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416A -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416A
CN114430416A CN202011111346.0A CN202011111346A CN114430416A CN 114430416 A CN114430416 A CN 114430416A CN 202011111346 A CN202011111346 A CN 202011111346A CN 114430416 A CN114430416 A CN 114430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secondary node
primary node
block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13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0416B (zh
Inventor
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13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0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0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用户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或传递信息。但是,对于很多的中微小企业来说,运营一个区块链节点的性价比都是很低的。具体体现在,中微小企业本身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小,因此需要上链存储的数据就很少。但是,由于区块链节点都是同步更新的,因此就使得中微小企业需要不断的扩容存储空间以便存储对于本企业没有意义的数据。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交互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用于为处理器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二级节点(企业)首先可以与设置有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进一步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进行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从而,二级节点(企业)自身并不需要设置有区块链,只需与设置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然后通过一级节点即可完成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因此企业不需要独立运行区块链,节省了资源空间与运营成本,达到了在不占用资源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区块链相关的操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区块链系统的整体网络架构拓扑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的连接关系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第一节点应用层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单证上链过程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数据加密过程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区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3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计算设备中执行。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计算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设备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计算设备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计算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设备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计算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1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计算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一级节点10以及多个二级节点节点,例如:二级节点11~二级节点13。其中,一级节点10为区块链系统中的节点,一级节点10中设置有区块链200。多个二级节点为相同类别企业的节点,例如:二级节点11~二级节点13为多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企业,并且多个二级节点与一级节点10可以建立从属关系,进而二级节点可以通过一级节点10与区块链系统进行关联,进而实现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一级节点10和多个二级节点例如但不限于是服务器、终端设备等计算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系统中的一级节点10和二级节点11~13均可适用上面所述的硬件结构。
图3示出了区块链系统的整体网络架构拓扑图,参考图3所示,该区块链系统至少包括区块链根节点以及与区块链根节点连接的多个一级节点(例如:一级节点10和一级节点20)、多个自主节点(自主节点3和自主节点4)以及排序节点。其中,每个一级节点与多个二级节点具有从属关系,例如:二级节点11~13与一级节点10具有从属关系,二级节点21~23与一级节点20具有从属关系,每个一级节点代表一类企业,下属的多个二级节点为相同类别的企业节点,例如:二级节点11~13为互联网金融类别企业对应的节点,二级节点21~23为知识产权类别企业的节点,多个一级节点可以构成联盟链。排序节点包括多个排序节点,例如:排序节点51~53,排序节点用来在区块链系统中统一生成区块。
此外,图4还示出了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的连接关系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一级节点10、一级节点20、自主节点3以及自主节点4分别与排序节点连接。其中,一级节点10和一级节点20可以部署为Peer节点,并且从属于第一节点的多个第二节点设置有API服务,二级节点通过API服务与对应的一级节点交互。自主节点3以及自主节点4也部署为Peer节点,并且设置有对应的API服务。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图2中所示的一级节点10实现。图5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2: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
S504: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随着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者用户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或传递信息。但是,对于很多的中微小企业来说,运营一个区块链节点的性价比都是很低的。具体体现在,中微小企业本身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小,因此需要上链存储的数据就很少。但是,由于区块链节点都是同步更新的,因此就使得中微小企业需要不断的扩容存储空间以便存储对于本企业没有意义的数据。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在步骤S502中,首先,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二级节点的数量例如可以为多个,例如:一级节点10与二级节点11、二级节点12以及二级节点13建立从属关系。在一个优选实例中,多个二级节点为相同类型的企业,例如:多个二级节点对应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中,一级节点10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200,二级节点11~13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200。并且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11~13能够通过一级节点10与区块链系统关联。
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例如:在二级节点11(例如:互联网贷款企业)需要对借贷数据进行上链的情况下,由于二级节点11本身并不是区块链系统的节点,因此二级节点11需要与一级节点10(区块链系统节点)交互,通过一级节点10将数据进行上链,即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二级节点(企业)首先可以与设置有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进一步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进行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从而,二级节点(企业)自身并不需要设置有区块链,只需与设置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然后通过一级节点即可完成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因此企业不需要独立运行区块链,节省了资源空间与运营成本,达到了在不占用资源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区块链相关的操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的操作,包括:一级节点生成与二级节点对应的证书,并将证书发送至二级节点;以及一级节点设置与证书绑定的API服务程序,API服务程序与二级节点上设置的用于执行区块链操作的API接口关联。
具体地,为了保证联盟链成员身份标识的可识别性,二级节点必须表明自己企业身份。因此,在一级节点(例如:一级节点10)与二级节点(例如:二级节点11)建立从属关系的操作中,一级节点10需要对二级节点11的身份进行认证。在具体实现上,例如一级节点10首先生成与二级节点11对应的证书,并将证书发送至二级节点11,即二级节点11的证书由一级节点10发放并签名。并且,参考图4所示,一级节点10设置与证书绑定的API服务程序,API服务程序与二级节点上设置的用于执行区块链操作的API接口关联,从而实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
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在建立从属关系的操作中,一级节点可以为二级节点生成用于身份认证的证书,并且一级节点设置与证书绑定的API服务程序。因此在交互的过程中,可以确保二级节点的身份,并且二级节点可以通过API接口即可与一级节点的API服务程序进行关联,从而可以使得二级节点与一级节点的交互过程更加简单。
此外,一级节点一般性地独立使用一个CA证书。并且,二级节点的证书的设计例如可以包括:该证书的CN(域名)必须用邮件形式,邮件域名部分采用企业自身域名,一般采用企业管理员邮箱的方式;证书的OU(组织单位)必须有client代表证书的类别为成员证书;证书采用fabric-ca的扩展属性方式添加附加属性,具体为:添加自定义的扩展属性,扩展ID用"1.2.3.4.5.6.7.8.1",扩展属性用json格式保存。属性中的hf.Affiliation属性必须用.的方式,其中TOPMSPID为一级节点的组织ID,SUBCOMPANYID为二级企业的ID。属性中的hf.EnrollmentID为企业管理员邮箱,一般跟CN一致。属性中的hf.Type为client,跟OU中的client呼应。因为OU可以代表组织部门,所以这个hf.Client唯一准确、完整的代表证书类型为证书。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通过API服务程序接收二级节点通过API接口发送的证书;一级节点通过API服务程序,对证书进行验证;以及在证书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通过API服务程序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具体地,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中,一级节点10首先通过API服务程序接收二级节点11通过API接口发送的证书。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通过API服务程序,对证书进行验证,即判断二级节点11发送的证书是否准确或者该证书是否存在。最终,在该证书通过验证的情况下,一级节点10通过API服务程序实现与二级节点11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从而,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二级节点的身份进行认证,可以确保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了非联盟成员使用该区块链。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接收二级节点发送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请求;以及一级节点响应于处理请求,通过区块链系统处理数据。
具体地,参考图6所示,一级节点10可以为二级节点设置多个应用,例如:应用1、应用2以及应用3,每个应用对应于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例如数据上链、数据查询等。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中,一级节点10可以接收二级节点11发送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请求。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响应于处理请求,通过区块链系统处理数据。从而,一级节点可以根据二级节点的需求,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处理。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以及一级节点将上链数据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具体地,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中,一级节点10首先从二级节点11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在一个具体实例中,例如:二级节点11为互联网借贷企业,该企业需要将用户的借贷数据进行上链,因此二级节点11可以将该借贷数据发送至一级节点10。在这种情况下,一级节点10可以接收该上链数据(借贷数据),然后将借贷数据上链至区块链系统,从而将包含借贷数据的区块存储至区块链200。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二级节点可以实现将数据上链的操作。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一级节点将上链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数据存储设备;以及一级节点将用于在数据存储设备访问上链数据的存储信息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具体地,参考图6所示,一级节点可以进行单证上链的操作。在上链数据的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为了节省区块链的资源,可以将具体的上链数据存储至预设的数据存储设备。在具体实现上,参考图7所示,一级节点10首先从二级节点11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例如通过API接口接收该数据。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将上链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数据存储设备(对应于单证存储服务),例如:数据库。在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存储设备的过程中,数据存储设备中会产生相应的存储信息,例如:数据存储的位置、存储时间等。在将上链数据存储至数据存储设备后,一级节点10将用于在数据存储设备访问上链数据的存储信息上链至区块链系统(对应于区块链存储服务),从而将包含该存储信息的区块存储至区块链200。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区块链中的存储空间。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溯源的溯源数据;以及一级节点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与溯源数据相关的溯源操作。
具体地,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中,参考图6所示,一级节点10还可以进行数据溯源的操作。在具体实现上,一级节点10首先从二级节点11接收进行溯源的溯源数据。然后,一级节点10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与溯源数据相关的溯源操作。此外,一级节点还可以进行数字存证操作。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发送数据信息的发送请求,其中数据信息已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一级节点根据发送请求,确定接收数据信息的数据接收方;一级节点利用数据接收方的公钥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以及一级节点将数据信息以及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具体地,参考图8a所示,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的操作中,一级节点10首先从二级节点11接收发送数据信息(对应于图8a中的密文)的发送请求,其中数据信息已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例如:第一节点10可以随机生成对称加密密钥,然后利用对称加密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密文(即:已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根据发送请求,确定接收数据信息的数据接收方。例如:数据接收方可以是该数据信息的被授权人,例如:被授权人A、被授权人B、被授权人C。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利用数据接收方的公钥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参考图8a所示,例如:利用被授权人A的公钥将对称密钥(随机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得到被授权人A的密钥(对应于加密后的对称密钥),同理可以得到被授权人B的密钥以及被授权人C的密钥,同时还可以利用作者的公钥对随机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得到作者自己的密钥(也称作种子密钥)。最终,一级节点10将数据信息以及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上链至区块链系统。在一个优选实例中,参考图8a和图8b所示,区块链系统中的区块可以包括授权区和数据区,一级节点10例如可以将该数据信息(密文)上链至数据区,将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上链至授权区。此外,授权区和数据区中的数据可以包括作者、作者邮箱、时间戳、公开写标识、加密标识等。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区块链系统接收数据区块,其中数据区块包括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的数据信息以及利用与二级节点关联的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一级节点利用与二级节点关联的私钥对对称密钥进行解密;一级节点利用解密后的对称密钥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以及一级节点将解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二级节点。
具体地,在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中,还可以从区块链中获取数据。参考图8a所示,例如:被授权人A对应于二级节点12,在二级节点12需要获取该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一级节点10从区块链系统接收数据区块,其中数据区块包括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的数据信息(即密文)以及利用与二级节点10关联的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例如:被授权人A的密钥)。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利用与二级节点10关联的私钥对对称密钥进行解密,即:利用被授权人A的密钥进行解密,可以得到对称密钥。进一步地,一级节点10利用解密后的对称密钥对数据信息(密文)进行解密,可以得到明文。最终,一级节点10将解密后的数据信息(明文)发送至二级节点12。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二级节点可以从区块链系统中获取数据。
此外,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独立部署的节点,一般每个节点部署一个API服务;对于一级节点,一般一个一级节点部署多个API服务,每个API服务对应一个二级节点(企业)。每个API节点绑定一个证书,该证书用于通过API访问区块链的时候。
链上数据:
每条数据保存的时候要把信息包装在一个META信息中国,META信息里保存:是否加密Sec、作者Writer、邮箱Email、时间戳Timestamp、实际数据Data、数据写权限Pub。实际数据结构:
Figure BDA0002728700790000111
写保护策略:Pub标识为true的话是公开数据,任何人都可以改写,否则为私人数据,只有作者可以改写。
加密策略:chaincode层只做解密,不做加密。也就是说API层使用密钥对内容加密,然后写入链层;
读取的是后chaincode层根据api层传入的密钥来解密数据,返回明文给api层。
加密数据访问留痕:非作者访问加密数据,chaincode层会强制留痕,记录访问者的身份和访问时间。
什么数据需要加密:存证、单证、溯源数据可以选择是否加密,在API写入的时候指定。对应关系数据、访问记录(留痕)数据是公开的,不能加密。
加密方法: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结合。对数据采用对称加密,授权密钥采用非对称加密。
1、随机生成加密的密钥,作为下面使用对称加密密钥;
2、用对称加密把数据内容加密,然后把加密内容写入链上数据区;
3、用需要授权访问的人的公钥,把对称加密密钥加密后写入链上的授权区;授权区包括种子密钥,种子密钥匙作者自己的公钥加密生成的,这样可以通过授权区找到原始密码供作者使用。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二级节点(企业)首先可以与设置有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进一步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进行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从而,二级节点(企业)自身并不需要设置有区块链,只需与设置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然后通过一级节点即可完成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因此企业不需要独立运行区块链,节省了资源空间与运营成本,达到了在不占用资源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区块链相关的操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900,该装置900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9所示,该装置900包括:关系建立模块910,用于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交互模块920,用于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可选地,关系建立模块920,包括:证书生成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生成与二级节点对应的证书,并将证书发送至二级节点;以及绑定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设置与证书绑定的API服务程序,API服务程序与二级节点上设置的用于执行区块链操作的API接口关联。
可选地,交互模块920,还包括:处理请求接收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接收二级节点发送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请求;以及数据处理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响应于处理请求,通过区块链系统处理数据。
可选地,交互模块920,还包括:上链数据接收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以及上链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将上链数据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交互模块920,还包括:上链数据接收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数据存储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将上链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数据存储设备;以及存储信息上链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将用于在数据存储设备访问上链数据的存储信息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交互模块920,还包括:溯源数据接收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溯源的溯源数据;以及溯源数据处理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与溯源数据相关的溯源操作。
可选地,交互模块920,还包括:数据信息发送请求接收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发送数据信息的发送请求,其中数据信息已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接收方确定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根据发送请求,确定接收数据信息的数据接收方;加密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利用数据接收方的公钥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以及密钥上链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将数据信息以及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交互模块920,还包括:区块接收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从区块链系统接收数据区块,其中数据区块包括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的数据信息以及利用与二级节点关联的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钥;第一解密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利用与二级节点关联的私钥对对称密钥进行解密;第二解密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利用解密后的对称密钥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以及数据信息发送子模块,用于一级节点将解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二级节点。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二级节点(企业)首先可以与设置有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进一步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进行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从而,二级节点(企业)自身并不需要设置有区块链,只需与设置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然后通过一级节点即可完成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因此企业不需要独立运行区块链,节省了资源空间与运营成本,达到了在不占用资源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区块链相关的操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3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1000,该装置1000与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参考图10所示,该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以及存储器1020,与处理器1010连接,用于为处理器1010提供处理以下处理步骤的指令: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从属关系,二级节点能够通过一级节点与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的操作,包括:一级节点生成与二级节点对应的证书,并将证书发送至二级节点;以及一级节点设置与证书绑定的API服务程序,API服务程序与二级节点上设置的用于执行区块链操作的API接口关联。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通过API服务程序接收二级节点通过API接口发送的证书;一级节点通过API服务程序,对证书进行验证;以及在证书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通过API服务程序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接收二级节点发送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请求;以及一级节点响应于处理请求,通过区块链系统处理数据。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以及一级节点将上链数据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一级节点将上链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数据存储设备;以及一级节点将用于在数据存储设备访问上链数据的存储信息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进行溯源的溯源数据;以及一级节点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与溯源数据相关的溯源操作。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二级节点接收发送数据信息的发送请求,其中数据信息已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一级节点根据发送请求,确定接收数据信息的数据接收方;一级节点利用数据接收方的公钥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以及一级节点将数据信息以及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上链至区块链系统。
可选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一级节点从区块链系统接收数据区块,其中数据区块包括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的数据信息以及利用与二级节点关联的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钥;一级节点利用与二级节点关联的私钥对对称密钥进行解密;一级节点利用解密后的对称密钥对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以及一级节点将解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二级节点。
从而根据本实施例,二级节点(企业)首先可以与设置有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进一步地,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进行交互,通过区块链系统实现与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从而,二级节点(企业)自身并不需要设置有区块链,只需与设置区块链的一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然后通过一级节点即可完成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因此企业不需要独立运行区块链,节省了资源空间与运营成本,达到了在不占用资源空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与区块链相关的操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数据量较少,但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对企业的存储空间进行扩容以更新区块链中的数据,因此使用区块链技术对于小微企业的性价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其中所述一级节点内设置有与所述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所述二级节点内未设置与所述区块链系统关联的区块链,并且其中基于所述从属关系,所述二级节点能够通过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区块链系统关联;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节点与二级节点建立从属关系的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生成与所述二级节点对应的证书,并将所述证书发送至所述二级节点;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设置与所述证书绑定的API服务程序,所述API服务程序与所述二级节点上设置的用于执行所述区块链操作的API接口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通过所述API服务程序接收所述二级节点通过所述API接口发送的所述证书;
所述一级节点通过所述API服务程序,对所述证书进行验证;以及
在所述证书通过验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API服务程序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接收所述二级节点发送的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请求;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响应于所述处理请求,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处理所述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从所述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将所述上链数据上链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从所述二级节点接收进行上链存储的上链数据;
所述一级节点将所述上链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数据存储设备;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将用于在所述数据存储设备访问所述上链数据的存储信息上链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从所述二级节点接收进行溯源的溯源数据;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进行与所述溯源数据相关的溯源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从所述二级节点接收发送数据信息的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信息已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
所述一级节点根据所述发送请求,确定接收所述数据信息的数据接收方;
所述一级节点利用所述数据接收方的公钥对所述对称密钥进行加密;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将所述数据信息以及加密后的所述对称密钥上链至所述区块链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节点与所述二级节点交互,通过所述区块链系统实现与所述二级节点相关的区块链操作,包括:
所述一级节点从所述区块链系统接收数据区块,其中所述数据区块包括利用对称密钥加密的数据信息以及利用与所述二级节点关联的公钥加密后的所述对称密钥;
所述一级节点利用与所述二级节点关联的私钥对所述对称密钥进行解密;
所述一级节点利用解密后的所述对称密钥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以及
所述一级节点将解密后的所述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二级节点。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由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11346.0A 2020-10-16 2020-10-16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30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1346.0A CN114430416B (zh) 2020-10-16 2020-10-16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1346.0A CN114430416B (zh) 2020-10-16 2020-10-16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416A true CN114430416A (zh) 2022-05-03
CN114430416B CN114430416B (zh) 2024-05-28

Family

ID=81308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1346.0A Active CN114430416B (zh) 2020-10-16 2020-10-16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04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2482A (zh) * 2017-06-01 2017-09-29 黑龙江卓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区块链网络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917418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多端间消息通信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09637A (zh) * 2019-07-08 2019-10-08 杭州港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6261A (zh) * 2019-10-12 2020-03-0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25245A (zh) * 2019-11-21 2020-05-0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43777A (zh) * 2020-04-20 2020-06-26 陈依依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慧路灯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2482A (zh) * 2017-06-01 2017-09-29 黑龙江卓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区块链网络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WO2019174187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多端间消息通信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309637A (zh) * 2019-07-08 2019-10-08 杭州港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资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66261A (zh) * 2019-10-12 2020-03-0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25245A (zh) * 2019-11-21 2020-05-0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43777A (zh) * 2020-04-20 2020-06-26 陈依依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智慧路灯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416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807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using a communication encryption bios based upon a message specific identifier
CN110892672A (zh) 提供设备匿名性的密钥认证声明生成
CN109714185B (zh) 可信服务器的策略部署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系统
US20130268751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ersona-based notifications at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90238519A1 (en) Layered encryption for end to end communication
Velliangiri et al. An efficient lightweight privacy-preserving mechanism for industry 4.0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
CN107172001B (zh) 网站代理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密钥代理服务器
CN109981576B (zh) 密钥迁移方法和装置
KR101615137B1 (ko) 속성 기반의 데이터 접근 방법
CN111131416A (zh) 业务服务的提供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4917807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230078706A (ko) 포스트 양자 암호화를 사용하는 인증서 기반 보안
WO2020252611A1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411187A (zh) 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282217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098152A1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465803A (zh) 对象授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00840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02218B (zh) 一种自定义组装云服务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10281608A1 (en) Separation of handshake and record protocol
CN110166460B (zh) 业务帐号的注册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4430416B (zh)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087590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52513B (zh) 密钥分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70107818A (ko) 사용자 단말 및 속성 재암호 기반의 사용자 단말 데이터 공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