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0793A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0793A
CN114400793A CN202210113910.5A CN202210113910A CN114400793A CN 114400793 A CN114400793 A CN 114400793A CN 202210113910 A CN202210113910 A CN 202210113910A CN 114400793 A CN114400793 A CN 114400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harging
rotating wheel
charging coi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39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汉众
侯志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39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07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07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703 priority patent/WO202314356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充电装置、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该.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均设置于壳体内部;其中:设备检测模块,与线圈调控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线圈调控模块;线圈调控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圈连接,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类型信息调控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使得调控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越来越丰富。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的尺寸差异较大,导致与电子设备适配的充电装置中的充电线圈的尺寸也同样存在较大差异。
对用户而言,分别适配于不同设备类型的多个充电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大,不利于随身携带。若仅通过一个充电装置为多个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充电,可能会由于电子设备与充电装置内的充电线圈的尺寸不匹配降低了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能够解决如何兼顾充电装置的兼容性和充电效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所述设备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线圈调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其中:
所述设备检测模块,与所述线圈调控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所述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所述线圈调控模块;
所述线圈调控模块,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类型信息调控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使得调控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均设置于壳体内部;其中:设备检测模块,与线圈调控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线圈调控模块;线圈调控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圈连接,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类型信息调控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使得调控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灵活地调控位于充电装置内部的第一充电线圈,以使该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从而通过同一充电装置为不同设备类型的待充电设备高效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和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壳体、102-第一充电线圈、1021-第一级线路、1022-第二级线路、103-转动轮、1031-轴心、104-线圈限位杆、105-电机组件、106-第一固定结构、107-线路支架;
700-电子设备、701-处理器、702-存储器;
800-电子设备、801-频射单元、802-网络模块、803-音频输出单元、804-输入单元、8041-图形处理器、8042-麦克风、805-传感器、806-显示单元、8061-显示面板、807-用户输入单元、8071-触控面板、8072-其他输入设备、808-接口单元、809-存储器、81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可以是无线充电装置,也可以是兼具无线充电功能和有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也可以是基于下述无线充电原理构建的任一类型的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多种设备类型的需要经常充电的电子设备。
无线充电的原理可以是利用分别位于充电装置内部和待充电设备内部的两个线圈的互感传输能力,通过充电装置为该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L1表示位于充电装置内部的第一充电线圈,可以采用L2表示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则可以将L1作为电能的发射端,将L2作为电能的接收端。
设L1的充电电流为IP,则IP在L2上产生的诱导磁通
Figure BDA0003495656800000044
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95656800000041
该公式(1)中的M指的是L1与L2的互感。M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求出:
Figure BDA0003495656800000042
该公式(2)中,u0是磁常数,dl1是L1的微小线元素,dl2是L2的微小线元素,X1是微小线元素dl1的位置,X2是微小线元素dl2的位置。
由公式(2)可知,当L1与L2的尺寸相同且L1与L2平行时,M可以达到最大值。
在L2上由于诱导磁通
Figure BDA0003495656800000045
所产生的诱导电动势UM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495656800000043
从上面公式可以知道,诱导电动势UM与诱导磁通
Figure BDA0003495656800000046
成正比。当电流IP是定值,L1与L2的尺寸相同且L1与L2平行时,M可以达到最大值,此时诱导电动势UM同样达到最大值,使得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达到最高。
具体实施时,若L1与L2之间的尺寸差异较大,则L1与L2之间的互感较小,会导致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较低。
当面对多种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时,例如,用户需要携带多种电子设备出差或旅游,或者,用户在家中使用多种电子设备,若通过分别适配于各个电子设备的多个充电装置为其充电,则多个充电装置的占用空间过大,且充电装置的整理和寻找较为繁琐。为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为多种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装置。
若充电装置仅采用单个L1为多种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充电,虽然可以拓展该充电装置的兼容性,但仅能适配于一种设备类型,该L1与其他多种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中的各个L2差异可能加到,使得充电效率降低。
若充电装置中设置有多个不同尺寸的L1,为多种不同设备类型的电子设备充电,虽然可以提高充电装置的兼容性和充电效率,但同一充电装置中包含多个不同尺寸的L1会明显增加充电装置的占用体积和生产成本。
为了克服上述各个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可以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示出了该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
如图,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01、第一充电线圈102、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第一充电线圈102、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均设置于壳体101内部。
其中:设备检测模块,与线圈调控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放置于壳体101的外表面上的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线圈调控模块。
线圈调控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圈102连接,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类型信息调控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尺寸,使得调控后的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尺寸与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
前述的壳体101可以是充电装置的外壳的壳体,壳体101可以至少容纳有以下结构:第一充电线圈102、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壳体101可以是立方体状的,也可以是长方体状的,还可以是其他预设形状。
第一充电线圈102可以是缠绕轨迹不固定的线圈,例如,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轨迹可以随着该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在处于松散状态的情况下,其线圈面积较大,在处于紧绷状态的情况下,其线圈面积较小。第一充电线圈102也可以铺设于固定的线圈支架,使得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轨迹由线圈支架固定,在缠绕圈数为N圈的情况下,其线圈面积可以用a表示,在缠绕圈数为M(M>N)圈的情况下,其线圈面积可以用b表示,b>a。且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线圈面积与缠绕圈数存在预先确定的对应关系。
线圈支架,可以是固定于壳体的内表面的用于铺设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线圈轨道支架。在第一充电线圈102铺设于线圈支架的情况下,该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是固定的。在铺设于线圈支架的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圈数增加的情况下,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线圈面积增大;在铺设于线圈支架的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圈数减少的情况下,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线圈面积减小。
设备检测模块可以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也可以为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设备检测功能和/或设备类型识别功能的装置或者模块。设备检测模块在检测到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线圈调控模块,使得线圈调控模块可以根据目标设备类型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线圈尺寸,从而确定
当充电装置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将该待充电设备放置于充电装置的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使得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平行于第一充电线圈102,且第一充电线圈102的中心处与第二充电线圈的中心处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在设备检测模块检测设备类型之前,设备检测模块还可以用于检测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是否存在电子设备。以NFC模块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当手机放置于充电装置的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时,位于手机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可以根据无线充电标准协议向第一充电线圈102发送通信信号,NFC模块可以检测到该通信信号,并根据该通信信号确定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放置有电子设备。
以NFC模块为例说明设备检测模块如何检测设备类型,例如,当平板电脑放置于充电装置的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时,位于平板电脑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可以根据无线充电标准协议向第一充电线圈102发送通信信号,NFC模块可以检测到该通信信号,并根据该通信信号,确定发送该通信信号的电子设备的设备类型为平板电脑。
线圈调控模块可以为电机组件105,也可以为其他可调节线圈的面积大小的模块或装置。
可选地,线圈调控模块包括电机组件105,充电装置还包括转动轮106,其特征在于,电机组件105与转动轮106连接;第一充电线圈(102)缠绕于转动轮106上。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机组件105与转动轮106连接,第一充电线圈102缠绕于转动轮103上。电机组件105,通过与转动轮106连接,可以驱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进而改变缠绕于转动轮上的第一充电线圈102的面积大小。
缠绕于转动轮上的第一充电线圈102可以是缠绕轨迹不固定的线圈,例如,在电机组件105驱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充电线圈102拉紧,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充电线圈面积减小;在电机组件105驱动转动轮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充电线圈102放松,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充电线圈面积增大。
缠绕于转动轮上的第一充电线圈102也可以铺设于固定的线圈支架,使得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轨迹由线圈支架固定,且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线圈面积由第一充电线圈102在该线圈支架内的缠绕圈数确定。例如,在电机组件105驱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充电线圈102在线圈支架内的缠绕圈数增加,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充电线圈面积增大;在电机组件105驱动转动轮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充电线圈102在线圈支架内的缠绕圈数减少,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充电线圈面积减小。
可选地,充电装置还包括转动轮103、转动轮103的第一固定结构106和线路支架107;第一固定结构106与转动轮103的轴心1031连接,将轴心1031固定于壳体101的内表面;线路支架107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结构106连接,线路支架107的第二端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一充电线圈102缠绕于转动轮103上;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第一级线路1021铺设于线路支架107上;第一级线路1021为第一充电线圈102靠近轴心1031的一端的线圈线路;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第二级线路1022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级线路1022为第一充电线圈10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的线圈线路。
下面可以结合图1、图2和图5进行详细说明。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转动轮103的第一固定结构106,通过与转动轮103的轴心1031连接,可以将转动轮103的轴心1031固定在壳体101的内表面。
结合图1、图2和图5,转动轮103的轴心1031位于第一固定结构106的中心。如图5所示,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第一级线路1021靠近轴心的一端可以视为经过轴心。
线路支架107,可以是用于铺设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第一级线路1021的线路轨道支架。该线路支架107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结构106连接,该线路支架107的第二端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充电装置为长方体且其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情况下,第一位置可以是与长方体状的充电装置的一个指定角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位置,使得位于第一位置与轴心1031之间的线路支架107可以平行于第一充电线圈。以图1为例,在如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内部截面中,该充电装置内部截面可以为正方形,第一位置可以位于该正方形的右上角。第一位置也可以是壳体101内的其他预先设置的位置。
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第一级线路1021可以是线圈正极线路,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第二级线路1022可以是线圈负极线路,二者也可以交换。如图1所示,第一级线路1021可以是第一充电线圈102靠近轴心1031的一端的线圈线路;第二级线路1022为第一充电线圈10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的线圈线路。
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级线路102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位置连接。
可选地,第二级线路102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在转动轮103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轮103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移动,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在图3和图4中,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发生改变,假设用x1表示如图3所示的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用x2表示如图4所示的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且x1与x2的数值越大越松散,数值越小越紧绷,则x1>x2,即图3中的第一充电线圈102比图4中的第一充电线圈102更松散。
第二级线路102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则无论转动轮103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第二级线路1022的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会随着转动轮103转动而移动。在该情况下,转动轮103可以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移动,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
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向远离轴心靠近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二级线路1022的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第一充电线圈102变得更加紧绷,其线圈面积减小。
又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向靠近轴心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二级线路1022的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第一充电线圈102变得更加松散,其线圈面积增大。
可选地,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在转动轮103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轮103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拉紧或放松,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
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则无论转动轮103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会随着转动轮103转动而移动。在该情况下,转动轮103可以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移动,使得第一充电线圈拉紧或放松。
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向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第一充电线圈102变得更加松散,其线圈面积增大。
又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向靠近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第一充电线圈102变得更加紧绷,其线圈面积减小。
可选地,充电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第一充电线圈102铺设于线圈支架;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在转动轮103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轮103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沿着线圈支架移动,第一充电线圈102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改变。
线圈支架,可以是固定于壳体的内表面的用于铺设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线圈轨道支架。在第一充电线圈102铺设于线圈支架的情况下,该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是固定的,线圈面积由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确定。
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则无论转动轮103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会随着转动轮103转动而移动。在该情况下,转动轮103可以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移动,使得第一充电线圈102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改变。
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向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增大,其线圈面积增大。
又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二级线路1022向靠近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一级线路1021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减小,其线圈面积减小。
可选地,充电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第一充电线圈102铺设于线圈支架;第二级线路102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在转动轮103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轮103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移动,第一充电线圈102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改变。
第二级线路1022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01内的第一位置,则无论转动轮103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第二级线路1022的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会随着转动轮103转动而移动。在该情况下,转动轮103可以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移动,第一充电线圈102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改变。
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向远离轴心靠近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二级线路1022的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减少,其线圈面积减小。
又例如,转动轮103在转动的情况下可以带动第一级线路1021沿着线路支架107向靠近轴心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且第二级线路1022的远离轴心1031的一端不移动,则第一充电线圈102的围绕轴心1031的缠绕圈数增多,其线圈面积增大。
可选地,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线圈限位杆104;每个线圈限位杆104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结构106连接;每个线圈限位杆104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壳体101内的第二位置连接;每个线圈限位杆104平行于第一充电线圈102。
至少两个线圈限位杆104可以包括四个线圈限位杆104。至少两个线圈限位杆104也可以是其他预设数量的线圈限位杆104。
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充电装置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106的截面可以是圆形,壳体101的内部界面可以是正方形,充电装置可以包括上下左右四个线圈限位杆104。每个线圈限位杆104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固定结构106连接,且连接点各不相同。例如,位于上方的线圈限位杆104可以与该第一固定结构106对应的圆形的最上方的一点连接,位于左方的线圈限位杆104可以与该第一固定结构106对应的圆形的最左方的一点连接,等等。每个线圈限位杆104的第二端可以分别与对应的壳体101内的第二位置连接,例如,位于上方的线圈限位杆104可以与该壳体101对应的正方形的上边的中点连接,位于右方的线圈限位杆104可以与该壳体101对应的正方形的右边的中点连接。
如图1所示,在每两个相邻分布的线圈限位杆104中,第一个线圈限位杆和第一固定结构106的连接点与该第一固定结构106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以及,第二个线圈限位杆和第一固定结构106的连接点与该第一固定结构106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可以构成一个90度的夹角。
每个线圈限位杆104,通过分别与第一固定结构106和壳体101连接,可以使第一充电线圈102被固定在壳体101的内表面上,且第一充电线圈102可以始终保持平面状。即,无论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圈数增加或减少,还是,第一充电线圈102的松紧程度改变,第一充电线圈102都会被固定在内表面且保持平面状,避免了在改变第一充电线圈102的缠绕圈数或松紧程度时可能导致的线圈移位或者线圈缠绕混乱的问题。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均设置于壳体内部;其中:设备检测模块,与线圈调控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线圈调控模块;线圈调控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圈连接,用于根据目标设备类型信息调控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使得调控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灵活地调控位于充电装置内部的第一充电线圈,以使该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从而通过同一充电装置为不同设备类型的待充电设备高效充电,提高了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和兼容性。
基于与前述的充电装置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可应用于前述的充电装置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装置。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6所示,步骤S602,通过NFC检查是否有待充电设备被放入。
通过充电装置中的NFC模块检测充电装置的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是否存在电子设备,若存在,则将该电子设备作为待充电设备。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多种设备类型的需要经常充电的电子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若一个电量满格的电子设备,即不存在充电需求的电子设备,被放置在充电装置的外表面的指定区域内,也会被NFC模块检测到,并将其作为待充电设备。但实际上充电装置在该电子设备的电量满格的情况下不会再为该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S604。
S604,开启NFC模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识别待充电设备是否为小面积设备。
若是,则执行步骤S606;若否,则执行步骤S614。
充电装置可以预先设置有多种不同的充电状态,在每种充电状态下,可分别为对应的设备尺寸类型的待充电设备提供最高效率的充电。
例如,多种不同的充电状态可以包括第一充电状态和第二充电状态。不同的设备尺寸类型的待充电设备可以包括大面积设备和小面积设备。在第一充电状态下,第一充电线圈的线圈状态可以为大面积状态;在第二充电状态下,第一充电线圈的线圈状态可以为小面积状态。则充电装置在第一充电状态下可以为大面积设备提供最高效率的充电;充电装置在第二充电状态下可以为小面积设备提供最高效率的充电。
大面积设备与小面积设备可以预先设置,例如,大面积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小面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的面积相对手机较大。
为确定如何调整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充电装置可以开启NFC模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识别待充电设备是否为小面积设备。
步骤S606,判断第一充电线圈的线圈状态是否为小面积状态。
若是,则执行步骤S610;若否,则执行步骤S608。
具体实施时,可以是根据识别
步骤S608,启动电机组件,驱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使得转动轮绕紧线圈,切换到小面积状态。
在第一充电线圈的线圈状态为大面积状态的情况下,启动电机组件,驱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使得转动轮绕紧线圈,切换到小面积状态。
步骤S610,在小面积状态下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另外,具体实施时,在充电装置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手机电量只有20%时,充电装置为手机充电的充电功率为第一功率,在手机电路为85%时,充电装置为手机充电的充电功率为第二功率,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且第一功率与第二功率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功率阈值。可以理解为,充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充电功率可能不一样,但不会相差很大。在执行步骤608,使得调控后的小面积状态与待充电设备的尺寸相匹配之后,在充电装置小面积状态下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对第一充电线圈进行小幅度的调节,使得调节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充电功率相匹配。
步骤S612,判断充电是否完成。
若是,则结束流程。
步骤S614,判断第一充电线圈的线圈状态是否为大面积状态。
若是,则执行步骤S618;若否,则执行步骤S616。
步骤S616,启动电机组件,驱动转动轮逆时针转动,使得转动轮放松线圈,切换到大面积状态。
在第一充电线圈的线圈状态为小面积状态的情况下,启动电机组件,驱动转动轮顺时针转动,使得转动轮绕紧线圈,切换到大面积状态。
步骤S618,在大面积状态下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具体实施时,在执行步骤616,使得调控后的大面积状态与待充电设备的尺寸相匹配之后,在充电装置大面积状态下为待充电设备充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功率对第一充电线圈进行小幅度的调节,使得调节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充电功率相匹配。
对于上述的充电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充电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在存储器702上并可在处理器7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上述充电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处理器701可以包括如前述的充电装置实施例中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8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以及处理器810等部件。
图中的处理器810可以包括如前述的处理器实施例中的各个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8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8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充电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充电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充电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充电线圈、设备检测模块以及线圈调控模块;所述第一充电线圈、所述设备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线圈调控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其中:
所述设备检测模块,与所述线圈调控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待充电设备的设备类型,获得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将所述目标设备类型信息发送至所述线圈调控模块;
所述线圈调控模块,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设备类型信息调控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使得调控后的第一充电线圈的尺寸与位于所述待充电设备内部的第二充电线圈的尺寸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调控模块包括电机组件,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转动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转动轮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缠绕于所述转动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线路支架;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转动轮的轴心连接,将所述轴心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所述线路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连接,所述线路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位置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缠绕于所述转动轮上;
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一级线路铺设于所述线路支架上;所述第一级线路为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靠近所述轴心的一端的线圈线路;
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第二级线路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位置连接;所述第二级线路为所述第一充电线圈远离所述轴心的一端的线圈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级线路远离所述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转动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轮带动所述第一级线路沿着所述线路支架移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松紧程度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级线路远离所述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转动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轮带动所述第二级线路拉紧或放松,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松紧程度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
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铺设于所述线圈支架;
所述第一级线路远离所述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转动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轮带动所述第二级线路沿着所述线圈支架移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围绕所述轴心的缠绕圈数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
所述第一充电线圈铺设于所述线圈支架;
所述第二级线路远离所述轴心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一位置;
在所述转动轮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转动轮带动所述第一级线路沿着所述线路支架移动,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围绕所述轴心的缠绕圈数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线圈限位杆;
每个所述线圈限位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连接;
每个所述线圈限位杆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壳体内的第二位置连接;
每个所述线圈限位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充电线圈。
CN202210113910.5A 2022-01-30 2022-01-30 充电装置 Pending CN1144007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3910.5A CN114400793A (zh) 2022-01-30 2022-01-30 充电装置
PCT/CN2023/073703 WO2023143567A1 (zh) 2022-01-30 2023-01-29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3910.5A CN114400793A (zh) 2022-01-30 2022-01-30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0793A true CN114400793A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3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3910.5A Pending CN114400793A (zh) 2022-01-30 2022-01-30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0793A (zh)
WO (1) WO202314356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567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17375259A (zh) * 2023-10-13 2024-01-09 北京领创医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场耦合传能的发射电极设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47784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
CN108879993B (zh) * 2018-06-15 2020-04-14 芜湖启迪睿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的低温烟的无线供电控制方法
CN210430989U (zh) * 2019-05-24 2020-04-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巡检系统的充电装置
CN114400793A (zh) * 2022-01-30 2022-04-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567A1 (zh) * 2022-01-30 2023-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17375259A (zh) * 2023-10-13 2024-01-09 北京领创医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场耦合传能的发射电极设计
CN117375259B (zh) * 2023-10-13 2024-06-25 北京领创医谷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场耦合传能的发射电极设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3567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00793A (zh) 充电装置
JP5171282B2 (ja)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像振れ補正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546093B (zh) 相机自动对焦结构
US9774212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for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5939162A (zh) 移动终端及线圈天线模块
WO2018126570A1 (zh) 一种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US20190007614A1 (en)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ntrol system
CN111327953B (zh) 直播投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KR10251373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제어 방법
CN102752506A (zh) 手持电子装置以及其中摄影设备的自动对焦方法
CN101571659A (zh) 相机自动对焦结构
US20190156980A1 (en) State-of-charge ind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US20130328849A1 (en) Display with wireless charging function,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orresponding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286091B (zh) 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179322A (zh) 一种图像颜色校正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272673A (zh) 用于为本人自动拍摄照片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740010A (zh) 一种开机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158230B2 (en)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low power display mod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WO2020108468A1 (zh) 步进电机的驱动方法及其驱动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238579A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旋转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3905611A (zh) 图像采集单元兼容匹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78860A (zh) 移动终端图片上传装置和方法
US11476726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control method, charging equipmen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993160B2 (en) Personal mobility, server,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ersonal mobility
EP293399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zoom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