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9648A -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9648A
CN114389648A CN202011140745.XA CN202011140745A CN114389648A CN 114389648 A CN114389648 A CN 114389648A CN 202011140745 A CN202011140745 A CN 202011140745A CN 114389648 A CN114389648 A CN 114389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inter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07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旭昇
姜大洁
秦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07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96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920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620A1/zh
Priority to EP21882035.5A priority patent/EP423610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4389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9648A/zh
Priority to US18/138,03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190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2Scatter propagation systems, e.g. ionospheric, tropospheric or meteor sca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5Transpo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05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012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operating in the time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和接收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进行干扰消除。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一种终端设备、一种智能设备、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反向散射(Backscatter)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或无源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绿色通信。其通信实现的特点在于可以通过环境信号来传递自身信息。而反向散射技术中,由于接收到的信号中包括有用的目标反射信号,同时也包括来自环境反射的干扰信号。
这些干扰信号会严重影响反向散射通信的通信质量,导致通信质量差。如何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以提高通信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如何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以提高通信质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和接收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
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终端设备通过通信单元发送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和接收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
时域估计单元,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通过时域估计单元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智能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并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智能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反射单元,智能设备通过反射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并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中断单元,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智能设备通过中断单元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包括:
第二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和/或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和/或如第三方面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和/或如第三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发射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能够根据自身的反射规则,通过设置在自身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对第一信号进行反射,从而将第二信号反射给终端设备进行接收,从而实现智能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其中,智能设备可以设置为无源设备,从而降低能耗,实现绿色通信。
在智能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反向散射通信的过程中,智能设备在第一时域上对第二信号进行反射,在第二时域中,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给终端设备,因此对于终端设备,第二时域形成为“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第二时域这个“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并得到干扰信道的冲击响应(Impulseresponse,IR),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利用这个冲击响应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5示出了时分传输中第一中断时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时分传输时域划分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五;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六;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信号传输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信号的发送端和反向散射信号的接收端为同一设备,即上述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图1示出了反向散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地,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102在接收到第一信号后,根据自身定义的反射规则对第一信号进行反射,终端设备104接收智能设备102反射的第二信号,从而获取智能设备102发送的信息。同时,由于信号也会被环境中的物体,如墙壁等反射,因此图1中的环境106也会向终端设备104反射干扰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系统模型可以表述为:
y(t)=h1(t)x(t)+h2(t)x(t)+h3(t)x(t)b(t)+n;
其中,y(t)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反射信号,x(t)为发送信号,h1(t)为自干扰信道,h2(t)为环境反射的信号在接收端(终端设备)的综合信道,h3(t)为反射信号的综合信道,b(t)为反向散射信道信号,n为白噪声。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消除干扰信道带来的影响,即消除h1(t)和h2(t)带来的影响。其中,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h1(t)还可以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物理隔离器件(如Duplexer双工器、环形器等)进行消除。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具体地,该信号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终端设备与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建立通信信道;
步骤204,终端设备通过通信信道发送第一信号给智能设备,和接收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
步骤206,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地,终端设备与智能设备进行配对连接,从而建立一个通信信道,终端设备通过该通信信道持续发送第一信号给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可通过第一信号携带的能量为自身电路充电,并进行能量积蓄。同时,智能设备按照自身定义的反射规则,通过上述通信信道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可选地,第二信号包括被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一信号,以及智能设备根据自身情况附加的信息,该附加的信息包括智能设备的设备信息、设备状态、智能设备根据第一信号生成的反馈信息等。
可选地,智能设备按照自身的反射规则,对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不同能级反射,从而形成上述第二信号。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反射的第二信号时,能够根据信号能级对第二信号进行解码读取,从而得到上述智能设备附加的信息。
可选地,反射规则包括由“反射高强度信号”和“反射低强度信号”的两种状态的反射状态,可选地,反射高强度信号可代表“1”,相应的,反射低强度信号则可代表“0”,由此,智能设备通过按照上述反射规则进行不同状态的反射,从而使反射的第二信号中包括了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且该数据包括上述附加的信息,从而实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当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不再接收到第二信号,因此对于终端设备形成为“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这个“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可选地,智能设备可通过关闭自身设置的RF反射电路的方式,来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具体地,该信号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终端设备对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评级;
步骤304,根据评级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时,同步对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评级,从而确定第二信号的质量是否符合通信要求。从而根据评级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具体地,如果第二信号的质量的评级说明当前信号质量差,来自环境的干扰信号较多,需要对干扰进行消除,则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从而消除干扰信号带来的影响。
如果第二信号的质量的评级说明当前信号质量较好,则不需要进行信道估计,此时智能设备持续反射第二信号,从而保证通信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三,具体地,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终端设备对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评级;
步骤404,基于评级低于预设的质量等级阈值,终端设备向智能设备发送中断信令,以使智能设备在对应的第一中断时长内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二信号的质量的评级低于质量等级阈值,则说明当前信号质量差,来自环境的干扰信号较多,需要对干扰进行消除。此时终端设备向智能设备发送一个中断信令。
具体地,图5示出了时分传输中第一中断时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智能设备在时域T中持续反射第二信号,当智能设备接收到中断信令后,智能设备在设定的第一中断时长T3内停止反射第二信号,因此在该中断时长内,形成为一个“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中断时长这段“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在第二中断时长内停止反射第二信号;其中,第二中断时长为协议预定义的;或第二中断时长根据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信道传输速度确定得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智能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后,建立起通信信道。终端设备通过该通信信道来发送第一信号,同时通过通信信道接收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按照时分传输方式对通信信道进行时域划分。
具体地,按照时分的方法,将该通信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划分。图6示出了时分传输时域划分的示意图,其中,T2为上述第二中断时长。在T1中,智能设备正常反射第二信号。在T2中,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可选地,第二时长的具体长度,可通过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预定义得到。
可选地,还可以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对第二中断时长进行动态调整。具体地,在终端设备进行了信道估计之后,可以得到信道估计的结果。如果两次信道估计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则说明当前信道变化较快,此时可以适当调整第二中断时长的触发频率,从而保证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四,具体地,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终端设备通过信道估计确定干扰信道的信道信息;
步骤704,通过信道信息对干扰信号进行消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均来自于环境反射的干扰信号。
此时,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能够得到干扰信道的信道信息,具体可以是干扰信道的冲击响应,利用该信道信息,能够实现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消除,从而提高反向散射通信的通信质量。
具体地,在对干扰信号进行消除时,可利用得到的冲击响应确定干扰信道的信道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利用信道信息即可对在第二时域中接收到的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h2(t)进行有效的消除,从而保证反向散射通信的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五,具体地,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802,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持续发送第三信号,接收环境反射的干扰信号;
步骤804,确定干扰信号对应的干扰信道,并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其中,第三信号为预设的信号,或第三信号为第一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持续发送第三信号,此时终端设备能够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均来自于环境反射的干扰信号。
此时,根据当前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能够准确地对应的干扰信道进行确定,从而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能够实现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消除,从而提高反向散射通信的通信质量。
其中,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持续发射第一信号,通过第一信号被环境反射的干扰信号,来确定干扰信道,并进行信道估计。能够理解的时,在智能和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的期间,终端设备还可以发射有别于第一信号的其他信号,如预设的第三信号,在智能和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的期间,终端设备发射的信号可以是任意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号传输装置,或者,或者该信号传输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信号传输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号传输装置执行加载信号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具体地,信号传输装置900包括:
通信单元902,终端设备通过通信单元902发送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和接收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
时域估计单元904,在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通过时域估计单元904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可通过第一信号携带的能量为自身电路充电,并进行能量积蓄。同时,智能设备按照自身定义的反射规则,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具体地,终端向智能设备发射的第一信号为连续的信号,智能设备按照反射规则对第一信号进行反射,其中,反射规则包括由“反射高强度信号”和“反射低强度信号”的两种反射状态,可选地,反射高强度信号可代表“1”,反射低强度信号可代表“0”,由此,智能设备可通过反射规则进行不同状态的反射,从而向终端反射夹带了自身信息的,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的第二信号,从而实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
当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终端设备不再接收到第二信号,因此对于终端设备形成为“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这个“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可选地,智能设备可通过关闭自身设置的RF反射电路的方式,来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2至图7的方法实施例中信号传输装置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六,具体地,该信号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2,智能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并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步骤1004,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智能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地,智能设备持续接收来自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通过第一信号携带的能量为自身电路充电,并进行能量积蓄。同时,智能设备按照自身定义的反射规则,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智能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具体地,当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对应的终端设备不再接收到第二信号,因此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就形成为一个“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这个“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其中,智能设备中设置有RF反射电路,当RF反射电路开启时,智能设备能够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智能设备关闭RF反射电路后,智能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智能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中断信令;以及智能设备在中断信令对应的第一中断时长内,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后,建立起通信信道。智能设备通过该通信信道来接收第一信号,同时通过通信信道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按照时分传输方式对通信信道进行时域划分。
当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中断信令时,确定预设条件被满足。此时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图5示出了时分传输中第一中断时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智能设备在时域T中持续反射第二信号,当智能设备接收到中断信令后,智能设备在设定的第一中断时长T3内停止反射第二信号,因此在该中断时长内,形成为一个“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中断时长这段“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当前处于第二中断时长内;其中,第二中断时长为协议预定义的;或第二中断时长根据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信道传输速度确定得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包括当前处于第二中断时长内;其中,可第二中断时长可通过通讯协议进行预定义;或第二中断时长根据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信道传输速度确定得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当前处于第二中断时长内,则确定预设条件被满足,此时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具体地,按照时分的方法,将该通信信道的时域资源进行划分。图6示出了时分传输时域划分的示意图,其中,T2为上述第二中断时长。在T1中,智能设备正常反射第二信号。在T2中,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
可选地,第二时长的具体长度,可通过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讯协议预定义得到。
可选地,第二中断时长还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之间的信道传输速度确定得到。如当信道传输速度较高,则对信号质量要求更高,此时可增加第二中断时长的频率和时长,保证信号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信号传输装置,或者,或者该信号传输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信号传输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信号传输装置执行加载信号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方法。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具体地,信号传输装置1100包括:
反射单元1102,智能设备通过反射单元1102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并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中断单元1104,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智能设备通过中断单元1104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地,智能设备持续接收来自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通过第一信号携带的能量为自身电路充电,并进行能量积蓄。同时,智能设备按照自身定义的反射规则,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智能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以供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具体地,当智能设备停止反射第二信号时,对应的终端设备不再接收到第二信号,因此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就形成为一个“信号中断期”。因此,终端设备能够利用这个“信号中断期”来对反向散射通信中的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进而消除后续接收到反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从而有效地去除干扰,能够实现解决信号干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无源或低功耗设备在反向散射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其中,智能设备中设置有RF反射电路,当RF反射电路开启时,智能设备能够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智能设备关闭RF反射电路后,智能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实现图10的方法实施例中信号传输装置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具体地,终端设备1200包括:
第一存储器1202,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第一处理器1204,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因此,该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上述信号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换设备,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设备的结构框图,具体地,智能设备1300包括:
第二存储器1302,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第二处理器1304,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因此,该终端设备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上述信号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器1910,存储器1909,存储在存储器19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9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910执行时实现上述信号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901、网络模块1902、音频输出单元1903、输入单元1904、传感器1905、显示单元1906、用户输入单元1907、接口单元1908、存储器1909、以及处理器19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射频单元1901用于发射第一信号,以及发射中断信令,同时用于接收第二信号。
处理器1910,用于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评估,从而消除接收到的反向散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提高通信质量。
处理器1910还用于对接收到的第二信号进行信号质量评级,如果评级低于质量等级阈值,则通过射频单元1901发射一个中断信令,以触发对应的智能设备在第一中断时长内停止反射第二信号。在中断时长内,处理器1910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评估,从而消除接收到的反向散射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提高通信质量。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9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收发通话过程中的信号,具体的,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或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射频单元19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网络模块19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903可以将射频单元1901或网络模块19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9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9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19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9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9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82和麦克风5084,图形处理器5082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906上,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9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901或网络模块1902发送。麦克风5084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9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19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905,比如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显示单元19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906可包括显示面板512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122。
用户输入单元19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907包括触控面板514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144。触控面板5142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控面板5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910,接收处理器19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其他输入设备514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142可覆盖在显示面板5122上,当触控面板5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9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9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12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5142与显示面板5122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为一个部件。
接口单元19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19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9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19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19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9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9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91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9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9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19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9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11,优选的,电源19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信号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信号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和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
在所述智能设备停止反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评级,根据所述评级进行所述信道估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评级进行所述信道估计,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评级低于预设的质量等级阈值,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中断信令,以使所述智能设备在对应的第一中断时长内停止反射所述第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中断时长内停止反射所述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中断时长为协议预定义的;以及
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信道估计的结果,调整所述第二中断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之后,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信道估计确定所述干扰信道的信道信息,通过所述信道信息对干扰信号进行消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具体包括:
在所述智能设备停止反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终端设备持续发送第三信号,接收环境反射的所述干扰信号;
确定所述干扰信号对应的所述干扰信道,并对所述干扰信道进行所述信道估计;
其中,所述第三信号为预设的信号,或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
7.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第一信号给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智能设备,和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反射的第二信号;
时域估计单元,在所述智能设备停止反射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时域估计单元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8.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智能设备停止向所述终端设备反射所述第二信号,以供所述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智能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中断信令;以及
所述智能设备停止向所述终端设备反射所述第二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中断信令对应的第一中断时长内,停止向所述终端设备反射所述第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当前处于第二中断时长内;
其中,所述第二中断时长为协议预定义的;或
所述第二中断时长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信道传输速度确定得到。
11.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单元,智能设备通过所述反射单元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反射第二信号;
中断单元,当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中断单元停止向所述终端设备反射所述第二信号,以供所述终端设备对干扰信道进行信道估计。
1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第一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3.一种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第二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处理器、第三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第三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第三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第三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40745.XA 2020-10-22 2020-10-22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896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745.XA CN114389648A (zh) 2020-10-22 2020-10-22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PCT/CN2021/124920 WO2022083620A1 (zh) 2020-10-22 2021-10-20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EP21882035.5A EP4236108A4 (en) 2020-10-22 2021-10-20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INTELLIGEN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138,030 US20230261903A1 (en) 2020-10-22 2023-04-21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smar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745.XA CN114389648A (zh) 2020-10-22 2020-10-22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9648A true CN114389648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4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0745.XA Pending CN114389648A (zh) 2020-10-22 2020-10-22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1903A1 (zh)
EP (1) EP4236108A4 (zh)
CN (1) CN114389648A (zh)
WO (1) WO202208362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3052A (zh) * 2022-08-19 2022-11-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基站
WO2023241449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61109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反向散射设备
WO2024152354A1 (zh) * 2023-01-20 2024-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6121A (zh) * 2022-06-24 2024-0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3607B1 (ko) * 2017-08-30 2019-03-05 세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백스캐터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상향링크 통신 방법
CN109547039A (zh) * 2019-01-16 2019-03-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方法
US20200107324A1 (en) * 2018-10-01 2020-04-02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parse-coded 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1246493A (zh) * 2020-01-14 2020-06-05 东南大学 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中基于标签的中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6705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Applied Wireless Identification Group, Inc. RFID reader with adjustable filtering and adaptive backscatter processing
US8193914B2 (en) * 2006-09-29 2012-06-05 Sensomatic Electronics, LLC Adaptable filter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ignal
CN109547183A (zh) * 2018-12-06 2019-03-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传输方法及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3607B1 (ko) * 2017-08-30 2019-03-05 세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백스캐터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상향링크 통신 방법
US20200107324A1 (en) * 2018-10-01 2020-04-02 Research & Business Foundation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parse-coded ambient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9547039A (zh) * 2019-01-16 2019-03-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方法
CN111246493A (zh) * 2020-01-14 2020-06-05 东南大学 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中基于标签的中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 CHEN 等: "Signal detec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 for full duplex wireless system utilizing ambient backscatter", 2017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 PROCESSING (WCSP), 13 October 2017 (2017-10-13)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449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413052A (zh) * 2022-08-19 2022-11-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基站
WO2024061109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反向散射设备
WO2024152354A1 (zh) * 2023-01-20 2024-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6108A4 (en) 2024-04-10
EP4236108A1 (en) 2023-08-30
US20230261903A1 (en) 2023-08-17
WO2022083620A1 (zh)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89648A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智能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9067418B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EP3691353A1 (en) Activ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08832297B (zh) 一种天线工作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831359B (zh) 一种数据网络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10597437A (zh) 一种截屏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43710B (zh) 一种功率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95791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47530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639738B (zh) 语音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151741B (zh) 一种彩信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8170360B (zh) 一种手势功能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888055A (zh) Wi-Fi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26035B (zh)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及介质
CN110621079B (zh) 随机接入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008808B (zh) 运行参数的调整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3489508B (zh) 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58929B (zh) 一种应用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35553B (zh) 资源调度请求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365842B (zh)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356096B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35902B (zh) 控制信号的发送方法及传输节点
CN109828652B (zh) 功耗模式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646928B (zh) 一种字符输入方法、终端设备
CN107864294B (zh) 一种免打扰模式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