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3239A -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3239A
CN114413239A CN202210127182.3A CN202210127182A CN114413239A CN 114413239 A CN114413239 A CN 114413239A CN 202210127182 A CN202210127182 A CN 202210127182A CN 114413239 A CN114413239 A CN 114413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heat
steam
temperature
phase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71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良
侯宗臣
范利武
王尔卓
赵富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2101271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32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3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32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0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by exploitation of the heat content of hot heat carriers
    • F22B1/028Steam generation using heat 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1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the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and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being enclosed in one contai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该供热系统包括冷水箱、水处理装置、热泵系统、热水箱、热水泵、升压补水泵、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汽水分离器、高温蓄热过热器、饱和水箱、旁路循环泵等。本发明利用热泵系统低温加热,相变蓄热蒸发器中温相变加热以及高温过热器实现高温加热实现了温度的梯级匹配,同时利用热泵实现蓄热供热系统综合能效的提升,利用相变蓄热蒸发器和高温蓄热过热器实现供热侧与蓄热侧能量密度的匹配。本发明的实施为梯级蓄热提供了一种新型蒸汽供热方法,增加其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属于蓄热技术在供热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全球范围内,随着工业能耗的上升,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一系列,例如能源匮乏问题、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带来的冰川融化)等问题。储能技术用以解决用能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不配性问题,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进而解决能源消费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改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储热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是一种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储能技术。
蓄热技术主要分为显热蓄热、相变蓄热,热化学蓄热三种蓄热方式。显热蓄热技术主要是利于蓄热材料自身在温度升高和降低过程中热能的变化进行热能的储存和释放。显热储热在技术成熟度、成本及降本空间上具有相变储热和热化学反应储热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显热储热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储热技术。高温显热蓄热由于热交换过程中,蓄热提的温度会随着热交换的进行而下降,输出功率就会发生波动。中国专利ZL201610318705.7和ZL 201610323747.X提出主要采用串联和并联管理的方式,根据蓄热体温度的不同来调节换热面积,从而减小换热过程中功率波动的问题。
相变蓄热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s)发生相变时进行的吸/放热能量转化方式来储存/释放相变蓄热。相变蓄热具有相变潜热大、输出功率稳定、可显著降低蓄热装置尺寸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相变蓄热存在导热性能差、腐蚀性严重等问题。中国专利CN203518746U公开了一种多级热回收相变蓄热器,由多个填充有不同相变温度材料的单级相变蓄热器串联而成,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吸热速率和放热速率,但该专利中采用螺旋盘管换热结构,一般受材料限制,难以适用于高温环境。中国专利CN110081753A公开了一种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及蓄热方法,所述的高温梯级相变蓄热装置由n个内部设有蓄热单元的模块组成,第一蓄热模块到第n蓄热模块分别用于承载相变温度依次递减的所述相变蓄热介质。该方法简化了多级回收蓄热器的结构,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吸放热速率,但是结构复杂,级间传热速率未优化。
当前蓄热式蒸汽供热系统,通常采用一种蓄热材料进行蓄-放热,这必然导致由于蒸汽升温温区大,一方面导致蓄热换热器的局部换热温差大,火用效率低的问题,即利用高品位热能加热较低温度的热水,导致能级不匹配,综合能效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吸热流体的温差大,为了满足最高温度要求,导致蓄热放热材料的蓄热温区降低,导致有效蓄热密度降低,通常需要采用分级加热来提升蓄热效率。同时,采用流体蓄热工质(如熔盐)进行逆流布置可以有效解决能级不匹配问题但又存在仅仅利用了蓄热工质的显热蓄热潜能,而无法充分利用其相变储热能力,导致蓄热材料的蓄热密度降低。同时,在变工况下,熔盐储热系统由于局部凝固导致的堵管问题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如何提升蒸汽蓄热供热系统的蓄放热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蓄热系统的潜能,提供一种稳定可靠且高效的蒸汽蓄热供热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利用热泵系统低温加热,相变蓄热蒸发器中温相变加热以及高温过热器实现高温加热实现了温度的梯级匹配,同时利用热泵实现蓄热供热系统综合能效的提升,利用相变蓄热蒸发器和高温蓄热过热器实现供热侧与蓄热侧能量密度的匹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包括:冷水箱、进水管道、主补水泵、水处理装置、热泵系统、热水箱、升压补水泵、蓄热器进水管、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汽水分离器、饱和水箱、旁路循环泵、旁路循环管、第一进气阀、高温蓄热过热器、第二进气阀和热用户;
冷水箱与主补水泵、水处理装置、热泵系统、热水箱顺次相连;保温水箱的出口经升压补水泵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端相连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汽水分离器汽侧出口与高温蓄热过热器和热用户顺次相连,且汽水分离器汽侧出口与高温蓄热过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第一进气阀进行开闭控制,高温蓄热过热器和热用户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第二进气阀进行开闭控制;汽水分离器的液侧出口与饱和水箱、旁路循环泵的入口顺次相连,旁路循环泵的出口经旁路循环管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的入口相连,构成蒸汽发生器旁路补水循环;
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和高温蓄热过热器均为容积式蓄热换热器;每个容积式蓄热换热器包括入口集箱、壳体、换热管束、加热器、蓄热体温度传感器、保温层、出口集箱和蓄热材料;壳体内填充有蓄热材料,外侧包覆保温层,换热管束和加热器分别均匀且不相交地内嵌安装在蓄热材料中,换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入口集箱和出口集箱相连形成通路,外部流体分别通过入口集箱和出口集箱流入和流出容积式蓄热换热器,蒸汽发生器壳体内均匀安装若干蓄热体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形式为列管式或盘管式。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中的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其相变温度在150~300℃之间,相变蓄热材料的类型包括糖醇、熔融盐和金属合金。
作为优选,所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和高温蓄热过热器中,加热器为电阻加热棒或高温换热管束。
作为优选,所述的高温蓄热过热器中,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液态显热蓄热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体,其工作温区高于过热蒸汽温度50℃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高温蓄热过热器中,当内部的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或液态显热蓄热材料时,高温蓄热过热器的形式为列管式和盘管式中任意一种,当内部的蓄热材料为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时,高温蓄热过热器的形式为列管式。
另一方面,一种使用上述任一方案所述供热系统的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方法,其具体如下:
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和高温蓄热过热器分别通过加热器加热蓄热材料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并通过各自内置的蓄热体温度传感器对内部蓄热温度进行监控,其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中的蓄热材料通过固液相变融化潜热储存热能,高温蓄热过热器中的蓄热材料通过高温显热或者固液相变潜热储存热能;当供热工作时,冷水箱中的补水由主补水泵经过进水管道泵入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进入热泵系统中进行第一次升温,升温30~50℃后再流入热水箱中;然后将热水箱中第一次升温后的热水由升压补水泵升压后通过蓄热器进水管道输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的进水通过入口集箱流入换热管束内进行第二次吸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中的蓄热材料通过相变放热将换热管束内的热水加热成饱和蒸汽,最终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中通过第二次吸热相变产生的饱和蒸汽经出口集箱进入到汽水分离器中;汽水分离器对输入的饱和蒸汽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的饱和水进入到饱和水箱并由旁路循环泵通过旁路循环管泵入蓄热进水管道后重新进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内继续换热,而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汽通过第一进气阀进入到高温蓄热过热器中,高温蓄热过热器的进汽经过入口集箱流入换热管束中进行第三次加热,高温蓄热过热器中的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或显热放热将饱和蒸汽加热为过热蒸汽,高温蓄热过热器中产生的过热蒸汽从出口集箱流出,再经过第二进气阀后进入到具有蒸汽需求的热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热泵-相变蓄热蒸发器-高温蓄热过热器对供热蒸汽不同加热阶段分别进行加热,同时相变蓄热换蒸发器利用潜热放热对应蒸发器的潜热吸热,高温过热器则采用显热或潜热对应过热蒸汽的显热升温,实现了低温加热的能效提升以及高温加热的能级和温区匹配,提高了整个蓄热供热系统的蓄放热效率。
(2)本发明中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采用管壳式,相变材料在管壳内但位于换热管道外,换热介质水走管内,这种布置可以防止相变材料在管内的凝结堵塞管路的问题,提高了相变蓄热模块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示意图;
图2是列管式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或高温蓄热过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盘管式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或相变高温蓄热结构示意图;
图4是换热管与蓄热体的安装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冷水箱1、进水管道2、主补水泵3、水处理装置4、热泵系统5、热水箱6、升压补水泵7、蓄热器进水管道8、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汽水分离器10、饱和水箱11、旁路循环泵12、旁路循环管13、第一进气阀14、高温蓄热过热器15、第二进气阀16、热用户17、入口集箱91、壳体92、换热管束93、加热器94、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保温层96、出口集箱97、蓄热材料98。图中管道上的箭头表示管内介质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主要组件包括:冷水箱1、进水管道2、主补水泵3、水处理装置4、热泵系统5、热水箱6、升压补水泵7、蓄热器进水管8、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汽水分离器10、饱和水箱11、旁路循环泵12、旁路循环管13、第一进气阀14、高温蓄热过热器15、第二进气阀16和热用户17。下面对该供热系统各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冷水箱1与主补水泵3、水处理装置4、热泵系统5、热水箱6的入口顺次相连。其中,水处理装置4、热泵系统5的具体形式不限,水处理装置4主要用于对冷水进行预处理,使其水质满足后续各设备的进水要求,而热泵系统5的主要作用是基于热泵原理利用低品位热能对冷水进行初步加热。保温水箱6的出口经升压补水泵7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进水端相连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10的入口相连,汽水分离器10汽侧出口与高温蓄热过热器15和热用户17顺次相连,且汽水分离器10汽侧出口与高温蓄热过热器1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第一进气阀14进行开闭控制,高温蓄热过热器15和热用户17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第二进气阀16进行开闭控制;汽水分离器10的液侧出口与饱和水箱11、旁路循环泵12的入口顺次相连,旁路循环泵12的出口经旁路循环管13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入口相连,构成蒸汽发生器旁路补水循环。
在本发明中,前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均为容积式蓄热换热器。而且,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形式均可以采用列管式和盘管式两种。图2和图3分别为列管式和盘管式的容积式蓄热换热器结构示意图,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内部换热管束的布置形式不同,但基本结构形式基本一致:每个容积式蓄热换热器均为管壳式结构,包括入口集箱91、壳体92、换热管束93、加热器94、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保温层96、出口集箱97和蓄热材料98,其中壳体92内填充有蓄热材料98构成蓄热体,壳体92外侧包覆保温层96,换热管束93和加热器94分别均匀且不相交地内嵌安装在蓄热材料98中,换热管束93的两端分别与入口集箱91和出口集箱97相连形成通路。每个容积式蓄热换热器均通过入口集箱91和出口集箱97来接收和外送流体,外部流体通过入口集箱91流入容积式蓄热换热器,然后通过出口集箱97流出容积式蓄热换热器,蒸汽发生器壳体92内均匀安装若干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用于实时监测内部蓄热材料98的温度。
另外,在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加热器94可选择电阻加热棒或高温换热管束中至少一种。
另外,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具体采用列管式还是盘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跟内部的蓄热材料98形式有关。
对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而言,其形式可以是列管式和盘管式两种中的任意一种。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的蓄热材料98应当为相变蓄热材料,其相变温度在150~300℃之间。作为优选,相变蓄热材料的类型可以包括糖醇、熔融盐和金属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高温蓄热过热器15而言,蓄热材料98可以为相变蓄热材料、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液态显热蓄热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体,其工作温区最好高于过热蒸汽温度50℃以上。而且在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不同的蓄热材料98选型需要对应于不同的内部换热管束的布置形式:当内部的蓄热材料98为相变蓄热材料或液态显热蓄热材料时,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可选形式为列管式和盘管式中任意一种,当内部的蓄热材料98为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时,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可选形式仅为列管式。
如图4所示,换热管束93与蓄热体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左侧第一种换热管束93与蓄热材料98安装方式适用于列管式或盘管式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和相变高温蓄热器,右侧第二种换热管束93与蓄热材料98安装方式适用于显热高温蓄热过热器,换热管束93嵌入式安装在蓄热材料98中。
另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基于上述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蓄热过程和供热过程:
蓄热过程: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分别通过加热器94加热蓄热材料98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并通过各自内置的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对内部蓄热温度进行监控,其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的蓄热材料98通过固液相变融化潜热储存热能,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的蓄热材料98通过高温显热或者固液相变潜热储存热能;
供热过程:当供热工作时,冷水箱1中的补水由主补水泵3经过进水管道2泵入水处理装置4处理后进入热泵系统5中进行第一次升温,升温30~50℃后再流入热水箱6中;然后将热水箱6中第一次升温后的热水由升压补水泵7升压后通过蓄热器进水管道8输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进水通过入口集箱91流入换热管束93内进行第二次吸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的蓄热材料98通过相变放热将换热管束93内的热水加热成饱和蒸汽,最终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通过第二次吸热相变产生的饱和蒸汽经出口集箱97进入到汽水分离器10中;汽水分离器10对输入的饱和蒸汽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的饱和水进入到饱和水箱11并由旁路循环泵12通过旁路循环管13泵入蓄热进水管道8后重新进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内继续换热,而汽水分离器10出口蒸汽通过第一进气阀14进入到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进汽经过入口集箱91流入换热管束93中进行第三次加热,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的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或显热放热将饱和蒸汽加热为过热蒸汽,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产生的过热蒸汽从出口集箱97流出,再经过第二进气阀16后进入到具有蒸汽需求的热用户17。
该供热系统通过热泵-相变蓄热蒸发器-高温蓄热过热器三次升温加热实现了提及蓄热加热的目的,同时利用热泵实现低温热水高效加热,相变蓄热蒸发器通过两侧相变蓄放热,以及高温过热器的相变/显热加热过热蒸汽实现了能级的匹配和能效的提升目的。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箱(1)、进水管道(2)、主补水泵(3)、水处理装置(4)、热泵系统(5)、热水箱(6)、升压补水泵(7)、蓄热器进水管(8)、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汽水分离器(10)、饱和水箱(11)、旁路循环泵(12)、旁路循环管(13)、第一进气阀(14)、高温蓄热过热器(15)、第二进气阀(16)和热用户(17);
冷水箱(1)与主补水泵(3)、水处理装置(4)、热泵系统(5)、热水箱(6)顺次相连;保温水箱(6)的出口经升压补水泵(7)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进水端相连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10)的入口相连,汽水分离器(10)汽侧出口与高温蓄热过热器(15)和热用户(17)顺次相连,且汽水分离器(10)汽侧出口与高温蓄热过热器(1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第一进气阀(14)进行开闭控制,高温蓄热过热器(15)和热用户(17)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第二进气阀(16)进行开闭控制;汽水分离器(10)的液侧出口与饱和水箱(11)、旁路循环泵(12)的入口顺次相连,旁路循环泵(12)的出口经旁路循环管(13)与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入口相连,构成蒸汽发生器旁路补水循环;
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均为容积式蓄热换热器;每个容积式蓄热换热器包括入口集箱(91)、壳体(92)、换热管束(93)、加热器(94)、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保温层(96)、出口集箱(97)和蓄热材料(98);壳体(92)内填充有蓄热材料(98),外侧包覆保温层(96),换热管束(93)和加热器(94)分别均匀且不相交地内嵌安装在蓄热材料(98)中,换热管束(93)的两端分别与入口集箱(91)和出口集箱(97)相连形成通路,外部流体分别通过入口集箱(91)和出口集箱(97)流入和流出容积式蓄热换热器,蒸汽发生器壳体(92)内均匀安装若干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形式为列管式或盘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的蓄热材料(98)为相变蓄热材料,其相变温度在150~300℃之间,相变蓄热材料的类型包括糖醇、熔融盐和金属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加热器(94)为电阻加热棒或高温换热管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蓄热材料(98)为相变蓄热材料、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液态显热蓄热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体,其工作温区高于过热蒸汽温度5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当内部的蓄热材料(98)为相变蓄热材料或液态显热蓄热材料时,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形式为列管式和盘管式中任意一种,当内部的蓄热材料(98)为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时,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形式为列管式。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供热系统的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和高温蓄热过热器(15)分别通过加热器(94)加热蓄热材料(98)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并通过各自内置的蓄热体温度传感器(95)对内部蓄热温度进行监控,其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的蓄热材料(98)通过固液相变融化潜热储存热能,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的蓄热材料(98)通过高温显热或者固液相变潜热储存热能;当供热工作时,冷水箱(1)中的补水由主补水泵(3)经过进水管道(2)泵入水处理装置(4)处理后进入热泵系统(5)中进行第一次升温,升温30~50℃后再流入热水箱(6)中;然后将热水箱(6)中第一次升温后的热水由升压补水泵(7)升压后通过蓄热器进水管道(8)输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的进水通过入口集箱(91)流入换热管束(93)内进行第二次吸热,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的蓄热材料(98)通过相变放热将换热管束(93)内的热水加热成饱和蒸汽,最终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中通过第二次吸热相变产生的饱和蒸汽经出口集箱(97)进入到汽水分离器(10)中;汽水分离器(10)对输入的饱和蒸汽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的饱和水进入到饱和水箱(11)并由旁路循环泵(12)通过旁路循环管(13)泵入蓄热进水管道(8)后重新进入相变蓄热蒸汽发生器(9)内继续换热,而汽水分离器(10)出口蒸汽通过第一进气阀(14)进入到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高温蓄热过热器(15)的进汽经过入口集箱(91)流入换热管束(93)中进行第三次加热,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的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或显热放热将饱和蒸汽加热为过热蒸汽,高温蓄热过热器(15)中产生的过热蒸汽从出口集箱(97)流出,再经过第二进气阀(16)后进入到具有蒸汽需求的热用户(17)。
CN202210127182.3A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4132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7182.3A CN114413239A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27182.3A CN114413239A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3239A true CN114413239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7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7182.3A Pending CN114413239A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323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689A (zh) * 2022-09-01 2022-11-25 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
WO2024063933A3 (en) * 2022-09-19 2024-05-02 Holtec International Green energy thermal storage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7137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Flai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type dry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016219A (zh) * 2016-05-16 2016-10-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并联调节的显热蓄热式直接蒸汽发生系统及方法
CN106091663A (zh) * 2016-06-02 2016-11-09 浙江大学 一种热泵蓄热互补型高温干燥系统及方法
CN109059595A (zh) * 2018-10-08 2018-12-21 山东国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熔盐蓄热装置
CN111189041A (zh) * 2020-02-12 2020-05-22 浙江大学 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及其方法
CN113669708A (zh) * 2021-09-13 2021-11-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多能源互补的稠油热采注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7137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Flair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type dry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6016219A (zh) * 2016-05-16 2016-10-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并联调节的显热蓄热式直接蒸汽发生系统及方法
CN106091663A (zh) * 2016-06-02 2016-11-09 浙江大学 一种热泵蓄热互补型高温干燥系统及方法
CN109059595A (zh) * 2018-10-08 2018-12-21 山东国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熔盐蓄热装置
CN111189041A (zh) * 2020-02-12 2020-05-22 浙江大学 一种电蓄热式过热蒸汽系统及其方法
CN113669708A (zh) * 2021-09-13 2021-11-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多能源互补的稠油热采注汽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8689A (zh) * 2022-09-01 2022-11-25 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
WO2024063933A3 (en) * 2022-09-19 2024-05-02 Holtec International Green energy thermal storage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13239A (zh) 一种基于能级匹配的梯级蓄热蒸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02168848B (zh) 一种直接产生蒸汽的高温混凝土储热器
CN111947219B (zh) 一种基于自然循环换热的紧凑式梯级蓄热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01952564A (zh) 用于储存热能的设备和方法
CN107388598A (zh) 传热储热分离式太阳能光热利用方法和系统
CN110595244B (zh) 一种模块化合金相变蓄放热装置
CN202747655U (zh) 新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CN105157098B (zh) 利用相变材料作为传热介质的太阳能采暖装置
CN107191342A (zh) 基于热机膨胀做功的全天候太阳能发电方法和系统
CN104359233B (zh) 太阳能跟踪聚焦发电及制冷系统
CN108151359B (zh) 一种二级蓄热式家用太阳能利用系统
CN106556165B (zh) 一种安装于厂房屋顶的太阳能蒸汽蓄热系统
CN103017397A (zh) 中高温太阳能蒸汽-吸收制冷-海水淡化-储能耦合系统
CN204313498U (zh) 太阳能跟踪聚焦发电及制冷系统
CN201973897U (zh) 以气体为工作介质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2811236U (zh) 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的双工质发电系统
CN201852307U (zh) 一种太阳能真空管矩阵集热系统
CN102338481A (zh) 一种抗冻型平板太阳能热水器
CN208920695U (zh) 用于冷库地坪防冻的丙二醇循环加热系统
CN206377729U (zh) 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装置
CN206387296U (zh) 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
CN213841364U (zh) 一种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承压串联集热器
CN214536117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01280962B (zh)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太阳能或废热供能系统
CN107062970A (zh) 热电厂大容量中温相变储热放热系统及其储热放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