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4471A -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4471A
CN114374471A CN202011106753.2A CN202011106753A CN114374471A CN 114374471 A CN114374471 A CN 114374471A CN 202011106753 A CN202011106753 A CN 202011106753A CN 114374471 A CN114374471 A CN 114374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tted
state
sd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67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0675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4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4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4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若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提高网络性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Inactive)中如果有数据需要上传,可以在恢复RRC连接之后进行传输;或者通过一种引入的小数据传输机制(Small DataTransmission,SDT)在非激活态进行传输。如果UE需要在非激活态进行多次数据传输,UE的服务Beam(波束)发生变化,考虑到Inactive(非激活)态UE可能不会频繁测量Beam、不会上报测量结果,因此网络可能不能通过原Beam为UE提供数据传输,导致多次数据传输失败,影响了频谱效率和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在UE处于非激活态时,数据无法通过一次SDT传输完毕时,依据状态数据来确定上行数据发送方式,进而成功实现了上行数据传输,提高了网络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UE处于非激活态,UE在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或推荐的波束标识。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若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若UE处于非激活态,UE在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第八方面,提供了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这样即能够通过不同的状态数据来确定不同的上行数据发送方式,进而提高上行数据发送的成功率,提高了网络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一种示例通信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a是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示例通信系统100,该示例通信系统100包括终端110和网络设备120,终端110与网络设备120通信连接。
NR(New Radio,新空口)中,UE在有业务需求时,会接入网络建立RRC连接,建立专用承载以便传输数据。UE在进入连接态后,基站会为该UE分配必要的参数如安全算法,L2相关的配置参数,物理层相关的配置参数以及层3相关的配置参数如无线链路失败等参数,对于建立的承载,基站需要知晓为该承载所建立的与核心网之间的通道信息,这些参数均称为UE的上下文(UE Context)。当UE从连接态进入空闲态时,基站会释放该UE的所有参数,即释放该UE的上下文。如果UE期待再次建立业务,基站需要重新为该UE配置上述参数。这个过程将通过多条空口信令以及NG接口(基站与核心网接口)信令完成。
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同UE有不同的业务需求,比如有些UE在一段时间内会多次传输数据,每一次传输数据的时间有限。针对这一类业务需求,如果采用现有的机制,每次传输数据均需要建立连接,等到数据传输结束再释放连接。当UE重复多次传输时将导致大量的信令交互,这将导致网络信令负载过大,数据传输的效率大大降低。
NR引入了非激活态(Inactive),UE在该状态,不与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周期性的接收寻呼,网络保留该UE所建立的RRC连接配置、承载的配置、安全配置以及NG接口与这个UE相关的参数配置等,UE也需要保存RRC连接配置、承载的配置、安全配置等。进入Inactive状态的UE在有数据传输时,可以利用保存的参数配置,快速接入网络通过RRC连接恢复流程恢复RRC连接,之后进行数据传输,因为UE和网络均有该UE的RRC连接参数,因此UE可以快速的接入网络传输数据,不必像之前UE需要先建立RRC连接、建立承载然后再传输数据,可以节省大量的信令。
对于智能终端,UE在Inactive态还是有小数据发送的需求,如果UE每次均恢复RRC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仍然会造成传输效率低下。如图2a所示,为一种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下的UE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传输小数据流程,其属于SDT(Small data Transmission,小数据传输机制)中的一种方式。本申请将小数据传输定义为SDT,NR协议可能采用同样的简写方式或者采用不同的名称,不影响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应用。
参阅图2a,通常随机接入过程包括4个步骤:
201、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随机接入前导码为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1(message 1,Msg1);
2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为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message 2,Msg2);
2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调度传输(scheduled transmission)消息,调度传输消息为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message 3,Msg3);
2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竞争解决消息为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4(message 3,Msg4)。
为了实现小数据传输,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基站会为UE分配较大的上行传输资源,以便UE可以在MSG3(即消息3)中传输小数据,同时可以传输RRC消息如包含UE的标识信息等。
NR中同时引入了两步随机接入流程,通过两步随机接入可以实现另一种SDT方式,参阅图2b,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第一步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传输消息1和消息3,将消息1和消息3作为消息A(message a,MsgA),第二步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message b,MsgB),消息B通过合并如图2a所示的消息2和消息4得到。UE可以在MSG A中传输小数据,以实现另一种方式的SDT。
UE在NR服务小区驻留,处于非激活态(Inactive)。
UE产生了一些数据,需要传输到网络侧,考虑到数据量不多,UE打算采用SDT的传输方式。
同时UE发现数据量不是一次能够传输完毕,对于两步随机接入的方式,UE可以从小区(即服务小区)的系统消息中关于两步随机接入的配置中获知在MSGA的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能够上传的数据量,UE依据PUSCH占据的物理资源大小、采取的调制编码机制,可以计算出能够上传的数据量,需要排除MSGA中同时需要传输的RRC信令所占据的比特数。对于四步随机接入过程,MSG3的资源大小是基站动态分配的,UE在没有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时不能直接判断出是否一次可以传输完毕,通常基站不会分配很大的传输资源以免资源浪费,UE可以假定基站一次分配固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块如4个PRB,根据4个PRB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判断是否一次可以传输完毕待传输的数据;UE也可以监听其他UE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可以从中获知基站一次分配的物理资源大小,可以获知一次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或者,UE在收到基站发送给自己的随机接入响应时依据分配的PUSCH资源判断一次可以传输的数据量;或者基站可以通过系统消息指示一次预计传输的数据量,以便UE可以准确的判断是否可以一次传输完毕待传输的数据。UE可能会连续生成上行数据,此时UE可以判定不能通过一次传输完毕待传输的数据。
当UE判定不能通过一次SDT方式传输待传输的数据时,考虑到UE的移动性,UE当前所驻留的Beam(或测量当前的服务小区获得的最强的Beam)可能发生变化,而在非激活态UE不能及时上报Beam的变化,导致基站不能准确获知UE上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Beam,因此后续的数据传输可能失败。
参阅图3,图3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内执行,该方法中的SDT可以为如图2a或图2b中的任意一种流程,该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0、若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
步骤S301、UE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这样即能够通过不同的状态数据来确定不同的上行数据发送方式,进而提高上行数据发送的成功率,提高了网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0中的获取状态数据,并不严格限定在UE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之后,UE在没有小数据传输时,也可以获取状态数据;或者在有数据传输时,就获取状态数据。获取状态数据与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可以是并行的,即获取状态数据与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在执行时并没有特定的逻辑上的顺序关系,上述步骤S300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将获取状态数据写在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之后。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是指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的MSGA或MSG3可以将待传输的数据一次性的发送给基站,不意味着一次传输成功,可以有重传。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状态数据包括:
UE的移动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
若移动数据低于移动阈值,UE通过SDT传输待传输的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
若移动数据大于或等于移动阈值,UE发起RRC连接请求或RRC连接恢复(RRCResume)流程,在建立RRC连接后,传输该待传输的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移动数据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组合:
移动绝对速度值、设定时间内移动的小区数量、设定时间内检测到的最强波束变化数。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状态数据包括:
待传输的数据的建议传输次数。
建议传输次数可以是后续传输的次数、或者是包含首次传输的中的传输次数。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
UE接收基站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在非激活态传输数据或连接态传输数据;
UE依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待传输数据在连接态传输或非激活态传输。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UE确定在非激活态传输待传输数据,UE向基站上报至少一个波束标识。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UE上报至少一个最强的波束标识或UE上报至少一个推荐的波束标识。推荐的波束不是当前为UE服务的波束。
上述所有的可选方案中,均可以通过MSG3或MSGA携带所述状态数据;当然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可以通过MSG4或MSGB携带所述配置信息。
参阅图4,图4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内执行,该方法中的SDT可以为如图2a或图2b中的任意一种流程,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0、若UE处于非激活态,UE在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
上述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可以通过SDT中的MSG3或MSGA携带。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UE确定SDT的首次传输不能上传该待传输数据时,在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传输次数可以是后续传输的次数、或者是包含首次传输的中的传输次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场景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具体可以包括:当UE判定不能通过一次SDT方式传输待传输的数据时,考虑到UE的移动性,UE当前所驻留的Beam(或测量当前的服务小区获得的最强的Beam)可能发生变化,而在非激活态UE不能及时上报Beam的变化,导致基站不能准确获知UE上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Beam,以及基站不能在UE所处的最好的Beam向UE发送响应。因此考虑依据UE的移动速度判定UE是否允许SDT方式传输小数据。参阅图5,图5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如图5所示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0、UE发现通过SDT方式不能一次传输完毕待传输的数据,UE依据移动状态(或移动速度)判断是否使用SDT;
步骤S501、UE确定移动状态(或移动速度)低于门限值时,使用SDT传输待传输的数据。
待传输的数据是指UE侧当前生成的需要上传的数据,通常是指已经在层2的缓存器Buffer中,可以称为Available data。
UE的移动状态或移动速度可以是UE的绝对速度,或者UE依据之前一段时间内如1分钟或10秒(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时间区间)内所驻留的小区数,或者一段时间内所探测的最强Beam的变化数。对于所驻留的小区数,UE记录之前一段时间内所驻留的小区,比如UE驻留过8个小区,而网络设置一个门限,超过6个小区数量,可以认为是移动状态较高或速度较快,UE在移动状态较高或速度较快时,不使用SDT的传输机制。如果采用一段时间内所探测的最强Beam的变化数,可以是当前服务小区的Beam变化(如UE测得最强Beam从Beam1变为Beam2时记录为一次变化),也可以包括之前驻留的小区中的Beam,如果之前一段时间内如1分钟内UE测得的最强Beam发生了10次变化,网络设置一个门限,比如8次,此时UE认为移动状态较高,或者速度较快,则不能使用SDT传输机制。移动状态还可以基于一段时间内测得的服务小区或最强Beam的信号强度如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变化,如果变化超过一个门限,认为移动速度较快,则不能使用SDT传输机制。在移动状态较高时,有多次数据传输需求,UE发起RRC恢复流程,建立RRC连接后,传输上行数据。UE发起RRC恢复流程之后,是否从非激活态转换到连接态由网络决定。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场景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具体可以包括:当UE判定不能通过一次SDT方式传输待传输的数据时即不能通过MSG3或者MSGA将待传输的数据一次发送给基站,考虑到UE的移动性,UE当前所驻留的Beam(或测量当前的服务小区获得的最强的Beam)可能发生变化,而在非激活态UE不能及时上报Beam的变化,导致基站不能准确获知UE上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Beam,以及基站不能在UE所处的最好的Beam向UE发送响应。参阅图6,图6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如图6所示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0、UE在MSG3/MSGA中指示移动速度或者建议的传输次数;
步骤S601、基站依据MSG3/MSGA中的移动速度或者建议的传输次数判断是否需要将该UE转入连接态进行数据传输,如果基站仍然配置(可以通过MSG4/MSGB实现对UE的配置)UE在当前的Inactive态传输上行数据,基站可以要求UE在随后的数据传输中上报所测得的最好的一个或多个Beam;
步骤S602、UE上报最好的一个或多个Beam index(波束标识)。
步骤S601,基站仍然配置UE在当前的Inactive态传输上行数据时,可以通过MSG4/MSGB为UE分配后续传输数据的上行资源(UL Grant),以便UE可以在随后上报所测得的Beam。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这样即能够通过不同的状态数据来确定不同的上行数据发送方式,进而提高上行数据发送的成功率,提高了网络性能。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场景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通信系统,参阅图7,图7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如图7所示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0、UE在MSG3/MSGA中指示最强的一个或多个Beam的index,或者指示推荐的Beam index;
步骤S701、基站依据MSG3/MSGA中的指示确定UE当前最强的Beam发送的下行信令不能被UE准确接收时,可以使用其他beam尝试(例如次强Beam)与UE进行通信。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这样即能够通过不同的状态数据来确定不同的上行数据发送方式,进而提高上行数据发送的成功率,提高了网络性能。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场景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实现的技术场景具体可以包括:当UE判定待传输的数据需要多次传输时,如果次数超过服务小区通过系统消息设置的门限值,考虑到UE的移动性,UE当前所驻留的Beam(或测量当前的服务小区获得的最强的Beam)可能发生变化,而在非激活态UE不能及时上报Beam的变化,导致基站不能准确获知UE上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Beam,以及基站不能在UE所处的最好的Beam向UE发送响应,可能导致多次数据传输失败。因此UE依据移动状态(或移动速度)判断是否使用SDT。UE确定移动状态(或移动速度)低于门限值时,使用SDT传输待传输的数据。移动状态的确定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实施例一中,UE可以判断一次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大小,因此UE可以依据待传输的数据量大小除以一次可以传输的数据量大小,获得需要传输的次数,如果这个次数超过小区设置的门限值,意味着传输时间会很长,UE不适于利用SDT方式传输当前待传输的数据,UE可以发起恢复流程,在恢复RRC连接之后传输待传输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用户设备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用户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801。
其中,处理单元801可以用于支持用户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300、步骤S301等,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其中,处理单元801还可以用于支持用户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400等,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处理模块可以用于对用户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可以用于支持用户设备执行上述处理单元执行的步骤。存储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执行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等。通信模块,可以用于支持用户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其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通信模块具体可以为射频电路、蓝牙芯片、Wi-Fi芯片等与其他电子设备交互的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用户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90,该电子设备9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所述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通信接口903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存储器902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该存储器902用于相关计算机程序及数据。通信接口903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9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9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单元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其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示例性地,处理单元中的存储器可以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单元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单元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单元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用户设备处理数据或执行指令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间(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间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SIM卡接口和/或USB接口等。其中,USB接口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用户设备充电,也可以用于用户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该USB接口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
该电子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若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
当然电子设备90中的处理器9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以下操作:
若处于非激活态,在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场景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上运行时,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板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Claims (17)

1.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UE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数据包括:
UE的移动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
若移动数据低于移动阈值,UE通过SDT传输待传输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
若移动数据大于或等于移动阈值,UE发起RRC连接请求或RRC连接恢复流程,在建立RRC连接后,传输该待传输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数据包括以下一种或任意组合:
移动绝对速度值、设定时间内移动的小区数量、设定时间内检测到的最强波束变化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数据包括:
待传输的数据的建议传输次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具体包括:
UE接收基站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在非激活态传输数据或连接态传输数据;
UE依据该配置信息确定该待传输数据在连接态传输或非激活态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UE确定在非激活态传输待传输数据,UE向基站上报至少一个波束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UE上报至少一个最强的波束标识或UE上报至少一个推荐的波束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MSG3或MSGA携带所述状态数据;
或通过MSG4或MSGB携带所述配置信息。
11.一种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UE处于非激活态,UE在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或推荐的波束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UE确定SDT的首次传输不能上传该待传输数据时,在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或推荐的波束标识。
13.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若UE处于非激活态,确定待传输的数据无法通过一次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传输完毕时,获取状态数据,依据该状态数据确定UE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式。
14.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若UE处于非激活态,UE在小数据传输机制SDT中指示状态数据或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次数。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1-12任意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6.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1-12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用户设备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1-12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CN202011106753.2A 2020-10-15 2020-10-15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Pending CN114374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6753.2A CN114374471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6753.2A CN114374471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4471A true CN114374471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6753.2A Pending CN114374471A (zh) 2020-10-15 2020-10-15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447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6590A (zh) * 2020-01-10 2020-06-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328151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6590A (zh) * 2020-01-10 2020-06-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328151A (zh) * 2020-02-26 2020-06-2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与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111-e R2-2006713》SDT mechanism on RRC/non-RRC based approaches and RACH requirements",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28 August 2020 (2020-08-28), pages 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26801A1 (zh) 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18514139A (ja) D2d中継ノードの確定方法、使用方法及び装置
US2020021390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164142A1 (zh) 同步信号块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装置
EP3840519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041150B (zh) 小区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4871584A (zh) 一种接入网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14390571A (zh) 邻区测量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221313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43311A (zh) 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740018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14374471A (zh)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KR20190002435A (ko) D2d 통신 방법 및 d2d 기기
WO2019213975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EP3627924A1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in internet-of-vehicles system
EP3358895B1 (en) Paging method and system
EP404469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374495B (zh)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6830613A (zh) 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9845363B (zh)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548006B (zh) 一种建立数据通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25188B (zh) Scg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EP366451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390548A (zh) 载波切换指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5278609A (zh) 共享业务的建立方法及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