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425A -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425A
CN114430425A CN202210021396.2A CN202210021396A CN114430425A CN 114430425 A CN114430425 A CN 114430425A CN 202210021396 A CN202210021396 A CN 202210021396A CN 114430425 A CN114430425 A CN 114430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bile phone
notification message
data processing
phone no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13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贵全
唐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ida S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ida S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ida Sh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ida Sh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13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0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融媒体交换中心;关联手机APP,将APP的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构建自动路由规则,通过自动路由规则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通过选择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调用关联的手机APP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并获取的数据,将调用的数据输出至融媒体交换中心并存储在融媒体交换中心内;通过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调用存储于融媒体交换中心内的数据,并通过手机通知消息接口输出至其它APP的消息通知栏。本发明增加了APP间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的多种路由分发和管理模式,可实现数个APP之间的互相推送通知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类APP上有很多消息通知技术,都是APP内的用户消息通知同一个APP的另一个用户,或者直接调用另一个APP的接口发送数据。此类技术可以实现多APP间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或其它数据的功能,但没有一个高速、多并发、可管理数据、接口的平台去实现这个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增加了APP间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的多种路由分发和管理模式,可实现数个APP之间的互相推送通知消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构建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的融媒体交换中心;
步骤20、关联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数个手机APP,将数个APP的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
步骤30、构建自动路由规则,通过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
步骤40、通过步骤30中选择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调用步骤20中关联的手机APP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并获取的数据,将调用的数据输出至融媒体交换中心并存储在融媒体交换中心内;
步骤50、通过具备高性能信息处理功能和多级转发功能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调用存储于融媒体交换中心内的数据,并通过手机通知消息接口输出至其它APP的消息通知栏。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融媒体交换中心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从APP内调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至数据存储模块,获取APP的数据调用请求,从数据存储模块中调用相应的数据并输出至APP;
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存储,获取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调取命令,根据获取的数据调取命令查询对应的数据并输出至数据处理模块。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并输出至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将分类好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日志生成步骤,具体如下:
设定日志生成标准,调取数据处理记录,根据设定的日志生成标准生成数据处理日志,并显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日志生成标准通过时间、数据类型或APP数据统计设置。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报表生成步骤,具体如下:
设置报表生成标准,调取数据处理记录,根据设定的报表生成标准生成报表,并显示。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报表生成标准通过时间、数据类型或APP数据统计设置。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中,每个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APP均通过SOAP、REST、POP3、FTP、Socket、WebSocket、HTTP和JDBC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将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中,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包括哈希算法规则、随机算法规则、加权随机算法规则、轮询算法规则和加权轮询算法规则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为kafk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构建的融媒体交换中心作为数据的中转站,将多个APP的数据处理后存储在融媒体交换中心的数据存储模块中,在数个APP之间构建数据传输的高速通道,以便于随时调取数据发送至其它的APP,从而实现多APP之间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功能;
2、每个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APP均通过SOAP、REST、POP3、FTP、Socket、WebSocket、HTTP和JDBC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将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注册的方式,以满足APP与融媒体交换中心兼容性;
3、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为数种,使得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的方式更多样,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构建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的融媒体交换中心;
步骤20、关联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数个手机APP,将数个APP的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
步骤30、构建自动路由规则,通过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
步骤40、通过步骤30中选择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调用步骤20中关联的手机APP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并获取的数据,将调用的数据输出至融媒体交换中心并存储在融媒体交换中心内;
步骤50、通过具备高性能信息处理功能和多级转发功能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调用存储于融媒体交换中心内的数据,并通过手机通知消息接口输出至其它APP的消息通知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融媒体交换中心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从APP内调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至数据存储模块,获取APP的数据调用请求,从数据存储模块中调用相应的数据并输出至APP;
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存储,获取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调取命令,根据获取的数据调取命令查询对应的数据并输出至数据处理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并输出至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将分类好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日志生成步骤,具体如下:
设定日志生成标准,调取数据处理记录,根据设定的日志生成标准生成数据处理日志,并显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日志生成标准通过时间、数据类型或APP数据统计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报表生成步骤,具体如下:
设置报表生成标准,调取数据处理记录,根据设定的报表生成标准生成报表,并显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报表生成标准通过时间、数据类型或APP数据统计设置。
本实施例中,步骤20中,每个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APP均通过SOAP、REST、POP3、FTP、Socket、WebSocket、HTTP和JDBC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将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
本实施例中,步骤30中,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包括哈希算法规则、随机算法规则、加权随机算法规则、轮询算法规则和加权轮询算法规则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为kafka。
通过构建的融媒体交换中心作为数据的中转站,将多个APP的数据处理后存储在融媒体交换中心的数据存储模块中,在数个APP之间构建数据传输的高速通道,以便于随时调取数据发送至其它的APP,从而实现多APP之间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功能。
每个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APP均通过SOAP、REST、POP3、FTP、Socket、WebSocket、HTTP和JDBC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将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注册的方式,以满足APP与融媒体交换中心兼容性。每个注册方式具体如下: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交换数据的一种协议规范,是一种轻量的、简单的、基于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的协议,它被设计成在WEB上交换结构化的和固化的信息。
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是一组架构约束条件和原则,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RESTful。REST通常基于使用HTTP,URI,和X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以及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这些现有的广泛流行的协议和标准。
POP3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由RFC1939定义。本协议主要用于支持使用客户端远程管理在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提供了SSL加密的POP3协议被称为POP3S。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一套标准协议,允许用户以文件操作的方式(如文件的增、删、改、查、传送等)与另一主机相互通信。然而,用户并不真正登录到自己想要存取的计算机上面而成为完全用户,可用FTP程序访问远程资源,实现用户往返传输文件、目录管理以及访问电子邮件等等,即使双方计算机可能配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文件存储方式。
Socket(套接字)是对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的抽象。一个套接字就是网络上进程通信的一端,提供了应用层进程利用网络协议交换数据的机制。从所处的地位来讲,套接字上联应用进程,下联网络协议栈,是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通信的接口,是应用程序与网络协议根进行交互的接口。
WebSocket是一种在单个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协议,它使得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变得更加简单,允许服务端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在WebSocket API中,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两者之间就直接可以创建持久性的连接,并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响应协议,它通常运行在TCP之上,它指定了客户端可能发送给服务器什么样的消息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响应。请求和响应消息的头以ASCII形式给出;而消息内容则具有一个类似MIME的格式。
JDBC(Java数据库连接)是Java语言中用来规范客户端程序如何来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提供了诸如查询和更新数据库中数据的方法,它是面向关系型数据库。
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为数种,使得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的方式更多样,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每种自动路由规则,具体如下:
哈希算法:通过哈希算法自动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哈希也称为散列、杂凑,是把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散列算法变换成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就是散列值。这种转换是一种压缩映射,也就是,散列值的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的空间,不同的输入可能会散列成相同的输出,所以不可能从散列值来确定唯一的输入值,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
随机算法:顾名思义,通过随机算法自动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相关接口节点。
加权随机算法:在随机路由的基础上加上权重值,权重值高的手机通知消息的相关接口节点被选中的概率就更高。
轮询算法:把注册的手机通知消息的相关接口节点依次调用。
加权轮询算法:在轮询路由的基础上加上权重值,权重值高的手机通知消息的相关接口节点被选中的概率就更高。
本发明所使用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为kafka。Kafka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可以处理消费者在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这种动作(网页浏览,搜索和其他用户的行动)是在现代网络上的许多社会功能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数据通常是由于吞吐量的要求而通过处理日志和日志聚合来解决。对于像Hadoop一样的日志数据和离线分析系统,但又要求实时处理的限制,这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Kafka的目的是通过Hadoop的并行加载机制来统一线上和离线的消息处理,也是为了通过集群来提供实时的消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构建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数据存储功能的融媒体交换中心;
步骤20、关联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数个手机APP,将数个APP的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
步骤30、构建自动路由规则,通过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选择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
步骤40、通过步骤30中选择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调用步骤20中关联的手机APP的手机通知消息的接口节点并获取的数据,将调用的数据输出至融媒体交换中心并存储在融媒体交换中心内;
步骤50、通过具备高性能信息处理功能和多级转发功能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调用存储于融媒体交换中心内的数据,并通过手机通知消息接口输出至其它APP的消息通知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融媒体交换中心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从APP内调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至数据存储模块,获取APP的数据调用请求,从数据存储模块中调用相应的数据并输出至APP;
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并进行存储,获取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调取命令,根据获取的数据调取命令查询对应的数据并输出至数据处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并输出至数据存储模块,所述的数据存储模块将分类好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日志生成步骤,具体如下:
设定日志生成标准,调取数据处理记录,根据设定的日志生成标准生成数据处理日志,并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日志生成标准通过时间、数据类型或APP数据统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报表生成步骤,具体如下:
设置报表生成标准,调取数据处理记录,根据设定的报表生成标准生成报表,并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表生成标准通过时间、数据类型或APP数据统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0中,每个需互相推送通知消息的APP均通过SOAP、REST、POP3、FTP、Socket、WebSocket、HTTP和JDBC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将手机通知消息接口注册到融媒体交换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中,构建的自动路由规则包括哈希算法规则、随机算法规则、加权随机算法规则、轮询算法规则和加权轮询算法规则中的至少其中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作流数据处理系统为kafka。
CN202210021396.2A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Pending CN114430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1396.2A CN114430425A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1396.2A CN114430425A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425A true CN114430425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1396.2A Pending CN114430425A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042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280A (zh) * 2014-07-01 2014-12-17 武汉众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应用数据传输通道
CN105978788A (zh) * 2016-04-27 2016-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装置和方法
CN106911806A (zh) * 2017-04-26 2017-06-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消息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US20190342413A1 (en) * 2016-12-30 2019-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sh Notification Enablement for SIP-Based Networks
CN112118276A (zh) * 2019-06-21 2020-12-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资源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13391803A (zh) * 2021-05-19 2021-09-14 成都易达数安科技有限公司 创建对象管理引擎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280A (zh) * 2014-07-01 2014-12-17 武汉众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应用数据传输通道
CN105978788A (zh) * 2016-04-27 2016-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装置和方法
US20190342413A1 (en) * 2016-12-30 2019-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sh Notification Enablement for SIP-Based Networks
CN106911806A (zh) * 2017-04-26 2017-06-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推送消息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12118276A (zh) * 2019-06-21 2020-12-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资源的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13391803A (zh) * 2021-05-19 2021-09-14 成都易达数安科技有限公司 创建对象管理引擎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laroudis et al. Survey,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of IoT application protocols for smart farming
US1130369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web service management
CN107018147B (zh)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系统、网关模块
US95780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ctively invalidated client-side network resource cache
US20060173959A1 (en) Agent based application using data synchronization
US959619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ddressing resources
US112836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web service system
EP3226518A1 (en) Content delivery acros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KR102345082B1 (ko) 클라우드 기반 iec61850 정보 처리 방법
Elmangoush et al. Application-deriv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election in M2M platforms for smart cities
CN114866528A (zh) 一种基于MQTT和Websocket的数据通讯方法
Tucic et al. Networking layer for unifying distributed smart home entities
CN108494848B (zh) 基于mqtt的企业消息推送方法
CN1631018B (zh) 在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Hu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information push system based on WebSocket
CN114430425A (zh) 一种基于自动路由的多app互相推送手机通知消息的方法
JP2011188327A (ja) メッセージ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ッセージ収集プログラム
Yang et al.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Real-Time Interactiv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Based on the android Platform
US1093159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ddressing resources
KR100461730B1 (ko) 다양한 무선 단말 지원을 위한 모바일 응용 서버 및 그 방법
KR102163323B1 (ko) 스트림리즈닝 시스템
Kaskatiiski et al. Efficiency of data exchange of Io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1185590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plitt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Hmissi et al. A review of application protocol enhancement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Chakrabarti Emerging open and standard protocol stack for i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