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6322A -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6322A
CN114416322A CN202210073900.3A CN202210073900A CN114416322A CN 114416322 A CN114416322 A CN 114416322A CN 202210073900 A CN202210073900 A CN 202210073900A CN 114416322 A CN114416322 A CN 114416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ed list
node
thread
event
exec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39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敏
温介邦
谢梅青
陈汉卿
刘涛
雷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zh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zh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zh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zhi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39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63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6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632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11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s being hardware resources other than CPUs, Servers and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48
    • G06F2209/484Preced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0
    • G06F2209/5018Thread allo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0
    • G06F2209/5021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本公开能够降低系统资源占用,降低程序逻辑的复杂度,简化系统操作。

Description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任务调度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依据某一准则选择某个已就绪的任务,并跳入这个任务中执行。大多数实时操作系统基于优先级进行调度,其任务调度方案中预先根据不同的处理类型将工作队列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工作队列,使每个工作队列处理单一的工作类型。操作系统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优先级,调度器从已经就绪的各个任务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执行。
在传统的任务调度方法中,由于一些主流的操作系统及实时操作系统,对资源都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在低资源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蓝牙芯片中、open cpu方案中的内置操作系统等。因此,在轻量级的实时操作系统中,留给开发的资源非常紧张,无法使用操作系统来实现任务的调度及模块化编程,导致现有的基于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存在系统资源占用高、程序逻辑混乱、任务分割不清、系统和应用层无界限分割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系统资源占用高、程序逻辑混乱、任务分割不清、系统和应用层无界限分割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装置,包括:链表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第一循环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第二循环模块,被配置为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本公开能够避免使用操作系统进行任务调度,从而避免占用系统资源,降低程序逻辑的复杂度,使用双链表的方式对操作系统的进程和线程进行分割,简化了操作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链表中链表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内容,任务调度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依据某一准则选择某个已就绪的任务,并跳入这个任务中执行。大多数实时操作系统基于优先级进行调度,其任务调度方案中预先根据不同的处理类型将工作队列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工作队列,使每个工作队列处理单一的工作类型。操作系统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优先级,调度器从已经就绪的各个任务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执行。下面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例,对现有的基于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能在确定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并且对内部和外部事件能做出及时响应的系统。目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调度器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分组映射表来实现在稳定时间内找到待执行的任务。通过釆用分组映射表的方式来找到就绪态任务的最高优先级,再对每个优先级维护各自任务链表,同一优先级的任务按照先进先出原则从链表中插入/删除。但是,通过分组映射表的查找方法需要消耗额外的数据空间,这种方式也不够灵活。
然而,主流的操作系统及实时操作系统,对资源都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在低资源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蓝牙芯片中、open cpu方案中的内置操作系统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主流操作系统及实时操作系统的资源要求进行详细说明,例如Linux操作系统对emmc、ddr的要求都是在Mb级别,甚至是百Mb级别;Ucosii操作系统对rom要求和任务量有关,一般在30-40k,对flash的占用在20k以上;其他实时操作系统,对rom、flash的要求也都在几十到百KB不等。
另外,在轻量级的操作系统中,例如mcu或者open cpu方案中,本身留给开发的资源就非常紧张,无法使用现在的操作系统来实现任务的调度及模块化编程,从而使得现有的基于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方法存在系统资源占用高、程序逻辑混乱、任务分割不清、系统和应用层无界限分割等问题。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双链表的方式进行任务调度和管理,通过遍历双链表,依次执行相应任务和事件,从而模拟大型操作系统中对进程和线程的分割操作。本公开能够实现线程的独立化操作,每个线程能完成独立的事件,由于链表具有速度快、轻资源等特点,因此无需占用大量的内存和存储空间,避免使用操作系统,降低对系统资源的占用,通过极少的资源实现了复杂的实时操作系统的逻辑及架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以下实施例是以轻量级的实时操作系统(如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调度和管理,其他主流操作系统同样适用于本方案。本公开实施例也不限于使用两个链表进行任务调度和管理,两个以上的链表同样可以实现,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定。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的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可以由操作系统执行。如图1所示,该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101,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
S102,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S103,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
具体地,链表可以认为是由结点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形成的数据结构。在链表的数据结构中,链表中每一个元素称为结点,每个结点都可以包含两个部分,即数据域和指针域。其中,数据域用于存储需要使用的各种实际数据,指针域用于存储下一个结点的首地址。因此,链表数据结构中的结点都采用同一数据结构类型,链表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数据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储存单元也称为储存结点。
进一步地,本公开实施例的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在实时操作系统中,通过使用双链表的方式,实现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循环。在这里,第一个链表在大型操作系统中担任进程角色,第二链表在大型操作系统中担任线程角色,采用双链表方式对操作系统的任务进行轮询和整体循环,从而在低延时、高实时性的操作系统中以较少的资源占用实现复杂的系统逻辑及架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本公开能够避免使用操作系统进行任务调度,从而避免占用系统资源,降低程序逻辑的复杂度,使用双链表的方式对操作系统的进程和线程进行分割,简化了操作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包括:根据预设的链表格式,获取预设数量的空结点,将空结点按照顺序分别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其中,空结点中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中用于存储实际数据,指针域中用于存储下一结点对应的首地址。
具体地,在生成双链表的数据结构时,首先获取一定数量的空结点,空结点中的数据域和指针域可以是空白状态。在将空结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连接之后,根据实际的任务数据对空结点中的数据域进行填充,即将各种实际数据存放在空结点的数据域中,如函数地址、优先级等,并在每一个空结点的指针域中存放下一个结点对应的首地址。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链表的链表格式进行说明,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链表中链表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双链表的链表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在链表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中,对于数据集合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用中间标有元素值的方框来表示,一般称它为数据结点,简称为结点。通过在第一个结点的指针域内存入第二个结点的首地址,在第二个结点的指针域内又存放第三个结点的首地址,如此串连下去直到最后一个结点。最后一个结点因无后续结点连接,其指针域可赋为0。这样一种连接方式,在数据结构中称为“链表”。
如图2所示的链表格式中,第0个结点称为头结点,它存放有第一个结点的首地址,但是没有实际数据,只包括一个指针变量。以后的每个结点都分为两个域,一个是数据域,用于存放各种实际的数据,如函数地址、优先级等。另一个是指针域,用于存放下一结点的首地址。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都属于同一种结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链表为进程链表,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包括:根据进程链表中各个结点对应的数据域,判断进程链表是否为空链表;当进程链表不为空链表时,判断进程链表中的函数是否注册,并当进程链表中的函数已注册时,判断函数是否存在执行失败的情况;当函数存在执行失败的情况时,对执行失败的情况对应的错误日志进行记录,并判断进程链表中的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具体地,在双链表中第一链表属于进程链表,也可以称为任务链表,用于负责大的任务循环。第二链表属于线程链表,用于负责每个单独的事件执行。在基于双链表结构实现的实时操作系统中,整个系统链表的执行就像一个螺旋环一样,第一链表(进程链表)在循环执行过程中,又包含了第二链表(线程链表)的循环执行操作。
进一步地,在一个进程链表中可以创建很多个进程,一个进程对应一个任务,每个任务均可以创建在进程链表中,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打开任务的同时,该任务便在进程链表中被创建出来,在关闭任务之后,该任务便从进程链表中删除,此时进程链表中就不存在这个任务了。
进一步地,在进程链表循环开始时,首先判断进程链表是否为空链表,如果为空链表则结束链表循环,并进行系统报错;如果进程链表不为空,则判断进程链表中函数是否注册,如果未注册,则退出循环,并系统报错;如果函数已注册,则判断函数是否有执行失败的情况,如果有则记录日志;之后开始进程链表任务循环,一直遍历到进程链表中的最后一个结点后结束,并等待下一次遍历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进程链表中的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包括:按照进程链表中结点的排列顺序,依次遍历进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当进程链表中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任务,直至遍历完进程链表中的全部结点。
具体地,在进程链表的循环任务开始之后,通过依次检测进程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判断每一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的任务,当检测到某一结点存在可执行的任务时,跳转到线程链表中具体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任务,换言之,当执行到已注册的进程函数时,将任务映射到二级链表(线程链表)中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链表为线程链表,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包括:当进程链表中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跳转到线程链表;按照线程链表中结点的排列顺序,依次遍历线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以便判断线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
具体地,在线程链表中,注册了一个个要执行的线程——事件(event),每个事件执行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动作,执行完成后,事件结束,等下次时间或者条件来触发事件再次执行。在线程链表循环中,是否执行事件是由事件状态来控制的,事件状态分为以下三类:执行(event_active)、停止(event_suspend)、延时执行(event_sleep),当事件处于执行(event_active)状态时,轮询到该事件时立刻执行,当事件处于延时执行(event_sleep)状态时,设备会按照设置的延时时间来执行。
进一步地,在线程链表的遍历开始之后,首先进入线程链表,先遍历线程链表,直到链表结束;在整个线程链表的遍历过程中,如果遍历的任务是延时执行事件,则判断是否到延时执行事件,如果达到该事件的执行时间则立即执行,否则继续等待;如果遍历的任务是执行事件,则立即执行事件,如果不是则退出,继续在线程链表中遍历,直到遍历到线程链表中的最后一个结点后结束。在线程链表遍历结束之后,判断系统是否有睡眠间隔时间,如果有则执行休眠并定时唤醒,退出线程链表的遍历循环,如果无则直接退出循环,等待下一次线程链表的遍历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事件状态包括执行状态、停止状态和延时执行状态,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包括:当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执行状态时,则当遍历到执行状态的结点时,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当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停止状态时,则当遍历到停止状态的结点时,暂不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当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延时执行状态时,则当遍历到延时执行状态的结点时,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
具体地,在线程链表的遍历循环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注册一个个相对独立事件的状态。注册会将所有线程链表中的事件设置成为停止状态,具体的事件则会按照数据结构中注册的callback函数(即回调函数)来执行。在线程链表中的循环方式也是按照链表顺序进行遍历,遍历到每一个结点时,对于该结点是否执行callback事件,则是由event_control_t*control状态来确定,如果该结点对应执行(event_active)状态,则立刻执行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进程链表执行进程管理操作,进程管理操作包括进程设置和进程清除,其中,进程设置表示在第一循环操作中执行进程,进程清除表示在第一循环操作中不执行进程;对线程链表执行线程管理操作,线程管理操作包括线程设置、线程清除、线程延时执行以及系统级休眠设置,其中,线程设置表示在第二循环操作中执行事件状态对应的回调函数,线程清除表示在第二循环操作中不执行事件状态对应的回调函数,线程延时执行表示延时启动线程以控制事件的延时执行,系统级休眠设置表示判断系统是否进入休眠。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为了便于线程的独立性设计,使每一个线程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完成独立的事件,事件的执行不依赖于其他线程,在整体架构上可实现逻辑清晰、模块化编程设计。除了双链表实现系统的进程及线程循环以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系统级的进程及线程的管理方式,用于对进程及线程的状态进行设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进程链表和线程链表的管理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方面,在进程管理中提供了进程的设置和清除,具体包括:
进程设置:该函数对handle结构中的第prio个进程进行打开设置,在循环中执行该进程;
进程清除:该函数对handle结构中的第prio个进程进行清除设置,在循环中不执行该进程;
第二方面,在线程管理中提供了线程的设置、清除、延时执行和系统级休眠设置,具体包括:
线程设置:该函数启动control的线程,执行control对应的callback函数执行独立事件;
线程清除:该函数清除control的线程,不执行control对应的callback函数;
延时执行:该函数延时ms毫秒启动control的线程,执行control对应的callback函数执行独立事件;
系统休眠:该函数依据keep来判断系统是否进入休眠,1为不休眠,0为休眠。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进程与线程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信号量、队列和共享内存方式进行交互,而进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管道、系统IPC(如消息队列、信号量、信号、共享内存等)、以及套接字socket等。本公开实施例不对进程与线程之间的通信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采用上述任意一种通信方式均可实现进程与线程之间的通信,上述通信方式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公开通过以上双链表及系统支撑函数,实现了一个负责的RTOS系统才能实现的实时任务调度和系统管理功能,并通过系统函数支撑双链表调度和完成系统级设置。整个系统开支可以控制在2k flash存储空间内,通过极少的资源,完成了系统调度、模块化编程、系统管理、进程线程间交互通信等功能,实现了一个简化的实时操作系统。本公开实时操作系统的架构实现线程的独立化,每个线程完成独立的事件,不依赖于外部事件。本公开实现了在轻量级资源的情况下,使用双链表方式,实现任务调度、模块化编程、系统及应用层分离的实时操作系统,解决了系统资源占用高、程序逻辑混乱、无任务管理及模块化编程、系统及应用层分割不清的问题。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装置包括:
链表生成模块301,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
第一循环模块302,被配置为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启动指令,对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第二循环模块303,被配置为当在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链表生成模块301根据预设的链表格式,获取预设数量的空结点,将空结点按照顺序分别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其中,空结点中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中用于存储实际数据,指针域中用于存储下一结点对应的首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链表为进程链表,图3的第一循环模块302根据进程链表中各个结点对应的数据域,判断进程链表是否为空链表;当进程链表不为空链表时,判断进程链表中的函数是否注册,并当进程链表中的函数已注册时,判断函数是否存在执行失败的情况;当函数存在执行失败的情况时,对执行失败的情况对应的错误日志进行记录,并判断进程链表中的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第一循环模块302按照进程链表中结点的排列顺序,依次遍历进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当进程链表中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任务,直至遍历完进程链表中的全部结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链表为线程链表,图3的第二循环模块303当进程链表中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跳转到线程链表;按照线程链表中结点的排列顺序,依次遍历线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以便判断线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事件状态执行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事件状态包括执行状态、停止状态和延时执行状态,图3的第二循环模块303当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执行状态时,则当遍历到执行状态的结点时,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当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停止状态时,则当遍历到停止状态的结点时,暂不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当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延时执行状态时,则当遍历到延时执行状态的结点时,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链表管理模块304对进程链表执行进程管理操作,进程管理操作包括进程设置和进程清除,其中,进程设置表示在第一循环操作中执行进程,进程清除表示在第一循环操作中不执行进程;对线程链表执行线程管理操作,线程管理操作包括线程设置、线程清除、线程延时执行以及系统级休眠设置,其中,线程设置表示在第二循环操作中执行事件状态对应的回调函数,线程清除表示在第二循环操作中不执行事件状态对应的回调函数,线程延时执行表示延时启动线程以控制事件的延时执行,系统级休眠设置表示判断系统是否进入休眠。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2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3。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4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402中,并由处理器4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403在电子设备4中的执行过程。
电子设备4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电子设备4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02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4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4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4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4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4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所述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
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所述启动指令,对所述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所述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所述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当在所述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所述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所述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所述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所述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所述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所述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包括:
根据预设的链表格式,获取预设数量的空结点,将所述空结点按照顺序分别依次进行连接得到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
其中,所述空结点中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所述数据域中用于存储实际数据,所述指针域中用于存储下一结点对应的首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表为进程链表,所述对所述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进程链表中各个结点对应的数据域,判断所述进程链表是否为空链表;
当所述进程链表不为空链表时,判断所述进程链表中的函数是否注册,并当所述进程链表中的函数已注册时,判断所述函数是否存在执行失败的情况;
当所述函数存在执行失败的情况时,对所述执行失败的情况对应的错误日志进行记录,并判断所述进程链表中的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进程链表中的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包括:
按照所述进程链表中结点的排列顺序,依次遍历所述进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当所述进程链表中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任务,直至遍历完所述进程链表中的全部结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表为线程链表,所述对所述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包括:
当所述进程链表中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跳转到所述线程链表;
按照所述线程链表中结点的排列顺序,依次遍历所述线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以便判断所述线程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所述事件状态执行所述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状态包括执行状态、停止状态和延时执行状态,所述根据所述事件状态执行所述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包括:
当所述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执行状态时,则当遍历到所述执行状态的结点时,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
当所述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停止状态时,则当遍历到所述停止状态的结点时,暂不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
当所述线程链表中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为延时执行状态时,则当遍历到所述延时执行状态的结点时,根据预设的延时时间执行该结点对应的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进程链表执行进程管理操作,所述进程管理操作包括进程设置和进程清除,其中,所述进程设置表示在所述第一循环操作中执行所述进程,所述进程清除表示在所述第一循环操作中不执行所述进程;
对线程链表执行线程管理操作,所述线程管理操作包括线程设置、线程清除、线程延时执行以及系统级休眠设置,其中,所述线程设置表示在所述第二循环操作中执行事件状态对应的回调函数,所述线程清除表示在所述第二循环操作中不执行事件状态对应的回调函数,所述线程延时执行表示延时启动线程以控制事件的延时执行,所述系统级休眠设置表示判断系统是否进入休眠。
8.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链表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结点对应的数据结构生成双链表,所述双链表包括第一链表和第二链表;
第一循环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操作系统产生的启动指令,响应于所述启动指令,对所述第一链表执行第一循环操作,所述第一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所述第一链表中的各个结点是否存在可执行任务;
第二循环模块,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一循环操作中,判断所述第一链表的结点存在可执行任务时,对所述第二链表执行第二循环操作,所述第二循环操作用于依次判断所述第二链表中的各个结点对应的事件状态,并根据所述事件状态执行相应的事件,以便对所述操作系统中的任务进行调度。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73900.3A 2022-01-21 2022-01-21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44163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3900.3A CN114416322A (zh) 2022-01-21 2022-01-21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3900.3A CN114416322A (zh) 2022-01-21 2022-01-21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6322A true CN114416322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76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3900.3A Withdrawn CN114416322A (zh) 2022-01-21 2022-01-21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63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0418A (zh) * 2022-06-30 2022-08-05 芯翼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操作系统时钟源的使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0418A (zh) * 2022-06-30 2022-08-05 芯翼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操作系统时钟源的使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536791A (ja) 動的多重レベルタスク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515690A (ja) 複数のプロセッサを有する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と、複数のプロセッサを有する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タスクスケジューラと、タス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対応する方法
GB2425628A (en) Programming distributed system using data flow diagrams
CN103729480A (zh) 一种多核实时操作系统多个就绪任务快速查找及调度方法
WO2023246044A1 (zh) 调度方法及装置、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4110702A1 (zh) 协同并发式消息总线、主动构件组装模型及构件拆分方法
CN116541227B (zh) 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及bmc芯片
CN112579267A (zh) 一种去中心化大数据作业流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200272512A1 (en) Hardware for supporting os driven observation and anticipation based on more granular, variable sized observation units
CN111813522A (zh) 一种虚拟arinc 653仿真验证平台
CN111459622B (zh) 调度虚拟cpu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225320B2 (en) Processing data using continuous processing task and binary routine
EP4361808A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ing node
CN114416322A (zh) 基于双链表的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06652A (zh) 带有上下文提示的功能的唤醒和调度
CN112925616A (zh) 任务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95056B (zh) 一种嵌入式非对称实时系统及电力二次设备
CN115686346A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702911A2 (en) Hardware for supporting os driven load anticipation based on variable sized load units
CN112153114A (zh) 一种分时访问共享器件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6868170A (zh) 嵌入式系统的运行方法和装置、嵌入式系统及芯片
CN111309494A (zh) 一种多线程事件处理组件
US10713188B2 (en) Inter-process signa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5658278A (zh) 一种支持高并发协议交互的微任务调度机
CN110399206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idc虚拟化调度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