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1376A -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1376A
CN114371376A CN202210016779.0A CN202210016779A CN114371376A CN 114371376 A CN114371376 A CN 114371376A CN 202210016779 A CN202210016779 A CN 202210016779A CN 114371376 A CN114371376 A CN 114371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witch
monitoring
time sequence
neutral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67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品佳
陆格野
张擎昊
郑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0167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1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1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监测换流变压器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和共模态‑差模态(CM‑DM)开关时序切换后的绕组始端对地电压和中性点对地电压,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通过观察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的阻尼振荡相较于健康状况下的不明显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来确定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发生的相别;在确定相别的基础上,利用CM‑DM开关时序切换后的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频域特性评估缺陷发生的位置和老化程度。本发明所提出监测方法是非侵入性的,没有额外的硬件要求,中断和插入时序灵活可控,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适用于不同拓扑和不同开关调制策略的换流器。

Description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器件缺陷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 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应力、热疲劳、水汽入侵等运行因素对绝缘材料的老化影响不同, 电力变压器单元内各绝缘部件老化情况存在差异,导致非均匀老化现象。电力 变压器贯穿性短路故障常常由局部的绝缘缺陷发展而来。局部绝缘老化缺陷的 关键特征是,在非常小的范围,缺陷开始发展,在长期运行中或突然承受巨大 冲击后,极可能引发绝缘击穿。因此,需要对电力变压器局部老化缺陷尽早做 出预防性保护。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换流器的应用日益广泛。与传统工频系统中 的电力变压器相比,与换流器相连接的这一类换流变压器局部老化情况更为严 重。主要原因包括,1)由于换流器周期性开关动作的电应力,再计及极性反转 等工况,换流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现象严重;2)电力电子换流系统内的电流谐 波丰富,增加换流变压器铁心涡流和杂散损耗,可能导致内部导体和绝缘温升 异常或局部过热,使得老化分布更加不均匀。因此,这一类换流变压器局部绝 缘老化缺陷更易衍变成为贯穿性故障。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如高铁牵引系统, 由于负荷投切频繁,单元内温度波动使得绝缘系统热老化分布有极大的不确定 性。因此,需要对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状态监测提出更高要求。
现阶段,换流变压器绝缘状态监测方法仍然遵循长期的标准实施。实现局 部绝缘老化缺陷的定位和程度评估具有挑战性,其关键技术难点在于,不依赖 于侵入式传感单元或其他外接硬件设备,利用常规配置的测量单元,能够直接、 可靠地提供换流变压器内部绝缘老化缺陷的详细信息,包括老化相别、沿绕组 分布位置和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程度。
传统的变压器绝缘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大多是检测绝缘劣化附加产物,根据 信号浓度或强度对老化程度做出判断。这些在线测试项目分别利用了物理信号 (温度、振动)、化学信号(油中溶解气体)、局部放电信号(声、光、电磁波) 和电信号(电流、绝缘电参数)。其中,物理信号不直接反映绝缘老化特征,化 学信号和局部放电信号多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电信号通常能覆盖所有属性变 压器单元,但一般属于继电保护或离线测试范畴,精度普遍无法满足绝缘缺陷 在线监测的需求。目前最广泛讨论的是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和局部放电两类在线 监测方法,以及基于电气量的故障分析方法,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方法。自上个世纪末,绝缘油中溶解气体检测 逐步实现在线化,成为诊断变压器潜伏性绝缘缺陷最广泛应用的在线手段。特 征气体法、Rogers法和IEC 60599三比值法是三种最基本的气体分析与故障判 断方法。由于箱体内气体种类多、故障类型复杂,为解决编码组合和阈值设置 规则单一、难以全面覆盖各类属性变压器单元和运行环境差异性的问题,结合 人工智能算法的油中气体分析方法被广泛研究。这一类方法仍然是基于数据驱 动的故障诊断,算法权值和编码组合阈值的选择方法往往缺少与绝缘老化有关 的明确物理联系。不同算法判断标准相对独立,关联性弱,本质上难以解决变 压器属性差异和环境敏感性问题。此外,工业标准和学术研究也鲜有区分换流 变压器油中气体编码组合和边界阈值设定方法,换流系统复杂运行工况和环境 因素造成的差异性没有被探讨。
对于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根据GB/T 7354-2018,局部放电在线测试项 目包括电流脉冲检测、超声波法和超/特高频电磁波法。基于局放信号的在线绝 缘监测技术主要应用难题是,各类局放信号的量纲不同,受环境因素影响机理 不一。因此,局放信号的校验标准、检测手段及标定方法不严格、不统一,放 电类型很难统一,通常依赖人工智能算法完成特征识别。近三十年中,世界范 围内的若干学者均深入研究了基于多位置传感的局部放电定位技术,通过分析 不同类型局放信号的空间传递特性和衰减规律,明确了油箱壁上能够灵敏反映 出局放位置的检测区域,给出了多位置传感优化配置方案。这一类方法往往存在若干技术缺陷:1)存在个体化差异,难以覆盖不同结构和属性的变压器单元;
2)测量精度要求高;3)系统配置造价昂贵;4)监测结果通常是明确箱体内绝 缘缺陷的局部范围,无法明确老化相别和部件类型。基于局部放电信号的绝缘 缺陷在线定位技术尚未在电力变压器系统中广泛应用,也鲜有研究专门针对换 流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技术,以及鲜有研究针对换流系统复杂运行工况和环境 因素下局放信号在线感知、特征识别和评估诊断复杂性和特殊性做出讨论。
对于基于电气量的故障分析方法。变压器绕组匝间、绕组高阻接地和铁心 多点接地等小电流故障往往由局部的绝缘缺陷发展而来。当变压器单元内发生 这一类轻微故障时,运行电压和负荷电流能够反映故障特征。利用变压器端口 处电气量诊断故障类型和程度的方法,称为故障分析法。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 法被广泛讨论,现有研究基于不同原理提出了若干方法。以电气量特征分类, 包括利用工频幅值、工频相量和时域瞬态波形。工频幅值法通常是判定电气量 幅值与阈值的大小;工频相量法是通过对称分量法或Park变换,利用负序分量 识别单元内非对称接地故障和匝间故障,对信号采集单元的准确度和响应速度 有严格要求。时域瞬态波形法一般利用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尽管 这一类故障分析方法在几十年间不断发展和改进,对轻微故障检测的灵敏度逐 渐提升,以实现更为细致的故障分类和局部定位。然而,他们仍然属于电力设 备故障诊断和继电保护的范畴。基于电压、电流工频分量的一类方法难以区分 系统运行工况变化和变压器单元内绝缘老化的影响。换言之,工频电气量反映 绝缘老化问题的灵敏度不够。同理,基于时域瞬态波形的一类方法,通常当内 部故障达到可观测程度时,才能够根据波形的形态或特征量进行故障诊断,需 要依赖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此外,考虑电力电子换流系统中干扰因素和运行 工况复杂,绝缘老化造成的极其微小的电气量变化很难被观测到,故障分析方 法一般不具备换流变压器绝缘缺陷在线监测和预防性保护的功能。
因此,目前仍然缺少一种兼顾经济性和灵活性的换流变压器复合绝缘系统 局部缺陷的定位和定量在线监测技术。
发明内容
由于换流器输出电压中,开关暂态脉冲信号谐波丰富且频谱连续,可用于 构建宽频电压响应。故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基于主动式换流器开关时序控制, 提出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利用不同开 关时序内的绕组中性点暂态响应电压时频域特征,实现对缺陷发生相别、沿绕 组分布位置和发展过程中老化程度的在线监测。
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步骤1:监测换流变压器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和共模态 -差模态(CM-DM)开关时序切换后的三相绕组始端对地电压和中性点对地电压;
步骤2:换流变压器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对中性点对 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进行分析,确定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发生的相别;
步骤3:在所述步骤2确定发生局部绝缘老化缺陷相别的基础上,对共模态 -差模态(CM-DM)开关时序切换后的中性点对地电压进行快速傅里叶分析,获 得其在宽频范围内的幅频特性,据此评估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发生的 位置和老化程度。
进一步,在步骤1中,一个监测周期内实现三相绕组的分相监测,通过执 行中断和插入的控制开关时序的方式来获得开关状态切换后的三相绕组始端对 地电压和中性点对地电压。
更进一步,每一个监测周期内包含六个控制周期,每一个控制周期包含若 干个调制周期,通过计数器执行开关时序控制。
更进一步,在每一个控制周期内,当计数器步进到指定数后,检测到第一 个三相的某一相的上桥臂同时关断、下桥臂同时开通状态后执行中断,插入指 定该相DM-CM开关时序;下一个控制周期内检测到该相的上桥臂同时关断、下 桥臂同时开通状态后再次执行中断,插入指定的该相CM-DM开关时序;同理, 依次执行另外四次中断,插入用于监测其他两相的指定开关时序。
进一步,插入控制时序的开关组合状态依次切换,每次切换当且仅有一相 桥臂开关状态改变,不影响换流器各桥臂正常导通。
进一步,健康状况下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存在幅度较小的阻尼振 荡,当所述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 波形的阻尼振荡相较于健康状况下发生明显可观测的变化,则确定该相存在对 地主绝缘缺陷;当所述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中性点对地电 压暂态时域波形的阻尼振荡相较于健康状况下变化不明显,则该相不存在对地 主绝缘缺陷。
进一步,在明确缺陷相别的基础上,对共模态-差模态(CM-DM)控制开关 时序内中性点对地电压幅频特性的并联谐振点信息(fz′,Mz′)用一次函数进行 线性拟合,为fz′=-aMz′+b,fz′和Mz′为谐振点频率和幅值;系数a关联于缺陷位 置信息,a越大,越靠近中性点;系数b关联于老化程度信息,b越小,老化程 度越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综合监测策略是非侵入性的,没有 额外的硬件要求,中断和插入时序灵活可控,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适用于不 同拓扑和不同开关调制策略的换流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共模态开关状态组合;图1(a)为状态(111);图1(b)为状态(000)
图2是局部缺陷监测的开关时序控制逻辑;
图3是分相监测开关时序;图3(a)为A/B/C相DM-CM开关时序;图3(b)为 A/B/C相CM-DM开关时序;
图4是实验示例的实施步骤;
图5是实验示例中A相监测开关时序及绕组始端电压波形;图5(a)是DM-CM 开关时序;图5(b)是CM-DM开关时序;
图6是实验示例中绕组结构与分接头示意图;
图7是实验示例中(011→111)开关时序内电压波形;
图8是实验示例中(000→100)开关时序内电压波形;
图9是实验示例中(000→100)开关时序内归一化电压响应频域结果;
图10是实验示例中归一化UN并联谐振信息量化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两电平换流器的共模态开关组合状态,任一 开关调制策略控制下,在一个载波周期内,两电平换流器存在两个共模态开关 组合状态111和000,记作
状态①(SA,SB,SC)=(1,1,1)
状态②(SA,SB,SC)=(0,0,0)
SA表示两电平换流器A相上桥臂开关状态,SA=1表示A相上桥臂开通、下桥 臂关断;SA=0表示A相上桥臂关断、下桥臂开通。故(SA,SB,SC)=(1,1,1) 表示ABC三相的上桥臂同时开通、下桥臂同时关断;(SA,SB,SC)=(0,0,0) 表示ABC三相的上桥臂同时关断、下桥臂同时开通。
UAg,UBg和UCg分别表示两电平换流器A相、B相和C相的输出电压(始端对地 电压);Udc表示直流母线电压。t表示任一时刻;t1表示状态①开始时刻,Δt1表示状态①持续时间。
在时域上,当t∈[t1,t1+Δt1]时,状态①对应UAg(t) =UBg(t) =UCg(t) =Udc/2。当t∈[t2,t2+Δt2]时,状态②对应UAg(t) =UBg(t) =UCg(t) =-Udc/2。对应到频 域上,存在三相共模态电压幅值和相位相等。当
Figure BDA0003459829610000071
时,三相电压不完全一致,换流器输出电压在任意两相之间存在电位差异,定 义为差模态开关组合状态。
在状态①和状态②这两个状态内,换流器输出电压三相一致,定义为共模(Common-mode,CM)开关组合状态。通常,CM开关组合状态的下一个状态是切 换任一相上、下桥臂开关状态,称为差模态(Differential-mode,DM)开关组 合状态,这一开关状态切换定义为共模态-差模态(CM-DM)开关时序。当换流 器从DM开关组合状态向CM开关组合状态切换时,这一开关状态切换定义为差 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
DM-CM开关时序用于确定缺陷相别,CM-DM开关时序用于评估缺陷发生的位 置和老化程度。一个监测周内实现三相绕组的分相监测,实现一相绕组对地主 绝缘监测需要同时包含对应相别指定的DM-CM开关时序和CM-DM开关时序。通 过执行中断和插入控制开关时序的方式,便于开关状态切换后(中断后)的电 压测量。如图2所示,每一个监测周期内包含六个控制周期,每一个控制周期 包含若干个调制周期,通过计数器执行开关时序控制。在每一个控制周期内, 当计数器步进到指定数后,检测到第一个000状态即执行中断①,插入指定的A 相DM-CM开关时序;下一个控制周期内检测到000状态后执行中断②,插入指 定的A相CM-DM开关时序;同理,依次执行另外四次中断,对应插入用于监测B 相和C相的指定开关时序。
图3(a)和(b)分别给出了A/B/C相分别对应的DM-CM开关时序和CM-DM开 关时序。每次中断和时序插入从000状态开始到000状态结束,不影响换流器 执行常规的开关时序。插入控制时序的开关组合状态依次切换,每次切换当且 ‘仅有一相桥臂开关状态改变,不影响换流器各桥臂正常导通。每次中断执行 开始后,记录换流变压器三相绕组始端对地电压和中性点对地电压,选择控制 时序中有效开关状态内的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信号时频域特征进行分析。
基于两电平换流器和SPWM开关调制方式,本发明给出了实现换流变压器绕 组对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陷综合监测的开关时序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本质在于, 通过监测规定的开关触发状态,执行中断后插入指定的开关时序,实现对应的 监测目标,再回到开关触发状态,继续执行常规控制的开关时序。因此,实现 换流变压器对地主绝缘综合监测的开关时序控制方法与换流器拓扑结构和开关 调制方式无关,具有一般适用性。由于绝缘老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换 流器开关时序是间歇性控制的。每个开关状态的持续时间可控,通常几十至上 百微秒即可满足电压频谱分析需求。因此,基于换流器开关时序控制的对地主 绝缘监测方法不影响换流变压器正常运行。
下面以A相对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陷以及缺陷位置和老化程度的量化评估 为例,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说明确定。如附图4所示,基于两电平换流器开关时 序控制的换流变压器对地主绝缘监测方法的步骤包括:换流器开关时序控制、 测试变压器对地主绝缘老化模拟测试、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测试结果评估。
(1)开关时序控制
两电平换流器开关调制策略采用常规七段式SVPWM(Space Vector WidthModulation,SVPWM),开关频率fs=10kHz,由直流电源供电,Udc=400V。在Code ComposerStudio代码调试器中完成开关时序中断和插入控制程序的编译,程序 烧写进DSP,对两电平换流器进行指定监测目标的开关时序控制。图5展示了两 电平换流器上桥臂T1、T3和T5开关组合状态波形和A相绕组始端对地电压波 形。便于信号捕捉,每个状态持续周期Td=500μs。
(2)测试
两电平换流器与测试变压器220V侧连接。如图6所示,每相绕组具有双 层结构,利用5个分接头模拟对地主绝缘不同位置处的局部老化缺陷。在分接 头与地之间并联可调电容模拟不同老化程度。后文标记对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 陷测试情况为Tapi-ΔCg-Gnd。例如,Tap3-ΔCg(2nF)-Gnd表示在绕组分接头 3位置处并联2nF对地电容。
利用差分探头测试A相绕组始端对地电压UAg和中性点对地电压UN,差分探 头带宽为5MHz,示波器采样窗长为10ms,采样频率为125MS/s。老化模拟测 试包括:在A相DM-CM控制开关时序内,分别进行A/B/C相Tap3-ΔCg(2nF)-Gnd, 完成4组分相对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陷模拟测试(含健康情况);在A相CM-DM 控制开关时序内,分别在5个分接头处改变三次可调电容值,完成16组A相对 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陷模拟测试(含健康情况)。
(3)数据处理
根据中性点响应电压时频域特性实现对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陷的分相监 测。分别在A相DM-CM控制开关时序内和CM-DM控制开关时序内选择有效的开 关暂态电压,即(011→111)和(000→100)切换后中性点电压时域波形,暂 态电压采样窗长50μs。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降噪(5层分解),再对降噪后电 压暂态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UN幅频特性。考虑到系统运行中换流器直流 侧母线电压变化,将UN幅频特性相对于该开关状态下稳态电压进行归一化处理。
(4)评估
对地主绝缘局部缺陷老化规律是,缺陷沿绕组某一位置处出现后,老化程 度逐步加深。因此,先基于DM-CM开关时序内UN幅频特性判断缺陷相别,再基 于CM-DM开关时序内UN幅频特性对局部缺陷位置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老化程度进 行评估。通过(011→111)内UN时域波形定性判断A相系统是否存在对地主绝 缘等效电参数变化,通过(000→100)内归一化UN幅频特性并联谐振点移动规 律定量评估缺陷位置和老化程度,谐振点频率和幅值分别记作fz′和Mz′。
实验结果
首先,验证DM-CM开关时序内中性点响应电压实现分相监测的有效性。在 (011→111)开关时序内,对测试变压器A/B/C相绕组分别进行Tap3-ΔCg(2nF) -Gnd老化模拟测试。如图7所示,健康状况下UN时域波形为黑色,存在幅度较 小的阻尼振荡。在111开关组合状态内,A相存在对地主绝缘的老化缺陷,导致 UN的阻尼振荡发生明显可观测的变化;而在B相或C相老化缺陷情况下,UN阻尼 振荡相较于健康情况,变化不明显。因此,通过指定开关时序内UN时域特征能 够直接确定缺陷相别,可不再进行频域变换。在明确缺陷相别后,再根据对应 相的CM-DM控制开关时序内UN幅频特性,判断缺陷沿绕组分布位置和老化程度。
其次,根据CM-DM开关时序内中性点响应电压幅频特性对局部缺陷的位置 和老化程度信息进行量化评估。在(000→100)开关时序内,完成A相绕组对 地主绝缘局部老化缺陷沿绕组不同发生位置、同一老化程度(ΔCg=2nF)的老化 模拟测试。图8给出了6组测试中UN的时域波形。Tap1-ΔCg(2nF)-Gnd和Tap2- ΔCg(2nF)-Gnd对应的uN波形与健康状况下的UN波形基本重合。在相同故障程度 下,缺陷位置越靠近中性点,UN暂态振荡时间越长。UN时域特征无法区分局部 缺陷位置和老化程度各自的影响。也即无法利用时域特征进行定位和定量评 估。
接着,对CM-DM开关时序内UN时域波形降噪后进行频域分析。图9分别给 出了Tap3、Tap4和Tap5局部缺陷位置处不同老化程度下的归一化UN频谱对比 结果。考虑到开关暂态电压分析结果的分散性,图9呈现的频谱为平均模式, 即同一开关状态下的电压暂态测量10次,对10次归一化UN频谱进行均值处理, 剔除明显异常数据。当局部缺陷位置不变时,随老化程度加深,fz′逐渐减小,Mz′ 逐渐增大。换流变压器绕组对地主绝缘局部缺陷发生后,沿绕组分布位置固定, 在运行过程中该缺陷老化程度逐渐加深。因此,根据UN并联谐振信息(fz′,Mz′) 变化规律,能够区分缺陷位置和缺陷发展程度各自的影响,并且可进一步实现 定位和定量评估。
如图10所示,三组局部缺陷发生后,随老化程度加深,(fz′,Mz′)移动曲 线呈线性分布。根据实时测量的(fz′,Mz′),用一次函数进行线性拟合,写成 fz′=-aMz′+b形式。系数a关联于缺陷位置信息,a越大,越靠近中性点;系数b 关联于老化程度信息,b越小,老化程度越深。在换流变压器运行过程中,通 过分析不同监测周期内A相CM-DM开关时序内UN幅频特性,根据(fz′,Mz′)连 续的变化轨迹,可实现对绕组对地主绝缘局部缺陷位置和老化发展程度的定量 评估。
此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 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监测换流变压器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和共模态-差模态(CM-DM)开关时序切换后的三相绕组始端对地电压和中性点对地电压;
步骤2:换流变压器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对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进行分析,确定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发生的相别;
步骤3:在所述步骤2确定发生局部绝缘老化缺陷相别的基础上,对共模态-差模态(CM-DM)开关时序切换后的中性点对地电压进行快速傅里叶分析,获得其在宽频范围内的幅频特性,据此评估缺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发生的位置和老化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个监测周期内实现三相绕组的分相监测,通过执行中断和插入的控制开关时序的方式来获得开关状态切换后的三相绕组始端对地电压和中性点对地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监测周期内包含六个控制周期,每一个控制周期包含若干个调制周期,通过计数器执行开关时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一个控制周期内,当计数器步进到指定数后,检测到第一个三相的某一相的上桥臂同时关断、下桥臂同时开通状态后执行中断,插入指定该相DM-CM开关时序;下一个控制周期内检测到该相的上桥臂同时关断、下桥臂同时开通状态后再次执行中断,插入指定的该相CM-DM开关时序;同理,依次执行另外四次中断,插入用于监测其他两相的指定开关时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入控制时序的开关组合状态依次切换,每次切换当且仅有一相桥臂开关状态改变,不影响换流器各桥臂正常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健康状况下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存在幅度较小的阻尼振荡,当所述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的阻尼振荡相较于健康状况下发生明显可观测的变化,则确定该相存在对地主绝缘缺陷;当所述差模态-共模态(DM-CM)开关时序切换后中性点对地电压暂态时域波形的阻尼振荡相较于健康状况下变化不明显,则该相不存在对地主绝缘缺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明确缺陷相别的基础上,对共模态-差模态(CM-DM)控制开关时序内中性点对地电压幅频特性的并联谐振点信息(f′z,M′z)用一次函数进行线性拟合,为f′z=-aM′z+b,f′z和M′z为谐振点频率和幅值;系数a关联于缺陷位置信息,a越大,越靠近中性点;系数b关联于老化程度信息,b越小,老化程度越深。
CN202210016779.0A 2022-01-07 2022-01-07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Pending CN114371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6779.0A CN114371376A (zh) 2022-01-07 2022-01-07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6779.0A CN114371376A (zh) 2022-01-07 2022-01-07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1376A true CN114371376A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44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6779.0A Pending CN114371376A (zh) 2022-01-07 2022-01-07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13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6943A (zh) * 2024-02-06 2024-03-15 南京中鑫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变阀侧套管末屏分压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06943A (zh) * 2024-02-06 2024-03-15 南京中鑫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变阀侧套管末屏分压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706943B (zh) * 2024-02-06 2024-04-16 南京中鑫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流变阀侧套管末屏分压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0214B (zh) 一种电缆故障检测及老化分析方法
Fuhr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D-sources in power-transformers and power-generators
CN113447783B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绝缘故障辨识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US11243267B2 (en) Ground-wall insulation aging monitoring and locating method for converter transformer
Renforth et al.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remote partial discharge monitoring of the stator insulation of high-voltage motors located in “Ex”(hazardous) locations
CN114371376A (zh) 换流变压器局部绝缘老化缺陷在线分相监测和评估方法
CN109633385B (zh) 一种hfct的电缆在线监测中噪声与放电区分的方法
CN114217164B (zh) 一种基于放电波形智能识别的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及系统
CN109697437B (zh) 一种基于电激励的绕组模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和验证方法
Bjelić et al. Fault detection in a power transformer based on reverberation time
Yu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IFRA for short circuit fault detection of stator windings in synchronous machines
Pant et al. Detecting faults in power transformers using wavelet transform
CN105629144A (zh) 基于指纹库的高压开关设备局部放电诊断方法及系统
Seifi et al. A feasibility study on estimating induced charge of partial discharges in transformer windings adjacent to its origin
Xin et al. De-noising of GIS UHF Partial Discharge monitoring based on wavelet method
Li et al. Based on 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impulse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deformation
Yuan et al. Comparison on multiple signal analysis method in transformer core looseness fault
Jahromi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efects in MV equipment through advanced partial discharge diagnostics
Yuan et al. Lab investigation of PD development in transformer winding
Cichoń et al. Diagnostics of technical condition on load tap changers by acoustic emission method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measuring transducers
Fischer et al. Spatially-resolved measurement and diagnostic method for power cables using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ling waves
CN111880057A (zh) 一种绝缘层介电常数分布显示的电缆绝缘检测方法
Mohseni et al. Application of S transform for detection of external interferences in online transformer impulse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Li et al. Survey of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on winding deformation of transformers
Zoeller et al. Detection of AC machines insulation health state based on evaluation of switching transients using two current sensors and eigenanalysis-based parameter esti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