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86093A -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86093A
CN114386093A CN202111583398.2A CN202111583398A CN114386093A CN 114386093 A CN114386093 A CN 114386093A CN 202111583398 A CN202111583398 A CN 202111583398A CN 114386093 A CN114386093 A CN 114386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ttribute
current
valu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33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华
黄铖斌
薛伟佳
王聪丽
李金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833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86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86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86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当前用户在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通过本地浏览器获取与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在确定任一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时,调用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根据目标属性值以及当前属性值中除开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本公开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第三方应用程序在用户注册或者使用过程中,均需要用户提供很多与用户隐私关联的用户属性信息。但是,在将用户属性信息提交至服务器的过程中,会存在数据泄露导致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性较低。
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在网页代码实现中,通过嵌入脚本文件,然后通过该脚本文件对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用户属性信息进行上传。
但是,由于需要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进而使得系统负担较重,降低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发明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包括:
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并计算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的字节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
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二进制属性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包括:
对所述字节长度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二二进制比特值;
对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进行拼接,得到拼接比特值;
在所述拼接比特值中的预设位置,填充具有预设比特数的预设二进制比特值,得到所述目标比特串;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的中间位置,所述预设比特数是通过所述字节长度计算得到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包括:
基于预设的分组规则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其中,所述多个消息分组中包括第一消息分组、第二消息分组、……、第n消息分组;
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
基于第一压缩结果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二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二压缩结果;
重复第二消息分组的压缩步骤对其他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其他压缩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压缩结果、第二压缩结果以及其他压缩结果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的比特初始值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消息扩展,得到第一扩展消息;
基于预设的初始字寄存器以及初始中间变量对所述第一扩展消息进行循环左移,得到所述第一压缩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之前,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为各所述当前属性值配置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其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包括一般类别和/或高级类别;
所述一般类别所对应的当前属性值无需进行哈希处理,所述高级类别对应的当前属性值需要进行哈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之前,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二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二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侧;
接收所述服务器侧响应于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作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表单页面上的用户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用户名称、用户联系方式、用户注册密码以及用户身份标识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包括:
属性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属性类别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哈希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第一数据上行请求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一方面,由于可以将当前用户在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再通过本地浏览器获取与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在确定任一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最后根据目标属性值以及当前属性值中除开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服务器侧根据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可以直接通过本地浏览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得到对应的目标属性值,无需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进而使得系统负担较重,降低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的问题,降低了系统负担同时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目标属性值为与待处理属性值对应的哈希值,基于哈希值的不可逆性,其他方无法对该目标属性值进行逆运算,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该目标属性值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图。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目标比特串的计算场景示例图。
图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压缩结果的计算场景示例图。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压缩过程的示例图。
图8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图。
图9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代码示例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另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目前很多第三方应用在注册或者使用过程中,均需要用户提供很多隐私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手机号、身份证号码等,部分数据属于业务需要,而部分数据属于过度收集。对于诸如身份证号码等数据,用户一生都无法更改,属于敏感数据,一旦泄露,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如果未对该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会导致敏感数据存在传输过程中的泄露、第三方明文存储、恶意盗取等多个环节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网页代码实现中嵌入JS(JavaScript)脚本,实现对文本框输入的信息的处理。但是,该方法实现复杂,且容易预留后门,造成其他安全隐患。
基于此,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运行于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本地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PC等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求在其他平台运行本公开的方法,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参考图1所示,该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步骤S120.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步骤S130.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步骤S140.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上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中,一方面,由于可以将当前用户在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再通过本地浏览器获取与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在确定任一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最后根据目标属性值以及当前属性值中除开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服务器侧根据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可以直接通过本地浏览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得到对应的目标属性值,无需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进而使得系统负担较重,降低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的问题,降低了系统负担同时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目标属性值为与待处理属性值对应的哈希值,基于哈希值的不可逆性,其他方无法对该目标属性值进行逆运算,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该目标属性值的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说明。
首先,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的发明目的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当前数据交互传输和服务端实现的前提下,在网页实现编程语言的语法中,针对<input(用户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标签的当前type(类型)属性值,增加隐私数据选项<hash>,在用户输入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后,浏览器中的语法解析器,使用如SM3等杂凑算法将用户属性信息中的属性值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在本地(也即数据上传服务端之前),对输入的隐私数据进行不可逆处理,避免了隐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和服务端的泄露风险。
其次,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参考图2所示,该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系统中包括终端设备210以及服务器220,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或者有线网的方式与服务器网络连接;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实现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所记载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可以用于根据终端设备上传的用户属性信息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并根据上传后的用户属性信息完成该用户的信息核对。进一步的,在该终端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有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或者网页端,用户可以通过该客户端或者网页端进行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输入。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中:
在步骤S110中,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首先,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二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二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侧;然后,接收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作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表单页面上的用户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用户名称、用户联系方式、用户注册密码以及用户身份标识。
举例来说,当前用户需要在某个应用程序中完成用户注册或信息输入时,可以触控该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客户端的第二显示界面(例如打开该客户端所显示的应用程序界面);然后,再触控该第二显示界面中包括的注册交互控件(第二预设控件),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对该注册交互控件的触控操作以后,可以生成对应的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再将该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当服务器侧接收到该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以后,返回需要该当前用户需要填写的用户属性信息的第一显示界面,然后客户端可以根据服务器返回的代码对该第一显示界面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当终端设备对该第一显示界面进行显示以后,用户即可通过触控该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表单的方式,在该表单的对应位置输入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其中,所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具体可以参考图3所示;当用户属性信息输入完成以后,即可触控该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该第一预设控件为发布控件),将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用户属性信息不仅可以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用户名称、用户联系方式、用户注册密码以及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包括用户住址、用户企业名称等等,本示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制。
在步骤S120中,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首先,为各所述当前属性值配置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其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包括一般类别和/或高级类别;所述一般类别所对应的当前属性值无需进行哈希处理,所述高级类别对应的当前属性值需要进行哈希处理。具体的,继续参考图3所示,可以在与各属性信息对应的当前属性值所在的表单位置,为各当前属性值配置当前属性类别;例如,在身份证号码对应的表单位置处,配置高级类别,在用户名称对应的表单位置处,配置一般类别等等,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本示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制。
其次,在当前属性类别配置完成以后,即可通过本地浏览器获取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也即,判断是否存在当前属性类别为高级类别的当前属性值;如果存在,则对该当前属性值执行哈希处理;若不存在,则可以直接进行发布,也即直接上传至服务器侧。通过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对应的处理,可以在确保隐私信息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完成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进而进一步的提升用户体验。
在步骤S130中,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具体的,如果存在任意当前属性类别为高级类别的当前属性值,则可以将该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例如,该待处理属性值可以为身份证号。然后,再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具体的,参考图4所示,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并计算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的字节长度。
步骤S420,根据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
具体的,根据所述二进制属性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比特串可以包括:首先,对所述字节长度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二二进制比特值;其次,对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进行拼接,得到拼接比特值;最后,在所述拼接比特值中的预设位置,填充具有预设比特数的预设二进制比特值,得到所述目标比特串;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的中间位置,所述预设比特数是通过所述字节长度计算得到的。
步骤S430,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具体的,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可以包括:首先,基于预设的分组规则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其中,所述多个消息分组中包括第一消息分组、第二消息分组、……、第n消息分组;其次,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然后,基于第一压缩结果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二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二压缩结果;最后,重复第二消息分组的压缩步骤对其他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其他压缩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压缩结果、第二压缩结果以及其他压缩结果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其中,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可以包括:首先,基于所述预设的比特初始值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消息扩展,得到第一扩展消息;其次,基于预设的初始字寄存器以及初始中间变量对所述第一扩展消息进行循环左移,得到所述第一压缩结果。
以下,将对步骤S410-步骤S430进行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首先,对上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例如,该第一二进制比特值(m)可以是:01100001 01100010 01100011,然后计算该第一二进制比特值(m)的长度l,例如,该长度l=24;其次,再根据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其中,在目标比特串的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计算节长度的第二二进制比特值;例如,该第二二进制比特值可以是00…011000;其次,对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进行拼接,得到拼接比特值;其中,在具体的拼接过程中,可以将第二二进制比特值放在末尾的位置,将第一二进制比特值放在开始的位置;最后,在拼接比特值中的中间位置,填充k个数字零,进而得到目标比特串;其中,该目标比特串的生成场景可以参考图5所示;同时,k的计算方式可以如下公式(1)所示:
l+1+k=448mod512; 公式(1)
进一步的,当得到目标比特串m'以后,即可对该目标比特串m'进行分组,得到n个消息分组B(0)B(1)...B(n-1);其中,n的计算过程可以如下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21
也即,分组以后,目标比特串可以表示为:m'=B(0)B(1)...B(n-1)
更进一步的,当得到n个消息分组以后,即可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消息扩展,得到第一扩展消息;然后再基于预设的初始字寄存器以及初始中间变量对所述第一扩展消息进行循环左移,得到第一压缩结果;最后再基于第一压缩结果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第二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二压缩结果,并重复压缩步骤对其他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其他压缩结果,即可得到目标属性值。其中,各压缩结果的计算场景图可以参考图6所示。
进一步的,消息扩展是指将Bi扩展为132个字:W0,W1,...,W67以及W'0,W'1,...,W'63;具体的扩展过程可以如下公式(3)以及公式(4)所示: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1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2
其中,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3
=表示循环位左移;
同时,压缩过程可以如下所示:
首先,令ABCDEFGH为初始字寄存器,SS1、SS2、TT1、TT2为初始中间变量,并且有:ABCDEFGH←V(i)(V(i)为第i个压缩结果,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为V(0),其具体的取值可以为:7380166f 4914b2b9 172442d7da8a0600 a96f30bc 163138aa e38dee4d b0fb0e4e);具体的压缩过程可以如下公式(5)-公式(13)所示:
SS1←((A=12)+E+(Tj=j))=7; 公式(5)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4
TT1←FFj(A,B,C)+D+SS2+W'j; 公式(7)
TT2←GGj(E,F,G)+H+SS1+Wj; 公式(8)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11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5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6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7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8
其中,∧表示与运算,∨表示或运算,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9
表示非运算,
Figure BDA00034276274600001310
表示异或运算;并且,具体的压缩过程可以参考图7所示。
至此,已经完整的得到了第一压缩结果、第二压缩结果以及其他压缩结果,最后再根据各压缩结果得到目标属性值y,并且有:
y=ABCDEFGH,该目标属性值的字节长度为256必特,该目标属性值也可以被称为杂凑值。
最后,当得到该目标属性值以后,即可利用该目标属性值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替换,进而达到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目的。其中,该目标属性值例如可以是:3f64659c850d54dfc901fe856…;所替换后的显示界面可以参考图8所示,具体的实现代码可以参考图9所示。
在步骤S140中,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具体的,当完成替换以后,即可根据该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再将其发送至服务器侧;当服务器侧接收到该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以后,对该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进行存储,完成对该用户数据上行请求的处理,最后再根据处理成功的信息生成反馈消息,并将该反馈消息反馈至该终端设备。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可以应用在用户注册的场景,也可以用在其他需要进行用户属性信息填写的场景,例如根据用户输入的属性信息进行其他信息查询(例如电子证件、银行信息或者标签信息,例如二维码)场景等等,本示例对此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结合图10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以及说明。具体的,参考图10所示,该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1,服务端返回需要用户填写信息的页面;
S1002,终端设备的本地浏览器根据服务端返回代码显示页面信息;
S1003,用户根据页面提示进行信息输入,并点击提交上传控件;
S1004,本地浏览器根据页面中Input的type属性判断是否为<hash>;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1005;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1006;
步骤S1005,调用如SM3等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在处理完成后,将页面中所有输入信息,提交服务端;
步骤S1006,直接将页面数据提交服务端。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可以适用于第三方应用收集用户信息的表单中,用户填写的敏感隐私数据,特别如身份证等信息,可有效避免用户真实信息的泄露;同时,本公开示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可以在现有的语法中,在<input>标签type属性值,增加隐私数据选项<hash>,进而可以将输入的信息,调用浏览器解析器,采用如SM3等杂凑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实现数据的不可逆处理,提高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本公开示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参考图11所示,该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属性信息上传模块1110、属性类别获取模块1120、哈希处理模块1130以及第一数据上行请求生成模块1140。其中:
属性信息上传模块1110,可以用于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属性类别获取模块1120,可以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哈希处理模块1130,可以用于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第一数据上行请求生成模块114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上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中,一方面,由于可以将当前用户在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再通过本地浏览器获取与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在确定任一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最后根据目标属性值以及当前属性值中除开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服务器侧根据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以直接通过本地浏览器对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得到对应的目标属性值,无需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设置对应的脚本文件,进而使得系统负担较重,降低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的问题,降低了系统负担同时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目标属性值为与待处理属性值对应的哈希值,基于哈希值的不可逆性,其他方无法对该目标属性值进行逆运算,进而进一步的提高了该目标属性值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包括:
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并计算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的字节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
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二进制属性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包括:
对所述字节长度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二二进制比特值;
对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进行拼接,得到拼接比特值;
在所述拼接比特值中的预设位置,填充具有预设比特数的预设二进制比特值,得到所述目标比特串;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的中间位置,所述预设比特数是通过所述字节长度计算得到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包括:
基于预设的分组规则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其中,所述多个消息分组中包括第一消息分组、第二消息分组、……、第n消息分组;
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
基于第一压缩结果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二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二压缩结果;
重复第二消息分组的压缩步骤对其他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其他压缩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压缩结果、第二压缩结果以及其他压缩结果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的比特初始值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消息扩展,得到第一扩展消息;
基于预设的初始字寄存器以及初始中间变量对所述第一扩展消息进行循环左移,得到所述第一压缩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还包括:
当前属性类别配置模块,用于为各所述当前属性值配置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其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包括一般类别和/或高级类别;
所述一般类别所对应的当前属性值无需进行哈希处理,所述高级类别对应的当前属性值需要进行哈希处理。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数据上行请求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二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二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侧;
用户属性信息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侧响应于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作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表单页面上的用户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用户名称、用户联系方式、用户注册密码以及用户身份标识。
上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2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200。图12显示的电子设备12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12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2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2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220和处理单元1210)的总线1230以及显示单元124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2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2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2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S110: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步骤S120: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步骤S130: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步骤S140: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存储单元12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2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2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2203。
存储单元12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2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2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2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2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2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3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2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2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260通过总线1230与电子设备12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对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包括:
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并计算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的字节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
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二进制属性值以及字节长度构建目标比特串:
对所述字节长度进行二进制转换,得到第二二进制比特值;
对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进行拼接,得到拼接比特值;
在所述拼接比特值中的预设位置,填充具有预设比特数的预设二进制比特值,得到所述目标比特串;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第一二进制比特值以及第二二进制比特值的中间位置,所述预设比特数是通过所述字节长度计算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并基于预设的压缩函数,对各所述消息分组进行迭代压缩,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包括:
基于预设的分组规则对所述目标比特串进行分组,得到多个消息分组;其中,所述多个消息分组中包括第一消息分组、第二消息分组、……、第n消息分组;
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
基于第一压缩结果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二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二压缩结果;
重复第二消息分组的压缩步骤对其他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其他压缩结果,并根据所述第一压缩结果、第二压缩结果以及其他压缩结果得到所述目标属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设的比特初始值以及预设的压缩函数,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压缩,得到第一压缩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的比特初始值对所述第一消息分组进行消息扩展,得到第一扩展消息;
基于预设的初始字寄存器以及初始中间变量对所述第一扩展消息进行循环左移,得到所述第一压缩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之前,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为各所述当前属性值配置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其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包括一般类别和/或高级类别;
所述一般类别所对应的当前属性值无需进行哈希处理,所述高级类别对应的当前属性值需要进行哈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之前,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二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二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侧;
接收所述服务器侧响应于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一显示界面,并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作用于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表单页面上的用户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用户名称、用户联系方式、用户密码以及用户身份标识。
8.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属性信息上传模块,用于响应于当前用户对当前应用程序的第一显示界面中包括的第一预设控件的触控操作,将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属性信息上传至本地浏览器;
属性类别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浏览器获取与所述用户属性信息的当前属性值对应的当前属性类别,并判断所述当前属性类别是否为预设类别;
哈希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任一所述当前属性类别为所述预设类别时,将该当前属性类别为预设类别的当前属性值确定为待处理属性值,并调用所述本地浏览器中包括的解析器,对所述待处理属性值进行哈希处理,到目标属性值;
第一数据上行请求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属性值以及所述当前属性值中除开所述待处理属性值以外的其他属性值生成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并将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发送至所述当前应用程序所在的服务器侧,以使得所述服务器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上行请求中包括的目标属性值以及其他属性值完成兑用户属性信息的安全上传。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
CN202111583398.2A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386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3398.2A CN114386093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3398.2A CN114386093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86093A true CN114386093A (zh) 2022-04-22

Family

ID=81198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3398.2A Pending CN114386093A (zh) 2021-12-22 2021-12-22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860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9643B (zh) 二维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796257A (zh) 灵活的数据认证
CN109995523B (zh) 激活码管理方法及装置、激活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196718B (zh) 脚本混淆方法
JP2021103506A (ja) 情報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1347931B2 (en) Process for creating a fixed length representation of a variable length input
CN110933117A (zh) 数字身份信息的派生、验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631924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246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928571A (zh) 业务程序开发方法和装置
CN105094857B (zh) 用于应用加载的方法和系统
WO2023092580A1 (zh) 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048623A (zh) 用于加密代码的方法、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46863A (zh) 数据加密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68453A (zh) 日志信息压缩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23169215A1 (zh) 页面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684207B (zh) 操作序列封装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47383A (zh) 分享链接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86093A (zh) 用户属性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6346777A (zh) 一种字典树域名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5401A (zh) 模型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2800006B (zh) 用于网络设备的日志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770168B (zh) 网页的重定向防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77376A (zh) 数据包生成方法、数据包生成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74686A (zh) 基于浏览器的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