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0445A -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0445A
CN114400445A CN202111658829.7A CN202111658829A CN114400445A CN 114400445 A CN114400445 A CN 114400445A CN 202111658829 A CN202111658829 A CN 202111658829A CN 114400445 A CN114400445 A CN 114400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information
user
rota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88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全
沈鸿
陈强
崔海龙
刘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88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004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00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0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8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two co-ordinates of the ori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以及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本发明根据用户位置自适应调整天线的方位,增加了天线部署的灵活性,并且使本方法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场景。同时使天线总是指向用户密集区域,用户波束准确度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的到来,场景细分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然而,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天线部署技术却很难有效支撑基于场景细分的移动通信服务。
综上所述,目前网络设备的天线部署存在灵活性差、无法根据服务场景自适应调整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中网络设备天线部署方式灵活性差、无法自适应调整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调节方法,包括: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以及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之后包括:获取天线数量;基于天线数量和用户位置对用户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组;以及确定每个用户小组的中心位置作为每个用户小组的用户位置。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对用户服务波束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标准数据源,包括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信息包括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则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包括:使用聚类算法根据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处理,基于聚类处理结果分别确定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方位及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第一转动角度;以及根据第一方位及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垂直方向的第二转动角度。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聚类算法包括:K-Means聚类算法,使用聚类算法根据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处理,基于聚类处理结果分别确定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包括: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至少一个方位角聚簇和一个俯仰角聚簇;获取方位角聚簇的第一聚簇中心和俯仰角聚簇的第二聚簇中心,将第一聚簇中心和第二聚簇中心分别作为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包括:控制第一天线按照第一转动角度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和按照第二转动角度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天线包括:水平云台、垂直云台和天线面板,其中,水平云台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可转动;垂直云台设于水平云台上,被配置为随着水平云台的转动而转动,并被配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可转动;天线面板设于垂直云台上。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调节装置,包括:定位模块,用于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天线方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的天线调节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天线调节方法。
本发明根据用户位置自适应调整天线的方位,增加了天线部署的灵活性,并且使本方法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场景。同时使天线总是指向用户密集区域,用户波束准确度得到提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示例通信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中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之后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中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的方法的示例流程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中第一天线的结构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装置示意图。和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显示方法,以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全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可以与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所包含的基站和终端设备仅是一种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还包含的网元的类型、数量,以及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不限于此。
上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为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4.5G通信系统,例如高级LTE(LTE advanced)系统,5G通信系统,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多种通信系统融合的系统,或者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
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可以是接入网侧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例如,可以是4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P,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图1中的终端设备120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或者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等。终端设备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或者平板电脑(pad)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静态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在基站天线的辐射性能指标中,前后比(Front-to-Back Ratio,FB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FRB的定义为:网络设备的天线前向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密度与后向±30度(°)范围内的最大辐射方向功率密度的比值,或者,网络设备的天线的辐射方向图中,前瓣最大电平与后瓣最大电平的比值。FRB反映了基站的前向辐射能力,换句话说也是对后向干扰的抑制能力。FRB比的大小决定网络设备的天线的定向辐射和/或接收性能的好坏。例如,前后比越大,网络设备的天线的后向辐射越小,也即网络设备的天线的前向辐射性能越高。反射装置的设计对于网络设备的天线的FRB有着重大的影响,可以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设备的天线的FBR。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例如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和/或网络设备110的天线。在下面的举例说明中,以网络设备110为执行主体进行示例说明。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调节方,20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服务波束信息是指上行波束信息或下行波束信息。上行波束信息是采用上行传输方式得到的信息;比如,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或指示发送的用于波束位置测量的上行信号。
下行波束信息是指采用下行传输方式得到的信息;比如,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的下行信号对应的波束位置信息。
步骤S220,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位包括天线的经纬度信息,具体可以用俯仰角和方位角信息表示。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中可以包括存储单元,以用于存储当前天线的俯仰角和方位角信息(经纬度信息)。网络设备可以读取天线存储单元中的位姿信息以得到天线当前的第一方位。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天线,用该GPS天线获取天线的卫星信号,再根据GPS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处理得到第一天线的经纬度以及方位角,例如可以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接收机如星卡处理该卫星信号得到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S230,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在垂直方向移动的俯仰角信息和在水平方向移动的方位角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天线的第一方位(x1,y1,z1)以及用户位置信息(x2,y2,z2)后,可以通过公式(1)获取该第一天线基于垂直坐标面的第一夹角phi(即俯仰角):
Figure BDA0003449145720000061
通过公式(2)获取该第一天线基于水平坐标面的第二夹角theta(即方位角):
theta=arc tan(y1-y2)/(x1-x2) 公式(2)
步骤S240,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调节装置根据该转动信息例如(方位角和/或俯仰角)调节天线的位姿。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安装在天线内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安装在天线的外部,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一部分安装在天线内部,一部分安装在天线外部。
本发明根据用户位置自适应调整天线的方位,增加了天线部署的灵活性,并且使本方法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场景。同时使天线总是指向用户密集区域,用户波束准确度得到提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对用户服务波束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标准数据源,包括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
其中,标准数据源是空间角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服务波束信息包括俯仰角(phi)和方位角(theta)时,则归一化的过程可以如公式(3)和(4)所示:
u=0.5*cos(phi)*sin(theta) 公式(3)
v=0.5*cos(phi)*sin(theta) 公式(4)
其中,u为归一化俯仰角的空间角频率,v为归一化方位角的空间角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归一化方法可快速地提取波束信号的特征,并估计波束的来波方向,将方位角信息和俯仰角信息实时反馈给天线系统,实现了系统波束估计的功能。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中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之后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获取天线数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接收需要调节的天线数量信息;基于所述天线数量信息,确定天线数量。
其中,天线数量信息可以为表示天线数量的信息,此处不对天线数量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定,如天线数量信息可以为与天线数量一一对应的标识信息。
步骤S320,基于天线数量和用户位置对用户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天线数量限制基于用户位置执行聚类的数量,例如可以根据三个天线将用户分为三个聚簇,以实现网络设备的精准覆盖。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聚类算法,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付诸实现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记载;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聚类算法可以是基于神经网络结合大量的用户数据样本训练成的深度学习模型。
步骤S330,确定每个用户小组的中心位置作为每个用户小组的用户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聚类形成的聚簇确定的聚簇中心作为每个用户小组的中心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调节方法,基于天线数量和用户位置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组,以根据分组结果确定用户位置。提出适用于多个天线的用户覆盖方案,建立自适应调节方法,实现用户在基站覆盖区域内快速、较为准确的定位,从而有效提高天线调节的准确性。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中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使用聚类算法根据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处理,基于聚类处理结果分别确定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归一化方位角和归一化俯仰角可以是由上述公式(3)和(4)得到的空间角频率。根据统计区域内每个用户波束的空间角频率进行聚类得到的聚簇,确定聚簇中心,以基于该聚簇中心获取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如俯仰角)和在水平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信息(如方位角)。
步骤S420,根据第一方位及第一位置信息确定垂直方向的第一转动角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方位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信息(x1,y1)和第一位置信息(x2,y2)确定第一转动角度phi,如公式(6)所示:
phi=arc cos(y1-y2)/(x1-x2) 公式(6)
步骤S430,根据第一方位及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第二转动角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方位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信息(y1,z1)和第一位置信息(y2,z2)确定第二转动角度theta,如公式(7)所示:
theta=arc cos(z1-z2)/(y1-y2) 公式(7)
本发明实施例能从水平方位和俯仰方向接收信号的方位对用户进行聚类以实现更好的服务密集用户区域,该方法计算复杂度较低。进一步地,两个维度的角度调整可以提高波束覆盖率与波束增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440,控制第一天线按照第一转动角度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和按照第二转动角度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从两个方向分别调节天线以使天线更加灵活,有利于满足处于不同地面高度的用户群体的通信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1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a,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至少一个方位角聚簇和一个俯仰角聚簇。
步骤S410b,获取方位角聚簇的第一聚簇中心和俯仰角聚簇的第二聚簇中心,将第一聚簇中心和第二聚簇中心分别作为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
以对归一化方位角进行K-means聚类方法为例,聚类过程可以包括:获取多个用户的归一化方位角信息,然后随机确定聚簇中心,获取其他用户距离聚簇中心的相对距离,将用户聚类到与多个聚簇中心的多个距离中的最小距离相对应的聚簇中,每分配一个用户,都会基于该用户的归一化方位角信息重新计算聚类中心,直到将所有用户的归一化方位角信息执行完聚类,以得到方位角聚簇的第一聚簇中心。同样的,可以依据类似方法得到俯仰角聚簇的第二聚簇中心。分别将第一聚簇中心和第二聚簇中心作为表征用户在水平反向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和在垂直方向上的第二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归一化后的波束服务信息,利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用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有利于结合各类人群在波束信息中的分布情况,对各聚类簇基于距离划分波束服务区域,从而提高了天线调节性能。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的方法的示例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提取用户波束信息。
此步骤主要包括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波束信息进行归一化,提取用户的方位信息,具体方法可以如图2中步骤S210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520,对方位角和俯仰角分别进行聚类分析。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中具有三个可调节天线面板,则对方位角和俯仰角分别执行处理生成三个聚簇分别对应三个天线。如图5中的聚簇的聚类中心1、2和3。分别根据聚类中心1、2和3分别生成对应的调节方位角和调节俯仰角以执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设置为定时执行上述方法以适应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景,实现即时稳定的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方法中第一天线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第一天线可包括:水平云台610、垂直云台620和天线面板630,其中,所述水平云台610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610上可转动;垂直云台620设于水平云台610上,被配置为随着水平云台610的转动而转动,并被配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可转动;天线面板630设于垂直云台620上。
本发明的可调节天线装置可以在两个维度实现多角度调节,使调节更灵活。
进一步,本发明天线装置使得天线方向对准用户群体,能够更好的服务密集用户区域,提高用户通信质量。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天线调节装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天线调节装置700包括:
定位模块710,用于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天线方位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计算模块730,用于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控制模块740,用于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调节装置700还包括天线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天线数量;聚类模块,用于基于天线数量和用户位置对用户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组;以及用户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用户小组的中心位置作为每个用户小组的用户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调节装置700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用户服务波束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标准数据源,包括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信息包括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计算模块730用于:使用聚类算法根据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处理,基于聚类处理结果分别确定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根据第一方位及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第一转动角度;以及根据第一方位及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垂直方向的第二转动角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聚类算法包括:K-Means聚类算法,则计算模块730用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至少一个方位角聚簇和一个俯仰角聚簇;获取方位角聚簇的第一聚簇中心和俯仰角聚簇的第二聚簇中心,将第一聚簇中心和第二聚簇中心分别作为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40,用于控制第一天线按照第一转动角度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和按照第二转动角度在垂直方向上转动。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800。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8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10)的总线8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810可以执行如图2中所示的S210,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S220,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S230,根据第一方位及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S240,根据转动信息调整第一天线的位置。
存储单元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8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8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8203。
存储单元8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05的程序/实用工具8204,这样的程序模块8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8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8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8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8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860通过总线830与电子设备8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8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
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
根据所述第一方位及所述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转动信息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之后包括:
获取天线数量;
基于所述天线数量和所述用户位置对用户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组;以及
确定每个用户小组的中心位置作为所述每个用户小组的所述用户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用户服务波束信息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标准数据源,包括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归一化俯仰角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其中,所述转动信息包括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则根据所述第一方位及所述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包括:
使用聚类算法根据所述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所述归一化俯仰角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处理,基于所述聚类处理结果分别确定所述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方位及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第一转动角度;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方位及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垂直方向的第二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所述聚类算法包括:K-Means聚类算法,所述使用聚类算法根据所述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所述归一化俯仰角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处理,基于所述聚类处理结果分别确定所述用户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包括:
使用所述K-means聚类算法分别对所述归一化方位角信息和所述归一化俯仰角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至少一个方位角聚簇和一个俯仰角聚簇;
获取所述方位角聚簇的第一聚簇中心和所述俯仰角聚簇的第二聚簇中心,将所述第一聚簇中心和所述第二聚簇中心分别作为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转动信息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位置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天线按照所述第一转动角度在所述水平方向上转动和按照所述第二转动角度在所述垂直方向上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包括:水平云台、垂直云台和天线面板,其中,所述水平云台被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可转动;所述垂直云台设于所述水平云台上,被配置为随着所述水平云台的转动而转动,并被配置为在竖直方向上可转动;所述天线面板设于所述垂直云台上。
8.一种天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提取用户服务波束信息确定用户位置;
天线方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天线的第一方位;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方位及所述用户位置的相对角度确定所述第一天线的转动信息;和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转动信息调整所述第一天线的位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天线调节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调节方法。
CN202111658829.7A 2021-12-30 2021-12-30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4004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8829.7A CN114400445A (zh) 2021-12-30 2021-12-30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8829.7A CN114400445A (zh) 2021-12-30 2021-12-30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0445A true CN114400445A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8829.7A Pending CN114400445A (zh) 2021-12-30 2021-12-30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0044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3211B2 (en) Virtual angle-of-arrival/angle-of-departure tracking
JP6531342B2 (ja) 無線通信に用いられる装置と方法、電子機器及びその方法
EP38449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 services
CN114144977B (zh) 波束赋形方法、装置、无线接入网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0587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lization
CN115103442A (zh) 目标终端设备的定位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27948A1 (zh) 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US20210083737A1 (en) Efficient data generation for beam pattern optimization
CN107852209A (zh) 训练波束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278526A (zh)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125943B2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user equipment accessing multiple mobile networks
CN112995888B (zh) 一种基于阵列天线的定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30062764A (ko) 이동 단말기의 mim o ota 성능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4400445A (zh) 天线调节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83403B (zh) 基站注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95974B (zh) 用于分析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服务可用性的装置和方法
KR101751350B1 (ko) 위치 추정 서비스 및 데이터 통신을 동시에 지원하기 위한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빔포밍 방법 및 장치
CN112235757B (zh) 用于定位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65985B (zh) 干扰测量优先级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819659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Biswas Compressive sensing based positioning algorithms to locate transmitting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5396003B (zh) 卫星系统用频方向性特征估计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US11914059B2 (en) Enhanced fingerprint positioning
CN117406256B (zh) 一种应用于低轨互联网卫星的终端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10536956U (zh) 一种基于双天线的WiFi终端测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