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393A -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393A
CN114422393A CN202111626712.0A CN202111626712A CN114422393A CN 114422393 A CN114422393 A CN 114422393A CN 202111626712 A CN202111626712 A CN 202111626712A CN 114422393 A CN114422393 A CN 114422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erformance
lossless network
lossless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67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393B (zh
Inventor
邱奔
李洁
郭亮
王月
王少鹏
谢丽娜
吴美希
孙聪
许可欣
张一星
宫伟文
常金凤
柯芊
李宁东
赵精华
杨晓彤
盛凯
郑常奎
芦帅
石秀江
林寅豪
江畅
刘鹏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21116267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04L41/06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involving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络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包括:利用预设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根据对比不同流量模型下无损网络及TCP网络IOPS大小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根据计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根据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下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分析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通常会根据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因此,在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前,通常需要对网络性能进行确定。
网络性能确定对于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网络性能确定大多集中于网络带宽、吞吐量、时延等指标的评价,而无损网络通过流控技术、拥塞控制技术及负载均衡技术实现了无丢包、无时延和无吞吐,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网络性能确定方法及指标难以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有效确定。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以便于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有效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包括: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所述第一IO速率和所述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所述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所述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根据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所述第一IO速率和所述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二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所述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第三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所述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网络性能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这样,利用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并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等多种适用于无损网络的指标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的确定无损网络性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测试集群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核心交换机;2:第二核心交换机;3:第一接入交换机;4:第二接入交换机;5:第三接入交换机;6:第四接入交换机;7:第一服务器;8:第二服务器;9:第三服务器;10:第四服务器;11:第五服务器;N:第N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
步骤S102,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通过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这样,利用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并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多种适用于无损网络的指标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可选地,测试集群包括采用二层叶脊网络拓扑架构连接的多个服务器与多个交换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图2为测试集群的示意图;测试集群包括两台核心交换机:第一核心交换机1和第二核心交换机2;四台接入交换机:第一接入交换机3、第二接入交换机4、第三接入交换机5和第四接入交换机6;表1为交换机配置示例表,如表1所示,核心交换机的配置为采用32口以上100GE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的配置为48×25+8×100GE交换机。测试集群还包括有若干个服务器,即:第一服务器7、第二服务器8、第三服务器9、第四服务器10、第五服务器11……第N服务器N;N为正整数;表2为服务器硬件配置示例表,如表2所示,各服务的配置如下:服务器内存为16×32G 2933MHz DDR4或16×32G 2666MHz DDR4;操作系统为CentOS 7.6,网卡为25GE ROCE网卡。各核心交换机与各接入交换机之间采用100G带宽网络链路连接,各接入交换机与各服务器采用25G带宽网络链路连接。计算节点为测试集群中作为计算节点的服务器,如图2中作为计算节点的服务器为第四服务器10、第五服务器11……第N服务器N。存储节点为测试集群中作为存储节点的服务器,如图2中,作为存储节点的服务器为第一服务器7、第二服务器8、第三服务器9。
类型 配置
核心交换机 32口以上100GE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48×25+8×100GE交换机
表1
Figure BDA0003438828160000061
表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测试集群上安装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并将存储节点挂载到计算节点,每个存储节点虚拟出若干个逻辑存储单元。在计算节点的数量为6个,存储节点的数量为3个的情况下,每个存储节点虚拟出6个逻辑存储单元,每个计算节点可挂载3个逻辑存储单元。在测试开始前,确保测试集群按照网络拓扑架构部署,且能够用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对测试集群进行管理,同时实现计算节点对逻辑存储单元的挂载。
可选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第一IO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包括:在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DATA,联机事务处理)流量模型、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流量模型、VDI(VirtualDesktop Infrastructure,虚拟桌面基础构架)流量模型、视频发布流量模型、互联网流量模型和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在无损网络环境中,分别获取测试集群在OLTP-DATA流量模型、OLAP流量模型、VDI流量模型、视频发布流量模型、互联网流量模型和ExchangeServer流量模型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环境中,分别获取测试集群在OLTP-DATA流量模型、OLAP流量模型、VDI流量模型、视频发布流量模型、互联网流量模型和ExchangeServer流量模型下的第二IO速率。这样,通过各种流量模型进行无损网络和TCP网络的测试进而获得IO速率,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出无损网络的IO速率相较于TCP网络的IO速率的好坏程度,从而直观的反应出无损网络的IO性能相较于TCP网络的IO性能的好坏程度。
可选地,第一IO速率为测试集群的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
可选地,第二IO速率为测试集群的IOPS。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5:5、IO大小覆盖8k-64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32和64。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一IO速率并记录。去除无损网络环境的配置,在TCP网络环境中,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5:5、IO大小覆盖8k-64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32和64。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二IO速率并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OLAP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9:1、IO大小覆盖256k-4M随机和并发数覆盖2、4和8。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一IO速率并记录。去除无损网络环境的配置,在TCP网络环境中,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OLAP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9:1、IO大小覆盖256k-4M随机和并发数覆盖2、4和8。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TCP网络环境中的第二IO速率并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VDI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2:8、IO大小覆盖16k-64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8、16和32。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一IO速率并记录。去除无损网络环境的配置,在TCP网络环境中,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VDI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2:8、IO大小覆盖16k-64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8、16和32。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TCP网络环境中的第二IO速率并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2:8、IO大小64K固定和并发数覆盖为4、8和16。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一IO速率并记录。去除无损网络环境的配置,在TCP网络环境中,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2:8、IO大小64K固定和并发数覆盖为4、8和16。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TCP网络环境中的第二IO速率并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互联网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2:8和randrw=4:6、IO大小覆盖16K-64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为16和32。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一IO速率并记录。去除无损网络环境的配置,在TCP网络环境中,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互联网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2:8和randrw=4:6、IO大小覆盖16K-64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为16和32。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TCP网络环境中的第二IO速率并记录。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6:4和randrw=3:7、IO大小覆盖32K-512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为8和16。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无损网络环境中的第一IO速率并记录。去除无损网络环境的配置,在TCP网络环境中,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6:4和randrw=3:7、IO大小覆盖32K-512K随机和并发数覆盖为8和16。在数据流执行完毕后,在vdbench软件上查看TCP网络环境中的第二IO速率并记录。
可选地,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包括:将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一比较结果;将OLAP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二比较结果;将VDI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三比较结果;将视频发布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四比较结果;将互联网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五比较结果;将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六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比较结果、第三比较结果、第四比较结果、第五比较结果和第六比较结果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
可选地,将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一比较结果,包括:计算H1=(I1-I2)/I2*100%,获得第一比较结果,其中,I1为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2为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H1为第一比较结果,*代表乘法。
可选地,将OLAP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二比较结果,包括:计算H2=(I3-I4)/I4*100%,获得第二比较结果,其中,I3为OLAP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4为OLAP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H2为第二比较结果。
可选地,将VDI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三比较结果,包括:计算H3=(I5-I6)/I6*100%,获得第三比较结果,其中,I5为VDI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6为VDI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H3为第三比较结果。
可选地,将视频发布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四比较结果,包括:计算H4=(I7-I8)/I8*100%,获得第四比较结果,其中,I7为视频发布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8为视频发布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H4为第四比较结果。
可选地,将互联网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五比较结果,包括:计算H5=(I9-I10)/I10*100%,获得第五比较结果,其中,I9为互联网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10为互联网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H5为第五比较结果。
可选地,将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与第二IO速率进行比较,获得第六比较结果,包括:计算H6=(I11-I12)/I12*100%,获得第六比较结果,其中,I11为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12为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H6为第六比较结果。
可选地,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比较结果、第三比较结果、第四比较结果、第五比较结果和第六比较结果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包括:获取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二IO性能指标、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三IO性能指标、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IO性能指标、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IO性能指标和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IO性能指标;根据第一IO性能指标、第二IO性能指标、第三IO性能指标、第四IO性能指标、第五IO性能指标和第六IO性能指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
可选地,根据第一IO性能指标、第二IO性能指标、第三IO性能指标、第四IO性能指标、第五IO性能指标和第六IO性能指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包括:获取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权重、获取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权重、获取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权重、获取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七权重、获取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八权重和获取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九权重;根据第四权重、第五权重、第六权重、第七权重、第八权重和第九权重对第一IO性能指标、第二IO性能指标、第三IO性能指标、第四IO性能指标、第五IO性能指标和第六IO性能指标进行加权操作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
可选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用于表征无损网络IO性能优劣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分数值表征无损网络IO性能优劣程度,第三分数值越高,无损网络IO性能越好。
可选地,获取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包括:利用预设的第一IO性能数据库,对第一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第一IO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一比较结果与第一IO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获取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二IO性能指标,包括:利用预设的第二IO性能数据库,对第二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二IO性能指标;第二IO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二比较结果与第二IO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获取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三IO性能指标,包括:利用预设的第三IO性能数据库,对第三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三IO性能指标;第三IO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三比较结果与第三IO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获取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IO性能指标,包括:利用预设的第四IO性能数据库,对第四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IO性能指标;第四IO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第四比较结果与第四IO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获取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IO性能指标,包括:利用预设的第五IO性能数据库,对第五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IO性能指标;第五IO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第五比较结果与第五IO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获取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IO性能指标,包括:利用预设的第六IO性能数据库,对第六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IO性能指标;第六IO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第六比较结果与第六IO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一IO性能数据库、第二IO性能数据库、第三IO性能数据库、第四IO性能数据库、第五IO性能数据库和第六IO性能数据库为一个IO性能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比较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OLTP-DATA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例如:第一比较结果为-20%,则OLTP-DATA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在第一比较结果为正数的情况下,OLTP-DATA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例如:第一比较结果为20%,则OLTP-DATA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20%。在第二比较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OLAP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例如:第二比较结果为-10%,则OLAP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10%。在第二比较结果为正数的情况下,OLAP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例如:第二比较结果为20%,则OLAP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20%。在第三比较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VDI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例如:第三比较结果为-10%,则VDI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10%。在第三比较结果为正数的情况下,VDI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例如:第三比较结果为20%,则VDI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20%。在第四比较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例如:第四比较结果为-10%,则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10%。在第四比较结果为正数的情况下,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例如:第四比较结果为20%,则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20%。在第五比较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互联网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例如:第五比较结果为-10%,则互联网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10%。在第五比较结果为正数的情况下,互联网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例如:第五比较结果为20%,则互联网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20%。在第六比较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下,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例如:第六比较结果为-10%,则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10%。在第六比较结果为正数的情况下,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例如:第六比较结果为20%,则ExchangeServer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优20%。表3为IO性能数据库示例表,如表3所示,在第一比较结果为OLTP-DATA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以内的情况下,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为1分。在第二比较结果为OLAP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以内的情况下,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二IO性能指标为1分。在第三比较结果为VDI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以内的情况下,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三IO性能指标为1分。在第四比较结果为视频发布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以内的情况下,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IO性能指标为1分。在第五比较结果为互联网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以内的情况下,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IO性能指标为1分。在第六比较结果为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读写性能比TCP网络劣20%以内的情况下,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IO性能指标为1分。
Figure BDA0003438828160000121
Figure BDA0003438828160000131
表3
在一些实施例中,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1为500;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I2为400,通过计算H1=(I1-I2)/I2*100%,获得第一比较结果为20%。在一些实施例中,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一IO速率I1为400;OLTP-DATA流量模型对应的第二IO速率I2为500,通过计算H1=(I1-I2)/I2*100%,获得第一比较结果为-20%。利用预设的IO性能数据库,对第一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一比较结果20%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为4分;利用预设的IO性能数据库,对第一比较结果进行查表操作,获得第一比较结果-20%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为1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为1分,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权重为20%;获取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二IO性能指标为2分,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权重为20%;获取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三IO性能指标为5分,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权重为20%;获取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IO性能指标为1分,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七权重为20%;获取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IO性能指标为1分,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八权重为10%;获取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IO性能指标为2分,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九权重为10%。将第一IO性能指标乘以第四权重,加上第二IO性能指标乘以第五权重,加上第三IO性能指标乘以第六权重,加上第四IO性能指标乘以第七权重,加上第五IO性能指标乘以第八权重,加上第六IO性能指标乘以第九权重的值确定为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获得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为2.1分。
可选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包括:在测试集群部署多种分布式存储软件;在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对挂载有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测试集群分别进行IO速率测试,获得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下的IO参数存在情况。这样,通过对挂载有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测试集群进行测试,能够获取无损网络支持的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从而能够准确的评估无损网络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挂载有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测试集群进行IO速率测试,在能获取到IO速率的情况下,则存在IO参数;在不能获取到IO速率的情况下,则不存在IO参数。
可选地,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包括:在存在IO参数的情况下,累计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根据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
可选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用于表征无损网络兼容性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分数值表征无损网络兼容性程度,第一分数值越高,无损网络兼容性越好。
可选地,根据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包括:利用预设的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数据库,对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对应的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数据库中存储有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与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测试集群部署FusionStorage分布式存储软件,启动分布式存储软件,对存储节点虚拟化,每个存储节点虚拟出6个逻辑单元,每个计算节点挂载3个逻辑存储单元。然后在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对挂载有FusionStorage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测试集群进行IO速率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为存在IO参数。在测试集群部署Ceph分布式存储软件,启动分布式存储软件,然后在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对挂载有Ceph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测试集群进行IO速率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为不存在IO参数。存在IO参数的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为1,利用预设的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数据库,对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1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对应的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为1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布式存储软件包括:FusionStorage、Ceph和azure stack等分布式存储软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表4为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数据库示例表。如表4所示,在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数量为1的情况下,获得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为1分。
Figure BDA0003438828160000151
表4
可选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包括:在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在无损网络环境中,获取测试集群在OLTP-DATA流量模型下的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用于表征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故障后,路由器更新路径的时间;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用于表征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故障后,路由器更新路径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为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一根网络链路故障后,路由器重新更新网络链路信息,计算最佳路径,并重新开始数据流转发所需的时间。结合图2所示,第四服务器10与第一接入交换机3和第二接入交换机4之间各有一条链路,故障其中一条链路后,路由器将重新识别网络,计算最佳路径,并恢复数据传输,路由器更新路径所需时间为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为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一根网络链路故障后,路由器重新更新网络链路信息,计算最佳路径,并重新开始数据流转发所需的时间。结合图2所示,第一接入交换机3与第一核心交换机1和第二核心交换机2之间各有一条链路,故障其中一条链路后,路由器将重新识别网络,计算最佳路径,并恢复数据传输,路由器更新路径时间为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故障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记录第一业务切换收敛时间为t11,恢复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记录第二业务切换收敛时间为t12,利用t1=(t11+t12)/2计算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其中,t1为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故障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记录第三业务切换收敛时间为t21,恢复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记录第四业务切换收敛时间为t22,利用t2=(t21+t22)/2计算获得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其中,t2为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无损网络环境,在测试集群利用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设置vdbench负载生成软件的参数如下:读写方式randrw=3:7、IO大小8k和并发数32。故障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记录第一业务切换收敛时间t11为2秒,恢复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记录第二业务切换收敛时间t12为2秒,利用t1=(t11+t12)/2计算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t1为2秒。故障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记录第三业务切换收敛时间t21为1秒,恢复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记录第四业务切换收敛时间t22为1秒,利用t2=(t21+t22)/2计算获得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t2为1秒。
可选地,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包括:将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与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的和确定为DC(Domain Controller,域控制器)内故障切换时间;根据DC内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这样,根据DC内故障切换时间,来确定无损网络可靠性,更符合无损网络的使用特点,使得确定的无损网络可靠性更加准确。
可选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用于表征无损网络可靠性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分数值表征无损网络可靠性程度,第二分数值越高,无损网络可靠性程度越好。
可选地,根据DC内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包括:利用预设的可靠性参数数据库,对DC内故障切换时间进行查表操作,获得DC内故障切换时间对应的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可靠性参数数据库中存储有DC内故障切换时间与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得DC内故障切换时间为8S,利用预设的可靠性参数数据库,对DC内故障切换时间进行查表操作,获得DC内故障切换时间对应的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为2分。表5可靠性参数数据库示例表,如表5所示,DC内故障切换时间为DC内故障切换8S对应的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为2分。
Figure BDA0003438828160000171
表5
可选地,根据无损网络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包括:获取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第一权重、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对应的第二权重和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对应的第三权重;根据第一权重、第二权重和第三权重对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进行加权操作,获得无损网络性能参数;根据无损网络性能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为3分,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权重为80%,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为2分,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对应的权重为10%,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为3分,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对应的权重为10%,根据第一权重、第二权重和第三权重对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进行加权操作,即: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权重乘以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加上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对应的权重乘以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加上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对应的权重乘以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的值确定为无损网络性能参数;获得无损网络性能参数为2.9分。
可选地,根据无损网络性能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包括:利用预设无损网络性能数据库,对无损网络性能参数进行查表操作,获得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无损网络性能;无损网络性能数据库中存储有无损网络性能参数与无损网络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处于0-1分的情况下,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无损网络性能为无损能力尚不成熟,性能低;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处于1.1-2分的情况下,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无损网络性能为具备基本无损能力,性能略低或性能持平;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处于2.1-3分的情况下,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无损网络性能为无损能力成熟,性能超越TCP网络0%—10%;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处于3.1-4分的情况下,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无损网络性能为无损能力良好,性能超越TCP网络10%—20%;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处于4.1-5分的情况下,无损网络性能参数对应的无损网络性能为无损能力卓越,性能超越TCP网络20%—30%。
可选地,根据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比较结果、第三比较结果、第四比较结果、第五比较结果和第六比较结果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包括:获取第一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一IO性能指标、第二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二IO性能指标、第三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三IO性能指标、第四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四IO性能指标、第五比较结果对应的第五IO性能指标和第六比较结果对应的第六IO性能指标;将第一IO性能指标确定为第一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将第二IO性能指标确定为第二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将第三IO性能指标确定为第三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将第四IO性能指标确定为第四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将第五IO性能指标确定为第五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将第六IO性能指标确定为第六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
可选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包括:获取第一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十权重、第二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十一权重、第三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十二权重、获取第四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十三权重、第五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十四权重和第六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十五权重、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对应的第十六权重、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对应的第十七权重;根据第十权重、第十一权重、第十二权重、第十三权重、第十四权重、第十五权重、第十六权重、第十七权重对第一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二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三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四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五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和第六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进行加权操作获得无损网络性能参数;根据无损网络性能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可选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后,还包括: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这样,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用户能够直观的获取无损网络性能,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包括:将无损网络性能推送到预设的客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包括:将无损网络性能发送到预设的显示屏,触发显示屏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展示。
结合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包括:
步骤S301,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
步骤S302,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步骤S303,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利用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并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多种适用于无损网络的指标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同时,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使得用户能够直观的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包括:第一测试模块401、第二测试模块402、第三测试模块403和网络性能确定模块404;第一测试模块401,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二测试模块402,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第三测试模块403,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网络性能确定模块404,被配置为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通过第一测试模块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第二测试模块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第三测试模块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网络性能确定模块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这样,利用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并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多种适用于无损网络的指标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结合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还包括:展示模块405,被配置为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
第一测试模块401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将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发送给网络性能确定模块404;第二测试模块402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将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发送给网络性能确定模块404;第三测试模块403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将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发送给网络性能确定模块404;网络性能确定模块404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将无损网络性能发送给展示模块405,展示模块405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这样,通过将无损网络性能发送给展示模块,由展示模块将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用户能够直观的获取无损网络性能,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结合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00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memory)601。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602和总线603。其中,处理器600、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1可以通过总线6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6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600可以调用存储器601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601中的程序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601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6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存储器6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可选地,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等。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第一IO速率和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这样,利用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并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多种适用于无损网络的指标对无损网络性能进行评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上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所述第一IO速率和所述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所述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所述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
根据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包括:
在所述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OLAP流量模型、VDI流量模型、视频发布流量模型、互联网流量模型和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
在无损网络环境中,分别获取测试集群在所述OLTP-DATA流量模型、所述OLAP流量模型、所述VDI流量模型、所述视频发布流量模型、所述互联网流量模型和所述ExchangeServer流量模型下的第一IO速率;
在TCP网络环境中,分别获取测试集群在所述OLTP-DATA流量模型、所述OLAP流量模型、所述VDI流量模型、所述视频发布流量模型、所述互联网流量模型和所述Exchange Server流量模型下的第二IO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包括:
在所述测试集群部署多种分布式存储软件;
在所述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
对挂载有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测试集群分别进行IO速率测试,获得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下的IO参数存在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包括:
在所述测试集群构造OLTP-DATA流量模型;
在无损网络环境中,获取所述测试集群在OLTP-DATA流量模型下的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用于表征计算节点到接入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故障后,路由器更新路径的时间;所述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用于表征接入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之间的一根链路故障后,路由器更新路径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所述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包括:
将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与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的和确定为DC内故障切换时间;
根据所述DC内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包括:
获取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对应的第一权重、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对应的第二权重和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对应的第三权重;
根据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和所述第三权重对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进行加权操作,获得无损网络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无损网络性能参数确定所述无损网络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后,还包括:
将所述无损网络性能展示给用户。
8.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IO性能测试,获得在无损网络下的第一IO速率、在TCP网络下的第二IO速率,根据所述第一IO速率和所述第二IO速率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
第二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下的IO兼容性测试,获得IO参数存在情况,根据所述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
第三测试模块,被配置为利用预设的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故障恢复测试,获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根据所述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所述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
网络性能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所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所述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
CN202111626712.0A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22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712.0A CN114422393B (zh)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712.0A CN114422393B (zh)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93A true CN114422393A (zh) 2022-04-29
CN114422393B CN114422393B (zh) 2023-06-13

Family

ID=8126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6712.0A Active CN114422393B (zh) 2021-12-28 2021-12-28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39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1089A (en) * 1986-12-12 1990-07-10 Datapoint Corporation Input/output network for computer system
US20120063333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Manageability Tools for Lossless Networks
CN108604199A (zh) * 2016-08-23 2018-09-28 甲骨文国际公司 用于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支持快速混合重新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US20190334990A1 (en) * 2018-04-27 2019-10-31 Exte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State Machine for High Availability of Non-Volatile Memory in Cluster Based Computing Systems
CN111106974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测试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54251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984365A (zh) * 2020-07-22 2020-1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虚拟磁盘双活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2000421A (zh) * 2020-07-15 2020-11-27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基于超融合架构的管理调度技术
CN112866059A (zh) * 2021-01-18 2021-05-2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无损网络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2903982A (zh) * 2021-03-18 2021-06-04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力学性能无损监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1089A (en) * 1986-12-12 1990-07-10 Datapoint Corporation Input/output network for computer system
US20120063333A1 (en) * 2010-09-14 2012-03-15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Manageability Tools for Lossless Networks
CN108604199A (zh) * 2016-08-23 2018-09-28 甲骨文国际公司 用于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支持快速混合重新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US20190334990A1 (en) * 2018-04-27 2019-10-31 Exten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State Machine for High Availability of Non-Volatile Memory in Cluster Based Computing Systems
CN111106974A (zh) * 2018-10-25 2020-05-0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测试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00421A (zh) * 2020-07-15 2020-11-27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基于超融合架构的管理调度技术
CN111984365A (zh) * 2020-07-22 2020-11-2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虚拟磁盘双活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1954251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866059A (zh) * 2021-01-18 2021-05-2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无损网络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2903982A (zh) * 2021-03-18 2021-06-04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力学性能无损监测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 M. GALAGAN等: ""The use of ART-2 neural network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2017 IEEE FIRST UKRAINE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KRCON)》 *
何学成;: "面向深度增强学习的网络数据流优化研究",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no. 04 *
钱声攀等: "数据"中心能效优化策略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93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8521B (zh) 跨越多个逻辑分区分布虚拟输入/输出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US8589543B2 (en) Virtual data center monitoring
CN113037560B (zh) 业务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20100299447A1 (en) Data Replication
CN106534373B (zh) San存储设备的io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022227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41032B1 (en) Testing in a disaster recovery computer system
US10771369B2 (en) Analyzing performance and capacity of a complex storage environment for predicting expected incident of resource exhaustion on a data path of interest by analyzing maximum values of resource usage over time
CN111343003A (zh) 基于区块链和sdn边缘计算网络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5048254B (zh) 数据分配策略的仿真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1160661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优化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Sato et al. Experiment and availability analytical model of cloud computing system based on backup resource sharing and probabilistic protection guarantee
US20080301394A1 (en) Method And A System To Determine Device Criticality During SAN Reconfigurations
CN110071918A (zh) 一种基于混合云的数据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806086A (zh) 一种Openstack使用iSCSI多路径均衡对接存储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600752B (zh) 一种电力通信业务可靠性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422393A (zh) 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866210A (zh) 一种虚拟ip均衡分配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01077814A (ja) ネットワーク障害解析支援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障害解析方法、ならびに障害解析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03631532B (zh) 用于在数据存储系统中访问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4363227A (zh) 用于确定ecn性能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855511A (zh) 服务端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0213783B (zh) 基站的监测方法及装置、系统
US20230370322A1 (en) Impact-aware mitigation for computer networks
US20230084206A1 (en) Path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