述高温高压的有机工质在所述膨胀压缩同轴机对外做功后,变成低压的有机工质,所述低压的有机工质继续进入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低温低压有机工质,所述低温低压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所述第一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通过所述节流阀进行减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所述低压低温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并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后形成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进入所述压缩机被压缩至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所述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在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凝成液态的高压常温有机工质,所述高压常温有机工质存储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中循环使用。
4.一种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模块、制冷冷却模块及第三环境散热器,所述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循环泵、发生器、高温换热器、调节阀、吸收器及第一环境散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发生器内,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吸收器内,
所述制冷冷却模块包括发生器、第二环境散热器、膨胀阀、低温换热器及吸收器;
待冷却流体通过待冷却流体入口进入所述高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再进入到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中进一步散热至略高于环境温度,最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中进行冷却,最后被冷却至低温的流体从待冷却流体出口流出,完成冷却;
所述吸收器中的溶液被所述第一环境散热器冷却成常温浓溶液,所述常温浓溶液再吸收了蒸汽后通过所述循环泵增压进入所述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内的所述高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将所述发生器中的溶液蒸发,蒸汽进入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剩余的液体变成高温浓溶液通过所述调节阀减压后进入吸收器;
所述发生器中的溶液蒸发后,蒸汽经过所述第二环境散热器冷却至环境温度,再经过所述膨胀阀减压降温后进入所述低温换热器吸收来自待冷却流体的热量并形成高温低压蒸汽,所述高温低压蒸汽进入吸收器中被浓溶液吸收。
CN202011201547.XA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冷水机组 Active CN114440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1547.XA CN114440490B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冷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1547.XA CN114440490B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冷水机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490A CN114440490A (zh) 2022-05-06
CN114440490B true CN114440490B (zh) 2024-02-09

Family

ID=8135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01547.XA Active CN114440490B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冷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049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2189A1 (fr) * 1997-10-27 1999-05-06 Yuanming Yi Moteur thermique a difference de temperature negative
CN102338051A (zh) * 2010-07-27 2012-02-01 嘉兴市中道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CN102434234A (zh) * 2011-12-02 2012-05-02 罗良宜 空气能等温蓄冷发动机
CN103528264A (zh) * 2012-07-03 2014-01-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3993981A (zh) * 2014-04-24 2014-08-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耦合发动机冷却和车辆制冷的废热梯级回收供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9910217U (zh) * 2019-01-16 2020-01-07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多品位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2189A1 (fr) * 1997-10-27 1999-05-06 Yuanming Yi Moteur thermique a difference de temperature negative
CN102338051A (zh) * 2010-07-27 2012-02-01 嘉兴市中道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CN102434234A (zh) * 2011-12-02 2012-05-02 罗良宜 空气能等温蓄冷发动机
CN103528264A (zh) * 2012-07-03 2014-01-2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3993981A (zh) * 2014-04-24 2014-08-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耦合发动机冷却和车辆制冷的废热梯级回收供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9910217U (zh) * 2019-01-16 2020-01-07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多品位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490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55034C (en) Rankine cycle integrated with absorption chiller
US20040237527A1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system
CN203824164U (zh) 一种复叠式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
CN101644506A (zh) 一种压缩-吸收式制冷机
US20080016902A1 (en) Absorption cooling system
US20080314077A1 (en) Cooler For Transformer Using Generation Cycle
CN2802384Y (zh) 太阳能热泵和使用该热泵的空调系统
US20210222923A1 (en) Refrigerating system
CN101454849A (zh) 利用生成循环的变压器冷却器
CN114440490B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104697247A (zh) 一种壳管式多功能换热器
CN209783039U (zh) 一种用于直流换流阀热量回收的制冷装置
CN204593940U (zh) 一种斯特林循环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直接耦合的制冷机
CN116641769A (zh) 基于二氧化碳工质的储能利用系统
CN211822913U (zh) 机房空调系统
CN112867374A (zh) 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
KR101358309B1 (ko) 랭킨 사이클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한 선박
CN115111878B (zh) 一种自冷却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CN111141061A (zh) 一种用于直流换流阀热量回收的制冷装置及其制冷方法
KR101775036B1 (ko) 선박의 하이브리드 에어 컨디셔닝 시스템
CN219981399U (zh) 一种数据中心节能冷却装置
CN103123179A (zh) 一种多热源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15121657U (zh) 一种水冷热管双模机房空调
CN115095400A (zh) 一种蓄能系统及其超临界制冷系统
CN216048448U (zh) 离心式制冷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