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310A -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310A
CN114430310A CN202011178714.3A CN202011178714A CN114430310A CN 114430310 A CN114430310 A CN 114430310A CN 202011178714 A CN202011178714 A CN 202011178714A CN 114430310 A CN114430310 A CN 114430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ascade
information
message
rout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87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玮
洪创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87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31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5655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9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0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确定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次高优先级,则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转发数据报文;其中,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用于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利用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实现了不同厂家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域网网络逐渐演化为面向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Protocol,IP)承载的融合网络,相比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对故障更为敏感,故障造成的损失也更为严重。因此,传统的设备关键器件冗余备份以及链路层冗余备份,均已经无法满足运营商对核心设备的要求,所以,双机热备技术应运而生。
双机热备技术是一种在设备间可以进行实时备份、平滑切换、用户无感知的业务层备份方案。进行双机备份时,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会形成一个自治系统,该自治系统内部完成备份事件的处理,不需改变外部设备的行为特性,用户以及后台设备对该自治系统内的设备倒换毫无感知。但是,由于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所使用的双机热备协议各不相同,因此导致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无法实现双机备份,从而会影响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设置有归属于第二备份组的第二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次高优先级,则更新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转发数据报文;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归属于第一备份组;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所述第一保活报文用于使所述第二设备维持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宽带接入服务器,包括如上所述第二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在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确定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次高优先级,则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转发数据报文;其中,第二端口归属于第二备份组,第一端口归属于第一备份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用于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第二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第一保活报文用于使第二设备维持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利用包括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归属于不同备份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实现了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另外,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说明第一设备当前处于故障状态,此时,第二设备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通过第二端口转发数据报文,即,第二端口实现了对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的备份作用,从而能够保持数据报文的正常传输。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信息处理方法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级联信息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级联信息字段中的Data字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构建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维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维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利用包括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归属于不同备份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实现了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另外,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说明第一设备当前处于故障状态,此时,第二设备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通过第二端口转发数据报文,即,第二端口实现了对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的备份作用,从而能够保持数据报文的正常传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执行信息处理方法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在图1的示例中,该系统架构包括第一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Server,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第四BRAS140、第一接入汇聚设备150、第二接入汇聚设备160、第一核心路由器170、第二核心路由器180、第三核心路由器190和第四核心路由器200,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和第四BRAS140处于同一网络域。
其中,第一BRAS110和第三BRAS130为第一厂家的设备,第一BRAS110设置有第一端口111和第三端口112,第三BRAS130设置有第五端口131和第七端口132,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和第三BRAS130的第五端口131通过第一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一备份组以能够同步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业务数据;第一BRAS110的第三端口112和第三BRAS130的第七端口132通过第一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三备份组以能够同步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二BRAS120和第四BRAS140为第二厂家的设备,第二BRAS120设置有第二端口121和第四端口122,第四BRAS140设置有第六端口141和第八端口142,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和第四BRAS140的第六端口141通过第二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二备份组以能够同步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业务数据;第二BRAS120的第四端口122和第四BRAS140的第八端口142通过第二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四备份组以能够同步用户终端所发送的业务数据。
其中,第一接入汇聚设备150分别与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第三BRAS130的第五端口131和第四BRAS140的第六端口141连接;第二接入汇聚设备160分别与第一BRAS110的第三端口112、第二BRAS120的第四端口122、第三BRAS130的第七端口132和第四BRAS140的第八端口142连接;第一BRAS110分别与第一核心路由器170和第二核心路由器180连接;第三BRAS130分别与第一核心路由器170和第二核心路由器180连接;第二BRAS120分别与第三核心路由器190和第四核心路由器200连接;第四BRAS140分别与第三核心路由器190和第四核心路由器200连接。
其中,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和第四BRAS140中任意一个设备的任意一个与接入汇聚设备连接的端口,均可以通过组播方式向其他设备的任意一个与接入汇聚设备连接的端口发送协议报文,例如发送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报文。
其中,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和第四BRAS140均设置有级联部署模块、级联报文协商模块和级联端口流量处理模块。其中,级联部署模块用于处理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命令行、级联组配置信息、优先级配置信息等;级联报文协商模块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级联协商报文,该级联协商报文携带但不限于有新建级联消息、删除级联消息、更新级联消息和级联保活消息等;级联端口流量处理模块用于支持级联端口及双机备份相关的逻辑判断处理,从而处理端口的流量数据。此外,当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和第四BRAS140中任意一个设备接收到级联协商报文后,可以根据级联协商报文所携带的消息和设备本地所保存的相关消息,构建级联端口属性表,其中,该级联端口属性表记录有端口的级联协商信息,该级联协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级联端口信息、级联组信息和级联优先级信息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系统架构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于上述系统架构的结构,提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并且第二设备设置有归属于第二备份组的第二端口(例如图1所示的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10,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确定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次高优先级,则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转发数据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口归属于第一备份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用于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第二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第一保活报文用于使第二设备维持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保存有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该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其中,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用于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而且,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第二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所保存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其获得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为由人工编辑而得到,也可以为由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协商而获得,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设备保存有包括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而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用于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因此可以使得归属于不同备份组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实现了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另外,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则说明第一设备当前处于故障状态,此时,第二设备可以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通过第二端口转发数据报文,即,第二端口实现了对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的备份作用,从而能够保持数据报文的正常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当不同设备之间的端口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形成级联备份组后,这些端口之间会定期通过组播方式发送保活报文,以把本端口或本端口所在设备的工作状态通知同一级联备份组中的其他设备,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形成级联备份组后,第一端口会定期通过组播方式向第二端口发送第一保活报文,以使第二设备维持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即维持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级联备份关系。如果同一级联备份组中的其中一个端口的保活报文丢失或者没有发送保活报文,说明该端口出现异常或者该端口所在的设备出现宕机,此时,该同一级联备份组中的其他端口均会对自身所维护的级联端口属性表进行更新,例如在级联端口属性表中把保活报文丢失或者没有发送保活报文的端口的表项内容进行删除或者进行去激活等,并且,该级联备份组中剩余的端口的级联优先级都将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当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确定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最高优先级,而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则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次高优先级,并且当第二端口在预设时间段内都没有接收到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一保活报文时,会认为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出现异常或者第一设备出现宕机,为了保证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以及双机备份的正常执行,第二设备会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即第二设备会更新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主用级联设备,所以,当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时,第二端口作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主用级联设备的端口,第二端口会对数据报文进行转发,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的备份作用,因此能够保持数据报文的正常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进行适当的选择,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的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删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或者,可以更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或者,可以更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或者,可以将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去激活,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删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的方式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时,由于删除了用于指示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因此,在当前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剩余的信息中,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所对应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从原来的次高优先级变成了最高优先级,即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成为了最高优先级。当采用更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的方式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时,可以把第一级联路由信息所对应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直接更改成比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所对应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更高的优先级,从而实现了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的目的。当采用更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方式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时,可以把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所对应的报文处理优先级直接更改成比第一级联路由信息所对应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更低的优先级,从而实现了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的目的。当采用对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进行去激活的方式使得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时,由于用于指示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被去激活,即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不起作用,因此,在当前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剩余的信息中,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所对应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从原来的次高优先级变成了最高优先级,即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成为了最高优先级。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20,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确定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转发数据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保活报文,则说明第一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当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确定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即说明第二设备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主用级联设备,而第二端口则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主用级联设备的端口,所以,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端口会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转发。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30,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确定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非最高优先级,丢弃数据报文。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30和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互为并列的技术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第一保活报文,则说明第一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当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确定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非最高优先级,即说明第二设备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备用级联设备,而第二端口则为当前级联备份组中的备用级联设备的端口,所以,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第二端口会丢弃该数据报文而不会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转发。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之前,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140、步骤S150和步骤S160。
步骤S140,通过第二端口获取由第一端口组播的第一协议报文,第一协议报文携带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一协议报文,可以为承载在组播方式的UDP协议上的报文,也可以为承载在组播方式的其他协议上的报文,例如承载在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或新应用场景的出现而对应形成的协议上的报文,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归属于第一备份组(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归属于第二备份组,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为不同厂家的设备。由于第一协议报文携带有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因此,当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协议报文所携带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后,可以在后续步骤中根据该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号、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组标识和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优先级;第一协议报文设置有第一端口信息字段和第一级联信息字段,其中,第一级联信息字段设置有第一级联组标识字段和第一属性字段。其中,第一级联组标识字段携带第一级联组标识,第一属性字段携带第一级联优先级,第一端口信息字段携带第一端口号。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级联信息字段还可以设置有第一信息类型字段,该第一信息类型字段携带有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类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协议报文的类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协议报文可以为采用组播方式的UDP协议报文,由于UDP协议报文本身设置有用于携带第一端口号的第一端口信息字段,因此可以在UDP协议报文中新增第一级联信息字段,以使该UDP协议报文能够携带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一级联优先级。
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示例中,在第一协议报文为采用组播方式的UDP协议报文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协议报文中新增第一级联信息字段,并且第一级联信息字段设置有第一级联组标识字段和第一属性字段。参照图6,图6示例性地给出了携带有第一级联类型信息、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一级联优先级的第一级联信息字段的结构,在该第一级联信息字段的结构中,各主要字段的解释如下:
Ver:版本号字段,占1字节,用于表示协议版本号;
Message Type:信息类型字段,占1字节,用于表示本协议报文的作用类型;具体为:当取值为0x01,表示本协议报文的作用类型为新增级联路由信息;当取值为0x02,表示本协议报文的作用类型为删除级联路由信息;当取值为0x03,表示本协议报文的作用类型为更新级联路由信息;当取值为0x04,表示本协议报文为保活报文(例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保活报文);
Message Length:信息长度字段,占2字节,用于表示本协议报文的报文总长度;
Cascade-Group-ID:级联组标识字段,占4字节,用于表示发送本协议报文的端口所属的级联组的ID号;
Data:属性字段,长度可变的TLV格式,用于承载本协议报文的报文信息。
在上述第一级联信息字段的结构中,Message Type字段即为第一信息类型字段,Cascade-Group-ID字段即为第一级联组标识字段,Data字段即为第一属性字段。具体地,参照图7,在Data字段中,主要包括如下字段:
Type:占2字节,用于表示数据的属性类型或业务信息表属性;
Length:占2字节,用于表示本Data字段中不包括Type字段和Length字段的长度;
Value:用于携带数据信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定义增加,与Type字段的内容相互配合以表示数据的具体信息。
其中,作为示例,当Type字段取值为0时,Value字段可以填写级联设备的IP地址(例如第一设备的IP地址);当Type字段取值为1时,Value字段可以填写级联设备的优先级(例如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级联优先级)。值得注意的是,Data字段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多个Data字段依次链接,用以承载完整的报文信息,例如Data字段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Data字段携带第一级联优先级,而另一个Data字段携带第一设备的IP地址。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端口号,可以携带在UDP协议报文的UDP报文头中,可以根据现有的网络规范进行定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因此,即使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归属于第一备份组(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归属于第二备份组,并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为不同厂家的设备,但是,由于第一协议报文携带有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并且该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至少包括第一级联类型信息、第一端口号、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一级联优先级,因此,当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协议报文所携带的该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后,可以在后续步骤中根据第一级联类型信息、第一端口号、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一级联优先级等信息使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步骤S150,获取第二级联路由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号、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组标识和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优先级,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另外,第二设备可以预先配置有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因此第二设备可以直接获取第二级联路由信息中的第二端口号、第二级联组标识和第二级联优先级等信息,从而方便后续步骤中可以根据第二端口号、第二级联组标识和第二级联优先级等信息以及第一级联类型信息、第一端口号、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一级联优先级等信息使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预先配置有级联路由信息表,该级联路由信息表中可以记录有第二端口所对应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设备的其他端口所对应的级联路由信息,因此,第二设备可以通过读取级联路由信息表的方式获取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
步骤S160,根据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一协议报文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构建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包括有第二端口所对应的第二端口号、第二端口所对应的第二级联组标识和第二端口所对应的第二级联优先级等信息,而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包括有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端口号、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级联优先级等信息,因此可以根据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并且构建与该级联备份组对应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以便于后续步骤中,可以使第二端口根据该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对数据报文进行相关的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140、步骤S150和步骤S160的信息处理方法,使得在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和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归属于不同的备份组的情况下,当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获取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一协议报文,并且第一协议报文携带有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第二设备可以根据与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以及该第一协议报文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并构建与该级联备份组对应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从而使得第二设备在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时,可以根据该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对数据报文进行报文处理。因此,通过利用携带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一协议报文,即可使得归属于不同备份组的设备的端口之间能够形成级联备份组,例如可以在不同厂家的设备的端口之间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值得注意的是,归属于第一备份组的第一端口所在的第一设备和归属于第二备份组的第二端口所在的第二设备,可以安装在同一个机房内,也可以分别处于不同的地点,例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处于不同的城市,只需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与同一接入汇聚设备连接即可。另外,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处的网络域中,还可以包括有多个其他设备,该网络域中的这些设备可以分布在不同城市中,这些设备的端口之间还可以形成有第三备份组、第四备份组乃至第N备份组,不同的备份组之间均可以通过采用包括有上述步骤S140、步骤S150和步骤S160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形成级联备份组。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步骤S16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61,当第一级联类型信息为新增级联信息,根据第一端口号、第一级联组标识、第一级联优先级、第二端口号、第二级联组标识和第二级联优先级,构建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在一实施例中,当通过第二端口获取到的第一协议报文中所携带的第一级联类型信息为新增级联信息时,即当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Message Type字段取值为0x01时,说明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希望与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此时,第二设备即可根据第一端口号、第一级联组标识、第二端口号和第二级联组标识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例如,当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二设备中预先配置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级联组标识不相同,则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不能形成级联备份组;当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对应的第一级联组标识和第二设备中预先配置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级联组标识相同,即可把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双机备份。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后,可以根据第一端口号、第一级联组标识、第一级联优先级、第二端口号、第二级联组标识和第二级联优先级,构建与该级联备份组对应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传输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数据报文能够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而进行相应的报文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示例性地给出了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可以包括有端口号信息、厂家信息、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VRRP)组信息、VRRP优先级信息和级联组信息。其中,VRRP组信息中表项内容相同的端口之间会形成相关技术中的双机热备;级联组信息包括级联组标识(如图9中的“第一级联备份组”)和级联优先级(如图9中“第一级联备份组-主”中的“主”),级联组标识相同的端口之间会形成级联备份组并具备双机备份功能,级联优先级则指示级联备份组中端口对数据报文的处理优先程度。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70,通过第二端口接收由第一端口组播的第二协议报文,第二协议报文携带有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第三级联路由信息;
步骤S180,根据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第三级联路由信息维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级联路由信息也可以包括有端口号、级联组标识、级联优先级和级联类型信息等信息。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后,当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二协议报文,并且该第二协议报文携带有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第三级联路由信息时,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协议报文中的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第三级联路由信息维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可以为删除级联信息或者更新级联信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当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删除级联信息时,维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具体操作可以为删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例如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当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更新级联信息时,维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具体操作可以为利用第三级联路由信息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进行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协议报文,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协议报文同样为UDP协议报文,并且第二协议报文和第一协议报文具有相同的报文结构,对于第二协议报文的具体报文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如图6和图7所示的报文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步骤S18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81,当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删除级联信息,删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二协议报文的情况下,当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删除级联信息,例如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Message Type字段取值为0x02时,即说明第二协议报文的作用为删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例如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因此,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级联类型信息的指示而删除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步骤S18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182,当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更新级联信息,根据第三级联路由信息更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82和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81互为并列的技术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到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二协议报文的情况下,当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更新级联信息,例如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Message Type字段取值为0x03时,即说明第二协议报文的作用为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例如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进行更新,因此,第二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级联类型信息的指示而利用第三级联路由信息对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一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进行更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10,通过第二端口对外组播携带有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三协议报文,使得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三协议报文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三协议报文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构建包括有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并使得第一设备在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对数据报文进行报文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获取由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所组播的第一协议报文的同时,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也会通过组播方式对外发送第三协议报文。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设备可以先根据第二端口所对应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构建第三协议报文,然后通过第二端口对外组播第三协议报文。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协议报文,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协议报文同样为UDP协议报文,并且第三协议报文和第一协议报文具有相同的报文结构,对于第三协议报文的具体报文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如图6和图7所示的报文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通过第二端口对外组播携带有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三协议报文,当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接收到该第三协议报文,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三协议报文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一设备预先配置的与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并构建与该级联备份组对应的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在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时,可以根据该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对数据报文进行报文处理。因此,在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和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归属于不同的备份组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携带有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三协议报文,即可使得归属于不同备份组的设备的端口之间能够形成级联备份组,例如可以在不同厂家的设备的端口之间形成级联备份组,从而能够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设备的双机备份,从而能够方便运营商的网络布设。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的结构,和如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的结构相同,对于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如图9所示的表格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端口对外组播携带有第三级联类型信息和第四级联路由信息的第四协议报文,使得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四协议报文的第一设备根据第四协议报文中的第三级联类型信息和第四级联路由信息维护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级联路由信息也可以包括有端口号、级联组标识、级联优先级和级联类型信息等信息。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后,当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由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所组播的第四协议报文,并且该第四协议报文携带有第三级联类型信息和第四级联路由信息时,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四协议报文中的第三级联类型信息和第四级联路由信息维护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级联类型信息也可以为删除级联信息或者更新级联信息,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当第三级联类型信息为删除级联信息时,维护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的具体操作可以为删除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当第三级联类型信息为更新级联信息时,维护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的具体操作可以为利用第四级联路由信息对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进行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协议报文,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协议报文同样为UDP协议报文,并且第四协议报文和第一协议报文具有相同的报文结构,对于第四协议报文的具体报文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如图6和图7所示的报文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端口对外组播第二保活报文,使得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二保活报文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保活报文维持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中与第二端口对应的表项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后,当第一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到由第二设备的第二端口所组播的第二保活报文,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保活报文维持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第二级联路由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保活报文,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协议报文同样为UDP协议报文,并且第二保活报文和第一协议报文具有相同的报文结构,对于第二保活报文的具体报文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如图6和图7所示的报文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保活报文也可以包括有端口号、级联组标识、级联优先级和级联类型信息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保活报文与第三协议报文及第四协议报文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保活报文中的级联类型信息为保活报文,例如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Message Type字段取值为0x04。形成级联备份组的端口之间,均需要定时发送保活报文,以保证形成级联备份组的端口均处于激活状态,并且维持对应的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表项内容,以便于级联备份组中的端口能够根据该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表项内容执行双机备份时的数据报文的处理。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下面以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
如图1所示,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和第三BRAS130的第五端口131通过第一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一备份组,第一BRAS110的第三端口112和第三BRAS130的第七端口132通过第一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三备份组;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和第四BRAS140的第六端口141通过第二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二备份组,第二BRAS120的第四端口122和第四BRAS140的第八端口142通过第二厂家的私有双机热备协议形成第四备份组。
在第一厂家的第一BRAS110和第三BRAS130分别部署端口级联,其中,部署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在第一级联备份组中,并且级联优先级为1;部署第三BRAS130的第五端口131在第一级联备份组中,并且级联优先级为1。在第二厂家的第二BRAS120和第四BRAS140分别部署端口级联,其中,部署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在第一级联备份组中,并且级联优先级为7;部署第四BRAS140的第六端口141在第一级联备份组中,并且级联优先级为7。
当完成上述级联信息的部署后,各个端口通过组播方式发送携带有级联类型信息为新增级联信息的UDP协议报文,具体地:
第一端口111发送携带有如下信息的UDP协议报文:Ver=0X01、Message Type=0X01、Cascade-Group-ID=0X01,IP地址=第一BRAS110的IP地址,级联优先级=0X01;
第五端口131发送携带有如下信息的UDP协议报文:Ver=0X01、Message Type=0X01、Cascade-Group-ID=0X01,IP地址=第三BRAS130的IP地址,级联优先级=0X01;
第二端口121发送携带有如下信息的UDP协议报文:Ver=0X01、Message Type=0X01、Cascade-Group-ID=0X01,IP地址=第二BRAS120的IP地址,级联优先级=0X07;
第六端口141发送携带有如下信息的UDP协议报文:Ver=0X01、Message Type=0X01、Cascade-Group-ID=0X01,IP地址=第四BRAS140的IP地址,级联优先级=0X07。
当各个端口对应接收到由其他端口所组播的UDP协议报文后,各个端口都会根据自身的级联路由信息和所接收到的UDP协议报文中的级联路由信息,形成对应的级联备份组,例如,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被部署在第一级联备份组中,而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所组播的UDP协议报文中的级联组标识为0X01,即说明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21都被部署在第一级联备份组中,所以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21可以加入到第一级联备份组中。
当各个端口加入到对应的级联备份组后,各个端口均会根据自身的级联路由信息和所接收到的UDP协议报文中的级联路由信息构建并维护各自的级联端口属性表,并且根据各自的级联端口属性表按照预置的逻辑判断转发数据报文或者丢弃数据报文。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9,当第一BRAS110的第一端口111接收到终端用户发送的数据流量时,第一端口11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主用级联端口,并且第一端口111判断本端口为第一备份组中的主用端口,因此第一端口111进行数据流量的转发处理。当第三BRAS130的第五端口131接收到终端用户发送的数据流量时,第五端口13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主用级联端口,但第五端口131判断本端口为第一备份组中的备用端口,因此第五端口131不进行数据流量的处理,丢弃该数据流量。当第二BRAS120的第二端口121接收到终端用户发送的数据流量时,第二端口12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备用级联端口,当主用级联端口(即第一端口111)正常工作时,第二端口121不进行数据流量的处理,丢弃该数据流量。当第四BRAS140的第六端口141接收到终端用户发送的数据流量时,第六端口14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备用级联端口,当主用级联端口(即第一端口111)正常工作时,第六端口141不进行数据流量的处理,丢弃该数据流量。
当第一接入汇聚设备150同时向第一端口111、第五端口131、第二端口121和第六端口141发送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这4个端口都会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当第一BRAS110出现宕机情况时,第一端口111不会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当第五端口131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第五端口13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主用级联端口,并且为第一备份组中的备用端口,但由于第一BRAS110已经发生宕机,第五端口131会升级为第一备份组中的主用端口,因此第五端口131会进行数据流量的转发处理。当第二端口121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第二端口12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备用级联端口,当主用级联端口(即第五端口131)正常工作时,第二端口121不进行数据流量的处理,丢弃该数据流量。当第六端口141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第六端口14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备用级联端口,当主用级联端口(即第五端口131)正常工作时,第六端口141不进行数据流量的处理,丢弃该数据流量。
当第一接入汇聚设备150同时向第一端口111、第五端口131、第二端口121和第六端口141发送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这4个端口都会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当第一BRAS110出现宕机情况时,第一端口111不会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当第三BRAS130也出现宕机情况时,第五端口131也不会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此时,当第二BRAS120和第四BRAS140检测到第一BRAS110和第三BRAS130均出现了宕机的情况,第二BRAS120和第四BRAS140会升级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主用级联设备。此时,当第二端口121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第二端口12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主用级联端口,并且为第二备份组中的主用端口,因此第二端口121会进行数据流量的转发处理。当第六端口141接收到终端用户的数据流量时,第六端口141根据级联端口属性表判断本端口为第一级联备份组的主用级联端口,但第六端口141判断本端口为第二备份组中的备用端口,因此第六端口141不进行数据流量的处理,丢弃该数据流量。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设置于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系统架构中的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或第四BRAS140,本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和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系统架构中的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或第四BRAS140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130、图5中的方法步骤S140至S160、图8中的方法步骤S161、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70至S180、图11中的方法步骤S181、图12中的方法步骤S182、图13中的方法步骤S210。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宽带接入服务器,该宽带接入服务器包括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包括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并且可以构成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系统架构中的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或第四BRAS140,本实施例中的宽带接入服务器和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系统架构中的第一BRAS110、第二BRAS120、第三BRAS130或第四BRAS140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装置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20、图4中的方法步骤S130、图5中的方法步骤S140至S160、图8中的方法步骤S161、图10中的方法步骤S170至S180、图11中的方法步骤S181、图12中的方法步骤S182、图13中的方法步骤S21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设置有归属于第二备份组的第二端口,所述方法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接收到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确定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次高优先级,则更新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并转发数据报文;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归属于第一备份组;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用于使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形成级联备份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所述第一保活报文用于使所述第二设备维持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转发数据报文;
或者,
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保活报文,并且根据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非最高优先级,丢弃数据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包括:
删除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
或者,
更改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
或者,
更改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
或者,
将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去激活,使得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处理优先级为最高优先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获取由所述第一端口组播的第一协议报文,所述第一协议报文携带有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协议报文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构建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端口号、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组标识和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优先级;所述第一协议报文设置有第一端口信息字段和第一级联信息字段,所述第一级联信息字段设置有第一级联组标识字段和第一属性字段,所述第一级联组标识字段携带所述第一级联组标识,所述第一属性字段携带所述第一级联优先级,所述第一端口信息字段携带所述第一端口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联信息字段还设置有第一信息类型字段,所述第一信息类型字段携带有与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第一级联类型信息;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端口号、与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组标识和与所述第二端口对应的第二级联优先级;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一协议报文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构建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
当所述第一级联类型信息为新增级联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端口号、所述第一级联组标识、所述第一级联优先级、所述第二端口号、所述第二级联组标识和所述第二级联优先级,构建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接收由所述第一端口组播的第二协议报文,所述第二协议报文携带有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第三级联路由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三级联路由信息维护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级联类型信息和所述第三级联路由信息维护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包括:
当所述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删除级联信息,删除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或者,
当所述第二级联类型信息为更新级联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级联路由信息更新所述第一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对外组播携带有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三协议报文,使得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三协议报文的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三协议报文中的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构建包括有所述第一级联路由信息和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的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并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对数据报文进行报文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对外组播携带有第三级联类型信息和第四级联路由信息的第四协议报文,使得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四协议报文的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四协议报文中的所述第三级联类型信息和所述第四级联路由信息维护所述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对外组播第二保活报文,使得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保活报文的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保活报文维持所述第二级联端口属性表中的所述第二级联路由信息。
12.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13.一种宽带接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CN202011178714.3A 2020-10-29 2020-10-29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4303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8714.3A CN114430310A (zh) 2020-10-29 2020-10-29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PCT/CN2021/115655 WO2022088931A1 (zh) 2020-10-29 2021-08-31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8714.3A CN114430310A (zh) 2020-10-29 2020-10-29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310A true CN114430310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0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8714.3A Pending CN114430310A (zh) 2020-10-29 2020-10-29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0310A (zh)
WO (1) WO20220889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4367A (zh) * 2022-07-20 2022-11-08 杭州熠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网口双主机接口的网卡热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648B (zh) * 2009-08-05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虚拟冗余路由协议组进行管理及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2025476B (zh) * 2009-09-23 2014-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bras多机备份场景中实现用户端口定位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01841432A (zh) * 2010-05-26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接入路由器的端口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253010A4 (en) * 2015-01-28 2018-09-05 Nec Corporation Network relay device, gateway redundancy system, program, and redundancy method
CN109088818B (zh) * 2018-07-19 2021-07-30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联动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931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1977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946184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node, and program for node
JP5152642B2 (ja) 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ノード
JP4743201B2 (ja) 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ケットリング間の接続方法、およびリング間接続ノード
US8489913B2 (en) Network system and network relay apparatus
CN109561033B (zh) Overlay网络中组播复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331641A1 (en) Deployment Of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CN108964940B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8632147B (zh) 报文组播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2367252B (zh) 容灾备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547283B (zh) 分布式聚合组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82261B (zh) 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5022180B (zh) 一种基于RoCE-SAN的拓扑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4160667A (zh) 双上行相切环收敛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037883B (zh) 一种mac地址表项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WO2022088931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宽带接入服务器、存储介质
CN112350936B (zh) 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泛洪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938446B (zh) 一种基于mlag环境的组播表项同步方法及设备
US11784919B2 (en) Method for sending BIERv6 packet and first network device
CN107819684B (zh) 同步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973072B (zh) 报文发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242699A (zh) 报文传输方法、切片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78051B (zh) 一种多机备份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8768704B (zh) 配置更新方法及装置
WO2023024755A1 (zh) Mpls报文的封装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