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979A -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979A
CN114422979A CN202111616287.7A CN202111616287A CN114422979A CN 114422979 A CN114422979 A CN 114422979A CN 202111616287 A CN202111616287 A CN 202111616287A CN 114422979 A CN114422979 A CN 114422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urrent
transmission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62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煜
殷观旭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6162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部分包括: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本发明中,当车辆的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时,根据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计算得到最优的目标发送频率,以实际的信道质量作为参考,确保了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从而控制通信设备降低自身的信息发送频率至目标发送频率,能够快速降低信道负载,有效减缓信道拥塞情况。

Description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联网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 Communications,简称为V2X)是指通过装载在车辆上车载单元(通信设备)提供车辆信息,采用各种通信技术实现车与外界(包括外界的车、人、网络)进行通信,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车辆信息进行提取、共享等有效利用,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提供综合服务。随着V2X通信设备数量的增加,网络通信的信道负载会随之增加,由于网络资源有限造成信道拥塞,出现信息丢失的问题,使得车辆信息无法准确送达,导致交通信息混乱、通行效率降低。
为降低信道负载,以减少车辆上通信设备的拥塞情况,现有技术大部分都是设定一个参考经验值,当发现通信设备拥塞时,将通信设备的发送频率降低为该参考经验值,但该参考经验值的设定无准确数据依据,参考经验值并不可靠,导致通信设备降低至该参考经验值后不一定可以缓解拥塞,无法有效解决拥塞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参考经验值的设定无准确数据依据,导致无法有效解决拥塞情况的问题。
提供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
进一步地,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之后,方法还包括:
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
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
进一步地,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包括:
a.确定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b.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差;
c.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二发送频率,第二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和;
d.重复步骤a-c,直至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初始发送频率。
进一步地,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包括:
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并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
将信道指标参数与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作为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
根据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目标发送频率。
进一步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信道评估参数,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
获取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
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
进一步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还包括信道质量参数,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之后,方法还包括:
根据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或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将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和多个信道质量参数,作为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进一步地,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前,方法还包括:
确定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
若车辆为紧急通行车辆,则控制车辆上通信设备保持原有信息发送频率;
若车辆不为紧急通行车辆,则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提供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
提供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提供的一个方案中,通过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然后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进而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本发明中,当车辆的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时,根据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计算得到最优的目标发送频率,以实际的信道质量作为参考,确保了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从而控制通信设备降低自身的信息发送频率至目标发送频率,能够快速降低信道负载,有效减缓信道拥塞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系统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目标发送频率的一获取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系统中,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系统包括本车的通信设备、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其中,通信设备通过总线与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进行通信。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通过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然后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进而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当车辆的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时,根据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计算得到最优的目标发送频率,以实际的信道质量作为参考,确保了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从而控制通信设备降低自身的信息发送频率至目标发送频率,能够快速降低信道负载,有效减缓信道拥塞情况。
其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系统包括通信设备、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例如其他车辆的通信设备(车载单元,OBU),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S10: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在车辆上通信设备工作过程中,即接收发送相关车辆信息过程中,实时或者以固定周期,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其中,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通信设备根据网络通信的信道状态,确定信道是否处于拥塞状态,若信道处于拥塞状态,则通信设备向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反馈拥塞状态信号,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接收拥塞状态信号,则确定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未接收拥塞状态信号,则确定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还可以确定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即信道忙碌率(CBR),确定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是否小于预设信道忙率,若大于或者等于预设信道忙率,则确定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若小于预设信道忙率,则确定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
其中,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可以读取通信设备当前的底层数据,在底层数据中确定当前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也可以读取通信设备的信息日志数据,根据信息日志数据,计算通信设备接收其他通信设备数据时的平均历史信道忙率,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
S20: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在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后,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表示需要降低信道负载,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其中,信道指标参数是用于评估当前信道通信质量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设备传输数据的丢包率(PER)、系统延迟(SD)、系统延迟抖动(SDJ)、吞吐量(TH)、消息生存周期(IA)、收包间隔(IPG),以及通信设备传输数据时当前信道的信道忙率(CB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接收功率(RXPW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等参数。
S30: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在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之后,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本实施例中,根据当前信道实际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计算,增加了评估信道通信质量的参考指标,对多信道指标参数进行综合评估,能够获得准确、最优的目标发送频率。
S40: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
在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之后,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降低为目标发送频率,使得通信设备以目标发送频率向外界发送相关车辆信息,以降低信道负载,从而有效解决拥塞情况,确保车辆顺畅收发信息,降低信息丢失可能,进而保证行车安全。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然后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进而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当车辆的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时,根据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计算得到最优的目标发送频率,以实际的信道质量作为参考,确保了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从而控制通信设备降低自身的信息发送频率至目标发送频率,能够快速降低信道负载,有效减缓信道拥塞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之前,即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前,该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01:确定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
在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前,还需要确定当前车辆是否为紧急通信车辆,其中,可以直接根据车辆类型确定当前车辆是否为紧急通信车辆。若当前车辆为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类型的车辆,则确定当前车辆为紧急通信车辆。此外,为保证确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车辆在未执行紧急任务时不调节信息发送频率,还可以根据车辆类型和车辆鸣笛信息,确定车辆类型当前车辆是否为紧急通信车辆;若当前车辆为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等类型的车辆,且当前车辆正在播放紧急鸣笛声音,则确定当前车辆为紧急通信车辆。
S02:若车辆为紧急通行车辆,则控制车辆上通信设备保持原有信息发送频率。
在确定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之后,若车辆为紧急通行车辆,则该车辆的信息传输较为重要,为应对紧急情况,需要控制车辆上通信设备保持原有信息发送频率,以持续发送自身车辆信息,不予以降频处理。
S03:若车辆不为紧急通行车辆,则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在确定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之后,若车辆不为紧急通行车辆,则该车辆的信息传输重要程度一般,则需要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以根据通信设备的实际拥塞状态,对车辆的信息发送频率降频处理,从而缓解拥塞情况。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前,需要先确定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若车辆为紧急通行车辆,则控制车辆上通信设备保持原有信息发送频率;若车辆不为紧急通行车辆,则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在需要紧急需通行时不对车辆的信息发送频率降频处理,而其他不需要紧急通行的车辆根据信道拥塞情况进行降频处理,能够在大规模的通信环境下,降低信道的负载,从而消除拥塞,确保其他车辆接收到紧急通行车辆的信息,使得紧急通行车辆的丢包率大大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40中,即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之后,该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0: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
在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之后,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需要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该初始发送频率可以是在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之前,通信设备原有的信息发送频率;该初始发送频率也可以是预先标定的期望发送频率。
S60: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
在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之后,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需要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随着调节过程的进行,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会平稳波动,但整体通信环境下通信设备的拥塞程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以使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缓慢恢复至初始发送频率。
需要理解的是,在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通信设备的拥塞状态得到缓解之后,若不恢复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会导致通信设备信息传输的吞吐量降低,无法及时获得大量数据,而若直接恢复通信设备原有的信息发送频率的话,极大可能会再次造成通信设备的拥塞,使得通信设备的通信状态在拥塞与不拥塞两种状态下来回跳变,不利于信息的收发。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之后,需要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然后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以使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缓慢、动态地恢复至初始发送频率,既不会大量降低通信设备的吞吐量,也不会使通信设备的通信状态在拥塞与不拥塞两种状态下来回跳变,通信设备的拥塞程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60中,即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在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并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之后,需要重复确定通信设备的拥塞状态,并以通信设备的拥塞状态为反馈参考,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动态的调节。
b.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一发送频率。
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一发送频率,其中,第一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差。即,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在当前信息发送频率的基础上再降低一个固定大小(预设发送频率),使得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继续降低,以缓解拥塞情况。
c.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二发送频率。
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二发送频率,其中,第二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和。即,若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在当前信息发送频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大小(预设发送频率),使得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小幅度增加,以在缓解拥塞情况下缓慢提升通信设备的吞吐量。
d.重复步骤a-c,直至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初始发送频率。
在反馈调节过程中,重复上述步骤a至步骤c,使得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随调节过程进行而上下波动,但在整体通信环境下通信设备的拥塞程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下,直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缓慢恢复至初始发送频率。
本实施例中,以通信设备的拥塞状态为反馈参考,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预设发送频率大小的动态的调节,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以通信设备的拥塞状态为反馈参考,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PI闭环调节或者PID动态调节,以确保信息发送频率调节的精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差;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二发送频率,第二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和,重复前述步骤,直至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初始发送频率,明确了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的具体过程,以通信设备的拥塞情况我反馈参考,在当前信息发送频率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固定大小,以使得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在预设范围内波动,保证了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变化的平缓性,使得整个调节过程中,通信设备的拥塞程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中,即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并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
在获得多个信道指标参数之后,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并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
其中,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为预先为该信道指标参数标定的权重值。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为预先为该信道指标参数标定的期望值,为每个信道指标参数均设置一个期望参数值,在大规模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环境下,当通信设备的信道指标参数在对应期望参数值时,可以保持通信设备的V2X通信正常进行。
S32:将信道指标参数与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作为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
在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后,将信道指标参数与其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作为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
S33:根据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目标发送频率。
在确定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之后,根据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目标发送频率。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简称当前通信设备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例如,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信道评估参数及信道质量参数;其中,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PER)、系统延迟(SD)、系统延迟抖动(SDJ)、吞吐量(TH)、消息生存周期(IA)、收包间隔(IPG),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忙率(CB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接收功率(RXPW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其中,目标发送频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ITT=K1×(PERnow-PERexp)+K2×(SDnow-SDexp)+K3(SDJnow-SDJexp)+K4×(THnow-THexp)+K5×(IPGnow-IPGexp)+K6×(IAnow-IAexp)+K7×(CBRnow-CBRexp)+K8×(RSRPnow-RSRPexp)+K9×(SINRnow-SINRexp)+K10×(RXPWRnow-RXPWRexp);
其中,ITT为目标发送频率;PERnow为当前的丢包率,SDnow为当前的系统延迟,SDJnow为当前的系统延迟抖动,THnow为当前的吞吐量,IPGnow为当前的消息生存周期,IAnow为当前的收包间隔,CBRnow为当前的信道忙率,RSRPnow为当前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INRnow为当前的接收功率,RXPWRnow为当前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K1、K2、K3、K4、K5、K6、K7、K8、K9、K10分别为:为丢包率对应的权重系数、系统延迟对应的权重系数、系统延迟抖动对应的权重系数、吞吐量对应的权重系数、消息生存周期对应的权重系数、收包间隔对应的权重系数、信道忙率对应的权重系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权重系数、接收功率对应的权重系数、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对应的权重系数;PERexp、SDexp、SDJexp、THexp、IPGexp为、IAexp、CBRexp、RSRPexp、SINRexp、RXPWRexp分别为:丢包率对应的期望参数值、系统延迟对应的期望参数值、系统延迟抖动对应的期望参数值、吞吐量对应的期望参数值、消息生存周期对应的期望参数值、收包间隔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信道忙率对应的期望参数值、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期望参数值、接收功率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对应的期望参数值。
本实施例中,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丢包率(PER)、系统延迟(SD)、系统延迟抖动(SDJ)、吞吐量(TH)、消息生存周期(IA)、收包间隔(IPG)、信道忙率(CB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接收功率(RXPW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还可以是包括上述任意两个参数以上的参数组合。
本实施例中,将各信道指标参数与其对应的期望参数值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目标发送频率,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目标发送频率。
在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目标发送频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一个多参数计算模型,多参数计算模型中的各模型参数(包括权重系数和期望参数值)固定,在获得在当前通信设备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之后,如图4所示,将丢包率(PER)、系统延迟(SD)、系统延迟抖动(SDJ)、吞吐量(TH)、消息生存周期(IA)、收包间隔(IPG)、信道忙率(CB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接收功率(RXPW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同时输入多参数计算模型,以使多参数计算模型计算目标发送频率并输出,简单方便,减少了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信息计算量,可快速获得目标发送频率,从而提高了通信设备的响应速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并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然后将信道指标参数与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作为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再根据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目标发送频率,明确了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的具体步骤,将各信道指标参数与其对应的期望参数值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目标发送频率,进一步地提高了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信道评估参数,步骤S20中,即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获取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
在确定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之后,需要获取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该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包括利用当前信道通信的所有通信设备的数量、某一通信设备发送某一数据包(消息包)的时间戳、某一通信设备接收某一数据的时间戳。其中,利用当前信道通信的所有通信设备包括当前通信设备(即目标设备,以DUT表示)和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即背景通信设备,以BOBU表示)。
S22: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
在获得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之后,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其中,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即,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
其中,为提高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的准确性,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可以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n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发送的数据包时的平均丢包率,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其中,先计算出当前通信设备DUT对某一背景通信设备的丢包率;遍历n个背景通信设备,并对当前通信设备DUT对n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丢包率进行求和,以计算获得总丢包率;将总丢包率处以利用当前信道通信的所有通信设备的数量,以获得当前通信设备DUT对n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平均丢包率,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11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12
其中,PER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NSi为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发出的数据总量;NRi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发送数据的数据总量;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13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对n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丢包率总和,即总和丢包率,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
其中,为提高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对所有背景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先计算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某一背景通信设备BOBU传输某一数据包的系统延迟;然后计算当前通信设备DUT与该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的m组数据包的平均系统延迟,作为当前通信设备DUT对该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系统延迟;再将当前通信设备DUT对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系统延迟,最后将总系统延迟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1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2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3
其中,SD为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4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对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系统延迟,即总系统延迟;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5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对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系统延迟,即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m组数据包的系统延迟总和,j∈[1,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6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传输第j包数据包时的系统延迟;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7
为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接收当前通信设备DUT发送第j包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8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发送第j包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9
为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发送第j包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10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发送第j包数据包的时间戳,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
其中,为提高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抖动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对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系统延迟抖动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抖动。先计算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系统延迟抖动,然后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并计算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系统延迟抖动,将总系统延迟抖动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抖动。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抖动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11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12
其中,SDJ为当前通信设备的系统延迟抖动;SDJi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系统延迟抖动;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13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系统延迟抖动;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214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传输第j包数据包时的系统延迟;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1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传输第j-1包数据包时的系统延迟;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2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间传输m组数据包的系统延迟总和。
其中,为提高当前通信设备的消息生存周期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成功接收m组数据包的总时长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消息生存周期,则当前通信设备的消息生存周期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3
其中,IA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消息生存周期;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4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5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1个数据包的时间戳,i∈[2,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数据包的个数。
其中,为提高当前通信设备的收包间隔(接收频率)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收包间隔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收包间隔。先计算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组数据包的平均收包间隔,作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收包间隔;再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对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收包间隔求和,以获得总收包间隔,最后将总收包间隔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收包间隔。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收包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6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7
其中,IPG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收包间隔;IPGi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收包间隔;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8
为总收包间隔;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9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第j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10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第j-1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11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组数据包的总时长;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j∈[1,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吞吐量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312
其中,TH为当前通信设备的吞吐量;l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到的数据包个数;p为当前通信设备DUT发送的数据包个数;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41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1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42
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l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43
为当前通信设备DU发送第1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44
当前通信设备DU发送第l个数据包的时间戳。
上述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的计算方式均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计算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例如,根据当前通信设备与最近一个背景通信设备的传输数据,计算上述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然后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明确了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的具体步骤,以当前通信设备的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作为多个信道指标参数,以计算获得目标发送频率,提高了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还包括信道质量参数,步骤S22之后,即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之后,该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3:根据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或消息日志数据,确定当前信道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
在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之后,还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或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其中,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其中,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可以是将底层数据中对应信道质量参数,即直接将当前通信设备接收或发送最近一个数据包时的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也可以根据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计算获得。
其中,为保证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的准确性,根据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和消息日志数据计算获得,包括: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然后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以确定根据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分别计算平均值,作为对应的信道质量参数。
其中,为保证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信道忙率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即确定消息日志数据中,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j个数据包的信道忙率,然后将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信道忙率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信道忙率,然后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并对当前通信设备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进行求和,以获得总信道忙率,最后计算总信道忙率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1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2
其中,CBR为通信设备的信道忙率;CBRi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信道忙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3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总信道忙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4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j个数据包的信道忙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5
为当前通信设备DUT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信道忙率之和;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j∈[1,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其中,为保证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即确定消息日志数据中,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m个数据包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然后将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然后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并对当前通信设备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求和,以获得总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最后计算总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6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57
其中,RSRP为当前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i(m)为当前通信设备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i(m)为当前通信设备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的上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1
为总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2
为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m个数据包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j∈[1,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其中,为保证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信号强度)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接收功率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即确定消息日志数据中,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j个数据包的接收功率,然后将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接收功率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接收功率,然后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并对当前通信设备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进行求和,以获得总接收功率,最后计算总接收功率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3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4
其中RXPWR为当前通信设备的接收功率;RXPWRi为当前通信设备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5
为总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6
为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j个数据包的接收功率;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67
为将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接收功率之和,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j∈[1,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其中,为保证通信设备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准确性,将当前通信设备DUT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BOBU的总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即确定消息日志数据中,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j个数据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然后将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m个数据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然后遍历所有背景通信设备,并对当前通信设备与所有背景通信设备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进行求和,以获得总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最后计算总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的平均值,作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其中,当前通信设备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71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72
其中,SINR为当前通信设备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i为当前通信设备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通信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73
为总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Figure BDA0003436798850000174
为当前通信设备接收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第j个数据包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i∈[1,n],n为背景通信设备的数量;j∈[1,m],m为当前通信设备DUT与第i个背景通信设备BOBU成功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S24:将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和多个信道质量参数,作为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在确定当前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之后,将上述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和多个信道质量参数,作为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即将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以及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汇总为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以便后续根据上述10个信道评估参数计算获得目标发送频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之后,还需要根据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或消息日志数据,确定当前信道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最后将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和多个信道质量参数,作为多个信道指标参数,以便后续根据上述10个参数计算获得目标发送频率,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目标发送频率的准确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501、第二确定模块502、计算模块503和控制模块504。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502,用于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计算模块503,用于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模块504,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
进一步地,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还包括反馈调节模块505,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之后,反馈调节模块505用于:
确定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
以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
进一步地,反馈调节模块505具体用于:
a.确定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b.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一发送频率,第一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差;
c.若通信设备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二发送频率,第二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和;
d.重复步骤a-c,直至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初始发送频率。
进一步地,计算模块503具体用于:
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并确定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
将信道指标参数与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作为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
根据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各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目标发送频率。
进一步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信道评估参数,计算模块503还具体用于:
获取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
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
进一步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还包括信道质量参数,根据消息日志数据确定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评估参数之后,计算模块503还具体用于:
根据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或消息日志数据,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多个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将多个信道评估参数和多个信道质量参数,作为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进一步地,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前,第一确定模块501还用于:
确定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
若车辆为紧急通行车辆,则控制车辆上通信设备保持原有信息发送频率;
若车辆不为紧急通行车辆,则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关于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包括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上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所用到和生成的数据。该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车载单元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若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对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目标发送频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若所述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对所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所述目标发送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所述目标发送频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通信设备的初始发送频率;
以所述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初始发送频率为目标,对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进行反馈调节,包括:
a.确定所述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b.若所述通信设备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控制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一发送频率,所述第一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预设发送频率之差;
c.若所述通信设备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控制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第二发送频率,所述第二发送频率为当前信息发送频率与所述预设发送频率之和;
d.重复步骤a-c,直至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所述初始发送频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包括:
确定各所述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并确定各所述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
将所述信道指标参数与所述对应的期望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
根据所述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对各所述信道指标参数对应的参数误差值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所述目标发送频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信道评估参数,所述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通信设备的消息日志数据;
根据所述消息日志数据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所述信道评估参数,多个所述信道评估参数包括丢包率、系统延迟、系统延迟抖动、吞吐量、消息生存周期、收包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还包括信道质量参数,所述根据所述消息日志数据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所述信道评估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设备的底层数据或所述消息日志数据,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多个所述信道质量参数包括信道忙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接收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将多个所述信道评估参数和多个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作为所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是否为紧急通行车辆;
若所述车辆为所述紧急通行车辆,则控制所述车辆上通信设备保持原有信息发送频率;
若所述车辆不为所述紧急通行车辆,则确定所述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8.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上通信设备是否处于拥塞状态;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通信设备处于拥塞状态,则确定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信道通信的多个信道指标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多个信道指标参数进行加权求和计算,以获得所述通信设备在当前通信环境下发送信息的目标发送频率;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发送频率为所述目标发送频率。
9.一种信息发送频率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16287.7A 2021-12-27 2021-12-27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422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6287.7A CN114422979A (zh) 2021-12-27 2021-12-27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6287.7A CN114422979A (zh) 2021-12-27 2021-12-27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979A true CN114422979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70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6287.7A Pending CN114422979A (zh) 2021-12-27 2021-12-27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97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7177A (zh) * 2016-03-15 2016-08-1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和速率联合调整的车联网拥塞控制方法
CN112423263A (zh) * 2020-11-05 2021-02-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271316A (zh) * 2021-06-09 2021-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10345156A1 (en) * 2018-10-23 2021-11-04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ulti-channel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7177A (zh) * 2016-03-15 2016-08-1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和速率联合调整的车联网拥塞控制方法
US20210345156A1 (en) * 2018-10-23 2021-11-04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ulti-channel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423263A (zh) * 2020-11-05 2021-02-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271316A (zh) * 2021-06-09 2021-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志强: "车联网V2V通信中的信道拥塞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15 March 2021 (2021-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0519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
DE60214415T2 (de) Übermittlungssteuerung mit fairnesskontrolle und dienstgüteunterstützung
US10270702B2 (en) Kind of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the network learnable power model
CN110647115B (zh)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
CN107872900B (zh) 一种支持区分服务的卫星信道s-aloha接入系统及方法
WO2020190182A1 (en) Link adaptation optimization with contextual bandits
CN112054966B (zh) 多路传输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RU238818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адиоресурсов
Xu et al. Augmenting drive-thru Internet via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rate adaptation
CN111245670A (zh) 一种测量链路实时丢包率的方法和系统
WO2004036931A2 (de)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datenübertragung in funknetzwerken
CN101601237A (zh) Rnc容量许可
CN114422979A (zh) 信息发送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303552B2 (en) Recei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vailable bandwidth estim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in which program is stored
CN106888501B (zh) 预测网络拥塞程度并将链路接入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132298B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677819B (zh) 协同车辆安全系统中基本安全消息的自适应反馈控制方法
Serrano et al. A throughput and delay model for IEEE 802.11 e EDCA under non saturation
CN113542215B (zh) 一种提升流媒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96397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essages between communicating entities
JP2014229956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WO2022138232A5 (zh)
Zhang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ash access for blockcha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Nikolov et al. MABASR—A Robust Wireless Interface Selection Policy for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Networks
Bai et al. A model-based admission control for 802.11 e EDCA using delay predi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