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5779A - 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75779A CN114375779A CN202210052542.8A CN202210052542A CN114375779A CN 114375779 A CN114375779 A CN 114375779A CN 202210052542 A CN202210052542 A CN 202210052542A CN 114375779 A CN114375779 A CN 114375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ana
- dwarfing
- treatment
- bananas
- dwarfing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05—Fruit crops, e.g. strawberries, tomatoes or cucumb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对新植蕉或宿根蕉依次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并限定药剂的施用量,能够控制新植蕉或宿根蕉的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实现了香蕉的矮化,提高了香蕉抗风能力及蕉园通透性,增加了香蕉种植密度,使得香蕉的产量提高231.38~322.25kg/亩,提高了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蕉(Musa spp)属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全球近6亿人口的主食,是世界鲜果贸易量最大的水果。我国是世界香蕉生产第2大国,也是世界香蕉消费第1大国,香蕉是我国面对东盟国家进行农业技术交流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在我国,倒伏已经成为限制香蕉高产以及稳产的主要原因,引起香蕉倒伏的因素较多,例如密度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或者选择的植株品种缺乏抗倒伏能力等。我国绝大部分香蕉种植区域属于香蕉非最适宜种植区,几乎每年都受到台风或强对流造成的大风的影响。香蕉属高杆作物,喜高温怕霜冻,最适生长温度为24~32℃,当温度低于20℃,其生长速度缓慢,低于10℃生长完全被抑制,低于12℃时果实受到寒害,5℃时植株各器官受冻,多雨多台风季节,香蕉已完成孕穗、挂蕾,重心普遍靠上,极易出现折断、倒伏等现象,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失收。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使香蕉抗倒伏,保证其能高效增产的栽培方法,改善我国目前香蕉生产中面临的风害减产问题,实现香蕉高产栽培,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提高植株抗风能力及蕉园通透性,增加了香蕉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优选的,利用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对新植蕉或宿根蕉依次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
当对所述新植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15g~0.2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2g~0.25g/株;
当对所述宿根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0.45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0.45g/株。
优选的,所述药剂包括烯效唑。
优选的,当对所述新植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为20~25d;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淋施。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的时间为新植蕉16~18叶时期。
优选的,当所述宿根蕉为未采收蕉果的宿根蕉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为30~40d;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喷施。
优选的,割断所述未采收蕉果的宿根蕉的吸芽2小时后进行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
优选的,当所述宿根蕉为采收蕉果后留吸芽的宿根蕉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为25~30d;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喷施。
优选的,所述吸芽高0.8~1.2m时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香蕉的品种包括“桂蕉9号”和“桂蕉1号”。
优选的,还包括,当所述新植蕉第一造香蕉挂果套袋后,在新植蕉一侧保留1~2株健壮吸芽,按照对所述宿根蕉矮化处理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利用药剂对香蕉依次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并限定药剂的施用量,能够控制香蕉的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实现了香蕉的矮化,提高了香蕉抗风能力及蕉园通透性,增加了香蕉种植密度,使得香蕉的产量提高231.38~322.25kg/亩,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对新植蕉或宿根蕉依次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
当对所述新植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15g~0.2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2g~0.25g/株;
当对所述宿根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0.45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0.45g/株。
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优选包括稀效唑、多效唑、矮壮素和缩节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单一组分的药剂对香蕉进行矮化处理时,各药剂的施用量略有不同;利用多种药剂组合施用时,不同组合方式下单一药剂的配比以及施用量略有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烯效唑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能仅将其认定为本发明的全部保护范围。本发明对所述香蕉的品种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包括“桂蕉9号”和“桂蕉1号”,本发明所述香蕉的种植密度优选为150~165株/亩,进一步优选为152~160株/亩,更优选为155~158株/亩。本发明所述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优选为可湿性粉剂剂。
本发明利用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对新植蕉或宿根蕉进行矮化处理。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中,将本发明一定剂量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水中,利用水剂的烯效唑对新植蕉或宿根蕉进行所述矮化处理。
当对所述新植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的时间优选为新植蕉16~18叶时期;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优选为0.15g~0.2g/株,进一步优选为0.16~0.18g/株。本发明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与第一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优选为20~25d,进一步优选为22~24d;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2g~0.25g/株,进一步优选为0.22g~0.24g/株。本发明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淋施,将所述药剂顺着茎杆距离根茎基部25~30cm处淋施即可。本发明在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时,优选将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水中,利用水剂进行处理,具体的,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时,将0.15g~0.2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200mL水中,按照200mL/株的剂量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时,将0.2g~0.25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200mL水中,按照200mL/株的剂量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本发明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分别优选为淋施。本发明采用淋施的方式进行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能够避免药剂通过土壤传到母株。
当对所述宿根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优选为0.35g~0.45g/株,进一步优选为0.38g~0.40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g~0.45g/株,进一步优选为0.38g~0.40g/株。本发明在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时,优选将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水中,利用水剂进行处理,具体的,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时,将0.35~0.45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30~40mL水中,按照30~40mL/株的剂量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时,将0.35g~0.45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溶解于30~40mL水中,按照30~40mL/株的剂量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本发明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分别优选为喷施。
本发明将所述宿根蕉优选划分为未采收蕉果且割吸芽的宿根蕉和采收蕉果后留吸芽的宿根蕉,且对两种宿根蕉的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略有不同,具体的:当本发明所述宿根蕉为未采收蕉果且割吸芽的宿根蕉时,优选在割断所述未采收蕉果的母株吸芽后,立即进行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并在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30~40d后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进一步优选为未采收蕉果的宿根蕉展开1叶1心时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本发明对所述割断的方式没有严格要求,保证剩余部分的吸芽高25~30cm即可。本发明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优选包括在割断吸芽的断口处施加所述药剂;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优选在心叶叶丫上施加所述药剂。
当本发明所述宿根蕉为采收蕉果后留吸芽的宿根蕉时,优选在吸芽0.8~1.2m,进一步优选为1m高时进行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并在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25~30d后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本发明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均优选在心叶叶丫上施加所述药剂。
本发明在进行所述矮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满足新植蕉或宿根蕉的肥水供应,雨后、干旱时对新植蕉或宿根蕉不做矮化处理。本发明对所述肥水供应的方式没有严格要求,满足新植蕉或宿根蕉正常生长即可。
本发明根据新植蕉或宿根蕉的生长性能,设置不同的矮化处理方式,利用烯效唑对新植蕉或宿根蕉进行两次矮化处理,通过调整烯效唑处理的次数、处理浓度以及相邻两次处理的时间间隔,实现了新植蕉或宿根蕉的矮化,提高了新植蕉或宿根蕉抗风能力及蕉园通透性,增加了新植蕉或宿根蕉种植密度,使得香蕉的产量提高231.38~322.25kg/亩,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新植蕉第一造香蕉挂果套袋后,优选按照所述宿根蕉的矮化处理方式进行后续处理,在此不作赘述。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500亩(亩植146株)新植香蕉基地上,随机选择450亩(亩植146株)作为实验组,50亩(亩植130株)为对照组(不喷施烯效唑),开展新植香蕉矮化实验,香蕉品种为“桂蕉9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田地均平均划分为三个小区,相当于均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
种植前按常规种蕉方法深翻开沟种植,株行距为:1.7m×2.5m,每亩种植密度为146株/亩,种植苗龄8片叶。于2019年10月11日定植。实验组香蕉长至18片叶时,对每株蕉苗施用稀效唑0.2g,兑水200ml溶解后从香蕉假茎基部30cm处向下淋施。间隔25d后,使用相同剂量烯效唑对香蕉进行第2次矮化淋施处理,此时,香蕉叶龄约为第24~26叶,自然环境生长;对照组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30株/亩,不喷施烯效唑,直接处理方式同实验组。
(1)分别在第二次矮化处理后的第15d和第25d测定香蕉叶片营养元素积累情况,测定结果详见表1。
表1矮化对香蕉叶片营养元素积累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矮化处理可以提高香蕉植株对钾、磷、镁元素的吸收,对植株根系的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2)于2020年8月统计不同处理香蕉的抽蕾率,2020年11月23日测定香蕉的产量,测定结果详见表2。
表2新植香蕉矮化效果及产量测定结果
注:平均亩产=平均株产×亩株数。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矮化处理,实验组香蕉株高比对照组香蕉矮了30cm,当实验组抽蕾率达54.68%时,对照组抽蕾率仅为18.71%。通过矮化处理的香蕉,生育期明显提前,在风害、寒害避险方面表现突出。在产量方面,实验组香蕉单株产量为25.43kg,对照组香蕉产量为26.78kg,单株产量相近,由于实验组种植密度较对照组种植密度提高了12.31%,实验组香蕉亩产为3712.78kg,比对照组香蕉亩产的3481.40kg增产了231.38kg,亩产了提高了6.65%,按市场价2.5元/kg计,实验组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578.45元/亩。产量、产值效益显著。
实施例2
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文地镇400亩(亩植150株)宿根二代香蕉基地上,350亩(亩植150株)作为实验组,50亩(亩植130株)为对照组,开展宿根香蕉矮化实验,香蕉品种为“桂蕉1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田地均平均划分为三个小区,相当于均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
种植前按常规种蕉方法深翻开沟种植,株行距为:1.7m×2.2m,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50株/亩。于2019年9月23日定植,在母株抽蕾挂果期,采用刈割的方法对吸芽进行割除。
于2020年10月,实验组集中定芽作为下一造挂果株的吸芽。定下的吸芽高1m时,先在25~30cm处割断,间隔2h后再在断口处,喷施0.43g/株的剂量30mL烯效唑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待第一次矮化处理30d后,使用相同方法和药剂剂量在心叶叶丫上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其他按照香蕉正常水肥管理进行;对照组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30株/亩,不喷施烯效唑,直接处理方式同实验组。
于2021年7月统计不同处理香蕉的抽蕾率,2021年9月25日测定香蕉的产量,宿根香蕉矮化效果及产量测定结果详见表3。
表3宿根香蕉矮化效果及产量测定结果
注:平均亩产=平均株产×亩株数。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矮化处理,实验组香蕉株高比对照组香蕉矮了38cm,当实验组抽蕾率达56.30%时,对照组抽蕾率仅为20.70%,生育期明显提前;在产量方面,实验组香蕉单株产量为25.34kg,对照组香蕉产量为27.22kg,单株产量稍比实验组高1.88kg/株,由于实验组种植密度较对照组种植密度提高了15.38%,实验组香蕉亩产为3801.00kg,比对照组香蕉亩产的3539.03kg增产了261.37kg,亩产了提高了7.40%,按市场价2.5元/kg计,实验组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653.425元/亩,提高了经济效益。
实施例3
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365亩(亩植145株)宿根二代香蕉基地上,300亩(亩植145株)作为实验组,65亩(亩植130株)为对照组,开展宿根香蕉矮化实验,香蕉品种为“桂蕉9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田地均平均划分为三个小区,相当于均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
实验组种植前按常规种蕉方法深翻开沟种植,株行距为:1.8m×2.2m,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45株/亩。于2019年11月10日定植,在母株抽蕾挂果期,采用刈割的方法对吸芽进行割除。2020年12月收完蕉果后,选择0.8~1.2cm吸芽作为来年挂果株。
2021年1月实验组在吸芽心叶叶丫上按照喷施0.43g/株的剂量喷施30mL烯效唑水溶液,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待第一次矮化处理30d后,使用相同方法和药剂剂量在心叶叶丫上进行第二次矮化处理,其他按照香蕉正常水肥管理进行;对照组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30株/亩,不喷施烯效唑,直接处理方式同实验组。
于2021年8月统计不同处理香蕉的抽蕾率,2021年12月20日测定香蕉的产量,宿根香蕉矮化效果及产量测定结果详见表4。
表4宿根香蕉矮化效果及产量测定结果
注:平均亩产=平均株产×亩株数。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矮化处理,实验组香蕉株高比对照组香蕉矮了38.33cm,当实验组抽蕾率达81.67%时,对照组抽蕾率仅为29.00%,实验组香蕉生育期明显提前;在产量方面,实验组香蕉单株产量为27.46kg,对照组香蕉产量为28.22kg,由于实验组种植密度较对照组种植密度提高了11.54%,实验组香蕉亩产为3982.18kg,比对照组香蕉亩产的3659.93kg增产了322.25kg,亩产了提高了8.80%,按市场价2.5元/kg计,实验组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805.625元/亩,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本发明提供的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能够控制香蕉的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实现了香蕉的矮化,增加了香蕉种植密度,提高了香蕉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具有矮壮功能的药剂对新植蕉或宿根蕉依次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
当对所述新植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15g~0.2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2g~0.25g/株;
当对所述宿根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0.45g/株;所述第二次矮化处理药剂的施用量为0.35~0.45g/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包括烯效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所述新植蕉进行矮化处理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为20~25d;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淋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的时间为新植蕉16~18叶时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宿根蕉为未采收蕉果的宿根蕉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为30~40d;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喷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割断所述未采收蕉果的宿根蕉的吸芽2小时后进行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宿根蕉为采收蕉果后留吸芽的宿根蕉时,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时间间隔为25~30d;所述第一次矮化处理和第二次矮化处理的方式均包括喷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芽高0.8~1.2m时进行第一次矮化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蕉的种植密度为150~165株/亩;所述香蕉的品种包括“桂蕉9号”和“桂蕉1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新植蕉第一造香蕉挂果套袋后,在新植蕉一侧保留1~2株健壮吸芽,按照对所述宿根蕉矮化处理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52542.8A CN114375779A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52542.8A CN114375779A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75779A true CN114375779A (zh) | 2022-04-22 |
Family
ID=8120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52542.8A Pending CN114375779A (zh) | 2022-01-18 | 2022-01-18 | 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7577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49407A (zh) * | 2022-08-17 | 2022-11-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简易评判香蕉矮化时间节点及矮化效果的方法 |
CN116114549A (zh) * | 2023-02-21 | 2023-05-16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大田香蕉防寒栽培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9178A (zh) * | 2014-01-21 | 2014-04-30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一种使粉蕉植株矮壮的方法 |
CN109302957A (zh) * | 2018-11-13 | 2019-02-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通过药物调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方法 |
CN110089365A (zh) * | 2019-05-15 | 2019-08-06 | 广西丰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 |
-
2022
- 2022-01-18 CN CN202210052542.8A patent/CN11437577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9178A (zh) * | 2014-01-21 | 2014-04-30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一种使粉蕉植株矮壮的方法 |
CN109302957A (zh) * | 2018-11-13 | 2019-02-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通过药物调节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方法 |
CN110089365A (zh) * | 2019-05-15 | 2019-08-06 | 广西丰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郑庆伟: "多效唑对粉蕉的矮化作用效果显著", 《农药市场信息》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49407A (zh) * | 2022-08-17 | 2022-11-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简易评判香蕉矮化时间节点及矮化效果的方法 |
CN115349407B (zh) * | 2022-08-17 | 2024-08-20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简易评判香蕉矮化时间节点及矮化效果的方法 |
CN116114549A (zh) * | 2023-02-21 | 2023-05-16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大田香蕉防寒栽培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18586B (zh) | 一种澳洲坚果大树移栽的栽培模式 | |
CN103814779B (zh) | 一种玉米渍涝灾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 |
CN103733860B (zh) | 一种木薯抗风增产栽培技术 | |
CN103843560A (zh) | 一种玉米、番茄与架豆间作种植方法 | |
CN105359841A (zh) | 一种核桃良种品系的选育方法 | |
CN114375779A (zh) | 一种香蕉矮化增产的方法 | |
CN104813821B (zh) | 一种促进番茄开花结果的栽培方法 | |
CN114600697A (zh) | 一种提高枸杞鲜果硬度的施肥方法 | |
CN110679380A (zh) | 一种葡萄栽培管理方法 | |
CN105918051A (zh) | 一种用于蜜桃的大棚栽培方法 | |
CN103404443A (zh) | 一种红花木莲叶插育苗的方法 | |
CN100576996C (zh) | 一种利用抗性品种腋芽扦插培育番茄砧木的方法 | |
CN101779584A (zh) | 一种川枳壳保花保果方法 | |
CN103650944B (zh) | 一种金银花花期调控的方法 | |
CN101965792A (zh) | 利用景观植物防控桃树虫害设计的桃园 | |
CN104067796A (zh) | 一种烟薯间作种植方法 | |
CN103503677A (zh) |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 |
CN109089755B (zh) | 西兰花芽苗菜的种植方法 | |
CN117378439A (zh) | 一种加快菠萝生产周期的栽培方法 | |
CN103141287B (zh) | 一种盾叶莓驯化栽培方法 | |
CN107548858B (zh) | 一种苹果苗木繁育方法 | |
CN116034796A (zh) | 一种油梨密植高产方法 | |
CN104521703B (zh) | 水松的扦插方法 | |
CN103931452A (zh) | 一种榛子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7371985B (zh) | 一种大幅度降低猕猴桃树由于溃疡病导致死亡的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