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3929A -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3929A
CN114363929A CN202111632470.6A CN202111632470A CN114363929A CN 114363929 A CN114363929 A CN 114363929A CN 202111632470 A CN202111632470 A CN 202111632470A CN 114363929 A CN114363929 A CN 114363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communication mode
card
network
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24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3929B (zh
Inventor
何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24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3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3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3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置指令;响应该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该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该路由通信模式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响应配置指令以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从而不仅有利于为主机提供移动无线通信与路由,还有利于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和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路由器可以为接入的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等主机提供网络服务。例如,路由器通过本地网络接收来自主机的数据,而在将该数据转发到核心网时需要执行如下单一的路由处理流程:
发送该数据到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协议栈的IP层,解析该数据的IP头,查找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表,将该数据从私网IP转换成公网IP等。
由于路由器在为接入的主机提供网络服务时,需要将数据进行路由处理过程,不仅增加了数据转发的时长,也存在网络配置方式单一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效率和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因此如何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网络配置的灵活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网络设备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置指令;
响应所述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所述透传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路由通信模式。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响应配置指令以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从而不仅有利于为主机提供移动无线通信与路由,还有利于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和用户需求。
第二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网络设备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置指令。
配置单元,用于响应该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所述透传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路由通信模式。
第三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芯片模组,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示,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为本申请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设计的方法中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通信模式配置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通信模式配置的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通信模式配置的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通信模式配置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针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软件、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如下三种情况: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可以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符号“/”也可以表示除号,即执行除法运算。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指的是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如下七种情况:a,b,c,a和b,a和c,b和c,a、b和c。其中,a、b、c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元素,也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的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对应的(corresponding)”、“指示的(indicated)”、“关联的(associated,related)”、“映射的(mapped)”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可以与“系统”表达为同一概念,通信系统即为通信网络。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1、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设备和主机
1)无线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等。
需要说明的是,WLAN采用的协议标准为IEEE 802.11系列。其中,WLAN可以包括多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基本服务集中的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点的站点(access point station,AP STA,也简称为AP或者接入点)和非接入点的站点(none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也简称为STA或者站点),而每个基本服务集可以包含一个接入点和至少一个站点。
2)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与其连接的主机提供无线网络接入的实体。
网络设备,可以用于将主机接入本地网以及核心网,可以是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通信的设备,可以是移动蜂窝通信的设备,可以是支持各类IEEE 802.11协议标准的设备,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支持IEEE 802.11ac、IEEE 802.11n、IEEE 802.11g、IEEE802.11b、IEEE802.11ax、IEEE802.11be、下一代WLAN协议标准等的设备,可以是支持3GPP协议标准等的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无线设备(mobile wireless device)、移动无线路由器(mobile wireless router)、接入点、集中式控制器、站点控制器等中的之一。
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或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如芯片系统、芯片、芯片模组。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如收发器件等。
网络设备,可以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进行通信,如因特网(internet)、私有的IP网、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运营商的网络、其他数据网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10、通信模块220、电源管理模块230、存储模块240。
①处理器210
处理器210以对应的总线形式连接和控制通信模块220、电源管理模块230、存储模块240。
处理器210可以是网络设备200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网络设备200中的各个模块。
处理器210可以通过运行、调用或执行存储模块240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通信模式配置。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unit,N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 processor,I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等。
②通信模块220
通信模块220可以实现2G/3G/4G/5G移动通信网络、车联网通信网络、物联网通信网络、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等功能以执行无线移动网络的数据接收与发送,可以提供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WIFI、蓝牙、超带宽(ultra wideband,UWB)等功能以执行本地网络的数据接收与发送。
通信模块220可以用于向主机或核心网中的设备等发送各类信息/操控命令/数据等。
通信模块220可以为通信接口。
通信模块220可以用于提供M(M为正整数)个外网网卡和N(N为正整数)个内网网卡。其中,外网网卡可以是用于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内网网卡可以是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
可以理解的是,外网网卡可以用于为主机提供无线移动网络,内网网卡可以用于为主机提供本地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外网网卡可以称为WAN网卡、第一网卡或其他术语,只要具有相同的功能,都在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内。同理,内网网卡可以称为LAN网卡、第二网卡或其他术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下面以通信模块220能实现2G/3G/4G/5G移动通信网络和WIFI功能为例,对通信模块220进行说明。
例如,通信模块220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模块和WIFI模块。
SIM模块可以用于提供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APN是一种网络接入技术,是通过主机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其决定了主机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核心网。因此,外网网卡可以是通过APN与核心网建立一个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network,PDN)的通信链路。
WIFI模块可以用于提供WIFI热点。因此,内网网卡可以是通过WIFI热点与主机建立的一个通信链路。
③电源管理模块230
电源管理模块230可以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并可以为网络设备200提供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管理等功能。
④存储模块240
存储模块24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以用于存储操作系统或者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以用于存储数据等。
存储模块240可以为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等。
另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该硬件层可以包括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存储器)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或实时操作锡系统(real-time operatingsystem,RTOS)等。
3)主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主机可以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可以与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可以接入网络设备的设备。
例如,主机,可以是支持Wi-Fi通讯功能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服务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远程/远端终端(remote UE)、站点、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智能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中的之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若主机为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为软硬件单元。例如,该软硬件单元可以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service,SAAS)平台、数据库等中的之一。
另外,该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硬件服务器、软件服务器、软硬件服务器、鉴权服务器、管理平台、物联网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器(Nginx)、数据中心网络设备、PC、计算设备、5G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设备等中的之一,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主机,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或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如芯片系统、芯片、芯片模组。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如收发器件等。
4)示例性说明
下面以网络设备和主机之间的交互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做一个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主机120。其中,网络设备110可以为主机120接入本地无线或有线网络以及接入核心网(core network,CN)130。
无线通信系统10还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通信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一定数量的主机,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无线通信系统10还可以包括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核心网设备、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2、IP地址的类型和同一网段
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由InternetNIC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分配,D、E类为特殊地址。
A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用于表示不同网段),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因此,若A类IP的第一段号码相同,而后三段号码不同,则表示同一个网段下的不同主机。
A类IP地址的地址范围为1.0.0.0至127.255.255.255。
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两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因此,若B类IP的前两段号码相同,而后两段号码不同,则表示同一个网段下的不同主机。
B类IP地址的地址范围为128.0.0.0至191.255.255.255。
C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因此,若C类IP的前三段相同,而剩下的一段号码不同,则表示同一个网段下的不同主机。
C类IP地址的地址范围为192.0.0.0至223.255.255.255。
3、配置指令、通信模式、外网网卡、内网网卡
1)配置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指令,可以用于对接入网络设备的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配置。其中,该配置指令可以是由主机发送给网络设备的,可以是网络设备默认配置的,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2)通信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模式,可以用于描述主机的通信行为/网络特性/网络配置方式。可以理解为,主机将采用什么样的通信行为/网络特性/网络配置方式来进行通信。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网络配置的灵活性,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网络设备,并通过该网络设备将接入的主机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路由通信模式”。
3)外网网卡、内网网卡
结合上述“2)网络设备”中的内容可知,该网络设备可以用于为接入的主机提供无线移动网络和本地网络(也可以称为内网、私网或LAN等)。
具体实现时,网络设备的通信模块可以提供M(M为正整数)个外网网卡和N(N为正整数)个内网网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外网网卡,一个或多个内网网卡,以及将主机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路由通信模式”,因此并不同于常用的路由器。
其中,外网网卡可以用于与核心网(也可以称为外网、公网、运营商的网络或WAN等)建立连接;内网网卡可以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外网网卡可以是通过SIM模块中的APN与核心网建立一个PDN的通信链路。
内网网卡可以是通过USB线虚拟出的一个通信链路,可以是通过WIFI热点与主机建立的一个通信链路。也就是说,内网网卡可以是虚拟出来和主机进行交互的。
另外,由于内网网卡对应一个承载,外网网卡对应一个承载,因此各自的通信链路不同。同时,主机和内网网卡交互数据,而外网网卡和核心网交互数据。
4)透传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
透传通信模式,是指网络设备直接将外网网卡的IP(即公网IP/外网IP)分配给连上该网络设备的主机,从而使得该主机可以使用运营商所分配的公网IP上网。
其中,在透传通信模式下,一个外网网卡只能供一个主机使用,一个内网网卡也只能供一个主机使用。
另外,由于内网网卡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因此内网网卡的IP需要与主机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在给主机分配IP时,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会配一个网关(即内网网卡),而该网关的IP和主机的IP需要在同一个网段(或同一个域)下。通常方式是,将主机的IP加上或减去预设阈值(如1)来作为网关的IP。
因此,透传通信模式可以用于表示主机的IP与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主机的IP与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可见,由于主机连接内网网卡,主机和IP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且主机的IP是公网IP,因此在内网网卡接收到主机所生成的数据之后,该数据可以直接经由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而无需再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5)路由通信模式
路由通信模式,是指网络设备将内网IP(私有IP/本地IP)分配给连上该网络设备的主机,而主机需要采用该内网IP进行上网,并且需要将该内网IP通过NAT转换为公网IP。
其中,在路由通信模式下,一个外网网卡可以供一个或多个主机使用,一个内网网卡也可以供一个或多个主机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路由通信模式下,一套TCP/IP协议栈可以配一个或多个内网网卡以及一个或多个外网网卡。因此,在内网网卡收到主机所生成数据之后,需要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再由TCP/IP协议栈对来自每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的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建立NAT表、维护NAT表、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
可见,相比于路由通信模式,透传通信模式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同理,内网网卡的IP需要与主机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因此,路由通信模式可以用于表示主机的IP与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且主机的IP与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4、通信场景
由于网络设备可以提供M个外网网卡和N个内网网卡,而M和N的取值不固定,且接入网络设备的主机的数量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L(L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下面本申请实施例将结合具体的场景来说明如何为一个或多个主机配置通信模式。
场景1:
1)场景描述
若有一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则网络设备可以将主机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透传通信模式称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路由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路由通信模式称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
由于网络设备提供M(M为正整数)个外网网卡和N个内网网卡,因此网络设备需要将M个外网网卡中的某一个外网网卡(为了便于区分,该外网网卡称为“第一外网网卡”)配置给主机使用,以及将N个内网网卡中的某一个内网网卡(为了便于区分,该内网网卡称为“第一内网网卡”)配置给主机使用。
此时,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主机的IP与第一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主机的IP与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的IP均不相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一外网网卡的IP,且主机的IP与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2)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何种通信模式
对于主机的通信模式需要配置为何种通信模式,可以存在如下方式: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主机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的意愿或需要可以是在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上报给网络设备的。
例如,主机在与网络设备的关联过程中,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该信息由关联请求帧携带,该信息用于指示主机所需/所意愿配置的通信模式。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信息将主机配置为其所需/所意愿的通信模式。
·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默认配置方式对主机进行配置。
例如,在主机初始接入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按照默认配置方式将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而在接入网络设备之后,主机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或需要将第一路由模式切换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
·网络设备可以按照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进行配置;其中,该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用于指示主机所支持的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可以是在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上报给网络设备的。
例如,主机在与网络设备的关联过程中,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自己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该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由关联请求帧携带。其中,若该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为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可以将该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也可以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若该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为仅支持路由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只能将该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
·网络设备可以按照主机的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上述“3)主机”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主机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设备。
当主机为服务器时,由于服务器可以向公网中的其他主机提供服务,因此可以为接入的服务器分配公网IP,即将服务器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如此公网中的其余主机可以快速查到该服务器。
当主机为用户设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时,由于这类设备通常是访问公网中的其他主机所提供的服务,因此可以为接入的这类设备分配私网IP即可,即将这类设备的通信模式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
另外,主机的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可以是在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上报给网络设备的。
3)在“第一透传通信模式”下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可知,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也就是说,由于主机连接第一内网网卡,主机和IP和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且主机的IP是公网IP,因此在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主机所生成的数据之后,该数据可以直接经由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而无需再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同理,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也就是说,在第一外网网卡从核心网接收到主机所需的数据之后,该数据可以直接经由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而无需再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4)在“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下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可知,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也就是说,由于主机连接第一内网网卡,主机的IP和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而主机的IP不是公网IP,因此在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主机所生成的数据之后,需要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在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最后由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同理,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也就是说,在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主机所需的数据之后,需要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在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最后由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5)主机的通信模式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或需要将所配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从有利于保证用户需求,提高网络设备配置通信模式的灵活性。
例如,在主机接入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第一路由模式。随后,主机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或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切换指令(如AT),该切换指令用于请求网络设备将主机的通信模式由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切换。对应的,网络设备获取该切换指令,并响应该切换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由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切换。
对于如何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将主机与该主机所使用的内网网卡(即第一内网网卡)之间所建立通信链路进行单独重建。
具体实现时,DHCP可以重新为第一内网网卡和主机分配IP。其中,重新分配的第一内网网卡的IP和重新分配的主机的IP在同一个网段。另外,若主机的通信模式由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切换,则重新分配的主机的IP与第一外网网卡的IP相同;若主机的通信模式由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重新分配的主机的IP与第一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
6)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的区分或预留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可能存在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如M等于1)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不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如M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
因此,为了保证主机的通信模式切换,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本申请实施例需要对该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port)进行区分和预留。
对于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标记的,而端口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一台计算机中的特定进程所提供的服务。通常,网络中的计算机是通过IP地址来代表其身份的,它只能表示某台特定的计算机,但是一台计算机上可以同时提供很多个服务,如数据库服务、FTP服务、Web服务等,因此可以通过端口号来区别相同计算机所提供的这些不同的服务。例如,端口号21表示的是FTP服务,端口号23表示的是Telnet服务,端口号25指的是SMTP服务,端口号表示的是浏览网页的服务等。
基于此,区分和预留的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包括以下之一:用于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用于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
例如,网络设备只提供一个外网网卡。在主机的通信模式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将主机所使用的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配置为用于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当主机的通信模式由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切换时,由于主机所使用的外网网卡不变,因此为了保证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网络设备需要将主机所使用的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配置为用于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
同理,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不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对每个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进行区分和预留,也可以对每个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port)进行区分和预留,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7)示例说明
下面以M等于2,N等于2为例,对“场景1”配置1个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320提供内网网卡3210、内网网卡3220、外网网卡3230、外网网卡3240、TCP/IP协议栈3250、Socket接口3260。其中,TCP/IP协议栈3250用于对来自每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的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建立NAT表、维护NAT表、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Socket接口3260用于提供网络设备320自身的上网需求。具体实现如下:
◆运营商为网络设备320分配有两个公网IP,即120.0.25.239、126.0.1.1;
◆网络设备320将外网网卡3230的IP配置为120.0.25.239;
◆网络设备320将外网网卡3240的IP配置为126.0.1.1;
若主机310接入网络设备320,且主机310需要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320将外网网卡3230分配给主机310使用,并直接将外网网卡3230的IP分配给主机310。此时,主机310的IP为120.0.25.239。
另外,网络设备320将内网网卡3210分配给主机31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3210的IP和主机31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3210的IP为120.0.25.240。
在内网网卡3210接收到主机31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外网网卡3230发送给核心网330。同理,在外网网卡323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330的主机310所需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内网网卡3210发送给主机310。
场景2:
1)场景描述
若有L(L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等于1以及N大于1,则由于网络设备只能提供一个外网网卡,因此网络设备只可以为该L个主机中的某一主机(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该主机称为“第一主机”)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透传通信模式称为“第二透传通信模式”),而将剩余的所有主机(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该所有主机称为“第二主机”)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路由通信模式称为“第二路由通信模式”)。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主机配置为第二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配置为第二路由通信模式。
由于网络设备提供一个(M等于1)外网网卡和多个(N大于1)内网网卡,因此网络设备需要将该外网网卡(为了便于区分,该外网网卡称为“第二外网网卡”)同时配置给L个主机使用,将该N个内网网卡中的某一个内网网卡(为了便于区分,该内网网卡称为“第二内网网卡”)配置给第一主机使用,以及将剩余的所有内网网卡中的一个或多个内网网卡(为了便于区分,该内网网卡称为“第三内网网卡”)配置给第二主机(剩余的所有主机)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何配置多少个内网网卡给第二主机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配置同一个内网网卡给第二主机,可以配置同一个内网网卡给第二主机中的一部分主机,而配置另一些内网网卡给第二主机中的另一部分主机。也就是说,第二主机中各个主机所使用的内网网卡可以相同,开也可以不相同,取决于网络设备的具体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此时,第二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一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一主机的IP与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二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二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且第二主机的IP与第三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3)L个主机中各个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何种模式
对于L个主机中各个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何种模式,可以存在如下方式: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个主机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主机的意愿或需要可以是各自在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上报给网络设备的。
例如,L个主机在与网络设备的关联过程中,可以各自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该信息由关联请求帧携带,该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主机所需/所意愿配置的通信模式为透传通信模式,第二主机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该信息由关联请求帧携带,该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主机所需/所意愿配置的通信模式为路由通信模式。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个主机所发的信息将各个主机配置为其所需/所意愿的通信模式。
·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各个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进行配置;其中,该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用于指示主机所支持的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可以是各自在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上报给网络设备的。
例如,L个主机在与网络设备的关联过程中,可以各自向网络设备上报各个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该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由关联请求帧携带。其中,第一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为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第二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为仅支持路由通信模式。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各个主机的接入能力/通信能力/支持能力,将第一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路由模式。
·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各个主机的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主机的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可以是各自在接入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上报给网络设备的。
例如,L个主机在与网络设备的关联过程中,可以各自向网络设备上报各个主机的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该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由关联请求帧携带。其中,第一主机为服务器,第二主机为用户设备。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按照各个主机的设备类型/服务访问类型/服务提供类型,将第一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路由模式。
4)第一主机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场景1”可知,由于第一主机连接第二内网网卡,第一主机和IP和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且第一主机的IP是公网IP,因此在第二内网网卡接收到第一主机所生成的数据之后,该数据可以直接经由第二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而无需再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同理,由于第一主机连接第二内网网卡,第一主机和IP和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且第一主机的IP是公网IP,因此在第二外网网卡从核心网接收到第一主机所需的数据之后,该数据可以直接经由第二内网网卡发送给第一主机,而无需再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5)第二主机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场景1”可知,由于第二主机连接第三内网网卡,第二主机的IP和第三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而第二主机的IP不是公网IP,因此在第三内网网卡接收到第二主机所生成的数据之后,需要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在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最后由第二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同理,在第二外网网卡接收到第二主机所需的数据之后,需要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在由TCP/IP协议栈对该数据进行IP头解析、NAT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最后由第三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6)L个主机中主机的通信模式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场景2”中,第一主机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或需要将所配的通信模式由透传通信模式切换为路由通信模式,而第二主机只有在第一主机切换为路由通信模式下才可以允许执行切换,从有利于保证配置通信模式的稳定性。
与上述“场景1”类似,对于如何将第一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主机与该主机所使用的内网网卡(即第二内网网卡)之间所建立通信链路进行单独重建。
具体实现时,DHCP可以重新为第二内网网卡和第一主机分配IP。其中,重新分配的第二内网网卡的IP和重新分配的第一主机的IP在同一个网段。同时,重新分配的第一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
同理,对于如何将第二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二主机与该主机所使用的内网网卡(即第三内网网卡)之间所建立通信链路进行单独重建。
具体实现时,DHCP可以重新为第三内网网卡和第二主机分配IP。其中,重新分配的第三内网网卡的IP和重新分配的第二主机的IP在同一个网段。同时,重新分配的第二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相同。
7)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的区分或预留
在“场景2”中,由于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即第二外网网卡),因此为了保证主机的通信模式切换,本申请实施例需要对第二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进行区分和预留。
基于此,区分和预留的第二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包括以下之一:用于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用于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
8)示例说明
下面以M等于1,N等于2为例,对“场景2”配置3(L等于3)个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440提供内网网卡4410、内网网卡4420、外网网卡4430、TCP/IP协议栈4440、Socket接口4450。其中,TCP/IP协议栈4440用于对来自每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的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建立NAT表、维护NAT表、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Socket接口4450用于提供网络设备440自身的上网需求。具体实现如下:
◆运营商为网络设备440分配有一个公网IP,即120.0.25.239;
◆网络设备440将外网网卡4430的IP配置为120.0.25.239;
若主机410、主机420和主机430接入网络设备440,且主机410需要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主机420和主机430均需要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440将外网网卡4430分配给主机410、主机420和主机430使用。
网络设备440直接将外网网卡4430的IP分配给主机410。此时,主机410的IP为120.0.25.239。
网络设备440将内网IP分配给主机420和主机430。此时,主机420的IP为192.168.40.3,以及主机430的IP为192.168.40.4。
另外,网络设备440将内网网卡4410分配给主机41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4410的IP和主机41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4410的IP为120.0.25.240。
网络设备440将内网网卡4420分配给主机420和主机43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4420的IP与主机420的IP和主机43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4420的IP为192.168.40.1。
在内网网卡4410接收到主机41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外网网卡4430发送给核心网450。同理,在外网网卡443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450的主机410所需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内网网卡4410发送给主机410。
在内网网卡4420接收到主机420/主机43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4440,再由TCP/IP协议栈4440对该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以发送给外网网卡4430,最后外网网卡4430将该数据发送给核心网450。
同理,在外网网卡443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450的主机420/主机430所需的数据之后,通过TCP/IP协议栈4440将该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内网网卡4420发送给主机420/主机430。
在网络设备440本身需要上网的情况下,调用Socket接口4450,将数据走TCP/UDP到IP,然而直接从外网网卡4430出去。
场景3:
1)场景描述
若有L(L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大于1以及N大于1,则由于网络设备能提供多个外网网卡,因此网络设备可以为该L个主机中的某一或某些主机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而将剩余的其他主机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
具体类似上述“场景1”和“场景2”中的类似,对此不作赘述。
2)示例说明
下面以M等于2,N等于2为例,对“场景3”配置3(L等于3)个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540提供内网网卡5410、内网网卡5420、外网网卡5430、外网网卡5440、TCP/IP协议栈5450、Socket接口5460。其中,TCP/IP协议栈5450用于对来自每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的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建立NAT表、维护NAT表、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Socket接口5460用于提供网络设备540自身的上网需求。具体实现如下:
◆运营商为网络设备540分配有两个公网IP,即120.0.25.239、126.0.1.1;
◆网络设备540将外网网卡5430的IP配置为120.0.25.239;
◆网络设备540将外网网卡5440的IP配置为126.0.1.1;
若主机510、主机520和主机530接入网络设备540,且主机510需要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主机520和主机530均需要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540将外网网卡5430分配给主机510使用,将外网网卡5440分配给主机520和主机530使用。
网络设备540直接将外网网卡5430的IP分配给主机510。此时,主机510的IP为120.0.25.239。
网络设备540将内网IP分配给主机520和主机530。此时,主机520的IP为192.168.40.3,以及主机530的IP为192.168.40.4。
另外,网络设备540将内网网卡5410分配给主机51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5410的IP和主机51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5410的IP为120.0.25.240。
网络设备540将内网网卡5420分配给主机520和主机53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5420的IP与主机520的IP和主机53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5420的IP为192.168.40.1。
在内网网卡5410接收到主机51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外网网卡5430发送给核心网550。同理,在外网网卡543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550的主机510所需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内网网卡5410发送给主机510。
在内网网卡5420接收到主机520/主机53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5450,再由TCP/IP协议栈5450对该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以发送给外网网卡5440,最后外网网卡5440将该数据发送给核心网550。
同理,在外网网卡544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550的主机520/主机530所需的数据之后,通过TCP/IP协议栈5450将该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内网网卡5420发送给主机520/主机530。
在网络设备540本身需要上网的情况下,调用Socket接口5460,将数据走TCP/UDP到IP,然而直接从外网网卡5430/外网网卡5440出去。
场景4:
1)场景描述
若有L(L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等于1以及N大于或等于1,则由于网络设备能提供一个外网网卡,因此网络设备可以为该L个主机均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路由通信模式称为“第三路由通信模式”)。
具体类似上述“场景1”和“场景2”中的类似,对此不作赘述。
2)示例说明
下面以M等于1,N等于2为例,对“场景4”配置3(L等于3)个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640提供内网网卡6410、内网网卡6420、外网网卡6430、TCP/IP协议栈6440、Socket接口6450。其中,TCP/IP协议栈6440用于对来自每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的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建立NAT表、维护NAT表、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Socket接口6450用于提供网络设备640自身的上网需求。具体实现如下:
◆运营商为网络设备640分配有一个公网IP,即120.0.25.239;
◆网络设备640将外网网卡6430的IP配置为120.0.25.239;
若主机610、主机620和主机630接入网络设备640,且主机610、主机620和主机630均需要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640将外网网卡6430分配给主机610、主机620和主机630使用。
网络设备640直接将内网IP分配给主机610、主机620和主机630。此时,主机610的IP为192.168.40.2,主机620的IP为192.168.50.2,以及主机630的IP为192.168.50.3。
另外,网络设备640将内网网卡6410分配给主机61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6410的IP和主机61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6410的IP为192.168.40.1。
网络设备640将内网网卡6420分配给主机620和主机63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6420的IP与主机620的IP和主机63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6420的IP为192.168.50.1。
在内网网卡6410接收到主机61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外网网卡6430发送给核心网650。同理,在外网网卡643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650的主机610所需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内网网卡6410发送给主机610。
在内网网卡6420接收到主机620/主机63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6440,再由TCP/IP协议栈6440对该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以发送给外网网卡6430,最后外网网卡6430将该数据发送给核心网650。
同理,在外网网卡643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650的主机620/主机630所需的数据之后,通过TCP/IP协议栈6440将该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内网网卡6420发送给主机620/主机630。
在网络设备640本身需要上网的情况下,调用Socket接口6450,将数据走TCP/UDP到IP,然而直接从外网网卡6430出去。
场景5:
1)场景描述
若有L(L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大于或等于L以及N大于1,则由于网络设备能提供多个外网网卡以及多个内网网卡,因此网络设备可以为该L个主机中的某一或某些主机(如X个主机,X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均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透传通信模式称为“第三透传通信模式”),而将另外一个或多个主机(如(L-X)个主机)均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为了便于区分,此处的路由通信模式称为“第四路由通信模式”)。
具体类似上述“场景1”和“场景2”中的类似,对此不作赘述。
2)示例说明
下面以M等于2,N等于3,X等于2为例,对“场景3”配置3(L等于3)个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7所示,网络设740提供内网网卡7410、内网网卡7420、内网网卡7430、外网网卡7440、外网网卡7450、TCP/IP协议栈7460、Socket接口7470。其中,TCP/IP协议栈7460用于对来自每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的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建立NAT表、维护NAT表、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Socket接口7470用于提供网络设备740自身的上网需求。
具体实现如下:
◆运营商为网络设备740分配有两个公网IP,即120.0.25.239、126.0.1.1;
◆网络设备740将外网网卡7440的IP配置为120.0.25.239;
◆网络设备740将外网网卡7450的IP配置为126.0.1.1;
若主机710、主机720和主机730接入网络设备740,且主机710和主机720均需要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主机730需要配置为路由通信模式,则网络设备740将外网网卡7440分配给主机710使用,将外网网卡7450分配给主机720和主机730使用。
网络设备740直接将外网网卡7440的IP分配给主机710。此时,主机710的IP为120.0.25.239。
网络设备740直接将外网网卡7450的IP分配给主机720。此时,主机720的IP为126.0.1.1。
网络设备740将内网IP分配给主机730。此时,主机720的IP为192.168.40.2。
另外,网络设备740将内网网卡7410分配给主机71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7410的IP和主机71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7410的IP为120.0.25.240。
网络设备740将内网网卡7420分配给主机72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7420的IP和主机72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7420的IP为126.0.1.2。
网络设备740将内网网卡7430分配给主机730使用,并将内网网卡7430的IP与主机720的IP和主机730的IP配置在同一个网段下。此时,内网网卡7430的IP为192.168.40.1。
在内网网卡7410接收到主机71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外网网卡7440发送给核心网750。同理,在外网网卡744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750的主机710所需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内网网卡7410发送给主机710。
在内网网卡7420接收到主机72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外网网卡7450发送给核心网750。同理,在外网网卡745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750的主机720所需的数据之后,直接将该数据通过内网网卡7420发送给主机720。
在内网网卡7420接收到主机730所生成的数据之后,将该数据发送到TCP/IP协议栈7460,再由TCP/IP协议栈7460对该数据进行IP层的解析、查找NAT表、IP转换、路由转发等处理以发送给外网网卡7450,最后外网网卡7450将该数据发送给核心网750。
同理,在外网网卡7450接收到来自核心网750的主机730所需的数据之后,通过TCP/IP协议栈7460将该数据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内网网卡7430发送给主机730。
在网络设备740本身需要上网的情况下,调用Socket接口7470,将数据走TCP/UDP到IP,然而直接从外网网卡7440/外网网卡7450出去。
5、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的示例说明
结合上述可知,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上述各类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进行示例介绍。图8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另外,图8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处理器、芯片、芯片模组、装置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810、获取配置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指令”详见上述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S820、响应该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路由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网络设备”、“主机”、“透传通信模式”、“路由通信模式”等的相关解释说明,可以详见上述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响应配置指令以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从而不仅有利于为主机提供移动无线通信与路由,还有利于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和用户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提供M个外网网卡和N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用于与核心网建立连接,内网网卡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M为正整数,N为正整数;
透传通信模式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该主机的互联网协议IP与M个外网网卡中的第一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该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路由通信模式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该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该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的IP均不相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一外网网卡的IP,且该主机的IP与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提供M个用于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外网网卡,N个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的内网网卡,以及灵活的将接入的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或者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从而不仅有利于为主机提供移动无线通信与路由,还有利于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和用户需求。另外,由于第一透传通信模式下的主机可以直接使用公网IP(即第一外网网卡的IP),因此不仅有利于提升公网中的其他主机快速访问或查找该主机,也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块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IM模块和无线保真WIFI模块;SIM模块用于提供APN,外网网卡是通过APN与核心网建立一个公用数据网PDN的通信链路;WIFI模块用于提供WIFI热点,内网网卡是通过WIFI热点与主机建立的一个通信链路。
可见,通过SIM模块来创建外网网卡,使得网络设备具备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的能力,以便为接入的主机提供接入公网的能力。同理,通过WIFI模块来创建内网网卡,使得网络设备具备与主机建立连接的能力,以便为接入的主机提供接本地网络的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可见,第一透传通信模式下的主机可以直接使用公网IP(即第一外网网卡的IP),从而不仅有利于提升公网中的其他主机快速访问或查找该主机,也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可见,通过NAT对IP地址进行转换,实现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下的主机提供访问核心网的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区分和预留的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包括以下之一:用于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用于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不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不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
可见,为了保证主机的通信模式的转换以及提升网络稳定性,需要对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切换指令;响应切换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对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转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内网网卡与主机所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重建,重建包括重新为第一内网网卡和主机分配IP。
可见,通过重新为第一内网网卡和主机分配IP,从而实现对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转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等于1以及N大于1的情况下,将第一主机配置为第二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配置为第二路由通信模式,L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主机为L个主机中的一个,第二主机为L个主机中除第一主机外的所有主机;
第二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一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中的第二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一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二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二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且第二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三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具体详见上述“场景2”中的描述,对此不在赘述。
可见,网络设备具备根据不同场景来灵活配置接入的主机的通信模式能力,区别于传统的路由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且M等于1的情况下,将L个主机均配置为第三路由通信模式;
第三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个主机的IP均与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L个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且L个主机的IP与各自的第四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三外网网卡为M个外网网卡中的一个,第四内网网卡为在N个内网网卡中的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具体详见上述“场景4”中的描述,对此不在赘述。
可见,网络设备具备根据不同场景来灵活配置接入的主机的通信模式能力,区别与传统的路由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且M大于或等于L的情况下,将X个主机配置为第三透传通信模式,而将(L-X)个主机配置为第四路由通信模式,X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第三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X个主机中的第三主机的IP与X个外网网卡中的第四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三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五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四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X)个主机中的第四主机的IP与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四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且第四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六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三内网网卡为在N个内网网卡中除第二内网网卡之外的一个或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具体详见上述“场景5”中的描述,对此不在赘述。
可见,网络设备具备根据不同场景来灵活配置接入的主机的通信模式能力,区别于传统的路由器。
6、一种通信模式配置装置的示例说明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方法、模块、单元或者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者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方法、功能、模块、单元或者步骤究竟以硬件或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方法、功能、模块、单元或者步骤,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进行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功能单元/模块中。上述集成的功能单元/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只是一种逻辑功能划分,而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是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模式配置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通信模式配置装置90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901和配置单元902。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单元901可以是一种用于收发信号、数据、信息等的模块单元;配置单元902可以是一种用于收发信号、数据、信息等的模块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获取单元901和配置单元902可以是分离的单元,也可以集成在同一个单元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获取单元901和配置单元902可以集成在处理单元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获取单元901可以集成在通信单元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配置单元902可以集成在处理单元中。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等。
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式配置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通信模式配置装置900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者指令。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式配置装置900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模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式配置装置900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
具体实现时,获取单元901和配置单元902用于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步骤。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配置指令;
配置单元902,用于响应该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路由通信模式。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通信模式配置装置900,应用于网络设备中,该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响应配置指令以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从而不仅有利于为主机提供移动无线通信与路由,还有利于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和用户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述实施例中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详见上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提供M个外网网卡和N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用于与核心网建立连接,内网网卡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M为正整数,N为正整数;
透传通信模式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该主机的互联网协议IP与M个外网网卡中的第一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该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路由通信模式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该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该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的IP均不相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一外网网卡的IP,且该主机的IP与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块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IM模块和无线保真WIFI模块;
SIM模块用于提供接入点名称APN,外网网卡是通过APN与核心网建立一个公用数据网PDN的通信链路;
WIFI模块用于提供WIFI热点,内网网卡是通过WIFI热点与主机建立的一个通信链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区分和预留的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包括以下之一:用于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用于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
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不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不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式配置900还包括切换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901,还用于获取切换指令;
切换单元,用于响应该切换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在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方面,切换单元用于:
将第一内网网卡与主机所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重建,重建包括重新为第一内网网卡和主机分配IP。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配置单元902还用于: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等于1以及N大于1的情况下,将第一主机配置为第二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配置为第二路由通信模式,L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主机为L个主机中的一个,第二主机为L个主机中除第一主机外的所有主机;
第二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一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中的第二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一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二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二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且第二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三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配置单元902还用于: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且M等于1的情况下,将L个主机均配置为第三路由通信模式;
第三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个主机的IP均与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L个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且L个主机的IP与各自的第四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三外网网卡为M个外网网卡中的一个,第四内网网卡为在N个内网网卡中的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配置单元902还用于: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且M大于或等于L的情况下,将X个主机配置为第三透传通信模式,而将(L-X)个主机配置为第四路由通信模式,X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第三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X个主机中的第三主机的IP与X个外网网卡中的第四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三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五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四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X)个主机中的第四主机的IP与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四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且第四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六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三内网网卡为在N个内网网卡中除第二内网网卡之外的一个或多个。
7、一种网络设备的示例说明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网络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以及用于连接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的通信总线。
存储器1020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存储器1020用于存储网络设备1000所执行的程序代码和所传输的数据。
网络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其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器101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PU。在处理器1010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网络设备1000中的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1021以实现如下:
获取配置指令;
响应该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或者路由通信模式。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一种网络设备1000,该网络设备可以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使得网络设备可以响应配置指令以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从而不仅有利于为主机提供移动无线通信与路由,还有利于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和用户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述实施例中各个操作的具体实现可以详见上述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提供M个外网网卡和N个内网网卡,外网网卡用于与核心网建立连接,内网网卡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M为正整数,N为正整数;
透传通信模式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该主机的互联网协议IP与M个外网网卡中的第一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该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路由通信模式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该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该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的IP均不相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一外网网卡的IP,且该主机的IP与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通信模块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IM模块和无线保真WIFI模块;
SIM模块用于提供接入点名称APN,外网网卡是通过APN与核心网建立一个公用数据网PDN的通信链路;
WIFI模块用于提供WIFI热点,内网网卡是通过WIFI热点与主机建立的一个通信链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若主机配置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将直接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核心网;
若主机配置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主机所需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主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区分和预留的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包括以下之一:用于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用于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
若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不共用同一个外网网卡,则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不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1021以实现如下:
获取切换指令;
响应切换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在将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方面,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1021以实现如下:
将第一内网网卡与主机所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重建,重建包括重新为第一内网网卡和主机分配IP。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1021以实现如下: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M等于1以及N大于1的情况下,将第一主机配置为第二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配置为第二路由通信模式,L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主机为L个主机中的一个,第二主机为L个主机中除第一主机外的所有主机;
第二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一主机的IP与M个外网网卡中的第二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一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二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第二主机的IP与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且第二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三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1021以实现如下: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且M等于1的情况下,将L个主机均配置为第三路由通信模式;
第三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个主机的IP均与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L个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且L个主机的IP与各自的第四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三外网网卡为M个外网网卡中的一个,第四内网网卡为在N个内网网卡中的一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1010还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1021以实现如下:
在有L个主机接入网络设备且M大于或等于L的情况下,将X个主机配置为第三透传通信模式,而将(L-X)个主机配置为第四路由通信模式,X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第三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X个主机中的第三主机的IP与X个外网网卡中的第四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第三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五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四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X)个主机中的第四主机的IP与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第四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且第四主机的IP与N个内网网卡中的第六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第三内网网卡为在N个内网网卡中除第二内网网卡之外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模组,包括收发组件和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该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中,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各个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步骤、模块或单元等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步骤或者相关模块/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来实现。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如SSD)等。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或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也可以一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而另一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或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其包含的一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而另一部分(如果有)的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或产品,或者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或产品,同理可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通信模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网络设备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置指令;
响应所述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所述透传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路由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提供M个外网网卡和N个内网网卡,所述外网网卡用于与核心网建立连接,所述内网网卡用于与主机建立连接,M为正整数,N为正整数;
所述透传通信模式为第一透传通信模式,所述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所述主机的互联网协议IP与M个所述外网网卡中的第一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所述主机的IP与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的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所述路由通信模式为第一路由通信模式,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所述主机的IP与M个所述外网网卡的IP均不相同,所述主机的IP需要经过网络地址转换NAT转换为所述第一外网网卡的IP,且所述主机的IP与所述第一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用户身份识别SIM模块和无线保真WIFI模块;
所述SIM模块用于提供接入点名称APN,所述外网网卡是通过所述APN与所述核心网建立一个公用数据网PDN的通信链路;
所述WIFI模块用于提供WIFI热点,所述内网网卡是通过所述WIFI热点与所述主机建立的一个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机配置为所述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所述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所述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将直接通过所述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所述核心网;
若所述主机配置为所述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则由所述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所述主机所需的数据将直接通过所述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所述主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主机配置为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所述第一内网网卡接收到的所述主机所生成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所述第一外网网卡发送给所述核心网;
若所述主机配置为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则由所述第一外网网卡接收到的所述主机所需的数据在经过NAT转换后通过所述第一内网网卡发送给所述主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共用同一个所述外网网卡,则所述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区分和预留的所述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包括以下之一:用于所述第一透传通信模式的端口、用于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的端口;
若所述第一透传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一路由通信模式不共用同一个所述外网网卡,则所述外网网卡的IP对应的端口不需要进行区分和预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切换指令;
响应所述切换指令,将所述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主机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包括:
将所述第一内网网卡与所述主机所建立的通信链路进行重建,所述重建包括重新为所述第一内网网卡和所述主机分配IP。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有L个所述主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M等于1以及N大于1的情况下,将第一主机配置为第二透传通信模式,而将第二主机配置为第二路由通信模式,L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主机为L个所述主机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主机为L个所述主机中除所述第一主机外的所有所述主机;
所述第二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所述第一主机的IP与M个所述外网网卡中的第二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所述第一主机的IP与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的第二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所述第二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所述第二主机的IP与所述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所述第二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所述第二外网网卡的IP,且所述第二主机的IP与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的第三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有L个所述主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且M等于1的情况下,将L个所述主机均配置为第三路由通信模式;
所述第三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个所述主机的IP均与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L个所述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所述第三外网网卡的IP,且L个所述主机的IP与各自的第四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所述第三外网网卡为M个所述外网网卡中的一个,所述第四内网网卡为在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的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有L个所述主机接入所述网络设备且M大于或等于L的情况下,将X个所述主机配置为第三透传通信模式,而将(L-X)个所述主机配置为第四路由通信模式,X为小于或等于L的正整数;
所述第三透传通信模式用于表示X个所述主机中的第三主机的IP与X个所述外网网卡中的第四外网网卡的IP相同,且所述第三主机的IP与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的第五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所述第四路由通信模式用于表示(L-X)个所述主机中的第四主机的IP与所述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不相同,所述第四主机的IP需要经过NAT转换为所述第四外网网卡的IP,且所述第四主机的IP与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的第六内网网卡的IP在同一个网段下;
所述第三内网网卡为在N个所述内网网卡中除所述第二内网网卡之外的一个或多个。
12.一种通信模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中,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支持透传通信模式和路由通信模式;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置指令;
配置单元,用于响应所述配置指令,将主机的通信模式配置为所述透传通信模式或者所述路由通信模式。
1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32470.6A 2021-12-28 2021-12-28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Active CN114363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2470.6A CN114363929B (zh) 2021-12-28 2021-12-28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2470.6A CN114363929B (zh) 2021-12-28 2021-12-28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929A true CN114363929A (zh) 2022-04-15
CN114363929B CN114363929B (zh) 2023-10-13

Family

ID=8110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2470.6A Active CN114363929B (zh) 2021-12-28 2021-12-28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392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5821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Alcatel Ip Networks, Inc. Enhanced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CN101860439A (zh) * 2010-04-16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板、通信设备以及配置接口板的方法
CN103188721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01790A (zh) * 2013-08-05 2013-11-20 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访问ap模式/中继模式下的无线路由器的方法
CN105323749A (zh) * 2014-07-15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拨号上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5211147U (zh) * 2015-12-14 2016-05-0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集中器及传输电力数据的系统
CN107819663A (zh) * 2017-11-27 2018-03-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虚拟网络功能服务链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08958A (zh) * 2021-08-06 2021-11-26 深圳市西瑞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onu自动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15821A1 (en) * 2003-04-28 2004-10-28 Alcatel Ip Networks, Inc. Enhanced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CN101860439A (zh) * 2010-04-16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口板、通信设备以及配置接口板的方法
CN103188721A (zh) * 2011-12-28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401790A (zh) * 2013-08-05 2013-11-20 深圳市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访问ap模式/中继模式下的无线路由器的方法
CN105323749A (zh) * 2014-07-15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拨号上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5211147U (zh) * 2015-12-14 2016-05-04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集中器及传输电力数据的系统
CN107819663A (zh) * 2017-11-27 2018-03-2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虚拟网络功能服务链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08958A (zh) * 2021-08-06 2021-11-26 深圳市西瑞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onu自动配置路由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波;周明华;陈晓琪;: "利用策略路由+NAT实现局域网双路出口", 科技创新与应用, no. 01 *
郭理豪;陈新;: "外网全透明访问内网技术剖析", 沿海企业与科技,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929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93B (zh)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009630B2 (ja) 同時パケット・データ・ネットワーク(pdn)・アクセス
EP331303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CN101951691B (zh) 一种无线热点共享接入方法和装置
US700646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ating multiple independent client devices in a wired or wireless network
CN102763435B (zh) 用户设备与3gpp演进分组核心网间的多宿服务相关信息传输
US20190045476A1 (en) User device and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CN111698755B (zh) 基于ursp规则的应用数据路由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0419236B1 (en) Mobile wide area network IP translation configuration
KR101647147B1 (ko) 듀얼 모뎀을 가지는 이동통신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CN114844745B (zh) 数据转发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410156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数据终端
CN110535746B (zh) 虚拟专用网络vpn共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929B (zh) 通信模式配置方法与装置、网络设备
EP3478001A1 (en) S1ap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788160A (zh) 一种地址信息的切换方法及切换装置
KR20190125438A (ko) 데이터 라우팅 방법 및 장치
CN112688886B (zh) 一种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13965918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666443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4040515A (zh) 一种隧道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3537807A (ja) 多重接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引き継ぎ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20066056A1 (ja) 制御プレーン機器、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13891326B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778515B2 (en) Internet protocol (IP) communication service over wireless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lin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