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473A -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473A
CN114422473A CN202210159207.8A CN202210159207A CN114422473A CN 114422473 A CN114422473 A CN 114422473A CN 202210159207 A CN202210159207 A CN 202210159207A CN 114422473 A CN114422473 A CN 114422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public network
client
network
wireles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92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473B (zh
Inventor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1592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14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between local and globa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CPE;其中,方法包括: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在确定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和/或,在确定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可以解决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为其LAN侧用户分配IP地址以访问互联网的问题。

Description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3G/4G、WLAN业务的快速发展与普及,CPE设备作为一种较为便携式的通讯终端,能够为一个或多个用户提供网络接入的功能。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需要在接入CPE后获得公网ip地址(如:74.125.239.15),而不是CPE分配的私网IP地址,以实现企业级应用。而相关技术中CPE设备的多个LAN侧用户无法分配到可以访问互联网的IP地址。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为其LAN侧用户分配IP地址以访问互联网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包括: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或,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可选地,在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将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客户端包括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法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与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可选地,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包括: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在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中包括第一公网IP地址。
可选地,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包括: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可选地,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包括:启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DHCP服务器;利用DHCP服务器和LAN侧网关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可选地,利用DHCP服务器和LAN侧网关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包括:通过DHCP服务器将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公网服务器;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中包括公网DHCP服务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通过DHCP服务器经由LAN侧网关将分配的公网IP地址发送给第一类客户端。
可选地,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后,方法还包括: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路由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通过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可选地,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包括:将接收到的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的分配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或,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可选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可选地,第一类客户端包括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处理模块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式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与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可选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在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中包括第一公网IP地址。
可选地,处理模块,还用于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可选地,处理模块,还用于启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DHCP服务器;利用DHCP服务器和LAN侧网关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可选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DHCP服务器将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公网服务器;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中包括公网DHCP服务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以及通过DHCP服务器经由LAN侧网关将分配的公网IP地址发送给第一类客户端。
可选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IP地址的分配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IP地址的分配方法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和/或为第二类客户端分配私网IP地址,并且针对第二类客户端,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将为第二类客户端分配的私网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进而第一客户端和第二类客户端都可以访问互联网,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为其LAN侧用户分配IP地址以访问互联网的问题,提供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IP地址的分配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地址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地址的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Radius客户端与公网Radius服务器的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DHCP中继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为了满足企业级用户的需要,相关技术中存在两种分配IP地址的方法:
方法1,CPE工作在传统桥模式,将WAN侧网卡与LAN侧网卡放在同一个网桥下,从而使得LAN侧网卡下的客户端直接将申请IP地址的DHCP请求发送到WAN侧,由WAN侧设备充当DHCP服务器为LAN侧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方法2,CPE工作在LTE桥模式下,将WAN侧网卡与LAN侧一张网卡桥接到同一网桥下,CPE在4G拨号成功后网络侧向其分配公网IP地址,CPE在其内部启动一个新的dhcpd进程,在收到客户端发来的申请IP地址的请求后通过新启动的dhcpd进程将之前从网络侧获得的IP地址分配给客户端,从而实现客户端获得公网IP地址的目的。而其它LAN侧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获得CPE分配的私网IP地址,无法访问到互联网。
针对上述方法1,虽然客户端可以获得公网IP地址,但通过dhcp方式获得IP地址的客户端无法访问CPE的内网资源。因为客户端获取的IP地址是CPE的上行连接的dhcp服务器分配的公网IP地址而非CPE分配的私网IP地址。另外,由于CPE在处于传统桥模式时产品内部没有dhcp服务器,因此无法向客户端动态分配内网IP地址,因为,为了实现客户端访问内网资源的目的(包括客户端登陆到设备内网页面切换设备所处模式),需要接入CPE的客户端手动指定IP地址与CPE处于同一网段,然后登录到CPE页面进行相关操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以上操作步骤过于专业,即使是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步骤也过于复杂。另外,如果忘记了CPE的网关地址,进入CPE页面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用户体验不好。
针对上述方法2,CPE进行LTE拨号后,网络侧只能向客户端分配一个公网IP地址,只有一个接入CPE的客户端可以获得公网IP地址访问互联网,由于CPE本身不会配置公网IP地址并且其它接入CPE的客户端获得的是CPE分配的私网IP地址,因此其它客户端只能访问CPE的内网资源不能访问互联网。因此方法2最大的问题是只能将一个公网IP地址分配给一个客户端,获得该公网IP地址的客户端可以访问互联网,而其它客户端无法访问互联网。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IP地址的分配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IP地址的分配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移动终端的IP地址的分配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地址的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
步骤S204,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或,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通过上述步骤,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和/或为第二类客户端分配私网IP地址,并且针对第二类客户端,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将为第二类客户端分配的私网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进而第一客户端和第二类客户端都可以访问互联网,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为其LAN侧用户分配IP地址以访问互联网的问题,提供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204表现为下述情况时: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在已经联网的情况下,将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使得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为多个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进而可以实现第一类客户端都能够访问互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S204表现为下述情况时: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根据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无线终端接入设备既可以对多个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又可以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使得不管是第一类客户端还是第二类客户端都可以访问到互联网。
在上述步骤S204表现为下述情况时: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二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使得获取到私网IP地址的第二类客户端也可以访问到互联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还是第二类客户端可以通过上述请求信息来确定,即如果上述请求信息是由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那么确定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如果上述请求信息是由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那么确定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将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公网IP地址可以是通过LTE拨号获得的,但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类客户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是否已经拨号成功,其中,针对上述第一类客户端,在已经拨号成功的情况下,表明上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经获取到了第二公网IP地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是否已经向公网服务器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与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响应信息和/或请求信息可以表现为报文形式,但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可以包括: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在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中包括第一公网IP地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可以包括: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可以表现为:启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DHCP服务器;利用DHCP服务器和LAN侧网关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DHCP服务器和LAN侧网关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可以表现为:通过DHCP服务器将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公网服务器;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中包括公网DHCP服务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通过DHCP服务器经由LAN侧网关将分配的公网IP地址发送给第一类客户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路由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通过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包括:将接收到的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无线终端接入设备,比如CPE等,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类客户端和第二类客户端可以是企业用户,但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是个人用户。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IP地址的分配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地址的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
处理模块34,与上述接收模块32连接,用于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或,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通过上述装置,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和/或为第二类客户端分配私网IP地址,并且针对第二类客户端,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以将为第二类客户端分配的私网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进而第一客户端和第二类客户端都可以访问互联网,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为其LAN侧用户分配IP地址以访问互联网的问题,提供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根据请求信息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还是第二类客户端,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接收模块32,还可以用于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将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公网IP地址可以是通过LTE拨号获得的,但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类客户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判断模块,与上述处理器模块34连接,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向公网服务器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判断模块,与上述处理器34连接,用于判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是否已经拨号成功,其中,针对上述第一类客户端,在已经拨号成功的情况下,表明上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经获取到了第二公网IP地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34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式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与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在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中包括第一公网IP地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模块36,还可以用于启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DHCP服务器;利用DHCP服务器和LAN侧网关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通过DHCP服务器将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公网服务器;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中包括公网DHCP服务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以及通过DHCP服务器经由LAN侧网关将分配的公网IP地址发送给第一类客户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路由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以及通过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模块34,还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还可以位于用户设备终端、接入设备中,但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包括:
处理器42,用于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以及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以及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第一DHCP服务器44,与上述处理器42连接,用于与所述LAN侧网关共同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第二DHCP服务器46,与上述处理器42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类客户端分配上述私网IP地址;其中,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
通过上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针对第一类客户端,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取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网关地址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使得第一类客户端都可以被分配公网IP地址,不再局限于只为第一类客户端中的一个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另外,针对第二类客户端,尽管被分配到私网IP地址,但是经过IP地址转化后能够访问互联网,进而使得无论是第一类客户端还是第二类客户端,都能够访问互联网,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部分LAN侧用户不能访问互联网的问题,提供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根据请求信息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还是第二类客户端,但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还可以包括:LTE拨号模块,与上述处理器42连接,用于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将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公网IP地址可以是通过LTE拨号获得的,但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向公网服务器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判断无线终端接入设备是否已经拨号成功,其中,针对上述第一类客户端,在已经拨号成功的情况下,表明上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经获取到了第二公网IP地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42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式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该响应信息与向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将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在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中包括第一公网IP地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利用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启动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第一DHCP服务器44;上述第一DHCP服务器44和LAN侧网关一起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DHCP服务器44还可以将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公网服务器;接收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响应信息中包括公网服务器为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以及经由LAN侧网关将分配的公网IP地址发送给第一类客户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路由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以及通过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42,还可以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实施例1中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实施例1中的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出一种通过中继方法向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方法,具体实现方法是:先将LAN侧客户端分为两类,一类只能从CPE获得私网IP地址(如:192.168.0.100)(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客户端),另一类只能从CPE获得公网IP地址(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客户端),CPE进行4G拨号后网络侧向其分配公网IP地址(如:74.125.239.15)并将该IP地址配置到CPE的WAN侧网卡。此时CPE收到第二类用户(相当于上述第二类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第二类用户上网。对于第一类用户(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客户端)上网的处理方法:CPE再次向网络侧申请第一个公网IP地址作为向第一类LAN侧用户分配IP地址的网关,向网络侧申请第一个公网IP地址由于涉及到与网络侧的交互,因此取决于网络侧的提供的接口,可以是事先将第二个、第一个公网IP地址配对使用也可以是CPE通过向网络侧发送请求报文网络侧回复告知,网络侧在分配第一个公网IP地址的同时也可以告知或不告知第一个公网IP地址的子网掩码、地址池范围、租期时间等信息。若已经告知子网掩码、DHCP地址池范围、租期时间等信息,则CPE收到第一个网络地址后将该地址充当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网关通过dhcp方式向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从而实现第一类客户端获得公网IP地址的目的;若未告知以上信息,则CPE可以将客户端发来的申请公网IP地址的请求发送到公网DHCP服务器,由公网DHCP服务器为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此时CPE充当DHCP中继。CPE在收到第一类客户端发来的访问互联网的数据包后不对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而是通过路由方式直接将数据包路由到WAN侧网卡发送到公网从而实现第一类用户访问互联网的目的。
该方案在满足部分LAN侧用户获得公网IP地址访问互联网目的的同时满足了其它LAN侧用户获得私网IP地址访问互联网的目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共有三个模块:
LTE拨号模块负责使用SIM卡进行LTE拨号从而获得第二公网IP地址,获得该公网IP地址后将该IP地址配置到CPE的WAN侧网卡,该IP地址也作为CPE对外的IP地址;
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模块(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34或者处理器42),CPE在LTE拨号成功获得第二公网IP地址后与网络侧进行交互获得第一公网IP地址,该IP地址将作为LAN侧第一网关地址用于向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分配IP地址模块:该模块既负责向第二类网卡下的客户端分配私网IP地址,也负责向第一类网卡下的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配IP地址可以与上述第一DHCP服务器44和/或第二DHCP服务器46完成的功能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1:CPE设备开机后首先对LAN侧网卡进行配置,将网卡划分为第二类网卡和第一类网卡,其中第二类网卡下面接入的客户端只能获得CPE分配的私网IP地址,CPE通过对该类设备发来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为其提供上网服务;第一类网卡下面接入的客户端只能获得CPE分配的公网IP地址,此类设备发出的数据包到达CPE后无需进行源IP地址转换而是CPE通过路由方式为该类设备提供上网服务。
步骤2:CPE内部启动第二个dhcpd(dhcp服务器),用于向第二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分配私网IP地址。
步骤3:CPE监听LAN侧客户端发来的申请IP地址的请求,由于已经将LAN侧网卡划分为了第二类网卡和第一类网卡(具体见步骤1),因此在收到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后需要判断当前请求发自第二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还是第一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若请求来自第二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则执行下面步骤4,若请求来自第一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则执行下面步骤5。
步骤4:如果请求来自第二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则CPE首先通过步骤2中启动的第二个dhcp服务器为客户端分配私网IP地址。若CPE尚未联网则进行LTE拨号联网,若已经联网成功,则CPE对第二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将客户端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发送到公网从而提供上网服务。
步骤5:如果请求来自第一类网卡下接入的客户端,则CPE首先判断是否已经拨号成功。若CPE尚未拨号成功则进行LTE拨号联网,若已经联网成功,则CPE检查是否已经向公网服务器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若尚未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则执行步骤6,若已经申请了第一公网IP地址则执行步骤7。
步骤6:申请第一公网IP地址的方法有多种,不限于本专利所述方法。由于第一公网IP地址是从网络侧获得,因此获取第一公网IP地址的方式取决于网络侧分配方式,该方法包括:
方法1:与SIM卡绑定。运营商可以将当前SIM卡的某些信息与第一公网IP地址进行绑定,专利所述的“SIM卡的某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msi号等,绑定后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计算出第一公网IP地址。
方法2:通过Radius数据交互获得。CPE设备内部启动Radius客户端与公网Radius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Radius客户端与公网Radius服务器的交互过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作为radius客户端的CPE使用连接所需要的用户名和密码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包(access-request),公网的radius服务器将该用户信息与用户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认证成功,则将用户的权限信息以认证响应包(access-accept)发送给radius客户端(此处是CPE),其中所分配的公网IP地址、公网IP的DHCP地址池、租期时间、子网掩码等信息被封装到该响应报文中发送给作为radius客户端的CPE;如果认证失败,则返回access-reject响应包。之后radius客户端根据接收到的认证结果接入/拒绝用户。如果可以接入用户,则radius客户端向radius服务器发送计费开始请求包(accounting-request),status-type取值为start。radius服务器返回计费开始响应包(accounting-response)。
方法3:通过其它数据交互获得,如通过向网络侧某服务器发送http报文或udp报文获得。
步骤7:获得了公网IP地址后CPE将该公网IP地址作为第一LAN侧网关配置到第一LAN侧网卡上,作为接下来向连接到第一LAN侧网卡的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网关,然后向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步骤8:在分配公网IP地址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述方法:
方法1:若通过步骤6中方法2所述,公网Radius服务器向CPE分配了公网IP地址、子网掩码、DHCP地址池,则此时CPE可以在设备内部启动第一DHCP服务器,该服务器区别于上文步骤2中所述的第二DHCP服务器。该服务器用于向连接到第一LAN侧网卡的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且监听的是第一LAN侧网卡。所分配的IP地址来源于Radius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连接到第一LAN侧网卡的客户端在收到这样的公网IP地址后无需进行源IP地址转换,而是通过路由将数据包发送到CPE的WAN侧再被发送到公网,从而实现客户端通过公网IP地址上网的目的。
方法2:步骤6中若CPE除了仅从公网获得了第一公网IP地址公网DHCP服务器的地址,则在CPE内部启动DHCP中继为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DHCP中继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8所示,dhcp中继(CPE)收到客户端发来的申请IP地址的广播报文后将该广播报文转换为单播报文发送到公网的DHCP服务器,公网DHCP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作出分配IP地址的回应给DHCP中继,中继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报文后再将该IP地址分配给客户端,客户端获得该公网IP地址后实现上网。
进行如上操作后就可以满足客户端获得公网IP地址上网的目的。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
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向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或,
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所述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网络侧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
将所述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包括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式获取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
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
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
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与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包括:
将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
在所述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所述认证响应中包括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包括:
利用所述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包括:
启动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DHCP服务器;
利用所述DHCP服务器和所述LAN侧网关向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所述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所述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DHCP服务器和所述LAN侧网关向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所述公网IP地址包括:
通过所述DHCP服务器将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公网服务器;
通过所述DHCP服务器获得所述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所述公网DHCP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
通过所述DHCP服务器经由所述LAN侧网关将分配的所述公网IP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路由到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通过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配给所述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包括:
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所述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所述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11.一种网络互连协议IP地址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局域网LAN侧客户端发送的用于请求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一类客户端时,在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网络侧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第一公网IP地址作为用于向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的LAN侧网关,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类客户端为从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获得公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和/或,在确定所述LAN侧客户端为第二类客户端时,在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已联网的情况下,将分配给所述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类客户端为从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获得私网IP地址的LAN侧客户端;其中,所述LAN侧客户端的类别是通过发送所述请求信息的对象来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网络侧分配的第二公网IP地址;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公网IP地址配置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的WAN侧网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包括一个或多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通过以下至少之一方式获取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在第二公网IP地址与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绑定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公网IP地址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adius数据交互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通过网络侧返回的响应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与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请求信息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作为radius客户端,向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在所述公网radius服务器对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公网radius服务器发送的认证响应;其中,所述认证响应中包括所述第一公网IP地址。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LAN侧网关通过动态主动配置协议DHCP方式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公网IP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启动所述无线终端接入设备中的DHCP服务器;利用所述DHCP服务器和所述LAN侧网关向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所述公网IP地址;其中,分配的所述公网IP地址来源于公网服务器指定的DHCP地址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DHCP服务器将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发送的用于申请IP地址的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公网服务器;通过所述DHCP服务器获得所述公网服务器发送的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所述公网DHCP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类客户端分配的公网IP地址;以及通过所述DHCP服务器经由所述LAN侧网关将分配的所述公网IP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一类客户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进行源IP地址转换;其中,所述源IP地址转换包括:将所述第二类客户端的私网IP地址转化为公网IP地址。
2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21.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CN202210159207.8A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422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9207.8A CN114422473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59207.8A CN114422473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201710258730.5A CN108737585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8730.5A Division CN108737585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473A true CN114422473A (zh) 2022-04-29
CN114422473B CN114422473B (zh) 2023-10-17

Family

ID=638554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9207.8A Active CN114422473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201710258730.5A Active CN108737585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8730.5A Active CN108737585B (zh) 2017-04-19 2017-04-19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14649A4 (zh)
CN (2) CN114422473B (zh)
WO (1) WO20181921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751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用户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5316B (zh) * 2018-05-17 202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CN110572817B (zh) * 2019-07-30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82537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北京指掌易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应用的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01179A (zh) * 2021-04-28 2021-08-24 武汉大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lte/5g桥模式的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CN113300961B (zh) * 2021-05-14 2022-07-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v4接入策略路由下发控制的方法与系统
CN114024939A (zh) * 2021-11-24 2022-02-08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14915612B (zh) * 2022-04-22 2024-03-15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接入方法、待接入主机及dhcp服务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7991B1 (en) * 1998-12-21 2003-12-02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network addresses in a data-over-cable system
CN1553341A (zh) * 2003-06-08 2004-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客户端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法
CN102148878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地址分配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30166763A1 (en) * 2010-09-07 2013-06-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for selecting between private addresses and public addresses within a user session
US8892724B1 (en) * 2010-10-08 2014-11-18 Sprint Spectrum L.P. Assigning a type of address based on expected port utilization
US20140344449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Benu Networks, Inc. Ip address allocation for wi-fi clients
CN106302839A (zh) * 2015-05-1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7091B1 (ko) * 2002-12-31 2003-09-06 (주)인피니어마이크로시스템 보이스 오버 아이피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네트워크 접속 장치및 방법
CN101296203B (zh) * 2007-04-23 201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家庭网络中应用终端进行自动配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2457847B (zh) * 2010-10-21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网络感知用户接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94933B (zh) * 2011-12-20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网地址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7991B1 (en) * 1998-12-21 2003-12-02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sioning network addresses in a data-over-cable system
CN1553341A (zh) * 2003-06-08 2004-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客户端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法
CN102148878A (zh) * 2010-02-05 2011-08-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p地址分配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30166763A1 (en) * 2010-09-07 2013-06-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for selecting between private addresses and public addresses within a user session
US8892724B1 (en) * 2010-10-08 2014-11-18 Sprint Spectrum L.P. Assigning a type of address based on expected port utilization
US20140344449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Benu Networks, Inc. Ip address allocation for wi-fi clients
CN106302839A (zh) * 2015-05-12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751A1 (zh) * 2022-07-08 2024-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用户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4649A1 (en) 2020-02-26
CN108737585A (zh) 2018-11-02
CN108737585B (zh) 2022-04-19
WO2018192179A1 (zh) 2018-10-25
EP3614649A4 (en) 2020-02-26
CN114422473B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7585B (zh)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800331B (zh) 网络验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2301763B (zh) 用于注册终端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EP2919444B1 (en) Method, relay device,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in network
CN106302839B (zh)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505316B (zh)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无线路由设备
CN110071984A (zh) 一种网络标识映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标识网关
US20140052860A1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CN110061993B (zh) 一种包含公网出口地址的日志生成方法、装置及接入设备
CN101478576A (zh) 选择服务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205925B (zh) 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6576119A (zh) 向连接到移动接入点路由器的Wi‑Fi客户端委派前缀
WO2013178194A2 (zh) 数据终端升级装置及方法
CN1143423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70597B (zh) 一种专网跨网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788528B (zh) 接入点及其上网业务开通方法和系统
CN109803028B (zh) 一种用于配置业务流的方法及装置
JP2013509837A (ja)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及びロケーションマッピングの実現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17206575A1 (zh) 通信协议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798158A (zh) 一种二次地址分配方法
CN107547501B (zh) 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KR100739299B1 (ko) 중간 dhcp 서버를 이용한 중앙집중관리방식의 아이피자동할당 방법
EP39825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348643A (zh) 一种Wi-Fi网络的接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40344449A1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for wi-fi cl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